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15 20:28:45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黄小平在上海向大家汇报:8 K" u9 u- y0 R; W2 r

6 _) A: u* i7 P) T* A$ B" H
5 K$ q5 J; H0 E) V& h0 I3 @9 F9 X; z6 O- z# c+ s
本周五(6月11日)晚上给大家继续分享中药学第五版的活血祛瘀药的部分内容。
! Y6 l$ D8 W& [* L( r5 F' y# a! I8 V  P3 ?

6 H+ H% v! E. r; [+ V
) _' ?- Y9 h, m/ b+ u8 R2 r形成淤血症的原因呢,有很多,比如:外受风寒或者热灼营血,或者痰湿阻滞以及跌打损伤等皆可以造成血行障碍,导致血滞瘀阻。那么活血祛瘀药呢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等功效。上次刘云双师妹讲了一部分,我接下来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牛膝等活血祛瘀药的部分内容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 N9 b0 _$ G% ]' j: p
# L  `" E2 D1 m; v. t, ^      祝贺黄小平院长在上海讲座成功!他向大家分享了《中药学》活血祛瘀药的部分内容。& R) j- p% K5 p
6 k7 ~; Y' }) C) h6 a  L
       血属阴,靠气的推动而运行,而形成淤血症的原因却有很多,内外病因皆可以造成血行障碍而血滞瘀阻,产生疼痛、肿块等。就需要使用活血祛瘀药帮助身体运行气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等,具有这些作用的药物,既有植物为主草药,也有很多动物药,张仲景《伤寒论》抵挡汤,《金匮要略》大黄蟅虫丸等,都是选用活血化瘀药物的著名方剂。
/ Q4 V# k$ j. x+ z4 V/ C. V' M7 T$ r
并且,活血化瘀与其他治法的药物一样,都不是同一类药物的堆积,而是不同药物的搭配,“齐心协力”,共同联合起来协同作用,起到活血化瘀作用。
4 v5 ]4 A" s, f2 \1 N# o' E4 P: y, ?0 d# k2 S  a1 G
7 r7 k. C9 r) S0 k

# O: z% V. r- M1 n0 n0 Y& _/ C1 Z感谢黄小平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15 20:32:13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6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4 \, S  N' \2 K" T+ ~$ R7 e% C1 L8 Q: V) D/ D' N2 A
         第五章:错简与补亡论下的寒温论争。, e0 m2 _  L" {9 }$ F/ G
7 Q: \! f: k+ X% w+ P% P2 M
         第三节:吴又可著成《瘟疫论》。, z  o: w  R0 x6 o

7 S% Q! t) z+ [8 W# r6 S        吴又可,名有性,字又可,姑苏(江苏苏州)人,明朝末年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瘟疫论》,著成于崇祯壬午(公元1642)年。他提出外感热病的“疠(疫)气学说,指出这种致病疫气“由口鼻而入”;在病位方面,疫气由“邪伏膜原”然后分传表里,治疗上善用清下二法,为温病学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使其在热病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1 v3 l' m% D; V8 V% l3 P; G) ?% @! d( G+ X+ s3 p- }& P/ d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9 F7 D. @' [# n1 U; w3 `* [8 M$ e/ a
" r% h) o! X  M, h) Z. _7 s; N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关于吴又可《瘟疫论》的有关内容。% x( y' f1 q, R5 Q9 c

) I( y: c& X8 l        吴又可在明代提出外感热病的“疠(疫)气”学说,指出这种致病疫气“非风非湿,非寒非温,乃天地之间别有一种戾气所感”,似乎非常接近微生物致病学说,这在没有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不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年代,是很伟大的猜想;
2 B6 d, W# r) |- K# r, I# v" ~8 w; J
7 T2 J1 F  Y2 r1 G3 u  g但是,中医的病因,不仅是审证求因,而且只是治疗疾病的一个环节。; G" }6 P5 n( I' P+ ~8 U. U/ B4 @

2 r; r! E  U; @) u# t如果“戾气病因”确立了,它与治疗药物的寒热属性如何对接?对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如何融合?
4 B" a' _: D; V! ]2 C! ^
1 ^& C: ^+ V( s  l8 v8 q( A' U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戾气病因学说”就不能与临床连在一起,不能指导治疗。
7 q4 q0 [! @( Z% M$ E. v( b) ~% i4 b# q$ B5 d2 L7 B
因此,吴又可创立疫气由“邪伏膜原”然后分传表里,治疗上善用清下二法,既与六经辨证有了继承关系,也为温病学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使其在热病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4 x' T/ r! ]9 q8 X9 t9 _' _! v; m, Q; t

$ d$ [9 P% I8 W1 v# b
$ y5 L8 L" d, n, `: {' Z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15 20:33:22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1年6月1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学习内容是中医的原创医学发现!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学习!http://www.ynjkcy.com/3 r+ `! V3 H8 x0 H3 x+ G! A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世讷先生《中医学原理探究》关于“中医的原创医学发现”的有关内容。
! K  ~# z8 v* C$ T/ c7 j0 o6 L. x* y  d+ P2 j
    祝世讷先生认为,认识健康与疾病之本,治病求本,以人为本是中医的原理。这与西方《人是机器》、按照结构说人体的观点完全不一样。
6 R- z: @5 u. z1 N7 F  中医重视气,“生气通天”,气机升降维持健康,病机病证,辨证论治,中医有一整套的原创性学术原理。  
2 O+ M) a5 {$ h) Q0 u; C% I感谢王红霞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15 20:34:0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6月1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四章“薪火相传”中的部分内容。
; J5 T+ x3 \" C* p2 }6 O$ A+ I" p1 V. L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薪火相传中第五节拓开动物药临床应用之新径、第六节治疗风湿病的三味主药使用经验以及第七节抓住痰、瘀治疗精神疾患之体会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
$ u/ C9 k% x" ]3 s2 M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治疗风湿病的三味主药使用经验以及抓住痰、瘀治疗精神疾患之体会的具体内容。" p& F! P7 X, g6 [) V7 J
朱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很有价值:
9 F' \( e$ M2 D8 |7 O$ x, b6 C一、穿山龙: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劳损,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肿等。% N, a+ P  a8 K5 I. F' e+ h  r/ H
对类风湿关节炎、强脊炎、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顽症痼疾,多用50克为主药,确有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病情的作用。因其性平,所以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是一味标本同治的好药,值得推广应用。$ g0 e* Z) ]" F# I
二、川乌:是常用药,张仲景《金匮》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因其辛温大热,含乌头碱,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镇痛蠲痹之功,是治疗风湿病疗效较佳的药物,凡寒证、痛证,必用本品。对疼痛剧烈而偏热者,可伍以甘寒之品如寒水石、知母、以制其偏。如舌红,脉弦大之阴虚内热证,则不宜用之。本品有毒,宜用制川乌为妥。如用生者,必先煎二小时,以减其毒。: Y/ T* Q# ?5 F& H6 [) l
三、鬼箭羽:又名卫矛,《本经》即有载录,味苦,性寒,善入血分,破血通络,解毒消肿,蠲痹止痛。一般临床较少应用,事实上本品行散入血,既能破瘀散结,又擅活血消肿,祛痹定痛,凡是瘀血阻滞之证,均可参用。《本经》称其“除邪,杀鬼蛊疰”,就是指出它能治疗瘀血阻络而导致的诸多疑难杂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有调节免疫作用,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关、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应用。* k( D; A% ^) l3 d. V1 Q+ ~- Z+ g

7 k1 c1 ]. V- l7 u  }.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5 c1 @, L0 x! @& F* S. t$ ^
8 X( B" B& @8 v- d* t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15 20:38:22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21-6-15 21:03 编辑 5 l/ h1 x# L( m7 L% D2 _1 Q2 C

# F& s0 g5 w6 h1 ?@所有人5 Z  U6 [, P& R9 D6 M' q4 T

+ a" }5 h8 T: Y" l8 Y) Z) u直播即将开始~9 Z4 o) W1 M4 c

0 @! \5 j$ `) w今晚8点(2021年6月15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86讲  五运六气第六篇:《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6)》。
# Q% k, s% b+ }# k8 Z. W+ e# ]& P, g6 |. U
& F' E  G1 s6 I% R) {$ M% G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在线课堂进入。
( ?  J" c7 G! t
2 o1 E5 c, l/ G6 q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 G( l) I+ v' k$ j9 D! Q' ]! S
7 K; [5 g( p; Y  D7 x: S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6)
- n. f8 n" Y4 W9 l' p  帝曰:善。夫子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致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U' l7 a) ~: d% r6 o
  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华矣。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
& a& f9 j- w, t/ _# z- u. `0 f  帝曰: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岐伯曰:气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有,同其化也。帝曰:愿闻同化何如?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瞑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 {4 \3 J3 ^8 W! \  帝曰:五运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岐伯曰: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1 t- M& {# I# E1 a1 _4 E! k
  帝曰:愿闻其所谓也?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
癸巳癸亥少征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征下加少阴,如是者三。
戊子戊午太征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征上临少阳,丙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
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也。
帝曰:加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也。
帝曰:临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
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兴六位也。
帝曰:温凉何如?
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则,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19 19:08:4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6月1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三)”。  K0 O: W" i0 Y, m

2 A2 H/ }6 V: G% i# i0 `  G/ V, e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 Z1 c$ ]/ E) q: D# P" @5 S+ S3 A$ @* Z! M9 A. B% v% p  D6 L/ w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张培红副秘书长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三)”。% O, s0 n# }2 ~+ I) \

9 O# I( `% U& x! S: K. {# C       朱老说,就药性而言,虫类药有其自身特有的共性。一是多偏寒凉。如清热解毒的牛黄,清热凉血的水牛角,清热化痰的海蛤壳;而平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药物的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缓和,严格说来,仍有温凉之分。如《别录》云水蛭“苦,微寒”、血余炭“小寒”,《本草再新》云瓦楞子“味苦,酸,性凉”。二是味多咸、甘。如平肝潜阳之石决明、珍珠母,软坚散结之牡蛎、海蛤壳,补肾助阳之雄蚕蛾、海狗肾等,均味咸;而缓中补虚之蜂蜜,补血滋阴之阿胶,祛风止痛之露蜂房等则为甘味。三是性多沉降。李时珍论述药物的升降沉浮时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而虫类药多具咸寒之性,且质地沉重,故性多沉降。如熄风止痉之地龙、活血化瘀之地鳖虫、平肝抑阳之石决明等。四是多归肝经。如蝉蜕、水牛角、羚羊角、牡蛎、石决明等。/ z' I/ O- i1 E3 Q6 g

" }3 s! n- u8 i% H! m+ |虫类药的主治功用,往往因其配伍不同而有异。朱老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
  ~6 @1 p' w# s% i+ g/ v1 X- y: p1 e/ w
1.攻坚破积:2.活血祛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6. 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痈散肿:9.收敛生肌:10.补益培本。! |7 ~5 J) M8 Z3 _
3 E3 x1 n6 P2 I
   感谢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19 19:09:49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1年6月16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第五讲,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所做的序言部分,陆先生 192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1945年初学习中医,先后从师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1948年毕业行医,1950年组建顺桥联合诊所,1952年应考中央卫生部中医药研究人员,录取后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西医5年,1957年被分配至中央人民医院(现北大医院),从事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工作,1958年1月为北医首开中医病房,1958年秋为北医首开中医学概论课程,1980年受聘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他总结中医药学的思想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6 V! u3 a+ U  D: w# a- K9 u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所做的序言部分。
6 Q# V1 ]) N) ~. p7 A. r) F陆先生是中医界的理论家、思想家,也是临床大家,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听他讲述中医研究的心得很受启发,受益良多。
. i4 H6 q5 V" k( k4 V' ]( c2006年,我和他,以及贾谦先生出席《读书》杂志举办的“中医的传统与出路座谈会”,他的发言令人难忘,我的发言早就被人遗忘了,贾谦先生的发言,记录于《中医战略》之中。
: S; h8 g3 F" T" I; X 陆大师曾经与章次公先生一起工作,他没有按照《从太炎先生论五行谈起》的思路主张废除五行,而是学习章次公先生“欲求融合,必先求我卓然自立”的精神,从自生成、自调节的角度,研究中医学的原理。他思维超前,很多见解,不被人理解。1 f) n+ X( A+ S# l/ w) f4 ]9 c& ~
早叫的公鸡,常被误认是周扒皮。; q+ h9 ]% J4 J" G+ q# k
陆先生后来到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有了发挥作用的大舞台,他总结中医药学的思想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4 C' ~) y6 l6 G: _4 W/ b
他把中医概括为“生生之学”,是很有见地的远见卓识。
6 n( V1 D+ D/ T! H/ h1 k9 w% F' X
9 Y, A; A7 {- n/ N% X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19 19:10:36 | 阅读全部
      各位同道大家好!1 v6 Q6 Y& M5 ]) B, J3 T/ ^8 E* a+ Z

$ g/ y: V9 U6 ?% u$ }5 c: K# s1 V今天(2021-6-17)“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东义会长讲述“漫谈非典与新冠”的有关内容。
9 N' S3 p- t# |5 e2 p  Y% ]3 v  n& w9 x4 Q
曹东义2004年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2006年主编了《中医群英战SARS》,详细考辨了有关历史记载,结合各地防治经验,写出了一些论文。得到邓铁涛先生和朱良春先生等中医名家的鼓励和支持,邓老认为“历经突发的SARS 之战后,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9 k& C, y9 R" F$ w! \

0 U( G) B9 G' P$ x$ L; F  y' Q# F  R4 l9 ^2 s, U1 t

8 x* @! A& ~( Q6 C3 ^; {/ w6 W对于新冠肺炎这样一个世界流行的新瘟疫,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借助这样的历史事实传承创新?
( f' ]( Z: E2 K7 z" i1 \
. d8 d4 c1 w- p对于张仲景、吴又可和温病学派的贡献如何评价?  R7 b- ~9 I5 F

. {6 [5 L' u% y5 e2 z如何挖掘中医药抗击疫情的历史文化,有助于中医理论自信、疗效自强、传承自觉和体系自立?* |9 k0 X. L- b: a

$ @, {4 H) `  @6 c* R+ C2 I有关内容,
) S$ A. `% j( ^- N; @
; n7 T+ q+ G$ M& d' X请听曹东义根据30年的有关研究提出来的看法。http://www.ynjkcy.com/
; E8 S  q4 @2 j0 N5 x) U: \. ]- R! e0 m) s
我们曾经似乎离的很近,但是,无缘相见,就好像不相交的平行线,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 K! G8 b: J5 D7 `6 V  M

$ o1 n' t3 g/ Y  _中医复兴,也是这样。7 P( K' u7 ^9 |- L
8 F9 F5 m& e0 H0 O" @0 I  k; Z1 y
有的人有热情,有的人有能力,有的人有机会,如果凑起来就容易成功。
; c  g1 o% C9 e! ^8 `) T+ [% Z2 [, ]: \8 o. y* v# |) }2 J
可是,我们的现实是1 ^  i" N8 T; q) q9 I( F$ w3 x

9 p5 A6 ?/ k  S. o8 d砂子堆在那里,. v0 t$ R& c. U0 e
- P4 B/ L4 z, [/ E  i. n. Q
钢筋放在库里,
0 r+ i5 G' H" d2 v' q! h/ U  d3 j6 ]6 u' X- \# \
水在水桶里面,7 Y/ N! B, e* \% d
$ x. Q' ?  K' S
没有图纸,也没有梦想,所以,中医的大厦需要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曹东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19 19:11:33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8 `: L4 b5 g' L7 _  {
7 R9 n8 o7 i- y% \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主编的著作《医学向何处去》6 Q; L" j7 t' a" x( z) d: R$ `

# q$ a% A; x. h$ f+ g) V, x    今晚(6.18)主要讲解的内容是本书第四篇“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如何搞中西医结合模式——从“并协”走向融入。
+ w, K; Z( @, e* E/ u
7 Q3 e& V- Z3 n. e  ]( M6 c' g        1.并协式是中西医结合初级模式
3 ^+ c2 u0 Y0 L0 J* ]+ x* _& G6 k3 |
         2.医哲一体和医哲分立的并协
# N7 {+ L. Q# `; n3 Q
" ?' Y3 W+ A$ k. ]: j         3.经验性和实验性的并协1 V; B1 v7 T/ a) M/ w2 ~( r

% h$ H7 Y. t8 j8 A. ?         4.自然疗法和人工疗法的并协0 S- S8 J" {- `

2 [% E8 R. |8 w! @7 y* V         5.融入式应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更有效模式
- N+ U& _2 j2 {* ^+ N# f. b4 I* u$ p+ S2 l( A0 d
% _% \* a; E! {& f3 C$ `
2 d6 Z( Z* M# N
    期待雷宝淳的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9 q8 g0 r( d  e0 V5 u1 c& a
3 z" E, ]+ h* k" `) d
    祝贺河北医大雷宝淳讲座成功!他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了李恩教授主编的《医学向何处去》, 今晚(6.18)主要讲解了中西医结合模式——从“并协”走向融入的内容。2 A. U+ x$ g" D" j  v

$ m" D9 v) T# ?% S4 _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策略的基本方针,“并重”不能互相斗争、格格不入,而应该长期并存、协同发展,甚至在遥远的未来,走向互相包容的中西医结合。李恩教授提出并协式是中西医结合初级模式,这一点很重要。中医从被歧视、被取消的困境走出来,至今反中医思潮时常暗流涌动,有的时候甚至一时甚嚣尘上。但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中医,逐渐走出困境,迎来发展的时机,非典是一个“拐点”,新冠是一座高山。回头再看,中医依然那样摧而不倒,巍然屹立。面对建立“人类健康共同体”,中医药的独特学术与它的指导思想东方哲学密不可分。4 c# f+ B& l2 j; k) w

# \* X8 N' M" {/ K      因此,李恩教授关于医哲一体和医哲分立的并协、经验性和实验性的并协、自然疗法和人工疗法的并协的看法,都有深刻的寓意。我们期待融入式应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更有效模式的实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6-22 22:02:45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6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 P3 D; |; P# p; w
, N+ O5 P/ G5 \$ F" p- V         第五章:错简与补亡论下的寒温论争。
, R) Q$ ~9 Y2 n- l. {0 T
) d* ]7 I% x9 A4 R         第四节:方有执、喻嘉言以错简改《伤寒》。! x% ]5 Q( s6 b9 P" d

: m* y8 c6 ]5 X7 t' k) Z      方有执、喻嘉言是持《伤寒论》错简学说最为著名的两个医家,而且是按照自已的推想,重新编排《伤寒论》的最早的医家,他们的观点曾经深刻地影响了其后的《伤寒论》研究,致使现在我们看到的《伤寒论》教材,都是去掉了《伤寒例》《评脉法》《辨脉法》等所谓王叔和的“私货"的“洁本《伤寒论》”。曹东义教授认为:方有执、喻嘉言改编《伤寒论》虽然有其深远的根据,也有利于深刻地研究和揭示《伤寒论》的丰富蕴藏,但是,其深层的原因,应当源于希望重新认识《伤寒论》,以便从中发掘治疗温热病的更好方法。2 A* Z+ c) k  Y* I) P- U  g
9 \9 X% ~. h; Y  z' i% P4 z& j5 q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5 o& i. r' G6 L# P% z& J5 t1 W& s" u+ f/ }1 l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之中,方有执、喻嘉言以错简改《伤寒》的有关内容。
6 I8 c3 G; I- V% P, s: {1 \4 X' ^* H# R
         外感热病所研究的内容,包含了很多传染病的共有规律,张仲景《伤寒论》虽然有继承和发展,也不能穷尽所有诊治经验。因此,方有执、喻嘉言改编《伤寒论》虽然有其根据,也有利于深刻地研究和揭示《伤寒论》的丰富蕴藏,但是,其深层的原因是解决此前提出的“辛温解表难用”,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开放系统”,以便包容后世的“新成果”。! g4 @7 B3 `1 [4 p$ ]  t0 i
1 n2 [' z# ^( i. e* m% D" U& v* }
       因此,重新认识《伤寒论》,为温热病寻找更好诊治方法,不仅是古人的任务,也是今人的奋斗目标。5 v0 M- a" W) q( s- p

, g6 p) W  N3 _; M# a$ Z# W      “清肺排毒汤”的应运而生,难道仅仅是“经方今用”的简单问题?
8 A: `2 a3 r$ e2 m: J, Z
( ~0 O. B8 o  C5 ^1 I     ) ~4 e6 m9 O! n( k

. s$ l1 ]/ I" k. W2 A感谢衡水中医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