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新华社转发政治局关于疫情防治的要求,坚持动态清零
曹东义 发表于:2022-11-10 21:13:0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272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2-12-16 10:54 编辑
6 l0 a/ J- v0 F3 e# p4 T% X- ~* Z2 c5 n4 {/ y& D6 @0 t5 V$ m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1月10日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Z4 ^8 Y& x1 N& w" Z
会议指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 s$ S7 }5 l5 S$ p* q6 K4 e5 O' n  y4 f  E- ?
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5 j5 L( }% {- k% x
  u, n6 L* S: Y: g1 K; X9 o5 Y- ~
会议指出,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切实落实“四早”要求,以快制快,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要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要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准确分析疫情风险,进一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要大力推进疫苗、药物研发,提高疫苗、药物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在落实各项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举措不能放松,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要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等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屏障。9 O9 J; o7 G. U$ M4 L

! C: [. a3 ?$ E, p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 J- G# c( ]7 o7 U* q" n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9 a, M# G0 V& |, E4 R; p5 V
- q/ L0 X* }& O' a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11 12:23:28 | 阅读全部
石家庄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1954年郭可明先生用中医药治疗乙脑,创造了世界奇迹,受到卫生部表彰和毛泽东主席接见。这一次,在省市中医药各级领导的心目之中,第一时间大家不约而同形成共识,中医药成为“首选、必用”的法宝!0 z% r5 _2 |/ i6 b  ]
在整个救治和预防平台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医药;此后大家逐渐形成了共识,只要有疫情发生,中医药“首选、必用”。
' L  D% |% g. |西医隔离消毒和流调,都围绕着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也就是,河北战新冠,从防到治,不离中医药。/ }7 P4 S2 a; d, G
2012年1月13日我们提出用中医药大水漫灌,降低发病,让高风险区变成耐火材料;让密切接触者不发病,让轻症不变成重症,也就是“层层设防,围追堵截”,让整个救治过程,尽快发挥作用,远远超越了疫苗作用的“群体免疫”长周期,也防止没有抗病毒西医药的悲观和恐惧。
' q! I3 y6 n  d* f8 v1 [9 w; P我们提的方案根据,是依靠河北省近来的流调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病人从被感染,到查出核酸阳性,大多数需要十天左右,其中,多次假阴性。( m3 z# U5 y- ]# r# f$ ]
在核酸检测假阴性期,中医药有足够的时间发挥作用。中药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都在3天之内。甚至一天就有效,几乎是“立竿见影”。因此,新冠肺炎的中西医比较、配合,应该发挥中医药早期介入的作用,这是大数据告诉我们的线索。6 @/ a5 ^. r0 \
因此,用中医药为主,对于高风险区,对于接触者、进行大水漫灌,是势在必行的。2 F; ]: i3 x3 y& d1 o
根据中医学的原理,起码需要考虑患者目前的体质情况,大约分三类:
- {; g2 L+ [6 `+ i& A8 }$ g一是,有的人容易上火,大便秘结,对这样的人,不能用太多的热药、补气药,而是需要清泻里热;解表不能用辛温,而应该用辛凉。. z2 P  @6 U( y0 |, y: H
二是,有的人属于虚寒体质,怕冷明显,大便稀薄,平素就容易气短、心悸,这样的人需要温补而不是泻火;这类人,需要益气解表,或者辛温解表。
' q" y+ O' B& i$ ?" H三是,有些人,没有明显的积热,也没有虚寒,基本属于平和的体质,这样的人给点清热泻火,或者益气驱邪的药都可以。这类的人,需要“辛平解表”。' D; t2 O5 k/ T" ?* D
这就是中药预防的大水漫灌,需要与不同体质状态的辨证论治相结合,尽量分类施策,避免千篇一律,药不对症。"$ G+ e3 k, g& x- ?! x8 [
尽管实行“大水漫灌”的实际过程,有所打折。但是。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不同渠道的沟通、交流,17日邢台市卫健委推广中医药大水漫灌、复方预防的方案;19日石家庄市防控办发文件,要求隔离的密切接触人员等,一律服用“清肺排毒汤”进行预防,要求两天之内必须全员服用。9 {8 I  c5 l3 o4 q
国家局王局长,带着清肺排毒汤的发明人葛又文来到石家庄,现场督导,这体现出我们的制度优势。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11 12:25:53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11 12:23
2 s2 m5 m/ ~  |7 ^/ a+ o5 g+ B  P1 F石家庄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1954年郭可明先生用中医药治疗乙脑,创造了世界奇迹,受到卫生部表彰和毛 ...

; v9 R6 V, I' `4 W  L《中医群英战SARS》
) E6 J: H, ^) X" @2 o
4 E% r' _0 u3 ^& i3 N" [9 G0 Z$ u——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3 ]; S4 @8 R  ]$ q

4 |3 y# [6 P- @' I5 g5 E: y% U1 |. u5 T0 ?9 V, ?
200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4 a4 \) O: s) g1 S8 X. A) P5 _8 U* N7 I# B. [
主编:曹东义
; Z# l5 F+ P$ o" g1 T
- |8 O' r# o5 H  z# b3 [4 I0 S5 p8 K% P4 \
序        3
2 }/ d1 f  _+ V& V3 b& w' Z名家点评        4* Y/ a& Y; t" L) d1 Y
引   言        10# `3 Z2 j1 [4 Z3 i9 b7 P
史实篇        12
4 D* ^4 s; @9 M. N! ?/ `' J序幕:瘟神与人类的战争        13
* @6 X0 ^4 H1 M+ i: k/ X& {! c. d. d第一章:瘟神偷袭广东        18, E% K% c# {% `7 Q9 ?) }5 i
瘟神发难十面埋伏起烽烟        18
  m  }' u/ h- d0 T吕玉波说最难忘怀属当初        26
% o# e2 ]6 A& a. ^$ n& Z广东经验促成中医介入        31- ~* ]5 B! S6 s8 Z* V! `
第二章:高高挺立的中医        39) |, V1 m5 {& X- k0 }) d
中医的一段屈辱历史        40
$ T7 p5 q3 R  T+ i+ j7 ^禁用词语大笔一挥救中医        46: C) C+ {9 A1 V8 W# X
邓铁涛论正确看待中医        52: S/ G$ W% v# A4 J4 ]- J# c
为中医完整体系而守侯        58
5 u6 M8 g& A# J0 X6 N% _向中央为中医参与请战        62- v$ z% v1 L9 ~9 d. e( Q4 R
可资借鉴的石家庄经验        70
& I7 v( `7 f. k第三章:燎原北上        76. I% ^1 K/ X3 A  U" x7 J2 Q% u
疫情如火考验疾控能力        76
& N+ X! \. [5 z8 r' O张文康根据什么断疫情        93
% @! G( {% i& P新一届政府的快速反应        1137 _" T3 f- x3 T5 i! K
第四章:奋起反击        1232 N9 Z$ H) ^+ s4 K2 m
中医药进军主战场        123
  O8 V5 f' k, Q" |& O3 {* v紧急启动中医科研        132
" \1 B7 E2 ]" v, M" d) M- H  g2 a# a中医群英献方献策        144
4 Q! d5 L: u) Y( x% u( c* Z挺起胸膛保卫心脏        215- B' u6 ^! J+ j! Y. Z3 R
第五章:胜利会师        222
9 b* h+ q/ `! L& }三军会战小汤山        222; \; C9 @5 U* \! m4 X
流调与出师香港        2305 X, e9 ~3 i8 l- B3 `  Y
中医会师京东宾馆        239" {3 |, l4 N! m  `, [6 T4 x
收获香山科学会议        2687 y# v) u9 e# d5 P
反思篇        277, I8 m! s0 v# k8 b% P
第一章:SARS过去,中医收获了什么        277
. I% p7 w: s: F) e) E展示了中医界群英荟萃时代形象        2780 c, e( Z9 L0 g8 d
再次突显中医热病辨证治疗特色        280
) g. Q. k, Y4 E+ e' }( c收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科学精神        282' w0 W( o; [1 X3 G+ E4 p0 \- S
蕴育外感热病理论寒温统一的突破        287
1 ^4 I; @# X+ K" x  E$ r第二章:SARS促使伤寒温病统一        290- o2 S2 f: G/ T3 Y
《素问》热病是最古雅的名称        291) O- l! E3 V$ M* P$ ^/ w
广义伤寒学说的历史价值        292
% {4 N1 K$ l! C/ D- e- L! P. ~温病概念广义狭义的演变        293
. U: g4 L5 ]9 k; {寒温论争的关键在于解表        294
- F* i4 w' x6 T统一热病学说是我们的任务        295
3 K2 d: b! a; _第三章:SARS的中医病因如何求        297
* k6 D) ?9 u" T( I. d7 q* {疫气只说明热病的流行性        297  s# n+ F  R: n/ J" D" }9 C
伤于寒只是热病的诱因        298
) H: Y0 j  ]) |温热邪气说源于辛温方难用        299# \+ g4 E" Z( G  @( i
毒疫之气共同构成热病病因        301. H; y# T$ \% N
第四章:SARS按什么规律传变        303: y6 h; d( s* Z: w( P# b* w( X$ o
张仲景六经分证及其演变        303
, M3 t: _4 w) P) ^2 [* X$ p后世论传经现象的不同学说        305) o1 Z7 K( e- k/ u7 n) X: X
明代吴又可论疫有九种传变        306
5 e! W& T# v# M' `7 b' q$ K温病学派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        307
+ _* K0 z$ Z: i# o9 t7 ?  z5 j. |2 l4 B第五章:阳郁为热是热病的共同病机        310
! `/ P" x/ I" a4 ?外感热病包含的病种多而复杂        310
0 p/ i# M5 `, e0 }1 ~# u+ V) Y伤寒与温病是病种还是证候之差        311& {2 S: M0 z2 s, J5 S
郁阳为热是伤寒温病的共同病机        313
! n  g0 l0 N, T6 `' _& G" q炎症反应是热病共同的病理基础        314- T0 R+ b+ W5 u3 J1 O2 q, j
中医治疗热病主要靠宣泻郁热        315& e  B8 A' a+ d% ]9 @) l
第六章:SARS应如何辨证        316
5 C2 W* f. H' j0 B2 [万友生八纲统寒温        316
* z% c5 b* h: v  }. F+ d杨麦青以伤寒统温病        317* T, ?  k) u% q# n$ }1 F8 T
邓铁涛寒温统一辨证        318$ W+ ~: v) f2 u# Y! [
试说五级病证诊治体系        320+ G4 N/ Z2 f4 k% u& g# v; M
第七章:SARS应如何治疗        324
4 X$ U  {5 v# w. L9 l% G《素问》汗泄两法治热病        325
$ n  }/ j1 I* ]/ y$ G华佗“六部三法”治伤寒        325
$ a; M) ?5 y  n* N3 m# \' A' ]仲景未谋辛凉解表面        326
& A' d; o9 R: V# D0 J历代都说辛温解表难用        327
9 K# Y% O1 O+ W! a# Q* M达原饮试图直达膜原        3284 R1 m, U0 W. M& U$ V$ Y, K
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33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11 12:26:58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11 12:25$ s7 f4 f) D, }) z
《中医群英战SARS》
  e  W1 k0 ]6 _! Q* ^0 t( N( I
4 s, p. J) X: [6 `' ~——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
% z: I0 h/ W0 R, G& Y3 t$ U

. z' C9 H* a5 A& i: U+ S% ^' P
) v6 v( M% f6 p+ J  i0 u3 ?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春天,一场史无前列的瘟疫——SARS突然袭来。正是在这个春天,我从唐山调任河北省卫生厅厅长。上任伊始,就紧张地投入到抗击SARS的战斗中。
+ j* W2 c/ z& i% g& v  T+ i- V河北环绕京津,是首都的“护城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神圣。如果河北不保,疫情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本书《挺起胸膛,保卫心脏》一节,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在燕赵大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正确决策,反映了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人员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英勇事迹,记录了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直面历史、直面中医,阐述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启人深思,耐人寻味,为更加有效地防治SARS等重大传染病开山辟道,埋石铺路。从这个角度说,这不仅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也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 @' {4 {4 G, d2 K! s
本书主编曹东义教授,20年前受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余瀛鳌研究员,获硕士学位。到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多项课题,关于扁鹊秦生平事迹的研究获得1993年度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报告《神医扁鹊之谜》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著作奖。他的论著《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和他主持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课题“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为完成这部著作,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同时也得到了著名中医专家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李浩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李恩教授,著名医史专家李经纬研究员,著名中医文献专家余瀛鳌研究员和著名中医发展战略研究专家贾谦研究员等学者的高度评价。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其索序于余,故读其书,感其事,嘉其成,是为序。
) G6 ?* B4 [6 z' z9 y$ A
( i% T6 L8 R" E- s. f                               河北省卫生厅厅长王玉梅
8 @* O" x& q, K' h6 o                               2005、8、25
! ?8 t+ Y8 J, Z: m
: |2 i0 |8 ~7 E( G4 n名家点评6 ~5 [: ^, q% m% c0 g, t0 O+ B
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点评意见:# l/ E- r/ r! c( L) S
中医药为中国防治SARS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这一段史实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 G' _8 O, M) e7 h9 C1 h
本项研究分“史实篇”和“思考篇”,根据大量资料,完整地勾勒出SARS疫情的经过以及中医药在防治SARS中发挥的作用。“思考篇”则汇集了各地中医防治SARS的理论和经验。这些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知识,经过系统整理后对中医药学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r$ ]; K! }( y( \( N" A8 M  J
研究者又结合外感热病史的演变,对SARS的中医认识提出了有意义的见解,建议将伤寒、瘟疫、温病融合为外感热病学,这一设想十分可取。$ k1 v& l; V9 i$ `
无论是在史实整理,还是在对中医SARS治疗认识的综合整理方面,本研究到目前为止都是最全面详尽的,就此引出的思考也很有见地。研究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应予通过鉴定,并建议申报奖励。
% X4 D8 X% P9 _9 _3 m1 Q南通朱良春教授点评意见:7 ^" P. D) U1 f7 l
曹东义教授主编之《中医群英战SARS》书稿,是一部展现中医参与抗击SARS完整、全面的记录,也是通过实践融汇综合形成的《中医外感热病学》的奠基之作。书中搜集了大量客观、生动的资料,以具体的事实来证实中医药不但是能治疗急性热病,而且疗效是卓著的。有力地为中医扬威,为国争光,让中医药更顺利地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5 C: E$ ^( Z, l- f- f书中对中医热病的源流、病因、论治等方面的论述,是中肯的、客观的,并且具有前瞻性的,为提高中医外感热病诊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对中医药剂型改革,起了促进作用。3 |7 X4 Q, q" G3 m' j" n. B: C
此书之出版,将对新的《外感热病学》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为弘扬中医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 N( I9 s: O6 W% ?2 `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点评意见:" U) a# A5 P0 y; s9 `3 B; ^+ Y
本课题设计是以“史实篇”和“思考篇”两部分。“史实篇”从中医的历史发展陈述了中医歧黄学术是活人之术,从《内经》到《难经》,从解剖到理论,阐述了中医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反思篇”展示了中医既能治疗传染病,又能治疗疑难杂症的能力,同时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评价。历史证明中医学术继承发扬光大,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的事实。1 j/ p; ~9 l& K) m
该课题研究资料丰富,史料真实,论证可信。传承中医治疗未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急救方药,使中医代代相传,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5 u( y  p- X- q0 r
建议要有系统性,完整性、有些史实要进一步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有些政策的把握要进一步准确。有些观点还应进一步研究确定,如“某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种提法似不恰当,缺少原则性。应当把共产党员的形象写实、写准。: ]: n* P9 R. _2 J! n( B6 n: z
科技部中医发展战略课题组长贾谦研究员点评意见:
; i( |) Z$ J$ a( w  V由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持的科研课题“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课题(课题编号:0398)的总结报告《中医群英战SARS——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分“史实篇”与“思考篇”两部分内容,共计40万字左右,“史实篇”客观记述了SARS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广东省中医界如何采用中医外感热病理论指导临床防治SARS,进行了经验介绍。在此基础上,“思考篇”从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高度,揭示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现实意义,以及中医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z" H  G/ K( `# C( s; A4 i# q
本项研究选题针对性强,研究目标明确,资料丰富,数据可靠,研究成果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在国内首次较全面系统地对我国SARS防治,以及中医诊治规范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结论和较新观点,为国家及相关部门汲取SARS防治的历史经验、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与依据,特别是为国家将中医药纳入重大突发疾病应急系统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一份难得的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报告。可以说,这项课题完成得相当好,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 P- B3 }$ ~! Z7 @$ P% a* h+ c# k" O) I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专家李经纬研究员的鉴定意见:0 i, _- L+ ]4 ?/ X, K
SARSA于2003年春突袭,以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在人群中迅即形成一股恐惧心理。特别在初期,中国医疗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一时还难以发挥作用,使治愈率与并发症均不能令人满意。在中西医结合、中医较广泛参与后,上述情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治愈率提高了,并发症降低了,从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一致好评。
& a: e/ X$ h9 }  ~  D: b: }# a2 w1 e《中医群英战SARS》之研究,忠实调查研究,客观分析综合,求实总结经验,认真反思教训,对SARS流行,被控制,以“史实篇”和“思考篇”,两大部分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述。资料翔实,分析研究客观,给我们当代乃至后世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资料与有价值的借鉴。他们对SARS的研究,是很有见地的,成功的,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9 y. u9 K( r* h5 j# {6 v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专家余瀛鳌研究员的鉴定意见:* N- Y0 b* r- v$ C% O8 J' U
由曹东义主撰之《中医群英战SARS——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堪称是与时俱进之现代疫病专著。它体现了中医药学重视学术源流变化,突出临床疗效,阐析当前所客观存在的学验思辨概况。而全书的主旋律,又是以论析SARS等病证的规范研究。作者表述了历代对有关疫病的证治特色及优势,复能结合当前现实应用、需求与发展。应予肯定的是,撰论符合史实。作者能站得高、看得远,从总体构思进行分析、讨论。$ ]2 d$ h# c" G; z2 g$ ]
书中面对SARS的病证所属和中医对SARS在辨证结合辨病的认识,对“寒温统一论”,和伤寒、温病、温疫的病证特色和区别要点进行了阐介。尤为重要的是,全书将中医学术思想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故在学术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传承发展与实际应用方面,均堪称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具有申报奖励的优越条件。
; a; l* T5 r9 L1 K( C; y% q4 n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李浩教授点评意见:5 ?% r* b3 x5 H( p
人类与SARS的艰苦斗争虽然告一段落,然而尘埃落定之后人们仍然没有完全看清瘟神的真面目,还有许多待解的难题等着人们去攻克。禽流感、艾滋病的猖獗蔓延,也证明瘟神并没有走远。在中华大地上苦苦探索、奋斗了几千年的中医学,在SARS瘟疫的考验面前表现如何,值得学术界认真总结和深思。
; H2 G& q1 R' |9 k: _曹东义教授承担的这一课题和课题的总结报告《中医群英战SARS——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以大量的事实记录了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再现了那不平凡的艰难岁月。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能站在全国、全世界的大棋面前,从战略的高度,深刻思考中医学的历史价值,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局部的技术的得失问题,思其所以得,也思其所以失,着重阐述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作者把自己对历史与现实思考的体会奉献出来,供后来的人们继续研究,不断总结、反思,以有利于形成新的见解、理论,有利于将来更有效地防治SARS、禽流感等新旧瘟疫。
- q# B, e7 H# H6 C2 N* P综上所述,这不仅是一部回顾性的研究,也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填补了有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并申报科研成果。
. ]0 ~; |$ ?' ~+ V2 z4 @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点评意见:
2 r: v5 j/ l" G! m: K9 B( R$ v: L曹东义主编的《中医群英战SARS》,是在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课题立项之基础上,总结撰写的一部创新之作。全书分《史实篇》和《反思篇》,用辨证的唯物史观记述和总结了2003年在我国发生的SARS历史以及中医药学在这场与SARS斗争中显示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全书具有详实的史料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 Y6 ^/ G/ y- B# |; M* N《史实篇》回顾了中医在与瘟疫病斗争的历史,在此次与SARS斗争中谱写的新篇,使医学界和社会上认识到中医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了中医学,也显示了中西医结合互补的优势,提高了中医药学的地位。
, h6 V& A7 @; G$ Z; @中医药学是以传统文化为母体,其生存和发展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在此次与SARS斗争中,也不可避免地提出来了,该书做了客观的反映。% Y1 b$ _4 e4 @
该书科学地总结了中医药在防治SARS斗争中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治疗观的特点。对于当今整体医学的发展将起到示范作用。
" l/ H& X' I: [1 \4 t全书从科学发展观将传统的广义伤寒、瘟疫、温病的内在联系加以融合,提出“中医外感热病学”,在医学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中医将会再现一次辉煌!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11 15:53:06 | 阅读全部
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公布$ C8 W' x, C# ?8 [) w# f# p# ~
半月谈 2022-11-11 14:06 发表于北京6 h4 o* Q0 {, V- i) Z: f( U
图片5 ?  Y; o/ e+ w/ Q+ v+ ~3 y  z1 K

# H; A4 W% c5 m$ F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G$ X% S" H# m! ?, s" z8 x4 ?
: R7 p3 [& M) ^9 a8 ?' Y; {
通知指出,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2 }5 C7 Y) u& J1 ^* \) y# H4 t9 ]5 A; G
通知全文如下:% Q: O2 R3 h: l

0 M* V8 t0 Z. y7 m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2 d9 w9 V% c* Y1 u
# Q& t  i7 V. g! p* U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号
  R6 G* b0 W6 y: H 0 e6 y6 L* j; u0 H- V0 c4 t' O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E, o  ]) J7 z
4 N: G9 M& T5 S$ u) L% ?) S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调整措施的实施,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H# w! j) y  V8 x. {% e- h$ p: [/ f5 U
- b" y7 x0 z9 J: n( I7 n2 M" x, \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k) `  G! `8 E/ C

" V5 k' k, s5 p+ {& x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以快制快,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5 u# h( }( a+ O# U- k( c% o
3 X' z9 ]! F. [二、落实党中央部署,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0 d+ m4 ?# C/ M! }+ @$ }' {7 R: h3 Q1 X9 c; l3 @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i; k2 B7 _! ]

2 t& P$ c* j! b9 l' I2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7 i, Y2 Q" f# b$ ]

: }* z+ U0 C+ W- B& g* F(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0 S7 m; A8 y8 r

  S7 E  X2 g4 e5 W/ S3 a( [9 L: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7 `$ V2 g1 S5 `. k: Z# c' t8 t( G
4 e: k9 P6 p9 G8 F9 }- j
(四)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4 D  A  D! h4 m1 i, g0 Z9 @
2 Z0 Y+ w9 ^4 I* J. {  P* W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B, M+ z% y$ }% i7 N9 v; c4 j* z1 u1 z# p7 u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R+ m' q8 a2 Z% o; ?

, j/ C6 s/ M& W5 \4 Y(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F/ m  |) y$ z- ]% g/ w" m$ r
, }; T1 m! q: ~2 h/ A3 F# B9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8 m. _4 B9 e$ R, \* G% B" C6 f
; j3 ~1 r$ Y$ L: i( ~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N8 `$ r# |+ O$ O% e2 j$ l  {5 ]; u
4 I: i" p  ?  X' E
(十)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r9 C, i, \# o" Q$ F
9 S# ]' V+ \1 v6 @6 S1 M0 |$ d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L6 p+ B. c! Z# n

2 T( J- z% [, \! w# q2 T(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 x6 L+ t* T* J" {& S: t6 J. d  V) h2 C6 r" V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7 m( Q: G0 O2 Q" P8 P1 Q0 K
! \4 m  P+ Z9 K9 V) F+ a( m(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 A1 h$ ^/ I9 b- v  w( V
0 S2 ~6 P* @# `3 `  S(十五)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1 s) Z: \3 {7 E3 A. F/ \. a( z  N4 y% v
(十六)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_+ L7 e. o( ^1 Z( Q' ?/ V
% C1 l2 L$ P7 F# K/ c1 n+ i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Q1 a' \: N* [  L
1 y. {" C! I# p! b: i9 [7 y! e% y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 J% W6 p. T: |

3 @- t/ R" X' U. w. H1 t! B& X(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u4 x: T7 i: w+ y1 M
1 H" n4 \" P8 G" j3 Y6 C; x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4 Z# q0 W6 x5 M6 J5 f3 n% q2 ]& \2 t
三、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h) v" r' H2 @3 F" c
( b. K4 n& a+ P' v; i+ o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做好优化调整措施实施中的有序工作衔接,把握关键环节,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应对,确保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 {9 r7 Y2 P  W. W- X3 F+ m5 N. a
% K4 H4 b& K. }' s1 d: c4 n(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 L0 x: Z$ \( s8 U1 q% o$ J( {0 D7 ~/ i" i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 R( S7 c0 {0 O) a$ ~7 H: C! Z/ u/ d. Q; b/ B; e8 x& s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破环”。对核酸检测Ct值35—40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Ct值<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Ct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1 t+ V  }. r2 |* I2 B3 Q7 }! {8 \' C7 X
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  b! B/ z$ X8 U

7 |4 G, C% J9 @4 Z1 j落实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底线。
" \' k4 d8 k9 a8 G7 Z: d7 x0 a+ A: ~! F* s+ o! w( B3 ]' f
(一)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8 p9 V2 ?7 G' I' S
2 T8 k, c! j% Q4 }% Q( F$ J0 ?9 Q# h(二)加强工作指导和各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要义,进行全面部署,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面向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推动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 y8 M. y% w- [' R7 N/ o" H5 _
% }2 e  ?/ `) h& L+ X9 Z(三)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培训、力量统筹和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把优化调整的措施抓扎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I7 v% t6 n2 V1 s# T6 v
&#8194;
) c0 e; [' _4 v. s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t/ b2 i) P3 t0 G, K& c- F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8194;- Y" [) n+ R9 O5 U* l2 {+ a
(国家卫生健康委代章)& _9 x2 y# I$ o3 p  S
2022年11月11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