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17 20:23:2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2年2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掀开学习曹东义老师作为执行主编的《河北中医五千年》。赵县是著名的梨果之乡。这里早春时节梨花遍布田野,宛如漫天大雪,将赵县大地装扮的如琼玉世界。这里更有汉代的古城遗址——宋子城和大量的古墓遗迹散布在赵县各地。最让人称道的是建于隋代的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之上,千百年来成为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城内柏林寺的香火、唐代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之碑,无不令人世人惊叹。王好古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他勤于著述,一生写了十余种著作,经过七百多年历史的风雨,传世的仍然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医垒元戎》、《癍论萃英》、《此事难知》等,其中《阴证略例》一书是王好古创建“阴证论”的重要文献,对于中医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O+ \% b  p% U+ \5 C; b' U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河北中医五千年》关于王好古的学术成就。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医垒元戎》、《癍论萃英》、《此事难知》等,其中《阴证略例》一书是王好古创建“阴证论”的重要文献,对于中医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0 L5 I  k$ G7 ?: M: c
伤寒是热病,三阳经多是表热实证,即使是辛温解表,也是为了散热,所以吴又可说“阴证世间罕有”,罕有不是没有,有了阴证也容易被忽略,因此“伤寒阴证”常常因此被误诊误治,造成很高的死亡率。5 A1 M& {- L. A$ y( @6 w
王好古《阴证略例》广搜博采,文字不多,内容重要。
( x4 Y- E9 _" a7 _. q, n1 |% b+ @温病学家就忽视了外感热病后期“突变虚寒,转为内伤”的情况。
' p2 V5 k9 B' A5 u曹东义研究外感热病多年,提出温病、瘟疫后期,也可以有阳气衰竭的阴寒证,需要张仲景的回阳救逆治法,才能转危为安。% a# O  h% ^9 V$ Q- W7 n  _& R
这一点,请海内外同道注意!3 }  ~' W4 ^% C' `& S2 b* S
1 j  P) _9 F0 T# k9 c& [& Q2 i2 k
感谢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17 20:24:30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3 v; I% O, Y* J. a( i0 C, n$ d- v; p5 p* Q, t$ ^0 g6 \( H
直播即将开始~3 r+ E+ t3 Y2 |& h6 y) A6 X2 G
% c/ m. j( }7 ?, D% H% X
今晚8点(2022年2月17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让我们继续聆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13讲,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6 W( g# M$ P$ }9 o
9 V+ V) U6 Q( l& R  Z) E3 R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17 21:24:10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2 U6 ^1 e% U, g2 I) U- {

* w" K7 c; Z7 j        大家好!
& i4 V4 v6 _9 c8 n7 J- f2 ]3 ]8 V+ f8 X1 L3 W; R& w! H" U, k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h5 q0 n1 z: \! x4 G$ {7 h* W7 [  ^

& Y9 Y$ W) W( J& v9 G' [" V8 H        今晚(2022年2月17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麦门冬”“独活”“木香”三味药。# l, D$ t5 E6 Q0 W

& d/ m/ L$ b# }6 C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F0 F: v6 |& M0 ?

  Q5 e+ |7 F) Y" m        
. b3 A1 `1 H) i7 D$ Q# c6 z2 [% F* N3 K3 T% s' \+ S9 B$ S3 [9 A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5 A3 A  |( W. I
" F' J0 m( b, N+ C* l* _8 m' T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麦门冬”“独活”“木香”三味药。
8 r6 R0 U+ u+ L" `+ h
+ _8 V4 p' g+ b3 H, g        《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 F6 j- v4 d* Q  k8 W: `+ [, S  g" ]9 |1 J3 k! `$ m; @
独活,《本经》称为羌活,它还有其他名称:羌青(《本经》)、独摇草(《别录》)、护羌使者(《本经》)、 胡王使者(《吴普》)、长生草。弘景曰∶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故曰独活。《别录》曰∶此 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名独摇草。大明曰∶独活,是羌活母也。
+ i. k4 y' {( ^' D  g, R0 t4 _- l1 t' {
8 k" X. q% B- s: \时珍曰∶独活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胡王使者诸名,乃一物二种也。正如川芎、 抚芎,白术、苍术之义,入用! d1 q9 j7 ]8 N% q

9 N- u: m/ \7 z4 l7 k1 n: _( Q        独活根药用。可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症。
' T( s% O- e% E8 L0 Q3 R9 {% A4 j  z; A6 e
《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痓,女子疝瘕。% A5 u! O7 r/ P' L8 K/ j
0 `6 ]: B4 o" }& @1 c
《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n0 |8 S. o/ ~& q$ h( B6 e' X+ k# X7 s; U: A6 ~& B
《药性论》: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
  G5 O+ P7 c2 G' X
* [; U! r8 h2 G" k4 w《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湿,苦头眩目运,非此不能除。
, [3 [% x0 @- q( `
- e" b8 k7 t$ i$ f* H+ u木香:时珍曰∶木香,草类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缘沉香中有蜜香,遂讹此为木香 尔。昔人谓之青木香。后人因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呼此为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今人 又呼一种蔷薇为木香,愈乱真矣。《三洞珠囊》云∶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 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名五香,烧之能上彻九天也。古方治痈疽有五香连翘汤,内 用青木香。《古乐府》云∶氍毹 五木香,皆指此也。颂曰∶《修养书》云∶正月一日取五 木煮汤以浴,令人至老须发黑。徐锴注云∶道家谓青木香为五香,亦云五木,多以为浴是矣。4 ?' y/ b7 \# p2 l6 m% p
! R9 w/ D% L7 |# {, m# c
《金光明经》谓之矩琵佗香。6 U3 `9 I- Z% p1 Y
9 |; m; p: X9 ~# [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22 20:38:09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黄小平,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 e9 E" m" o# @8 c7 ?1 f
/ m: X; N3 D! p' }$ H) j! r+ h4 p# I0 W1 |
) e9 ]- J! {" V: R& {
本周五(1月28日)晚上和大家一起学习中药学的补虚药的大枣,饴糖,蜂蜜还有补阳药的部分药,上次刘云双师姐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部分,我接下来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为补益药或补养药8 q" S9 U( u" t6 l  ]/ d
) P* [+ j! ^5 f  C3 D: P4 Y% }

" z" G# P2 O3 p9 S1 c$ F( c0 N% p5 l0 U2 D/ D( A) S
敬请期待黄小平的分享,望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p: y7 I% p& V% ~, D
; U7 c. g8 Z. |1 [% J
祝贺黄小平院长在上海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中药学》补虚药的大枣,饴糖,蜂蜜还有补阳药的部分内容。
$ x, V! k' E/ @& P1 A2 }
7 o' d" ~8 h/ I, m* m5 F4 R这三味药,都是药食同源的常用药,中医善于化药为食,通过食疗调理身体。5 c' w' }: v2 U! D# p. F
  g' g- u6 I- q% Z, q/ c/ f7 K
我们不可因为其容易得到,就忽视它们的医疗保健意义。
. z9 C$ N' q' V; {5 Q* W6 C; a  y# t4 W* ^+ E" _  _) @- q
比如大枣,就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 F! b) y  k  ^0 S5 r% d. Q# r: @
以下是历代医家的论述,供大家参考:
6 {7 Y7 C- Y$ L& o; [2 M& f+ W
1 @9 B/ I1 y8 X) A" {- }9 z# M8 f2 t& z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4 [4 ^4 A# Z6 S" B( s
. e7 z* t4 ?( }' ~
②《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
7 h, N7 ~' a9 g
7 ?# p$ I, C5 d0 c③《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澼。"* T/ a, q  n! ~

* S' r* u& x; y) s/ ?: G④《药对》:"杀附子、天雄毒。", l9 X# n* H: h1 A! {5 x: z
7 H4 j- Y; }9 v" m  p8 y
⑤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 t/ s8 v1 F" Y! c  w6 c7 g
% z4 M; J+ o( F  ~; D
⑥《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癣气。"- N8 s! f; Q$ l! S& J

4 q0 m; a# g5 }* `! @4 z( T$ i1 ]⑦《珍珠囊》:"温胃。") x+ b5 x6 o. D9 ~3 l% H  n

6 }* W5 G9 Y, v5 Z, `2 t⑧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n6 ~# Z8 a  a

9 f- x/ U$ E5 I3 m⑨《药品化义》:"养血补肝。"
2 F% s! W# u! E; ^8 `: ^' z' ^& u, [' z) \% n# D
⑩《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W$ n7 G: u" w/ c2 A% {% K. {) i  [' m! \' [+ Y0 e; `% @2 N
⑾《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大枣(5张)
4 D% p, \) [& y* p+ z% \2 U0 t+ O1 }9 Q, j9 ?# p
⑿《本草新编》:“通九窍,和百药,养肺胃,益气,润心肺,生津,助诸经,补五脏。惟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疼并风疾禁尝。乃调和之品,非补益之味。《本经》曰其补者,亦因其调和之故也。
, K+ \" s( t' l( c/ Z0 q0 |
3 L& w; a+ `! y# Q( e% N) Y- D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大枣的作用。  b4 ~* Z  O4 a! y  w/ |
# X! O- Q# [6 Z7 X8 b" \3 E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22 20:38:58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2月19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的内容。
$ \  }% `, t( l- m% L: _8 l4 g9 u( ]5 c" D
        第十八章:前人留下了什么中医特色。9 }8 n- @1 [9 A4 n8 L4 c
" x: T' O+ _  D: m1 C$ z/ f# n
        提到中医特色,会首先想到医圣张仲景,他创立了中医临床辨证体系,而他写的一本《伤寒杂病论》被后世整理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经典著作 。他的药方变成了“经方”,人被尊为“医圣”。. C6 O' E' o, {1 i) W$ j
3 A3 B% E% Z4 [  F* w0 y
        第一节“尽见五脏证结”与神圣工巧。
/ s! {- B$ e* t8 R2 j3 s1 K$ Q5 J
“尽见五脏证结"无疑是古人追求的美好境界,是医术高明的象征。曹东义教授认为古人的一切学问都是来源于细心的观察与深入的思考,对客观事物“象与数”的观察总结,成就了一个一个的古代科学之谜。
$ n. P' N# b3 I8 F
8 Y) z+ U2 f: S: t       第二节: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 * S$ m$ G9 I: K3 m, L2 B2 r* H
8 D: t1 w4 w$ C* {2 D( I. Q
辨证论治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四诊所见的证侯为依据,两者紧密契合才有可能取得预想的疗效。辩证论治及其指导思想是中医学探索未知领域、未知病情、解决复杂多变的临床难题的有力武器  ,这是任何灵丹妙药的固定成方所难于代替的。
9 i, Z; @0 _( s) V# C6 F/ ~) N, H  G! u! G
       第三节:个案研究的深化与个性化医疗。" {) t! V  o: d: ^1 k

2 J$ M1 ?9 S' M4 M, }5 ]( s6 M5 N因人与人之人之间,病证与病证之间的广泛联系,积累个案的病例才有了意义。中医学家运用“象的思维”,把比象与彼象进行比类,通过象的推演,逐步深化研究,完成了不同病人诊治之间的经验借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背景下,中医学关于证侯与中药“象的思考”,仍然具有先进性,是不可替代的优秀成果。    ( l! P2 q2 h2 p% ]) W

: T" ]  B8 q$ T( I/ H9 f+ ]# J3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y$ \, t. `0 P" d5 }) y
9 G) w$ Y" S4 D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编著的《回归中医》关于“ 前人留下了什么中医特色”的探讨。
& j! F& \( C4 C& R/ L! U' ^3 t- Z0 [8 `# I1 D
        提到中医特色人们首先想到《内经》和张仲景,也就是理论与临床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E; Q. ^3 ]" q0 H, O+ C3 L- D1 Z2 B
“尽见五脏证结”与神圣工巧,与扁鹊诊治特色有关,大量资料出现在《内经》之中。
3 F4 K6 a- l' {3 ~) x7 k6 q) K* l  k; \
       辨证论治是突出了中医药的“状态控制”,稳定的慢性病经常可以用专方专药。 0 K0 i! l$ s( B" ^3 I& Y4 H

( L* _; l( M9 q6 m       中医对于个案研究的深化与个性化医疗,有很多特色。  & f1 L) w3 y. @  c3 r, Z
: l0 i& F- c) m/ _3 K( V/ A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22 20:39:4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2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分享《瘟疫学》。他将讲述四方面的内容:一、瘟疫学的含义与特点,二、瘟疫学的形成与发展,三、瘟疫与相关概念之辨,四、瘟疫学的研究意义。
. z* C& Q! Q* D9 a- D* ~  d9 {! ?' l; q) c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n; E  M8 |+ F" c

! }% o9 R9 u' Z+ |     清.田净意《瘟疫安怀集》总论:8 |* i  E6 m4 j  x  }. L6 F7 \, r2 f

" Y$ |6 k2 C% P瘟疫之病多异论,$ \* M- |  C1 T# l, `

5 U# u4 u. A. W% o不知乃感戾气生。! s, y' H5 U! y9 y% O

# f% p2 [' p8 j0 c: |民岁戾气有多寡,
! a% x: [( S* F  Q6 b# _3 N* K
3 m. U8 f( l* q" Z方隅厚薄历不同。
* v1 o  d* H7 D4 V9 E* I+ W
( V% j7 F0 _! d- y  n四时戾气有盛衰,
/ R# C' X& n' H
2 h1 k' Z, k! O& [6 I3 {) T6 x老少强弱触即病。+ U6 F7 G: [& F3 d
  |9 d, g5 C# o' x& f8 O6 p
邪有天授人传染,
  \) T! v3 Z2 N# h' k4 u+ P! E
8 G: d6 S6 X: y9 p2 ~所感虽殊病则同。
4 h$ i9 ^9 z0 _
3 C' S+ x0 r" N4 q1 l& M' G  s大抵壮者邪难入,5 I+ ]6 o; D( Y" ?/ i
! S0 M0 I) C: r
气虚弱者邪方乘。
4 @5 Q  }1 z$ F. {) m0 _  Q' X, c- E- A5 F. M
感之深者中即病,5 a" n/ v' x: l' k1 F( y# `. D
" O0 l* \3 D& ^, f) |. [
感之浅者不即病。
: P& |' @" C. }, B5 L& p3 f6 ~& j2 Y% ]0 Y; u9 K
邪气先从口鼻入,* K5 t' j. }3 J' O: y; }* E
" f) P! \0 H' N# K& m
不在脏腑不在经。
" y+ k; m  B% Q: [# R, x9 f: ?) T& H) ~
或先恶寒后发热,
5 ~5 t! P' I2 ?; F7 }$ q0 D' ?
  t: h( j  [+ H9 T: i4 R- L或先日寒后热蒸。
$ r% [. n* |: o  l" b$ }7 \2 f  s/ u) f" {% o5 ^# j& U
或兼寒少而热多,
% z8 M4 O1 k$ D& y$ b
( t" K7 `0 w& I, ?或咳或嗽状不同。
8 n1 Q, J1 C8 `8 d: {6 O, P( }: |# @; ^7 }
恶症更比变证重,1 R3 O/ u) U. {- a

( z, X& S6 r6 W5 a# P6 p, l$ n1 Q* ?皆因邪气有重轻。# O! {+ E# c$ ?2 ]5 e' c1 w( M8 J

' r1 G% \2 F/ C2 N" ?( P6 f大疫流行如大锯,0 d( C) a( ]. }8 M8 u$ [
+ a; q8 |/ ^6 a9 x
一紧一松来势汹。
: {& R# q# d4 P' Y7 S% J3 ^) h, C% H; q: E1 \8 R
封城封路人心惶,
5 O1 z# m, V$ U' B, w  B" v) {% _* n% v$ h9 V+ W0 R4 o
防疫举措不能松。, H& o' c- V* s5 f- K
0 E4 m! D/ o2 O) Y6 L
中华炎黄有智慧,
% s, s/ U3 j, A! [1 [4 G3 ]" \2 q: S# ?3 t: ^5 @
瘟神自去有神功。  z% j$ [- Q( O

) f" s# S( O+ F4 z7 E3 j7 {7 o  k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分享《瘟疫学》的 有关内容。讲述了:一、瘟疫学的含义与特点,二、瘟疫学的形成与发展,三、瘟疫与相关概念之辨,四、瘟疫学的研究意义。  o. p- H7 @" f
$ ], i! B2 p6 ?) ^# B2 x
经历非典,收获新冠,中医药从备选之一,逐渐成为首选必用。5 N1 ]9 z: C2 d0 O1 w' ]
! T  P9 h( H5 |* A, Y8 H, U
中医在世界瘟疫流行的背景之下,这个关系到天下健康的大事业,正与中华民族一起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原创优势。
# v4 F4 U7 Z- `: g% g6 c8 A- n1 y4 Q* }: t9 ]
中医独特的学术特质,落在西医的目光之外,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已经传播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华美食、中国功夫一起,受到各民族人民的喜爱与拥戴。- Y9 n9 P; c( S5 K! G$ g; ^
8 {3 U: Y! a" j3 [" `. T
在后疫情时代,面对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世界难题,中医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大智慧,必将随着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而声名远扬,发挥更大作用。1 r, O4 }+ @( Q0 O. P9 F3 W

2 h) p( R4 V  Y, d5 g9 o1 q% v" g; F5 [0 W0 k* @  ], e8 b* V

: P# ]  M% \- g6 Z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22 20:40:1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2月2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m# g% h; X4 N  @2 ^
! i1 T" p6 V- O
邓铁涛(1916年10月-2019年1月10日),中医学家,精心研究中医理论,极力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辨证论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1916年10月生,广东省开平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2009年7月1日,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u% X/ E1 w+ C$ P
+ x0 |9 B( V- R, |5 c
2019年1月10日6时6分,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104岁。
: r0 `6 X+ _  R2 ~* f. x2 k
6 p( Z  ?# K/ C8 Z* F# X5 d
$ D1 I( a8 G3 V) ~8 u( W5 \. _" W  A0 F6 p, q, i& p
" B, }, o% m( n
. O+ y# q. z3 E1 n! {: U8 o

5 S8 ^' n/ B+ H7 |" F; V  d) z0 M, I) A+ k- y6 O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冠心病的辨证论治。
9 o* d6 Y: s2 ?5 Q, R1 C: z$ W/ {% f( w
根据文献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血失畅,痹阻心络,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来看,内因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正气内虚是本病的决定因素。五脏诸虚,都可引起疾病。今发病在心,正气内虚,必然首先是心阳心阴之虚为病的根本。从临证的角度看,冠心病一般多有心阳不足或心阴不足的证候。心阳、心阴虚亏,引致气血失畅。在气与血这一对矛盾中,气往往是主导方面,所谓“气为血之帅”。心气虚于内或七情所伤气滞于中,均能使血行不畅,气血运行失畅,可引致痰浊内阻或血瘀内闭,使心脉不通而引起一系列冠心病的症状。7 z3 m8 w" y( e4 R4 z

4 k0 K6 o( f# {0 E7 E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关于冠心病的辨证论治经验。' C+ T$ Q7 h5 o* d2 N6 r
( o, l' w# [$ K( S& J
       邓铁涛先生治疗冠心病,既重视辨证论治,也强调“五脏相关”,治疗冠心病不一定从心论治,而是可以通过脏腑之间的互相影响,“间接治疗”获得疗效。3 Y3 v" W  `: k7 G

1 u$ A* ^, A! t1 k7 q$ i& w他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栝楼半夏白酒汤治疗重点是治痰湿,脾为生痰之源,这就是脾心相关;
, L$ f1 c" `, s2 A" _$ d" \+ {8 d/ R8 s' C
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肝主藏血,主疏泄,这是肝心相关;6 Z# }, b" ]8 l( x9 N! W" V
- y8 Q" C/ l- i8 S
肾衰的时候,用真武汤、五苓散等,利水制剂,就是心肾相关;
5 W9 N) d# Y( H, _" k2 a; ~% O5 e
用补气治疗冠心病,就是肺心相关。
' I: p& A( N4 I  {2 S
: b# t7 O! Q2 }+ M这种五脏相关的思想,就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
, q, P! ~: r9 e* N9 M( k* l7 Y  O. E2 o4 z3 J+ T3 B

: Y) x. B4 z9 {0 s2 O1 _
: G$ C$ V+ d' W* `9 }6 r, p3 b7 M9 v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22 20:43:30 | 阅读全部
群公告2 `' q6 s1 v; R2 I0 y" B

) h8 J3 M! e2 d) s1 u! Q' `- e直播即将开始~
, o  ?( F9 K7 f5 l& f/ s, w5 p) _$ q7 }/ s' A
今晚8点(2022年2月22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19讲《《灵枢》根结第五》。  k& W7 |/ T9 }# {; g9 h; P

$ B& N, e& Y7 E2 Y' U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 l# e: Q4 y1 V) d6 l: r    今日讲座内容' M  s5 [0 z- r; e2 d4 i
《灵枢》根结第五5 y# l. a- O- E! \6 d4 g( w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禁用词语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w' p% Z" J7 z# U; J
  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当窃其本也
3 m5 R1 h9 G7 W5 w# h8 n/ u1 n    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太阴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膈洞。膈洞者,取之太阴,视有余不足,故开折者,气不足而生病也。合折,即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视有余不足。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视有余不足,有结者,皆取之不足。7 T# _. a! A# G# h
  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天窗,支正也。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历也。此所谓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
  |; u) [+ T# o  v) @    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q/ t9 k3 |; \% n, o5 z- ~% k' m
  黄帝曰: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大小,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慓悍滑利,其刺之徐疾浅深多少,可得同之乎。岐伯答曰:膏梁菽藿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即出疾,其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慓悍滑利也。
$ s! `2 }& L+ a+ ^) y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6 w/ u& D0 W6 R3 z5 }9 b4 M
  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肝肺内(月真),阴阳相错。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亻耳耳耳)辟,皮肤薄着,毛腠夭膲,予之死期。
; Z$ ~* ?) n6 J, d" P" A  U  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审五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之柔麤,而后取之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24 20:16:0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2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继续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关于朱老临床用药经验总结,讲述痛证药对和血证药对。
9 x/ d* l  P' D/ i% s1 R) t) w( N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3 ]" V7 Z; ]$ x% D" s
+ V. t# Q- t, Q+ ]: W: K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关于痛证药对和血证药对的内容。6 O) N& q- y6 s9 v
& r/ b+ }2 h9 `  v1 }
全蝎  钩藤  紫河车% I$ X8 m( ^/ x1 |

* Q$ _  @7 e# f/ p2 ?; F( A【用量】炙全蝎、钩藤、紫河车各等分。
" k% ?( X2 _1 z& M" O0 i# q
+ W1 F* W4 y+ t' k0 H【功效】祛风解痉,通络止痛,益养脑络。
; t' Y: A5 e: y% t% M% f
! y" Y' f, J4 Y! ~8 f  _【主治】偏头痛。每于气交之变或辛劳、情志波动之际发作,作则头痛眩晕,畏光怕烦,呕吐,疲不能支,不仅发时不能工作,久延屡发,且影响脑力及视力。0 @- i. Q$ i  |5 k  e9 i. S6 N- ~
( G7 v; V( \1 y! V1 h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g,1日2次,开水送下。痛定后,每日或间日服1次,以巩固疗效。
& A$ d8 J, f: {) N7 u
4 l( t$ l1 v) e5 }. y【方义】偏头痛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脑络痉挛有关,此方即针对这种病机,以全蝎祛风解痉,通络止痛为主;钩藤熄风止痉,清热平肝为辅;久病多虚,再以紫河车补气血、益肝肾、养脑络为佐。如此标本兼顾,头痛可除。若加入地龙,疗效会更好。3 [2 V5 m) @" N  V
7 H/ V/ r, w, u- r7 Q) X/ O
【按语】此方除内服之外,亦可取全蝎末少许,置于痛侧太阳穴,用胶布固定,隔日一换。此法对肿瘤转移脑部之头痛亦有效果。
4 ^: [5 j! F, {) F$ l4 ]6 ]8 ~9 S( Y
! H% D: x, a5 ^# L! G) }" t有用钩蝎散(装入胶囊服用)治疗偏头痛26例,药后12 小时内头痛渐趋缓解,48小时后头痛明显减轻,继则疼痛消失。1年后随访18例,除1例反复发作2次(继服原方依然有效)外,余均未复发。此报道被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2年版《中药学》收录(见“钩藤”条下)。
& A0 n. B7 J8 a) K* W" ~- o. I  R  l/ d" [+ N% p. f
全蝎  蜈蚣1 [/ @  X9 C/ K0 f8 T  d& ^
' d. E. _: R$ s) s
【用量】全蝎、蜈蚣各等份。
3 O/ @( T' K1 F; Y  U) {" L* ]) m2 {$ s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3g(按年龄、病情增减用量),1日2~3次,开水送服。, G. _- B, w8 o

. _! @1 D" u5 ^/ \1 `. _【功效】熄风、定痉、止痛。' |) @5 A" j0 _7 [4 j0 q& c! s
  F7 t' a# v# q* `' a
【主治】偏头痛及各种痹痛、痉挛、抽搐。/ O- W+ I) m" R6 s! h" b
" G% s& M& Z2 a. u8 _7 _. i% X) Y
【按语】实验研究证明,二药对中枢神经兴奋剂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癫痫经常发作者,持续给药,可减少或制止其发作。临床实践证明,对小儿乙脑或高热惊搐,于辨证方中加用二药,有止搐缓惊作用。
. a. @1 P' R% Z* }1 N+ i3 k9 Q7 R  }/ `& P, o
* k' y  W* u7 d  {* L7 A
* R+ @8 e! C4 Q  k2 F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2-24 20:16:59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2年2月23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邓铁涛先生带头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写的一封建议将“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科技专项列入中长期规划的呼吁书。邓老说,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一个关乎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但是根据了解,在规划中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这些长期工作在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忧心如焚。我们认为,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中国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大课题。中医药关系到国家的功能运转和国家安全的维护,中医药的确有比较优势,能够解决13亿人民的健康问题。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中华民族在无数次瘟疫的侵袭下,从来没有像欧洲那样,一次死亡上千万人那么的悲惨,在非典这场灾难中,中医同样又做出了巨大贡献。和西医的对抗疗法不同,中医并非与病毒对抗,而是调护病人的正气,使邪不胜正,给邪气以出路。在非典面前,西医要首先找到致病的病毒,再找到杀灭病毒的药品,然而在没有找到病因之前无法决定治疗方案,更无药可医,所以说西医药在新发的疾病面前,是完全滞后的,只能 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中医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调动人体自康复能力,在治疗病因不明疾病和多因素疾病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的健康也是硬道理”,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依然严重,想单纯依靠西医药是不可能的!中医药是解决13亿人口,特别是9亿农民医疗保健问题的关键所在。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6 [' S$ K4 z( n8 ]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所论述的邓铁涛先生带头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写的一封建议将“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科技专项列入中长期规划的呼吁书。9 E! ]% S/ T. B0 F) s1 Z' p0 _
  “医之上者,上而医国”,国家的医疗政策有缺憾,作为中医行业的大家,就应该提出政策性的建议,补偏救弊,以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m5 v  a) m- N: v& l9 Y" N( W

6 {7 |) y. p) g邓铁涛先生不但指出了目前中医行业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多次上书党和政府。他提出来的问题、建议,是很有“政策性”的策略,中央领导按着他的建议就容易解决现实的很多问题,有些建议逐渐变成了发展中医事业的“国家战略”。
' z( {/ e5 x  g& v. B' X邓铁涛先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担心的事情,以及希望中央解决的问题,都写了出来。在1984年3月18日,邓铁涛先生将写好的长信呈给徐帅。6天之后,胡耀邦同志作了批示:“乔石同志:请将向前同志的批语和邓同志的信,印成政治局参阅文件,发各同志。请田纪云同志协助卫生部党组认真解决好中医问题,如有必要,请提交书记处讨论一次。”  B  ?& K* l4 D8 T% l
! Z2 O$ S% X  o0 |/ }; Y
按照胡耀邦同志的批示,印发了<1984>5号中央政治局会议参阅文件,附件是“邓铁涛同志给徐向前同志的信”。事后卫生部中医司把这份文件的复印件转发给邓铁涛先生。
% I2 i& w) P: P! K5 N* J0 [0 V/ m# U! Y7 o
邓铁涛先生这封信,对于促进成立国家医药管理局,起到了积极作用。
4 N$ T, ?* W8 V2 J0 t
  d  h* S4 j9 l: ~1 d& d+ O' O. u       ( {, F' ?1 B- _7 D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