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时代无扁鹊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 《黄帝时代没有扁鹊》原文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2014、1、24 (现在仍然有人对于这个问题理解不深,所以发表出来,重提这个话题供大家参考。2025、8、19)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月15日刊登了笔者的文章“扁鹊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主张扁鹊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不可虚拟化处理。有的学者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轩辕黄帝的时代就有扁鹊,扁鹊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是神话传说之中的神仙“大古扁鹊”。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这种黄帝时代有扁鹊的说法,其依据不可靠,原因是对司马迁所说“在赵者名扁鹊”不理解,没有读懂“扁鹊”一词的含义。 误读《汉书·艺文志》,提出个人猜想 黄帝时代有扁鹊的说法,始于隋唐之际的杨玄操,他在注《难经》时作序云:“斯乃渤海秦越人所作也。越人受长桑君之秘术,遂洞明医道,至能彻视藏府,刳肠剔心,以其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仍号之曰扁鹊。”张守节作《史记正义》引用杨氏之语,此后注家也常沿用此说。 这种观点有何根据?杨玄操没有说,如果向前追溯历史文献的依据,勉强可以作为佐证资料的仅仅是《汉书·艺文志》载有“《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有人据此说,既然把黄帝、扁鹊、俞跗三个人合称为一本书的作者,那么他们就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我们不赞同以上的观点,第一是因为《汉书·艺文志》之中,还有《黄帝三王养阳方》《汤盘庚道阴》等用人名命名的书籍。黄帝与三王不在同一时代,汤与盘庚相隔几世,也不可能同时写作一部著作。第二,班固在《汉书·古今人物表》中,总结了秦以前1949位各类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扁鹊,在越王勾践和赵简子的春秋时代。第三,《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大古有歧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暗昧。”其中明确说扁鹊与岐伯、俞跗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因此,结合《史记》与《汉书》,以及近年来出土的马王堆医书等证据材料,足以证明历史上只有一个扁鹊,即秦越人,约生活于春秋末期,与孔夫子和赵简子大体同世。 “在赵者名扁鹊”,有深厚历史渊源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扁鹊者,勃海郡郑(鄚)人也,姓秦氏,名越人。……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赵人不称其姓名,而呼之为“扁鹊”,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赵氏以鸟为图腾。 《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玄鸟的名称首见于《山海经》,形状像燕子。传说帝喾的次妃简狄是有戎氏的女儿,外出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这个传说也被司马迁收录在《史记·殷本纪》之中。这个传说表明,在商人的始祖出生之前,商人部落还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所以,契只知道自己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亲,也是鸟图腾的一个起源。 《史记·赵世家》说,赵氏孤儿被匿藏了15年的时候,晋景公患重病,占卜得到的启示是“大业之後不遂者为祟。”晋景公就问晋卿韩厥,这是什么意思?韩厥知道赵氏孤儿已经长大了,就说:“大业之後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適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 韩厥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著名元曲《赵氏孤儿》讲述的程婴救赵孤。赵氏的祖先中衍“人面鸟噣”,长着像鸟嘴一样的面孔,不是一般人的相貌,他传下的后代都姓嬴。中衍氏来历不一般,像天神那样来到人世间,辅佐殷商时期的帝大戊成就事业。他的后代也都功勋显赫,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再往下到周厉王、幽王昏庸无道时,赵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晋国的先君文侯,一直到晋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景公)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而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 韩厥的一席话,让晋景公感到问题不一般,他立即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程婴藏匿赵氏孤儿的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重新立赵氏孤儿为卿,后来赵氏孤儿赵武复位,赵世家族再度复兴。赵武就是赵简子的爷爷。 《史记·赵世家》称赵氏祖先中衍氏“人面鸟噣”这一特征,直到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仍然是一个氏族的象征,他期望“至于後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噣。” 赵氏以鸟为图腾,是他们把秦越人称为扁鹊的主要原因。《集韵》说:“古有扁鹊或作鶣。”扁鹊是鹊鸟“飞轻貌”。《广韵》也说:鶣“取鹊飞鶣翲之义”。《禽经》说“灵鹊兆喜”,古人把鹊鸟称为喜鹊,与原始部落的人们以鸟为图腾有一定联系。 秦越人行医足迹遍及中原数国,常有起死回生、排忧解难、化险为夷的高明医术,故赵人联想到其祖先保护神中衍氏“人面鸟噣”,尊秦越人为“神医扁鹊”,这应该是司马迁所说“在赵者名扁鹊”的根据所在。 赵简子时代,图腾崇拜仍然盛行 人类学研究表明,图腾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现象。人类先民相信每个民族都与某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为该民族的图腾、崇拜物、标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龙、凤、蛇、鹿、鸟类、虎、麒麟等动物都曾作为图腾崇拜物。这种久远的民俗,积淀在早起的人类文化之中,具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色彩。 在赵简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仍然有图腾崇拜的历史遗迹,并且对于现实生活,仍然发生着深刻而重要的影响。 扁鹊诊赵简子之后,昏迷7天的赵简子醒来,立即就讲述了一个与图腾崇拜有密切联系的故事,他说:“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有一熊欲来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兒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適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 赵简子梦游天庭的故事生动而曲折,暗含着上天的旨意。此前一百多年,秦穆公也有过这样的“做梦上天”的故事,被史官公孙支记载于秦国的史册之中,预言的内容一一得到应验。他日,赵简子外出途中,见有异人当道,为其解释赵简子怪梦的天意:“晋国且有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祖也。” 熊与罴是晋卿范吉射、中行氏荀寅的图腾,代氏之祖先图腾是翟犬,上天的旨意是让赵简子“灭二卿”,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 此后,晋国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由此展开,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过程也由此而启动,赵襄子灭代国、赵武灵王废长立幼、胡服骑射等都从扁鹊诊赵简子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到了其法理上的“合法性”。 天命难违,替天行道,使得扁鹊诊赵简子事件在赵国历史、晋国历史上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甚至说这个怪梦就是一个政治寓言、事变阴谋,是我国历史由春秋到战国发生转折的导火索。 扁鹊诊赵简子被记载于史书之中,既不是由于赵简子病情重,也不是因为扁鹊医术高明,而是因为这件事牵扯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总而言之,赵人以鸟为图腾,敬鸟而爱鹊。秦越人周游列国,到处救死扶伤,活人无数,他的传奇经历,使赵人既感激又敬佩,尊其为“扁鹊”,即翩翩飞舞,四处传播佳音喜讯之鹊,由此而不再直呼其名秦越人。可见,扁鹊是秦越人的私人名号,而不是公称,也不是黄帝时期有“大古扁鹊”,更不是历史上有很多扁鹊。 扁鹊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不能因为各种传闻而被虚拟化处理。 2014、1、22 《天汉文化与中医祖庭》 汉中市秦巴中草医药研究会 饶振旸 (一)扁鹊文化与中医起源 “扁鹊神医”已是家喻户晓,但“扁鹊”是一个大文化,却被不少人忽略。华夏文化常规是这样,将前人经历编成神话,让后人从情节中得到信仰。同样,老子是文化(传孝), 观音菩萨是文化(修心), 财神菩萨(舍得)、药王菩萨(精诚)等都是文化。这些文化在代代相传中,逐渐被“人物”化了,扁鹊通过太史公停在了秦越人身上,老子通过李渊停在了李耳身上,观音菩萨通过小说停在了三公主身上,财神停在了关羽身上(因各地民俗之异,又出现了五路财神等多人),药王停在了孙思邈身上(也因地域民俗不同,又出现了张元素、李时珍等多人)…… 其实,就扁鹊文化来说,应该从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高度,看待“扁鹊”、理解“神医”,中医信仰才能跳出“伪科学”迷信怪圈, 才能名正言顺地继承中医、发展中医。 从战国后期到东汉末年,社会上相当普遍地以“扁鹊”作为良医的代称, 形成了扁鹊文化信仰。当时的秦越人,品德高尚、助人为乐、医术精湛,继承了岐黄医道,总结了岐黄医学思想,故与“大古歧伯”并称为“扁鹊”,以示尊崇。太史公司马迁称他是真实的医学宗师; 医圣张仲景,对于秦越人的高超医术也十分敬仰,竟然达到了“每览………而辄叹”的程度; 秦汉之间的文人墨客,常 把秦越人当作“明星”来追捧,这样的历史地位,后世无人能比。 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之”、“以文饰之”,属于人们认识世界、描述世 界的一种方式。物质世界是客观的,而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既有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也必然有他们观察世界的思想方法(古代以“神”誉之)。因此,文化不等同于史实,但必须是史实的升华。 司马迁在《史记 · 扁鹊传》的撰写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他所能见到的各种材料,现在可以知道的大约有《虞氏春秋》、《韩非子》、《列子》、《鶡冠子》、《战国策》等,各家说扁鹊,其词多不同,他面对这种混乱传说的状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弯取直,才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记载。 “扁鹊”是古代名医的一个赞誉。有史论曰:“轩辕时扁鹊”即“黄帝时医也”。在民间,我们历代师徒传承演教的偶像中,有三大尊崇神灵必不可少: 1、“天使”岐伯(太古扁鹊)被尊为医祖: 天使(或天师)者,非常人也。按传承说法,他不是为一般人治病的普通医生,而是传教“上天”指令的“天使”。黄帝称“天子”,岐伯专门给黄帝传授医学养生知识,故又称“天师”。他比现代科学院院长的职位还要高得多, 所以不是医工,而称为“天师”。现存的《黄帝内经》就是天师的传教记录,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的经典。 2、“医圣”张仲景: 医圣者,职业的规矩准绳也。“张仲景”,意味着:像彰显大成圣人仲丘儒术那样来传播重视医术。 过去民俗叫医生为“艺书人”:“艺”是扁鹊医工之艺,“书”是孔圣儒门之书。 聪明的中原(河南)人,很会发扬光大做广告,早在明代就把“张仲景”塑造成一个生龙活现的神仙,他就住在南阳附近的菜园里,并逐渐给他盖起了大庙——医圣祠 。至今中医传人及中 医爱好者都到河南南阳“医圣故乡”去寻根问祖。 3、“神医”为百姓治病的医工秦越人,被称为扁鹊。“神医”者,出神 入化,妙手回春也;“扁鹊”者,部落民族信仰的吉祥救星“天使”也,好比中古以来的“药王菩萨”、“观音菩萨”的称谓。按现代语言,就是德艺双馨的“精诚大医”,比“国医大师”级别还高得多,至今后遗有“白衣天使”之说。 这三位重要神灵,是师承传教中至高无上的偶像。按传统教化: 医生面临“人命关天”的大事,只有对神灵具备“虔诚”、“慈善”和“敬业”的心境,才能接通祖宗神灵的感应,才能“聚毒药以供医事”。 其实,这就是一种慈善施舍、敬业求真、助人为乐的文化传统。扁鹊文化传教中主要有二: 其一、“天师扁鹊歧伯”:为岐黄学说《黄帝内经》的天师,谐音“天使”。因黄帝(天子)问医道,故名“天师”。黄帝与歧伯问答式记录的《素问》《灵枢》合为《黄帝内经》,成为中华医学最早、最权威的经典。《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从生命观上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整体医学模式”。 其二、“神医扁鹊秦越人”:秦越人全面继承了黄老道家理论上的整体医学思想,为中医学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后世称为神医“宗师”。 扁鹊(秦越人)的学术发展成就,首先是脉学。《史记 · 扁鹊传》说:扁鹊“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又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以脉测病,在那个历史时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孤证”,《左传》记载的楚医诊断申叔豫装病不朝,就是用的脉诊决断。 扁鹊的医学体系,被后世全面继承,包括“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医学思想,形成了完善的中医理论系统。例如:《史记 》说扁鹊“尽见五脏症结”,发现了患者的内在病灶,就应该想办法割除病灶。这样一来,外科手术的学术特色,就不是现代西方医学的专长,而是东方中医早有所发明、有所擅长的技术了。东汉时的华佗就是继承这种外科手术的突出代表……… 扁鹊秦越人,也是与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墨子,同时代的人,都生活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期,即“轴心时代”,或曰科学高峰时代,与科学家、哲学家一样的孤高与伟大,后人至今无法超越。 (二)扁鹊与银河、天汉之缘 “扁鹊”是一个大文化: 扁鹊, 从字义上看,是指一种鸟,专指飞起来的 喜鹊。“扁”字,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说扁鹊之扁是“取鹊飞鶣鶣之意”,即指喜鹊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扁鹊”作为一个文化: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扁鹊即“喜鹊” 是九天玄女(女娲)的使者(天兵),也是华夏民族报吉祥、送喜庆的天使; 相应的乌鸦则是报忧而不吉祥的一种黑鸟。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九天玄女,是传授兵法、术数的女神,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擅长军事策略和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助英雄铲恶扬善。医学的宗旨就是“扶正祛邪”,与“铲恶扬善”相通,急需要九天玄女的兵法、术数、神通,故传授这些医疗技术的人,自然是九天玄女的兵——天使(扁鹊)。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96/wps6.png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也是家喻户晓,由来已久,已形成“七夕节”:即每年七月初七,无数成群的喜鹊,飞到银河上来为情深义重的有缘人牛郎、织女相会而搭鹊桥。 扁鹊,从上面的“字义”来看,飞起来的喜鹊是扁鹊,也就是说天上银河架桥的是扁鹊。 由此可见,“扁鹊”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吉祥用语,象征喜庆欢快,恩爱吉祥。顺理成章,代九天玄女到人间传授“扶正祛邪”医术的天使(天师),就是扁鹊。首位“扁鹊”是“黄帝时医也”,即歧伯。 天运转到先秦时,秦越人内功了得、医术高超,能起死回生,逢凶化吉,专给被病魔折腾的百姓带来喜庆,故百姓尊称他为扁鹊。好比现代人常说的“大菩萨”“大救星”一样。 问题就来了,秦越人,出生在渤海郡(今河北省任丘县),医术也很高明,为什么还要千辛万苦地来到遥远的秦巴山深处(汉中)呢?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徒步行使千山万水!绝对不是轻易的事吧?? 这就是精神信仰、文化传承的大势所趋了。 前面说到“九天玄女”,在华夏文明中,又名壬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壬居“九”位),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崇高的女神。 寓言传说:“在神魔大战时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帝不能胜,叹于太山之阿,感于无极神界”。壬女来到人间,度化世人成神,把玄法传给了黄帝:“授帝以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并为制夔(kuí)牛鼓八十面,遂大破蚩尤而定天下”。 相传神界给人间带来了文明,壬女回无极世界后,留给世人的是精神文明,又名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哺育的中医思想 ,就是扁鹊医药文化。 那么,银河的扁鹊对应在人间又是哪里呢? 根据《诗经·小雅·大东》说:“维天有汉,鉴亦有光”。也就是说:“天上的银河对应地上的汉水”。汉水之上游为西汉水,源头名曰“天水”;汉水之“中”游,名曰“汉中”或“天汉”。所以,七夕在银河上为牛郎织女架起天桥的扁鹊、天使,自然与汉水、天汉有不解之缘,或曰“天人相应”。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96/wps7.png 是的,水有源,树有根,原来“扁鹊”与“银河”、“汉水”、“天汉” “鹊桥”“祥瑞神”“善生之德”等等是同一个基因。秦越人既然为仁德之大医,又被百姓称为扁鹊,自然有“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目标归宿;这个目标,正是与银河扁鹊有天缘的圣地——秦巴山环抱的“汉中”(天汉)。 (三)秦巴山与扁鹊神医 扁鹊医药文化吸收了华夏文化学术精华,特别是《河图·洛书》的“生成论”文明,对扁鹊医药文化影响深远。在“生成论”指导下孕育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学。太古扁鹊岐伯讲述的《素问》中,载有《五脏生成论》专篇曰:“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作为万物之灵,禀受天地之气最为完全,人与万物息息相关,五色、五味、五气、五声,都对应脏腑,人体就是一个“浓缩版的小天地”(即生命医学),集中了万物的精华。故而天地自然环境的变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内环境”变化,由“内环境”变化而导致人体气血随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而变化。 什么是疾病呢?人格信仰有了偏差,生活习惯失去规律,导致气血运化失常,心态内环境被破坏,就是所谓的“疾病”。 疾病怎么治疗? 理所当然,是根据失道原因,给于恰如其分的补救措施就行了。不过,治病的药物再好,都是亡羊补牢的“下工”之策,不如坚守信仰,顺应自然,遵守规律而不生病的“上工”之教。这就是扁鹊“上工治未病”原则,现代叫做生态保健学。太古扁鹊的这种“生命医学”思想,充分体现在《黄帝内经》之中。为中医学的首要经典。 现代医学是西文特点,是五脏构成论(生物医学),在组织细胞上越分越精细,越学越复杂。其文化源于“上帝造人”“神造万物”。西方人不敢问“世界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被审查,都是挑战了他们的经典,违背了他们的传统。如今,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手还是要放在这本《圣经》上。可见,西医受人为思维方式和机械思想方法的制约是很严重的。所以,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百年大变局”的“新时代”,必须从百年来的教训中醒过来,必须弘扬中医,必须从华夏文明做起,大力推广天使岐伯的思想文化和探索精神(及扁鹊文化)。 天使岐伯是确有其人的上古大医生,就出生在秦岭北麓,采药行医多在秦巴山地。同时代的炎帝“神农尝百草”就有天使岐伯的影子。传说上古时期,五谷和药草长在一起,不但分不清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可以作药,百姓只能靠捋草籽、采野果、猎捕鸟兽来果腹,领路人自然是天使(天师)。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才能称得上是艺术高超的医生,才能赢得黄帝亲自上 门求教,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天师,才能有《黄帝内经》的流传。 经过爬山涉水、经冬历夏的反复试验,终于总结成了《神农本草经》留 给后世。《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以寒热温平“四性”和辛 甘酸苦咸“五味”的浓淡程度来划分,性味平和无偏性的为上品(食物),偏性不大的为中品(药物),偏性过大的为下品(毒物)。然而“疾病”,是违背自然常规所致,治病只是补偏救弊,有时就需要用过偏的毒药,来纠正过偏的疾病,故曰“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民俗也有“无毒不大夫”说法。这个原理发展到中古时,被总结为“辨证施治”灵活变通的中医大法。 到了战国后期,秦越人全面继承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生命医学宗旨,他也成为生命医学指导下的中医集大成者。秦越人把“天地人”三者密切联系起来。如:一年之中阴阳消长有时,人体气机变化也随之而应。这正是秦越人“守数精明”的特点。在临证中,秦越人脉证合参,视病“尽见五藏症结”而闻名天下。故被称为“中古扁鹊”。 扁鹊医学思想的生存之道,最注重“天生地长”原理,这就有了“天时地利”的选择性。深通扁鹊医理的秦越人,自然懂得银河与扁鹊、天汉圣水与秦巴山龙脉对医药的重要性,本能就有瞻仰华夏文化、中医祖庭之夙愿; 固有吸取“天汉”山水灵气、 利用“生命摇篮”的无限生机,以提高自身能量、完善医药文化体系的自觉性。为此,秦越人虽然出生在渤海郡(今河北任丘县),在古代无交通条件的情况下,仍然不愁远隔千山万水,任劳跋山涉水,游医步行,经河北、山西、河南、关中到秦国,再随采药人从咸阳、经周至、佛坪翻越秦岭,来到银河之下的天汉(汉中)。 据太史公司马迁记载,秦越人当时看病可以直接看透人的内脏,如同现 在的透视机一样,并具有高明的医术。先秦不少著作载有秦越人(扁鹊)的事迹,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疗水平和医药特点。秦越人医术高超、人品纯正,影响越来越大,被民众誉称为扁鹊。从而,求医拜扁鹊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往来如织,以致形成集市,百姓俗称为扁鹊城,影响深远。 “扁鹊神医”是历代以来公认的“医祖”。“扁鹊城”自然隐含着传统中医“寻根问祖”的浓厚韵味;他与上工治未病、医养在汉中的“原生态”、天汉“生命水”环境有如下奥妙: (1)秦越人是华夏后裔,秦岭为华夏龙脉,秦巴山是中医祖庭;汉中是生命摇篮、养生福地,具备“天人相应”的扁鹊气场。秦越人追踪、领略祖风,好比现代人朝圣、观光、修心一样。 (2)在中华传统中,扁鹊即“飞跃的喜鹊” 是九天玄女(壬女)的天兵,也是华夏民族报吉祥、送喜庆的天使。高明的秦越人医生,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后世直誉为扁鹊。今天的“白衣天使”,仍然带有天使扁鹊的遗韵; 今天的“一江清水送北京”仍然带有“天汉”“圣水”“生命水”的“扁鹊报吉祥”深意。 (3)在古代寓言中,“七夕节”,喜鹊飞在银河给牛郎、织女架桥。说明扁鹊是爱情的维护者,新生命的呼唤者。“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天人相应”,银河对应汉水,故“天汉”即扁鹊圣地。 (4)天汉“生命摇篮”的文化环境,使汉中蕴含“新生命”的信息气场。秦巴山的“扁鹊中医祖庭”、天汉水的“生命圣水源头”、中华信仰的“道教发祥地”等等,都是“扁鹊治未病”、“医养在汉中”的独特大品牌!在医养结合,大健康产业形势下的今天,值得深度借鉴开拓! (四)扁鹊治未病 与 医养在汉中 1、关于扁鹊治未病: 古史书《鹖冠子 · 世贤》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意是:先秦时,民间医生扁鹊的医术高明,名气很大,曾多次到朝廷去治病,得到皇帝的重视。有一天,魏文王问他:“听说你们兄弟三人都会治病,那谁的医术最好? 能分出上下吗?”扁鹊老老实实地说:“我大哥的医术炉火纯青,医术最好是上工; 二哥次之是中工; 我最差是下工。” 文王觉得奇怪,以为这誉满天下的神医很谦虚,便故意问:“为什么你大哥、二哥一点名气都没有?而你的名气朝野上下都知道呢?”扁鹊照直说:“我大哥不但医术好,医德也好,不但能治疗疾病,还能预察疾病,发现将要生病的人,就叫你服食防病和养生保健,他周围的人都很少生病,所以一般人几乎没看到他治病; 我二哥医术也好,病刚发生时,他就能看出是什么原因,会发生什么变化,常常把疾病治在初期阶段,病情没能加重,一般人误以为他只能治轻病; 而我年幼阅历浅,许多病发展严重了才知道,我经常刻苦用功给人治病,也能转危为安,就是难以根除。 所以周围找我的病人很多。 一般人见我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就说我的医术高明,所以名气传得很远。” 这就是扁鹊生态医学的继承和故事化普及,这种预防保健“治未病”原则,贯穿中医学始终,并且历代得到传承。我国第一部证候分类学专著,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也是这样详述了病因、证候,却很少载方药。而在许多证候条下,均附有导引养生方法。与扁鹊医学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先防后治。 唐代最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说:“君父有病,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显示隋唐以前的医学模式是:先以食疗,配以导引理疗,不愈再考虑药疗,万不得已,才作手术。 这符合扁鹊医学对医师的评价:善于养生者为“上工”,善于治病者为“下工”。这也是华夏文明“防患于未然”的具体体现。 2、关于医养在汉中 综上所述,从文化底蕴上体现了汉中的中医源头特征,己是勿用值疑:天使 扁鹊即为“良医”的专用名词,天上“银河”的扁鹊,对应地上“天汉”的良医。 换言之,扁鹊为中医祖师,汉中就是实实在在的“中医祖籍”。 从汉中字义来看:“汉中”,即华夏文明的轴心。“汉”,天汉、汉人、汉 语、华夏文化;“中”轴心、正和、高峰、平衡的支点,健康的体现,中医文化 主旨,神州生命圣水的源头。 再从地域环境来看: 昆仑山为世界屋脊,生命水塔,中华龙脉自昆仑山向东延伸到大海,秦巴山脉位居其中; 中国主要水系自昆仑山流向东洋大海的黄河、长江,秦巴水系的汉江位居其中,汉江犹如太极图的“S”线。 再从天宇气候来看,汉中位居秦岭、巴山之间,北方干冷,有秦岭屏障,截住了南下的冷风; 南方湿热,有巴山围护,挡住了北上的湿汽,从而这里气候居中, 具备了中医的“至中”元素。 汉中周缘的秦巴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食药俱全。北方有的,秦岭均有; 南方有的,巴山都有,故而汉中食药亦属于综合资源丰富的宝地。 再从时政层面来看,在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国家战略之际,陕西省政府2024 年 1 月 17 日印发了《陕西省中医药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方案》指出:到 2026 年,中医药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建成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汉中市政府早在2020年就在西安市曲江大唐不夜城开元广场,举行了"医养在汉中"主题活动推介会,推出了60个医养结合项目。为做优做强 "四个在汉中" 区域特色品牌,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打造 "医养在汉中" 城市名片,一方面传承孝亲敬老文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汉中 "生态宜居" 资源优势。 打造一批实用性医养机构,提供“天汉特色”的原生态医养服务,推动医疗与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自助健身、养生康复等多元融合发展,让汉中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康养之都, 成为中医人寻根问祖、向往之都,成为疑难慢性病的康复之都! (五)振兴中医,本当从“汉中”出发 2014年1月20日《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顾问、扁鹊学派研究专家刘澄中教授《中医古史有待重建》的文章,文章根据成都老官山汉墓考古的重大发现: 从3号墓出土的竹简里整理出了9部医书,其中的5部是失传已久的中医扁鹊医学传承经典。在我国古代,是扁鹊医学体系发现了经脉感觉循行现象,创立了循脉诊断、循脉治疗与循脉预后的技术。 目前出土扁鹊医学经典的,有长沙马王堆和湖北张家山汉墓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成都老官山汉墓的《敝昔医论》《经脉书》《脉数》《脉死候》与《五色脉诊》等。 以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失传扁鹊医学经典最为丰富。 通过对“敝昔”一词的考察,印证了从史料推测出的:这些脉书乃是“大古扁鹊”医学的经典,是先于“中世扁鹊”秦越人的失传医书。“大古扁鹊”是谁?前面已经提到,是出生在陕西宝鸡、行迹于秦巴山地的歧伯天师。这里根据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最为醒目的一部书篇。《敝昔医论》再次作出印证: 《敝昔医论》中的“敝昔”一词,经过多位专家辨识,已经确认是“扁鹊”(歧伯)二字的通假。歧通昔,歧通岐,歧伯也可以称为“伯岐”,与“敝昔”及“扁鹊”通假,《敝昔医论》就是《扁鹊医论》。“轩辕时扁鹊”说的就是大古扁鹊(再参见石上浮雕图释如下)。 附图:1、两城山歧伯画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96/wps8.png两城山歧伯画像 “石上浮雕着从前未曾发现过的一种神话题材,即在带状的画幅内,一端刻着一个半鸟半人的神物(胸以上是人,胸以下是鸟),它对面是鱼贯而来的人群,人数多少不等,均作披发跪坐的姿势。神物一只手和来人为首的那个相握,另一只手则作扬举之状,或是握一短棒状物。”这一神物被称为扁鹊,但绝对不会是后世先秦时的秦越人。其实,它就是大古扁鹊:歧伯。 歧伯的“歧”从“止”,得名于双足有歧。“山”字旁的“岐”乃是通假。歧伯的“伯”字,乃是对名为“歧”(通“昔”)的老者的尊称,意指年长而通晓医术的部落首领。歧伯也可以称为“伯岐”,与“敝昔”及“扁鹊”通假。或者,大古扁鹊自称“敝昔”,他称“伯昔”。 附图:2、大观园歧伯画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96/wps9.png大观园歧伯画像 画像石里的歧伯手里所持握的一个短棒状物乃是用来“按脉致气”的石制“鍉针”,“致气”就是引发出经脉循行感觉。 “大古扁鹊画像石”,也就是“歧伯画像石”或“敝昔画像石”,画像石根据所表现的故事内容而被称为 《扁鹊占脉行医图》。“脉”就是经脉循行感觉(循感)或经脉感觉循行(感循),用口讲出,据此做出的疾病诊断与预后,就叫做“占脉”。 附图:3、《扁鹊行医图》: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96/wps10.jpg扁鹊行医图 《扁鹊针灸图》,拓自山东曲阜孔庙珍藏的距今1800年的汉画像石《扁鹊行医图》。《扁鹊行医图》有4块,多为浅浮雕,现存3块(其中一块已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此画像石是从济宁、微山出土的,1956年运往孔庙西庑保存。 3块《扁鹊行医图》汉画像石中,以《扁鹊针灸图》最为生动、形象。图上有一位人面鸟身的医生,这就是被神化了的扁鹊形象。扁鹊面对患者一手切脉,一手持针扬臂作针灸状,仿佛还在宽慰病人。患者端坐平视,披头散发,宽衣博带,其身后另有静坐候诊的病人。图左上方还有一只小鹊,正凝目观看扁鹊的举动,可能是扁鹊的弟子了。(摘自汲古山房博客) 2014年1月15日,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先生在《中国中医 药报》上发表了《扁鹊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一文。认为:生活在春秋末期的扁鹊秦越人建立了中医的学术体系; 其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是某个流派的作用,而是开宗立派的源头活水。 天使歧伯奠定了医药学术基础——《黄帝内经》; 神医秦越人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歧伯《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成为了中医学集大成的先师。 歧伯和秦越人都被称为扁鹊,乃至后来习惯了称歧伯为天师(黄帝之师),称秦越人为扁鹊,文字传播大都这样写,已经代表了歧伯。这与伏羲和轩辕都称为黄帝,后来将轩辕直呼黄帝,已经代表了伏羲,是一个道理。 所以说,振兴中医,要从源头做起,从秦巴山探源,必须从汉中出发。 从另一文化角度看,老子与文始真人教示的《德道经》写成于秦岭; 国宗道教(张天师五斗米教)发源于巴山,更是秦巴山龙脉的坐标。 秦巴山环抱的汉中市,不仅是中医的祖庭,也是“生命”孕育地、“大汉”江山的摇篮,当今直送上京的“生命圣水”亦从秦巴山引出……… 所以,根据生发原理,生命医学的中医要复兴发展,行稳走远,走向世界,从轴心筑基作起,从扁鹊文化起步,从汉中出发,义不容辞!天经地义!!
( e# F- q- K. H3 I2 j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