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生成论一脉相承
( t" y9 s* V1 W曹东义/ \ s7 D. u& z9 m& j, K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7 x" x x9 @) j/ n) [4 {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
) Q; D/ a4 e: U$ i
# i) u( F, w: a& w道是老子借甲骨文的道路的含义基础上创立的一套思想,简称“道家思想”。
* D& M$ ]! o# B7 u' ~+ p( q老子概括的一两句话就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我不知其名,强为之名曰大,强字之曰道。”
- r% k+ d+ z; ?可见,这个“道”就是天地还没有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s' Q, z$ A9 c4 F. y, S& C3 s
这样的“道”才能生成天地,然后再有万物。/ r7 A5 _+ r6 k7 B- q2 ?
& _5 `* P" Z! t
所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个逐渐壮大的过程。
8 k- d; o$ k5 N5 v* G" n8 }" \! O/ \/ F7 b4 t2 b
有无相生的“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极为精细,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是处于变动的过程之中,属于“恍惚”的状态。《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 S- C- r0 B' Y! l o6 o9 U天地人互相联系,也是这个道的本意,天道地道人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 C( i& L3 P( _, f
1 V8 v- z' w- M! r3 q这就是“天地通”,人在其间,“巫”是担任沟通天地的人,所以巫是最早的知识分子。
6 D! y) Q/ R, V$ Z% b2 Z
3 y$ ?+ I _; M& X h- L后来,知识丰富,巫的职责分化了,医学的任务也不再由巫担任了,: `: @! x) e- ~2 X+ V
医巫分家,发生在春秋时期。
7 y* E- ?5 @' w7 x9 O“天地之大德曰生”,道是天地的前辈(前体),所以道生一的“生成本性”是天地生万物的本源。4 q0 r" U# [ T
中华文化是一个生成论的文化,. t# V( D5 [1 u
西方是神造万物的文化,
) J: a( e B3 F: G所以,* ?% u% _# ^* r# y, B; o$ {
西方文化不善于说生成(不敢说,怕剥夺了神造万物的权利)而是善于研究“构成”,或者只能研究神造的万物。% S! ~9 A! @0 E! a3 b
2 R! s( E' V( h3 n3 N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起点差异”,
! e# I4 t, X. `4 r/ b所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X5 |3 u- r; M! y东西方文化有巨大的不同!
7 g c3 [+ C2 d4 c: ]% Q# W看不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不能有“文化自信”,也就不能引导中医药的复兴。3 e9 i/ I1 u# F: q' n( \7 G; v
生成不是否定构成,而是包容构成!: k1 |. v% f3 y( X0 u# W9 j) z9 }' \
因为生成的万物有结构,所以生成可以包容构成,也必须包容构成,这样才符合世界的本来面貌。9 j& j1 d, Z: ~1 T
否则,就不利于做大做强,不利于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5 }( l% e: A! K# p, _, k# G* T' F% X. ]0 f5 u(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