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0 20:19:59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21-8-10 21:05 编辑
& F$ H: u# I" ?% i
) ~+ d  ^' o5 q' e% j' \     今晚8点(2021年8月10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93讲《刺**篇第七十二(遗篇)》(3)
- v8 j/ x  d& _/ G$ S7 q
% p! |, t1 s( h2 [8 r* n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在线课堂进入。" F! L- i# S( b4 u4 j* S. R
2 e" }! Y* O5 }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0 ^( j7 \( H7 [. Q0 ?
7 b. |$ H0 ^3 v8 L- P
今日讲座内容:刺**篇第七十二(遗篇)(3)
* r- b3 U3 H! ~3 v$ N/ \- s& M  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穷法刺,于是疫之与疠,即是上下刚柔之名也,穷归一体也。即刺疫法,只有五法,即总其诸位失守,故只归五行而统之也。
. T; J5 m, s4 {- r- W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了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一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8 V5 ~( t* d6 h8 s8 _% g# F: m8 j. {
黄帝问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问!谓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阴失守,天以虚,人气肝虚,感天重虚。即魂游于上,邪干,厥大气,身温犹可刺之,制其足少阳之所过,次刺肝之俞。人病心虚,又遇群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阳之所过,复刺心俞。人脾病,又遇太阴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犯之于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复刺脾之俞。人肺病,遇阳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金不及,有赤尸鬼犯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阳明之所过,复刺肺俞。人肾病,又遇太阳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阳之所过,复刺肾俞。
. M3 u/ E. V. }: K1 Z; w5 G  黄帝问曰:十二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穷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之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虚出焉,可刺足厥阴之源。胆者,中正不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之原。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刺心包络所流。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肠之源。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之源。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0 21:29:2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8月1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学习朱老对葶苈子、紫菀、白芥子、白及等中药独特的用药经验。
/ B4 ^9 f  T$ u7 O. B5 Z/ C: l. L6 Y# \, @5 v! O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 I' v$ ]3 E7 `2 w# G6 ^: t
5 W. T) m; \. u     祝贺河北中医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关于葶苈子、紫菀、白芥子、白及等中药独特的用药经验。
  p( k) H! }: M% M
8 r4 O) q7 f1 {0 B$ e9 Y% y古有神农尝百草,逐渐了解了很多可以治病养生的中药。后来有了组合方剂的经验,《汤液经》据说源于商超宰相伊尹,可见其久远的历史。7 I3 z8 o) U) D/ z3 H5 z. J+ `9 W6 q

' f! B- ]+ k$ z" o0 [( Q+ v. v古人说“久诊知药”。4 R; Q3 y4 G4 N+ M3 r* s* Z

0 w7 v3 d  f7 o* x% Q1 A朱老临床诊治疾病几十年,有很丰富的经验,门人弟子进行整理,有很多独到的内容,值得大家学习。6 y6 S! k  Z9 a" B7 z4 r) M

$ j8 \5 h, ^2 \# A朱老很多经验,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7 U0 V1 a1 v  x9 Y* X

7 e: i+ c, K$ S3 c/ n+ a: Q6 A; M# c) s
2 Z7 p. _. r- o& ^, g4 y0 M- d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1 21:16:47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1年8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L# r% @; l& \4 D7 K& J0 k
中医药是与西医药平起平坐的另一医疗体系,中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必有其存在的道理。中医是临床医学,研究的始终是活人,中药是几千年间在无数活人身上试验的结果;西医是从研究死人开始,以人体解剖为基础,所以二者源头根本不同。我国的西药,97.4%是仿制的,而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因此,入世后应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V! \5 h5 h4 X0 E/ z
        祝贺河北中医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讲述了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之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4 L4 h8 g* u+ j9 u" Y* v
& f: o5 [4 M6 S5 B
贾谦先生说:百年来我国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失误,更是整个中华文化教育的失误,换句话说,我国教育缺失了自己的文化内容,我们子孙学的很多都是西方文化,使我们的孩子淡忘了中华文化,淡忘了根,日趋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因此,很多人已经不大知道我们的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和文化”,不大相信代表未来医学方向的中医药,不仅不把中医药视为成熟的理论医学,反倒视为糟粕,视为“伪科学”、“反科学”,直到今天,还主张要中医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e0 X! w6 R' K
这是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使不少国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心造成的现象。
* ~5 ]4 q2 p6 |5 p) f6 e4 {
! }6 D3 h6 N3 P! v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b4 O0 K1 @, A2 @; s
% @2 w  i) V: q( ]" W+ a"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7 20:06:18 | 阅读全部
尊敬的师父、亲爱的各位师兄师姐们:) N( N2 ~0 |3 T: q$ l
& r  ^  E! h$ Y; k2 x: p
        大家好!4 `3 J4 B& K) |* F

# {2 r: m  O& w5 D! Q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8 h( u$ c( M& y2 _9 p/ L( m* W$ w0 x# Y! V( d
        本周四(2021年8月12日)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贝母类药材的本草考证。贝母类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土贝母是最早的药用贝母,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浙贝母、湖北贝母登上了药用舞台,明朝末年川贝母初现,此后延续至今。贝母的种类变迁,其背后隐含了一定的历史发展背景,其中也有疾病谱的历史变迁,从早期土贝母用于消痈散结,到浙贝、川贝化痰清肺,体现了疾病谱主体由外科向内科转变的历史规律。. A* X! A# Q/ e- O

0 o+ H& x4 d( {% ^( j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2 D1 |  j% v1 M* m, l  a
# D3 M0 N! j7 a& ~" ^
        0 i' F" |7 t# X4 H$ j. w% f- v
4 ^& C4 m2 o+ y7 s5 I+ c" q( L
敬请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0 ^9 z( F0 I8 z; ^7 q6 Z6 a' F" c1 X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 z4 M2 G. E, N( B8 x6 t# q- Y

! E8 _' c) s7 {, V       他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贝母类药材的本草考证。4 w* B$ h# _2 K3 @
& P8 [% Y: Z1 C. J! Z
中药多是取材于自然,是在时空特殊条件下自然生成的药物,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因此,“天地精华聚成药,四气五味入脏腑”,中药讲究道地药材,原因就在这里。! ?# i. c- r7 f2 V/ V# _

3 {, u3 b3 v! b$ P( E: }) M浙贝与川贝,它们不仅有产地的区别,也有功效的差异。只是这些差别,不能从个头大小、是否光鲜好看来区别,而是需要从病证需要的角度来论定。5 ?  @  R+ M, p- ]9 ]
+ d. V8 \4 s, V" t
0 l' R) m1 I6 Q5 b  N) y
/ r/ i+ L% O: d) r; q/ W3 w
感谢张慧康硕士研究生给大家带来的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7 20:06:51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朱萍霞,在新疆向大家汇报:
% _& v& s; n# @- s6 y
& P6 J& |# d8 ]. y: F2 ^7 f
. X0 f' b, u" t  }9 z) J: ~- g7 T9 |+ R1 v" I8 c
本周五(8月13日)晚上给大家分享由曹教授主编的《挺起中医的脊梁》和秋季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 S  |1 q$ E9 m. H5 e+ h5 `, u
- `4 g+ b$ f( K, y/ |清朝著名医学家徐大椿说“医随国运”,中医伴随着国家命运的兴衰,艰难的走过了100多年,随着汉字顺畅的进入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建立,岁寒三友之一的中医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去年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人们对又有新的认识。
2 V4 \2 D: Q* S, {) P8 ]9 r5 m4 R
5 U# E; [( I7 \) |+ U     立秋后逐渐风大干燥,加上夏天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此时人体若阳气不足,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会减弱,水分和胶原蛋白会加速流失。导致皮肤干油,色素沉积,暗斑痤 疮,毛孔粗大,月经量少,脱发,头晕头痛等。! c& T7 G: ?' A
4 {0 k8 e' ?, v6 O
此时艾灸可固摄津液,润肤抗衰,补气养血,濡养脏腑。  j- O* H* _) e  E) s$ [

+ o$ A% b- C; _( U( t2 z/ v8 ^敬请期待朱萍霞的分享,望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 c$ e& T; Z. }- X. P. _; m1 K5 O" z5 K3 L# V3 ]
祝贺朱萍霞在新疆讲座成功!# M/ `; ~' o6 [* l

, `% s. m" `- d# ^/ b) h1 @3 Q+ I- J& _& M' [/ W, w

  {: s2 ^7 ~6 R& h# B她讲述了由曹东义主编的《挺起中医的脊梁》和秋季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9 [+ @+ N& }2 r6 c

9 v5 E6 x3 f) z2 Q“医随国运”,中医近代艰难走过了100多年,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去年至今的迎战新型冠状病毒挑战,使人们对中医又有了新的认识。
7 K! y$ [- O1 a$ U& x# q; W! j7 f5 w2 b) t. M8 ?
但是,反中医思潮此起彼伏,变化面目不断上演,各种事态发展几乎是历史剧的不断重演。; W1 u- ]- l9 \- q
7 K8 }& [5 _5 X. p. w3 b* }
因此,有必要再读一下10年前出版的《挺起中医脊梁》,中医界有很多不能回避的问题。4 N& {$ B: e6 l

" N) k" t# e8 G1 Q8 @5 ~  U: A9 `% G' c% R, |7 o
- o) l: V8 n' D1 @; q- V
     立秋后艾灸,属于中医很好的养生保健措施,可固摄津液,润肤抗衰,补气养血,濡养脏腑。
0 o& o7 M9 T/ t" r, Q1 [$ w! l  s/ C& }3 z; s. \
一技护身,健康全家。
$ E7 E( l" C# S: a4 X& w
4 D# h1 S/ u; e. _  Q传承中医,利国利民。  r' i4 Y/ w: o
& m4 Y8 F4 m2 U% E9 b0 G4 w
9 ^8 T8 H5 F# e: ^% [& ^
- s- U( d+ R1 f. P
感谢朱萍霞的分享和讲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7 20:07:50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8月1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 m, }( Q/ W7 R9 _/ X  T7 R
3 G% V9 i0 M/ q- L- x! K' L
         第七章:中西医结合背景下的外感热病学说。
: _4 C1 M  z3 u" k1 v
7 U  \& R! X, q# e" R/ s0 e         第二节:中西医团结时期的外感热病学说。2 C. X3 Y* S% x4 O7 X+ v* @$ \9 G& r( o
4 ^& o$ k& C" X, E0 P7 |# m5 e) Q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但贫困和疾病仍然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生活,甚至 造成了人口的锐减,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5 O- f  Y) p; q9 Y5 y* H
+ i( t, g9 W3 l& @
         在本节内容介绍的情况下,“团结新老中西医”的卫生方针势必不能被很好的执行,中医的外感热病学说也不会有什么发展。但50万中医的大多数在接受了西医知识培训之后积极参加到“预防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中去,并积极开展预防接种,用新的抗菌素进行治疗等,在新中国成立短短几年,就能够消灭性病,控制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等这些成就的取得,50万中医的贡献也在其中。广泛推广中西医药并用,应当是这一时期外感热病治疗过程的特点。
: V8 P( U) [4 O# W' A& N! U9 x8 t; N% ^; K% u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v* l8 b- F/ y4 I" K$ e3 ~1 Z# ^; t! [9 G3 |/ [- h* |8 Y3 `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关于中西医团结时期的外感热病学说。) y" a$ j2 c+ E6 F

9 Y* {+ O, \( Z/ g: X- }+ J$ o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治疗外感热病,广泛推广中西医药并用,应当是这一时期外感热病治疗过程的特点。
% y! p0 f' h5 L+ I& j7 W) R- i- H4 G4 {3 Q% S( a! B
      
( h4 G- @$ G" X3 h4 s* L* I7 G' E9 ^. q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材料,解放初期,全国人口是4亿7千500万。据估计,每年约死亡500多万人,并有1亿人口断断续续地罹患各种轻重不同的疾病。根据乡村的一般调查,其中有80%的病人得不到合理的治疗,也就是说,每年有400万死者和8000万患者未曾得到合理的医药救助。/ d7 `4 r2 L/ [2 P1 g+ ]) A% O

. M& `$ i) m( P1 {疾病流行广,人民体质差,经济收入少,医疗水平低,都是导致民众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原因。+ c/ z$ c7 j3 [9 I
, L& B6 {% _# E% b  f& k0 E& _
中西医分别起作用,西医杀菌,对于消灭梅毒淋病有贡献;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之中,优势明显。; d: Q: [; E1 T& [/ L! V
8 L; E# H! _4 H; Z1 |/ h$ E, z5 g

7 p- m& |. d# y. g9 W- E  g4 G7 N/ a* p# g8 T( l9 C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7 20:08:4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8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继续讲《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的诊治。
+ g1 D  i" S: ^( f. c
: H% R) }$ s' U- O. A& i! W3 R! P4 Y今天晚上要讲的内容是:烂喉痧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 j# X; a1 M8 ^7 n4 T5 V- w

2 y0 Y; B% c  `  Z  N: m, ]  v; ?, ?(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 z! r- q2 @5 G, K5 i! D" ]0 C% o: ?1 f9 B" s3 @  A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继续讲了《温病学》烂喉痧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这是温病学一个特色治疗内容。5 t: E% e5 H- n$ C3 N3 z5 \2 v

# N7 H: P1 V7 |" {      邓铁涛先生说,上个世纪60年代,天津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学了中医之后,应用中医药治疗白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不仅挽救了大量的病人,而且节省了半个中国的血清,避免了使用血清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每一位病人使用中药的费用才1.5元。“这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好例子。但这样的优秀成果,没有人继续再加以研究发扬,多可惜啊!为什么被冷置呢?我看因为不是外国人发明的,国内的某些专家会给你以阻力而不是动力。‘重西轻中’这一顽疾若得不到根治,中医的创造发明与推广——难矣!中医药当前的继承与创新,主要矛盾在继承,中医工作应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0 [9 ^3 Y3 o2 c1 M5 X* p! U2 Z$ ]+ P0 ]) u1 K
7 D( K3 A& E- O2 {$ e. y' b7 v! H" C
* W# `+ N4 u6 s8 v6 [( x  I, j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7 20:09:1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8月1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四章“薪火相传”中的部分内容。
8 x+ [6 {* {4 [/ B& s& d- `% d8 M& b% D3 X- r( Y5 _

# v9 g- M3 s9 O# m: m* L
0 t4 I+ B! i" A$ p1 n8 z$ h在此节中我们继续共同学习薪火相传中第二十节心病证治点滴,第二十一节简谈中风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 R; ]: t# G$ _5 C- }
: ~2 s% S5 \8 P: s, _5 U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心病证治以及朱老谈中风的具体内容。
8 f  n" F8 Z3 R4 I  c$ A2 |6 l! d3 W- W/ F! M% t8 I
    朱老说,目前有一种忽视辨证论治,滥用活血化瘀法的倾向,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妨碍了疗效的提高。须知冠心病有虚有实,即使实证,亦系本虚标实。实证当化瘀宣通,虚证必须扶正养营。若虚实不辨,一味化瘀,徒伤正气,于病何益?!& \& l9 p( P' U7 X6 ]( T

. f6 A* H7 P8 \$ }" b+ l冠心病病位在心,但与其他诸脏均有密切的关系。必须整体地、辨证地看待之,才能使处方用药吻合病机。《内经》早有“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之说,可见五脏之滞,皆可发为心痛。关于心病的辨治大法,《难经》指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清代名医薛宝田先生推衍其义,谓:“荣卫为血脉之所生,心为之主,然荣卫起于中州,肝肺脾肾实助其养,养其四脏则心自安也。”(《北行日记》)此见甚是,而“养其四脏则心自安”之论,更是发前人所未发,堪作临床指南。
% G- @2 B  X# ?- Z
) @+ t* M7 Y  n- g! d$ ?7 B: `  M0 ]9 Y& X' G2 z+ C; d9 \

% u" |4 Y1 e2 R; E5 A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7 20:11:35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p4 i* I* W+ n$ d9 a! ]! ]0 y( [% t
) U* e1 O: G  X直播即将开始~
9 K+ o( w; [) B; v* z- w* s
; G( i$ S1 B5 e3 Y8 K5 q: S- Q今晚8点(2021年8月17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94讲《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1)。
- P' d$ H: {) g1 i0 S3 s0 m
; X/ x% A2 [& x5 H* s! y& f. W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d- }+ h& o5 H# s3 }

4 X! m  ~$ i8 M( v& {今日讲座内容1 q0 V3 @8 g2 b0 j  ~9 m) g: D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1)& s" E+ S7 ~2 M. T. U2 w4 K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
- `* {! L& L, r0 ^- C  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岐伯曰:昭乎哉问,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谓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别,即气交之变。变之有异,常各各不同,灾有微甚者也。
6 c. k4 l3 M) U0 _& R% S2 P5 C" J  帝曰:愿闻气交遇会胜抑之由,变成民病,轻重何如?岐伯曰:胜相会,抑伏使然。是故辰戌之岁,木气升之,主逢天柱,胜而不前;又遇庚戌,金运先天,中运胜之忽然不前,木运**,金乃抑之,升而不前,即清生风少,肃杀于春,露霜复降,草木乃萎。民病温疫早发,咽嗌乃干,四肢满,肢节皆痛;久而化郁,即大风摧拉,折陨鸣紊。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
+ l% u- d5 X( D  }: W/ |1 m  z/ @  是故巳亥之岁,君火**,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厥阴未迁正,则少阴未得**,水运以至其中者,君火欲升,而中水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清寒复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心神惊悸,寒热间作;日久成郁,即暴热乃至,赤风瞳翳,化疫,温疠暖作,赤气彰而化火疫,皆烦而燥渴,渴甚,治之以泄之可止。
) D( S* |* w0 }; n* @  是故子午之岁,太阴**,主窒天冲,胜之不前;又或遇壬子,木运先天而至者,中木运抑之也,**不前,即风埃四起,时举埃昏,雨湿不化。民病风厥涎潮,偏痹不随,胀满;久而伏郁,即黄埃化疫也。民病夭亡,脸肢府黄疸满闭。湿令弗布,雨化乃微。; _# [, e, Z5 [$ a- F# D
  是故丑未之年,少阳**,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阴未**也,水运以至者,**不前,即寒冰反布,凛冽如冬,水复涸,冰再结,暄暖乍作,冷夏布之,寒暄不时。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惊骇,寒热间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风气肿翳,化成疫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 x- o$ i% W+ G9 [4 S& q
  是故寅申之年,阳明**,主窒天英,胜之不前;又或遇戊申戊寅,火运先天而至;金欲**,火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时雨不降,西风数举,咸卤燥生。民病上热喘嗽,血溢;久而化郁,即白埃翳雾,清生杀气,民病胁满,悲伤,寒鼽嚏,嗌干,手坼皮肤燥。
  L( g: Q- c- r  是故卯酉之年,太阳**,主窒天芮,胜之不前;又遇阳明未迁正者,即太阳未**也,土运以至,水欲**,土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湿而热蒸,寒生两间。民病注下,食不及化;久而成郁,冷来客热,冰雹卒至。民病厥逆而哕,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酸疼,反生心悸,懊热,暴烦而复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8-19 09:50:1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8月1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学习朱老对射干、苦参、栀子、人参与五灵脂等中药独特的用药经验。3 @& f' C1 ~; d* \! C

& n. N6 _3 M% z+ j" z3 W0 u1 l) Z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L- m9 W9 c* Z8 r9 E3 B$ M4 \

0 `! M) U9 w; R9 @. s5 j( S4 {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 W5 \- n; E) \# c* \

2 S6 n; P# V4 e% E  t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朱老对射干、苦参、栀子、人参与五灵脂等中药独特的用药经验。
0 A- N+ L; e' O$ k3 h- ~" ?+ S: Z% q, {: K; Z
    射干,形为乌羽、乌扇,而为其别名。苦、寒,归肺经。《金匮要略》之咳嗽上气用射干麻黄,治疟母用鳖甲煎丸用乌扇。《千金》治喉痹用乌扇膏,治便毒用射干同生姜煎服,皆取其善降之性,降火解毒,祛痰利咽之功。1 d/ Y; n$ e) d

- X+ }# ^: G/ I6 v$ {% I# g7 F朱老痹除喉痹外,如梅核气、支气管哮喘、乳糜尿等,亦多用射干。
* w/ x& }% ^. y3 @
/ `" b" M& g* k" M1 @+ X       栀子苦寒,朱老常与 大黄同用,二药为《金匮》栀子大黄汤的主药,原用治“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实为肝病急黄、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的良药。脾胃湿热,蕴蒸化火,乃急性胰腺炎发病之关键。生栀子泻三焦火,既能入气分清热泻火,又能入血分凉血行血;生大黄通腑泻热,用治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治急性胰腺炎一般应加蒲公英30g、郁金20g、败酱草30g、柴胡、芒硝各10g、天花粉15g;痛甚者可加延胡索20g、赤白芍各15g;胀甚者加广木香6g、枳壳10g、厚朴15g;呕吐者加姜半夏9g、代赭石20g;黄疸甚者加金钱草、茵陈各30g、虎杖15g。小量频服。病势严重、出血坏死型、禁食禁水者,可以此方保留灌肠,每日1~2次,常收佳效。0 F) g5 A: W2 ?- S5 v

% |9 O8 J$ ^3 f3 p1 e4 M3 `$ B1 Y- z9 d# f1 w. r& _0 f, j3 E

% s3 M+ s( b2 s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