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22 22:03:4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6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继续讲《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的诊治。9 B$ h7 \/ f/ ?0 C4 J

5 L* ^, X9 e- D今天晚上要讲的内容是:暑湿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
% r& A* ^9 c' W5 A0 y) `/ u* ^  N) f9 A9 f3 k- z) t+ {$ t, H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http://www.ynjkcy.com/wbx
% c# J! X0 l  Z  K& {8 q2 b8 A4 T/ a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继续讲了《温病学》暑湿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 w/ k( S7 c) Y& m
% j0 b2 a; ^& I! N' B# T; L
       吴鞠通《温病条辨》说:“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 U, Z, ~0 o- B4 t% Y& u
* v( P) C% g9 c! _% x
       “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脉芤甚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标暑温之大纲也。”  s1 M. I7 ~1 A- x; h

& e! H0 G$ O' ?        “伤暑则先发热,热极而后恶寒,盖火盛必克金,肺性本寒,而复恶寒也。然则伤暑之发热恶寒虽与伤寒相似,其所以然之故实不同也,学者诚能究心于此,思过半矣。脉洪大而数,甚则芤,对伤寒之脉浮紧而言也。独见于右手者,对伤寒之左脉大而言也。右手主上焦气分,且火克金也,暑从上而下,不比伤寒从下而上,左手主下焦血分也,故伤暑之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者,对伤寒太阳证面不赤,口不渴而言也。火烁津液,故口渴。火甚未有不烦者,面赤者,烦也,烦字从火从页,谓火现于面也。汗大出者,对伤寒汗不出而言也。首白虎例者,盖白虎乃秋金之气,所以退烦暑,白虎为暑温之正例也。其源出自《金匮》,守先圣之成法也。”
) w( H8 F0 n1 e8 G% }( }0 Y& }
+ v/ M! A$ j3 P
, D! s0 ~; M) q
, [( a4 |& _8 d# u  w: W- w谢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22 22:04:3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6月2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四章“薪火相传”中的部分内容。7 q- v6 q1 o) C

% z9 c  ?  A- C9 _" h) \ ! N$ t! Z3 `5 U- |
! x. R0 [" y5 U+ p1 h0 F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薪火相传中第八节漫谈萎缩性胃炎之证治、第九节  治疗慢性肾炎的七点经验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zlcqj
# f* |/ I5 w9 a  L3 O( m
0 s- L: O$ {$ m" b( g2 e$ {# m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漫谈萎缩性胃炎之证治、 治疗慢性肾炎的七点经验的具体内容。
7 K' N, {; U; e! {' P  h* U1 Q6 s2 F" b# S: I- D

! B% o8 e; b$ j7 d9 k) z" |+ o$ i9 S/ o/ \7 p5 E) Z: L- w) S. R
    朱老说,中医学十分重视整体观念,常从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着眼。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有气滞、血瘀、湿阻、热郁、气虚、阴虚,脾虚、肾虚等的病机分析。& E$ o! A- {' t2 a' [
( h! l& P& s% B" O, A( A/ \. ^
可见本病错综复杂,既有胃失和降、脾胃湿热、胃阴不足之征象;又有脾胃虚寒、脾失健运,或脾不升清、肝气郁滞的征候。
8 C( b0 @/ {/ A" d" u+ {; V: a! x* |2 Q
慢性肾炎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其发病的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的失调,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补泄并施,益气化瘀,通腑泄浊,庶可奏功。
- i+ ~9 @* x; X" Z5 m8 H. @7 y( \) d( @& U. T, ~: {6 N

. S: S# ~: {6 g, i
' C  g* `6 j& [) O  U* I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22 22:05:2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6月2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四)”。
( n0 H! A% @; n. o
% |3 q* X1 g4 o) \% a( L3 d. H: t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a. F3 U3 L2 {. j  x! B

% z7 D% S: B! P' ~        祝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四)”的有关内容。3 Y9 G" h, n7 R

& m9 P9 g& k" N- I2 G& ]4 f谈起虫类药来,朱老的话匣子打开之后,就会滔滔不绝。当问他何时开始研究虫类药,受什么启发而开始的?他不假思索,就谈到了自己的老师章次公先生。- r/ y" s' _, a2 `
1 M3 b# h  H5 H, k; y) L
朱老说:“吾师章次公先生对仲景之学有精深之造诣,善用虫类药治疗沉疴痼疾。如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肝脾肿大、腹胀,善用攻补兼施之法,尝取蟅虫、蜣螂虫、蝼蛄、将军干等,配合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之品,多能迅速控制症状。师兄姜春华教授亦喜用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屡奏殊功。我个人曾根据章师之经验,制订‘复肝散’(红参须、鸡内金、紫河车、广郁金、广姜黄、参三七、地鳖虫、炮山甲)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大能消癥破积,缩小肝脾,改善肝质,恢复肝功,增加食欲,并有提高血浆蛋白、纠正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之功。这些成功的经验,促使我在遇到疑难病例的时候,注意留心虫类药,它们具有一般草木药所不具备的重要作用。”" c- e. B. L. N3 w, j: F+ D

/ f9 f4 z, n) x  i7 J- j  T- I9 G4 M0 e$ s! K" P9 V/ a

* R) }: @. a1 P$ w9 d      感谢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22 22:10:56 | 阅读全部
@所有人
! H1 h4 r% F( g7 a0 h, _& x) x; O( r' d9 g" A
今晚8点(2021年6月22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87讲  五运六气第六篇:《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7)》。8 C$ d, t6 o- d0 g

' j( P7 \( O& ?. s+ [1 ^! l  y4 U- K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在线课堂进入。5 k2 _: {/ K% F$ M
( f, U$ Z1 X* ~: U0 [6 d8 A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3 x, P& Y; B$ N& `7 A3 K. b
3 t) b) R1 Z2 Y( i5 V5 B   今日讲座内容6 {0 |8 w1 p6 A8 T6 R' s/ }7 G
9 A6 x& R/ ^& ~) V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7)1 U% H4 ~/ Z- x: p9 m! E% Q7 R
帝曰:善。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岐伯曰:臣请次之。
' E3 a, C# o+ ]  O0 S2 S9 y/ Y  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0 O9 L4 V. X: @( r% n9 D$ `% d
  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s# H# d  n9 _3 j& y
  丙寅、丙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羽水运,下厥阴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x1 k; O" v# s
  丁卯、丁酉岁,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 I9 Z9 o  |% v) D  戊辰、戊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征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I; c+ U9 z2 x6 t2 X& R
  己巳、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0 F, ^  R( s3 u0 V/ l5 J# @  庚午、庚子岁,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0 C+ d) A' F( q/ X2 r: l) \4 B& h
  辛未、辛丑岁,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 Q# z: w% C8 w3 m8 S- B: u# \6 u! q- f  壬申、壬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5 y+ }9 e9 N$ p* Z0 k& e  癸酉、癸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征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负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o7 K% E5 g% T' K* t9 @, }  甲戌、甲辰岁,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b) e6 k1 {2 x: y* Q" D* {; ~
  乙亥、乙巳岁,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负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B4 W) p1 R4 t1 r9 _
  丁丑、丁未岁,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3 G! w3 C* l+ |* a" q# l  戊寅、戊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征火运,下厥阴木,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 B9 H9 r! w+ s6 b3 T  己卯、己酉岁,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风化清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 N8 |4 d! U3 ]6 }  庚辰、庚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阴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1 J* b2 N: N' e0 X0 R3 d
  辛巳、辛亥岁,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4 C) B- K! P" k5 p5 c2 F8 W
  壬午、壬子岁,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
) o8 Z, K8 f! d0 P  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征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1 L/ s, K5 N% D! s8 U  甲申、甲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n1 i; ?2 z# P
  乙酉、乙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1 q8 X5 p, b: W  丙戌、丙辰岁,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 Z1 }& o5 @2 h4 _丁亥、丁巳岁,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 i/ ~$ {4 T3 x  戊子、戊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征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 u/ d% O  m# o- B  己丑,己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 P- `( j9 N- ?* T/ r; _8 a4 o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e' T! Y% z% i0 V; Q
  辛卯、辛酉岁,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25 11:02:3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6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掀开学习曹东义老师作为执行主编的《河北中医五千年》。关于中药的起源,曾经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来源于劳动人民的食物采集活动,当误食了某种植物果实之后,引发中毒就会告诫后人某种果实有毒;也可能因为偶然食用了某种植物而使原来的痛苦减轻了,就说某种植物有治疗作用,也告诉后来的人,以便进一步验证,日久之后就形成了经验,越积越多,就产生了药物学。也有的说药物的起源出于动物本能,在动物界就有许多受伤、或者发病之后的动物,因为痛苦而主动使用某种物质,以减少痛苦、加速痊愈的例子。以此,有的学者主张,医药的发明,应该是古人在患病过程之中,为了减轻痛苦而主动探索的经验积累,而不是偶然的采集食物时侥幸的收获。而“战争”的大致经过情况是由神话传说所透露的,因此更具体的细节已无从考索了。但是神话毕竟是历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实的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涿鹿之战堪称为我国古代战争的滥觞。涿鹿之战中,黄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尽管原因众多,但是其注意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作好准备是最主要的,《史记》称“轩辕氏乃修德振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战争过程中,黄帝族还善于争取同盟者,并能注意选择和准备战场,巧妙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天候条件,果断及时进行反击,从而一举击败强劲的对手,建立自己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由于蚩尤氏一味迷信武力,连年对外扩张,“好战必亡”,已预先埋下了失败的种子。等故事,敬请王秀民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
9 `4 o/ C5 f; R4 F4 U: P6 m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曹东义为执行主编的《河北中医五千年》关于中药起源的有关探索。
$ j5 }" ^3 W+ B) g! j     
7 k4 `7 y, r, @( ?中药和西药不一样,中药不是实验室里发明的,也不是制药公司开发的化学合成品。
- x% l3 Q3 n' l中药来于天然,可以说:7 f- H- k4 J6 \6 m/ s
天地精华聚成药," V- O; I6 b! z
四气五味入脏腑。
1 b" q$ p+ \* U% R  S5 }: I中药大部分是中医人亲自尝药尝出来的,也是他们在大自然采回来的。
4 e$ y% o" o4 l, W6 m本来是棵草,神农尝过成了宝。. w1 v. g4 W% `8 z2 K
看上去像垃圾一样的草根树皮,却是环保低碳的自然药物。" H. q+ T4 g0 Z. a& O
化学合成的西药,虽然很精致,但是它们基本属于大自然的“异物”;也是人体的异物。* S( Y+ u  D: x( E& O$ Q
化学药品,
) C  R' i7 J: z  O虽然有效,
5 l* A) Q. Y3 P但是,
, h4 M1 `1 |7 b& d0 R+ ^1 P  s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
( D$ k- z4 q+ w3 w1 L吃进人体的时候,污染身体。
/ F9 X5 P! F* z7 H; H* B' j因此,西药必须尽早排出去,否则就蓄积中毒。) L# r/ Q! s- B  w: Q" ~; d8 }# n
中药与人类长期共生共存,
4 g& w8 U! Q1 h( r6 k! W$ M3 P中医有化毒为药,变废为宝的慧眼和圣手。
1 x8 y& n! H, @" B这需要训练,并且经常注意。
! G/ F7 k) w  i9 ~0 ?# m1 a( `因为“毒药不分”,才能避免中毒。
# x3 Z1 V3 g/ e% y也就是,用好了就是药,用不对就是毒。
. Y/ N; h. v" F中医的大智慧,就是可以化毒为药,
6 e; a$ W( s% b做到“有毒无害”而有益。' K/ g$ _6 d  M, p$ i: _+ P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25 11:03:37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3 X  }0 S  X$ V" V' Z
7 Y5 [. U: {; v1 N$ f8 ]0 F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四讲课组成员雷宝淳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主编的著作《医学向何处去》
; m2 U% u! s: `, i2 o% s# j+ Q
0 u, o: j& }$ V- e& U& y# [; ~    今晚(6.24)主要讲解的内容是本书第四篇“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如何搞中西医结合”第三和第四小节。
, a1 M3 ^/ l* e2 l
6 t6 K' m& r" J3 C   1.“意形并重”范式与中西医结合的创立# }: F4 B: F9 t( J* d
  F8 M- [9 S4 x" T. D
     2.从藏象理论入手,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 o% o3 U0 `% v+ ~. V+ w& E
5 K" H1 t# H( _9 }, Y6 ~

0 N& l. x/ c4 U7 ]; K9 l
! H0 G& l  x6 l, F, j3 z4 P    期待雷宝淳的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xhcq1 `/ K8 O3 W; o/ K5 J. C4 J

8 @% e* c1 M7 @2 v8 |# f# a% |4 ^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讲座成功!他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了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主编的《医学向何处去》中“如何搞中西医结合”的有关内容。$ ]# ^  b& p& R( @2 U( I

7 n$ [7 q7 |+ T( K" G   1.“意形并重”范式是中医的特色,古人叫“五神脏”与“形神一体”,西方古代的传统是精神归教堂,肉体归医院,形神分治。中西医结合身心同调,充分利用中医重视心神的优良传统,创立“意形并重”学说,很有价值。
* E3 j8 T& a# i7 f! \' l
4 G2 m, l9 ]2 D( z/ G* {+ s     2.从藏象理论入手,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中医药不仅重视人体的整体性,强调五脏是人体的“核心”,五脏不仅与四肢百骸,与全身的皮脉筋骨肉,五官九窍都有联系;而且五脏与天地万物,也有密切的联系;五脏与时空也有密切联系。
0 b$ w& v% Y/ {! I' e
, X$ `1 J4 X$ s这些内容,不是解剖结构所能表达的。
/ K9 ]# W/ f" a' R3 _
4 c) V. f, `. |5 n& I/ z这就是藏象理论,是中医的核心概念。
( S" i! E1 O4 ~+ B# O- L
% {) M# S$ k. y' d! X9 n' T' U$ x8 L+ g以此藏象为准,就能保障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不会走偏了。0 P+ u) h; A) H6 ]# c9 w

# [4 E  Q; A5 r5 o  _9 Z$ N
( Y; f/ s! z4 }/ _/ `& @. Z( C6 {' ^, C+ g7 a( {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6-25 11:19:53 | 阅读全部
愚公:
) a* e/ e+ \2 a/ _( v1 z曹老师,请给我这几个方面数据:9 N+ @* F1 t) ^& X
1、目前承担哪几个方面的讲座,每周次数,截止七月底总课时多少?受众总人次。+ _- u' j7 t/ w
2、由你组织的中医网络教学和交流分享有哪几个群体?包括你徒弟和本书院及外地中医讲学交流总场次及讲课人数,听课人次。
. _# S5 ?& }# X# B0 p3、此过程中中医们比较典型的事例、感受。* F$ E. B3 ^4 }

2 t" g9 R: w& k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j$ P/ w/ e/ x  M5 E曹老师,请给我这几个方面数据:
$ C- S+ y# P: `+ a1、目前承担哪几个方面的讲座,每周次数,截止七月底总课时多少?受众总人次。. V, O$ n( c0 a" l. q8 }
我主要在“燕赵中医网”,每周二晚上一次讲座,已经进行了几年了。- z" Y7 s) N+ k5 @! X
我讲《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曹东义说仲景”一共100讲,是语音的:, Q4 M, w& _1 V0 \7 _" ~
后来“曹东义讲温病”,讲了80多讲:. Z9 h' ]5 @! u
再后来,“跟曹东义一起学《内经》”也有近九十讲了。
1 o6 F# h( A7 P9 d/ ^) u2 C3 p在范博士“国际群”,每周一用语音讲“中医学术史”,讲了大约几十讲了,公益的。
& B; k7 ^  `  R7 T5 ^! X+ V" n+ \再有,就是“随时、随机”答应的讲座,不固定,看机会。
+ B1 O5 P4 l4 p% ^3 Z2、由你组织的中医网络教学和交流分享有哪几个群体?包括你徒弟和本书院及外地中医讲学交流总场次及讲课人数,听课人次。
4 U8 s- w: \6 I+ P我的徒弟为主,有一个“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委会”的“空中课堂”,有“每日一讲”,已经讲了四年多了,大约有千讲以上了。1 S4 J- A# K! R5 o1 y
一开始,讲曹东义的七本书,后来讲过中医内外妇儿、针灸、中药、诊断、中医基础等,1 {. h' N$ g& t* w: j! @
再后来讲的比较多的是朱良春先生的临床经验,以及大家喜欢的内容。
, P7 j8 J# j' D+ U( R3 H讲课小组按照每天的“星期几”,分成了7个小组,他们可以自选内容,早晨由我引出来“介绍”有关讲座内容,晚上,他们讲完了,我发有关讲座的评语或者议论。# p. `7 n  E& D: k. ~6 A+ R: d

" x0 o9 r" D' t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来自:燕赵中医]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 C; S3 C6 b- {这个系列讲座,中医界少有。
% U0 M0 Z2 x) D而且,有一年健康网支持,每次讲座转发16个群,加上讲座群,一共是17群,受众大约几千人。" R/ }, e) x! {
目前还在坚持之中。
% T' W' s; D% v# h4 V1 x3 ~纯公益讲座,锻炼队伍,提供参考,成就讲者,也辛苦讲者。
- z+ ~. @! a+ w' t$ j: u' T9 Y. Z) _4 e  r& b( a

7 T* C# F: K2 F4 }- ~  g; j3、此过程中中医们比较典型的事例、感受。. E5 |7 m6 b( i1 B* q* x: p) Y
我请讲座的人谈谈吧?
0 ^& o! |1 W4 F. B5 I我自己通过这些讲座、交流,“教学相长”,认识了很多同道朋友,也逼着我自己“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学术。/ r! R6 W) h9 R, z% V
我认为,中医事业发展,需要:
( W& Z0 `4 C/ b) v+ o: Y
$ V0 \& l$ I' [深入研究(没有深入研究就是山寨版聊天):) }1 q' j" e7 \5 u* S
充分呈现(只写书、发文章还不够);
1 j4 B+ {- ^' \0 J1 }  t9 S) {广泛传播(尽管有很多属于广种薄收、颗粒无收)。
$ K$ l# }! F3 e( e& c' p) R这三条需要连起来,才能有利于中医学术发展。
& h7 i1 R; q, ?' ]3 j6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3 21:48:14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6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k0 r% y0 z& V2 ]/ H
         第五章:错简与补亡论下的寒温论争。6 v# e& n4 z" I2 w: @' f" V, W
         第五节:柯韵伯将《伤寒论》引向杂病证治。  o: A7 ]  a: Y8 u* d9 {; P
       柯韵伯名琴号似峰,原浙江慈溪人后迁居吴之虞山(今江苏常熟),清初医学家。他对仲景《伤寒论》研究多年,著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三书,合称《伤寒来苏集》。( r0 f/ ?5 D; F' v0 o! u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Q& u0 E1 ~) o1 E
        感谢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之柯韵伯将《伤寒论》引向杂病证治的有关内容。% w8 G. l2 H$ L
       柯韵伯认为,仲景所著的著作原名为《伤寒杂病论》,其书中一定是伤寒与杂病混在一起,皆用六经论述,而王叔和整理之时,才分为两书,这种划分本身就背离了仲景的原义。他说:“自叔和编次,伤寒、杂病分为两书,于本(《伤寒》)论削去杂病。然论中杂病,留而未去者尚多,是叔和有《伤寒论》之专名,终不失伤寒杂病合论之根蒂也。名不副实,是非混淆,古人精义弗彰,是以读之者鲜。而旁门歧路,莫知适从,岂非叔和编次之谬以惑之欤?世谓治伤寒,即能治杂病,岂知仲景《杂病论》,即在《伤寒论》中。且伤寒中又最多杂病夹杂其间,故伤寒与杂病合论,则伤寒、杂病之证治井然。今伤寒与杂病分门,而头绪不清,必将以杂病混伤寒而妄治之矣。”
# h2 _0 O1 h. G; F* B: B7 i经过如此思考,柯韵伯提出了他对仲景六经的看法,他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伤寒论》中“凡条中不冠伤寒者,即与杂病同义。”《伤寒论》“是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2 g/ [8 h% h+ P- |& V4 d& c
- h' Q/ ]3 X6 }7 z; W: t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2 `& q4 t8 W, H9 b& T/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3 21:48:30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1年6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学习内容是中医的独到技术发明!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学习!http://www.ynjkcy.com/+ a& H7 N1 K, O/ y6 C( P7 l2 |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4 b/ G2 {% X% {/ `( s- |1 c

: f# U  N: V# B5 [3 c祝先生中医四诊“以象诊藏”、藏为本,象为标,是一种黑箱的方法;中药是自然药物“中医化”,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整体组合效应来解释中药;针灸也是这样,借助于自然物质,赋予其中医特殊的学术原理;按摩、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也是中医的独到技术发明。& p" J# ]" i5 k/ D$ I. u
! Y8 x0 }& b- d% q' U2 }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3 21:48:4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6月2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四章“薪火相传”中的部分内容。9 O1 H; u) i9 U$ y& U

( o9 ], d  U$ n- @$ C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薪火相传中第十节淋证(泌感)的治疗经验、第十一节肾盂肾炎证治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
1 }( _. F. _+ m% W) K: o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对淋证(泌感)的治疗经验、肾盂肾炎证治的有关内容。
% K  l" \- u+ X朱老说,淋证是指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尿道炎、膀胱炎及肾于肾炎而言。《诸病源候论》论淋证的病因病机云“肾虚而膀胱热也”,颇得要领。我认为,如在“热”上再加一个“湿”字,就更符合临床实际了。盖湿热既是淋证的主要原因,而且又贯穿于该病的全过程。因此,历来以清热、利湿、通淋为治疗大法。我论治淋证,恒多参合湿热的轻重、病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来辨证论治。
0 S2 e- u6 ~& \% S我们曾用“清淋合剂”治疗100例急性泌尿系感染,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清淋合剂”的组成、剂量、服法。
' r. `) D# i9 L" ?+ @    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30g,白槿花、飞滑石各15g,生甘草6g,上药为一日剂量,煎制成合剂100ml,一日口服二次,每次50ml,重症剂量加倍,高热者,加服软柴胡20g、炒子芩15g。急性者疗程为一周,慢性急发者疗程为二周。" r, Y) Z0 o8 e- k8 v
近期治愈率为66%,总有效率为82%。此外,本组属显效病例中有2例,分别于第二、第六个月症状及菌尿重现,均为副大肠杆菌感染。因本院无法确定尿中细菌的血清型,故不能区别为复发或再感染,但从病史上推测,此2例均为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此次再发在停药两个月后,故以再感染的可能性为大。/ q' Z: I/ U" @

. `$ f$ d; g2 |5 [7 v7 i- j/ H3 t! S2 O
' D( w( h/ E  G! O+ i
9 P* D  y( j9 |9 r2 l6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 Y; J* S4 |0 j6 y9 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