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燕赵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征订启事
曹东义 发表于:2022-11-12 15:21:5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131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2-11-12 15:29 编辑
+ @9 c8 y& `( w$ o+ M9 t- S
* U) E/ C/ h# _“燕赵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征订启事3 j7 Q6 z9 k. r' l- {6 ]
“燕赵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丛书”系“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6 g1 i7 Y- e) F- \
由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担任总主编,吴以岭院士、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曹东义教授等担任分册主编,
路志正国医大师、王永炎院士、石学敏院士、李佃贵国医大师等担任顾问,汇集了京津冀三地数十位中医界精英。
) N& ?/ \5 Q0 ?4 D# e! Y  l2 D, B4 b% Z, N3 p
丛书分为: y1 H  x! W6 d$ y% D) f7 d
《医经学派》 (曹东义主编,28 印张,定价 170)、
, Q. y" I+ i8 U( Q# D. |《河间学派》(刘清泉、刘宝利主编,17. 75 印张,定价 110 元)、
) {7 }1 t5 p2 U' j2 O《易水学派》 (吴以岭主编,35 印张,定价 210 元)、
3 E, M  n" Z% u《中西汇通学》(张伯礼陈宝贵边育红主编,23. 5 印张定价 140 / _3 V, w0 M+ l$ R; ?

0 Y$ y* C- t& ^' J+ k总共四册' J: p8 c4 A* t2 L! s
4 G6 P/ d; ]4 R& D5 J2 X
全面系统地整理挖掘总结燕赵中医四大学术流派的形成发展历主要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现代研究成果临床应用经验等探讨四大流派的”,阐述四大流派的核心观点和现代应用,是国内第一套系统深入地反映燕赵医学四大流派核心观点和现代应用价值的综合性中医学术研究专著类丛书,填补了中医学派研究方面的空白。 ) n3 z; p7 g( P6 u7 M
( ]2 w1 c' l$ {# ?
- e/ t+ W, b1 f3 s7 K
该套丛书适用于从事中医学研究、教学、临床工作的广大中医药工作者。% j7 b. m/ X( U9 F, `- b
该套丛书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欲购者请与该社联系。
( r$ B% h' _( z# O
. G! |3 d$ s# X% S, `
" w1 X( C  [4 P6 i3 j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友谊北大街 330 号;
) d: t4 q. P4 ~: x* r  W' F联系电话:(0311)88643267
% w8 `0 E  T) t, q; ], i/ G4 Y联系人:王褀
9 q; m$ {/ c) ~; r3 N+ q' O

. S' T* q$ n' r. B" h- g见:《疑难病杂志》2022年7月第21卷第7期
, e9 p" A0 ], L" P  i' l

& P4 t! f7 E' r9 Z0 `2 C. ]9 B5 ]( e/ O& h3 h  r3 Z) K3 p
  J3 y1 h2 o! S" x

7 Q( N: ^/ `2 c( }, [+ h+ h6 v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12 15:30:43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2-11-12 15:54 编辑
- ]% f- L# J% ?# \2 t! @6 }. \
* ~  n/ i+ s7 E* m* [传承弘扬燕赵医学 创新推动中医发展
) L) `8 e1 z' C6 @2 A8 F, Z———“燕赵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丛书”评介  i6 ~" M  s7 f! z+ y8 U" K
方朝义教授
7 R5 m1 r1 }5 F7 e8 [" B6 w" `
作者单位: 050200 石家庄,河北中医学院" G9 P  ^8 n8 `7 _1 X' I
(方教授是河北中医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燕赵医学院研究院院长、全国中医教育名师)( I* q  J4 o+ ^" j" y7 }' R
1 N( b/ R7 E' s5 ~

5 `- D3 N3 ?, d) t' v7 S
! E) ]+ A5 x- s& d        “一部中医史,半部燕赵人”。 燕赵自古人杰地灵,名医荟萃,大医辈出,燕赵医学文化源远流长,学术流派精彩纷呈,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是中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当前,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将中医药工作历史性地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和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也为燕赵医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s. u5 c2 |0 e
    ) p6 m$ P5 z6 ^2 A1 M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学术主张或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力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 源远流长、师承传授、绵延不绝的中医学术流派作为中医学术发展的载体,其创立和发展与许多中医重大理论的提出和突破密切相关,涌现了一系列特色突出的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诊治经验,显著促进了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争鸣的医学流派形成了百花齐放、灿烂繁盛的中医学术体系。 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所著《中医各家学说》一书将中医主要学术流派分为医经学派、经方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伤寒学派、温热学派及汇通学派。 其中,医经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汇通学派皆源于燕赵大地,燕赵医学流派的发展绘就了中医学派发展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S) N, ?( _4 h1 p
7 ^3 }' L5 Z0 s& d; t, l9 n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系统整理研究燕赵医学流派学术思想,汲取不同医学流派的理论精华与临证经验是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燕赵医学研究的意义正在于此。! P5 U! O( v1 {4 D) T3 s
传承弘扬燕赵医学需要重点加强燕赵医学文化历史、学术流派、名医学术思想的总结、研究、应用及推广,包括系统总结整理燕赵医学流派的学术思想,出版系列专著;总结整理著名燕赵医家的学术思想,辑录成书以广行于世; 整理校对注释燕赵名医著作;开展燕赵医学学术思想交流研讨;培养优秀的燕赵中医传承人才;推动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和特色专科建设;开发燕赵名医经验处方特色制剂,全面促进理论学术的传承发展和临床应用,由此“燕赵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应运而生。
# d' F. X* D  n) z* o0 J6 P& ?6 o0 c  _
“燕赵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共有 4 册:5 @% L" e, X0 p
《医经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 《中西汇通学派》,系统整理、挖掘、总结四大医学流派的学术思想,从学派源流史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和现代研究应用等方面研究四大流派的“源”与“流”,力求系统深入地反映各流派的核心观点和现代应用价值。7 `+ Z3 m$ R2 f% R9 X0 N  Y

+ s& {3 r3 C! D& ^$ V医经学派主要是对医经七家《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白氏内经》 《白氏外经》《白氏旁篇》中仅存的《黄帝内经》进行专题研究发挥。
0 ?9 r4 ~! W# z《黄帝内经》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辨证论治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客观的叙述,还把医疗保健的原则提高到了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度,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扁鹊、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全元起、杨上善、王冰、刘温舒、刘完素、张介宾、滑寿、马莳、李中梓、沈又彭、黄元御等代表性医家通过校订疏证、分类研究、专题发挥等方法完善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辨治体系,对脉学、脏腑辨证、六经辨证、针灸学、络病学、五运六气、杂病证治、摄生保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现代中医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开拓发展的根基和本源。1 \3 i! L% q0 m

. f$ x" I2 s3 f5 c河间学派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阐述火热病机,善治火热病证而著称于世,衍生出以张从正为代表的攻邪派和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不仅促进了中医病机学说的发展,也为温热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a7 ?' W6 e2 v$ H
  r1 H1 Q$ {9 N( g/ F9 D1 R
易水学派以脏腑病机理论为思想核心,重视脾胃、肾命水火为主的脏腑虚损病机,先后天并论、脾肾并重,形成系统理、法、方、药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医学脏腑病机及辨证治疗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对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肇始奠基期,张元素法《内经》,宗仲景,提出“古方今病不相能”的创新治学思想,对易水学派及后世中医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迪提出脏腑虚损是发病之本主张从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辨证,以治脾肾为要,从五运六气之化以言制方遣药为易水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派形成期李东垣王好古罗天益等创建了脾胃内伤学说、阴证学说等一系列学术理论后,易水学派方以其独特系统的学术理论体系以其善用温补方药治疗虚损病证的鲜明学术特色在中医各家学术流派中独树一帜,奠定了易水学派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外延发展期易水学派从燕赵大地逐渐向外扩延广兴南北薛己张介宾李中梓赵献可高鼓峰、张璐、沈郎仲、尤在泾等众多医家私淑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发展了脾胃学说肾命学说和阴阳五行学将易水重视脾肾的学术思想外延至内儿科多科,拓展了临床疾病应用领域,也为温补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I# C1 f# S! t- J, e' |2 b+ u
" o2 |. T8 M- H# r# F0 \0 T
中西汇通学派的先驱医家从理论和临证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中西医汇通的认识和做法其代表性医家张锡纯提出的衷中参西”,开中西医结合之先河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人才培养临床医疗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突破性成果。

9 H  T. m5 i! n9 I# p中医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的发展,理论的发展最终体现在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临床疗效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处方的运用中医理论亦是依托于处方体现其科学价值。 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医发展史,共有三次发展高峰每次都伴随着中医理论的突破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定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扁鹊奠定了诊断方法的基金元时期学术流派纷呈河间学派刘完素提出火热论易水学派李东垣提出脾胃论朱丹溪张从正师从刘完素,分别提出滋阴论和攻邪论;明清时期,温病学崛起随后涌现出王清任张锡纯等著名医家

2 b, l* H8 g! V, }# q0 r' x
/ F- b/ O5 r# K三次发展高峰中燕赵医家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T  ]. V' W8 ]  w: D: _  e
9 O7 p5 b% ^6 O( m
“燕赵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丛书”准确、系统、深入、全面地论述了燕赵医学流派的形成发展和学术成就充分体现了燕赵医学流派的学术指导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传承弘扬燕赵医学学术思想,开展燕赵医学学术交流探讨培养优秀的燕赵中医传承人才推动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和特色专科建设及燕赵名医经验处方特色制剂开发,促进燕赵医学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是具有传承价值的中医学- {1 f* a) ?0 |* P! ^
8 G1 D" G, j& j0 [, Y6 L6 @, }
2 ~$ B4 s5 ]! M1 n
引自《疑难病杂志》2022、7月第21卷,第7期

% F8 E  y$ K$ _, |; u& [& K. o8 i+ I  z- e: y
8 R9 g+ g$ H, n3 K* Q  w$ G6 j: k
  e# D/ F1 a3 D' @0 D* p

5 Y' b7 C6 `( i0 N! y/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