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0 16:55:20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 R9 U4 Y% G% P- w6 }% z# t: G- x7 ]* P( A. S+ S$ n: u* x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小组由雷宝淳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主编的著作《医学向何处去》
; O1 u- H7 b: h  ~$ V) n# g3 _' m: `1 d9 N( v
    今晚(4.9)主要讲解的内容是本书第三篇的“西医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以及“西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两部分内容。
, e3 A# a5 O1 [, D* t
4 x+ }. P4 p% V2 V$ z- l     西医学是当代世界主流医学,其发展有历史机遇和特殊时代背景。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特别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新技术用到了医学领域,对于人体机构的认识和外科学的迅速发展,病原体的发现和新药开发,以及现代诊疗手段的提高,使得西医学发展迅速。但是机械唯物主义,还原论局限性和西药毒副作用大等因素也是西医发现的制约因素。
0 A' @* W6 ?9 c! j
( T) U0 G, p* j    期待雷宝淳的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A; _& J6 C& w8 n! z' h

9 o0 |2 F& |; N( a* H      祝贺雷宝淳讲座成功!他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了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主编的著作《医学向何处去》关于“西医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以及“西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两部分内容。0 F; x; L, u# Z, F
) W' ^! K9 T6 z4 ]( v3 l) ~
     西医学主宰了当代世界医学,其发展有历史机遇和特殊时代背景,“三素一汤”是其成功的基础,外科手术与机械化配合默契,解决了很多医学问题。
' u1 x  v1 m6 Y3 o5 l6 G1 Y$ e7 T% a1 {9 a& c2 m
        但是,随着分析还原的进一步精细化,西医依靠的器官病理学靠不住了,大分子与DNA遗传物质的阐明,标志着“结构决定功能”的学术原理不能深入到细胞核之内;
) K' u1 V$ Y# {7 F' g
  x, _! @* ?' d$ N9 A9 z  h克隆技术宣布所谓干细胞与体细胞的划分,也是相对正确,绝对错误;0 P! m  P6 R$ z9 x" x+ t! t

2 u1 _2 \7 u' a细胞结构的不稳定性,细胞代谢对于内环境条件的严重依赖,也说明整体观念不仅适用于人体的整体层面,在微观领域也存在整体、和谐,这与中医所说的生克制化是完全一致的。! [" `2 v7 ^/ w0 E0 `: r7 D3 k
3 ]  b$ d5 P9 p0 A6 x) V
医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一定会与中医学的思想一致起来。
0 [3 H+ v! k2 r4 M; T9 |# |+ ?$ r' b8 W/ _5 Q% I% Y  B/ ]
    感谢雷宝淳的讲座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0 21:25:36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4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E" G3 T' i1 n& [- S
& Y$ `- p/ b, I7 f1 p8 g+ g/ i; \3 ]3 O9 ^
         第三章:宋元温病概念的演化与争鸣。
( J! m7 x0 I8 Z) u% Q' e4 D
- N. I  Z3 b5 M- g: j      第四节:郭雍认为发于春季皆温病。$ D  `4 c  \! ~

. f! l. _+ h& A5 {' o郭雍在晚年著成《仲景伤寒补亡论》二十卷,影响很大。他认为伤寒有五其证皆热。/ _: ]3 v9 f& E9 S- k

$ r  N( u; {8 M! ~1 ?8 ?) @6 B         第五节:刘河间、张子和创论辛凉解表。
% j3 F1 T: }3 V+ r7 x/ s) @- d
; |, P; B8 Q4 H4 g8 G3 z外感热病经过宋代的蓬勃发展,到金代刘完素、张子和的时候,不仅有了辛凉解表方药,而且已经形成了辛凉解表法。这对明清温病学辛凉透解治法的提出,具有启发意义。
& }9 O+ m2 _  k5 N# X1 _  U" [  A
' r& y6 L* C. o% V; `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B) P  Y# p5 {9 s3 r5 w

4 X! k) H# g: l( U7 M2 ^; l6 b; v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外感热病学史》之郭雍认为发于春季皆温病、刘河间、张子和创论辛凉解表的有关内容。
/ f' q* z( B( @3 R1 z
# Y9 M5 @/ [" }% V郭雍既继承了《伤寒例》的“伏寒温病”说,又将春时新感风寒温气和春季的时行疫气引起的病证命名为温病,从而将温病分为三种不同病因,突破了传统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伏气温病”学说,与清代温病学观点一致。因此,也可以说郭雍发展了温病学说。
( P. z2 n: S% c: V3 D+ u* I' }9 E- ?- b
      刘河间所论伤寒,包括一切外感热病,故其立法处方与著书命名,也均以“伤寒”统称,而不细分诸温热之异名。认为感受四时诸邪所生成的热病皆统属于伤寒,其治疗方法大同小异,故在其著作中皆以伤寒称之,并不细分诸温病之名称的不同。
7 s/ I  U3 m5 K( L2 f! _+ t
/ @7 A7 u: ^9 J/ [9 S" ]& b' Z+ Y
# f6 U' X7 D& |  |  |/ \7 Y7 d% w
      张子和《儒门事亲》云:“解利伤寒、温湿热病,治法有二:天下少事之时,人多静逸,乐而不劳,诸静属阴,虽用温剂解表发汗,亦可获愈。及天下多故之时,荧惑失常,师旅数兴,饥饥相继,赋役既多,火化大扰属阳,内火即动,外火又侵,医者不达时变,犹用辛温,兹不近人情也。止可用刘河间辛凉之剂,三日以里之证,十全八九。予用此药四十余年,解利伤寒、温热、中暑伏热,莫知其数,非为炫也,将以证后人之误用药者也。”张氏这段论述认为“乱世”当用辛凉,与韩祗和所论治世当用寒凉之剂,似乎两相悖谬,但他们都强调自己所处的时代,当远辛温而用辛凉。
9 _2 y; x) g6 A2 `
: x, q4 |, ~. R, ]6 f9 i0 @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3 20:44:2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4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继续讲《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的治法。+ q  `7 M; w  j. i6 ^: W0 y( n/ u
% d1 d# d* d0 X, u0 K0 _9 s
今天晚上要讲的内容是:温病的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开窍息风法、固脱法之相关内容。
4 [& Q- c$ G. g# Q: _' T; Y0 \0 q, M! m% v; {* B9 B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http://www.ynjkcy.com/wbx: a# n  n/ C; M, n8 R

1 _& ^& m9 a0 [1 Z' ?) Z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继续讲《温病学》的治法,今天主要论述了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开窍息风法、固脱法之相关内容。
* V/ h: y' S7 Y4 s4 U) P
3 t9 Z6 Z8 N$ l( x2 v       张仲景《伤寒论》与明清温病学,都是研究多种传染病的共有规律,普遍的治疗方法,不是西医那样只针对某一种细菌、病毒、某种病,属于“以不变应万变”,所以中医治疗非典与治疗新冠有很多相似的方法。
8 j7 @" ~& H  B' l3 h! j
0 b2 d1 k. Z* i2 }病毒变了,有了变异了,中医药抓的证候只要不变,就没必要改变治疗方法。
6 M9 q9 z0 j$ w; @
& w5 c; W3 ~& h$ M+ y“清肺排毒汤”之所以可以“大水漫灌”治疗与预防都能用,就是它在早期鼓舞阳气,扶正祛邪,发汗解表,利水祛湿,因此适用于很多情况。但是,如果病人属于阳明腑实证、热入营血、神昏窍闭,就不能用清肺排毒汤了,它不是万能药,不能穷尽所有的病机、病症。0 V6 {+ H! M+ q6 x$ r/ r

1 |$ G1 N! \6 M9 B8 M. ]5 Z如果不懂辩证,一味吹捧,就把一个好的方剂“捧杀”了。) K' ~$ P$ ~! \
. P) t. D% S" p% h7 X7 J
( H$ x, H2 Y5 a9 f& }

/ \% S  x6 K) y$ R) g. K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3 20:45:5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1年4月1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医大师·朱良春卷·验案撷英》中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肝硬化的内容。. g6 ?! c( P. h
* J. a: U; V- {0 Y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gydszlc
2 o5 W& X$ ^2 i( ^( Y: v, G; n) g5 X
# g) P- N: A) d$ l' W. v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验案撷英》中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肝硬化的有关内容。
1 b7 N, X. G# q8 r
! }0 d7 Y; l* e* t朱老说:慢粒—般多发生于20~40岁的中年,以白细胞数特殊升高、中晚幼粒细胞增高、肝脾肿大等为特征,与中医之癥积、虚损相似。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虽经各地通过大量探索,但至今尚有分歧,焦点在于对白血病的本质是虚证,还是实证;是因病致虚,还是因虚致病,迄未取得统一的意见。通过实践,朱老认为白血病既不是一个单纯的虚证,也不是—个绝对的实证;它的发生和发展,始终存在着正邪互争,虚实偏胜的现象,是虚实夹杂,正虚邪实的证候;其病“本”是邪毒内蕴,所以应把清热解毒,杀灭白血病细胞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解决了,骨髓机能才能得到恢复。所以,我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多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扶正固本为辅,辨证地处理其标、本、虚、实、缓、急、先、后的复杂关系,初步取得了—定的疗效,治疗慢粒也不例外。. ^" m( u# O# N' L, E
5 Y2 I$ P6 i: [- b  _

/ F' v8 }# }$ C) t# I; j8 f* X9 P# H: y8 G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3 20:53:44 | 阅读全部
        @所有人+ o, T7 ~5 `8 f
        直播即将开始~
! f. z4 W  N! }       今晚8点(2021年4月13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7讲  五运六气第五篇:《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2)》。
% S3 C9 w  v- [% b7 R$ S0 S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 k- u$ e- r. _( l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1 `1 w  ?  i$ m  T/ g9 f8 b+ p2 R
今日讲座内容) `( z, w" g4 N* t% _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2)( w  V4 I7 i& D- o  g! D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雕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繻泪拘缓,其发惊骇,其脏肝,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辛酸,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支废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所谓覆也,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廷。- {8 l, v+ X$ L6 e& }2 B$ T
  伏明之纪,是为胜长。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服,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征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征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栗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霒(音阴义同)淫雨。
' l+ s- y! A- ]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愆,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秕也。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流满否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同,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 b4 |3 C( N1 k( R* O
  从革之纪,是为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铿禁瞀厥,其发咳喘,其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征,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征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七,其主鳞伏彘鼠,岁气早至,乃生大寒。
. U! ^: K$ F6 y" A  涸流之纪,是为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其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其病癃闳,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湿狐貉,变化不藏。
) {/ r1 ?# [( x2 U9 k! Z  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疟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1 P% C5 u+ D0 O2 w0 ?/ M
. `5 Y) V2 p. l(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3 21:41:1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4月1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治疗慢性肾炎的七点经验”、“淋证治验三要”。
5 D8 W: y* E, m. h! t7 ]9 s9 H+ f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2 P- e6 Z7 k+ q1 m3 i* a" g/ W$ O4 p" L) H. Y% @" b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治疗慢性肾炎的七点经验”、“淋证治验三要”的有关内容。/ I0 g, c# c  d4 O& B6 m

- \: x  m7 J( f; B% E        朱老说,慢性肾炎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其发病的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的失调,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补泄并施,益气化瘀,通腑泄浊,庶可奏功。
& }) C% @! X* `% U$ s
0 M+ f, @# K' s& u一、慢性肾炎整个过程中,脾肾阳虚是主要证型,因此,温补脾肾是重要的法则。在实践中我认为附子、仙灵脾、黄芪是关键性的药物,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者外,均应选作主药。
) B8 ~8 S4 d( w) ]
& ^* \+ @' n/ L3 g2 `4 w: R/ ]二、我在实践中发现益气化瘀补肾汤(自拟)对隐匿型肾炎疗效最为显著:生黄芪30克,全当归、川芎、红花各10克,丹参30克,仙灵脾15克,川续断、怀牛膝各10克,石苇20克,益母草120克(煎汤代水煎药)组成。+ n& P$ S9 G& ^' B0 _8 X8 K

/ Y+ e! }! n& g# b$ }5 K三、关于水肿的消除,温阳、益气、化瘀、泄浊、渗湿、养阴均可利水。我经常用生黄芪、制附子、石苇等,特别是益母草用大量,有明显的活血利水作用,屡用得效。2 S/ T8 U$ O" s; c. K
, M& X/ s. W4 A5 r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虚为本,湿热、水毒、浊瘀为标。/ K& A( G8 \$ r4 W3 \% P$ Y5 }

6 ?% L5 @( T+ ~; _3 O, K" O六、舌体的胖大或瘦长,是预测肾炎预后的指征。慢性肾炎舌体瘦长而薄者,预后险恶。% `5 R8 ~3 W. y, t& Z* k

1 ~/ D) @& N" e. E6 e* q七、巩固问题:慢性肾炎由于病程较长,体气亏虚,在治疗好转情况下,必须继续治疗,以期巩固,切不可停药过早。
' m$ x/ ~" U' G  Z0 `8 ^! J. q) U; `5 ~  i

0 z( N( ?# h$ r" S* _" s, E     感谢张海涛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4 21:53:2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4月1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的祛湿剂。以祛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祛湿剂。
' @+ N# E8 U2 Y- [2 R
$ m% L8 ~! ?8 m* B, y- v* ]2 k$ V 凡以祛除水湿,治疗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祛湿剂。 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祛除水湿之功,兼有清热、利胆、止泻、温阳等作用,适用于水湿、 痰湿、湿浊、湿热等引发的病证。 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又可分为清利消肿剂、利尿通淋剂、清利肝胆剂、清热燥湿止泻剂、温化水湿剂等五类。 清利消肿剂主要具有清热、利水湿、消肿作用,主治水湿内蕴化热所致的水肿,症见浮肿、腰痛、尿频、尿血、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利尿通淋剂主要具有清热通淋、利尿排石等作用,主治水湿内蕴、化热下注所致的淋浊、癃闭,症见尿频、尿急、尿道涩痛、尿血、腰痛、小便点滴不畅、色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清利肝胆剂主要具有清肝、利胆、退黄、排石等作用,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黄疸, 症见口苦胸闷、胁肋胀痛、脘腹痞胀、呕恶纳呆、大便黏腻不爽或秘结、小便黄赤,或又见 身目俱黄、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清热燥湿止泻剂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止泻止痢等作用,主治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利脓血,或泄泻、暴注下迫、腹痛、便下酸腐灼肛,舌红苔 黄腻、脉滑数等。 温化水湿剂主要具有温阳化气、利水消肿等作用,主治阳虚水湿不化所致的水肿、癃闭, 症见畏寒肢冷、或腰痛、浮肿、夜尿频多,或尿频、尿急、尿少、小便点滴不畅、舌淡红苔 白、脉沉滑等。 本类中成药大多苦寒清燥或清利,有伤阳伤津之弊,故阳虚有寒或阴虚津亏者慎用。而 温化水湿剂则温燥渗利,有伤阴助热之弊,故水肿有热或阴虚有热者忌用。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 J) e/ y0 n0 o8 b9 D, T
3 K% M2 ~1 a1 c& W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先生主编的《方剂学》祛湿剂的有关内容。3 z; w9 H" \6 Y$ `& d( m
0 S4 p7 r: d0 i1 n8 i
黄元御《四圣心源》说,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 \, Q# ~6 m# {4 o7 G1 p2 X) ?
8 A) h/ Y* t3 m8 Q, n; h0 q# d9 R9 I8 Z
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阳之发生也,阳虚则土湿而不升,己土不升,则水木陷矣。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原总由于湿盛也。: ~) i8 D9 s2 x+ k( [$ n" ]
# k+ L; e+ U. T; z$ y/ E; b4 e
《子华子》这本书说,阴阳之气交会,就产生湿气。湿气是水火之间的中气,上面的湿气化成火,成为热气;下面的湿气化成水,成为寒气。但是,并不绝对如此,上面也可以有寒湿之气,下面也可以有湿热之气。湿气太盛,气机郁滞,津液不能畅通顺达,火气盛的时候,熏蒸于体内产生热痰;火气衰微的时候,水湿泛滥产生寒饮,这是上部湿气盛的病证。湿气太盛,水气郁滞,膀胱气化不利,火气衰微的时候,水湿流溢发为下部流淌液体的“白淫病”;火气盛的时候,尿道涩滞不畅,而为淋漓赤涩之病,这是湿热在下部形成的疾病。
; K6 N  y2 E; J) s2 c- O# l
- |1 R6 z5 K. O5 l* S& D# o$ m; p3 r! l
, d) |$ `. |% ?! \0 ^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5 22:36:22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1年4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 s$ }. h& T# H' |  u7 W6 J
/ Q' L. m3 j/ |  m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条文第150条——156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V4 Q) O1 s) d3 e5 z8 ?7 |# G
7 K9 C' k: h4 Z# B( s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6 m7 \' Y3 i- F4 ~+ O祝贺河北中医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第150条——156条的内容解读。
" d8 c; _- K5 p  l; X# g6 g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 G' O+ H* J/ ^$ m3 q8 A
     4 ]: Z+ L1 c4 _4 |9 K# L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 \  ?6 K$ K. q
    
4 c% y( F  _6 `: C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 z; v" ?3 u9 P0 }
    
0 r3 v$ l7 E$ n9 U: Z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 \! [) r( s1 @2 P4 c
    
  N) x7 v/ r( Y2 U1 l8 K3 @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
2 Q- a0 L& e5 `* a* {     ; L# H: d" k' O# Y/ s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 D$ Y5 m' a  j* T* c     # u4 s  v7 P/ e. K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 F6 H; [( V. L- G2 k$ W1 l" {     7 m' `/ N7 Y9 E; q
    柴胡半斤(苦平)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干姜三两(辛热) 栝蒌根四两(苦寒) 黄芩三两(苦寒) 牡蛎二两(熬,咸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 H. s! G! K- j) l  L7 L/ B+ b) P- H     $ f2 J: A; P7 w1 J- o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8 S' @) u6 d6 q
     5 u/ ~3 r$ @/ p/ Z' ^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 [7 E4 }5 `0 I- Q5 k0 X7 V+ M8 h' d+ b! v8 g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9 21:33:56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21年4月16日)的空中课堂我们来学习曹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应对变异,中医药才是永久的“疫苗”!看清形势,不要再让悲剧发生!! A/ }* F0 X+ [$ \, K$ W

2 x  `# [( ^2 f! g1 ~% Q目前,按照西医的诊治模式,全世界都在抢疫苗接种,但是,变异的病毒正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3 E& f2 {2 n9 y8 y1 H

+ `( k0 T5 ?( k7 g3 \4 ^虽然很辛苦,代价也很高。但是,事先研究的疫苗,难以预设病毒如何变异。因此,疫苗斗不过病毒变异,这是一场不难预期的斗争,却又不得已“不如此”的无奈举措。4 c: g* i, K  p% ~' V! K, c! N

  J5 _2 p% Q! k( w- b! b这是没有中医药资源的国家,必然采取的选择,他们的无奈是因为“先天不足”,没有历史积淀,必须像引进四大发明那样,早点引进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逐渐学习和引进中医药,才能补上这一课。
5 `( U/ l5 O! G4 |& e! m8 G8 l) c& ~# q
我们国家不一样,中医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死相依几千年,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
( q3 Q* J* D  ^" K- _% s/ o; M- Z4 d( s& N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分享曹东义的文章:应对变异,中医药才是永久的“疫苗”!
4 q4 L2 A! U' ]4 A$ t! m  V: D. |; n& ~# l/ V4 k) ^
目前,按照西医的诊治模式,西方世界拒绝口罩、抢疫苗,相信呼吸机,不相信中医。; G% k( A6 q2 d/ O5 Z, X# T& ]0 q
: \% }0 O' T1 U: B1 {1 K8 r3 _
但是,变异的病毒正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 e- p. `  H! \6 t5 g) j6 S# Q( \
2021-4月-16日,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布信息说,当地时间4月15日,据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美目前有约7700万人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其中发现有5800人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病毒,出现“突破性病例”,“突破性病例”中有396人需要住院治疗,以及74人死于新冠肺炎。疾控中心报告指出,对“突破性病例”的跟踪统计有延迟,因此实际数据应高于已发现病例数。
' `& m& `/ s% o+ k
, d8 |! z, U' j* H8 {美国疾控中心指出,在所有“突破性病例”中,超过40%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突破性病例”中65%为女性,29%为无症状感染者。
3 j# F+ d, \  B% k7 H4 M# }9 N8 k/ T4 ~8 r# k; N2 r
我们国家不一样,中医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死相依几千年,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中医药在武汉、石家庄,在瑞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疫苗来的快,也能防能治,很优秀。/ u+ V1 W0 \+ |1 ~2 |" Y; r' O

* o; H3 L7 ~0 Y" w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4-19 21:35:14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4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o' F* ^7 a3 B  |2 Q# F
+ a) D( u" S7 O4 p9 M* _$ _2 u- e
         第三章:宋元温病概念的演化与争鸣。
; u; N/ J- P) P$ ?3 s: K+ z9 O0 M9 t6 c' R0 R9 A' b' E, G2 {$ M
        第六节:许叔微、尚从善八纲辨伤寒。
" y* W. b. e7 Y$ P9 Z: p
) x; u; `. m; y        宋金时期,虽未见有“八纲辨伤寒”的明确提法,但将《伤寒论》中的内容以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的形式,分类论述,则不乏有识之士。但当时此八类内容往往与其他论述并列闸析,很难说已达到“纲"的高度。有人认为“八纲辨伤寒”由许叔微创论,曹东义教授不敢苟同。3 ]7 T/ n: l# C5 t$ ^

2 J0 v3 j6 O5 W2 G       据曹教授考证,最早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联系在一起,给予突出地位来论述伤寒证治的是元代尚从善的《伤寒纪玄妙用集》。其对八纲内容的高度概括,已接近“纲"的水平。并且十分注意吸收前人的长处,并推崇朱肱、成无己的学术成就,也取法庞安常、朱肱在桂枝汤中加寒凉药的做法,并进而提出用桂枝汤治疗杂病的思想,实开“以仲景方治百病”,或云《伤寒论》为百病立法"之先河。说明他对伤寒学术研究得很深入,临床经验十分丰富。
2 x" Z  W3 b5 Y2 k+ R2 z- j: s+ L  d) Z* K" t! g
        第七节:王好古对外感热病的贡献。3 }7 r3 F6 f! ?' u: S7 e7 [3 V
$ i! s4 a6 U% y6 {6 Q
       元代名医王好古,字进之,晚号海藏老人,河北赵县人。著有《阴证略例》《此事难知》阐发伤寒学术,还有《汤液本草》《斑论萃英》《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伤寒辨惑》《辨守真论》等。! K1 W( {. {! \

% @3 F4 ~$ U$ A; u$ l        王好古在外感热病方面集《素问》、《难经》、《伤寒论》精华,结合临证经验,进而提出伤寒邪气可从鼻息而入,创论邪从鼻入,肺主表证。辨谵语、发斑多属心肺热盛。
3 n6 b1 l7 \+ o3 f. v: s; T% j1 L4 ]2 a* U
        根据临证实际及仲景《伤寒论》原文所示实际传变情况,提出“太阳六传"学说。他在深究《伤寒论》三阴证后有感于阴证伤寒的危重凶险,在吸收前贤经验基础上,作《阴证略例》。为专论阴证伤寒第一部著作。2 a# ?& D5 {$ c& v

7 B0 U4 j% @  [4 U& \* o1 Q  [% |2 R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
+ r$ F7 x5 _+ c  p" k) b3 C7 a  P; N# w$ w. i8 C: r
        祝贺衡水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外感热病学史》关于许叔微、尚从善八纲辨伤寒,以及元代王好古对外感热病的贡献。3 z+ Y' F% k6 I* d3 |' q
( J9 J: Z9 _, S- a

4 f: N. v" d8 V2 g! A
+ }- S9 P/ d" p6 e$ f9 m      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伤寒学,后人在研究他的著作之后,提出来很多新概念,丰富了有关学术内涵,为外感热病学说的发展壮大,逐渐推进,直至产生温病学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 m, [( ]% P/ E% G* {0 p3 _! B# g9 p
/ L! C0 `9 i& m- E. [# V2 F0 a  T& u! h& F! E

" H* U" f9 b7 g2 o6 S胡希恕先生对于八纲辨伤寒的认识很深刻,甚至提出六经辨证源于八纲,把八纲辨证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值得大家参考学习。' D% l* |0 V" O% Q/ d

; w3 e5 k5 O4 i9 \& f! ?- L/ ~; C         王好古关于伤寒从口鼻而入,并且继承《难经》关于伤寒过程中有谵语妄言,对叶天士逆传心包也有深刻启发。
; d( a( `, L* W( n: d- L
+ q7 M2 \' x0 n: F( X# \9 n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