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9 21:41:20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0年8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9 z  n) i8 K5 B, ]) }/ G- [

# k- Y; Y$ T  N" N  J  }9 k        第十六节:孔子重血气孟子养正气。9 @- h4 \& i* f. H& ?3 J
. K& x) r, C& c) i- |" g
       儒家主张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从讲求自身修养做起,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身修养的内容之一,就是养生保健。$ _( h. A- v# q5 W' P! F

( _& Z. [8 y0 |3 _. v: M' S      孔子所说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乃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乃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所谓“少之时”,指的是三十岁之前,这个时候尽管可以婚配生子,但是不能过多生育,因为“血气未壮”,所以要“戒色”,必须节制性欲。1 x6 E1 X( B, T: x

) x: i2 `7 b% J* y! `      人体形成之后,其生长过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3 A6 D/ D+ t  \  ], u1 O1 ]& F

% b5 |, y* t2 l9 \9 v       孟子有“亚圣"之称。主张顺应天时,一生推行王道,不违农时,就可获得谷物的丰收,解决大众的食物问题。他主张“可持续"的发展观,在保障大众基本生活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再谈养生问题。也就是先有民生,后有养生。
) e' W) x; m! ?+ E/ W; @) e
+ b9 T( x0 a2 G* q% X9 M       在孟子的心目之中,养心重于养身。孟子的养心,是靠强大的信念。2 X" c  j$ Y8 d2 }# C7 G: d

& t; Q. j% u  f, T2 o- V ! o9 e8 s5 z4 ^
% O) g" }3 A+ U5 Z- O7 S# E- }/ f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dzh+ M6 K% h4 v4 ]0 f

( v, D; U; n6 L8 k! J3 E* P       祝贺衡水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中医大智慧》这本书关于孔子重血气孟子养正气的有关内容。
) L& v9 m/ ^6 K" k$ `! T  D. N& L" x5 i1 T$ c9 f  H) o
       儒家把健康问题,看作是人生的必修课。张仲景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 g9 O2 j- h# `/ @8 t' Z. ~6 h3 [1 R1 R; a
这段话,孙思邈也很重视,收录到《千金方》的序言里。
+ e1 C# V. A9 g/ t  P- D6 }
" J% F8 |. ]3 b2 y4 s6 D3 x张仲景的序言700多字,这段被引用的200多字,这很少见,也证明它很重要,也指出社会的弊端很严重,汉代如此,唐代也这样,现在也很普遍。
  A6 Y) n% y9 G
4 l: g% \$ P3 f9 v4 C8 F( c       王叔和《脉经》自序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间。而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遂令末学,昧于原本,斥兹偏见,各逞己能。致微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良有以也。”
2 t' j" `7 d/ X4 p
9 d* f$ E- B# j3 K+ H+ \       山中宰相、茅山道士陶弘景说:“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袪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至令五脏虚疲,当即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 R. h9 I! E9 ]& x% Z
; |$ p" X/ P  H# f# c* S) `6 X* q  t& R       黄帝、神农、扁鹊所开创的医药,继承了女娲天人相关的思想,伏羲的三才之学,源远流长,因此,才能历久弥新,造福天下大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9 21:42:57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0年8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情绪心理学》基本情绪之喜悦、悲哀和忧思及基本情绪的中西对比!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qxxlx
, D, H" N. y- g$ n  q% q, E  i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 《中医情绪心理学》关于情绪之喜悦、悲哀和忧思及基本情绪的中西对比的有关内容。  s' h2 Z6 v  w) c6 {" M
在《史记·扁鹊传》里,司马迁转述扁鹊的观点说:“人之病,病疾多;医之病,病道少。”其中所说的“病”都是指担心、忧虑。金世明先生说“病”字在造字上,虽然是形声字,“疒”内的“丙”不仅仅表声,而且也表意。在10个“天干”里,丙丁属火,通于心气,而心主神明。因此,“病”字首先是指神明所苦。再看“患者”的患字,也是心理上有一连串苦恼的意思。在中医的概念里,“病患”首先是心理问题,躯体病变引起心理的忧虑、焦急,才能称为疾病。而心理的焦虑、痛苦,显然是整体状态的反应,而不仅仅是躯体的疾病。中医所说的疾病往往是指心身俱病,这正是中医“形神一体”的体现。很多年轻人,即使躯体没有毛病,却对自己的肤色、身高、鼻子、胸部、甚至性别等“天然”状态不满意,而陷入深深地苦恼之中,有的人因此而轻生,也有的人而做了多次手术,难道这不是有病吗?“心病甚于癌”,这绝非刻意夸张。
8 |. d4 Y; _1 I" t$ g: r7 P3 b( v中医对于健康的理解,也是首先重视精神健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的“健”是靠自强不息来体现的。很多形体不适,甚至有病患的人,也可以达到自强不息的境界,这也是身残志坚者所追求目标。“康”也是心态的坦然,康宁、康泰、康庄大道、小康生活,首先是一个“幸福指数”,不是一个占有多少财富的绝对数值。由此可见,在中医的观念里,“健康”主要是心身和谐的一种状态,即使是形体稍有不正常,也不能就认为属于不健康,肢体残疾的人,甚至残疾人也有追求健康,过健康生活的可能。
# g6 |/ `; P+ N1 q5 y因此,可以说“健康”是一个大概念,完全可以包容疾病,甚至可包容很多同时存在的疾病,健康地生活。2 S( _4 i" B9 G2 W
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不仅可以利用药物,更应该想到身心的调整,许多中医的养生健身方法,比如按摩、气功、导引、针灸、拔罐、足疗、药浴、食疗,都可以选用,并且可能达到药物治疗所没有的效果,可以避免药治疗的毒副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11 22:36:4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8月1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癫痫门》。
1 A/ {; g; ~- o* e: L! S! _) _+ G4 M0 B1 [, [0 e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9 n0 ^* F! @3 o4 i1 w6 M4 K/ a' O( j1 T) d& B8 |8 q4 `' p' }1 U( p
     1,人有素常发癫,久而不效,口中喃喃不已,时时忽忽不知,时而叫骂,时而歌唱,吐痰如蜒蚰之涎,人皆谓痰病也。! A8 C- @2 \& Y9 y( e5 N. b
8 }& b8 K+ X' f3 r: [7 Q8 I, u
     2,人有壮年之人,痰气太盛,一时跌仆,口作牛马之鸣者,世人所谓牛马之癫也。其实乃虚寒之症,痰入心包也。. j5 G! e' S/ n" |* T+ C, D
7 {  J: D! ]" b& A
     3,小儿易于发癫痫者,虽因饮食失宜,亦由母腹之中先受惊恐之气也。故一遇可惊之事,便跌仆吐涎,口作猪羊之声,世医谓是猪羊之癫。' D, l6 V4 l  r$ p% M  C9 {% d

$ W  m# `3 H$ e4 R: i/ m& @     4,妇人一时发癫,全不识羞,见男子而如怡,遇女子而甚怒,往往有赤身露体而罔顾者,此乃肝火炽盛,思男子而不可得,郁结而成癫也。0 q5 X9 M' l, Z  ]9 ]) m

. v6 R! P6 h0 a* Y! S0 @5 X8 t$ R! z& `     5,人有入干戈之中,为贼所执,索金帛不与,贼褫其衣,将受刀,得释,遂失心如痴,人以为失神之病也,谁知是胆落之病乎。3 R$ R" `! m: p

+ z: y5 |3 j0 z2 _' Y* E: `     6,人有思虑过度,耗损心血,遂至癫疾,或哭或笑,或裸体而走,或闭户自言,喃喃不已,人以为花癫之病也,谁知是失志之癫乎。
6 M" U2 ]* [# t
7 ^- n- P) [/ [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欢迎交流。http://www.ynjkcy.com/bzl
9 X3 m# j3 T3 [, W! Z9 ~5 q5 L0 z9 x% x, V& S) v
            祝贺宁晋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癫痫门》,讨论了6个病例。
; i$ R# d( `# y& X; U. ?$ B
  {* P- i$ Q9 u" l" u; b/ u8 f% I          1,人有素常发癫,久而不效,口中喃喃不已,时时忽忽不知,时而叫骂,时而歌唱,吐痰如蜒蚰之涎,人皆谓痰病也。
$ G/ I6 O8 T7 i/ r6 B$ J) y, t
1 j$ d5 U  F+ a" z8 }         陈士铎说,方用助心平胃汤∶
2 [( }0 [+ N4 |" H. N1 i  X5 o, N8 v. ~9 G! P
人参(五钱) 茯神(一两) 贝母(三钱) 神曲(一钱) 肉桂(三分) 甘草(一钱) 甘菊(三钱) 菖蒲(一钱) 生枣仁(五钱)水煎服。一剂而癫止半,再剂而癫尽除也。" ~0 ?3 b# M1 l' I: ?: |. O

  F7 y' c1 G8 o; _( G此方补胃气以生心气,助心火而平胃火。故心既无伤,而胃又有益,不必治癫而癫自止此症用天半神丹亦神效。  P- o+ a/ X3 m  m4 ~

3 H8 f' {0 O) E# V巴戟天(三两) 半夏(三钱)水煎服。一剂即止癫,十剂不再发。; k8 f7 c/ L8 @  b+ m& x

4 _3 X9 V. P0 l7 w
' e3 V4 X$ u9 G. p  k; ?
& n: j) F( R$ q3 a1 a1 s     2,人有壮年之人,痰气太盛,一时跌仆,口作牛马之鸣者,世人所谓牛马之癫也。其实乃虚寒之症,痰入心包也。
4 c# S! K1 e2 K$ w& L: Y9 ^/ F
$ U& c* ~2 E- s+ d$ Z陈士铎说,方用济难汤∶
8 U% O8 g/ e/ T6 B
4 P7 O* J7 y8 Y" @% S白术(五钱) 人参(五钱) 茯神(三钱) 菖蒲(五分) 远志(一钱) 柏子仁(三钱) 半夏(三钱) 天花粉(一钱)南星(一钱) 附子(一钱) 神曲(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癫止,再剂全愈,连服八剂,此症永绝不再发。
5 q1 h+ j7 j0 X* ~( g3 `6 ~# @6 k4 u8 n5 P6 A9 Y& Y
方中虽是救包络之药,其实仍是救心之味也。心安而包络更安,况附子、南星俱是斩关夺门之将,指挥如意,而外邪近贼扫荡无遗,可庆敉宁之福也。- H6 M4 ^" C' m0 Z

) U; \! i$ t  m/ a+ q0 K此症用菖姜汤亦神效。& L6 }% |0 h% U+ @# X5 p
# m! \3 w7 {, x; v4 j
人参(五钱) 肉桂(二钱) 半夏(三钱) 白术(一两) 茯神(五钱) 菖蒲(一钱) 良姜(五分)水煎服。十剂愈。
7 ]5 K) L, m, I" }8 g) @) [" Z& n3 A' w* D% z( ~

1 a& P% d2 K% m8 `" U/ u- s* E" f% w6 q4 Y6 X( V
     3,小儿易于发癫痫者,虽因饮食失宜,亦由母腹之中先受惊恐之气也。故一遇可惊之事,便跌仆吐涎,口作猪羊之声,世医谓是猪羊之癫。/ d% ]8 _2 |! Q7 C
0 h0 e9 Z, s" C, }$ j# h: N
     陈士铎说,方用四君子汤加减。2 n4 b0 @4 a# I7 V

4 L/ x! p' _; f6 J6 B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一分) 附子(一片) 半夏(八分) 白薇(三分)水煎服。一剂即止惊,而痫亦即愈。
; {; V, r( X" F- u: {& W. w4 B0 a* B1 [9 k& q6 o: p) m" m3 d% @
四君子汤原是补脾胃之圣药,脾胃健而惊风自收,原不必用镇定之药以止之也。况加附子无经不达,而更能直补命门膻中之火,以生脾胃二经之土,则土更易旺,而痰更易消,益之半夏以逐其败浊,白薇以收其神魂,安得而癫哉。
( l3 X$ H2 e2 U
! u8 U: V9 |5 {) e, `此症用温养汤亦妙。6 D: h8 h/ Q% J# m

+ H6 f, t9 W0 U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肉桂(五分) 半夏(八分) 干姜(五分)水煎服。一剂止,四剂全愈。" y# |# Q; `6 j" B" B

9 q7 o" b; h6 M" z% d8 N, J0 o3 ^  Z& a" F; s9 p7 p7 Y' V% n& u

, O% e9 R! m5 E/ |8 G     4,妇人一时发癫,全不识羞,见男子而如怡,遇女子而甚怒,往往有赤身露体而罔顾者,此乃肝火炽盛,思男子而不可得,郁结而成癫也。
8 v5 ?. \5 O  a2 N* ~' S/ f9 {. ~: _
3 K' I4 }% S. e& H7 T: E1 l' A         陈士铎说,方用散花丹∶
$ s; f; q. e0 G; |# @* n6 n- w& k" N- k1 e* l5 W' w* c
柴胡(三钱) 炒栀子(五钱) 白芍(二两) 当归(一两) 生地(一两) 熟地(二两) 玄参(二两) 天花粉(三钱)陈皮(一钱) 茯神(五钱)水煎服。一剂而癫轻,二剂而羞恶生,三剂而癫失,必闭门不见人也。5 s: z9 Q; }( F- \! I: k2 W
0 k  Z4 M( O5 ^
此方全去泻肝之火,不去耗肝之血;疏肝之郁,不去散肝之气;补肾中之精,不去救心中之焰。水足则木得所养,而火自息于木内;火息则神得所安,而魂自返于肝中,况有消痰利水之剂,则痰气尽消,各化为水,同趋于膀胱而出矣。
; B+ S: g; f. q6 X+ _$ J0 `9 B( l: |1 _% ^0 K5 N7 `
此症用栀连泻火汤亦甚效。8 w, V* H& k. u% }. e: M1 _
! g4 I. c1 w$ N8 i/ u8 @9 w# y
生地(一两) 当归 丹皮(各五钱) 炒栀子 天花粉(各三钱) 黄连(二钱) 吴茱萸(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癫轻,二剂全愈。" ]+ u5 ~! ~/ M- F  j" f3 r; l

5 g  z; c6 z$ r! O此方兼可治热入血室,少加柴胡一钱。# \! Z% p8 v6 V+ b8 N) u9 \6 X& ~, r

( Y3 ]# y1 `6 N: W& {: c) e, F
- Z% w( P9 W9 y1 K( W' `* }' [+ k9 T
0 j- I5 @9 p! X     5,人有入干戈之中,为贼所执,索金帛不与,贼褫其衣,将受刀,得释,遂失心如痴,人以为失神之病也,谁知是胆落之病乎。
4 s- ^+ z! y" u% Y
  d# v5 U" W( {. l         陈士铎说,方用却惊丹治之。4 u/ Y! C1 r( b) u* O4 T
& J. T  ^2 h6 ^
附子(三分) 陈皮(一钱) 白术(三钱) 当归(五钱) 丹砂(一钱) 铁粉(一钱) 茯神(三钱) 远志(一钱) 半夏(一钱)人参(三钱) 薄荷(一钱) 天花粉(二钱) 南星(一钱)各为细末,蜜为丸,如弹子大。姜汤送下。一丸而惊气即收矣,连服三丸而癫痴自愈,不必尽服。& |$ Q* v- G, \/ U
( Z! C0 d2 G/ o# a1 q
此方安神定志之圣方也。方中全在用铁粉为神,铁粉者铁落也,最能推抑肝邪而又不损肝气。肝与胆同类,均木之象也,木畏金刑,故用铁落以制肝,非取其金克木之意乎。金克肝木,未必不金克胆木矣。然而肝木阴木也,胆木阳木也,铁落克阴木而不克阳木,故制肝而不制胆。所以既伐肝邪,即引诸药直入胆中,以生胆汁,不独取其化痰而静镇也。& r$ T; P6 Q0 @
. K8 h! l" R/ D, t# h! Q
此症用收惊汤亦效。
7 @6 y: S( z2 Q/ S4 x. _" T3 D4 }* `, Y5 e; Q9 o
当归 山茱萸(各一两) 白芍(二两) 北五味(二钱) 附子(三分)水煎服。一剂惊收,二剂再不痴矣,三剂全愈。
$ }' s5 D' {3 w3 m9 I4 K
+ L4 @( L4 N6 w  F) F, h# ]3 t" d. q+ C

2 _/ ~; O' z  R1 H( `* s4 N* ]  G     6,人有思虑过度,耗损心血,遂至癫疾,或哭或笑,或裸体而走,或闭户自言,喃喃不已,人以为花癫之病也,谁知是失志之癫乎。
7 k% e( Y( @9 @& _) r& t# @# [: A' j" S
          陈士铎说,方用归神汤∶
( T9 B- i" |, h+ f
+ I5 p( Y; u2 F5 j" l人参(五钱) 白术(一两) 巴戟天(一两) 茯神(五钱) 紫河车(一具) 半夏(三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丹砂(一钱) 菖蒲(一钱) 麦冬(五钱) 柏子仁(三钱不去油) 白芥子(三钱) 各为末,先将紫河车净水煮熟,不可去血丝,捣烂,将各药末再捣为丸。白滚水送下五钱,连服数日,而癫如失也。
, _& F6 b# W/ Q' e7 ~: @
- I( z( S1 n0 ?- t' `- N此方心脾同治之药也,虽消痰而不耗气。用紫河车者,以紫河车为先后天之母,更能归神于顷刻;神得河车而有根据,则志即根据神而相守,不特已失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11 22:38:3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8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的开篇序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孟庆云教授为该全体写的序言“皇古融新,卓然自立”与大家共同学习朱良春大师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经验。0 t2 B3 D& @9 R& T' t
3 T8 Q9 H; Q1 i' p' k1 Z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g( T% z6 w; E
+ T2 H# e1 o& Y2 D6 D6 Q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主要学习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孟庆云教授为该全体写的序言“皇古融新,卓然自立”与大家共同学习朱良春大师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经验的有关内容。
0 [( c, J- J6 P: T
# E$ t+ Q* T0 d1 R9 E       孟庆云先生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执教于黑龙江中医学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香港浸会大学,讲授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内经、西医诊断学、数理统计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科研方法学、中医医籍医案选课程等。发表中西医学术论文200余篇,编写《中医理论渊薮》、《周易文化与中医学》等著作十余部。
- Y/ [7 S' ?% W7 Z. K
6 x. t; Y& O5 g* t+ U0 I- Z       孟庆云先生在“朱良春现象”、“朱家军”之后,提出“章朱学派”,深刻揭示了朱良春先生的学术渊源,这个学派从章太炎、章次公,到朱良春、朱家军,长达百年努力探索“中医卓然自立”的道路,为中医复兴而努力,有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值得大家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11 22:41:11 | 阅读全部
        今晚(2020年8月11日)8点直播~2 @( j/ U  C. t% g# b
2 X: D7 C3 q6 y' |  U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43讲~
0 o. ?2 ~; i- J# ]# e$ v
. j" J' V  c: U# s; e       曹东义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携半生中医临床心得体会,逐字逐句讲授中医四部经典之首的《内经》,解读精彩,一听受益。/ k0 d. G' W6 W; j  A2 b, n; Y6 D
. `. W7 C1 ]7 [& |, s
       学习方法: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view&aid=6517
5 ?: y) j& V+ x; D2 g
. C/ J  U( s* z$ k今日讲座内容:欬论篇第三十八6 c, Y9 {( E9 l0 ?& v
' W0 A9 l0 N# ?  }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j& j: W, H0 n) k) v8 e
5 |, l3 S, {3 q1 z  _  W+ j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X9 H1 _) F9 I' X( |
- f' b4 H1 x1 w- W( P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 D9 M4 P( U  T
  A6 t% n0 u% P% Q2 k0 }: W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
3 E" w* w6 {& J- Z
0 B" B7 l& Z4 j/ f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0 n! U  {5 _4 c# t5 D* ?
. I" q0 D3 @) t3 }% ^  C
  帝曰:何以异之?
0 j/ E6 C' E$ n1 @; `
7 e- t3 j6 f8 u/ f9 `  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6 C; T7 M* F+ j# a7 |

* D! F* D1 H1 s$ E+ Z: g# H3 }" u# k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5 E$ v" ~$ e/ t1 n6 l8 B
. _- `( g. E* l1 O9 W  s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3 w1 f8 a5 g6 P+ B
2 R5 l! L+ `, h, G; Z- E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w- }: G' C0 d4 [8 u6 j

5 g/ \5 ~1 C* P9 X7 o4 G$ ]4 P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0 Y! U) B4 r( V+ G) p
5 w' t% u) i$ }4 m+ O0 b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 C- h- k0 h, Z5 Y, \4 s9 {" n
: E9 q1 S' X8 m1 U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X+ }$ }7 P. S

5 W) m% a0 u% h, B5 ^- p; g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 t# [, |3 W% d9 q: w$ `: t  U
! [8 U* E5 N5 C4 F  肺咳不已则大肠变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6 w: X# R# A# H
( x% Y8 K! U7 ^  j2 ?/ V1 T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N4 F  u3 T! `! C

* {# D3 A4 h6 L5 m& q( @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 ~) j% [0 c" }' G1 s" e9 _: k' a8 m) E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m, i0 w! s2 }, k9 u9 o( k, z4 J
2 X, o5 r# X# C. a" q9 Y0 q
  此皆紧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 U: L- \" R" U1 H1 `' L# ^8 Q+ ^: F( \) w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13 20:33:1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0年8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这一讲我们继续学习清热剂中清脏腑剂。清热剂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原则制定的。而清脏腑热剂,适用于邪热偏盛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候。这类方剂是按所治脏腑火热证候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清热方药。如心经热盛,用黄连、栀子、莲子心、木通等以泻火清火;肝胆实火,用龙胆草、夏枯草、青黛等于泻火清肝,肺中有热用黄芩、桑白皮、石膏、知母等于清肺泄热,在脾胃用石膏、黄连等以清胃泻热。热在大肠,我们用白头翁、黄连、黄柏等于清肠解毒。其代表方,比如说咱们常用的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等。敬请王秀民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1163
) j, p, a: c0 B. R  e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国医大师指导的《方剂学》中清脏腑剂的有关内容。
. ^- e, u4 _# ?, M. F    中医认为邪热为患,有表里之分,治疗虽然都是清热,但是在表在里由于部位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清表热,有辛凉解表方剂很常用,辛温解表方剂也是为了散热,把因为寒邪瘀闭的热邪,从皮毛外散出去。
8 z5 M. v, m7 L; E% O如果邪热在脏腑,属于里热,就不适合用解表剂治疗,而是需要“直清里热”,其代表方,比如说咱们常用的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等。
5 V+ H( C. I. X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13 21:55:25 | 阅读全部
       本周四(8月13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张景岳一一易水学派“集大成者”2》。' D% o5 S: s  E6 b
% }. s) h/ z) s
+ T2 D3 w0 \, G9 R
9 W9 r8 W9 L' ]% V; l1 _6 s
      今天我们学习明代的医家张景岳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张景岳的部分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中阴阳一体思想及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论,对命门学说的新发展。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 ?& P; Y/ F+ [2 b4 W4 |7 m) N; \8 B
# o' A. L( N. P2 e. t
5 L9 a! g; p. m& g2 ^9 a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h. o1 P/ C; S. X; T# E8 m6 s, ?' Z, R- }  g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之张景岳关于阴阳一体思想及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论,对命门学说的新发展的具体内容。
+ N* ?7 L- L/ v- W7 z/ U, A' o4 c& I: U, z$ n. h) b8 U) o
   在张景岳的著作中,经常引用理学家的观点来诠释自己的学术思想,证明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现象的产生基于两个因素:一是因为张景岳的《类经》是对《黄帝内经》分门别类重新解释,并加入自己的观点,如果不站在当时社会主流的理学的立场上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张景岳就很难对先秦权威的《黄帝内经》思想进行深入地阐发。二是因为理学思想的哲学化,确实为医学思想体系的改良和医哲基础的构建提供了比较好的哲学基础。其中,后者是主要原因。 张景岳之所以能够对“气”的涵义进行新发挥,主要是受到理学思想中的理气观形成过程和宋《易》之学的影响,张景岳说:“万事不外乎理,而医之理尤为切。散之则理为万象,会之则理归一心。”“万物之气皆天地,合之而为一天地;天地之气即万物,散之而为万天地。故不知一,不足以知万,不知万,不足以言医。理气阴阳之学,实医道开卷第一义,学者首当究心焉。”这两句话充分证明了张景岳对理学思想中的理气观的重视。其中,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气论观、二程的“理在气先”、邵雍的象数之学和朱熹的理一元论思想观点频频出现在张景岳的医书中。
7 P. ?( l/ W8 c4 X# U) S6 A6 Q
$ K, s& _# u! m* {6 f; N8 a  阳不足论是张景岳医学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之一,同时,也是其温补思想形成的重要指导思想。如果说气一元论宇宙本体观是张景岳医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的核心,那么阳不足论就是他的临床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张景岳强调人体中的阴和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他在《类经·阴阳类》中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断,强调了由气分为阴阳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阴阳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张景岳进一步强调了阴和阳的对立性只是相对的,认为阴阳中复有阴阳,阳气为人生命之本,所以,只有阳气坚固,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他说“阴阳之进退,皆由乎阳气之盛衰耳。”他的这一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阴阳本一体”和“阴阳互根”的影响,后两者在宋明时期理学阴阳对立统一观的影响下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所以说,张景岳阳不足论思想的形成与理学阴阳统一观有很大的关系,在张景岳的医书中,大量引用理学家的思想来论证自己的阳不足论。9 r& o/ x4 a& r- d- P, |1 I' z9 E
3 j5 B5 ]1 Y9 _# A# @( ?
  张景岳认为阴阳与五行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五行与阴阳是气与质的关系。他说:“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他认为五行之中复有五行。交互无穷,然而变虽无穷,总不出乎阴阳。“夫水火皆宅于命门,拆之则二,合之则一,造化由此而生,万物由此而出”,将水火定位为命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指出命门的作用由此两种物质运作发生。此外,张景岳还用理学中的象数之理和河图之学说明五行的生成,他说:“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数,圣人察河图而推定之。其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夫五行各具形质,而惟水火最为轻清,乃为造化之初。”
+ c& {9 s" p( q! p+ m0 n+ q( Y6 J4 `/ v. q. a1 m. s. z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14 22:07:47 | 阅读全部
+ G& L! o  {& `3 ?7 F7 w
# h: N' L& H; B# i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黄小平,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6 S/ t- V2 X# R6 A8 q% @5 Z6 z0 I+ A" V5 |9 K3 f

- `/ b7 O, [* A/ C
1 S1 C' V/ z% W& B1 l  h2 T6 t4 [+ e     今天是周五晚上(2020年8月14日)我为大家分享第五版 《中药学》里面的祛风湿药:凡是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本类药物的能去除留着于肌表、经络的风湿,其中部分药还分别具有舒筋、通络,止痛及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症。使用祛风湿药,可根据痹证的性质,部位等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药物,并予适当配伍。今天主要接着讲桑枝,桑寄生,五加皮,虎骨,白花蛇,海桐皮,蚕沙等
3 V# Y7 c) L* z) h! G# ~8 ?4 j0 W. z2 }5 F* k" ?5 `3 \( v( k
( N0 W% ^' g. |0 {
# B6 e- f7 q: u) j" O6 |" Z
     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J8 P9 a* H3 N/ C- I! L
8 l9 L! x. s' g' `9 e

. @7 u1 q" F" d9 m$ Z
6 o9 t( y# x$ y3 P; |       祝贺上海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为大家分享了第五版 《中药学》里面的祛风湿药之桑枝,桑寄生,五加皮,虎骨,白花蛇,海桐皮,蚕沙等有关内容。
8 ^+ H; D* r! b2 J
1 {% L$ u: S, e9 g' q! S  \       祛风湿是中医特有的学术理念,虽然西方医学的希波克拉底所说的四元素有土水风火,体质学说有黏液质,似乎“所见略同”,但是实质并不一样。中医把风寒暑湿燥火,概括为天之六气,与地之五味一起作为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有生理的需要,也与疾病相关。0 P* C' O' Q4 C3 F) `
. R, J$ V, k4 ^4 D4 o3 T
      适当的条件是六气,过分的属于六淫,六淫致病湿邪很常见。
/ Q& F" {7 a7 k: V. P  s
' H2 J8 Z: _3 x# D, }4 Q9 \4 M1 L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弥漫三焦,不易速化,病情缠绵,可以引起风湿痹痛,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症。, z/ V, o* j8 _0 x( ?! @) Q
% ]& `4 y  v2 p; U3 s
       这样的病情,需要认真对待,更需要好医生可以信赖。
3 a. [* {8 U) g0 D; e7 o/ B8 A0 L7 Q7 G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15 22:05:48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0年8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V( N& K$ c/ s, K

8 ^- E( @: [  m        第十七节:庄子重养生避世逍遥游。1 @& C! m' x; ?# n. ~$ R( w5 {

) \) Z6 }/ i, r  b6 @$ r/ s: t) g! i      庄子,名周,生卒年失考,约生活于公元前369年一公元前286年,大体上与孟子是同时代的人。他是战国时代宋国蒙城人,也就是今天安徽蒙城人,另有人说属于今河南商丘。他曾任漆园吏,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k  g9 f3 f" n: s
) o. z6 z  t8 L- g
        庄子主张天人相应,通过观天文,察地理,可以更清醒地看待人生。知道自然规律,又知道人应该怎么做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知道天地自然的道理,就在于深刻认识了自然生成;知道人应该采取的作为,就是按照人的智慧去认识生命。用来保养人的智慧所不能完全认识生命,善终于一百岁而不半途而废,不早死和夭折,这就是智慧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 ^& B0 k" c) J+ x$ R4 ]- w! E. y/ [, H) ?
       在庄子的心目之中,人不能因为外物而受累,自已的身心不会因为外界的透惑而改变,只有这样做,才能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才能体会人生的真价值。
2 ]6 s, _9 L( J! W1 Q, X; l% Z! s# o; X

1 t$ E. Q/ P9 n: l2 y1 S+ W5 B: p# a: u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dzh
: d# g  M( ^% {* t. w
6 @6 {8 R) ^2 A0 \% [4 i         祝贺衡水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中医大智慧》这本书关于庄子重养生避世逍遥游的有关内容。
6 l8 L6 s) f. y" Z: t( M# ]# N( v( E9 v2 l. R! ?+ i
      庄子处于战国争霸天下的年代,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x. \$ J3 K# N7 ]
$ y+ d8 b3 Q' P2 {' j1 m0 f
         天地之间,人最可贵,这是因为人有思想,能看到很多平常人所难以理解的未来,也可以在现实之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有没有平台。所谓有汤武之贤,也需桀纣之时,否则就不能把潜能发挥出来,难为人了解。6 {3 I( a. `  U4 I4 [1 }/ V$ D& }

6 m2 K' {9 u: a7 o        庄子是苦闷的,也是快乐的。% Z$ N+ e( A& r$ X0 {& l% {# t3 b
! s+ d* k# K  o3 t
        他的快乐,是因为有智慧。- l8 h' i+ G' I- W# _# m2 k, |* _
) w) @' I- s" X# ?* ^& H5 s) j; n
         他的苦闷,是因为很多君王太愚昧。
9 v& `6 n- J' [) V
' n8 m6 ^1 X9 h, u% ^1 F3 a        他的健康管理,是主张天人相应,通过观天文,察地理,可以更清醒地看待人。
6 [8 T8 @1 o  b; B, N2 ]9 B5 i1 N% s* N' R: l  B$ p
          顺天气,得地利,与人为善,与万物和睦相处,这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懂得了,按着做,才是最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18 21:32:4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0年8月17日20:3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
8 f9 W7 V7 H% U! @- z& Q) a% o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5 f$ j9 Z; u* i) T, H/ e
     1,人有热极发狂,登高而呼,弃衣而走,气喘发汗如雨,此阳明胃经之火也。1 h: H8 B3 l: a3 W+ }( A7 q
      2,人有火起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心热,妄见妄言,如见鬼状,此亦阳明胃火之盛也。
# ^  |$ I4 j* t, n; H      3,人有易喜易笑,狂妄谵语,心神散乱,目有所见,人疑为胃火之热也。不知此病非胃热也,乃心热耳。
- R- c! \/ Q, }8 V- p% h7 [4 I1 X1 E      4,人有身热发狂,所言者无非淫乱之语,所喜者无非欢愉之事,一拂其言,一违其事,则狂妄猝发,见神见鬼,人以为心热之极也,谁知是心包之热乎?
$ L+ m7 h# ^) K1 {6 {$ [1 ?       5,人有为强横者所折辱,愤懑不平,遂病心狂,时而持刀,时而逾屋,披头大叫,人以为阳明胃火之盛也,谁知是阳明胃土之衰乎?
/ |/ D( a' c) W1 d. F- R% z' Q& e6 @      6,人有忍饥过劳,忽然发狂,披发裸形,罔知羞恶,人以为失心之病也,谁知是伤胃而动火乎?! g& H( R- Q, M& X& O5 Y% H
      道术并重,复兴中医。届时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为复兴中医事业而努力奋斗,为人民健康而努力学习。http://www.ynjkcy.com/bzl4 J% x* G6 B3 s* o, _8 b1 C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辨证录》的有关内容,讨论了6个病例。
! @4 E( M6 L8 {- Y! q
) V$ [7 D1 ~! c0 z; x  Z6 h     1,人有热极发狂,登高而呼,弃衣而走,气喘发汗如雨,此阳明胃经之火也。# e& P4 }* ]+ {8 w" T$ B  y# i# k. S
    陈士铎说,方用加味白虎汤救之。
) V7 Z7 m  L) g9 x8 ~. u人参(二两) 石膏(三两) 知母(五钱) 茯苓(五钱) 麦冬(三两) 甘草(一钱) 半夏(三钱) 竹叶(二百片)糯米(一撮)水煎服。一剂而狂定,再剂而热止矣,不可用三剂也。* J' G& B' T3 c0 {! c
此症非用白虎汤以急救胃火,则肾水立时熬干,身成黑炭矣。然而火势燎原,非杯水可救,必得滂沱大雨,则满山遍野之焰始能尽行扑灭也。$ a- s7 A. q4 ?, C7 u8 l
此症用坎水汤亦效。- [0 D  t+ e6 B
石膏(一两) 玄参(二两) 甘草(一钱) 天花粉(三钱) 炒栀子(三钱) 车前子(二钱)水煎服。一剂狂定,再剂全愈。
; C7 U4 o' c* a7 o/ ?6 Q% s/ K( G
2,人有火起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心热,妄见妄言,如见鬼状,此亦阳明胃火之盛也。
6 v& z, k/ d3 R     陈士铎说,方用泻子汤∶5 J) m/ X' j* M/ J- r2 |3 i3 A2 W9 a" Y
玄参(三两) 甘菊花(一两) 知母(三钱) 天花粉(三钱)水煎服。一剂而胃火平,二剂而心包火亦平矣。二火既平,而狂病自愈。& N$ n8 O4 x4 t3 |: {
论理此症可用白虎汤,予嫌白虎汤过于峻削,故改用泻子汤。此症用二石汤亦神。4 @' Z6 j5 P2 E$ D  U) T
人参(五钱) 石膏(五钱) 寒水石(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二钱) 丹皮(五钱)水煎服。一剂狂定,二剂全愈。
1 i- K# S' A7 T% c6 P& v
) q4 \0 ?( c" S' i0 K 3,人有易喜易笑,狂妄谵语,心神散乱,目有所见,人疑为胃火之热也。不知此病非胃热也,乃心热耳。
1 I' N" [( Q0 g; V4 w     陈士铎说,方用清心丹∶9 t8 O; A4 z. ^, f" i
黄连(三钱) 茯神(五钱) 生枣仁(五钱) 人参(三钱) 麦冬(一两) 玄参(一两) 丹参(三钱)水煎服。一剂而神定,再剂而狂定,不必用三剂也。, A. T- d6 g- @5 Y# E
黄连所以清心火,然徒用黄连,则心火正燥,恐黄连性燥,反动其燥,所以又益人参、丹参、麦冬之类,润以济之。盖火有余,自然气不足,补气以泻火,则心君无伤,可静而不可动矣。5 ?5 E7 ?  J( {1 T
此症用解妄汤亦效。4 f$ v4 H$ n) M' o
人参(一两) 黄连 茯神 柏子仁 玄参 丹参(各三钱) 生枣仁(五钱) 甘草(一钱) 肉桂(二分)水煎服。一剂狂定,二剂全愈。
+ r4 S' @5 V9 Y/ C8 ^! T+ h
' i& X; G, D! ?1 I) }& w 4,人有身热发狂,所言者无非淫乱之语,所喜者无非欢愉之事,一拂其言,一违其事,则狂妄猝发,见神见鬼,人以为心热之极也,谁知是心包之热乎?
( f, F( R; u2 {! O0 [. Q! c1 b( i      陈士铎说,方用卫主汤∶1 g/ ?( r( W" `/ A
人参(一两) 茯苓(五钱) 玄参(一两) 天花粉(三钱) 麦冬(五钱) 生地(五钱) 丹皮(三钱) 水煎服。9 N" M( Q  v# ^& ?- ^( V
此症用正心汤亦神效。2 c8 y& V7 l: N' v1 V
人参 熟地(各一两) 玄参 麦冬(各二两) 菖蒲(一钱)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7 D& d9 V! n$ [) Q
  E  F6 ~3 s% ?3 g+ s; x
       5,人有为强横者所折辱,愤懑不平,遂病心狂,时而持刀,时而逾屋,披头大叫,人以为阳明胃火之盛也,谁知是阳明胃土之衰乎?
, X$ ]% z$ ~# C, u6 F1 E      陈士铎说,方用平热汤∶& K& K0 U4 i- b2 n
人参(五钱) 黄芪(一两) 甘草(一钱) 麦冬(一两) 黄芩(一钱) 青皮(五分) 竹沥(一合) 白芍(五钱) 茯苓(三钱) 枣仁(三钱) 炒栀子(五分) 天花粉(三钱) 柴胡(五分)水煎服。二剂而狂轻,四剂而狂定,服一月而安然熟卧矣。, N- y: V: u' @2 n6 z. a
此症用舒愤汤亦神效。
! \; {+ k8 H4 m/ z9 u9 F白芍(二两) 炒栀子(五钱) 玄参(一两) 天花粉(三钱) 柴胡(一钱)水煎服。一剂狂定,再剂愈,三剂全愈。1 X$ I# m* |% p* C0 e  ?* `8 |

9 }  W! h! l. i1 n      6,人有忍饥过劳,忽然发狂,披发裸形,罔知羞恶,人以为失心之病也,谁知是伤胃而动火乎?/ o- a8 e7 Z* l. v( [$ j. v' h
     陈士铎说,方用救焚疗胃汤∶) [, ]( \' V, B( s4 ~* X' }
人参(一两) 玄参(一两) 竹沥(一合) 陈皮(三分) 神曲(五分) 山药(五钱) 百合(五钱)水煎服。一剂而狂定,再剂而狂止,三剂全愈。0 W' O; S  y' b
此症用遏火汤亦神效。
6 ?4 }$ l+ w9 S- N人参 白术 生地(各五钱) 玄参(一两) 甘草(一钱) 知母(一钱) 天花粉(二钱) 陈皮(五分)神曲(一钱) 丹皮(五钱)水煎服。一剂狂定,再剂全愈。
  g! ^! _/ y! c6 b( @: @
: k, B6 l% H; b2 a5 Q: D1 r6 T& j8 |9 b5 s. I+ l0 I9 U! o

2 w4 G8 H2 N2 k4 D1 E$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