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2 21:06:3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3月2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J% q! V7 s6 R7 Y. k8 Y

$ _) P# z3 g: |- t: _$ Q6 f  t+ j+ D) {; m/ n: v" I7 i$ k

  [1 ^, a" F& y7 P. x3 \% |& K
, g0 ?! _1 w( ]+ R: B
# l7 g, {! l6 E; J
' O3 T0 U: f) [- G5 ?+ G
# b+ O) u8 }4 t* K7 F1 c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略谈心悸的辨证论治: q$ g; p) ^. G/ F

! ]; {5 L; A5 {关于心悸的辨证论治,早在张仲景《伤寒论》中便有记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湯主之。”此方对于阴阳两虚而偏于阴虚的心悸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邓老于1946年曾治一老人,因惊骇引起心悸,久未愈,就诊时已发展到悸动不安,不能入睡三日。诊其人瘦,脉细促无力,舌淡苔少,面带浮红,给以炙甘草湯。一剂能睡,三剂而愈。此方虽不如有些医家所说,但脉结代者,当先用此方。应辨证论治,否则无效。当然炙甘草湯确为良方,《千金方》用以治虚劳不足;《外台秘要》用以治肺痿;《温病条辨》减去参、桂、姜、枣,加白芍以治下焦温病之脉结代者。后世治诸虚不足之方剂,受此方影响甚大。
- z- A- h$ d5 V+ p" y
$ R; W: f8 V, |8 p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邓老“略谈心悸的辨证论治”的有关内容。" X# G1 l4 e( X2 Z; o6 R3 K7 p
8 J# P' O3 D- s1 o) {& d0 F- n
      邓老说,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辨惊悸分为以下几方面:因受惊在心胆经,属不内外因;因事不从心,气郁涎聚,在心脾经,属内因;因冒寒暑湿,塞闭诸经,属外因。强调五饮停蓄,闭于中脘者最使人惊悸。1 Y$ g. t  f" k3 G
3 m6 p6 [' O& s3 O. E
明代《证治准绳》概括了宋元之论,对心悸的辨证大致分:心气虚、心血虚、阴精不足、相火妄动、郁火、水气凌心、痰。等方面
9 `6 d; r- J* X, k) f
1 j8 i) T+ [0 L论治方面,王肯堂总括很多证型和治疗方药。, p$ x7 E/ u1 D1 M1 C* ^; M% ?5 n
2 C3 z' Q0 J, X9 [- J3 l
“水停心下者,半夏麻黄丸、温胆湯或导痰湯;脉结代而悸,炙甘草湯;久思所爱,触事不意,虚耗真血,养营湯;阴火上冲,头晕眼花,齿落发秃,宜滋阴抑火湯或加养心之剂,久服降火药不愈,加附子或参芪;所求不遂,或过误懊悔,宜温胆去竹茹加人参、柏子仁下定志丸。”
$ `3 z* _$ @- X# ~0 r, h% i) F
《景岳全书》认为怔忡惊恐,辨证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统乎阴,心本乎肾。虽指出宜辨寒热痰火,但强调养气养精,滋培根本。6 E' f; E: A5 d, E$ G; O3 E9 I

6 Y: L) s5 d; A5 S- j5 R清代大致继承了明代的论点,并在处方用药方面更加多样化。
+ B" J% K+ p( O& o+ m7 z/ u( E1 Y8 Y1 H% W% }: o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2 21:11:27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B# L, z8 G$ R& V  ]8 `. z
7 ~' [& w' H  \$ s! R- B今晚8点(2022年3月22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23讲《灵枢》终始第九(上)。
) n; ?/ S' ^( Q' V- U- C1 ]4 _- A4 c8 O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a) k  I1 U- k. n

/ T" a7 I' s+ S2 q8 ?& I1 Y" Z2 Z今日讲座内容
1 d' K8 k# I. e& C7 D2 D《灵枢》终始第九(上)
& I) X' l0 W' O: Q# q- F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7 N; t. b) _3 o

# f# t  }5 ~# b: d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巳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K# v' ]6 S8 d9 i
; b+ Y& l  q& f3 Z* j( Q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
! b- Z9 [$ X  v$ Y3 M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5 X6 R+ w; A- G8 X' \

/ q' N( s1 j5 M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 a$ u' l5 }/ ~; S1 w5 v6 k& D
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上气和乃止。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之,上气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阳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Z% m. i, i' J. L! x3 A
  }2 G$ b/ r- l  l: @( F  T. q( D8 [
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yin于中,五脏内伤。如此者,因而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y2 g* R4 ~% ]$ A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0 b& \" ?  l/ L

8 i+ V+ A6 _5 j! G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9 21:04:5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3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述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鼻炎因于外邪里饮与痹痛因于厥阴太阴合病等内容。, A- `; m2 Z/ W: q% {% T6 J1 x* P

4 A4 `1 u5 l% l  {/ O& f6 @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s8 C- N" r9 p: g' ]

/ k7 t) V' l* D: v9 S% u0 |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鼻炎因于外邪里饮与痹痛因于厥阴太阴合病等的内容。
# t3 Q5 v5 D" ^# U" p7 b4 p" V+ ~  w% t, Z0 w
         中医师承,在当代很有意义。中医历来重视师承,传承的目的有不同境界,有授业、解惑、传道的区别。% r# {  R$ x# |: |
* M& T5 N0 c  w. v9 I! f/ x4 t1 @& k
         鼻为肺窍,天气通于鼻,肺主一身之气,因此,鼻炎的治疗,既要考虑外邪,也需考虑肺气。$ Z- h' S1 Y) ]( F; L  g
2 {: g6 ?* @3 c3 i1 f
肺气不利,有很多原因,脾湿生痰,是一个常见的病机,因此,需要重视。
) H6 G5 ?/ R( r3 r& e
& N2 c8 m- v: t  Q4 u        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外邪可以影响脏腑气机,因此《内经》有湿痹、风痹、痛痹的划分,又有五体痹和五脏痹的不同说法,治疗的方法也有所区别。
. g1 i' k2 A- q2 ]
  j" z& }* `9 p- v        我担任风湿科主任五年,提出“补虚易损、内外结合,综合治疗治疗风湿病”,有关文章发表于《中医风湿病》的杂志上,希望与大家一起探索,共同提高。
6 Q* s; B( M( I/ \+ P( i3 p! Z
! K5 v  N9 a2 ~0 X  ]6 P; _) p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9 21:05:47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2年3月23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中医药应该纳入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体系,保护扶持民间中医是振兴中医药的重要环节。吴仪副总理说:“千百年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流行时期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挽救了无数人民群众的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日益强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强调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民间中医中蕴藏着极大的传统文化财富,既要保护更要给他们机会和空间,为他们创造一个发挥优势的环境,使之能够得到弘扬。”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 A1 I# Y: v- A5 {) o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论述的“中医药应该纳入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体系,保护扶持民间中医是振兴中医药的重要环节”。
! J% q6 r1 L1 T6 r0 _8 `' w$ W这是十几年前的建议,那个时候刚走过非典,时任副总理吴仪说:“千百年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流行时期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挽救了无数人民群众的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日益强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强调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民间中医中蕴藏着极大的传统文化财富,既要保护更要给他们机会和空间,为他们创造一个发挥优势的环境,使之能够得到弘扬。”$ X! t6 i; x) {: i( M! H
这些重要的战略构想,逐渐成了现实,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之中,中医药逐渐从“替补”、“备选”、“之一”,变成了“首选”、“必选”,这个变化是很大的,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6 S: K; ?7 C: e. I& U" w
这也是“用实力说话”,尽管中医药的实力展示的还不充分。
0 f% e$ w% I5 v; O+ f# {+ G7 _0 g& \9 E9 D由此可见,一箩筐诺贝尔奖也装不下中医药的优秀特质,邓铁涛先生说“战胜非典,我们有个武器库!”5 v/ J' Z+ ?+ f# r3 n5 B: p1 H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9 21:09:09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X" c4 R- x* f: j- |; T- [
6 P+ ~! i- j  i
        大家好!
/ O4 L+ |( v' N. f5 i4 y4 p0 }( W+ d, i! s5 H3 U" y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 D8 t5 _/ e; |$ G+ \6 d5 w: R" t0 a* K/ N" A
        今晚(2022年3月24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茵陈”“沙参”“升麻”三味药。
$ @9 a! Q' |* x, O  V0 o6 O5 b! L/ ?# x* B( G0 H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9 ^* l2 |. o- ?+ F. p
8 A% a; u. S8 R) u2 F! a1 a# c/ ]$ u
        7 [& C2 L  M: f$ N0 |8 y3 m
3 s' @4 L& c$ e: @- f2 t* ~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V1 B+ S' |' ^- }) i7 m2 \. [
% M2 ]- r1 I7 ~- ?$ c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要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茵陈”“沙参”“升麻”三味药的有关内容。
+ p% a: ~% B- @. r& S- H2 f2 n; Y/ ~, N3 ^' O, Z! V
        茵陈,别名牛至、、白毫、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
8 q* ]3 z) |3 O* p. c7 x4 }
* \) Y, m7 A  G; j/ O沙参,又名白参(《吴普》)、知母(《别录》)、羊乳(《别录》)、羊婆奶(《纲目》)、 铃儿草(《别录》)、虎须(《别录》)、苦心(《别录》,又名文希,一名识美,一名志取。), D. Y" n9 k, w! x" A2 i

5 V! s) [- S& f4 \3 _  K弘景曰∶此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 参名。又有紫参,乃牡蒙也。0 m7 M; |, l, u  p/ c) ^9 }

/ h- r4 I* J" z) v6 t3 r9 H时珍曰∶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其根多白汁,俚人呼为羊婆奶。《别录》有名未 用,羊乳即此也。此物无心味淡,而《别录》一名苦心,又与知母同名,不知所谓也。铃儿 草,象花形也。' ?1 M# m3 V" n3 Z
; T0 t+ ?8 r. x
归肺;胃经5 [+ {" \. n9 E0 ~: D. j

2 A0 p/ k5 P- h&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I' L! ^: T4 ?6 d7 e

/ m% [; [  o( r4 T  N4 k* S升麻,中药名。别名: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多年生草本。《别录》曰∶升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y% s4 a7 v5 a  I3 G
/ V" A/ z9 K* u! O6 I( }
弘景曰∶旧出宁州者第 之鸡骨升麻。北部亦有,而形虚大,黄色。建平亦有,而形大味薄,不堪用。人言是落新妇 根,不然也。其形相似,气色非也。落新妇亦解毒,取叶 作小儿浴汤,主惊忤。; q& k+ v5 P2 b; b7 w3 Y/ P& N
& T9 `: ^8 P# T" N" G, `
藏器曰∶落新妇,今人多呼为小升麻,功用同于升麻,亦大小有殊也。% v; V* R; N8 M" _" A  t4 Y- ^
' J( a9 S. F0 O' b& [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 s  r2 O3 q/ _* `/ H
$ l4 X0 F7 K7 R: M0 h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9 21:12:06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22年3月25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为了13亿人健康,弘扬中医药应该成为国家战略,用中医药确保13亿人民特别是9亿农民的健康。众所周知,中医与西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医疗保健体系,各有所长,应该按照宪法精神和宪法第21条规定,并重发展,相互配合,不能支持一种压制一种,否则应当视为违宪行为。因此在西医对于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等重大传染病束手无策之时,为了保障13亿人的健康,我们国家应该把弘扬中医作为国家战略。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g) @5 e1 A% W- o6 e$ F! F' d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贾谦先生《中医战略》“为了13亿人健康,弘扬中医药应该成为国家战略”的有关内容。4 Q) r7 }8 J5 b
虽然有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但是在非典、新冠等等重大传染病爆发西医束手无策之时,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医生》不提中医,我们一次一次清零疫情,却从死亡100万人口的失败之国,请来了“神药”。
( a& ^: d" l) [  f种种怪现象,说明中医药战略地位还没有确立。
9 v5 e! k; m: J  d6 t/ E外界对于中医药的打压,还远没有停止。
: x# F: p; _$ s- `. c叶公好龙者不少,口是心非着也很常见。
( R1 y" u6 o, i+ ~/ N
! e5 \) ?$ {1 {- y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9 21:12:54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3月26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的内容。
6 E" l. {4 \' x7 n" T. @; [2 L- c' ]% k5 W( r. O
       第二十四章:“医经七家”考。6 `$ S4 `4 o# X' o4 r% H1 [8 x' _
3 V+ {5 D8 O1 k
      《素问》《灵枢》是现存流传于世最早的中医典藉,人们一般认为,《素问》《灵枢》就是《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到两汉之间,非一人一时之作。弄清《素问》《灵枢》的著作年代,以及它们是否为《黄帝内经》的传世之书,对于评价其中的学术内容及其形成年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8 E9 {' ?/ U+ T. n1 s
" y$ y/ i2 L6 ~       根据推证我们可以推想,《黄帝内经》的书名,是西汉末年刘向等人在校正医书之时,将医学理论书籍分类汇总成了“医经七家”,并将一部分内容合并命名为《黄帝内经》。曹东义教授认为,216卷的医经并没有“大部丢失”,从《素问》《灵枢》以及《难经》与“《黄帝内经》
0 q! s0 l3 P8 u, r; T0 k, C3 a
18卷”的差距之中,可以“找回”       已经丢失的“医经七家”的主要内容。根据本章所述,“医经七家”未亡,存在于《素问》《灵枢》之中;《黄帝内经》不是《素问》《灵枢》之和,而是已佚之古医书。
/ `+ k+ P1 B& ^% p6 d, g' U1 D4 l" w5 \0 i0 E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T8 E) M* o$ A! ^: D, a' R2 X6 K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编著的《回归中医》$ C$ M$ {5 @% a8 K

* d4 Z$ ^$ h6 ?  G) g       第二十四章:“医经七家”考。
* M9 ?3 K5 n0 G6 p0 N( L& R6 f
+ `; T7 A, I5 T, ?) {        所谓“医经七家”,就是七本书,涉及三个人物。黄帝是人文始祖,也是托名的作者,《黄帝内经》里有很多道家老子的内容。它晚成于汉代,扁鹊是春秋末期的医学家,公元前497年为赵简子赵鞅诊病,不可能学习《素问》《灵枢》,而是启迪了这两部著作的思想。
4 l$ f$ v$ j; A# E7 `/ W; {9 D/ k0 @$ z
3 w8 d" }% l; d! v+ f
' j+ N* X7 ]8 B0 u7 L. E' \
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Z0 L0 f% z2 a; B9 v: S3 n

2 g. @* P/ Y# B: Y7 w! J- p
6 D% O& [( J+ f/ L4 |
# n1 L' h* [+ X, W1 @  [% _! B+ w1 S& f0 X6 a7 Z
* E3 a3 x( \, l5 ?+ `+ y
        谢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9 21:13:51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2年3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第九章中药方剂原理,第四节中药方剂的复兴之路,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1 a  O# ~3 s- M$ j0 [; P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世讷先生的《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第九章中药方剂原理之“中药方剂的复兴之路”的有关内容。; ]2 Y9 r; E. h7 K: s
         中医历代名医治疗疾病,不是用药,而是用方。0 w9 X# K  K6 g  s6 ^3 A7 g
方剂的原理,不是单靶点对抗,而是复合起来的作用。
+ X2 g' x! P7 d% g" R! U现在西医药,主张定性定量分析,就像研究一座大楼,只单单从钢筋的角度研究,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从砂子的角度,也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 k4 W4 {: o8 J( r+ K! |
中医药理法方药完整的体系,不可分割。9 \9 u7 i+ D; r) k
中医的复兴,离不开对于中药的正确认识。/ ]; P. k7 }0 N- e* z
不能用西医药的原理,来评价、要求中医药。
' n8 ]# f. u; u, ^. L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9 21:14:2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3月2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7 q4 x. g& C) S$ k; S" c" r! U, I4 i0 S6 T. M5 j8 G0 A
4 v( B! f$ @- Y6 f! ^% c

) f5 D" c2 s, z+ |$ q& m. ?/ B 4 S  \+ p1 m- I" I

! a2 {  ~. \& \6 N( q8 G ( T  W; A0 G3 b

6 F1 t3 |% b+ e% Y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胃痛 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辨证论治  
: V4 M  H7 k+ s' z: ~, H6 m, n6 v. ?( z  a. o6 t; V
胃痛或称胃脘痛,文献亦有称心痛或心气痛。心痛与胃痛不同,但临床上心绞痛与胃痛的确有时容易混淆(心绞痛易误诊为胃痛),心绞痛《内经》名为真心痛,有些文献因《内经》有“胃脘当心而痛”一语,便将心痛与胃痛并论。但明清两代已十分强调心痛和胃痛的鉴别了。: r' @- y1 v3 C/ B

. d* K! V0 u* N中医没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名。但本病常见的症状为胃部疼痛,故可概括于胃痛证中。其病因、病机可参考前述的胃痛论述。据邓老体会,本病的成因较为复杂,多因几种因素的反复作用而成。于诸种因素之中,较为重要的有三大因素,即饮食因素,精神因素,体质因素。其中又以体质因素为关键性的因素。体质因素即脾胃虚。金代李东垣的内因脾胃为主论,对本病的防治的确有指导意义。
0 g, b4 }! Q2 M+ s& M0 o3 ^8 q7 j* w8 L& \) T8 w. C) w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胃痛 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辨证论治的有关内容。  $ T7 `( C# b( L4 R* o; k

$ T0 k  ~# B# V" f- g; c     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研究脾胃病,带领西学中人员,总结了很多经验,也为日后带高徒,开展重症肌无力研究开辟了道路。
6 ~) x: q4 v+ k0 N0 m$ [( G) J4 e
7 n8 H' c' W( h5 g5 T    邓老说,饮食不节,包括暴饮暴食、过食生冷、偏嗜食、饥饱无常等。当胃气受损不能自复,脾胃阴阳失调时,便成此病。* o/ W7 y- a& r! h: o1 S) o, B# P
5 l- c+ W3 {0 C; B
七情所伤,主要指忧思,恼怒。忧思伤脾多属虚证,恼怒伤肝多属实证。肝气郁结又兼脾胃虚弱,或脾胃虚弱又兼湿困,甚至郁久成瘀,湿困成痰等,均见虚实错杂之证。* E4 {% \) D- i/ `

$ t) v  [& c% Z+ M, M6 b劳倦过度,包括体力过劳与脑力过劳。至于久坐、久卧,亦能伤气损脾,不可不知。# c" S" u1 T# q
- H, h: ]) @  Y
上述病因往往相加而至,脾胃元气损伤难复,所以反复发作,病难速愈。但不管什么因素,必先致脾胃失调不能自复,然后成病。脾胃的健旺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所在。前人对胃痛的成因还有虫积、外邪、外伤等论述,这里从略。
" N, V. `9 }) c; ?2 G
1 r, [$ f7 e2 g0 C, }1 [. [9 G痛的发生,前人认为“不通则痛”。气血不畅,胃之经络不通,因而疼痛。寒则凝滞,热则迫经络,气虚则血不行,气郁血亦不畅,而湿痰及瘀血更是经络不通的常见病因。对于痛的位置,前人有新痛在经,久痛入络之论。2 T; C. ~! t3 q8 E, k: U  Y" x
% v; z% {# Y+ c; V9 I5 b! a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3-29 21:19:38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N8 ~+ I  N- H
3 ~: }3 l/ e5 T
今晚8点(2022年3月29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24讲《灵枢》终始第九(下)。
# l! g/ s$ \0 f! g
) {, ~1 r/ c. A) K&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k0 n3 d% q4 b/ e' ]* g- X) A
今日讲座内容
. A2 ]8 j  n  c/ \1 q% q( B% p《灵枢》终始第九(下): V  X2 i7 {; U+ A  ~6 T
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邪僻妄合,阴阳易居,逆顺相反,沉浮异处,四时不得,稽留淫泆须针而去。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而病知愈也。故曰: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矣。
; Y! n% B6 s0 v2 Y  k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B1 b+ N. P% m" m" {
  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必审其实虚,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其动也,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在下。
8 _* T4 }% \0 q0 N8 ~; R7 V7 K/ Z  膺俞中膺,背俞中背,肩膊虚者,取之上。% I; k+ X8 V- A6 h( a) e2 g
  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2 F# e4 u+ M- j- T% V$ h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J" |6 p) n1 a' ~% p
  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泻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
* p& C' a% ^/ F0 v: G  刺诸痛者,其脉皆实。8 w9 s( k3 }8 `9 Y" x$ m
  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9 \3 c$ T4 F9 ]0 S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 U% X2 x8 J* C' @$ J+ x9 m) q  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 r( i% \( T, W( i- Z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6 s; Y+ D8 l# w5 ]9 H. `, M3 F
  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 b& L* ~- _' S( K4 s* q1 t+ a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
: u0 Q. G1 {* {0 I: U) j( `  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一阳者,一刺阳也。& |7 C" Q* z( E( L/ T8 q8 F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0 N+ j4 Y8 [1 F
  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f5 ~2 X. u( I9 W- i8 O7 N2 i4 m
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7 p2 Y5 g. i, M, g
  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 |6 n" _6 Z+ v' T; ^
  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 p$ z" D2 u; Q$ y0 [2 K/ a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千里顷乃刺之。凡此十二禁者,其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邪气复生。粗工勿察,是谓伐身,形体yin乱,乃消脑髓,津液不化,脱其五味,是谓失气也。) `; }: S8 t% r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皮乃绝汗,绝汗则终矣。
8 z6 o& c, K2 U% \1 C4 E# K& f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目系绝,目系绝,一日半则死矣。其死也,色青白,乃死。
4 x# U) R; E! U9 C5 Y1 W/ L9 E  m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喜惊、妄言、色黄;其上下之经盛而不行,则终矣。9 V' ]0 n6 b# \- f' Q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