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纪委领导,学习“老三篇”写出新思想
曹东义 发表于:2022-11-5 15:07:2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519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2-11-7 10:22 编辑 ; x1 B! r- x# K2 T. o

  B, \! ]. [0 @4 w4 I( X4 Z中纪委“大笔杆子” 撰文:认真学习“老三篇” 努力改造世界观
6 K" E+ A/ A2 O
. `2 @8 C( X& f0 F: b, U- B# }5 n* m0 ~1 w) P- N/ a. a. h7 P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这三篇文章,一直是我们学习的经典著作,它所阐述包含的丰富内容和深邃思想,闪烁着不朽的光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重读“老三篇”,对于我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励志修身、攻坚克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m- f* d6 Q9 P

" S4 _7 f  N/ N4 c* f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学习“老三篇”的重要意义
: \" W6 ~2 z; x* b4 n6 v1 @) o! `
/ N# ^5 ?) S6 B- f, [: p7 t1、“老三篇”是确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教科书,是共产党人的“道德经”。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 v; Q; w5 u- ]& Z" @
8 o2 S4 i+ f, U& }3 \第一,“老三篇”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我们党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这三篇文章的精神内容支撑着共产党人,教导着共产党人为谁奋斗,靠什么奋斗。这实质上就是共产党人用它确立起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不断地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武器;" E+ N6 X  {9 ]" E9 X

; b0 Z$ w- f- I. U    第二,“老三篇”是我们党取信于民的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我们党的利益是和人民大众的利益完全一致的,她把人民大众放在第一位,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谋利益。从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道德规范、实践活动中,人民群众清楚地看到了共产党才是他们忠实的代表,忠实的服务者,因而,使人民群众响应党,跟党走;5 p2 U$ g# a/ b( |3 |

8 ?, u4 J* K) W    第三,“老三篇”是我们党产生凝聚力的保证。如果没有用这三篇文章的思想精髓来教育全党全民,指导我们的工作,也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解决不了,造就什么人的问题解决不了,靠什么去奋斗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就会丧失向心力,就会一盘散沙。所以,“老三篇”是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磁石,是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形成力量的重要基础;5 D% _, i3 j6 E
5 Q* Q: b5 [' x0 u/ Z6 b& P
    第四,“老三篇”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过去,我们党用这三篇文章加强共产党人的修养,推进党的建设,成效非常卓著。和平时期,党从枪林弹雨走入歌舞升平年代,党的建设面临严峻考验,这就更加需要用这三篇文章来促进党的建设,来纯洁思想、提高觉悟、振奋精神。《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教科书。共产党人要想不变质不变色,就要永远学习这三篇教科书,永远念好共产党自己的“道德经”。
. _) z, W' c5 a& |! q7 R9 p: i" F+ c1 H& w* b4 z: W, u
    2、“老三篇”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最好教材,是哺育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人物和群体的精神食粮。
7 v' ^! c$ V4 L
: q9 G* y# G0 f& k5 \3 a- ^    我们党的事业需要动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去为之奋斗,这些奋斗者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是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精神素质的先进人物。这些高尚的思想素质从哪里来?历史的经验证明,靠从教育中来。拿什么去教育?历史的经验又证明,用“老三篇”经常不断地搞好对共产党人、对人民大众的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2 C" f6 H  h* x0 I. R1 B

8 r, ^# B: s: I+ W- C* d    我们党极端重视用这三篇文章的思想观点去教育熏陶,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分子。千千万万的先进人物和先进群体都是在这三篇文章的思想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的,他们有个很鲜明的共同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引导人成长的思想导向,是优秀思想产生的肥沃土壤,是激发力量斗志的动力源泉。我们党历史上出现的许多英模人物,比如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罗阳、李保国等,他们出现在各个不同时期,其先进事迹又各不相同,但其中包容着的思想是相通的,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就是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去努力,去奋斗,去牺牲的。他们都是在为人民服务,都是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都是张思德的传人。
8 V7 w% `1 a+ u* e9 O+ }# z( w6 r4 e- Z3 O2 Z9 J" n* }" W! Q0 N
    一句话,“老三篇”具有极强的教育力、培养力,我们党的事业需要先进分子,哺育先进分子需要“老三篇”。
( w3 Z4 ~+ g, X8 J6 N% P5 I0 M$ [6 i
4 m  E8 n* h$ t, ^    3、学习“老三篇”是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抵制“灯红酒绿”影响的有力武器。
& w& t2 i+ q2 \9 a& q$ K9 C  s1 ]8 O8 N
    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有许多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滋长、蔓延,重的则坠入了犯罪的深渊。比如,周永康、徐才厚、苏荣;轻的则党性观念不强,革命事业心责任心不强,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很一般。怎么办?我们不能看到革命队伍里的一个又一个同志落伍、掉队,最后“溺水而亡”,而必须采取“抢救”措施,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号召和引导大家重读“老三篇”,按“老三篇”做人。通过经常认真地学习领会《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把“老三篇”转变为每个同志抵御“灯红酒绿”影响的武器,增强每个同志的“免疫力”,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堡垒。
3 D% j" ?9 B( u' q  G( D5 o$ a; g% R
    二、深刻领会,认真把握“老三篇”的精神实质- a" E0 O6 N. i4 D) S3 G0 L) R

4 r, J: n! _5 A    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关键是要理解这三篇文章的精神实质,把握思想精髓,要从中学思想、学观点、学立场、学方法。
* X" z' P0 R- ]
0 E  _$ G+ U: N1 Q; q, f    1、《为人民服务》明确了人生的最高思想境界。
, N. O, \5 X+ U" h( [+ m* j% Z+ Z
. p- W: x6 o& Y; s    为谁服务的问题,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性质;能不能为人民服务,判断出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低。为人民服务,这简短的5个字,表述了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准则。  Z" o$ W1 S' c% s5 s( ?
; x$ p2 P/ `. T& E: G+ h, ^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阐述了丰富的思想,我们可以多方面分解开来理解:, p. Z, K2 I2 _8 V

1 g6 Y0 I! k' k2 x/ s; h8 {    一是搞五湖四海,加强团结的观点。/ }: ]2 k/ t0 ^

5 _4 q3 x' l! D% w6 P% r* S4 @    毛主席在文章中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毛主席发表这个演讲是在1944年9月8日,即党的七大召开前夕。当时的革命形势是,中国人民将很快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党还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还要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在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面前,毛主席提出要靠团结“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由此看出,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8 g  ^1 I. }& X+ q2 m

* I  l, A4 n; [2 }* W/ U+ j3 c- O0 K    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单有少数人的力量还不够,还要有大多数人团结在一起,去共同努力。今天,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仍然要把大家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为我们的事业去奋斗。
9 a$ k* x/ O' s+ I7 ~: x2 m4 B, e
    这次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这正是我党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 S) g' a9 v$ q# n8 L
& t+ Y) m- k9 `
    二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观点。
+ G  ?0 Y$ O$ o" y9 M0 }3 H( H! d. }# Q& ]
    人固有一死,但死的价值有不同。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死观。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揭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生死观,道出了衡量人的生死价值尺度,这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在人民的解放事业中,有多少革命者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生死观就是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他们的精神不灭,永远立于人民群众心目之中,比如,“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我们每个同志为了人民的利益,都要牢固确立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生死观,模范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生死观。
( \5 r" v- c+ V* ~3 V, A8 `2 \7 l0 I. @# K
    三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观点。4 H+ v" E, t+ N- C, g
  @- a. C0 g, m, y) d3 f
    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付诸于实际行动。这种行动或叫实践的过程中,就是要有付出,有牺牲。不愿牺牲个人利益的人,是谈不上为人民服务的,是做不到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这种牺牲是值得的。我们大家要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关于牺牲的观点,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敢于牺牲个人利益,以个人利益换取人民的利益,以个人的奉献换取人民的幸福。
8 M3 d5 R1 y" U
: X0 M% b0 w3 w- D* K    在实践中,那就是不计得失,不讲代价,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初期,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以人民至上的初心,果敢担当,“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在习近平总书记为了人民敢于牺牲精神的号召下,一座千万人的巨城一夜封城,红色党旗、绿色军装、白色战袍,无畏地冲向疫情爆发地,向死而生!9 v7 A! o# ]  n
9 |0 J! g' B4 W, I! L
    四是“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的观点。! ?% U6 l. M' r% {4 i. n
/ }2 {* q2 P/ M2 }! s* T
    毛主席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揭示了我们共产党人广博的胸怀和高尚的风范,揭示了“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的理由就在于“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揭示了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怕别人批评这一基本要求。
1 ?0 {& N, o3 l* I4 C( |, Q# `, [4 ^7 c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几十年风雨征程中,广泛听取党内党外人士的意见,自觉接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虚心采纳人民群众的主张,这是其他任何政党所无法比拟的,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这一点。听不进群众的意见,怕别人批评,就不能取得事业的胜利,我们党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具体到每个人,也要听得进他人的批评,我们现在就存在一种现象,对同志的批评听不顺耳,使正常的批评开展不起来,这就不行了。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更好地为人民而工作,就要敢于批评,就要欢迎批评,就要经得住批评。* z# Z6 i; x+ \5 c

; r4 j4 I' W+ D5 Y. f" u    五是“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观点。/ U/ U7 i4 k% {5 f, |

9 D: }! ]: y  l  W    为人民服务,就要建立良好的内部关系,做到“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一方面,上级要关心下级。对下级,政治上要关心,思想上要帮助,不能让下级掉队,这是上级的职责;另一方面,同志之间要友爱互助。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为人民服务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我们的工作所必需的,大家应该讲关心,讲帮助,讲爱护,凝成一个有力量的整体,为人民的利益去工作。1 n, ^  x2 w! ~: G% q% G

0 ~1 }. b' E4 Z3 J) w0 S    2、《纪念白求恩》明确了人生的道德规范。; {$ S4 b, Y0 W0 W( |0 Q8 \  E

' w$ u/ q$ Q6 B  a0 B2 E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最后以身殉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对白求恩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的精神是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他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这篇文章,规定了人生的道德规范,是共产党人自我修养的标准,就是要有三种精神,做“五种人”。
6 j6 k+ }2 A5 J! m. R; ?* i: }
; M. o+ s# e! A2 t2 ~5 y9 U2 `, t    一是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 T3 O; P$ P' u% N& T
4 r: p& ~" c  s. K    这一条,是对共产党人的严格要求,严格标准,坚持做到把利益让给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勇于吃亏,多挑重担。  b) D( K3 z" l3 H

  S7 x! E; w) V$ g    前些年,这种精神曾经受到冲击,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是极左口号,是不可能达到这种道德境界的,这一看法实质上是践踏了我们共产党人一贯持有的道德水准,是必须受到批判的。我们党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就因为有大批的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 A) p. E3 L9 \
& T/ q( p- S2 v" j/ A% v) J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倡导“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必须按照这个要求去修身养性,去做工作干事情。* B* Q& _! M: J4 w* }4 v" N+ i

9 @! S  K! g+ e2 d* `    二是要有“两个极端”的精神,即:“对工作极端的负责”,“对同志极端的热忱”的精神。
# x  |& `3 O2 @. Y
$ Q- Q6 L# y. O# t    这一条,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阐述得非常鲜明,批评了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的人,也批评了对同志对人民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毛主席说这种人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对待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马马虎虎不行,偷工减料不行,得过且过不行,而必须极端负责。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干事业的大敌,也是不道德行为,它会误了革命事业,使党蒙受损失。
- w/ P7 x( F$ |1 h. a3 l5 ^对同志漠不关心,不为基层服务,光说空话不办实事,甚至侵占群众利益,吃拿卡要,甚至贪污、收礼、腐败,是要遭人民反对的,这都是必须要根除和坚决反对的。  V- |8 ]' p+ U  ~/ D% @" D
5 z& o& `# q) a* p
    三是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0 m- S% ?; a/ c( z' q" y/ \' x
& \/ m+ f  ?, Z& J
    毛主席说:“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在这里,毛主席号召大家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说,对工作要一丝不苟,好上加好。有些同志满足于现状,觉得自己干得不错了,满足于能对付就行,甚至认为“出点小错难免,没啥大惊小怪的”,这种观点离毛主席提出的“精益求精”差得太远了。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必须很好地把握“精益求精”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工作的标准和姿态问题,是我们的职业道德范畴,应该很好地认识这一点,自觉地做到这一点。
- A$ I, t. ^; j# h* q( B6 ?# k, P6 U2 s7 v( Y
    四是要做“五种人”。. B6 R* a, M' T, n) K) d

9 U8 k8 z8 h4 w. K% u    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标准是什么,道德修养的目标是什么,道德修养的方面有哪些,毛泽东同志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做这“五种人”,是革命事业的需要,是人民利益的需要。做到这些不容易,但也不是高不可攀,要朝着这个标准去努力。堂堂正正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就是做这“五种人”。/ g- V1 K# @5 |1 f- H. o1 x( B& z
" S& x1 x- R/ j* m
    人人都应该做到,人人也能够做到,一个人不一定使自己伟大,但可以使自己崇高。% ?( C8 F) H# c# U& M

7 U, q5 W, ?* V9 y- y- g2 C  H    3、《愚公移山》明确了人生的奋斗途径。+ H: ~3 f* \9 ~6 r
5 G4 L: q) W+ d, Y! B8 ?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 6月11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的闭幕词,简述的核心点就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发扬愚公精神,争取中国革命的完全胜利。
& ~7 g8 R, g9 [- e4 q
4 W5 K( q* Q- T/ p    这篇文章,主要有三个观点:1 c5 G$ w& c: O( Y

: u* {$ Q  {+ m" j+ o  a    一是要有“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信念。$ R& _. K( s5 x
1 `# j8 {  T- \+ S6 c& w8 [
    我们党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再发展到成千上万人为之而奋斗,从黑暗中看到光明,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就在于我们党有坚定的信念,坚信革命一定要胜利。在党的历史上,每当我们的革命事业遇到挫折,处于低潮,党都是靠革命事业一定能胜利的坚定信念,度过难关,力挽狂澜于既倒,使革命“柳暗花明又一村”。
& }7 v0 V+ G5 d; I4 C* t# G8 P2 |2 s% \; z! v
    要看到,缺乏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就会丧失斗志,丧失进取,那种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大武装而发出的“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那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而发出的亡国论调,是成就不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的。
# o5 [+ V7 A) r; X( C' h  A) d9 h& I0 s- P1 h  Q: g7 Q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告诫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干革命事业,就必须先确立起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比如,有人对走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动摇,这都是党的事业的障碍物,都是不可取的。有信心有勇气,才能有奋斗有作为。( ?% A) Y% c4 m, Z: o" N7 ]

2 \3 e0 r8 p- Q" S# P/ W, G! V& M    二是要有“排除万难”的气概。
# i- F+ |" @* {. n' e4 r% D2 |3 f" X- Q# w, q" ]' e
    干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事,会遇到重重险阻,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不能见难而下,被困难所吓倒,而必须迎难而上,迎难而进,“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是我们的党和军队所拥有的英勇无畏、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党我军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世人所瞩目,用“小米加步枪”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介石,这其中有多少困难要克服,有多少革命先烈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时至今日,我们党和民族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从这里,我们必须意识到,下定决心、不畏艰难,敢于斗争、战胜挑战,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 t3 h( y! I! }6 @7 K+ c8 ~' R
    三是要有毫不动摇,挖山不止的精神。
6 {5 }$ k+ A  X9 H# R( t" c, a% L0 c6 H9 M! {4 Z) [& K
    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写道:“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并引用了“愚公移山”这个很形象而又生动的典故,其包含的思想是很深刻的,就是要作长期的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奋斗。
; p' I' i4 Z" r, B7 J- M
) W( m; {% F6 ?9 {    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得了的事,而是一种在较长过程中坚持不懈的艰苦斗争的事。“愚公移山”鼓舞了多少人,成为大家为党为人民“挖山不止”的座右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里程,我们都应该像愚公那样,“毫不动摇”,“挖山不止”,具有完全彻底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总之,这三篇文章相辅相成,思想极为丰富,有着内在的联系。
# P: n3 r, o0 t' T  _
' s* H; Z* K( O6 \    《为人民服务》表述了党的政治服务观,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
7 d( k" y; K; l6 V
8 E- ^, P7 [- U; m0 y4 u! w' a; j. k$ B    《纪念白求恩》表述了党的思想道德观,解决了要做什么人的问题;
/ X$ O$ C8 z/ [& j  n( d' f* {$ ]9 w5 T( \
    《愚公移山》表述了党的锐意进取观,解决了人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问题。
! ~3 L0 b7 Q: u; U' a. f' |# Q$ F9 z5 m
    “老三篇”的主要精神实质归纳起来,也可以说是“四个明确”:8 l& [$ s' Z" L9 b
! d! o9 y  c, d
    即明确了人生的思想境界;
# d/ f0 C2 l- M1 R, b. f, b* Z1 p6 J* N2 k, c  J1 Q
    明确了人生的道德规范;
8 E8 H3 c- V7 ]" s6 Z* H* ^, m3 c; B$ K6 \
: S9 |; g2 Z* X/ X# C    明确了人生的奋斗道路;, R) {8 x7 ~4 p5 D/ y
0 q  _  ^* F6 j$ f! K. u; P
    明确了人生的精神状态。1 ~# ~, q3 k; P" v6 \

7 M. K+ g4 b0 T5 w) V8 a+ \; m    三、学以致用,努力用“老三篇”改造思想。. C- C8 }3 {2 c% @5 ^
2 z  v& Z% |7 I# d# w
    前面,我们已经谈了学好“老三篇”的重要性、必要性,对这三篇文章的精神实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仅有了这些是不够的,还有个怎么去学去做的问题。
+ h# J" _9 B$ X: i( f# I) H/ V# j1 E6 z9 [, ]
    一是要克服思想障碍,增强主动性。
5 H3 m; X. a& a0 ^) L0 X0 o# K
( L* }# c4 g/ A, I; g    据我们调查了解,在不少同志身上,有这么三个不正确的认识,阻碍了学好这三篇文章的主动性。
( f& n& s( G0 A
1 X& f7 P8 u& ~. l4 @' z; Q    其一,存在“过时论”。
$ b  ^5 z0 _$ T. |
# G# d# |: {& Q  P; f7 w4 _    他们认为,“现在是商品经济年代,这三篇文章与时代不合拍,70年代前学一学还可以,现在学已经不合时宜”。甚至说:“这三篇文章是过去的东西,又搬出来用,是实在找不到什么招了。”这些看法是错误的。这三篇文章对我们教育不分历史阶段,任何时候都适宜,这是我们党常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常用的教科书。也不是把过去的做法搬出来,补上目前学习办法上的空缺,我们现在强调抓好这三篇文章的学习,只能说明确实有一个时期我们对这方面学习内容忽略了,抓得不紧了,强调不够了,自觉性不高了;只能说明我们是实事求是的,被历史证明是管用的方法就拿出来用,也是对的。- I5 _; ~' }0 l5 d+ o) M

  q  J* A$ Z0 j! ]+ F    其二,存在“吃亏论”。
" f3 n" w# L. s) [6 o
8 G  w3 z# ]" E    有的人很会打小九九,他们说:“花时间学点法律、学点企业管理还能用得上,学这三篇文章算什么才,有啥用场,不做这个亏待自己的事。”这种想法,就丧失了党性,把自己搁在了党的大门之外。我们是党的一分子,读党的书籍,丰富革命的理论功底,不会吃亏。
  h& s3 d) G& |: U* @0 z% o2 p! L+ J; z# |
    其三,存在“无用论”。
: }; h* V2 \1 S+ E% \4 k. J! B2 {) o: z. _$ N8 M
    有人悲观失望,对一些社会弊端觉得用什么“灵丹妙药”也不管用,学这三篇文章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没啥用处。我们说,不是无用,而是你没去很好地学,没有很好地用,没去很好地改造自己。
, }: V# \" Y: G8 k8 F" T- v5 I8 h6 x8 N$ j) P7 A
    强调学好“老三篇”,就是要你弄懂弄通,对照着去做,不是没用,肯定有用,大有用处。
* t) S. p! D# P1 s5 Q+ w/ k1 P6 j/ l
    二是要联系实际,切实解决问题。
) ?) v: ^, X  g7 d: B
* V( P- ?6 W' U1 r! d. E    如果把学习与解决问题割裂开来,这种学就毫无意义。我们的学习,一定要找靶子,联系自己的思想行为,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树得牢不牢,思想道德过硬不过硬,艰苦奋斗的作风行不行,哪方面有问题就加强哪个方面,哪一点有问题就解决哪一点问题,有的人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把为人民服务看成是傻子,把艰苦奋斗看成是土气,他们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不安心,精神状态不振等等,这些问题通过学习应该加以克服,在学习中求进步。  ?- J9 e4 _3 h3 c& |: ~0 F2 ]

& n6 A; W4 @! l. |" f" ~  W# K: \' @    三是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
/ V8 O  D' G' n9 o# G  |, Z$ R+ ^# p+ q- M( ~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里的使用,就是指的实践。我们对“老三篇”的学习,不是停留在书本上,不是停留在对字句的一般理解上,而是要运用于实践,把学到的思想理论返回到实践中去领会、把握、指导工作。0 I9 S: g' ]( ^. c- S" G3 j" Y
9 B& U' H2 x% b$ o2 }( @5 u
    首先,要用于指导本职业务。每个同志具体岗位有所不同,要注意用这三篇文章的思想指导自己开展好本职工作。比如,树好服务观念,树好挑重担观念,树好高标准观念,树好不怕批评的观念,树好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观念等。( C* T7 O  k9 j) x: F0 [! r" T

5 x( C" `" a4 }5 F0 `. t$ S    其次,要用于指导基层工作。机关是指导基层的,我们要在这种指导过程中,看听取群众意见了没有,看帮基层排忧解难了没有,看部署任务符合实际了没有。也就是说,把学习“老三篇”与为基层服务相联系,提高工作指导质量。
# v" q0 m0 b  f- V, E3 m
3 b; {" I. T0 |    四是要坚持经常,始终把“老三篇”作为自己的必修课。
0 n1 j4 _) A  Z  \" ]% z( k% ^6 E6 b
    我们强调学习,不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那种“湿湿地皮”的学习是不行的,而必须长期学下去,就象周总理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我们是共产党人,就应该把这三篇文章作为一辈子的必修课,经常读、经常学、经常用,做到常学常新、常悟常益,切实把“老三篇”的精神实质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化作自己思想和行动的自觉。(作者:梁雷 中纪委干部)* L: R# E+ _9 t# U( C  K9 z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