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4 22:03:41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刘云双在北京向大家汇报:
( |+ }; A- c/ A4 N) i
. R0 G4 [* Y0 J+ n( @) R; ^/ W3 @本周五晚上(2020年12月4日)给大家分享中药学第五版内容中的温里药的内容。
( o* Z% B1 O1 r
% Q& g* ^% P  q上周五黄小平师兄跟大家一起学习了部分温里药,性味辛热,能温暖中焦,健运脾胃,散寒止痛;有的药物并有助阳、回阳的作用。接下来我将继续与大家一起学习花椒,荜茇,荜澄茄,丁香,高良姜,小茴香,胡椒等理气药。
: [  }" W; T, y* l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0 {; v7 f8 C# u$ G
        祝贺北京中医刘云双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温里药的有关内容。
) z& Y1 v8 @( Z/ Y' }         里虚寒证,需要温里药温暖中焦,健运脾胃,散寒止痛;- y" V9 [3 U! W! f
有的病人的里寒证,是因为阳气虚,阳虚生内寒,因此,不能单纯温里散寒,而必须使用兼有助阳、回阳作用的药物,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理想效果。. a9 O& H* x* }7 e7 x$ H
《伤寒论》三阴病篇,有很多下利清谷、手足逆冷,脉微欲绝的证候,就属于阳虚生内寒。代表方药有四逆汤之类。
+ X& z/ _5 \; `$ ~8 U5 t" Z5 n. J       内寒影响气机运行,就需要使用花椒,荜茇,荜澄茄,丁香,高良姜,小茴香,胡椒等理气药,与温里药一起配合起来,就能散寒湿,通闭结,止痛疼。- a4 a/ l) A5 a: ]7 j
        感谢刘云双的讲述与分享。
( @2 F! i# j& M; @. z
& I% C0 p, Q  A+ l0 D5 ~/ F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6 21:44:32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0年12月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合编《屡试屡效方》
$ C5 x1 q6 L! N9 e+ j5 c2 C+ E4 q5 R8 w- F8 l3 r2 }% V
这本书的内容。
( B" O2 i6 m* Q" n) _* v2 w; ?, }) c8 \* i  Q
         第一卷治阴虚劳热方之十全育真汤。5 ^9 A5 R9 q: }) N! @* \& \
% j3 e- G9 B2 z" I6 i( x7 G
       方药组成:野台参、生黄芪、生山药、知母、玄参、生龙骨、生牡蛎、丹参、三棱、莪术。
7 y5 m: `! H( Q! t, K
4 f# I! j. q) P!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 D! a' q% b: F

& K' l( v! j" f! J" p4 P2 j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屡试屡效方》治阴虚劳热方之“十全育真汤”的有关内容。
2 v5 U% B- `8 O4 `0 d( f* ]! Y0 E+ B' |. F* n7 ^4 Z
               张锡纯先生是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他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这个方药的组成,也是借鉴了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虚劳,以及后世医家很多方剂而推出来的,并且在临床上有很多病例验证,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林黛玉的时代。“十全育真汤”的野台参、生黄芪、生山药益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知母、玄参清虚热治标;生龙骨、生牡蛎收敛止汗,治疗阴虚盗汗;丹参、三棱、莪术活血祛瘀,治疗旧病瘀滞。诸药合用,益气养阴,化瘀生新,促进健康。( M1 x- `" _) d  I5 K
) `( U2 ?2 S/ W6 l% _0 a1 t- J
       感谢王群才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6 21:45:5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0年12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接着讲《温病学》。他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温病的病因病机http://www.ynjkcy.com/
, `) [9 U' z6 V/ P/ J7 x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了《温病学》关于温病病因病机的有关内容。0 p, M7 ?- \  A! }$ J8 W( ^& p1 z
古人对于外感热病病因的认识,汉代之前都主张温热病是伤于寒邪。前面我们说过《素问》热病、仲景伤寒、曹植疫气,其实是一物而三象,不是三类不同的病症,是古人在认识取向上的不同侧重点造成的。也就是说,《素问》重视外感热病的发热症状,仲景重视外感热病的得病原因,曹植看重外感热病的流行性危害,因此才有了三种不同的名称。2 a. b, S5 v$ r( W" I* h. Y0 ~
张凤逵《伤暑全书》将夏季的温热病,称为暑病;吴又可《温疫论》把流行的温热病,称为瘟疫;清代温病四大家,把一切温热病概括为四时温病。他们对温热病的命名,都反映了温热病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我们切不可因为其不同的名称,而将它们说成是不同的疾病。当然,每个古代医学家个人的医学经历有限,也不可能见到现代医学所说的各种传染病的全部,他们总结的规律也难适用于一切传染病;另外,同一种温热病在发病季节上的不同,病人体质各异,可以导致其在证候表现方面有很大区别,可以有风热、温热、湿热等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才有《难经》“伤寒有五”的广义伤寒学说,其实“伤寒”何止有五?《伤寒例》称伤寒有十,朱肱称伤寒有十二,吴又可称疫气之病各有异气。
2 B$ v/ K3 M% G- H, P' y0 f& o7 y        伤寒与温病,都是古人研究、概括的以发热为突出证候的疾病,它们的病因怎么能够会有伤于寒邪和感于温热的截然相反的区别呢?笔者认为,外感热病的寒温病因说,是古今医学家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别所造成的,不能作为区分伤寒与温病的依据。! ^, o3 r! x+ i6 R; ?9 O. Q
       古人还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见解,将众多不同的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所共有的症候、发展变化规律、治疗的法则、方药,归结到一起,把它们概括为成一类病症。他们在命名这类外感热病时,或名之为热病,或名之为伤寒,或名之为瘟疫,或名之为温病。这是由于他们在认识上的细微区别,或者说他们的不同着重点,使他们命名成不同温热病的原因。0 m. j' T/ Z4 A/ g+ E" v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8 20:59:24 | 阅读全部
       本周一晚上(2020年12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二部分中第二节单味药运用举隅的部分内容。4 e& d3 [2 L3 P) C& D9 M

/ ~: N4 O1 a0 _
( M+ ?9 ^+ \, D. A+ E
& R$ X& y- ]/ D4 y1 Q% T朱老认为,全蝎功效有(1)祛风定惊(2)窜筋透骨(3)开瘀解毒;近人用之治癌肿、结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蜈蚣的功效有(1)熄风定惊(2)开瘀解毒(3)舒利关节(4)杀灭孕卵。僵蚕对温邪感染最为适用。; O7 c4 k( S# x! l! c% ?0 K3 F% ^

, O  P# k3 S0 z/ Y, m
( ~2 F+ ~% d. w* b' q4 H$ {/ H$ X
% f+ }  x1 R8 K7 C$ k    届时我们一起学习具体内容! http://www.ynjkcy.com/zlcqj
8 C4 N/ R0 u  S: }  A8 ?" |; S$ A0 \$ _' ]% w' k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关于单味药运用的经验。
9 s% ~6 C& b( M; |8 r5 K. B  {5 I4 }- X, y: [6 G. e* ^3 V

& \; R7 j2 @' s5 S9 E3 N6 V0 n& x/ Q6 [* j# D
朱老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尤其是善于使用虫类药,开创了一个新的专科用药领域,为大家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S; p8 {/ _% k  e
( o+ Z1 V" Y! A& G& e) G
: Q! T- @0 R- |# @4 Y; g+ a: b8 u4 ?) \
; C& k: U% T5 ~) t. R, Z! l* r
今天主要介绍了全蝎的功效和使用经验。主要有(1)祛风定惊(2)窜筋透骨(3)开瘀解毒;近人用之治癌肿、结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蜈蚣的功效有(1)熄风定惊(2)开瘀解毒(3)舒利关节(4)杀灭孕卵。3 W) V; J+ }+ N  T3 e1 B

' B, W$ U. E* _6 J: B
3 N% ^( s: E, t/ w- x
! V! Y6 @3 B( O5 s) q僵蚕这味药,也很常用,它对温邪感染最为适用,有很多著名的方剂,比如升降散。9 a9 k* T+ O) l) y. C) A, `  H" t

, A3 }, V! p$ y
# |6 Z# K  }  C3 O! N% W% c& W' @+ o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8 21:04:38 | 阅读全部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59讲《皮部论篇第五十六和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 f8 A4 c) o
4 Y- {) k+ O. N% |5 _8 w, k    直播时间:今晚(12月8日周二)8点5 N  I$ v# Z# Y1 v& r7 q
* Z) N3 a- ]4 f. U5 F% s- ~$ R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N9 C0 ]; L8 D) G
4 R6 h& j& j& Y; ^7 ^  `3 t4 n, |% n
今日讲座内容
( J0 P8 R1 m5 e, x0 b/ _- w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 ]( b9 f) r, v6 b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 O7 E# o$ _/ g& J! `2 n+ z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6 v% c! f5 x6 G& c: T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 M- e4 X+ n. J' f1 t- c  N4 E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4 o$ m* A5 @% A( D3 [! U9 R3 ]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2 o- h6 {4 l  A, H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3 r; C6 J- M& r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7 t1 x8 `9 k3 E- K5 o" U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8 x. T0 L) h/ x/ m. U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8 X0 G! N: K4 s! S$ W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8 n8 v# I$ b( \0 e2 V5 X
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月囷)破,毛直而败。* T2 A% P& s4 q! A- G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3 q/ j# M8 y, ], l" ~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 ^) `/ g# _: `# M3 l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e# v$ K4 c( k4 F/ ^8 v7 i2 `1 n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P& N1 [# ?: d4 X. a; T7 [1 g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5 B  `* ~' e5 N$ P# r6 e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3 {, \3 O' @& S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1 }4 l4 c' `7 _* `1 ^' t8 ~+ W( s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
' X, Y1 D* }  d8 Z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帝曰: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8 21:45:1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12月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朱步先教授整理、朱良春大师评按的<问斋医案>之‘奇经八脉病案分析和“充分发挥中医文献的潜在宝藏”“无声的老师一一《中医大辞典》。
: I- ?; x; a7 s! T; ~4 `0 A- j; T5 {, C- x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2 n9 p* J+ H  G& I3 ^) ]7 _0 `
6 {6 R! E0 I+ V+ B8 I  o
        祝贺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关于<问斋医案>之‘奇经八脉病案分析和“充分发挥中医文献的潜在宝藏”“无声的老师一一《中医大辞典》等有关内容。1 g: a; ?+ L# E, s# \6 V6 N( S) a. u/ H

( f: V% }& q5 D+ n; g1 P       蒋宝素先生对奇经八脉学说有较深的研究,在其所著《问斋医案》中,这一学术思想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探询其对奇经八脉学说的应用规律,对加深这一学说的理解,为临床提供借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书“七疝”、“哮喘”、“赤白带”三门的部分内容体现了这个思想。
; M2 w+ r1 [# D6 `- N8 d
/ A* G. j7 g  S0 U1 v( e     七疝之所指,历代说法不一,案中所举,可资参考。尽管其病象多端,而辨证不外分清寒热虚实,明辨在气在血。一般而论,暴疝多寒,久疝多热;虚证每下坠而痛,实证系湿聚淤停;在气分者多动,在血分者不移。既然七疝“见症于肝,原于任脉”,而七疝煎一方,以治肝为主,清代以前,尚未列奇经专药,至《得配本草》始载之,小茴辛香,能入奇经,引领诸药宣通经气,故此方虽着眼肝经,实隐然有通调任脉之意。方中二苓、泽泻分理阴阳,导湿邪从前阴而出;苍术燥湿强脾;木通导小肠之火;川楝、槟榔、橘核、肉桂行气导滞,以得疏泄,盖气化则湿化也。小茴香配黑丑为“禹功散”。昔张子和治一人,“因坐湿地,疝痛不可堪,诸药莫救”,“急以导水丸、禹功散泻三十余行,肿立消,痛亦减”。从小茴香能入奇经来分析,此方可为湿阻任脉之良剂。附子配山栀名仓卒散,朱丹溪用以治寒疝入腹卒痛。盖肝属厥阴,中寄相火,热郁于内,寒邪外束,取山栀解郁清热,附子温经定痛,以解其寒热错杂之邪。诸药合为一方,治疝力宏,若能随证进退,当更熨贴。
7 j+ A# ?! _. O, L* c9 @  [+ [' S( f; L, A5 E' C8 v+ `
       哮指喘促而喉中如水鸡声之证候。哮多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R6 F2 \! c9 w+ n7 O6 L
( P& P* T5 y8 ^6 {
此证“由于先天不足,酸咸甜味太过,为风寒所袭,致生痰饮,如胶如漆,为窠为臼,黏于肺系之中,与呼吸出入之气,搏击有声”。对病因的认识,从先天、后天两个角度来分析,是较全面的。“先天不足”,是发病之基因,亦是此证难以断根之所从来。再加之饮食之失当,六淫之侵袭(“风寒”二字宜活看,当从六淫这一广泛的角度来理解),酿生痰浊,日久病根深伏,竟似胶漆粘于肺系,这是病之癥结所在,亦即前人“哮有宿根”之义也。此种顽痰,在肺系踞为窠臼,非一般豁痰之品所可洗涤,而涤痰峻剂,又易伤正,立方用药,往往掣肘。
/ c5 L  I- T; q9 h+ ^4 V" E1 t6 i8 V* V+ }8 T/ \- l
《医话》阳和饮,跳出了治疗哮症“发时治上,平时治下”的圈子,用药虚实兼顾,义蕴宏深。正因为此证基因于先天不足,所以特别注重于填补肾精、通补督脉。奇经八脉是源于先天的,而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命门之火赖其敷布,脏腑方能得以温煦,督脉又能转输阴精,充养脑髓,因此,欲借“真火以煦和,真水以濡润”,培育生气,融化顽痰,补肾通督不失为良谋。朱老用此方出入治阳虚哮证,其效颇佳。近人何廉臣先生曾精辟地指出:“督脉证与肺常相因,而哮喘一证,伏饮久踞,始则阳衰浊泛,继则阴亦渐损”,用药不宜偏刚偏柔,曾订“通补肺督丸”(生芪皮、杏仁霜、姜半夏、米泔水浸晒生於术、云茯苓、炙黄羊脊骨、生晒菟丝子、嫩毛鹿角、桂枝木、炙麻黄、北细辛、广皮红、炙黑甘草、生苡仁)等方,从督脉与肺的关系来论治哮喘,与蒋氏的用法,可相印证。5 ]7 t, |! _$ U+ e) V
4 b7 \5 G+ y6 t1 N9 Y: z7 b
    蒋氏是很喜欢用《内经》“四乌鲗骨一藘茹丸”治带下的,此方原治妇女“中气竭,肝伤”,“时时前后血”,“月事衰少不来”之证,他以为“思入八脉之方,惟《内经》乌贼鱼骨丸可入冲脉”,而带下“赤属于冲脉,白属任脉,皆假道于带脉而下”。蒋氏治带下赤白俱见者,多仗此力之力,其功甚厥。8 N+ h0 ?7 n% g6 M& Z5 Y

* j- H: H. b: Z+ T/ Z        朱老说,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以李经纬、区永欣、邓铁涛、余瀛鳌等权威专家为首主编、11所高等院校参编的《中医大辞典》第2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印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中医药事业乃至中国文化事业的一大幸事!功在当代、名垂千古的盛事!
  J# k# w$ r6 V$ Z# m. u3 C/ Q% ?: C7 B$ N. A
中医药学是一门内容广博、道理精深的传统生命科学体系,文简、意博、理奥、趣深,其中繁多的名词术语、概念、范畴,都有其特定的初始含义和历史演变过程,要真正掌握这门科学的理论精髓,决非轻而易举之事,可以说每一位中医药界的学人都有虚心接受终身教育的必要。《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张景岳也说:“学到知羞”,都是此意。" u% r0 B% U* t. u; n
$ A# q9 N: [% @* k0 d: N0 L
8 t: g5 ^& L+ v/ w! R( ^

3 T0 j3 n6 V4 B' P    感谢张海涛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11 20:36:58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0年12月9日)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内容,题目是:战SARS中医有一个武器库。! ~: I2 R6 R: S9 _0 C7 ?4 W1 q
0 o% L+ o  g$ W( w1 E4 U6 A/ L
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也就是SARS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实2002年的11月广东已经有了首发病例,只是当时人们还不认识它。. a1 W9 i3 Z- H; c$ z' s- Y
- I4 M0 Z& ]2 B
2002年末,一种世界首次发现的烈性传染病突然袭击广东,佛山、中山、河源相继发现了类似的病人。0 S: y* L5 y: R
7 p9 \+ k. l- \4 ^
2002年12月5日在深圳发病的第一例病人,是广东省河源市的黄杏初。他的症状就象一般的感冒,在附近的诊所就诊后疗效不佳,13日就回到他的老家河源市继续治疗。此前他在深圳市做厨师已经11个年头了。由于病情不断加重,16日晚被送到河源市人民医院,第二天病情继续加重,呼吸困难,又被转送广州军区总医院,在这里被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用了不少药进行抢救。入院第7天,病情逐渐缓解,体温逐渐下降,接近正常。就在这个时候,广东省卫生厅通知,在河源市与黄杏初密切接触过的人之中,有11个人被感染了相同的病症,其中有8名是医生护士!不过,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却无一人被感染,黄杏初出院后也没有再感染其他人,这条线就这样断了。9 ]9 U- {4 T) Q4 C

4 M, a( w( J# i6 H. p4 \2003年1月2日河源市报告8名医护人员被感染之后,广州市呼吸道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肖正伦等7位专家,当天就赶往当地,进行现场调查和指导治疗。讨论到凌晨两点,形成初步意见,这是一种特殊的、严重的肺部感染,并能引起家庭传播。此病与我国法定的35种传染病不同,确定此为“非典型肺炎”,并定下了四条标准:发烧、呼吸道症状、肺部有阴影、白血球降低。今天我们可以说,这一标准已经将这种新的肺炎的基本特征概括出来,在当时是很难能可贵的。
, Y- z  C" V# i5 ^9 S9 ^! s9 o1 ?! c6 m. o
2003年1月4日,广西河池市的柳州铁路局金城江机务段,突然有6个人爆发了呼吸道的传染病,有2个人因病情危重而死亡。后来经过广西疾病控制中心确认,认为这就是非典病例,也属于回顾性报告。
- W* `: M2 M6 s  P4 G7 X) W; |- u* q# e$ y6 I/ I4 }
2003年1月7日,广州市第一例患者黄先生,由于高热不退到广东省中医院(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接待他的7名医护人员也很快病倒,而且症状相似。院长吕玉波、副院长罗云坚等领导马上召集省名中医刘伟胜、呼吸科主任林琳、ICU主任张敏州等专家一起会诊分析,认为这是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特殊肺炎,有很强的传染性!广东省中医院一面向越秀区防疫站报告疫情,一面采取隔离措施。很快就从上级部门获知这是一种新发的非典型肺炎。为了救治患者,医院邀请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晁恩祥教授、吉林的任继学教授、广州的邓铁涛教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本院的专家,前来会诊。并通过电话向全国著名老中医焦树德、陆广莘、路志正、颜德馨、朱良春、周仲瑛等专家请教。成立了以院长吕玉波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罗云坚副院长为组长的专家组,组织、指挥救治工作。
. k1 w) C% T/ p5 V. L' E
1 |+ C& r5 Y( b& f* ]尽管这样,广州的疫情就在此后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地逐渐蔓延开来,医生护士相继倒下去,恐慌也在人们心头迅速地蔓延着。
* x' s0 [9 N5 u1 G$ y8 b/ H2 X" ^0 Z
1950年4月2日新闻出版暑规定:“关于救灾即应转入成绩报道的指示”,此后对于自然灾害的灾情,多报喜不报忧,云南和唐山大地震的伤亡数字,几年之后才公之于世,早已成了旧闻。经历过2003年的SARS疫情之后,人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因此,2005年9月12日国家保密局和民政部才正式宣布,“解除自然灾害机密”,改变了管理办法。对于传染病的管理办法与此相似,一般认为疫情就是机密,一旦泄露就会形成恐慌,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损失。所以,我们对于鼠疫、霍乱这样猛烈的传染病一直都使用01、02的代号,而不是直呼其医学病名,更不用说向整个社会、整个国际社会公开报道了。“稳定压倒一切”,一直是我们不可动摇的信念,谁敢把烈性传染病的疫情向外透露啊!更何况这是还远远没有查清病原的新病情!
  ?+ u3 A1 s# M; y
( Y6 j/ L/ k& Z) f9 H事情的发展可能与人们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你越想让人们安定,人们越恐慌不安;你越是掩盖真相,人们就越是通过各种小道探听消息,吵得沸沸扬扬;你越是辟谣,“谣言”传播得就越厉害。正应了那句古语:“欲盖弥彰”。人们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互相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中山医大三院被整体封闭啦!”“医生护士都死了一多半啦!”“食盐可以防非典”、“熏白醋可以防非典”、“吸烟可以防非典”、“喝板蓝根可以防非典”等等,上述的很多物资很快被恐慌的市民抢购一空。2003年2月11日,广东省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非典的疫情,人们恐惧的心情有所缓解,食盐、白醋不那么被抢购了。然而毫无疑问,2003年的春节,广州是一个恐慌的春节,而我们的白衣战士、包括我们的中医医生护士们正在与瘟神进行着艰苦、顽强地搏斗。# P0 `7 c8 ?% L8 c

6 p( K. O& Q7 }3 h这种后来被定名为“非典型性肺炎”的疫病,邓铁涛先生知道的时候,是在2003年1月28日。; o% K2 e) q+ x4 A) m- R" k& L

7 s# T1 v. h# |* o这天早上,邓铁涛先生的弟子邹旭,接他到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会诊心脏病患者和一位患有侧索硬化肌肉萎缩的俄罗斯患者苏包金。在路上,邹旭忧心忡忡地告诉邓铁涛先生,他的妻子邓秋云感染了“非典型肺炎”已经3天了,高热不退,她是急诊科的护士长。邓铁涛先生根据他所报告的病情、症状,进行了辨证分析,提出处理的意见,强调必须停用抗生素与激素。在二沙岛会诊之后,邹旭在送邓铁涛先生的时候,邓铁涛先生再一次郑重地对邹旭说:你必须马上回去把抗生素与激素停掉!用中药治疗。邹旭回去按邓铁涛先生的指示把抗生素停掉,辨证处方,寄望于中药。, W9 k% }1 t. c$ k+ ]7 g  r% T

4 {! y- c1 d, |6 N+ f2 T( ^邓铁涛先生这样决断,是很有风险的。他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的呢?
% g% o8 @% p$ Y
5 R6 w9 V& H, d; ?, L" a  W; z+ u邓老说,主要是根据证候进行判断。再说,她已经使用了那么多的抗生素,并没有控制病情的进展,再用不但无益,而且是有害的。当时的值班医生在旁边,见邹旭这样做,就说“停掉西药行吗?”邹旭坚持采纳邓老的意见,用中药治疗妻子3天后,烧退了,肺部的炎症改善了。邹旭长舒了一口气,看来可以逃过一劫了!& {0 b0 W- q7 e" N

) E! m$ k2 _/ [然而,邓秋云的战友,另一位护士长叶欣却倒下了,据说她患非典的时候没有用过中药,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也是一个教训。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
0 M+ a( ^: O2 D9 H; @  h7 x8 A# E/ J, x' n) u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传》邓老论述:“战SARS中医有一个武器库”的有关问题。
7 {; C' E/ Z1 p8 n$ Z9 u, D# C
$ i* N6 P; K1 S( ]" N       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也就是SARS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与今年的新冠肺炎一样,也是突然爆发,全国一片恐慌。西医的呼吸机、激素解决不了问题,中医药的作用如何?很多人心里没底。: l9 t2 d* {  k# m; \6 _4 b7 I) {
% G8 k$ }' q0 i
    邓铁涛先生深厚的学术素养,使他敢于在最危急的时刻,直接上书最高领导,为中医药呐喊,争取机会。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今天提供依据。
7 d! f8 @; c2 w: \& G
$ z: m0 J. h0 _' ~0 A! [2003年非典流行时,主张依靠科学战胜非典,依靠《传染病防治法》战胜非典,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因此,2003年4月26日,邓铁涛先生给时任国家最高领导写信、送上三篇文章,呼吁让中医药介入救治,并且在没有疫苗和抗病毒西药的时候,提出“战胜非典,中医有个武器库”;时年九十多岁的吕炳奎与八十多岁的路志正先生等,也通过各种方式,向领导建议中医药要尽早介入;有人把报告送到时任总理的案头,获得重要批示。
* {$ g4 `5 V9 K: A$ e: N  x4 M
% }5 U6 c9 [# ?# C, l这样才有了2003年5月8日吴仪副总理与在京中医专家的座谈,此后小汤山医院人人服汤药,改变了非典救治的局面,香港医管局通过卫生部请广东省中医院派中医帮助他们治疗。这是一个中医争取来的机会,与港台中医人不能参与不一样。朱良春先生事后感慨地说:“西医运用已有的设备与手段,对症处理,成为主流,一统天下,中医几乎没有任何插足的余地,不是邓老等大声疾呼,敢于参与,恐怕中医药将一直被排斥在外,不予考虑,那将是中医药的极大悲哀!”9 @, b8 \# W8 @

! @8 f$ q% o0 u, E5 P2 Y这一次新冠瘟疫爆发之后,习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在正月初一(1月25日)的政治局会议决定采用“中西医协作”的模式救治患者。中医药人员很快进入主战场,克服了中医药储备不足、不被医患人员理解等重重困难,中医药迅速发挥了巨大作用,“清肺排毒汤”等赢得了有目共睹的效果。不仅在方舱医院,这个本应该“风声鹤唳”、“哀声一片”的地方,空气中飘着药香,不断上演着医患共做八段锦、五禽戏的动人画面,连过去的“中医黑”也获得中医药的救助,战胜新冠肺炎重获健康。
1 G+ ^$ Q/ A; L( O# s- `
% r- i/ j  o$ q+ C1 o中国的“中西医协作”救助模式,令世卫考察的专家感慨不已,其由衷地说假如自己不幸感染了,也希望来中国治疗。他绝对不是羡慕中国ICU的呼吸机,而是喜欢方舱医院的氛围与效果。: t$ w# F1 [! H( p- o! Z
/ w: A! y# p" |$ _" L

. Y. ?" {2 P+ x3 H& X4 {+ k6 S2 C; t/ j0 s3 G
2020年初,瘟疫在武汉爆发,在习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之下,各界努力,中西医协作,中医药“首选必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目前还有些专家,不理解中医药的诊疗思想,把能不能在实验室里证明抗病毒作用作为金标准,以此衡量中医药的作用,看不见中医药的“治未病”优势,也不承认中医药独特的价值,说什么“新冠肺炎就是一个自限性疾病”,似乎治疗不治疗没有多少区别;误说方舱医院“没什么治疗措施”,把中医药主导救治丰富多彩的内容遮盖过去;向国外介绍“中国救治模式”,闭口不谈中医药的价值等等,“歧视中医”的历史悲剧仍在继续。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中医药的作用“不过如此”,用生命和巨大代价换来的“中国救治模式”也没什么独特之处。
4 x9 [* S- _$ g0 A* g5 z. Q8 G
这些错误的理念,根深蒂固,难以扭转,不仅抹杀了中医药的作用,而且有可能是继续抹黑中医药的前奏曲。张伯礼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我们应该好好总结这些经验,中医药应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正确认识,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我们要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不可过了疫情又忘了中医药!”% I3 W- H4 J" K% k  n
5 T0 Y  w4 n6 R* r
张院士的话很含蓄,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在应对疫情常态化之后,发挥好中药的作用。5 H+ V% |% B  _
8 D6 i2 r5 |4 k6 h8 {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座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11 20:38:09 | 阅读全部
从本周四晚上(12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5 j8 X0 M0 X6 l7 l7 y, L/ k$ ~' x  ?
, |7 H- t) l8 u- c9 S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于六经的阐述和六经病及伤寒论的方药治法、辨证论治精神。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 J/ h5 p1 d% {7 ^; L; F! J: h8 l* p7 P1 C" M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3 E& x" W9 n! o4 |% _
       祝贺河北省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对于六经的阐述、六经病及伤寒论的方药治法、辨证论治精神等内容。. p9 a  N& q% [  ~
有关六经实质的问题,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为了弄清六经与经络的关系,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尊重仲景对经络学说的见解和具体运用。仲景在自序中曾明言“撰用《素问》”,而《素问·热论》即以脏腑经络分类法罗列热病证候,并揭示其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仲景云:“夫天布五行以运五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又说:“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从中不难领会,仲景相当重视经络在外感病发病和传变中作用。2 S/ s: P& L) A- `
   《伤寒论》中,仲景处理经络与证候的关系较为灵活,因为伤寒六经病虽有较多的证候与其所属之经络关系密切,但也有一些证候则难以用经络关系予以解释。如太阳病的头痛项强,少阳病的胁下硬满,阳明病的面赤、便结,太阴病的腹满吐下,少阴病的咽痛小便不利,厥阴病的胁满吐逆等等,均与其所属经络脏腑有关;而太阳病之鼻鸣干呕、咳喘,阳明之咽燥、谵语,少阳病之咽干、目眩,少阴病之背恶寒、心下痛、咳而胸满,厥阴病之热利下重、消渴、咽中痛等等,均与其所属的经络脏腑没有直接关系。     ) C4 Q" f7 m8 V: u( P- E
  一种疾病可以呈现多种症状,分属于多个脏腑经络,而不能整齐划一地归属于某一脏腑经络。当此之时,是信守经络学说而肢解证候,拟或着眼于疾病发展阶段中的有机联系而于“一经病”中论述,这是完全不同的认识方法。何况仲景所论“伤寒”非单一病种的证治,而是将一切外感热病在不同阶段所共有的证候加以归纳;他重视不同阶段病证的有机联系,而不是肢解证候、强求伤寒证候与脏腑经络的一一对应。因此,《伤寒论》才有了不同于《素问·热论》的伤寒六经辨证体系。这正如时贤刘渡舟先生[1]、时振声先生[2]所指出的,“六经”既是伤寒受病之体的病位概念,又有疾病发展的时序先后层次的含义,是整体观与辨证观的统一。 2 t" M/ M, N% I9 M# ^; \8 [
[1] 刘度舟: “六经”析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4、9
* R2 e! _4 S9 r% ~6 ?; Q$ R[2] 时振声:对《伤寒论》六经辨证及其传变的看法、《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2、1。
4 u1 Q/ N; N, t1 Z: j! J9 c8 P; t1 f6 i6 T; _/ i' r1 `- E$ `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 M. J. Y& U+ K) R. Z: \1 g, [% ^4 }2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11 21:25:24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朱萍霞在新疆向大家汇报:) Z; V9 I3 `; T3 k
+ N* z) W" X" }9 a9 d9 M
     今天晚上(2020年12月11日)我跟大家分享“三九灸”的一些心得,大家都知道《内经》中关于养生的一句话叫“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如果不知道这个时间段哪种邪气偏盛,那我们又怎样很好的规避?
% j( Y) D; h3 H; x
$ _, c" ?  v/ l6 F) L$ ]   特别是三九这个时间节点是一阳始生的时机,因为是稚阳,所以格外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就像我们人体八髎那个位置相对更容易感受寒凉是一样的道理。
5 V0 w* s! |- F# a
0 t$ K* W# \* q: w所以三九灸其实就是依据五运六气的原理,让大家更好的“避之有时”,“避之有理”,让阳气能够更好的升发。
9 m/ H, C* \! c7 F1 Q' ?8 G* B; K. ^" S. L
三九是阳气始生,三伏是阴气始生。" R5 k( m1 G$ ^* O$ I! ^: b

& M4 \$ d, w$ a8 z这是一年当中的由阴转阳和由阳转阴的不同时刻,就像刮北风和南风,防护方式是不一样的,需要养的地方也不同,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调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n0 i. ?/ C$ v2 a7 N9 ^

0 J, |8 G& o/ _" G5 w+ L敬请曹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们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
* W  u9 P. [( g. I. d$ H6 o# b; E1 @' e
     祝贺中医朱萍霞在新疆讲座成功!她和大家分享“三九灸”的一些心得。- k9 D9 h. l  f% m2 Y
% r+ Y. ]3 T; J3 Q. g" f& _7 n
     她从《内经》中关于养生的一句话叫“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开始说起, 特别强调了三九这个时间节点是一阳始生的时机,因为是稚阳,所以格外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就需要我们格外关爱,以便更好的升发,有利于健康。
! P# K0 N. N4 R5 @1 x
! j. w- B* Z2 R5 b9 p《内经》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 ?* V% Q+ a  |/ }6 W8 Q# m' [4 k# z4 X
         祝愿大家,冬日养生有收获,来年更健康。! i5 ^. \: s- o) F
9 s, n2 z6 O# q, n1 [9 @8 c9 {  A
感谢朱萍霞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14 18:03:01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0年12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合编《屡试屡效方》3 a% D  J; A- _! |+ O7 Z5 M

% o; u% I& H5 g$ [" N这本书的内容。6 q, C; D0 {% _
- j- j5 {7 N* m: [! W9 n. h/ Z
         第一卷治阴虚劳热方之醴泉饮、一味薯蓣饮的内容:
6 O% h% N" W4 }5 ^% J5 E. G
& n* i0 F. O8 x5 b0 \, d        醴泉饮组成是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牛蒡子(炒)三钱、天冬四钱、甘草二钱。8 t$ F, G+ n9 O

8 z+ g% Q1 f4 ^1 r       一味薯蓣饮组成是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
% h1 w7 a3 B5 v8 h8 `3 ]9 Y
+ o8 I/ N- {2 `, n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
. Z5 @* n4 P. _0 Y2 L1 C/ W
) a  t4 `2 N, v" J/ O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屡试屡效方》之醴泉饮与一味薯蓣饮的有关内容:5 z: m9 v7 X$ F- q$ n6 T8 Q! ]

7 @, I& G. ]5 w        在民国年间,肺痨之病很多见,常为肺肾阴虚之人,醴泉饮如同开源滋阴之山泉,让患者不是良药苦口,而是如饮甘泉,这是因为其药物组成全无苦药,有的属于“药食两用之品”;而且其中天地人三才都具备: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牛蒡子(炒)三钱、天冬四钱、甘草二钱。
! T, \4 P1 U. R6 G* f8 L$ {; {5 N% l" {7 t
       好方子,组合不同寻常。
9 }; E  s- z6 E) U& ^1 n! i
1 H4 z# H, v( l; [       一味薯蓣饮,看似很简单,在大医张锡纯的手里,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甚至救治很多大方、贵药所不能奏效的病证。其使用方法是:
4 R9 R1 E) [, n. S$ L- Q8 f+ P- w& \- c6 J2 N5 N
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 F6 k& K6 h8 v: {! y# V: e8 z
$ B8 \( \: t8 G& z6 D7 v& V, j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