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9 16:16:26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7 B9 n* M4 {  ~# g2 H4 V0 r5 Y! P8 T+ ^& z- Z
        大家好!
% V$ }$ z1 O% p) Y
" a! |: L% V  v4 M+ h0 K- a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3 W  e7 \8 {' M+ f6 p
2 p3 k- O; ]& x, l! P
        从本周四(2021年11月4日)开始,我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为大家分享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的学习心得。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版本源流的基本情况,以及该书的具体内容特点。. F8 x4 q% e1 o% C- m

% r4 Q! m( t/ s- s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I. u: w7 w* Q+ f
! q2 N. H! j: e5 ~* {: P9 L$ |
        
; G" J: k$ d. z  R; t7 H- y
3 L0 _, @# d1 Y6 Z( g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0 H; F. G" O- y+ G8 J9 @# \( M7 r3 C& q" h/ \0 {& m. _" N. @% r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版本源流的基本情况,以及该书的具体内容特点。2 @9 a3 `% y& T
; S( A  `6 F9 k+ W6 S+ f5 z
       根据介绍,《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3 R; z: j: C1 }+ v2 U, O  z& _7 N; C( I/ C: a% F( D8 e
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8 e6 X* a3 i/ t
0 q2 x& K2 }$ b, L0 _) D       感谢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9 16:17:50 | 阅读全部
5 E: s0 C5 s! |1 j. W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m6 ~+ g( @( o
- z9 X, E- p' G8 z  V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要数》(2021年11月5日)
% s- ~* H% N  m: r; S7 {& s( O  s9 q6 |
9 b+ o3 V2 ?# I: S/ d4 V" F' B
% a: p/ I0 ?/ p# J! f  ~3 F; L) F
     本书作者从一到十五,撷取与数字有关的中医立论,末附十九问答,论述中医相关理论。收录在明胡文焕编的《寿养丛书全集》里。
* J7 n  ~* J  `8 R) q# r, \6 d& Z* D/ h6 ?- v
       该书汇集与数字相关的中医名词术语,如一息、二阳病、三焦、四海、五郁、六不治、七诊、八会、九针、十变、十二原、十五络等,逐一详加诠释,释文以引录文献为主,略加评述。
! w0 K  z$ F* B4 @. m( p( j( I9 s  p- Q7 j- W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一息,二仪,二阳病,三才,三部”等术语。
- g: ~  ?' y# d2 E* q0 p, q/ C/ m5 ]/ z  j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 I1 F/ p. ^. c+ j
& L0 x6 \% u" \& E8 p) e                 祝贺河北医大雷宝淳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要数》9 O1 k9 }+ s0 {* ~& \1 L
, f9 {$ a6 a9 h7 B
     本书作者别出心裁,把从一到十五的数字,与中医有关名词联系在一起,末附十九问答,论述中医相关理论。便于记忆和传播学习。它收录在明胡文焕编的《寿养丛书全集》里。
$ a9 V- W& L" A& a3 o7 w  z  L# l* }0 j) N& @( {3 G
       今天讲解了“一息,二仪,二阳病,三才,三部”等术语的含义。. @$ _4 o$ `* C, ~

5 r2 L# F) f4 o0 Y' J5 d: R+ X中医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一三五七九被称为“天之数”,二四六八十被称为“地之数”,组成无字天书《河图洛书》。
4 N* I  z: g; _+ y$ \$ y$ r% h4 M
《易经》的卦,也是数字组成的。, d. q/ ^' [& @1 Q# v. j

$ f+ e$ M8 y+ T3 {) W2 |  f象数之学,深刻而简明。
3 V' ?) _  g+ s; C( z) M# ^! x- J$ X- W0 w% c

6 l1 B  Y# u# e1 L  }+ u1 {( z3 }- B# V  ~) {. P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9 16:18:41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11月6日),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开始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的内容。2 s  D3 U3 W* y' n
- T, n& F/ L9 {4 Z4 o3 \" U
         首先讲述序言的内容,由朱良春朱老作序。其次讲述引言内容,然后讲述第一节的内容:4 O, g0 s4 T) y- K# a$ M; X

- F; m0 S& {9 o9 d- o3 B. l        清醒地看待中医的现在与未来、如何看待中医未来事关战略、辨证地认识中医的现在与未来、中西医的疾病观不同、应当体系完整地发展中医。
7 T$ }; g: J2 u6 \$ a- [$ z
6 Y1 g$ V( b0 j' v+ W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V' I' P( V0 Q! _/ _7 @
1 M- {2 `/ d" u2 ?# z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君安诊所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回归中医》这本书第一讲的内容。. s: r5 b# r2 A. y0 _

8 m, |& A" M! w5 ]: N( g1 T“回归中医”是邓铁涛教授面对二十几年前中医界存在“自我从属”、“泡沫中医”的严峻现实,向中医界发出的召唤,也寄托着邓老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殷切希望。! R7 U5 g3 j' I, r2 x% k3 z9 W9 i

1 [, u# A# c" i4 A! _毫无疑问,半个世纪以来中医教育培养了不少高级人才,中医的硕士、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等职称系列齐全,科技成果不少。然而,透过中医事业“一片繁荣”的表面现象,不难看到中医界内部用西医的标准评价、改造中医,自我甘居从属地位的人不在少数;中医经典不被重视,历代中医名著不再有人阅读,中医学术萎缩,中医信仰危机不断蔓延的颓势,实在让人担忧;中医博士写不出十个中药处方,中医专家看病不再摸脉,中医院不姓中等一系列本不应该出现的现象的背后,反映了现实问题的严重程度。邓老因此呼吁青年中医学经典,做临床,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发展中医学术。6 j! U2 ?7 Q/ T* N

4 g7 V( ]9 \# Y) F4 e1 t) X0 V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对于《回归中医》这本书,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并为之作序。3 E- M$ s6 }$ W% S; d/ o4 y

2 X7 Q3 A) W/ P8 B; n9 R        朱老说,回顾近百年中医药事业的历程,可谓几度沉浮,困惑迷茫。早在1950年先师章次公先生曾慨然指出:“医至今日,式微已甚。”嗣后,党和政府对振兴中医工作多次发出指示,有所改观,但在学术上的困惑,殊难在短时间内扭转。章氏对改进中医的意见,今日观之,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f' y1 Z) M) v, c/ y, f5 t
, M; {0 g2 j% V  y  {; Y8 I7 B
朱老鼓励曹东义说:东义同志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人坦诚,敢于谏言。既对中医理论有较深的研索,又对现代医学有较高的涉猎,对文、史、哲更有坚实的基础,故能以高瞻远瞩的视野,犀利直率的文笔,对中医学术的科学内涵,继承创新的思路,予以精辟的阐述,持论公正,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对基础理论、辨证论治、寒温统一等均有独到的论述,特别是“勿忘与邪气‘讲和’”一文,颇有新意。因为急症、实症多以驱邪为急、驱邪务尽为前提,正虚邪实时,始以扶正驱邪、攻补兼施并进。由于邪气有可以转化的一面,作者提出与邪气“讲和”,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
, l7 f+ G0 x% c( b) x( M4 I+ r* A9 L6 u& s. a- `# _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9 16:19:32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1年11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学习内容是第七章辨证论治原理,详情我们一起期待!2 f- F5 y* B' E* @0 e" _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世讷先生《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关于辨证论治原理的论述。3 W, m& {& y0 N+ ^& W# S
      祝世讷先生认为中医早期有辨病,后来又发展出辨证论治,而西医只有辨病论治,没有辨证论治。
$ f. q9 I, G8 A  k" Y7 N! Z. s      中医从四诊搜集证候,辨证候,求病机,进行治疗,是一个伟大创举。病、证、治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0 c) V6 K9 \( t我觉得,中医有五脏相关,也有内外相关,这是中医的整体性决定的。四诊不是简单搜集资料,它背后的原理是“内病外显、内病外诊”,治疗的原理是“内病外治,外治内效”,中医可以“施治于外神应于中”,这不是瞎吹胡,而是通过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有机联系,网络化的“闭环管理”实现的。
4 u* t6 L; g2 z# Y- T我有“河舟码头学说”,就是研究和概括“病、证、方药”之间规律的理论。/ x$ ?' ?$ \7 S$ G) R1 L2 _

9 ^0 ~3 I1 [' {  V! O4 m+ J. G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9 16:20:2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11月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五章“医话随谈”中的部分内容。
& J' N2 E" q# e9 j8 P7 I
; H; C  a! \) |, C3 X5 i2 H3 F; l
) l) |/ ?) a3 s. a3 {: v9 r. {2 s. P( g  U9 F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为当今中医界脉诊进一言。0 \* M3 n. R8 ~1 u) _; r
  ^' C- w( |4 M5 l
“脉诊”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医学不可或缺的传统诊法之一,虽居四诊之末,却负冠冕之誉,故习俗称中医看病为“诊脉”、“方脉”、并且以“大方脉”、“小方脉”以概中医内科及其他各科;以脉性、脉理作为衡量医者诊疗水平之高低,以辞窥义,可见一斑。但观之当今中医界,言脉者泛泛,重脉者寥寥,部分中医仅视诊脉为装点门面的形式而已,令人慨叹。) Y  [: [& v* _5 Q

2 x# i* v% N0 J* m1 D* s朱老对于中医界忽视四诊,深感忧虑,而撰写此文,以纠时弊。
% O2 F  h' Z: A: r" d7 {# o9 g
' S. e( h# l7 C4 H, t4 Z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朱老当年“为当今中医界脉诊进一言”的有关内容。
, c6 u, v+ y8 I- V1 g& ?8 H) j+ Q. D
       从扁鹊以来,“脉诊”、“诊脉”、“方脉”就成为中医的标志,以脉诊、脉理作为衡量医者诊疗水平之高低,。只从西医检查盛行之后,重脉者寥寥,部分中医仅视诊脉为装点门面的形式而已,令人慨叹。
; m& |6 {  j+ c6 e/ _) D& H3 ~( L( Y$ E0 T" T
朱老去日本访问的时候,日本人选了4位患病者,请朱老诊脉。
% E* n9 [' R' v  D! K0 Y9 l( Z& m6 z; ?) o
异国他乡,语言不通,这倒成了特殊“考场”。$ w; g/ R2 M8 Y2 d; _
9 \0 {" q5 V& P6 M+ J) B8 w0 T5 T$ k
日本汉方医学诊病只重视问诊和腹诊,而不望舌摸脉,他们对于“望而知之谓之神”和“切而知之谓之巧”,虽然心中向往,但是,思想上存有疑问:真能这样吗?因此,他们听完了朱良春先生所讲的“辨证论治纵横谈”,对这位中国大陆的名老中医所说的“四诊合参”,提出来一个请求,想见识一下中医的望诊和脉诊,看看到底能够有多大作用。在征得朱老同意之后,他们找来了两男两女,并交代说不能问诊,只靠望诊和切脉,来判断病情。
* e8 r" I! T1 r$ {* X6 L% C$ V  O1 ]" S0 b# I/ _
一场特殊的“考试”开始了,它检验的是中国医学的四诊功夫,朱老深知这不是一般的学术交流。& e. @8 ^$ l3 d' m7 `$ Q6 G
& z3 Q1 a4 [% |* |3 G; M: p
四个患者诊断完毕之后,日本学者一个一个地都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一是称赞朱老的水平高,二是肯定中医四诊确实可靠。朱老在日本同行面前,为中医赢得了信誉。+ I/ Y: f5 I) b5 ?& T+ G  |

# p& s+ s2 w3 E日本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 ^& o' b& i$ _0 \
5 \1 O1 I+ j# s( |) y! f0 z
朱老说,切脉的微妙感知,其神韵远在全息论以外。譬如一根竹管,依法制成箫、笛,几个同样的孔眼,可吹出五声八韵,抑扬顿挫,绕梁不绝。其变化之妙,全在孔眼的位置和声波振荡的轻重起伏耳。, N3 ]" H9 s7 q9 i
3 p+ m" _7 }0 t. k  h
感谢霍立轩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9 20:05:31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5 A5 f7 O- ~3 T& V! |' I. Z' D% s2 C- t. W9 G
直播即将开始~4 p8 d; ]8 a5 L7 Z

* t! v9 {1 r7 k1 H+ k# J5 M/ b今晚8点(2021年11月9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105讲《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7)。3 V5 ^6 u  D/ G# D+ }  m/ u. Y

/ J8 J: ]- T! `: [' m0 k9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9 ]% ^& v3 V- J" \7 e# x
4 F# V/ X, x) W( t, D) F# o
今日讲座内容+ S/ ?3 h/ u. e) f;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7)
( O/ X8 S3 r# |3 T8 C% t9 O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8 D7 p* O1 _' u! \$ ~  ?0 K; M  y  帝曰:请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 H( I% S6 g; f9 f8 I$ L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 ]( O, P3 P. u3 d( \$ ~6 O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0 x/ D- W$ [% J3 J
  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 `& B: y6 D
  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S& b7 n$ F3 o5 \1 u& h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1 R4 h" q1 K5 B' G
  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j3 D7 |+ g5 w- {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 n: q6 \) J! Z) `& l. W1 Z% @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4 w7 _6 Q2 H" ]0 a3 A9 E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m; `, s, {: R: C+ {5 ~7 ]' i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 Y/ G, ^8 v) d- q  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K5 r) _3 Z" P9 o2 @2 a/ A) T6 j, S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帝曰: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9 21:41:5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11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继续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关于六轴子、白芷、松节、鬼箭羽、五灵脂、夜交藤等中药的运用。4 ]: k  n3 ^5 |/ X7 j, H
: C; n9 V. _0 ]1 [% d. Z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0 g& |' P4 ]( p" G' L6 p$ c' m5 A; f1 `1 l9 I, f& g% b! B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关于六轴子、白芷、松节、鬼箭羽、五灵脂、夜交藤等中药的运用经验。
; Z" U$ u; p, o6 m
( O+ V4 ?$ y4 z     朱老说,六轴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种子,苦温,有剧毒,善于祛风止痛、散瘀消肿,对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毒有著效,不仅能散瘀消肿,尤长于定痛,骨伤科多喜用之。尝取其加于辨治方中,以镇咳、定痛,颇为应手,对于风寒湿痹之痛剧者,尤为合拍。但此品有剧毒,用量宜慎,煎剂成人每日用1.5~3g,加入丸、散剂,每日约1.5~0.3g(小儿用成人量的1/3),体弱者忌服。
7 E) U# n& n4 V3 _/ |, Q; E& `' _! r* k" w$ m/ ]) t2 t
      白芷辛温芳香,入肺、胃、大肠三经,《本草汇言》称“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说明其功效之广泛,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窍、消肿、止痛之功,能行能散,长与宣通,止痛消肿之功,尤为卓著,朱师盛赞而广为应用。
  ^7 G: Y$ o" b
; P4 C9 G5 C" J   油松节乃松树枝干之结节,善于祛风通络,疏利关节,多用于治疗历节肿痛,挛急不舒,或跌打损伤所致关节肿痛、肿胀不适等证,但根据前贤所述,以及民间所用,经长期观察,发现本品有补虚固本之长,对诸般羸损沉疴,有恢复之功。也就是说,油松节能提高免疫功能,对体气虚弱,易于感冒,屡屡染疾者,服之有提高固卫御邪之功,能预防感冒之侵袭,堪称中药“丙种球蛋白”。余常用此二药为汤,名松节大枣汤,用于预防感冒效果良好。1 s! b1 b8 @5 N

& D* L$ w1 |# e: C2 t
# C6 S: F& `# T, \; V' S" Y7 x3 {' F* Z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16 19:31:43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1年11月10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重建中医药的重要战略地位,实施中医药五大振兴工程。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体系使医疗人口覆盖率高达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噩梦笼罩在整个中华大地上,医保体系更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国家财政和人民百姓都是深受其害,不能自拔。中国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思索医学事业的发展战略,建立新型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普遍服务的,真正以全体中国人民作为服务对象;必须是公平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必须是价格合理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够支付得起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必须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让大多数人能够享受方便与快捷,效率与效果兼备的基本医疗服务。总而言之,这个体系必须是为14亿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少数人服务的。这个新型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必须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重,要建立这样的新型体系,必须重建中医药重要战略地位,振兴中医药学,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大作用。纵观我国各行各业,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唯有中医药。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m) y4 v: R8 q% N3 t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中医院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贾谦先生《中医战略》的有关内容,“重建中医药的重要战略地位,实施中医药五大振兴工程。”6 A0 H. P# P* _. v1 b! u* ?) Q, L

/ h$ c2 b. R5 R5 v1 j5 A, I) ~贾谦先生二十年前主持中医发展战略研究,经过不断努力,奔走呼号。逐渐改变了很多人对中医药的看法,吹响了中医药复兴的号角。
) u6 c4 j2 K+ G: _& J9 W& ~$ _目前,中医药的发展,已经纳入了国家的发展战略,正在努力建立新型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中,中医药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 Q+ s9 `+ U  h  ]
在健康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格局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8 q6 M2 b. }( b0 F未来的健康事业,
, u' N# ]$ N5 _总而言之,这个体系必须是为14亿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少数人服务的。这个新型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必须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重,要建立这样的新型体系,必须重建中医药重要战略地位,振兴中医药学,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大作用。纵观我国各行各业,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唯有中医药。
# J; }3 g, {$ k. Q% c7 ?
9 R( k6 V9 ~; C1 D% o0 s贾谦先生当年为之奋斗的目标,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N! l! u8 }0 p3 s/ y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16 19:32:29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0 l2 l* w$ c- x7 l7 r
/ r6 L# L  U, v& }        大家好!
. Q2 X# }" i6 q! K: t( q4 T$ P; Z! N3 v2 b' b) ~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 m9 \- d" m" _/ {* d; i, X2 Y4 i# J) \+ G, z: m8 d* H& R
        今晚(2021年11月11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序录”和第一味药“丹砂(朱砂)”。
9 L3 i8 H8 |$ P2 T- g2 d( }( q+ B# T) J8 f1 u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n1 J: V  j" J# E3 c' g' _& M2 L0 c; c7 Z1 F6 Q
        
/ A+ }# I2 `5 K; j% x/ \, g# K8 `6 G; |" v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D+ i1 W% h! C
+ W0 r2 {% |, s1 E  X4 O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讲述了《神农本草经》中“序录”和第一味药“丹砂(朱砂)”的有关内容。$ U; `5 k" O. H3 [4 V

/ ^. f( H/ X; s7 o8 {0 c        《神农本草经》序录: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K" \+ ~( r) l% D

9 t/ c$ R: I# _9 R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 A/ W8 C  V3 a( J. i% w$ {, x" z6 R& `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 T( r# `( ]) G( t2 h- C+ F
) R  T8 P3 U  D1 E1 L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倍其数,合七百三十名也。
" I/ v" e9 m0 [$ F
& a( X# l# i: k  陶弘景曰∶今按上品药性,亦能遣疾,但势力和浓,不为速效。岁月常服,必获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申,天道仁育,故曰应天。一百二十种者,当谓寅、卯、辰、巳之月,法万物生荣时也。中品药性,疗病之辞渐深,轻身之说稍薄,祛患为速,延龄为缓。人怀性情,故曰应人。一百二十种,当谓午、未、申、酉之月,法万物成熟时也。下品药性,专主攻击,毒烈之气,倾损中和,不可常服,疾愈即止。地体收杀,故曰应地。一百二十五种者,当谓戌、亥、子、丑之月,法万物枯藏时也,兼以闰之盈数焉。若单服或配隶,自随人患,参而行之,不必偏执也。
2 ^8 d0 Z3 j* j& z* C6 z% K9 D3 u" f8 d, d2 n8 G) A& t, C
感谢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1-16 19:33:2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1年11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与大家一起讨论:“从SARS到新冠,中医防疫何其贵___中医抗疫的反思”
4 W2 [( p2 [2 f' ^, C, X! i9 a2 f% f
从古老的天花、霍乱,到现代的流感、非典、新冠,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瘟神。说起来,瘟神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久的多,瘟神与人类的战争一刻也没有停息过。
/ t- t) G# D, h+ R
2 ]7 p8 `  c! f& ]我们所说的瘟神,就是指那些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细菌和病毒,长期以来它们同人类作对,经常使人们大批大批的发热、病倒,不少人倒下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其危害之大,给人们的心灵打击之强烈,远远超过豺狼虎豹,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它带给人们的恐惧,甚至超过了残酷血腥的战争!因为它来去无影无踪,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嗅之不觉其味,神秘莫测,变幻无常,威力无边,或消村灭寨,或使“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它曾使罗马大帝国毁灭,印加帝国灭亡。在小小寰球上一次次上演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人间悲剧。
+ w/ k% R' d5 `. d4 U2 |9 n! j

: s" M$ u* h/ X" w, A' W2 f* Q0 ^  I5 `, T6 m
中医就是在同各种传染病斗争之中,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有丰富的理论与技术。
# O' j: R) o9 P: r. H5 m4 `+ R, \$ O7 g6 X0 l( m) C

# F% b/ J* j7 z( b$ J# T* B- `/ r; i" ?9 j' `
请大家一起期待刘敬章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b6 T& u) K0 s- V' W0 P3 j
/ t& a* G; C/ H0 E; o- F
            祝贺河北中医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讨论了“从SARS到新冠,中医防疫何其贵___中医抗疫的反思”$ Q& P7 g! e2 s7 h4 g) ^

4 Y0 m5 B2 X( D8 K2 r" v
6 j5 Q  g% k3 t/ \, U( C/ E$ R, T" g
3 b' o/ D4 q& t5 I8 Z( O& q中医药从远古走来,一直致力于传染病的防治,甲骨文就有所记载,《汤液经》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阳旦“六合正精”,治疗天行热病。
+ C4 w+ J( S# _! E$ E  A  v; g. f7 `- Q+ z, \( g. {/ I. @
《内经》首先用六经分证,《难经》创广义伤寒。0 _4 {2 d# L8 |! J. y
8 h1 ~1 l. D  R/ d7 I/ h
张仲景三百九十七法治疗手段空前丰富。
( w) k# I3 c: Y; }$ k( \$ U. S6 ], X* Q3 z9 r' q
明清有了温病学,更上一层楼。
% {, @; H: D4 j3 B+ o0 a. z" X2 e7 o/ `* M" V6 s5 l5 y* T8 I
因此,从古老的天花、霍乱,到现代的流感、非典、新冠,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 `9 E9 Q! q! ?  @4 i, [) L
$ f) T% H3 f/ l/ t: t& @# m. e, ^6 a9 ^8 H- q

( x" s$ g5 ?+ ^" r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