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4 20:34:41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朱萍霞,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 o! ?+ A% q6 O# g! v$ U% ]
9 O. G/ d' W# [/ h, Y0 T4 C; ^& e6 H# V+ ~" z1 @- F. z, w3 t

# C% D' `) E  E本周五(12月31日)晚上和大家一起学习冬季艾灸调理对预防慢病的好处,“三伏”和“三九”作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令,是人体功能易受干扰的时候,同时也是很适宜调整脏腑功能的时机。三九严寒酷冷,不要等到人体结冰,瘀堵严重了才想到艾灸;预防冬天高发疾病高血压,呼吸道疾病,寒病,关节痛,腰腿疼的,请抓紧时间三九灸,让您温暖过冬。$ E& c" N4 @$ @# [0 I( a

4 r* _% L+ Q, a) w: P+ g曹教授主编的《挺起中医的脊梁》第三章中医以独特的方法认识人体,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一种大写意的方法,是描述了动态变化的方法,而不是写形,写实。中医依靠生成论的独特方法.构建了认识模型,解释了人体生理病理的秘密,指导的养生、治病,认识疾病,首先应该从认识人开始。中医、西都有独特的人体观。3 J1 ]4 T9 F* w
. S4 l( x& c* Y8 V
敬请期待朱萍霞的分享,望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 i1 [/ y1 n( T0 D" J: j
6 C7 I; Q1 m- ?     $ u8 C  {4 c8 D& ]

1 e+ Y' h" e2 q& D, d6 M7 t* F( _' K      祝贺朱萍霞在新疆库尔勒讲座成功!这是2021年12月31日晚上,再有几个小时就进入2022年了,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冬季艾灸调理对预防慢病的好处,让您温暖过冬。而且也学习了《挺起中医的脊梁》第三章中医以独特的方法认识人体,中医、西都有独特的人体观。0 `* Q: M! `, _- t) f6 m* C6 l2 J

+ y2 W/ r! s' w" I" b经历世界流行的新冠肺炎,人们更加深刻认识了中医药的优秀特质,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医的社会地位会有较大的提高,这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重要意义。
5 D. \; E0 e+ c) q) [
: b$ x0 a  S) d3 O- S! F敬请期待中医药伟大复兴的脚步,请一起祝愿中医药千年医学正年轻!( u- w# t2 _2 l1 a& }2 z* a  \0 ]

8 r# p. V2 o9 w. g7 ^感谢朱萍霞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4 20:35:28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1月1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的内容。
* O7 c! ~* C" Y" m7 [. @/ J# @+ b& c$ S( p+ C3 Z# k" B2 t  J
        第十一章:重新认识辨证论治。
" P! `) v' ^, @4 f5 O0 m) q0 r
      在谈到中医特色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辨证论治就是中医的特色”的说法,这当然没有错误,但是并不完整,甚至是“太低调的说法"。3 |- L) x+ ]) a+ M9 `  u/ N, K
( V* a' n* U1 I5 B4 ~& D. Y
      第一节:辨证论治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6 }0 N$ I. k) q5 B# n1 i, ^' z8 p3 b# ?: I  m8 M) p, p* |" D
在近100年科学主义的压迫下,中医学靠着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安全有效的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甚至解决了许多现代医学诊治不了的疑难病,为中医学争取了生存权,迎来了重新崛起的曙光。* E  k) h' p+ O- G
2 V+ t- [; f0 M8 V$ I- c* z0 u" o* m
       第二节:坚持理法方药完整体系意义重大。- ?7 y  @; H8 `' _
4 I; v* G# q- @
邓铁涛教授说:“中医的理论是什么?1963年全国中医学院进行大辨论,最后一致认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与理论核心相比,辨证论治的地位自然要低一级。为什么呢?因为核心理论决定中医的过去、现在、未来。中医治疗疾病,本来不限于药物,更不是只会让人服药。导引、针灸、按摩、祝说疾病之由、心理开导、饮食调节、内服外用,中医治病的方法十分丰富。
: w4 {- a, G  s( Z5 d  D
# J0 N6 n, A3 X7 I       第三节:论中医理法内核的合理性。
; j" e: Y/ J  b5 ^9 z  Z
; F: ?. F! T! _# I( f中医有“理法方药,完整一套”的说法。如果把整个中医学术体系看作是一个实体,则可以粗略地将其分为基本理法内核和病证方药针灸推拿等外围部分。
7 z* r; V5 k( B8 A
, c3 w' \; }1 ?( D' z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7 U% \: C+ J( B4 W: j$ t' h1 Q6 Y9 ?/ b" ^, T* n' ]3 _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回归中医》这本书关于“重新认识辨证论治”的有关内容。
3 r! T2 J( o. J5 v' ?( H8 f, V, `% z+ X
           辨证论治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很多人认为中医不具备诊断疾病的资格,所以舍病而谈证。
( G& j- Q5 ^% c- ~3 E' i: P* `- r
& }- D" X. g0 \) y# u5 x2 ~, Y       坚持理法方药完整体系意义重大,中医的病,立足于解决问题,立就是为了破。中医“以无为本”,而且尊重人的感觉,以病人的痛苦为为题导向,而不是作证据。& I3 Q/ U0 v+ B  d6 M0 [; K

+ ~( a0 Z9 `7 }3 r      论中医理法内核的合理性,中医是生成论的医学,研究问题的视野很宽阔,绝不局限于皮肤之内的“小整体”,而是把人体与天地万物一起研究。
! d7 R2 e9 i+ D% V  U
1 [9 v6 e, {( J  x4 P! o2 _中医有“理法方药,完整一套”的说法。如果把整个中医学术体系看作是一个实体,则可以粗略地将其分为基本理法内核和病证方药针灸推拿等外围部分。
. R) G- N% d' S  p; y! v+ {( E+ g
( C2 \0 i6 S' R; @1 \$ ~      谢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4 20:36:1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1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将讲述“张仲景评传”。
8 |8 s1 F7 s" F: H% k. T' F4 _/ t0 a" G! W7 Q$ u* u2 B* T
今天晚上要讲的内容是:仲景学术思想的渊源,一、对周秦学术尤其是阴阳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二、对《内经》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三、对《难经》学说的继承与发展。8 o1 {0 i( }, S5 z8 C

  ?  O7 g1 f# G3 Q% W/ T) t; h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_7 t# x; ?; c
  y% N0 Q0 d# k5 }+ p3 ]5 Y* M' d
    仲景人世间,2 \& F7 K# O* ]  f
4 c3 W% q1 W; i) w8 t  k
兵荒又马乱。- S/ |  k" A/ O+ k) z
% u% J% @# ~! f+ t. S
出门无所见,* U( [8 Q* @2 Y6 d
/ t, r& r; @' Z' P) _5 t$ W
白骨蔽平原。1 K  w- Y+ o6 Y1 P
( v& B% q, O  U' [  Z1 i
路有饥妇人,% E) \) h9 z! a: R0 L6 u
; G0 \' T9 L6 s
抱子弃其间。
4 t$ q; M" [- E0 i: }) [. c* ^; A( T/ h* ^8 C" U9 l
东汉末时代,: C8 X; P# O+ c, e

9 W* Q$ ~+ e# B: \# a群雄争逐战。
8 w1 `3 a4 O" a- z3 m
; @' p$ g) P# d, r7 j7 m% U- D3 z疫疠又流行,* g3 |7 C! l; r

1 g/ _7 `' ^1 N4 a. M% q% N号泣声不断。
3 F. X1 w$ R( E% o4 n, R0 _4 f6 L
6 e. G( O0 d5 j巫医占时尚,3 r4 b0 L. D2 j7 f& h6 W1 h

3 R4 w$ |6 c1 w$ z' S( m谶纬更荒诞。6 C7 [' {% g2 i: {

7 h+ l8 J7 J+ `2 k" K仲景习王充,
& u) ]+ C' ~; c4 n" N# h
% c" S" b: q! G  q/ a6 r/ Y9 u唯物论真言。% R9 |$ f. S, k2 G: X3 e  e. c
* K5 b& a0 R. f- ^- F4 `! }3 t
范缜《神灭论》,5 R8 ]0 @# _+ `3 S; k' q" A

; L* p2 B0 Q* ?为医树新篇。2 Z( v7 O/ r; D, _- @7 @0 S

6 l8 E' d/ b  O! F仲景继前贤,' X3 c  E7 V! N5 I. a7 |+ K# V
4 m' |; F* e& [* Z: D5 t) {6 N
六经详论辨。" \& p+ L9 t( q  z- ^' p8 S

( @: d5 F; O  M8 N乱世为良医,
' q* a3 X( n4 O; t$ R% t/ Z* F' T$ [0 I/ O0 C
千古一圣贤。! m" e2 D" W: ?9 g: \* c% i: @  |
4 H) f. F( c& m. t4 S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张仲景评传”仲景学术思想的渊源,一、对周秦学术尤其是阴阳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二、对《内经》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三、对《难经》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 V2 {+ d# p1 Y, {* U) P0 M+ V8 ^2 ~+ o
       张仲景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读了很多古书,也用了很多前人的经验,有理论之道,也有经验之术。, ~0 O. {6 k7 Y

3 X( o# [. v( t; I; Y* E$ q7 h他最直接的理论“六经辨证”就吸收了《素问热论》,方剂化裁于《汤液经》,他对前者直言不讳,对后者“讳莫如深”,这里边应该有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历史原因。: I7 w3 u. R0 t" ^1 ]
6 Q" j' A- }6 [/ E0 `+ F. m- \# o3 v+ _
感谢曹传龙的讲座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4 20:36:5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1月3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五章“医话随谈”中的部分内容。1 X4 r2 P6 o+ {4 k8 n" h
3 {- D' z. C' v9 W2 X: ?) K8 \* o
: e6 Q8 `6 j$ P- y& Z! F- y. R

8 U) }9 K2 c9 s; r; `) h* E7 {
! g5 ?0 E0 [3 M
9 a+ `' U  q* U# n: b8 F0 I; n8 z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问斋医案·三消》发微
" w/ g7 Q/ N1 E$ b. r9 l/ Y; [' g5 `# j9 w* k
三消一证,在《内经》总称“消瘅”,乃内热消中而肌肤消瘦之疾也。以渴饮无度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烦渴引饮、便溺不摄或小便如脂为下消。蒋氏对三消病因的认识,本经旨而穷究其源。如云:“经以消渴乃膏粱之疾,形逸心劳,君火暴甚,肥甘助热,肾水重伤,内水不足,欲得外水相救,故消渴引饮,如溪涧涸于炎晖,釜水耗于烈火。古人尝推肥甘、石药、酒、盐为消渴之主要病因,盖此类多服、久服,无不助热生火,燔灼真阴。”4 n7 C1 M+ Y2 I6 N: L% T
+ W' a3 v, @6 s" G+ c" o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朱老研究《问斋医案·三消》发微的有关内容。
; ]) _) g8 F6 z) n$ z; ]& }, [) q) B  V' t
     朱老说,蒋氏论上消曰:“上消属肺”,乃“火烁金伤”。盖肺本燥金,若心火移易,或燥热熏灼,宁不渴饮以加?其论中消:“经以二阳结谓之消”,乃“手足阳明胃与大肠俱病”,盖胃为水谷之海,大肠为传导之官,二经热结,则运纳倍常,传导失度,于是饥渴殊甚,而食不解饥;饮食不为肌肤,而愈食愈瘦。其论下消:“小便如膏,面色黧黑,耳轮干槁,肌肉瘦削,六脉细数少神”,“由烦劳火起于心,下应于肾,二火交炽,五液全消,损及肾脂”。人身真阴有几,岂耐二火之消灼!是以真阴日槁而阳气日亢,阴阳各造其偏,升降乖违,饮水难救其焚,其燥热之气,势必将真阴消灼殆尽。要之,三消之病机,大抵可约之为燥热伤阴,水火不交。/ d4 u3 ^2 S9 k: q. U  e

  y! w# ?3 g9 _2 ^蒋氏辨证精细,指出:“溢饮之渴,除中之饥,皆非消证。”示人注意鉴别诊断。此病因燥热过甚,水液不能濡润周身,故易发痈疽、痤疿等,是以有“谨防疽发于背”,“不至外发痈疽为顺”之类的告诫。关于此证的治疗,蒋氏上承刘河间关于:“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的大法,把握燥热与伤阴二者的辨证关系,约之为“凡治消证,必先荡涤积热,然后补阴”的法则,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盖荡涤积热,亦若釜底抽薪,实寓救阴之意。0 k$ e9 i2 H9 d& ~8 f- Y6 D

9 R7 _4 r7 P' D) d' z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4 20:39:16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M/ C4 s9 U0 i1 `* v7 b
2 @' v2 C9 j5 G' B5 b* t! y
直播即将开始~; y. ?6 _& `( c
7 a3 i; M! _& U" K1 m+ k8 ?
今晚8点(2022年1月4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13讲——《九针十二原第一》。0 ^% o" l/ z$ U! w3 K" z4 l7 B+ c

+ c! G; X' Y. V* @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 x0 r9 P# X$ q1 y% g) s5 V% Z
/ T: u7 G4 J6 S  n$ o% K  a    今日讲座内容2 w, z) ^; l/ m2 Q

  C+ S7 u& N4 h《九针十二原第一》
( K6 P* M. c- k' Q: O1 c% R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 ^6 q. _. z8 C" k3 e! A  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赭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闇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F" {! J9 ]0 M$ H2 T( n  o! C2 l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
9 K6 u) `# k# Q0 @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
- j# D, O* C& D5 \# {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俞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 A1 K9 q5 A$ O5 B' q; T' l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提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气;提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厘,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5 R( ^2 X3 e+ U$ @  k9 B; ^- w4 y' ?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
2 p, L: T$ h6 N& F& v# m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1 h0 O0 T# d& ?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
+ v. s5 W2 y7 `9 \$ |. p  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P8 T  p8 I) o, L& }
  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
8 h" p) o' l# r, T+ m6 B  m  y8 ^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 s% @* @6 L" k  p  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疡。
+ f: O. ?6 R, ?* m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2 O' e9 M) n0 p! c8 n( F
  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k. N9 i: W* v; H; T& r% r
  禀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o, ?% q2 ^4 i# }% g5 F4 P+ s. x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无殆,气下乃止,不下复始也。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6 20:01:3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1月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学习朱老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的独特用药经验,今天学习心脑病证药对。
6 v3 O9 [, F/ p3 l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o: H! \8 k* m. }8 B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的独特用药经验,今天学习了心脑病证药对。
6 y& u. S6 C2 v* M- ~/ ]大黄  三七  花蕊石  s3 ~+ u& u. j3 }: K
【用量】大黄10~30g,三七粉3g,花蕊石20g。
& Z! x  Y. }. H; N3 O1 ^【功效】通腑泄热,化瘀止血。
0 f1 X- O7 J7 ]& i9 R【主治】急性脑卒中大便秘结者。
* n0 g1 u, E  j; F  p  r5 h【按语】用大黄、三七和花蕊石治疗急性脑卒中,不论其出血性或缺血性,均以大便秘结为应用指征,直至大便稀软时停用。三药联用,通腑泄下、化瘀止血,可起到降压、止血、改善颅内压以及退热的作用。- z( o- s2 o5 _# ?' n
丁香  郁金* q2 h* j. Y0 z! o0 l
【用量】丁香4g,郁金20g。
( [8 J& ]: M9 W【功效】行气通络,开窍醒脑。
- m0 D) L* U1 L【主治】①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②顽固性头痛头晕。, f  }$ }4 `' N2 `" P% x' J
【按语】丁香气味辛香,辛能行散,香能开窍,具有“开九窍,舒郁气”(《本草再新》)的作用;郁金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二药合用,可行气通络、开窍醒脑,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以及顽固性头痛头晕方中,可增强疗效。二药合用虽为“十九畏”配伍禁忌之一,但临床应用并无不良反应。
8 M2 v: W; ^8 h+ w8 |" r黄芪  川芎" o- |6 T( T7 f9 e5 k' n  B3 w5 {1 V
【用量】黄芪30g,川芎12g。
* |  F0 I& K- s5 d) w, A【功效】益气活血。% s  D: f# d" q8 K! o3 }5 G
【主治】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证属气虚血瘀者。
' A" [6 R6 g3 f【按语】黄芪、川芎与地龙15g、桑寄生30g配伍,亦可治疗气虚血瘀性高血压。非气虚血瘀者慎用。
" [, d/ x% p3 @, u麻黄  熟地黄
" r% F4 U7 v2 O' \二药温通血络,消散阴凝,可治阴寒内凝,瘀血阻络之中风后遗症。内容见“皮肤病证药对•麻黄-熟地黄”条。
) G. v) _0 l! V4 Y7 p# O* S, V. ?9 u) h# o' P" J) z- y, R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6 20:01:50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1年1月5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废医验药、废医存药是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重大失误。中医药 之所以一枝独秀于 世界各国药物之林,关键在于中药的使用具备系统、完善的中医理论指导。但是近些年以来,以中药新药开发形式出现的废医验药、废医存药思想,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废医存药战略在日本失败的教训已经是前车之鉴。1887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其宪法中规定西医药是其唯一合法的医疗体系,中止了已经使用1400多年的中医药。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恢复了中药生产,却是采取废医存药的政策,日本没有中医大夫,也没有一所中医院校,日本的中药(汉方制剂)有西医大夫辨病使用,导致了“小柴胡汤事件”,因此严重影响了日本的汉方制剂产业。后来在比利时和英国出现的“马兜铃酸”事件,是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上遇到的严重事件,也是废医存药战略导致的不良后果,废医存药使中药走向简单模仿西药的道路,失去了中医药学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创新体系,只能阻碍中药学的发展乃至埋葬中医药。如果继续按照这个中药新药开发模式,绝对不会再研究出像六味地黄丸这样的名方名药。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5 d, B! U: t$ b# ]9 {! c3 K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中医院讲座成功!
( k, P' B, q/ W) G4 ^* O+ b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贾谦先生《中医战略》的有关内容。
0 K2 H# c$ v* s. Y" A: b7 s医药是直接研究人体的学问,却采用了《人是机器》的认识方法,西方技术壁垒的医学看不懂人体的精气神,却把具有这样能力的中医药说成是唯心主义的医学,关门称帝的封建医,因此,一百年来“废医存药”大行其道,) O* H1 i! Z7 P' e/ K% \( S: P
尽管西医号称科学的医药知识解释不了中医药有效的原理,如此,一开始还羞羞答答用“存药”做遮掩,+ V; q% n' h& R6 a/ t
后来去掉头上的“存药”伪装,用更严厉的“验药”的漂亮口号来“废医”,希望经过“验药”的过程,让中医被废的更“合理”。3 ]6 L& [7 l6 e/ \. h5 N  N$ {3 }# \6 w
- Y7 O" [. D7 ?, E! n
这些问题,堂而皇之大行其道,中医药的前途渺茫,《中医战略》发出呐喊,唤醒人们重新认识中医药。, Z) P8 b  M% c! ]8 r7 Z. M

. l& m# w% i$ E"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6 20:03:45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l" q1 z) T7 I! E今晚8点(2021年1月6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一起听《曹东义漫谈中医五千年》第8讲。
+ `7 u1 F. n8 \. _       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r. z! T: _- b+ e+ K  Z6 a* Y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C3 E2 F# x9 F: |& p

: m5 p7 h3 F8 j  q; E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11 20:26:32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22-1-11 20:34 编辑
9 l4 X' n6 J1 u' V+ V3 ~9 j) o+ ?5 w/ F) ]* \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D5 H/ w1 ~' h$ p

  Q+ c5 a7 @" P) r9 z$ _" N* p5 W        大家好!% i2 p! q9 H' Q
8 Z6 V5 a' E+ E1 }0 L' u" A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m" U# P9 S) V8 O2 F# U

$ U) u" @- l/ H/ o4 o) v        今晚(2022年1月6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决明子”“丹参”“茜草”三味药。$ X1 u: e/ l2 w+ J8 o
1 ^5 b4 U" V6 C' [$ e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8 g6 s- L. k$ Q# Y" j3 f3 Q( ~4 V9 E
* ^( n9 ^0 U  Z( _; ]" j1 B' S        
# |5 j% q: h0 [; L" m$ @# C+ h0 L& I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d5 y! r1 r; v( l  W* M( |: t" T/ A( m  _+ g" _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依靠《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决明子”“丹参”“茜草”三味药。3 p# ^! o) X6 I

# P) M  s1 J$ z6 J( |& @" Y% o. W5 W        决明子、《神农本草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 X2 A5 \. T5 T* H& {7 D
( F7 o; o' `: ]. m8 v0 d     《本草求真》:决明子,除风散热。凡人目泪不收,眼痛不止,多属风热内淫,以致血不上行,治当即为驱逐;按此苦能泄热,咸能软坚,甘能补血,力薄气浮,又能升散风邪,故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并可作枕以治头风。
/ J  C1 M3 B: j0 q1 [: {' [
; H) h# O9 J. m* U丹参,(1)《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0 S" e8 D$ J% O9 N
9 O5 n" q% d. F/ \(2)《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0 T, M3 A$ [( O. Q6 f
; g5 w+ x: P2 c' N7 e(3)《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 t( c8 w1 x8 c9 I( P& p
- O# D9 D# C1 R: F(4)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J  I" a: |3 w/ u/ Y  E  A3 w8 v
5 @. d8 |/ y$ [! D
(5)《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X7 q; l) n: j( Q2 |; x; S2 }

. T, h5 ^" K2 s# e1 E. l) L; @8 D茜草,《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又以此也。陆玑云∶齐人谓之茜,徐人 谓之牛蔓。又草之盛者为 ,牵引为茹,连覆为 ,则 所化之说,恐亦俗传耳。《土宿真君本草》云∶四补草,其根茜草也。一名西天王草,一名 四 藏器曰∶有名未用,苗根,即茜根也。茜、苗二字相似,传写之误尔。宜并之。+ j! @. i% q6 e% y; d

$ P; b  ~7 F# ~( m9 F& Y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11 20:27:36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各位同道,本周五(2022年1月7日)给大家分享交流中药学中的补虚药。凡具有补虚扶弱作用,功能治疗人体虚损不足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可叫做补益药。5 @$ O& p% t1 B2 L- o. R) v

( O% E0 W& Z+ J% C4 S& O& X9 ]
  C% a3 a8 \9 g/ z9 P* a; }' f$ h9 e; q( p, o8 X2 M( H9 C# `
补虚药在临床应用上,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可配合袪袪邪的药物,用于邪盛正虚的病人,以达到扶正袪邪的目的,从而战胜疾病;另一个方面是用于人病体虚的病人,能增强体质,消除衰弱的症状,辅助机体的康复能力,使之能早日恢复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劳动。因此,补虚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决不是消极地用于“延年益寿”,对于在身体健康、机体活动能力正常的情况之下,就不须服用这类药物。2 H: X& Q/ c- I7 g7 D/ s) f- x

9 ]# A' g3 K8 r- e& ?; B$ z9 k+ p2 @1 r" _0 v' H) j

5 L, p9 L0 L$ J# |# V补虚药主要用于虚症。所谓虚症,一般说来,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等不同类型。补虚药根据它的效髓及应用范围,一般也分为补气药、助阳药、养血药、滋阴药等。$ A1 s1 A, Y; T9 A7 r3 w8 B

' v( W0 U7 ]' t1 N+ K' O8 e1 p) @9 G7 j# ?! u

* H6 h+ ?9 E- ^% s) f- G0 j敬请期待黄小平的分享,请大家批评指正!
! J! z4 N, H1 C+ x. [
: l1 a0 ]" i/ o. v/ C5 C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分享交流了《中药学》中补虚药的有关内容。
) X6 n% i$ z4 S* n* j5 Q* a5 a5 a5 [/ P  X/ t7 @/ L' r% |
    虚实是中医的基本概念,这是中医关于邪正斗争的经验总结。
5 m" ~0 S+ n8 |9 p0 j& a2 ?6 ^
7 s& N0 e# i: g% T9 l凡是邪气盛,则为实;精气正气不足就是虚。# \) Y* V# ?; R% W% L
; S- K2 q  d+ m! U7 s6 i
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无病需要养生“防虚”,有病就难免虚。因此,补虚的药几乎每个方子里都有。其目的就是让人重视维护正气,即使在抗击邪气的时候,也不忘扶正祛邪。+ f. v% o6 Z% i, {' |
3 A( G( ^' o. n$ J3 W
因此补虚扶弱,治疗人体虚损不足的药物,经常被人们选用,或者在家里“常备不懈”。2 b+ q% |. t* H. R
' _- L" n6 K- b! L: |3 ]1 R3 y
因此,补虚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决不是消极地用于“延年益寿”,让人不得病的医学,才是最好的医学。7 ]$ k7 }5 U) f# r% ?  R
  y4 A6 q( u* z" @

/ a* M# |0 H+ n( h
# }$ ?. o/ q& c9 [) v8 b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