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晚上(2020年12月2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部分内容,题目是:“学我者,必须超过我!”( q3 G3 B: H* _2 Y9 u+ W8 e7 M% h
1 j" U+ v0 K0 S中医事业的振兴,离不开大批中医临床人才的成长。
3 s! |' k# a8 T; F9 @( ?
1 D2 y5 h3 y$ U+ [5 i邓铁涛先生认为,中医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目前世界上最欠缺的是高水平的中医,欠缺在临床上有真功夫的千千万万个铁杆中医。中医药的发展需要有一大批中医的栋梁。如何建立中医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邓铁涛先生早就提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一直关注着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无庸讳言,建国后很长时间里,由于西医医院的大量建立,中医医院几成空白,以广州的广东中医院来说,它建立于三十年代,而解放初期,由于受改造中医、中医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却要把这个学院改名为实验中医院,说只是实验性的。中医的命运在建国初期,是非常危险的,几乎难以为继,中医学术的传承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这就是建国初期不正确的中医政策导向,致使中医事业走了一段弯路。3 h* P3 |/ P3 C: y
$ u, D2 `8 v: ?
建国初期中医的医院很少,这就使整个中医界在实践方面,只守住了门诊阵地,丢掉了抢救急危重症的阵地,公费医疗的病人,以及许多病情较重的患者,只能往西医院送。中医学院先天不足,招生人数少,而附属医院的建成又很不相称,病床太少,这就不利于学生实习和见习,中医人员学术交流的新旧交替无法正常进行,临床技术的传授中断了;后来建立了中医的医院,病床逐步有所发展,但是原来中医人员老的老了,新的青年中医接不上班。中壮年的中医只得自己去摸索,老一辈对危重病的治疗经验与理论,不能手把手地在抢救中传授,老中医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经常磨砺,亦有所下降!于是便出现后继乏术。
, D, n: x) K+ K) H
% z" k; n5 `% E9 P% j1 W$ @8 @学术传承的特殊困难,使中医界曾经面临严重的乏人、乏术的问题。5 W: B* s2 q5 Y, r- r1 @
: q; n" _- U. K( Y严格地说,中医乏术,不仅是中青年中医乏术。邓铁涛先生认为,若从学术发展周期的角度和老中医几十年来应有之学术增长速度来看,都应同样被评定为乏术之列。乏术包括老、中、青。许多壮年中医一听“乏术”就很反感。邓铁涛先生说,我们是马列主义者,是敢于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现在学术发展的周期越来越快,我们对中医学几十年来的发展也不能满意。
% Y5 ?9 K7 Z: O# I; f& b% b7 |6 _# B- |2 \
卫生部纠正了歧视中医的错误,为了发展中医,就提出来用传统的“师带徒”来弥补学历教育的不足,这也是为了弥补中医院校教育滞后而采取的措施。当时认为属于权宜之计,没有想到人们寄予厚望的中医学院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会出现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不能培养合格中医人才的问题。这事后来才发现的一个严重影响中医发展的大问题。卫生部长崔月犁曾经形容学院毕业的中医,是西医与中医都不精的两个中专水平。湖北中医学院李金庸教授认为,辛辛苦苦几十年,培养了中医自己的掘墓人。 [9 D# w9 ~( B% k1 |" v& h. c
3 Y0 g& g. l6 e$ e( N
邓老认为,十年浩劫中提出“中西医结合是唯一的道路”,这个极左口号使中医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损失是十分惨重的。全国中医医院经二十多年之建设至此仍超不过几万张病床,在结合声中,更加残缺了。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便落了空。中医临床教科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说了节,教科书讲的理法方药,在病房中找不到,看不见,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临床的水平较低,甚至是很低。从全国整个中医事业来看,几十年来,以中医自身作比较,中医理论研究整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临床实践方面,水平在下降。当然,某些方面,也有超过前人的地方,但从整个来看,从中医技术发展方面来看,水平在下降。3 _+ k' f: P0 k' V+ R x) V
7 G) x# O* b; Z+ M. K) \
只有认识到中医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4 i/ G5 c' h& d- ]
/ ~- J' R2 a! |6 t( m
邓老认为,中医衰落停滞不前已有百年,但仍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特别是近年来,中医走向世界之后,受到某些科学先进国家的重视,可以预见中医已从绝境中挣扎出来了,它应该随着中华的振兴而振兴。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 z9 W/ q2 e& n( B* P% m
2 E, {+ {6 _1 X7 ~& m+ ` 祝贺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邓铁涛先生倡导的“学我者,必须超过我!”! Z/ E5 D" I0 y# a9 F* }
( s' r5 y& A8 s' Z 国医大师 邓铁涛先生是中医的战略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中医事业的振兴,需要百万铁杆中医,这就离不开大批中医临床人才的成长。他以博大的胸怀,期待后来居上,后人可以传承创新,这样的中医事业才能繁荣。
7 `* b% F9 N) H& _* P4 ]( h2 \9 ~* b, N# S0 ~8 |
但是,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5 Y( T z1 ]5 H* B, l+ Q
9 t! u2 S7 A3 D' ]6 a
把脉中医现状,有四大弊病,积重难返,复兴中医任重道远。' Y9 N% O! j/ o5 u5 @' s
V. H8 U% j [2 n$ w1 E( q! w7 a% g+ l8 }0 Y4 Z/ ^2 \' N
- U4 l$ d9 l# U: w
理论不自信,4 |+ N0 _: |7 p1 m( c
: U, a1 U5 f# l6 `' Z
疗效不自强,& S& i8 K8 d0 k, }. h9 L- R( S$ {
, A5 b8 E. g( H/ p9 v" u
传承不自觉,9 T! G( E2 C) P: t8 \6 \
$ S9 G- J, t$ h- D
体系不自立。
0 g# F) m! `$ |5 s2 k# ~! N% @3 {
8 m% O- p9 p8 C6 @. p9 N' n
) H2 q8 L$ a2 G& _7 d$ o5 @仅仅只是“勉强并存,远非并重。距离人民需要,国家期望的目标,非常遥远。”0 u! a, u1 l- f+ u0 {# b
! @, C2 a1 p; C8 @
# g2 z2 ^: ^, y! U3 m; M+ ^- O: O! L4 H2 i, i9 G
仍然是“废医存药”和“废医验药”的时代,是中医“末法时期”,复兴中医的时代,尚未正式开始。
3 _) x5 X5 ~9 M$ i3 H: V+ d. Z" E: B+ ~
" Y. d( ]8 i) Z* R! _; L+ w, x
" }2 D& p. D( f3 d: d1 a病根没看清,没有共识,看不出未来的方向。大多数中医人不关心中医命运,只满足“衣食医”的水平,距离“传道医”非常遥远。
+ O% |5 U- h2 @ K. T$ p8 A+ r4 K9 u9 @$ {, h
0 b" [1 @4 o. Y$ E1 K6 \( ?2 X- ^- v
医随国运,复兴中医是必然的。这是因为西方医学“结构决定功能的构成论医学”,存在巨大弊端,看不到生命结构的“细胞核同质化”,以及结构不稳定的暂时性,“全身全部”靶点对抗的灾难性后果。: U5 o9 g2 c& A1 ], x. T
1 b$ g4 r& c2 m; X只看明物质之“有”,看不到天地万物有生于“无”。
$ {2 C& U7 q# W+ o U
- w! y' `+ l+ C6 P. y- b
1 q& F8 u5 r' `% ?: q3 F- k; M! d& `" v" p: m1 m; q
东方医学“以无为本”,重视“有无相生”,研究明物质与暗物质,研究生成(包容构成),关系(包容结构),状态(包容形态),多元(包容单一),转化(包容对抗),稳态(包容极限),向内求(包容拯救),治疗手段崇尚自然“杂合以治”“心身同调”等优秀特质,需要“重新认识”,进行“中医先进性教育”,改变自己和社会的认识,才能拿到“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健康中国,造福世界,贡献力量。
0 l" }4 n: G# N5 b! a9 q
% \- B- p& G; Q2 N
2 @: _1 b4 I+ k$ K U
3 `1 M, d. a2 f8 g7 s只有认清形势和存在问题,有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各界给力,大众欢迎,才能逐渐走向复兴。否则,只是空谈而已。/ C' Q @$ l9 m3 q3 k0 \9 @6 w
3 [6 q: \' I: J# Q1 Q9 X
5 w* I. W( V: \" j7 W7 X% ^$ L y: g
) R) z7 D/ R% O! ~2 n. z0 n% D% g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