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0 19:59:17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10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河北中医五千年》这本书的内容:
6 i" h) r) }: ^% t% @) K0 O
! x, m3 K. C0 c* ~3 a       第一章:传说时代的河北医药启迪思想。本章节由曹东义教授编写。
4 G' l3 h5 S6 h% L/ v! y' W# C
/ |7 _2 [: t/ i/ L       第二节:伏羲开启哲学创制九针。' h( C% _4 I' ~( y3 J
, h; ~4 R% a/ D; e6 M9 _
       关于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伏羲时代,原始畜牧业大发展,原始农业起步,农牧并举。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许多巨大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始画八卦",因为这不是具体器物的发明,而是一种哲学思想的萌芽,至今仍然有取之不竭的智慧。0 m' l" _: \9 l

+ G* }7 w& V. Z- Q' }$ |        《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千余年来被我国医界奉为医药学、针灸学的始祖。      r4 N8 `8 Z4 v1 u

6 q) F! m" H7 x% a6 \! K* p9 Y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1 X  t  l' l) n. y2 ~$ t

9 B2 t) R9 E( L8 H. L3 C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河北中医五千年》这本书关于伏羲开启哲学创制九针的有关内容。, Z/ ^9 W4 G' t  E

% o# k, I& k1 D6 M5 a( \       关于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按照人类学家的观点,先有母系社会,后有父系社会。在伏羲时代,不可能产生女娃补天的故事。女人在男权社会,如果这样有作为,可能难以想象。" [5 H4 f3 d% Z9 B9 l
# X2 o! X) D6 e
伏羲是父系社会的英雄,他的贡献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始画八卦",因为这不是具体器物的发明,而是一种哲学思想的萌芽,至今仍然有取之不竭的智慧。
0 r! q1 X5 [5 E2 w) N  I& I6 a, I6 F
        《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千余年来被我国医界奉为医药学、针灸学的始祖。    # L5 |+ \' \% x4 J3 |! I% o
: `5 s5 V. f' s% z$ O
        感谢王群才的讲座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0 20:04:57 | 阅读全部
      今晚8点(2021年10月10日),曹东义教授继续解读《黄帝内经》第101讲《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3)。
% S' `0 U' ]! K7 x+ F
/ f) J9 {0 X; G. W8 Z      因曹东义教授有事外出,原定于下周二晚8点直播的《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改在今天晚上8点直播,各位群友,不要错过。% z$ K; x. ~: I% ]/ f5 u: F

# K1 h3 ?; E% u9 E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 }# a/ A( U  [1 @
+ T0 J! W) D: W! |: m3 e' A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3)" b" P+ x* Y( _) g* s& k
3 z. m0 ]9 h4 F: A6 {4 p) d. v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6 Y) y8 P! A% z3 r( D  ]  帝曰:善。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 u$ l* `& I/ g: Q: H! ?     帝曰:善。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 ~1 q  X2 ^, d6 L% u  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3 H1 p7 U1 P' }3 W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耳呜头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大风数虫不滋。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肠呜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通。
$ q( r! i/ F$ P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S; p3 Z. G4 X% Q* E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8 E# D0 S* W7 U6 U+ h. T) W( u# Y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9 d( l' m- N& i* j8 L( T" {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疒秃页)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N& F- g2 n" B, S4 E2 U; d! Z
  太阳之胜,凝栗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
( `+ R+ Q- z' X; M7 R$ F' W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U4 V% f& P, ]  f% f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 e  ~9 l7 d+ K6 u; ~9 K7 \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燥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炲,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痱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D' D' \! `, p  r) ]
  太阴之复,湿度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顶痛重,而掉瘈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泻无度。太溪绝,死不治。9 A9 Q) ~4 [$ k" Y* \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热,介虫乃耗。惊瘈咳衄,心热烦燥,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瘈;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溢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
1 u( e6 R1 B( D. l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膈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 U" Q1 g! ]0 m' P  l" T$ r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2 22:28:41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1年10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学习内容是第六章超解剖原理,主要是西医的解剖原理及中医的超解剖原理,详情我们一起期待!( {( U0 z4 R4 k3 s# v" u* s: L; J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世讷先生《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关于西医的解剖原理及中医的超解剖原理。; d( z6 X- n% ?" w
       解剖是从结构出发,属于“以有为本”,研究明物质;中医从有无相生出发,既研究明物质也研究暗物质,是“以无为本”。. ^/ X7 f; {" V& i& n
       西医的世界观是“构成论”,中医属于“生成论”。
0 x" Q, y- w# O生成的生命有结构,因此,中医视野宽阔,生成可以包容构成,中医可以包容西医。( k& v% Y3 Y/ m5 x& e+ x
研究生成必须看环境,研究构成可以不看环境。
  B" p2 e# h/ h8 }, \& @生命的结构是一个不稳定结构,每个细胞的生理活动都需要全身环境支持。
" W+ P( K- O3 @- m8 C/ T9 ]% y细胞核的DNA都是一样的,因此,“结构决定功能”只是相对正确的原理。
. F3 F2 x9 M% |3 |! O) A6 D, ^( s6 M' R  @; j/ m7 J% F' j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2 22:29:1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10月1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五章“医话随谈”中的部分内容。
; E* T% |4 ~0 K+ z- N* L! j# b- w% j5 |' g9 I

: F+ w. @" N# U. ?2 D4 n# h$ i, P& G& S8 _( Q. p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第5节“从一枚印章谈医者的素质”希望通过对于本节的学习,能够对于当下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能有所启迪。
4 r5 H+ x6 z' ]5 Q
: k5 e* G( Y8 `3 g  t( k# F第6节“析章次公先生评清代六医家”,朱老说:章次公先生对历代医家的成就,有公允评论。兹就先生对清代6位医家之评述,略加阐析,以窥一斑。4 g4 A2 b+ L/ a9 V

' j' ]6 n8 Z! n4 N% P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之中“从一枚印章谈医者的素质”,以及“析章次公先生评清代六医家”的有关内容。
) ?- o3 T+ q7 i3 d) E+ T9 N- h' n* q5 d% t0 k6 @  g. l' H/ a: |
      朱老说,1938年我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拟返乡设立诊所,开业行医,临行前向章次公老师告辞,章师情意殷殷,谆谆告诫:“章氏家风,是朴实无华,要养其志,毋暴其气;要敏于事,而慎其言。开业行医,走向社会,面对病员,是一个医生的开始,一定要兢兢业业,谦虚谨慎,继续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提高,在总结中创新;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发皇古意,融会新知’。这是我一贯的主张,既要善于继承前人的经验,又要顺应潮流,汲取新知,融会贯通,才能有所创新,不断前进。”随后将一方寿山石印章赠余,文曰:“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章师指着印章说:“这16个字,要永远牢记,身体力行,作为临床实践、济世活人的座右铭和做人的准则,才能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医生。”  V  T) z) ~& J! t" K
  l  `0 I& G. G9 f+ o
章师最后还着重指出:“医虽小道,乃仁术也,要以力尽之,方能尽其业,否则罪也。”这是章师对我殷切期望、谆谆嘱咐的箴言,迄今已历67年之久,章师亦仙逝45年,然言犹在耳,恍如昨日,铭记于心,终生受益。
: H7 y7 u% o7 O  [) @: R
2 m+ K! A6 M9 X9 Z5 F0 u: c
3 e9 w  S- L% P/ X( r. c# C
5 t. R6 h5 S5 i% U        我觉得,谁做到了这16个字,就是一个优秀的国医大师。4 u! B# ]- J5 g. C  Q- i
" @& ?% Q0 m) G/ ^" y4 N# N# b
无论政府认可不认可,这样的人一定是“国医大师”。
6 W8 w4 ^9 l( y" a7 d& x6 g2 G/ h

6 \0 G; a% q0 M' F# s4 t: A8 ?! p# e) X
感谢霍立轩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2 22:30:0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10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继续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关于土茯苓、片姜黄配海桐皮、木瓜、葛根等中药的运用。
  l7 a* W) m* Y4 Z: E7 F* R; g* P' @" H1 o+ k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6 Z5 O# p* t1 W" S* ?# b
/ q% j6 c: K; `" {5 Y9 Y6 G6 x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关于土茯苓、片姜黄配海桐皮、木瓜、葛根等中药的运用经验。
. Q% c/ T1 P0 I8 b2 h/ {
9 ?$ Q/ M  r* |        本来就是一棵草,神农唱过成了宝。
5 k+ R# I' |2 x5 G3 X, d+ u  p# k" V5 J, t7 e7 ?
        中药都是中医人,经历很多坎坷曲折尝出来的,就如同当年的神农唱百草,有过失败甚至是中毒,然后才有了经验。1 }+ U  E% G6 Y0 O

& `- |2 l5 F: s  o        每个老中医的用药经验,或者继承前人,或者自己摸索体会。
% P# K% V& z! v1 K, d' r
, S& c# ]9 x( I2 q" W        朱良春先生说,所谓经验,不论你从哪里学习的,都需要经历个人的应用,才能叫经验。也就是经过自己验证了的内容,才是经验,而不是像西药那样,听药商说的,或者看说明就能用。6 t$ t# l( t9 k8 U7 c6 C

( u4 t8 e% `$ N4 Y8 ^' v
# L& {5 V( T: F' |
  K9 n1 B' U* V7 J1 z        西药不是凭经验,而是靠实验,先是小动物,然后是人,说是有根据,这根据很成问题。
3 _) K5 u; s9 i  t$ z7 D
! L" @, F( q$ Q7 L& k9 h流传千古的中药,
. Z% L/ u+ e2 U$ a! C8 ]/ I: D7 L% c# e6 a% I
都是历代用人体反复验证的。
, p% c% ~6 |2 K2 ^
+ l6 O9 q1 K8 ]- K
' f7 Z8 `3 z1 p( x2 W: t- Z' |5 I' d# R+ O/ @
   感谢朱胜君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5 19:23:51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1年10月13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中医药可以解决非典的调研报告和确立 中医药战略地位的重要意义。2004年,贾谦先生带领课题组奔赴广州调研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效果,拜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根据确凿的事实认定: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远远优于西医,降低了死亡率,降低了治疗成本,减少了后遗症等等诸多优势,应该尽快总结经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先救人要紧,中医既然能够解决问题,就要赶快用上,并火速总结中医治疗非典的经验,迅速推广,救民于倒悬,救经济于水火!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s. m0 ~) v, a/ B4 _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中医院讲座成功!他讲述了贾谦先生《中医战略》关于推动中医药救治非典艰难过程的内容。
4 |  @+ J# S; U- f4 m( S2 G  F+ {+ ~' x2 D* e" Z  Y& v0 V% K2 S% n
中医药与传染病斗争了几千年,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与经验,但是,2003年非典突然来临的时候,中医药参与治疗竟然成了问题,几乎就没有机会了!!!
0 p0 [8 p9 R4 I" N; S% C
+ P7 }. C# i# Y9 z贾谦先生研究 中医药发展战略,多次拜访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1 V1 z; b4 N4 G$ K: ^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到了广州,访问邓铁涛先生,根据确凿的事实认定: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远远优于西医,降低了死亡率,降低了治疗成本,减少了后遗症等等诸多优势,应该尽快总结经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先救人要紧,中医既然能够解决问题,就要赶快用上,并火速总结中医治疗非典的经验,迅速推广,救民于倒悬,救经济于水火!
% t5 u5 Z' t( x1 ]) ?
* ?2 F, {- z6 V- K- e1 J: [邓铁涛先生也奋笔疾书,给禁用词语主席和吴仪总指挥写信,再加上吕炳奎先生,路志正先生等中医药学家的呼吁,这才有了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机会!
$ X$ i9 L# v; N+ S9 l8 E3 }' s% U3 f3 f$ T# }$ q' ^% p
9 T; N. k" K9 z3 Y8 L) Q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5 19:24:40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8 A- H2 ?1 S( [8 Z) L  q" r, R

$ c, h! L% p7 c- s0 j! m        大家好!) }6 p9 N2 P0 X' U0 _" U
/ |% p: l+ F% }1 s+ B. C% o: U, w: d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F* O; R: T% T) S& z" _. @  b% S
& K$ o2 n* P2 V% q7 f# D
        本周四(2021年10月14日)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中药蜈蚣的本草考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蜈蚣的名称、来源、药性、功效、炮制及毒性等内容进行介绍,以为理解其临床应用、方便质量鉴别提供参考。
; m$ N2 f, H5 ~- g5 v% l' Z/ l# S% l% C- u7 X+ C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D8 f7 J/ v# N- s7 I/ r) t( I
7 J! w" P5 A; i& u( ~# }
        
6 a8 T' z6 W9 m7 c' }/ Q, x" @4 p
& e5 P$ g" z- z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z# q1 N! {- C. F) M7 {' ?

7 ?; t$ ]8 r6 T5 x, }  _. G1 ~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为大家分享了蜈蚣的本草考证。5 ^0 s8 C' v# N

/ o2 t# u, O4 K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善于应用虫类药,他认为蜈蚣主要医疗作用(1)熄风定惊:凡风动抽搐或口眼歪斜,手足麻木,诸药无效者,增用本品,多奏殊功。(2)开瘀解毒:对于肿瘤及疮疡痈毒,皆有消坚化毒之效。对于癌肿(如胃癌、乳腺癌、食道癌、肝癌、皮肤癌),配合木鳖子、炮山甲等品,有控制发展、改善症状的作用。(3)舒利关节:对类风湿关节变形,拘挛不利者,甚有助益。(4)杀灭孕卵:《别录》曾提到其有“坠胎,去恶血”之功,近人用于宫外孕之孕卵未终绝者甚效,可以互相印证。& p" }$ B9 J6 \, a
, ]. L" N+ p0 v" _4 j. M4 O9 y
        
- X7 e; o  W/ |
( Z1 B, ~* c9 s      感谢张慧康研究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9 20:14:51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刘云双,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3 c+ O# Q7 ]' k6 ]. B5 U, ~% {% d0 p, N  h$ r" E
$ ?% c  z5 B* _: ?$ _

% ~7 x2 i0 q& Q& n本周五(10月15日)晚上给大家分享中药学 的止咳平喘药:葶苈子,马兜铃,矮地茶,白果,洋金花等中药的内容。
3 R: J5 |4 n9 u
/ X% o6 U4 `8 n( W$ K( m: m' h( B3 }, v: L! R) K3 o6 j8 W$ s

7 ^" |6 t: d9 \9 `! o敬请期待刘云双的分享,望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W% T2 ?! p( x; e
; a7 K. d+ ?5 J7 v. z8 ?" J+ I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中药学》 的止咳平喘药:葶苈子,马兜铃,矮地茶,白果,洋金花等中药的有关内容。
! D- T9 Z! i4 @5 B+ y
1 t- k$ h: [0 J9 a9 M  S( d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说,葶苈子含强心甙,可使心缩加强,心率减慢,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心输出量,降低静脉压,用于治疗风心病、肺心病之心力衰竭疗效较好。心衰者正气多虚,不耐葶苈子强力祛邪,故佐大枣和缓药性。多年来,余常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心衰,能使临床症状较快地缓解或消失,心衰得以控制,多数患者不仅病情稳定,而且可以恢复工作能力。凡心慌气短,动则加剧,自汗,困倦乏力,苔白质淡,脉沉弱者,乃心脾气虚之证,宜加用炙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以益气健脾;两颧及口唇紫绀,时时咯血,脉结代,舌质紫瘀者,系心体残损、肺络瘀阻之证,应加用化瘀和络之品,如丹参、苏木、花蕊石、桃仁、杏仁、炙草等;如阳虚较甚,怯冷,四肢不温,足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而结代者,需加用附片、仙灵脾、鹿角片、炙草等品以温肾助阳。& Z) ?) b4 m1 k1 d6 X

9 Q- F' h' f1 Y* a3 s5 _/ K) t4 Q5 @; G$ i

$ R2 s& l+ q3 B& m- P+ K0 F" M         感谢刘云双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9 20:15:45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10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河北中医五千年》这本书的内容:" a$ Z0 e0 u0 ~8 P! L( P

# h4 V+ E6 @) D! h% {       第一章:传说时代的河北医药启迪思想。本章节由曹东义教授编写。1 I. Q* m+ v% z. b/ T
+ A: b0 A5 L# P8 q1 i6 |# b
       第三节:神农尝百草传《本经》。《神农本草经》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部书不论是否出于托名,其学术价值是不容否定的。) P* ^- p% _: L6 R9 Y, t* C0 {

; b3 {  Y2 t3 n2 o/ {  b, e+ u        第四节:黄帝坐明堂有《内经》。在《黄帝内经》这部书中,黄帝与天师岐伯等一起,坐在大堂上论述中医学的原理。这部书尽管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今天仍然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一直在发挥着指导作用,被中医界奉为圭臬。& _  l1 @8 w9 ]6 o' W

* E. ^( K' v* v' J! M- t       * I+ E, x- h( l9 }

( \2 `# T1 c7 I+ Z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 H) L9 G/ ^: Z7 |6 I5 t# P5 P: O& x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河北中医五千年》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神农本草经》,黄帝与岐伯师徒问对成为《黄帝内经》的有关内容。
/ C. f% Y" V# b% a9 A
9 b+ }, T9 a1 L7 p          有人类就有疾病,有疾病就有战胜疾病的想法和探索。因此,可以说中医药的萌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们把这些大事寄托在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身上,是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的做法。1 O2 a; x4 p8 s" B9 n$ X# A3 F

) n5 I  s- D) M3 t' [& R9 i3 R9 A) d  g另外,先秦古书没有书名,也没有作者,有书流传,都是为了“文以载道”,读书有用。所以,为了显示书籍的重要,就越托越远了,真正的医学家反而被隐没了。
8 b0 J" d7 F- i0 }8 T7 h4 ~3 h1 x) P8 f
因此说,
$ d2 O, L+ T# F  \: W
( h/ \' v5 X6 G% p9 v《本草经》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部书不论是否出于托名,其学术价值是不容否定的。
$ G! a6 f8 A3 X; U5 y0 h
- F, b  v( N( I0 F4 c4 E        《黄帝内经》中,黄帝与天师岐伯等一起,坐在大堂上论述中医学的原理,其实应该是扁鹊师徒在救治患者的空暇之后讨论工作,或者分析病理。即使是这样,也不可能满书都贯穿着老子《道德经》的“新概念”。
6 x* H" h# Y# I" z# k
, k! ^/ h" l5 ~! }+ c! Y  ~可以说,
- h6 ^9 O8 |5 w7 \% z: d8 k# s% ^( _9 z
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是一个集大成的汇编。这部书尽管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今天仍然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一直在发挥着指导作用,被中医界奉为圭臬。; M: g; v$ k0 q' ^9 w

! q0 }- M. J' R  _      
; C5 k8 E& \# i. G+ B7 Z" z, w5 F. h# ?5 W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0-19 20:16:3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10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继续讲《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的诊治。  m5 E5 q) B) n! ?' R

5 i& a; `& @* `+ T6 R- a# |今天晚上要讲的内容是:疟疾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 |( p* q8 ~% t5 L9 m) }

: R1 ^  H5 n9 q. x9 Z/ G% R6 G+ [( w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N+ g2 F$ Z8 d3 k# K4 }
$ K5 `) b, R: F. g$ t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了《温病学》关于疟疾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
& U0 \7 v' |! V/ X- o0 S' m3 _6 S9 J& m6 M
        中医所说的“疟”,不是按照西医检测疟原虫来确诊,而是根据证候往来寒热,有间日虐,三日虐,也有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等不同情况。这个病,在过去是高发性疾病,这些年少了,不是青蒿素的作用,而是病人少了再加上灭蚊子等措施。! e: ~& G: s! l* J& J" A# k

5 f  O+ h8 }6 d0 l- i         今天,这个时代谈疟疾,不是说继续按照杀疟原虫的方式治疗疟疾,而是按照中医药的原理,治疗寒热往来的疾病,无论它是不是西医说的疟疾。
) p# E" S& z  k' Z, k; M# B4 {- k
        有这样的证候,就可以按照中医的原理进行论治,这是我们中医药的优点,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中医药的缺点。就看你用什么标准看待临床问题。$ h* Y" z8 n/ Y. [

( P' N3 x9 H! A+ g5 U% P
0 K/ i' Q7 v" V1 S$ F% J  p! h7 z
, f; N, r% e" I! d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