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31 22:53:5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1月3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为大家接着讲《温病学》。他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温病诊法”中的‘辨舌质、辨斑疹’等相关内容。http://www.ynjkcy.com/wbx
+ N. [' n/ u9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了《温病学》的‘辨舌质、辨斑疹’等相关内容。3 c9 V5 x1 A, M/ h
明代陶华对伤寒病辨舌验齿的诊断方法,在吸收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他说:“大抵伤寒先须识证,察得阴阳、表里、虚实亲切,复用汗吐下温和解之法,庶无误矣。先看两目,或赤或黄,赤为阳毒,黄为胆之湿热。次看口舌,有无胎状,有白胎者,丹田有热,胃中有寒,邪初入里;如滑,邪未全入,犹带(滞)表里,宜解之;已后见黄胎,为热入里,宜下解之;黑胎生芒刺,为热极深,难治,不死则危。”这些见解对于后世的温病学家,也当有所启示。
9 a  ^$ j% W' X8 H5 Y# p姜春华先生对叶天士在温热病学说上的贡献,也有很高的评价。他说:“叶氏的辨舌苔、论战汗、疹培枯润等,均系经验之谈,对临床辨证有一定作用,尤其叶氏采用至宝、紫雪之类有苏醒、强心作用,对于高热持久防止心力衰竭,以及神识昏迷甚有作用,此为叶氏在温热治疗上的重大贡献。”  Z4 ?9 l" p" n" r
感谢曹传龙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 21:59:02 | 阅读全部
    本周一晚上(2021年2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二部分“方药心得”中第三节“朱老常用药对”的部分内容及第四节“成方心悟”的部分内容。
9 b' g+ }6 \& C9 C7 e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妇科病证药对、皮肤病证药对、其它病证药对和控涎丹、桃花丸、变体十枣汤、变体甘遂半夏汤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4 R. r. j( Z  O* x' _. V: P1 F  P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朱老常用药对”的妇科病证药对:仙灵脾  紫石英;仙灵脾  露蜂房;路路通  马鞭草;鱼腥草  土茯苓;蜂房  鹿角霜  小茴香;白术  白芍  黄芩;杜仲  续断  菟丝子;黄芪  菟丝子;红藤  白头翁;淫羊藿  知母;淮小麦  甘草  大枣;黄药子  刘寄奴;
$ q6 p: x; X4 I7 E+ A5 m, {皮肤病证药对当归  白芷;徐长卿  白藓皮;蕲蛇  冰片;全蝎  炮甲珠;麻黄  熟地黄;
: {# L) r1 a0 |( \, V7 j3 y其它病证药对白头翁  秦皮;白附子  全蝎;防风  乌梅  甘草;败酱草  薏苡仁  红藤;淡豆豉  生山栀;黄药子  玄参;槐角  地榆;8 l* u4 N7 U, K) t9 F9 h+ D
以及控涎丹、朱老说,控涎丹出于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名妙应丸,至清王洪绪则称之为子龙丸。后世方书,多赞其效。它和同出一书的十枣丸,均由仲景十枣汤演变而来。陈氏—以十枣汤改为丸,一以芫花易白芥子为丸(即本方),各有所主,颇具深意。由于本方是一个药价甚廉而疗效卓著的成方,值得研究和发扬。$ q+ e  x/ d. F1 ?# ?+ R  k
桃花丸、朱老认为,方中桃花,《本草纲目》称其“利痰饮,敞滞血”,有泻下作用,蠲饮化痰,其功独擅,故重任之;人参、茯苓、苍白术、甘草斡旋中气,健脾助运;半夏、大贝化湿痰;南星、僵蚕祛风痰;蛤粉、蚌粉化痰消积;硼砂能祛胸膈上焦之痰热;白芥子善搜胸胁停痰;海浮石软坚而化老痰;朱砂善坠惊痰;海螵蛸—味,《本经》称其“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寒热癥瘕”,近代用治哮喘及胃痛吐酸甚验,足证其能消溶肺胃之停痰积饮;再以桔梗开肺气,陈皮理气机,俾气顺则津液流通,痰饮自化,此方冶扶正、理气、分导诸药于一炉,培土健中以杜痰饮之再生。化痰消饮而祛体内之宿垢,俾风痰、湿痰、老痰、顽痰、惊痰、痰热、胶结在经络之痰悉获蠲除,洵为消补兼施、剿抚互用之良剂。& w# k- y) }# M3 Q2 X7 U4 l# U
变体十枣汤、朱老认为,悬饮一证,相似于今之渗出性胸膜炎,十枣汤为治悬饮之专方,此方能直达水饮盘踞之处,穿囊破癖,其功甚著。然毕竟为攻逐水饮之峻剂,形体实者,用之为当;体虚者,殊非所宜。而《问斋医案》变体十枣汤,芫、遂、戟仅取其气,不用其味,乃寓攻于补法。
) G3 A" W# x* Q. m  q  x9 e% ~: M变体甘遂半夏汤,朱老认为,水饮留而不去,聚于胸膈,则气机升降被阻,故短气似喘;津液不得上承,故作渴;痰饮流入肢节,筋脉痹阻,故痛如风痹。痰饮所致关节痛与风痹治法迥异,戴思恭《证治要诀》云:“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疼,两手软痹,医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各半钱。”前贤亦有用指迷茯苓丸治痰饮所致臂痛者,临床均可参用。既然喘、渴、痹痛诸证均系留饮之所为,那么祛其癥结,诸证当即自解。甘遂半夏汤乃仲景用治留饮之专方,但甘遂性悍,后人畏而不用,而《问斋医案》之变法,甘遂仅取其气,不用其味,变峻攻为缓攻。, D6 L% F4 [3 Q% a9 I5 u  [
3 `& i, R% Y9 Q9 `$ c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座和分享!9 o0 E. Q% u! g, [9 I

' D9 q' K4 E5 a% k* b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 22:00:3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2月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内科急症应用六神丸的探讨”和“通下疗法在温热病中的应用”两篇文章。* O" d% B% `5 v' F9 W- u4 b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 R2 ~9 @/ f  c6 s$ Y6 ~4 P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内科急症应用六神丸的探讨”和“通下疗法在温热病中的应用”两篇文章。) v& P9 b3 N. P& J: |1 Z
" H" e( Q; _$ a. s' \
朱老临证治病七十多年,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那个时代最多的疾病是流行性的传染病,建国前,朱老依靠中医药表里双解丹,治疗斑疹伤寒,治疗流行性霍乱,脑炎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很多人因此想跟他拜师学习,因此,他在建国前办学,连续几年自己编教材,组织老师上课,为新中国培养了二十多位中医人才。
- H3 ]  h& A+ H4 y4 }9 e那个时代,全国各地都有取消中医学院的事情,他能有此突出成就,卓然独立,很不一般。
& b% ]( N" I0 J. P0 |" N  d2 n9 X2 m" A2 C3 `
    感谢朱胜君的讲述和分享。# j) `" n% @4 A: l: P1 ?: n6 d
# m2 m2 I8 I$ R2 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4 20:27:57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1年2月3日)的空中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曹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解放石家庄,就能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世界。让我们共同来做一个
8 I* S7 ~" ~: m6 J! F: y. E  |/ l; f3 x, R, ]" ~# a
石门抗疫反思讨论会。$ J/ g2 D1 U  z0 R* E" L/ A

$ F$ B$ y2 G2 c/ R0 f8 [" Z2021年1月2日,新冠病毒突袭石家庄,疫情爆发之初,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但是,经过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仅用一月有余的艰苦奋斗,这场来势汹汹的瘟疫就被顺利扑灭了,其中经验很值得我们大家反思,其中的闪光点、亮点,也足以能够照亮未来,启迪世界。2 I& v5 M! h/ a7 E" @

/ P$ C- I& R9 `9 x$ E一,反应迅速,预案充分。, n4 h- L' o6 d: {$ \9 |

( @. Q, ]2 R# g疫情爆发中心的藁城区小果庄村,临近正定国际机场,是千万人口省会石家庄的近郊。由于人们在婚丧嫁娶与某些定期活动中聚集而放松了防疫,因此被国际瘟疫找到了突破口(新冠病毒测序与俄罗斯高度相似),如同江流决堤,一夜爆发到省城,省市领导大吃一惊,战时状态随即触发:社区防控,交通管制,流调隔离,生活保障等等迅即启动,石家庄发生的这一切事态,虽然也是逐渐提升的应急过程,但是准备比较充分,可圈可点,亮点很多,同时在迎战之中又创造了很多新的经验。欧美各国疫情泛滥,我们大家都看得十分清楚,可以说是伤亡惨重,惨不忍睹,这是与石家庄战场上的一个鲜明的对照。
3 T/ l9 ~& F0 Z3 x% L5 n  b' F0 b  J% @, `' v
二,请中医“唱主角”,中药首选、必用。
& n0 r" B' O: r+ G2 J' X* N2 d2 B2 u3 w3 p
燕赵自古出名医,神医扁鹊、李东垣、刘完素、张锡纯等等,我们尽可以如数家珍,近代的温病大家郭可明先生,在1954年用中医药成功救治乙脑,创造了世界奇迹,受到卫生部表彰和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本次瘟疫面前,在省市中医药各级领导的心目之中,第一时间内不约而同地形成共识:中医药是战胜瘟疫的首选、必用的法宝。在整个救治和预防的平台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中医中药!中医药的“战略储备”,根基深厚,触手可及,完全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张伯礼院士,针药并用闻名遐迩的广东省中医院的张忠德、邹旭,北京的“救火队长”齐文升,清肺排毒汤的发明人葛又文等等中医大咖齐聚石门,精心指导中药全程介入,尤其是清肺排毒汤,一年多来在全国28个省市抗疫战场上都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更是被誉为方舱医院的“压舱石”。在本次河北疫情中,石家庄是重灾区,仅集中隔离人员就有31,143名,在集中隔离人员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大胆地普遍使用清肺排毒汤,成为了石门抗疫战场上最大的一个亮点,疫情从1月2日开始爆发,在1月16日、17日、18日、19日这几个关键节点开始,确诊病例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是得益于清肺排毒汤的早期干预治疗,使得关口前移,既对密接人员起到了预防作用,又对无症状感染者起到了阻断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意义十分重大!河北疫情活用、妙用清肺排毒汤的做法,石家庄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强力推行,在全国开了先河,达到了新高度,为全国各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从武汉疫情至今让我们所有人终于都明白:清肺排毒汤不仅是新冠肺炎的治疗“特效方”,也是密接人员的“预防方”,更是无症状感染者的“阻断方”。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cdyjz1 @9 ]5 ]' R7 K( c! a' V: C

, {6 C( a# `5 `5 A7 W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曹东义撰写的一篇文章:《解放石家庄,就能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世界》,这是一篇对于石家庄市抗疫的反思。5 W1 M5 ]% j# \9 W* M, d

8 y3 C3 j9 a7 p一,反应迅速,中医药战略储备充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 o! x' D' g9 \8 S4 w7 r+ [$ [% g/ i( w# {: A# M4 r5 d
二,请中医“唱主角”,中药首选、必用,大水漫灌,群体预防超越疫苗。
. k2 t4 P: z8 U! y
% K0 m, P1 h4 K/ @3 s& K三,出现中医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出低谷,初现曙光。
- M8 q/ k5 X1 g2 g4 ^7 w( K
. s) r# r: M. H% g! O% S    一百年来,中医药逐渐退出主流,成为西医药的“替补”和“补充”,是一个逐渐被边缘化的现实。, z" m, H4 o/ k6 |7 }

+ l. L% G, c! w    这一次,中医药成立了主角,很多人还不太适应,很多中医还不习惯站在舞台中央。2 {! q5 R! D& C: ~3 h! O

& C; ]$ y6 O- ~& Q    很多中医,还不会讲中医自身所以优秀的原因。4 B8 J( I( q3 r! X7 R1 S3 Z" f

! E6 ?* M" E$ o# M3 v# @$ L0 ~# q" Z    但是,这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一个战略的转变:这个转变就像抗战八年,与三年解放大决战。也像“解放石家庄”,新中国从西柏坡走向北京,为全国进攻大城市提供参考,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4 ~4 r% d9 g& v! U' r4 ^
( r" g$ R( d# m* b- [; M
    武汉是个遭遇战,石家庄变成阻击战。. o# O: `& m4 O" b. d" j' M
8 X6 [: T2 Y& |6 W8 w0 \1 }! w6 U' _
    世界的疫情,仍然是烽火连天,哀声一片;东方的天空,已见阳光灿烂。
/ R( W. S+ R. a2 C, R6 A# ]  u: J9 l& U2 ?- L8 f+ y5 W; @( k
    寒冬虽然难熬,春天已经不远。8 N. k% ~$ I% d' H9 t0 z/ K

, O- b7 K! `' \: A. ~! f    这是一场新的剧目:新冠偷袭石家庄,陷入中医八卦阵6 m3 X4 p" v  i% ^7 a
) ~/ V& ~$ K  Q6 K, q. Y, @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4 20:30:3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
6 @/ I- e& k; a1 i5 d        今晚(2021年2月4日)8点,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67讲《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4 ~/ k! x- F' J4 w: v: J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 Y0 V7 w* C' n+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3 B3 z7 Z+ \; v今日讲座内容- ^% ?! m  ^5 ~" P
第67讲《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z" a- y  S6 m3 P6 S3 m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0 i) _, v3 F
少阴有余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d% N# c2 C& o3 \2 Z7 S+ r/ ]# d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 }) Z# r7 |3 @' b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 }! s6 H" n1 h8 v" v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2 f: p: K9 ^: j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H0 E7 H; P4 t9 Z, s2 d! Z2 G1 @8 Q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6 d: V3 ~+ }, U* N8 w' g
帝曰:余愿闻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W" B+ ?$ {4 v* j/ u. V+ a% F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 X- s/ h& Z6 z) R" e
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亻亦);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4 v8 t  a1 `' `, e; d. e# X5 |& t
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7 ?  T* X9 k1 m/ c5 h/ M- t
冬刺经脉,气血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 F1 V" i0 N# t3 z  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4 t9 x! L! V7 _0 U# E6 q8 @' P  帝曰:善。刺五脏中心一曰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依其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4 T- z5 P$ w+ S) V$ Y; b' ]

/ U5 l0 U+ {: p8 b! _. q'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4 22:12:00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1年2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z4 \5 V& A/ E5 l
2 m" x# ~: v; f& n/ z3 E9 q! c( ]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6条——99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 q# P/ l- p' q6 C2 l  S8 P% h; Z: _7 x* l, |- m2 {8 d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 D( t# P- Y! m4 s        祝贺河北中医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中第86条——99条的内容。- J7 e; C" m& l; V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 C! h+ _' |5 J, x' }- G
7 s, C/ T) I  H% G7 @5 |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9 S5 _: l, k! k
8 F  F+ {  k$ s: ]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 u) o% Z  m4 L6 q) q
9 J: q7 A- F) w! k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 a* `# ]4 g6 l

8 J4 @6 M0 R# r+ w( a- w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 X- {+ |1 H/ n/ S3 V2 o/ u* J( h1 {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 h6 g: ?) w5 b" {. s
=============   
) n/ |$ T; p) `7 r) ?真武汤治疗阳虚水泛,四逆汤与真武汤相同的是阳虚而没有水饮上逆。五苓散针对水热互结。与真武汤明显不同。
$ n" P; n- u, Y) t5 e发汗禁忌症比较多,总的说阳虚、内热、血虚、阴虚不可发汗,后世有“扶正解表”,弥补了《伤寒论》的不足。
6 u6 L- g: r: U4 g. T. u0 U" ]& t) @3 s! C. G% p2 c$ S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K  x' v# ^% m" r) E* O

- L( A& R/ P; n& I, _9 L+ v: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7 19:18:36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21年2月5日)的空中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的内容,题目是扁鹊望诊齐桓侯,生死选择由自己。扁鹊为中医学术打造的特色,深深融入到中医的根脉之中,至今难以撼动,扁鹊开创的中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传承其医学思想,为发展中医学术带来很多原创的动力,中医文化寻根,我们就不能不谈扁鹊。《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一旦有了疾病,在早期就要积极干预,在病灶还没有形成之前就要进行治疗,也就是把治疗关口前移,这就是患者给予医生进行治疗的机会,也是给了自己重生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得住的,齐桓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bqwh
3 ~- b: R6 K  |&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7 19:19:50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2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8 B' A7 Z8 E4 ]       第一章第四节《伤寒论》如何处理伤寒与温病?讲述第一部分内容。  ?# A0 B* B) m" p0 f4 v+ J" y
       《伤寒例》源出于仲景之手,其学术思想代表了仲景外感热病的学术成就。他吸收了《素问》以六经分类热病证侯的学术特点,用“六经"作为辨证伤寒的纲领。
6 h5 l  h) v$ o, R, `
# F9 i* y* T; v4 G《伤寒论》正文,方证条文归类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分篇叙述,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标题。9 x$ W6 r& w# M) M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http://www.ynjkcy.com/zywg* \9 E* e+ Y: M0 _) h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之中《伤寒论》如何处理伤寒与温病的有关内容。
  ]. S8 t3 X# \8 e       《伤寒例》源出于仲景之手,其学术思想代表了仲景外感热病的学术成就。他吸收了《素问》以六经分类热病证侯的学术特点,用“六经"作为辨证伤寒的纲领。
. F5 y6 \( r0 p7 K# o4 F: L
- v$ S: P; u+ U《伤寒论》正文,方证条文归类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分篇叙述,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标题。' G6 B7 H# f* d* G
        我们认为仲景《伤寒论》是为广义伤寒而作,那么,紧接着的疑问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伤寒论》中的方药能治疗广义伤寒中的各种热病吗?或者,麻黄汤、桂枝汤能用于各种温热病吗?如果不能应用,那么,《伤寒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何在?这一问题也曾经长期困扰过历代著名的医学家,并且由于他们对于温病概念认识的不同,引发过长达一千多年的寒温论争。
5 N" `: E4 U+ G7 ]0 F有人认为仲景《伤寒论》,为众方之祖,可以辨治百病,当然能够治疗温热病;有的认为《伤寒论》久已散佚,虽经王叔和收拾整理,也非完书,其中治疗温热病的部分已经不复存在,所以需要进行补缺拾遗;有的认为仲景本来就“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立法”,所以仲景方不可以治疗温热病。各种学说久争未果,至今仍没有统一于一种学说。+ D* w, J* f. f8 u& E1 W% B
笔者曾经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1] 、[2],探讨和呼吁[3]、[4],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择要复述于下:. c6 p+ B5 @' [1 [* H) R
历来寒温论争皆先分广义、狭义伤寒,不曾分广义、狭义温病。其实,温病之名古今含义不同,所包括的证候、治法也有所区别。古今温病含义的区别,主要是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寒温之争之所以旷日持久,久而未果,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温病概念在古今、广狭方面的区别,以及由于温病概念变迁所导致的伤寒与温病关系的复杂化。
- f' Z  _; F* E狭义温病即伏气温病,属于广义伤寒。其仅发于春季,初期即见壮热烦渴,无恶寒表证,治当清泻里热,勿须发汗解表,属于里热外发型热病。此与以发热恶寒起病的其他伤寒病,在证候和治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故另立一名。
3 k, o- i2 S' `4 r$ U; a2 y- s广义温病即清代温病学家所创立的新感温病,它的证候基本等于而不是属于广义伤寒。它不局限于春季发病,可包括冬温、秋燥、暑温、春温、湿温、温毒等四时温热病。从表发病而非里热外发,可以有卫气营血阶段,故初期有恶风寒的表证,治当发汗解表而非直折里热。此与古代伏气温病,在证候、治法上均有明显区别,而与仲景所论伤寒、中风脉证难别,治当同法。
; p6 X0 |4 L4 V  a' x5 c4 k
( r; a) q/ z. y8 [; V: V2 w[1] 曹东义:《外感热病学说的演变》、《中华医史杂志》1988、4、217--222;
5 `: C* n# l2 q+ j4 Q8 Q( a0 s! v[2] 曹东义:《广义、狭义温病论》、《国医论坛》、1990、4、15-18;" ^! t8 _4 i6 _7 \
[3] 曹东义:《寒温一体论》、《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0、3、6-7;6 u* L. M: `7 C2 w6 ?
[4] 曹东义 ;《寒温关系复杂化缘起探究》、《吉林中医药》1991、6、4--6。9 ]3 F3 e+ R% y' ^2 t( ]8 w
- f8 p. v$ ?* w( N! z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 D/ P- u' i% |& c' l  ^
3 `4 @( [0 X( ^& H!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9 21:07:29 | 阅读全部
     本周一晚上(2021年2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二章“方药心得”中第四节“成方心悟”的部分内容。! [* C! A' |3 U) t; M

. `# c  B5 D9 p0 L. n8 c9 Y3 r
( |0 Z; e; {; l6 G1 }( n+ m! w9 \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二贤散、导引汤、下输煎、补中益气汤、知柏地黄丸、香连顺气汤、参连顺气汤、赤松丸、苦参丸、十全大补汤、九汁饮、芫花散、玄珠散、表里和解丹、葛苦三黄丹、痢泻散、六神丸、四神煎、夺痰定惊散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
8 |. K2 z; F' V: D
" h2 h! v" F! o, P1 r' U8 \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成方心悟”的部分内容。
* [) U' ^5 N; I% P7 H' u$ ?0 b, b2 ^, U! u) T- w
比如二贤散、导引汤、下输煎、补中益气汤、知柏地黄丸、香连顺气汤、参连顺气汤、赤松丸、苦参丸、十全大补汤、九汁饮、芫花散、玄珠散、表里和解丹、葛苦三黄丹、痢泻散、六神丸、四神煎、夺痰定惊散的具体内容。% a! [! d4 n" K( k
' K6 Q( e- F7 a& X+ O
    朱老善于应用经方,也重视时方,有很多具体运用的经验,如控涎丹出于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名妙应丸,至清王洪绪则称之为子龙丸。后世方书,多赞其效。它和同出一书的十枣丸,均由仲景十枣汤演变而来。陈氏—以十枣汤改为丸,一以芫花易白芥子为丸(即本方),各有所主,颇具深意。
1 J  s* {2 c* w9 ], g- l
# v& p( a* V9 ?4 W& K6 o! q  K$ k甘遂(去心制)、大戟(煮透去骨晒干)、白芥子(炒)各等分。: b& D/ I4 G) \# I/ l

" A$ s. v3 k, @8 r    制法:共研细末,面糊或炼蜜或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晒干。
  C8 H) X* O: s! s+ y. y7 t1 O3 A5 \
* m, H3 s7 L# n  }服法:每服5~10丸,或15~20丸,临卧时以生姜汤或热汤送下,以知为度。
% ?: M, I6 K; y8 g0 |6 ?
3 J& a) \2 X- W- Q朱老对于本方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评价说:9 x% D# U# q0 |4 i7 S7 R9 a

' N  i% K# \6 b# M) J( c$ @(1)控涎丹对痰水的排除有卓越疗效,而且药价低廉,可以广泛应用。# h5 f, x* _& P& R$ b. U, [* a$ `
: e$ z" T% s+ e1 N# f$ P
(2)使用控涎丹在辨证和剂量上要掌握得当,始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否则易致偾事,此点必须注意。具体说,在辨证上,体气虚弱者应慎用。在剂量方面,慢性疾患如瘰疬、流注、痰核等症,宜小量持续服之,一般每服0.9克日3次。肺炎痰多气促、湿性胸膜炎、腹水等症,宜每次服2.5~3.8克,每日或间日服1次。如服后隔半日仍未泄下者,可续服1次。倘剧泻者,则稍减其量。总之,必须凭脉辨证,相体论治,权衡活变,始获佳效。
1 b* Y8 b$ _2 W  I  _* Z* C+ `3 S7 t. p+ i4 a
(3)本方用量小而奏效快,主要是药物经研为极细后制丸,便于胃肠溶解吸收,充分发挥效能,因而提高疗效。陈无择氏所以将十枣汤演变而为十枣丸和控涎丹二方,是通过实践体会而获得的经验创造,这在今后剂型改革上值得参考。% l  u: L/ I; v, M
( [; ?7 s. [7 e: S
(4)考《圣济总录》脚气门载有趁痛丸,方药与此完全相同。《圣济总录》成书于公元1118年,较陈氏为早,本方是否由趁痛丸易名而扩大了应用范围,还是陈氏自创,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T0 P2 p& H1 _4 M
0 u6 i! V8 p2 o: F0 ?( T! |# I1 a( F( t# ?- T$ Y# {

4 A" g" u; S! [+ X8 {9 [, Q) @5 A" z  e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9 21:10:20 | 阅读全部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
: ~9 L) ~: C, z8 V3 ], y. F  X, s3 U' d+ K, Z! s
        今晚(2021年2月9日)8点,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68讲《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V* L5 @, r" Z4 l. e: ]. s+ P

2 s! R! ?" I& ^# k8 N# e% E2 Q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 Q, A' [1 d7 ?+ ?  u/ n
1 L0 Q. z! K6 J% @2 Q! J8 w+ H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a# H  _0 P' [* e$ V

' e0 _3 H7 Z* m2 S: n- C今日讲座内容
; h5 x! z& C' a5 C  y5 q3 B) e第68讲《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k5 O$ J$ o. i5 Y* q( t* ~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 }. R( b- o! j6 @0 P) @  J* U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 r6 s* ?; P; h" c' J2 O8 j) y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 W) y" w4 j% I% `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 D% p' `( {8 @% K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 i0 o; |2 l! p& |# {
  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
# T5 H+ ]: s5 y/ k* W  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  {1 A$ a: c: D/ q4 W( x) e+ {
  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乃治其他病。
! }" {  [$ v! {8 i  先病而后先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u! c0 S# q$ L+ O. k# [* ^- S
  人有客气有同气。
: J0 m4 h/ a) S  h1 s) v  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7 }0 u2 ~8 {- v* }# p, l3 I! \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3 l$ [7 y# j5 }7 N- ?# C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以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 L( ^$ Y( R6 t  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肢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4 M" G  U4 Y2 [- R5 _+ _( U  肺病喘咳,三日而胁肢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Z- r% x/ @- e4 W2 A
  肝病头目眩胁肢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3 c8 f, x) Z0 {6 m4 N
  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入定,夏晏食。9 p( I6 M5 D6 L( w
  肾病少腹腰脊痛(骨行)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肢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0 ?" i: M7 u5 l: J: C4 N/ y4 J' y, [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骨行)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眣。2 y0 R* o, v* ?; R0 P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骨行)酸,一日腹胀,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5 Y: T9 T- l+ l# g3 E: s  诸病以次是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间一脏止及至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