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2-23 20:05:53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1 W1 |' h% N  w$ \" v5 h  n- |

5 d8 e% a! H: W. n$ C2 r3 a5 w, M" L4 |# o
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 N  X6 @( V, C% F8 y8 x" Z2 |今晚(2021年12月23日周四)8点,《燕赵中医书院·名家讲堂》《曹东义漫谈中医五千年》系列讲座第6讲,女娲伏羲对中医药的思想启迪。# C; ?$ F1 P" @1 g- Y* k3 {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2-28 20:39:19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7 I$ J( _0 g& d  B1 p3 |
) R: L1 r, u: ~' A% [9 C2 V
        大家好!
1 s5 C" Q9 O: x. [' G2 D. \& [3 H0 _+ Q# F+ {8 ]8 G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H& v3 Y) z( k

- X) q, R$ p4 q: P* E3 B, G        今晚(2021年12月23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牛膝”“茺蔚子”“柴胡”三味药。& L6 O+ R7 w- p5 \3 Q8 }7 k

" L/ C  A0 q+ m; v& _# q: F  N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h1 R2 i8 b( z% E( @8 I# r* T1 G1 o/ l+ H0 o) ?% P5 U
        / z) ^4 U2 X( n" c
4 ?8 p2 W/ O/ Z5 x8 Q5 C6 N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O9 g$ v! z/ v
5 m: {% w! j" f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了《神农本草经》中的“牛膝”“茺蔚子”“柴胡”三味药。
1 l  |2 N) S3 G0 t2 A7 a3 O& p7 R) \0 W
         牛膝,又名牛茎(《广雅》)、百倍 弘景曰∶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
, ?- p" T+ C$ |' }9 Y" d* M
% t% j6 C( \0 }* p$ X$ c时珍曰∶《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也,言其滋补之功,如牛之多力也。其叶似苋,其节 对生,故俗有山苋、对节之称。 # c; H# \9 k2 }" Z# t& q1 W

( ?  J, i  Y+ P6 o( `! M' r/ u临床上分  怀牛膝和川牛膝,怀牛膝补肾,川牛膝引血下行。
% u# p& w! T2 P9 Z: `
, u6 N7 Q, g" n& Q& v' E! M茺蔚子出自《神农本草经》《日华子本草》:益母草子,如鸡冠子,黑色,九月采。/ U! k, ~; N: }2 a! T- X

( g3 u: t* k2 J9 p+ M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肝热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3 P# z/ E' C0 }/ L" {  ^- p# [$ y5 ^5 a4 E, d3 m3 G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或捣绞取汁。5 w! N) F' V/ R3 y+ r

1 g5 L, R( {5 q. @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4 G  ^6 p4 x9 s' q$ u! _1 t
+ @+ x& ~" U7 r/ O7 E5 B7 V. T( q; R3 @' Y0 ^  V9 ?! J0 a
5 _  f; T' ~6 ^4 E+ D$ [* L0 N9 ^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2-28 20:39:50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刘云双,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 f2 t% y& Z8 n4 d1 Q) d4 ?) x7 H0 c- V# C( p/ U$ L( A

; V- f& V/ y- }& d2 o% I9 z8 J. c" a/ u5 u" O$ ?
本周五(12月24日)晚上和大家一起学习中药学的开窍药。凡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开窍药。心主神明,邪蒙清窍则神明内闭,神志昏迷。故开窍要多归于心经,主要用于热陷心包或痰浊阻蔽所致的神昏谵语以及惊痫、中风等病出现卒然昏厥之症。' K* @1 D" t0 C6 E% v. ]  I

; g" P" G3 H% A- X1 }0 J3 o5 A2 O! K+ s
7 `6 R/ _' T, N9 D0 l  e
敬请期待刘云双的分享,望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 v7 e; E7 e5 S- u- l1 Z! B2 z2 m$ }6 C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中药学的开窍药的有关内容。
8 z. V$ L2 V: }: P2 C9 O3 G+ J+ C: `' z$ d  K: I; P+ C% r! E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五脏都有“窍”与外界联系,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与内在脏腑为一个整体。
& L. U: F# H0 q# Z6 B1 L" Y, K5 X
邪气蒙蔽心窍,就需要开窍,才能恢复神智。因此凡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开窍药。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方药之中,都有开窍药。
: c, q: _2 b& \+ `9 _+ c! N
0 \' O* N* h: k# ~当然,针刺腧穴,也有这样的作用。, L$ V$ O/ t4 |3 T

+ x* V: e5 G/ R" |扁鹊抢救虢太子,就是用针刺“取外三阳五会”,让他苏醒过来的。% o$ x5 N$ ^7 p& v; r

9 a$ Y- R. ?/ E0 l6 z因此,中医治病,千方百计,绝对不限于某方某药,而是因势利导,活法巧治。
$ Z: P: l" V2 t0 \! ~  f
; N* o  f+ y- S8 ~% G  N. N关系刘云双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2-28 20:40:43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12月2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的内容。& ?1 ?: K" y; V0 P
2 ~4 I$ {' l* {6 d  s( f$ R% G
        第十章:重新认识审因论治。' d9 C& e$ D5 K7 ]8 ~
9 a/ `, h4 M0 C1 u5 @4 Y" z- A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巨大成就,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仲景对于疾病的辨治内容,将有利于理清思路,坚定我们的发展方向。7 D7 X2 h% G" _/ h) W& S' R! O! {

# a- N! W0 r2 k% w6 I9 W       第一节: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5 C* Q5 N' T; m  K0 l+ a
* x0 u- U$ g# Q3 x8 P7 `7 R' G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疾病的成因也是复杂的。在疾病的因果链条之中,很少有“单因”之果,即使是同样感受邪气,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安然无恙等说明人体的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 `" D) {/ L' ^; f- x+ c# h& H0 i! x" K& D, J+ h- x: i
        第二节:病证才是现实,治疗必须随机。4 b% k& q+ _! Y" `0 n% @% c$ ?! O

# h) y- [4 {0 X6 J0 t# V) ?        审证求因,如果是推求形成现在证侯的因素,那就应当根据四诊所见,推求所有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不应当只推求外邪,这样在治疗时就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而治愈疾病。
1 ~9 h5 c4 u$ i4 [
% P; g! ~5 }/ S" }7 L9 x      第三节:评价依靠四诊,有时衷中纳西。
% ~1 u# e, {) h7 j! W/ O3 B5 s1 E- C% z( ?( u: n; }! `/ E
        评价中医的疗效,应当依据四诊所见,古代的医家使用这种方法已经几千年,是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良好措施。当然,现代仪器检查得出的某些“不正常结果”,四诊难于发现,这就应当“衷中纳西”,实行“拿来主义”。1 X8 a- Q* W! G
2 }+ U: O' _8 N' n) a
       0 w! v5 c( m% O' }% ?- C5 r

9 u; I3 w$ |1 _, Q; Z# Y      ) N2 A6 `7 C" P8 y

6 ?! @# G$ q; W+ a' F* A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P! J; T  n2 l0 f
2 o4 j! A' B$ ]& W3 w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回归中医》的内容。2 J  F5 L7 B1 e8 k, o! B7 x

2 R2 L. I7 c2 j        重新认识审因论治。病因涉及内外,不是专指外因,尤其是重视正气。6 i, x% _9 W2 D, b
2 b4 F) N. {/ @0 U7 D1 {$ e
      《内经》,张仲景,陈无择,吴又可,温病学家等进行了探索。8 d: P: ^  B: m8 |  J
4 W& T2 D/ v3 x, N/ D/ ?
       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比如伤寒病的病因,在阳明阶段的治疗中,就不必考虑太多“伤于寒”的事情了。
  k- @: t- c; G: C) W) @9 o6 t9 m! A) ~* {1 \# r+ u! Z$ h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温病的病因,即使如吴又可的科学预见了各种微生物“异气”,他治疗的时候,也不是分别针对“异气”的治疗,而是找共有规律,“疫有九传”不离表里,治疗很简洁。
8 o2 G2 x" ^0 \: ]
7 b- F  Y! {6 P, _! b! `6 X        病证才是现实,治疗必须随机。
& o* f- B/ p3 J1 h7 @' k& }1 |$ n8 f/ R& S# [: A' z
        审证求因,如果是推求形成现在证侯的因素,那就应当根据中医药的整体观念,用四诊所见,推求所有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不应当只推求外邪,这样在治疗时就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而治愈疾病。7 F9 j6 ]7 `% w# m5 @( }
7 Q% O# ^4 {. \" r
      评价依靠四诊,有时衷中纳西。. V, q3 _. H8 u

' h3 y4 V/ C* F7 H! |  M        谢谢王群才医师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2-28 20:41:30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1年12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第七章之病证,生命运动的疾病态,详情我们一起期待!
0 I4 t- E6 n( \8 f3 C2 A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世讷《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关于“病证”的研究内容,祝世讷先生认为病机、病证、病候属于不同层次,是中医治疗必须弄清楚的基本问题。他认为这都是生命运动的疾病态。4 ]4 m: v3 H6 k1 W5 G, {
《内经》说:“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 U& n- Q8 H+ m& x由此可见,中医临床治病,首先必须重视五脏的精气和升降出入,然后注意气血循环,这是根本,各种不适,各种痛苦,都需要在这些基础之上,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 [9 b! v; I%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2-28 20:42:1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12月2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五章“医话随谈”中的部分内容。% @+ V8 |  R2 g. s- b

9 X, G% a& T' H  R. E9 o$ }/ l
4 D" `" ^. {& T/ ~3 t  L  y2 n  N) l# k4 k) n
) L  y4 B! J2 \* P

! L- m# Z# ~9 g, l- t2 W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问斋医案·痢疾》剖析
2 A7 `7 v9 B# _. a9 p- H3 r9 c5 ~# l. r
     蒋宝素治痢,上穷《内经》、《难经》之奥旨,下采诸家之精华,搜罗有效验方,又集其父亲、师父之经验,立法用药自成体系,持痢疾与痈疡相通之说,确实难能可贵。所用赤松丸、苦参丸等方,对肠粘膜糜烂与溃疡的治疗有很大的针对性,可见蒋宝素既重观辨证,也不忽视辨病;既注意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也未放松局部病灶的变化。蒋宝素的这种卓识远见,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 x* ^7 }# @/ K+ k1 f  c; `, I/ W% {4 h
0 ~% k0 @9 P* R: C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朱老关于《问斋医案·痢疾》剖析的有关内容。
* g' z, a3 r6 \5 u3 O- U9 q- p  S9 Q  p5 N0 n
蒋宝素治痢,主张痢疾与痈疡相通,用赤松丸、苦参丸等方,不忽视辨病;注意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3 ]# O3 i' N! ]( F# M) w

2 c/ T/ V0 B( r8 |( U. J朱老说,痢疾一证,多发于夏秋之交,乃暑湿、食毒郁蒸阳明,挟糟粕积滞,进入大小肠,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所致。蒋氏认为:痢疾“盖痈疖、流注、疮疡之类,即《内经》肠澼之证也”。他用《内经》、《难经》有关条文来论证这—观点,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脉数动—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此“脓血二字,明与痈疡相似”。《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注下赤白。”此所言“风湿相火,伤于阴络,血液化为赤白,即痈疽化脓之意”。《难经》:“溲而便脓血”,系“以痢之赤白名脓血,即是痈疡之类”。在《医略》中,蒋氏还考证了张仲景、巢元方、孙思邈、刘河间、朱丹溪、张景岳、吴又可诸贤对痢疾的论治,认为诸家“论痢疾证治之理正与痈疡机宜暗合,但未有直言痈疖、流注、疮疡之属,生于膜原,连络肠胃之间,脓血内溃,渗入肠中,漂澼而下,为痢之赤白者”。蒋氏特表而出之。
# P& e$ }) ^: l) S5 X2 j* v8 U
/ j1 @! N  ?( @' x# _! E感谢霍立轩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2-28 20:43:54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5 M# w% `2 x; \) f4 ]7 W) S& s" I+ G8 r! Y# d
     直播即将开始~
. X- _( G2 o/ A( e; C% [" W9 }& `7 @! r" `: D' n
     今晚8点(2021年12月28日),燕赵中医书院,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解读《黄帝内经》第112讲《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 D! B- I' {1 O1 {; j1 d2 U. v* v  f$ f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7 [/ K- D% R* E' k$ q0 ^+ g: c5 Y) f8 ]
     今日讲座内容0 F! `8 _/ K! w3 _
, T+ N% x, H% G' _3 l  D5 V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v" J% X5 m/ ~7 u; u+ ]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液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上免下免)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帝曰:大矣。0 b- `" G2 A/ Z% o2 {5 o& `# K+ X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帝曰:在经有也。7 K8 [9 P7 n" ^6 u" {% t4 Z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
/ a) z% u6 e( _. c/ E, ]7 B" q  r9 N  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2 E) M  j8 S! `" [% W
  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n% Q' j) K+ @' \7 Y
  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3 j; [$ D, x. r5 |' J" ~" W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
. u5 ~4 F  N1 t  `' C3 `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0 c$ p% T* @' N& z* S( S
  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2-28 21:37:1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12月2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学习朱老对阿魏、徐长卿、重楼与拳参等药物独特的用药经验。5 B9 o; G' w  l6 _
! U  M- E3 [  |9 ?. o- `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u4 H& H9 K. g2 L% [) c1 R
1 X# s( H) c$ P# {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学习朱老对阿魏、徐长卿、重楼与拳参等药物独特的用药经验。; p: J9 G, s7 x
# Z! A8 U8 ~' ^3 Q- ~6 \
阿魏是新疆一种独特的药材。多年生一次结果草本,阿魏分新疆和圆茎阿魏两种。《本草纲目》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 G6 L% H' p+ C% z/ J

6 Y+ g4 Z; o/ n! n《本草汇言》:阿魏化积、堕胎、杀虫之药也。其气辛烈而臭,元人入食料中,能辟一切禽兽鱼龟腥荤诸毒。凡水果、蔬菜、米、麦、谷、豆之类,停留成积者,服此立消。气味虽有秽恶,然不大损胃气,故方脉科每需用而不弃也。% q+ B! ?6 G; @+ E8 D
( s4 \  y& t! q1 a
朱老认为徐长卿性味辛、温,归肝、肾经,有祛风通络、止痒、解毒、消肿之功效。
: X2 `+ R) K3 H+ Q4 h9 o  X3 V1 W
朱老善于使用虫类药,对于过敏体质,不用或慎用虫类药物,或使用时加用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如徐长卿、地肤子、白藓皮、蝉衣等,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R! p) K: s- w& S! L; [
! t3 }* W* Q, {; ~6 e+ c! E. @9 a
徐长卿配伍 乌梅; q4 C+ C: H$ p7 T  O- j7 A

/ n  d& P% S/ S) n4 q/ g% h【用量】徐长卿15g,乌梅10g。
% Y- M5 j+ b4 K9 h! U# z$ s& V1 Z- A$ @# [4 g5 I# f3 |1 F
【功效】和肠止泻。
0 B. p) h$ m5 [. x* n) C* |- W3 I) V, L; {) k
【主治】不服水土之泄泻。* c) d$ p% R  K
  T  g: B( `" |
【按语】徐长卿祛风除湿,乌梅涩肠止泻,二药合用,可调节肠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再伍以健脾益气药,如四君子汤,可提高机体的适宜性,使不服水土之泄泻得以痊愈。  K6 s% R6 e' S" @* `! I& S: P! @

( _- _, x/ X7 {* W( m4 r+ N9 B9 X5 M8 ~8 t, O4 k( T5 F3 F

# W* i. f9 o3 j. J% {/ ]% ]* y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4 20:31:5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12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掀开学习曹东义老师作为执行主编的《河北中医五千年》。这一讲我们学习张元素,张元素一生对药物学研究颇有发挥,尤其在药物学的理论认识和临床脏腑用药方面,更为突出。张元素根据《内经》的理论,强调药物的四气五味之厚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方面。正由于药物有四气五味厚薄的不同,因此药物作用才会出现升降浮沉的区别。对于每一药物功用的解释,他强调首先应明确其气味厚薄,然后再进一步阐发其功效,使中药学的理论与其临床效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药学理论的发展。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 ?) V5 ~" g7 y2 l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河北中医五千年》关于张元素一生对中医经典理论和药物学研究的有关内容。
# w$ \$ N# g/ }       经方治病的体系是《汤液经》,治杂病用脏腑辨证,治传染病用六合辨证,但是自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之后,这些传统逐渐发生了变化。张元素根据《内经》的理论,重视脏腑辨证,在《医学启源》之中,强调脏腑辨证,并且把他的思想传递给李东垣等,有深远影响。他对药物的四气五味之厚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方面。正由于药物有四气五味厚薄的不同,因此药物作用才会出现升降浮沉的区别。倡导性味归经,回归中医“升降出入” 推动了中药学理论的发展。
' u$ w3 _1 {2 G5 e8 H7 ~% c3 f2 C* f4 X4 c. w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4 20:32:46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2 G( Y1 o; d0 y- {9 a# a' L
# o9 ~# Y0 l. s7 O$ x        大家好!5 [" z; h, m4 u  q. T
1 t7 O$ a# y( S% ?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u  G$ ^& J& a$ o  F& W, @

7 H7 H# j; |( O        今晚(2021年12月30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黄连”“防风”“五味子”三味药。: ]; F3 h2 Z$ r! e

  c& C( h% J( R" D& k: I& q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2 m5 ?( U! \* L7 E6 ]1 Q
( T( T( E" R# }
        
8 E; S1 g) i( p) H: O
2 ~9 u; R# y/ A" P. s: J4 X; l+ i3 X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3 k0 _/ q3 j' W% T
; e3 e( q' [/ n) @* b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黄连”“防风”“五味子”三味药。
9 E3 H; P- V& {1 f9 A
( q0 x% g+ A  f3 q6 S- \        《本草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8 a- D/ k0 ^# w6 k2 F" C& b8 ~

" O7 `+ j* r- v& \) ?$ ?9 K' W* _《本草经疏》:黄连禀天地清寒之气以生,故气味苦寒而无毒。味厚于气,味苦而厚,阴也。宜其下泄,欲使上行须加引导。入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足阳明、太阴。为病酒之仙药,滞下之神草。六经所至,各有殊功。其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大惊益胆者,凉心清肝胆也。肠澼腹痛下痢。
+ f. G$ W/ C  }2 k" H) @7 ^8 k. u7 R' K. G
《别录》兼主泄澼。泄者,泻利也;澼者,大肠下血也,俗名为脏毒。除水利骨,厚肠胃,疗口疮者,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也。久服令人不忘者,心家无火则清,清则明,故不忘。
% i% q  \* i7 s; J- d) K9 V# k! v3 w+ Z2 T$ V2 x
防风以根入药。味辛、甘,性温。有解表发汗、祛风除湿作用,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关节酸痛、破伤风;此外,防风叶、防风花也可供药用。5 Y6 P. [  |9 K

6 a$ n- N% R3 f2 t: j) I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6 f: e9 o7 O* [. z7 m% x- X, S: {8 J1 ^; `; ]' g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 C+ y, B0 f, J3 x% C
8 N6 r0 E+ J: O0 m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6 h& n# {+ G# C" E
* h4 d3 k: O4 d" R1 k9 E       8 b! ^/ y: F( W1 s9 }3 p* L9 Z: }

6 [& A  r+ i/ H2 v6 P0 K  [3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