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7 12:04:03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1年5月5日)的空中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科技部研究员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第一节前言的内容,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要为中医呼吁?贾谦先生,出生于河南省洛宁县,1987年参与软科学课题,1993年开始专门从事中医药领域的战略研究,任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11月在北京“重铸中华医魂”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中医药的现状与未来”,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即养生和保健的思想体现了医学的真正目的,要解决中国13亿人的健康问题,只能主要依靠中医药。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 x# c4 a! _/ B6 z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讲述了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之“我们为什么要为中医呼吁?”的有关内容。
! S5 r" M/ _' o% a8 i
$ |8 v) B7 C9 T  j+ W6 m4 Y, h3 ?贾谦是科技部返聘的退休专家,十几年前开始从事中医发展战略研究,关注过中医药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中医药国际化战略、中医治疗非典、中医艾滋病防治、农村医疗保障等,成绩卓著。然而,他为人谦虚,治学严谨,每当有人谈起他们的成绩的时候,他总是先说课题组曾经走过的弯路。1997年,科技部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贾谦当时参与了“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等课题的研究,到了2002年,他发现这些课题并不切合实际,开始检讨其中的“导向错误”。“由于当年课题组的成员还不很懂中医,想当然地把‘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取有效成分’、‘争取三两种中药堂堂正正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等都写了进去,这其实是误导了有关研究人员,误导了中药产业,更误导了国家有关决策部门。”贾谦显得很痛心,这是具有大家风范的人才能做到的真诚。& G3 P; ~: q) p& f- H: k
我与贾谦先生相识,也是在2004年广州“邓铁涛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上。他对邓老的尊重与推崇,令人难忘;而他在2005年4月推荐我成为邓老的弟子,更使我感到肩上的担子的分量:中医学需要“铁杆中医”来捍卫。+ n/ _+ P- Y" T
8 |4 C$ b' {- y0 x! E0 k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7 12:06:08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1年5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6 ~0 i9 Z- y+ f+ |2 F) _* j  N1 e2 U- N8 j
) q- @+ m+ r7 {' b5 a- x
# ]% C1 f$ ]0 c0 G% `! X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概述和条文第169”条——175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6 ~& P8 n& k& d) `  o- T' x8 O$ e5 a* m6 b( W( ^
3 v% @$ D- c: ]

( ?* W* G$ ?( a3 Q. e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 ^+ j0 @% F( z7 t  b0 D7 P, C$ ^; G% X! N' U; j. h
祝贺河北中医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69”条——175条的内容解读。
' ?6 G. s& u7 k4 z* ?8 M# K  a
4 x3 e# d9 d) @/ ?. l7 C% v: @- X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 V* z, @% k! \1 ?! T) ?1 R' c( x! P5 d
     
5 A2 W9 U" [$ O5 R# U& W; L# t; w) ?- y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 F( N: z$ c( @  f8 C4 h; A3 f

1 }% _  q/ N% z# d* L     
  K% J$ L1 ]7 r- Q3 j
% t5 g6 N" a+ d2 D  `* d    旋复代赭石汤方 2 j6 P+ S  E* [. ], S+ D

, H5 N$ E9 |0 D) h# P     
7 @. a5 {5 T4 d1 s9 z
: X) o: B9 C3 h: \$ q5 ]! q2 o    旋复花三两(味咸温) 人参二两(味甘温)生姜五两(切,味辛温) 代赭石一两(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甘草三两(炙,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 t# X# n, _5 ]  y+ g( a* B7 b
! M8 q) H6 V9 ]' c. y! y  e
     # ?; U) }0 n0 Y" j' f' M7 c! H( \
+ |# A/ |, z. S7 s  d
    右件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 g3 k0 C1 ]4 F% p0 n4 J2 r4 c
  n5 G8 Q2 C: z3 P* P, C8 G     
6 m) L2 T3 H7 W% [* w7 z, `- a# W: Y3 C6 U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E. t. g: n- ?5 I1 c- y

, b1 c: [1 `' ~' Z     
8 p( E$ Z4 G0 t5 k8 W8 m2 a- k# F; Y4 A# L: k) ?# N7 t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0 u7 d' v0 D  ]) W' S- W+ }7 H
7 N2 t+ ~" s- [4 W7 z1 L$ Y& |- i" P# F     
6 M$ i* {4 _5 p& X5 L7 n9 s; _6 M+ }* |1 R* L% ]
    桂枝人参汤方
6 c. e! e$ b% T! T- ~/ ]
. e* P) ~6 p' _4 b; G     
: R3 q  V" ?) {
3 f$ g* ]: b; j" [; X1 F& Q4 T     
" D2 }' G$ K- H: d, }$ N0 ^0 @; R2 U& E1 f+ Y$ t  f7 h. `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白术三两(味甘平) 人参三两(味甘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 4 l  R7 x' u- b  s% G, V

& Y3 B& O* ~8 z4 x# Y     - J2 W: e( E5 m: M

; d, C7 Z0 g5 W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 d2 h6 c2 N* z' f: c. |8 d9 C4 A1 R4 _) y; u( W) z! G0 X4 V$ z
     7 Z5 X5 O+ q" p* v5 E: e5 F  {

5 R4 h, h# C3 B3 o  n/ P% E* U# k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0 X4 U6 J4 N' a! N1 v3 s: t' V+ _

# x% A5 B; V8 e/ O/ y( e: ]     : L# A9 f9 N+ Z3 m  s
- L  Y6 q8 o: b9 {. _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 f/ B. w1 Q# q

' m- A8 X: |' D1 ]     
5 T0 x) j- U; S$ v7 G6 @
) Z7 z% O! q+ k8 x6 i$ Z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 h% F! N+ K% W9 z- a8 H' `2 x" f
1 S0 O) q6 M4 Z) T4 s9 z9 |) Z     
- b% c  r1 T% Z, g: b  g" ?4 l6 @% F5 E( ^- ?* r6 }6 u" S' Y
    瓜蒂散方
/ z& B7 E  X% D) W  h/ j
4 y" l( d. \7 x" p1 M     7 `/ a4 V" r1 c8 ^/ d
; z7 g" w3 k1 p$ ^: z
    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 赤小豆一分(味酸温)
9 ?& ^1 b, C" z
! `5 G) T$ `! b     
) N0 y+ c* t8 U( p5 E/ A) X: J- C. g1 m& m3 i1 ~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 q$ A4 P7 A0 ]' u
8 H4 j. @  _3 i  F; z, m% N) f
     
, [' G" q/ k3 Z, v* m$ E/ _
" V) B/ l# N/ D- `5 w- Q/ O( O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 O' r& L# v; P$ a; X! u/ E

' k5 p" X; F2 f7 L0 W" t. I. ~: I" u6 |$ C1 v1 n4 I* A8 j$ r
: r9 P) j1 b( n! W9 q* r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10 21:40:02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黄小平在上海向大家汇报: + \9 S% \% A8 J; W$ w
5 D6 A, r1 N; p" h) n! j
! z, W+ N  q+ a# a6 r( h8 r

. u- g% w6 ]/ |7 \2 k' C2 ?9 q- a       本周五(5月7日)晚上给大家分享中药学第五版活血祛痰药
  Z0 u7 e& V+ G' F- c# P. Q9 G2 B3 i0 ]& h* [
% J0 m- r8 b$ s& D5 ~1 n4 L8 Y/ g
. y: i% U* Q* Z$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痰药或活血化痰药,简称活血药。其中活血逐瘀作用较強者,又称破血药。; S% x) k! P$ g" }: u
: X  u/ O/ H5 y' n
       活血祛痰药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及定痛等功效,适用干血行失畅, 瘀血阻滞之证。
2 E4 x: g( \. s9 ]) M: V
% w& x' M$ s4 j" T6 y4 ]        形成瘀血证的原因颇多,诸如外受风寒,或热灼营血,或痰湿阻滞,以及跌打损伤等,皆可造成血行障碍,导致血滞瘀阻。故在运用活血祛痰药时,应辨证审因,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作适宜的配伍。* }# Q8 K9 m4 s  O% p. M; X; U, V

% g& b* Q1 n1 L        人体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行则血衽,气滞则血凝,故在使用活血祛痰药时,常配合行气药,以增强行血散瘀的作用,本类药物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 r  }  \  C/ D

: U( W/ [6 y; w) [7 f% ^% j2 |& J6 r6 p1 j; V

  ~% ^$ D* T9 t! @$ U$ q8 h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 u. g" O- n; g1 ?' ^9 T$ J0 J4 F9 c) ?
       祝贺黄小平院长在上海讲座成功!他向大家分享了《中药学》关于活血、祛痰药的有关内容。
9 k& [7 ^- q  r% x! t( q0 X3 [* B5 ~
. S6 [0 a' W( a, D5 ~- r: `! u; c0 d2 I* M$ y8 L% d. R0 J& ]

, p9 t2 ^- s- N0 r3 y. P中医主张人体的气血升降出入正常,才能保持健康,而升降出入的主体是五脏六腑的机能正常,因此,活血、祛痰,都离不开调整脏腑机能。6 \$ J4 d% l) ~, ~
) U/ K* ^% C8 B; A( V+ |
    因此,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药;
, `4 t6 K4 l6 f' v5 l+ F* F! ]1 I( D/ x; ^9 m
血瘀不利于水液输布,血瘀容易和痰浊瘀血混杂在一起;
) X/ k; f, t, a, i* l8 D, q- U- N% Y- X2 c/ K
治疗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也可以统筹兼顾,所以就有活血化痰药。
8 P4 |* Q: I% B2 y7 y- f0 O
; q: z" B3 P+ G" B  _: _! @; z$ w7 R

% g' e- W# Q( B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10 21:41:13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5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 o" F) B, _9 r* |9 W; i) {1 E4 x! d0 k5 K# r+ T; B! ^# E
         第四章:寒温论争引发金元医学争鸣。9 U+ V0 G% w, R( H5 `

) {2 f. E3 @+ g) w( C) a4 f       第三节:易水创论内伤杂病功在补益。
5 p+ s# h8 ~. v7 a: M+ r& ]9 a  }2 v% G6 `8 a: g" Z
       有感于杂病辨治体系的薄弱,以及借用外感方法辨治杂病易成误治,张元素提倡脏腑经络辨证以论治各种杂病,对各脏腑经络标示寒热虚实病证各示以相应药物,并发明引经报使学说,使治疗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注重药物的升降浮沉属性以调整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
$ y  M1 k  L5 |" V% p5 ]- {+ d+ k" ~
& Q' X& E" Q. O/ y& d  v5 C8 ^8 Z/ k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9 X2 R0 C6 o. r1 `) N1 y
7 e- x1 J+ t( x3 T: G1 ~1 C          祝贺河北衡水中医王群才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关于“易水创论内伤杂病功在补益”的有关内容。4 I6 w5 r# d" h1 R
3 c, [: T* Y3 R$ d' i
       金元医学争鸣,也是伤寒学术发展的延续,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外感与内伤的相互关系。, s- x; ]8 |7 Q* C
  W1 x3 ^9 p1 ?3 _. F' `
传染病对于人类的危害大,因此,关于热病和伤寒、温病的诊治体系,成熟得比较早,而杂病对人的危害来得慢,发病率也不集中,因此,其规律性的研究也就比较晚了。8 n6 s7 r- x* c' k+ P. ^

. j: D4 e+ |/ b. e8 ]- v易水学派的医学家,就是有感于杂病辨治体系的薄弱,以及借用外感方法辨治杂病易成误治,张元素提倡脏腑经络辨证以论治各种杂病,对各脏腑经络标示寒热虚实病证各示以相应药物,并发明引经报使学说,使治疗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注重药物的升降浮沉属性以调整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
5 o6 Q5 O, U+ b
5 g! S" f) c, l
* s- J2 A. G! O4 g
8 h8 A$ n% B3 ~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10 21:42:1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5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继续讲《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的诊治。+ q* S- Y  E6 P) C& F" J0 c* ^2 p

5 C% o3 F; P* ?/ J今天晚上要讲的内容是:风温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 U8 P# y3 q) w; K) w

2 X: a2 b. c8 S) Y* L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http://www.ynjkcy.com/wbx
" ]# E2 G4 X4 g. D) y
4 W2 J9 m8 }9 H% B/ g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继续讲《温病学》温病的诊治:风温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
7 N% l3 G. u: q% ~& N2 Z# q9 b' _0 v
# ~; E# b' T: g《内经》没有风温的病名,张仲景开始谈论风温,但是,他谈论的风温,与后世温病学不一样。
4 g; v1 B: ^/ E' z) S9 N) `1 {2 J. [5 b9 y! M- V4 r
《伤寒例》说:“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 y/ t1 G$ w* s( }; K. D5 g; ~

; A' L7 U/ S6 U% `4 H《伤寒论》说:“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 `5 H5 V- g- R( P% c8 x5 n6 A" A6 z/ M3 ~2 {: ]( a! G3 P+ s) W( B
, d; t$ ?* y0 U$ [7 I& n
; t) i" S) B! _2 A) X' ]& H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10 21:52:5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1年5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医大师·朱良春卷》。
" y) O+ D, K& A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本书第四章·薪火相传,第一节 运用《伤寒论》的临床经验(上)。
4 @4 a: E4 p7 `  @- L$ J- {$ U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gydszlc1 q; D/ |  _0 s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关于 运用《伤寒论》的临床经验(上)的有关内容。0 t( K- T* T( l, A& e4 p' l! O  C
      近代,中医学重视江南叶派学术,《伤寒论》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0 E& J2 y# h2 R: y7 w( }朱良春先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也就是章次公先生的老师,1910年在日本期间发表文章《医术平义》,开始提倡重视《伤寒论》,他这一观点逐渐传播,经方大家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在此后很多年才出版。
/ y! U7 ~) O" D' @章太炎先生1910年把《医术评议》发表于《学林》杂志前后,他的观点必然会影响到身边的学生和徒弟们。这篇论文开头便说“余宿尚方技,颇窥众家”,他谈论医学如数家珍,“数见伤寒、温病求治于外人(西医)者,十死八九。既不晓六经传变,又以寒物却热内聚,多成结胸,视昔人所谓误汗、误下,及今世粗工以辛凉小剂治剧病者,又失之远矣。” 这是一个中医“道术衰微”与“西来奇法”交织在一起的时代,西医“审辨脏腑,形法较然,谓必有以愈于旧术”,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因此,论文虽以批评先师俞樾《废医论》为由头,希望维护中医学术的实效,但是面临的现实却在新旧医学对比十分明确的背景下,章太炎先生的心情是十分困苦的。  I& c' C7 u: P# o4 f; h- k
章太炎先生说“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为独甚。藏腑锢病,则西医愈于中医,以其察识明白,非若中医之悬揣也。”他说自己与余云岫“往来频数,观其意,似以《伤寒》《金匮》《千金》《外台》为有用,而上不取《灵》《素》《难经》,以其言脏腑血脉之多违也;下不取四大家,以其言五行之为辞遁也。剽剥太过,亦信有之。”他这一观点,又刊发于1927年的《医界春秋》上,向学术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8 O- l& I6 |# t2 S2 z
他给恽铁樵说说:“窃观脏腑锢病,以中医不习解剖生理,自让西医独步。唯彼中伤寒治疗,至今浅陋无胜人处,而吾土独《伤寒论》辨析最详,即入手桂枝、麻黄、大青龙、小柴胡诸方,变化错综,已非彼土所能梦到。”
. q0 _! _( ]& t1 b+ }* U- [4 ~9 A. y1927仲冬,章太炎先生在为王一仁《中国医药问题》做序言时说:“余以为今之中医,务求自立,不在斤斤持论与西医抗辩也。何谓自立?凡西医所不能治,而此能治之者”,逐渐积累经验,在众多疾病都有效验,“始可以言自立矣。”
$ K/ }5 n8 Z- m% Z" x7 e8 j" c" G% n/ B; X' [! \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5 T" e/ R+ l: E9 I/ A" \% c: U

4 S; e; o& d3 U" ~* 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11 20:33:54 | 阅读全部
@所有人- H# ]/ o3 O7 J( s+ q' U4 ~) Z  N4 `0 |! `

* C2 M1 g  N2 J: A公益直播即将开始~
' v( V( E3 X3 D3 |: H1 Q
& @8 D  K# j$ n* I; `今晚8点(2021年5月11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81讲  五运六气第六篇:《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1)》。; ]' }% [2 o8 Y# k. p

& ~3 ^% t; h2 ]! l9 o7 _# a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在线课堂进入。
% D9 u) ]8 M6 ~2 }& a
' a/ n6 t0 ^* Z. Y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 D( g- k: y; f# _; \: t8 F
) h' y% ~3 {* [# T0 _: ?今日讲座内容2 }8 @- Z( s9 T% a2 R)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1)! _2 u6 b+ _. }( Z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a3 f, D- y6 [4 ]2 A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熟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2 N2 J0 y2 V2 u. z7 _; ^1 k% h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乎?
; U0 M# `  H) b: A$ b8 r5 ]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U' L" {/ f: H5 D2 O( i8 n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O+ O; T( L0 E( \) ^8 T
  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太角(初正)、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
! O, W& X! V- `" F0 x  太阳、太征、太阴、戊辰、戊戌同正征,其运热,其化喧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E5 b! W( u' t3 j3 i; @
太阳、太宫、太阴、甲辰岁会(同天符)、甲戌岁会(同天符),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 J9 j3 i+ Z: p+ E4 X
  太阳、太商、太阴、庚辰、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2 T2 }7 e  x# l2 x+ N; A1 \
  太阳、太羽、太阴、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
. Y7 t, X) Z" j) R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泻血溢。# x) B! J4 K7 k* N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3 S* v% E; `9 U' x. t; ]. @5 T/ w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N* z% {( s3 R# I. |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 {7 |" S: a+ R) i! R8 y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萎、注下赤白。
' H  \; Z! m: i. B$ I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 V! e3 A7 J: d; C3 }( r9 \  w- n' b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15 09:30:0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5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阅徐凯主任《治验3例及提问》书后”和“痰注辨治”。
2 v8 J  r4 f9 d& t: y$ W# {: t% C- O7 F' A3 Q, S; p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 k+ u0 w, _1 N5 d
( a6 \4 K$ r% H( F* l/ g- Z) x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之“阅徐凯主任《治验3例及提问》书后”和“痰注辨治”的有关内容。9 ^* Z$ U! X- d. h- w/ R, R- }

/ p1 N" _# C% Y朱良春先生桃李满天下,很多人都得到他的传承和教导。
% K. J. o2 L3 {% G
0 F) @) b$ V& W朱老当年介绍说,徐凯同志乃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硕导。2001年该院举办“拜名师,带高徒”活动,彼与陈达灿副院长拜愚为师,每年定期讲座、带教、或通信、电话交流、切磋研讨、教学相长、甚感融洽。兹将治验三例及提问寄来,乃作如下简复。
1 ?( r. V4 V0 L' y9 x% D" L7 O6 }1 b+ L5 o8 t
从所治三案全过程的辨证用药来看,法度严谨,层次不乱,故收效满意,说明徐凯同志能灵活运用整体观念的辨证施治原则,祛邪不忘扶正,辨证结合辨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赢得病员的好评,这是可喜的。
; r$ L; y" n& n1 M3 `8 {
8 @5 d1 G1 P: {1 m近些年,徐凯主任到香港工作,把中医药的经验传播到东方明珠,在那里发挥作用,服务大众。
1 y# ^5 c$ R/ |8 I! k$ K/ Q
0 }7 p+ ~! M4 _4 z6 M- P! @0 ?2 u3 V: M- u4 m, r5 C
" y& j' {7 v8 m% h) n! q7 z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15 09:31:1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5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的消食剂。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统称消食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n! X7 }# r" o7 e7 \

  y+ m  m0 X/ _# x  F& b$ w* Q       消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程钟龄曾说:“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食积之病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虚饮食难消所致。因此,本章方剂分为消食化滞和健脾消食两类。. k2 M: p- ^  {8 ~

; B: t# N/ g/ ], A% Q  H       食积内停,易使气机阻滞,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故消食剂中又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而积消。其他尚有兼寒或化热之异,处方用药亦应有温清之别。此外,消食剂虽较泻下剂缓和,但毕竟属于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纯虚无实者禁用。敬请期待王秀民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1 E, W5 @( w2 ^7 S
  X2 V9 g! A+ c9 o' X' j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先生主编的《中药学》消食药的有关内容。
2 ^0 q, l0 ]! }+ a
7 f- k+ N7 m/ w% W2 f8 M* L* X  L* U; g: E% @  Z- h

$ P: ]7 k6 P5 y( \- K4 q" m    中医药学重视人体的升降出入,消食导滯和助消化的药,有助于升降出入。, s+ d) }4 |" F8 J3 C

8 R; ^2 @; W/ d3 R          因此,不能小看消食药的“大作用”。
& C0 F) G1 r2 d! v2 O
$ Z5 T5 q/ i$ T4 ]+ I2 ^; V. k% z        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个本需要水谷消化来实现。/ r, E" [* i7 s; `/ \4 i6 k$ a

& _$ p7 o( Y8 ]* x. k( n: q# u6 R2 ?! @: Q# W1 _
+ l- T) _2 V* s9 g3 T
王秀民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5-15 09:32:2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1年5月13日)的空中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第二讲:邓铁涛先生作的序。 邓老说: 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腐败的清政府的大门,中华民族一连串国耻接踵而至,帝国主义的大炮不仅打破了国门,汹涌而来的西方文化,除了给我们带来西方文明的优秀的一部分之外,也带来了如鸦片烟一样的东西,使东方之龙睡梦不醒,逐步地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宝贵的部分失去了信心,甘心一切臣服于西方文化脚下,这就是近百年中华文化的现实,中医药学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史,中医的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医被压迫史、中西医不平等史,这个不平等不是外来的,而是中国人民自己制造的。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
0 `6 }- U6 {0 T+ @* w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贾谦先生《中医战略》的有关内容。& m' c# l2 ^7 a/ G  u
7 j7 N. y0 @  x. s
贾谦先生对于中医事业,做出了前人没有做过的突出贡献,他是学术界科学界,摆脱西医影响,正确认识中医,彻底觉醒的第一人。0 F3 `" B/ v: i& [& A0 u2 B( V
9 w; ?6 i, Y3 C5 S/ D
贾谦先生的成就,得到了邓铁涛大师,以及很多中医人的支持和鼓励。1 L) j5 f: P  W& p9 I

' t0 b5 q& K: w8 _5 ?
+ D  V! A* E& K* l9 x/ [5 D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