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9月2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尤在泾一一易水学派的仲景研究者》。
4 N) L+ q+ K9 p& w8 _
% h) `3 w+ W5 V9 {& ~2 j! M2 x$ r0 Q0 j8 t! O, G$ X
0 Z, Y# ]: n: I: `
今天我们学习清代医家尤在泾(尤怡),主要学习他的生平著述、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的部分内容,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9 M6 t& f9 [2 c h9 U) Y
+ u( m" D! O; z; m3 \/ b9 U: a# W" P- w3 f0 w
7 A9 A4 I8 b6 n'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 ?9 w9 l% p5 o5 w9 X4 Y
0 `4 O3 }0 V4 ]祝贺宁晋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之尤在泾的有关内容。
8 W0 |5 v, _- X# d$ t" O/ _& N' y# E, C8 X- N) }
尤在泾,清代医学家。名怡,又字在京,号拙吾,又号饲鹤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尤在泾少年时家境贫寒,曾以卖字画为生。与同郡顾秀野(嗣立)、沈归愚(德潜)等为挚友。
3 ^4 r% Q# u& F$ _9 B6 |# b; V
) \$ |, H( j! f* D 他协助参订沈朗仲《病机汇论》。尤在泾早年已开始行医,但声名未著,至晚年诊治技术成熟,治病多奇中,医名大振。尤在泾性情沉静,淡于名利。结识了不少文人学士,在行医之暇,以读书种花养鹤等为消遣。著有《伤寒贯珠集》 (刊于1810年)、《金匮要略心典》(刊于1732年)、《金匮翼》、《医学读书记》和《静香楼医案》等,前3种对后世影响较大。, P0 y: y' C' ?' I# _% l* |
. O9 s9 q7 P6 e$ L1 @
有研究者指出:尤氏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在于:承中梓“治病求本”和私淑喻昌“议病论、分类归纳伤寒”思想。尤氏治学方法为:师古不泥,择善而从,勇于创新;荟萃百家,殚思极虑,提要钩玄。尤氏学术指导思想和理论建树是:法中梓“先后天根本论、水火阴阳论”;治法统贯伤寒论;六经俱可受寒邪说;治病先议病。尤氏在临证经验特色方面:首倡中风病本在肝,强调平息肝风,中风治疗立急中八法,并提出开窍固脱法;血证治疗注重祛邪、温中、理气以止血;并针对当时盛行寒凉止血之弊,主张甘温止血;治疗痰饮注重补益脾肾以益本源;祛湿四法,灵活易用;杂病辨证精巧,多能奇中;制方遣药,注重升降沉浮之理等。尤氏用药规律为:治疗中风病,在用药功效方面偏重平肝熄风,在归经方面以入肝胆经为主;治疗内伤杂病,在用药功效方面偏重补气,在四气五味方面偏于甘温,在归经方面以归脾胃经为多、归肾膀胱经次之。
. i" @6 p9 v5 `- B$ M2 @
% ]0 X; v1 @# E1 T* B1 ]. h( |6 D6 `! i& G
4 d# C- ^' l/ `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