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新冠流行近三年,外国学者盛赞“我的国”
曹东义 发表于:2022-10-12 10:53:2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571
新冠近三年,外国学者盛赞“我的国”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新冠疫情已经走过了近三年的时间,中国与世界都经受了考验,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总结?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我曾经在疫情初期呼吁“中医首选、必用”,后来发现武汉金银潭医院除了“血必净”中药注射剂,根本没有其他中药可用,后来张伯礼院士、黄璐琦院士等利用“个人关系”,再加上社会各方助力,才逐渐有了中医药参与的基础,才彰显了中医药的作用。当然,民间中医张胜兵等人的作用,一开始民众信仰,是“撞出来的经验”,数据不被承认,甚至受到排挤。
这是一个艰难奋挣的过程,院士们也发出不平的感叹,疫情过后《中国医生》闭口不谈中医作用,这也是积重难返的“老毛病”,但是,事实教育了大家,中医药逐渐由“备选”、“之一”,变成了“必选”、“首选”,中医就像一支灭火队,哪里有了疫情,哪里就有中医的身影,在石家庄、在香港、在上海等危急时刻,都是这样的过程。
一、举国体制,是战胜传染病的法宝
但是,控制疫情,绝对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不是哪个医学家可以左右的。
这首先是社会问题,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卫生等综合实力的“大合唱”,不是中西医的门里事,在中国更不是“独角戏”,而是中西医配合,基本是:西医搭建消毒隔离平台,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然后配合国家“动态清零”的各项政策、方法。
最近有一个网友,发表了一个评论,原话是“不要埋怨天天做核酸,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的‘动态清零’是政治实践上的一次极限之举,它由以下六个要素组成:国家动员能力+基层政府执行力+国民纪律性+医疗医药能力+强大的物资保供能力+互联网高水平=动态清零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多个国家都尝试过学习中国模式,但却很快宣告失守,因为他们无法同时在六个领域保持高水平。仅仅是一个‘健康码’,就需要高度网络化的技术配套。因此,中国的抗疫模式,其实并不简单。所以说中国的动态清零其实是向全世界宣布,动态清零彰显了我们国家强大治理能力,而这一点正是那些把中国当成敌人的国家真正畏惧的!”
这个发言的主旨,是“西方学者”诵扬中国的“动态清零”,为何只有中国可以做到“动态清零”,这是西方学者的看法,也有发帖人的赞语。其中没有谈中西医,只是笼统地说“医疗医药能力”,当然,这个能力之中也不可避免有中西医的成分。
我觉得这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帖子,因此,就转发了一些群,得到一些网友的赞同,当然,也有网友不理解,甚至把批评的矛头指向我。
因此,我有必要对此,做出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曹东义对于疫情的早期建议
我认为兼听则明,“西方学者”的话可以参考。我们都是普通人,决定不了这些国家的大事。
我对“动态清零”里边有些不恰当的做法也不满意,但是,这是长期积累的事情,很多属于“历史遗留”的问题,积重难返,非一日之寒。
我对疫情控制的建议有四条,早一年多前就提出来了:
第一,自觉戴口罩,(我们不要“口罩令”,也不需要“取消口罩令”);
第二,应急喝汤药,(预防和治疗,很快见效,其作用经常被忽视,很少被宣传);
第三,按需测核酸,(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根据检测能力和经济能力,进行检测,这是“动态清零”所必须的,没有核酸检测,就难以做到“动态清零”,因为中医药的实际储备、被重视的程度都是不够的。)
第四,选择打疫苗(知情、同意、自愿,这是国家的大政策,有些人在执行的时候,有很多偏差,责任需要分清楚,不能笼统说)。
戴口罩、喝中药,没有多少争议;对于测核酸、打疫苗,有很多争议。
对于这后边有争议的事情,我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认为中国控制疫情,是举国体制,非常好,非常棒。
但是,不幸的是被西方机械唯物主义观念绑架了。非典初期,他们奉献世界的是激素和呼吸机,这一次他们拿出来的是测核酸与打疫苗。
比起非典来,西医有进步。中医更优秀,世界学不起。
这是我目前的看法。
测核酸是西医“以有为本”(中医是“以无为本”),他们西方医学观念的人必然坚持到底,因为他们不可能放弃这个虽然经常假阴性、偶尔假阳性的“技术”,这是中医“不会”的“盲区”。
西方医药,一美遮百丑,必然不会放弃。
这样做就剥夺了中医的发言权:“你(中医)发现不了(新冠病毒),诊断不了,西医可以确诊,中医只能替补治疗。”
这是,网红专家的底气由来。
三、辨证地看待测核酸和打疫
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疫 苗”。历史上,疫苗是中医发明的,被西方运用发挥到极致,做成了产业,成了盈利的产品。当然,只有盈利的产业才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比如说疫  苗,它有四个属性,也就是从证治、经济、科技、卫生四个维度来评价它。
第一,它是政治需要,大家不要忘记,关于病毒名称,被特朗普等甩锅,抹黑。
如果中国不用它,不提它,特朗普们会怎么评价中国?他们就会把不尊重人权、不讲科学、不人道的大帽子多得很,中国就会处于“非常孤立”的地位,就成了“众矢之的”,就像北约集体围攻俄罗斯一样,都会制裁中国。
如果中国用疫  苗,而自己不会造,那么欧美的疫苗就会“蜂拥而至”,不管有没有作用,就会逼着中国进口大量的疫  苗,打了加强针,还会不断让中国“加强”、“在加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就是特朗普所说的要“送给中国一个大礼物”,除了“人民的希望”瑞得西韦,就是特朗普早就知道的苗,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是系列的“措施”,不是单一的一个“防毒”。
中国的灭活苗,虽然是“老方法”,但是更安全。
在这一点上,不可混淆。
西方转基因的核酸苗,就是“二病毒”,它本质上与病毒一样,就是打进身体,让细胞产生病毒的突刺蛋白,身体再想法产生对抗突刺蛋白的抗体。因此,核酸苗本质上与病毒侵犯人体,是一样的原理。所以,它的风险非常大。世界各国抵制它,只是看到了初步的危害,它带来的巨大危害,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才可以不被清除。
中国的灭活苗,虽然不成熟,但是危害性小很很多,对十四亿人来说,这是立功的的大事。“两害相权,取其轻”,此之谓也。看不懂,是业务水平需要提高。
第二,它是经济需要,中国大部分西药都是进口和仿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欧美原创,中国都是出于“终端”,西方医药资本在中国赚了大量的钱。就像鸦片那样,中国很难拒绝西药进口和仿制。这是话语权决定的,而且是“医药、医疗、医保、医教、医政”联合行动,这就是限制、抹黑、取消中医大合唱的原因。
哪一种西药,都赶不上十四亿人一起喝“人民的希望”瑞得西韦的大利润,人人打进口苗,那该是多大的经济“收入”啊?
抗击疫情,离开经济,都是空想。包括喝中药,都是政府决定财政支付能力,不是卫健委可以决定的事情。“谁拿钱,谁做主。”看不懂,是不了解国情。
第三,它是科技需要,科学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离不开的举措。
中国过去研发化学药的能力差,因此,现在鼓励制造“新药”,世界几大制药企业的投入很多,是很多西医羡慕的。
青蒿素获奖,就像“军备竞赛”那样,鼓励把中药变成西药。
西药的化学合成药,是大自然的“异物”,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吃进去污染身体,只有草根树皮看似垃圾的中药,才是低碳环保的、让然快乐的“草”。
中药的著作,历史上叫“本草”,繁体字的药“藥”,就是为了让人“离苦得乐”。
西药有利有害,趋利避害,才是未来的方向。
中国本可能永远进口、仿制西药。尽管它不好,可是有人离不了。
第四,它在卫生方面是否有用?这需要事后评价,不可先入为主,还没做,就说“不可以”。对于它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作用,事后算账,是历史的任务。
国际形势严峻,不允许现在公布所有数据。
你应该懂得,西方“没事找事”紧盯中国,我们还不具备平心静气谈论它的正面价值、负面作用的客观条件。
为了避免“被非议”,中国选择“不言语”。
也就是说,因为国际形势逼迫,中国不可能从开始就拒绝核酸和苗,这是西方逼迫做成的。
如果拒绝了它,就摆脱了西方医药的话语权,就被认为出“圈”了,就会被摸黑,世卫组织也饶不了中国。
政治帽子就会压垮我们。
如果没有自己产的疫  苗,需要进口,就会用经历压垮我们,这就是特朗普送给中国的“大礼物”!因此,必须自己造。
可以说,科技界为国家争了光,用自己造的苗,替国家省了钱,解了围!
科学需要探索,有效没效需要实践报告。
相比之下,中国的苗探索,虽然“保守”,但是相对安全,这也是中国人的保护符。
因此,科技界有了很大的进步。
过去的西药,绝大多数都是仿制的和进口的,这一次测核酸和苗苗都是自己造的,我觉得这个进步不容小觑。
实事求是的说,才能以理服人。
测核酸,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从监测能力提升,打击弄虚造假,降低检测成本等,一系列的措施紧跟上来,我们觉得科技进步很快。
我现在没收三次以上测核酸,很方便,在小区里、小区边上,单位,都可以测,不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不用个人出钱。
这样的巨大能力提升,让我们觉得真是“厉害了,我的国!”
我为祖国自豪!
知我罪我,一任当下评说。
说得对,听你的;说的不对,就是白说。
我是一个小老百姓,更是一个自信的中医。
20221012

( E1 u7 @7 f$ W" Q& ]. M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0-12 11:11:23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2-10-12 11:12 编辑
* v2 o2 d9 C) `
$ i( V0 R4 A( G9 l/ V曹东义简介5 Q( f8 P& k% X% t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8 @& i0 Q0 Z0 c$ N4 o
1 e% o$ K8 V% |4 W
0 a. j7 S7 Q& W) x. y: Q/ V. k2 l9 l) D9 U

5 G' i! l) y/ W7 a4 Y% J曹东义,男,生于1958年,籍贯河北省衡水市仲景村,农工民主党员,硕士毕业,职称为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第六批中医师带徒老师。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扁鹊医学与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主任委员、河北省自然辩证法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国医年鉴》副主编。' H5 _6 F, i% \8 \) g
1974年高中毕业,1975年3月起任乡村医生。1977年考入大学,1982年12月毕业于河北医大中医系。* \  v5 V1 u0 u  w
1983、1——1985年8月,河北省衡水地区中医院工作,任住院医师。% k1 f5 }/ ?- ~" t8 g+ g. p8 |1 z
1985、9——1988、8月,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指导老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文献学会主任委员余瀛鳌研究员。在读研究生期间,本人曾经专门在北京大学进修《古代汉语》、《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课程。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和中医文献研究工作,发表有关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12部。) S7 ^+ q' w( N
1988年9月至今,在河北省中医科学院工作。
+ c* i; _1 _" ^" o5 i1988年至今,曾在社会办学医学类学校担任过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总课时1000以上,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中医文献学等都比较熟悉,可以胜任教学工作。- U6 f5 D  Q7 B! g* E/ m1 @9 v
1992年主持“扁鹊秦越人生平事迹研究”。澄清了有关扁鹊生平的许多历史疑难问题,得到全国11位著名医史文献专家的好评。形成的总结性著作《神医扁鹊之谜——扁鹊秦越人生平事迹研究》,为现在国内研究扁鹊最详尽、可靠的专著。
: t1 y! K* t2 G* l; F1994年获得“河北省卫生厅199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 o, k% M2 P7 M% c2 e; R& D* x1995年起主持“中医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结题。, \4 X5 \- J  N) o
1996年被评为“河北医大九五期间先进科技个人”。
3 t7 U  J7 T; O: W1996年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学会联合评为“河北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金杯奖”,是十名获奖者之一。
2 |1 a2 K8 R5 i" Q0 V* ?( r6 O2 Z1997年获得由省教委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3 `7 d1 k) T  w: `2 L3 Z4 H
2000年获得河北医大的硕士指导教师资格。
1 M8 J3 |3 L9 v, s1 n# `+ W3 d2003年主持课题为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0398:“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SARS流行期间,三次上书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建议。此后主持课题深入研究,详细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出版了专门的研究著作,得到国内著名中医专家的一致好评。
  I. z! ^( K; F7 T+ Y2004年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04-05JP07:“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 ^0 a  I! d! T" W
2004年被河北省人事厅、卫生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认为“河北省5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
; D9 H' F5 j0 m' t) T. v  D 2005年拜著名中医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先生为师。邓老、朱老都已90多岁,为中医界泰斗。
& u( ?4 r/ K+ X# ?, _- _7 Y+ D" Q, A2006年,在反击“取消中医”言论的论战中,发表网络论文30多篇,著《捍卫中医》《关注中医》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f/ K% h) G1 `% c2 e2008年获得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9 \, H0 R" @- ?% V9 `+ G" b
2008年在新浪网接受采访,谈中医的科学性  g, Q% G2 ~& j" j, D' P3 o6 D' Z  E
2011年在河北卫视·爱健康,宣讲“感冒”(上下集)、“咳嗽”(一二三)# k( h  g; o4 }8 g3 e3 w' {
2009年9月在长春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建国60周年中医药科普著作奖颁奖大会”,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获得二等奖;
! ~+ P6 ?5 r5 p5 j9 Q1 z8 n撰写的《捍卫中医》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建国六十年著作一等奖;主编的《中医群英战SARS》,获二等奖。- g6 D8 _* b8 S2 C# C& x
2009年11月在广州参加第五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暨全国名医工作室(站)颁奖大会,为单位“燕赵名医工作站”领奖,并主持学术交流会议。
% a, y- T0 f9 h2010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1 \, D7 M& J" n4 z3 u$ c
2011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
6 }( n$ S6 i1 {9 {2010年起担任“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已经出版五部著作;担任《国医年鉴》副主编,出版了第二、三、四卷。
0 a1 o  y$ v& ^2011年起担任《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总编辑,已经出版10期杂志。/ k3 _% ~7 u. c& _2 q3 o
2012年被批准担任河北省第四批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
( U" W$ R/ `6 s1 ~- @3 L2009年起担任中华中医药论坛·曹东义版的版主
$ h0 d7 J+ n; C9 |2012年当选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4 g3 Q& s" u8 m( ?1 X# T8 I. v
2012年当选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k; {- B0 |- f* a' F: T
2012年起担任国学国医岳麓论坛·国医论坛常务主席,已成功举办了六届) T5 D' Q- M) u( J* P
2013年当选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第二届主任委员# t- N; N4 X; R# C1 g3 |
2013年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
/ j5 K- N7 K, T. `7 F  _2014年1月起担任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d  V( {# K- d5 c6 H( Z
2014年获得由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和农工党河北省委会评选“首届河北好中医”荣誉称号" X7 d- o: |- q( Y0 r% g# y
2015年当选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会长6 N- m# L  d0 g, c6 e; l0 A
2017年当选石家庄市裕华区第五届政协委员" q1 N. g- P2 e' o  e
2017年11月当选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第三届主任委员
* V( _, U% x0 g2 w/ R# j. [) @# ~6 d& c' w2017年当选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理事/ S7 e- b2 y0 S# Q
2018年4月当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8 x+ P5 T/ u! ]: ^% B- L
2018年5月当选《中国民间医疗》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 a/ F) ^% q8 V2018年5月被聘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河北分中心会诊专家(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聘书)
1 b9 Q: m/ h( H) [2018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聘任为中医耳鼻喉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S9 S9 m9 y/ z- o4 W: S% Z2018年5月当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扁鹊医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 R* f8 K9 ~9 i: F! q" P% ?5 \* ~
会长
& O# F, ~! d$ ]2018年3月“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技术研究与传播”获得“2017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名)
6 T7 ]7 A" Q- Y& H( x) z$ K9 \2 J- l7 y) Z2018年3月“通络灵透皮疗法对风湿痛的疗效机制研究”获得“2017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五名). }# H1 Q9 |* ]# D3 R) y
; \, Y: N3 _/ _/ N& O9 c8 t
所经历的重要事件:2 k' `; U! P& W6 {4 C4 ~: P
2004年被河北省人事厅、卫生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认为“河北省5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
; t8 J9 c3 _$ }  Z 2005年拜著名中医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先生为师。邓老、朱老时年89、88岁,为中医界泰斗。2009年二老被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H& M- G! K+ |2 p$ c
2005年在南通参加全国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传承论坛,建议会议主题背板文字为:“名师高徒聚首南通,传承中医为我中华”,被朱良春先生采纳。& L6 J- c: W  E1 n' ^
2006年,在反击“取消中医”言论的论战中,发表网络论文30多篇,著《捍卫中医》《关注中医》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G1 ^" A  l8 w( U% b+ n: E1 g2006年在广州,为全国名老中医起草《告全国青年中医书》
; q2 X0 d# S5 O+ j, a) `6 K9 p+ R2007年参加社科院哲学所发起的中医哲学分会,任常务理事,同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报告:“反中医思潮为何沉渣泛起?”同年为“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王国强副部长为该书作序,有关内容至今仍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文化栏目”2007年转载的主要文章。& V1 F9 n2 y4 O& k4 I
2007年8月在北京御生堂参加东方科学迎奥运宣言,为七君子之一。
% f$ a4 a- a' v0 @  v- T% i2008年3月参加新浪网关于中医科学性的访谈,同年获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7 w5 C4 ?! K5 z1 Q( Y3 s
2010年参与起草王部长在第十二届科协年会上的主报告《发展中医药,造福全人类》
$ I$ |4 }2 H7 g5 g( R2011年受邀参加“首届重庆国医名师大讲堂”,做“寒温统一与传染病防治”讲座;同年参与农工党省委会主办的“冀港澳台两岸四地中医药文化高峰论坛”,邀请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到会讲话,并做了河北省中医药历史文化介绍。
0 f; M" n( D3 V3 X; G9 s( Q5 o2012年受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邀请,到长春做“中医的现实作用与未来价值”学术报告
  B8 C+ G  ^' _. L$ Y" V9 p2012年4月受邀到新加坡参加学术活动,并在新加坡中医学院做“扶阳养生讲座”;同年12月受澳门中医药研究会邀请,到澳门参加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参与讨论发言,写成有关报道刊登于《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
& I! ~/ `  v5 {) [# a7 }! C* g) {3 i2012年担任河北省民间医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任河北省民间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c' W0 P: l! {' H* |
2012年7月被确定为河北省第四批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 v; j% _2 @' v2 x! N* i
2012年参加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医政司组织召开的组建各省中医方药与技术评价中心的会议。
1 X: F, ^$ h" r, U8 n2013年参加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河北省项目,负责传统知识调查部分
! S- p: K  _: F! Z" @0 y* d2013年参加“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项目·牵头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5 S- ^  C1 }! s; B% x& b
2013年主研课题“中医外治法对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课题号:2013061)被评为省卫生厅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课题名称变为“中医综合外治干预老年痴呆进程的研究”。  p7 @8 v: n' M8 y. v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课题名称“中医综合外治干预老年痴呆进程的研究”。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ZYZD20130155 C! T! H( ~' J6 f7 j3 P
2014年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河北省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号:2014ZXA03
# P3 N7 B: A; G. C8 v2 p3 r) _2018年,作为“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技术研究与传播”的第二完成人,获得2017年度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I! g. f* k! F2022年参与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把握时空养脾胃》科普图书创作”负责人孙士江,曹东义排名第二9 h1 G* r" S; `3 {
2022年参与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靶向调动天然理化活性止血剂伏羲红妙散的药学研究及示范应用”,负责人赵静,曹东义排名第二9 W2 h! h, @" w" i/ _1 c# C/ n
' ]8 {9 r: }3 h, H! K

3 G0 P2 f7 G1 P0 D* t! X  w4 ?" I
+ |. c" G& X( C! U( o( Z* {% P1 N附件1:曹东义主编和参编的著作主要有:8 c# C% b3 O2 W5 S5 z, W& f6 q
主编:《神医扁鹊之迷》(1996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 |- O* g" T8 F
参编:《易水学派研究》(1994年,河北科技出版社);
4 g0 b  Z+ q  }* x' R7 ^( f6 a独著:《中医外感热病学史》(2004年1月,中医古籍出版社);
8 E; U" p6 u3 j% M# P6 S合著:《温疫论译注》(2004年9月,中医古籍出版社)。4 q+ C3 b- Y6 e. W
主编:《中医群英战SARS》(2006年1月,中医古籍出版社), K) F' s  F6 D" h! J8 H5 m
主编:《中医养生读本》(2006年12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 Y5 [( M: |' I2 }% [独著:《回归中医》(2007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X7 i9 \* M# C" b0 R$ |独著:《捍卫中医》(2007年6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_# y# r" ]$ P/ c
独著《关注中医》(2007年9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N: ?0 M) ?( b6 h& k; j, U
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2007年7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4 w/ \6 n0 x6 w; M副主编:李恩主编《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2007年1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M2 t9 U4 P, u; z
参编:邓铁涛主编《名师与高徒——第二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选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曹东义为编委。
* S" s; N  p/ S0 D. F7 P) k主编:《热病新论》(2008年5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 M. ~2 d7 m7 {
整理:《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2008年6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c6 ~5 G9 T2 r4 a+ V, @整理:《走进中医大家路志正》(2009年9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8 d# N3 y6 O& l; N7 q% Z" P8 d" N- L合著《图解瘟疫论》(2009年11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o- Y& A; o, Q' \- @
独著《中医近现代史话》(2010年4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G9 m% `) l' ]7 K独著《永远的大道国医》(2010年5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3 o9 X) j) ^7 Q' L* _, x% I编委《国医年鉴》2010年总第二卷、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D( N3 Z& ^: y" L
执行主编《河北中医五千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 z' f- ]) p" S4 j执行主编《河北中医名师图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0 g* D8 r+ J0 M2 Z4 w执行主编《中医养生保健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_- j7 z7 G& h- @" Y/ E7 x. i
副主编《国医年鉴》总第三卷(2011)、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4 M9 C) `% j, ]& k; r! f! t. i
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2011年9月创刊。! u- [+ R* A/ R9 l# I! I; ^
副主编《国医年鉴》总第四卷(2012)、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U8 t# a5 _; z2 C# c# [编委《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二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2 O* P/ t: h4 s* ]# f% l" _! E曹东义个人编著《中医大智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月第一版
* ?7 q9 I* X6 _" W/ |6 a主编《挺起中医的脊梁》、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9月出版2 v! ^  y9 i' ?8 x5 m0 ~+ ?8 ]( v) Q
执行主编《河北省中医名家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月出版
# r  U1 @& e4 n: {) A执行主编《河北省中医高徒经验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月出版
! J: u; n* S2 J9 g编委:《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第三届环境与健康论坛优秀论文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主编祝晓光)5 E: b+ P: l5 G! ]; C! v
编委:《环境保护与公众健康》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主编祝晓光)8 q" T: W: [% l$ s6 B' x) g' z
副主编、《国医年鉴》总第五卷(2013)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m& L: d. P1 ]# {
副主编、《国医年鉴》总第六卷(2014)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 ~6 M! O3 N; }* x( w参编《河北科技哲学30年》、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
' B5 K9 \5 }$ I7 e" _2 @% S& B3 {) K参编《中国中医药学科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7 T+ `9 @+ W6 h- F# g4 ]1 h
副主编、《国医年鉴》总第七卷(2015)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x- r; h* q+ y6 y
主编、《杏林寻宝·保护中医》天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D+ L/ e5 u8 o4 X6 x, d) H
主编、《颐养天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 B) s6 W" Z9 [5 O4 s2 e- V1 U* m
主编、《外求内养找健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1 q1 x; e) ^9 d  R# B副主编、《黄帝内经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 n& X& A9 q7 A/ n
副主编《国医年鉴》总第八卷(2016)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0 `9 b) W8 Y6 Z/ w2 R
曹东义副主编《国医年鉴》总第九卷(2017)中医古籍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w. y9 {+ Z) D+ |1 ~8 \( s
曹东义编著、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7 f5 H4 s( D$ I+ x4 s3 Q
曹东义、方朝义主编《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一版
# r$ p3 A+ i! A! ~- t! h$ {4 e曹东义、学术副主任、参与李佃贵教授系列著作编写6 {; F# E. I0 p) p5 R9 i; H1 C
曹东义副主编(李恩教授主编)、教您远离疾病享受健康人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8 O$ F; T( m2 D7 D' [
曹东义、赵振兴《双师带徒实录》、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8月第一版
) Q9 V5 A7 |, W) x《国医年鉴》曹东义副主编 2018·第十卷、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2018年5月
8 v" j  @/ `+ }8 k0 w6 T) z中医热毒理论与临床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荣誉主编)( O& Y7 O8 @" }) w, T. I  o9 o
民间医药传承与保护——邢台市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报告、中医古籍出版社、2019年8月第一版(名誉主编)
  Y2 D0 ?* j+ V5 Y+ Z3 b5 m0 ]曹东义、张志文合作《中医从哪里来》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2019年9月第一版
8 M& p! z+ P( G7 {& M曹东义、张志文合主编《医宗扁鹊》河北花山出版社、2019年9月第一版# Q: c. L, s$ X: A
《国医年鉴》曹东义副主编2019·第十一卷、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8月9 |2 [6 B1 k7 m5 f8 e' C
《国医年鉴》曹东义副主编2020·第十二卷、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2020年5月第一版
% n8 x  f& C7 p' s7 G3 v5 ?( ]《国医年鉴》曹东义副主编2021·第十三卷、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2021年5月第一版5 _( O- t9 R# W! x7 U/ `
《国医年鉴》曹东义副主编2022·第十四卷、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2022年5月第一版
+ N2 R  d+ H2 U5 X" n5 t《外感热病临证金鉴——古今名医名著明方》曹东义为执行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 b; V1 q1 [% M' Z5 D
曹东义主编《医经学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出版
$ V( J! I& \) L# a" M8 l# G  i《HRAD  BOOK  OF  TRAD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  - S, _8 B" G  o
Chapter 36 Achievements in Acupuncture Technology # _' d3 M, S+ s
Dongyi Cao,Etsang Zeng
% K8 \. H6 W& \* U) eA.Bloodletting Acupuncture Therapy                    1294" w) C  _# V; @
B.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at Needle in Clinic(火针)  1297
6 d  ?" Z# T8 t9 @C.The Application of Auricular Point Signature Pressing Treatment(耳针)                                     1301- B5 H4 F3 O: i
Chapter 38 Development of Other Non-Medic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s
5 D) N: c& t+ i3 o. _. dDongyi Cao,Etsang Zeng% e4 y: f$ C" _5 h
A.The 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                      1323
) T5 l4 Q, e9 T4 z2 P! \B.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ua Sha (Scraping Therapy,刮痧) 1326
9 W8 q. y3 l+ U' I; GC.Diet for Health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1328
7 U6 V. L% s5 J1 AD.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pping Therapy(拔罐)         1329, R: a) R& K+ h3 B
E.Discussio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motional Therapy  1330
9 M+ S7 b, H! ^3 pChapter 39.Introduction to Tibetan Medicine                      13333 q# n3 X$ e, B1 X/ y
           Etsang Zeng,Dongyi Cao7 v$ O6 k9 F( N! @5 K* h& G
           A.Basic Principles                                    1333   
: Z- e! K! |+ H) MB.Diagnosis                                           1336
5 R. M' J- a* f- w; zC.Therapy                                             1336
6 |. _( ^- ~. j" K; j. ~D.Diseases Most Amenable to Treatment by Tibetan Medicine 1339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0-13 09:46:21 | 阅读全部
人民日报再发声:“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 q# ]" a3 \+ b+ M/ J; G% {8 `. i政务:风采卓资 2022-10-12 19:19
" j1 a" S5 A; e4 a0 Q( }
: @; b) G' A+ q6 V5 y- y9 z  I. D7 z& h; Q8 I$ J2 }4 z  c  {
世界卫生组织10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超6.18亿例,死亡病例数超653万例,今年以来全球死亡病例数已超百万例。当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这深刻警示我们,“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损失。2 v& ~1 \5 r# R. ^- g0 ~* }
5 p  Z( h1 c. A9 W+ f7 P' O$ n
衡量一种大流行疾病的危害程度,群体的视角最为重要。截至9月28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86.26%,还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加上相当数量的儿童和有禁忌症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一旦放松疫情防控,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让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从实践看,正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卫生健康事业各项指标持续优化。能够取得这一成绩,科学有力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没。实践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符合国情、符合科学、有效可行,坚持动态清零实质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3 T3 N0 o7 R  |1 g& e
! r( B5 k4 W$ M, k“躺平”没有出路,消极防疫后果严重。据报道,日本在“躺平”后遭遇感染病例激增潮。日本厚生劳动省前不久发布消息称,全国病床使用率居高不下,还出现了很多急救送医困难以及医护人员缺勤的情况,多地医疗系统严重承压。美国由于放任新冠病毒传播,导致累计死亡病例数超过103万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这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新冠疫情是首要原因。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目前美国有近2400万成年人患有新冠长期后遗症,其中81%的人在日常活动时存在困难。& q# G$ N8 D  {8 T1 s

( l1 L/ Q+ @0 H% [: Y! o7 G. x5 Z从科学角度而言,“躺平”增加了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风险。新冠病毒变异和进化存在不确定性,感染病例越多,新冠病毒变异的机会也就越多。放松防控将大幅提升病毒变异风险,而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后又可能带来新的传播风险和感染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前不久表示,预计未来仍将出现新的感染潮,各国须保持高度警惕。作为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衍生的第三代亚型,BF.7正在全球迅速传播。近日,我国已有多地检出BF.7变异株。相对于BA.4或者BA.5,BF.7的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代际间隔更短,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这警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 J+ j+ i" |1 z% D
8 s0 [) P" |% a" O( J2 r' |- {3 \事实上,一些国家选择“躺平”,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不是因为不想防控疫情,而是无法防控也没有能力防控。这些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疫情策略,干脆选择“躺平”,这恰恰是由于前期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已经失去了动态清零的机会。一旦感染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往往又会收紧防控策略。据报道,法国卫生部表示“不排除恢复在封闭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强制要求”;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呼吁人们采取预防措施和接种疫苗,迎接秋冬季感染高峰。相比较而言,由于防控政策得当、措施有力,我国本土疫情状况总体上完全可以做到也能够实现动态清零。, y# E2 E, r. E& @
4 o% n+ f6 I( y" @  [3 X7 _# H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我们一定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j: c# [* R: f5 |& ~7 u0 w% e) l3 l1 D
& J& @4 l1 @- G( B7 T7 o, F原标题:《人民日报再发声:“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0-13 10:49:31 | 阅读全部
一美元,可以检测2个人的核酸,检测人不多,基本不超过10分钟,用这样的付出,精准预警,保一方平安,可以说这是技术进步和政府力量的极大化。
/ X% S4 N+ P% z- F- z“动态清零“是政府的决心,无论个人观点如何,都不可能改变这个决定、战略。
, ^! T$ C" t5 U% I$ g: x2 c0 j. R& K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0-13 14:00:36 | 阅读全部
承认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9大原因$ D# i! J4 g8 [" H4 Q( L# x
原创 杜文民 杜博士信箱 2022-10-13 11:42 发表于加拿大8 }- L  F' @; Z! a
图片  h% M, F  u. p$ m% y5 r7 J

1 Y' T. i2 H) S4 c% ~$ t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截至2022年10月12日,全球报告的新冠感染确诊病例是619770633例(超过6亿),新冠感染确诊死亡数是6539058例(超过600万)。但是,流行性病学专业人员都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这些数据,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必然存在大量的漏报,全球新冠感染和死亡病例的实际数据应该远远大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数据。那么,全球新冠感染和死亡病例的实际数据应该是多少呢?
8 W" E# L6 Q: u; L3 S( q& D2 S
. k* f+ O( A- M2 t" [8 v图片( n& I1 l! D! a7 w

( S5 M$ ^" q  D2 F' w! `图1. 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全球和世卫组织区域估计和报告的 COVID-19 累计死亡人数
, V+ @( k0 S7 c+ }2 }
  A& m9 F; L& h9 m5 H9 Y       根据美国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 利用数学模型评估的的报告,截至2022 年 5 月 31 日,全球新冠感染的估计实际死亡人数为1.72亿(实际死亡人数逼近2亿)。这一惊人的死亡人数前所未有,既是一场深刻的悲剧,也是一场多层次的大规模全球性失败。为此,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2022年10月8日发表一篇承认全球新冠抗疫失败,并分析了这场全球性失败的9大原因的报告——《柳叶刀委员会关于 COVID-19 大流行的未来教训(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lessons for the future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7 u2 x# D5 Q& l! X6 Z: @  f+ _, f) _+ q
       《柳叶刀(Lancet)》的这篇报告是由“《柳叶刀》新冠病毒专业委员会(The Lancet COVID-19 Commission)”撰写的。这个委员会的28名委员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共政策、国际合作、流行病学和疫苗学、经济和金融系统、可持续性科学和心理健康的专家,下设12 个专题工作组,包含全球173位相关专业的专家,这些工作组不断开会(每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这篇报告是“《柳叶刀》新冠病毒专业委员会(The Lancet COVID-19 Commission)”发布的第4个报告,也是最终报告,总结了全球新冠抗疫失败以及9大原因。这篇报告除了直接在《柳叶刀(Lancet)》发表外,还直接提交给了联合国和20国集团(G20)国家。/ F7 Y" U! _! k% J
; R% E1 Q# {# W5 i* x# |
一、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报告延误,失去早期控制机会
* e9 k- F; P* [
5 N" z% m" k  N$ P. I       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缺乏对新冠感染最初爆发的及时通知(the lack of timely notification of the initial outbreak of COVID-19)”。
0 R/ E! V8 d+ r0 N7 @% Y# A; p/ q, r
* e4 u7 B, H. D1 C       2019年12月发现一批非典型肺炎病例之前,一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已经在之前几周在世界多个地方传播。最早病例的确切时间和身份仍然不确定,但这个时间很重要,因为世界可能已经失去了几个宝贵的星期来控制疫情。
5 B) `0 y; G9 J
% I, ~$ x2 X" B2 z二、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第二个原因——确定病原体和传播方式上,犹豫不决,付出高昂代价3 q# x- {4 m" b
0 \  u( j2 g6 Q
       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在确定新冠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新冠病毒导致新冠感染上的延误,导致在国家和全球层面实施适当措施以减缓病毒传播方面造成代价高昂的延误(costly delays in acknowledging the crucial airborne exposure pathway of SARS-CoV-2, the virus that causes COVID-19, and in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measures at national and global levels to slow the spread of the virus)”。5 y' S9 p9 Y1 ?/ x8 Z

7 B& j1 n+ k; u/ K# i4 {) U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几个重要问题上的行动过于谨慎和过于缓慢:包括警告新冠病毒的人类传播性、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支持旨在减缓病毒传播的国际旅行协议、支持公众使用口罩作为防护装备,并识别病毒的空气传播。随着疫情于 2020 年 1 月上旬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世界上大多数政府都太慢了,无法承认其重要性并紧急采取行动应对。& n$ L# v8 |* A8 u- m

6 H) h5 }! v; M4 ~% ]7 r" ]  p7 E三、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第三个原因——各自为政,缺乏“亲社会性(Prosociality)”,也就是自我牺牲和大局观念
/ K. Q+ w* Z1 g" B% {, v% f& c" B7 i6 T6 Y
       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世界各国之间在控制疫情战略方面缺乏协调(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among countries regarding suppression strategies)”。- |% S) p; m6 k6 s# c* X. f- ~
8 @! F6 J2 g) Q7 ?' b2 k
       当今社会国家间是高度的相互依赖,尤其是面对新冠感染全球大流行,这样全人类的问题,各国政府之间在遏制大流行的政策方面的协调明显不足,包括减缓病毒全球传播的旅行协议、检测策略、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商品供应链、数据标准和报告系统以及对公众的建议等,往往各自为政,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全体人类利益和疫情全球扩散的大局。这个报告中使用了一个英文词——“Prosociality(亲社会性)”来形容这种情况。“亲社会性(Prosociality)”就是人们牺牲自我,保护更大群体或整个人类的利益,没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控制新冠疫情的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隔离、封城,接种疫苗等,都会对个体产生不便,有些甚至很严重,比如封城会导致失业、企业倒闭,新冠疫苗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生命,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但是,全球抗疫期间,人们和各国还是过多考虑个人和国家局部利益,缺乏为全人类自我牺牲和大局观念。
6 d9 v/ L( D$ a6 n" Y
; {. J8 P5 }0 y  Q' l  e- Y图片+ M' I# _! ?2 [4 k$ G; f
  |2 m# V0 O1 `3 _5 B
图2.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0 月全球学校停课时间
1 l$ S" T# N$ L# m. p9 _$ @
  L8 `6 R: P  l8 {# y四、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第四个原因——失去信任的政府和虚假信息,使得抗疫措施失效; m, {$ ?+ H* L, M7 |* O2 o
1 M0 Y: \* [1 e- `! K7 K) W
       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政府未能及时查证并采取最佳做法来控制大流行和管理来自其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溢出的影响(the failure of governments to examine evidence and adopt best pract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pandemic and managing economic and social spillovers from other countries)”。( G$ I" T& @/ I5 h; S
) Q1 L0 B, I% ~' M6 V
       公众强烈反对戴合适的口罩和接种疫苗等常规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严重阻碍了流行病控制。这种反对反映了缺乏社会信任、对政府建议缺乏信心、政府建议不一致、健康素养低、缺乏足够的行为改变干预措施以及社交媒体上广泛的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宣传。公共政策也未能利用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 在许多情况下,政策和决策没有得到强有力且不断更新的证据的支持。
2 Z6 H9 l( w7 Z- Q: p0 I* W' E# x
0 ^6 \5 r9 m; n6 L! t图片5 F. M2 q( q9 H9 m* M* G
9 j( ?2 i* B+ O' E# u
图3.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1 月举行冠状病毒相关抗议活动的国家
. T+ X; j* ]' y# V8 M: ]- x) p9 A
' S  h; a: K8 Q* b) F9 R" V五、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第五个原因——低收入国家,资金短缺,无力抗疫6 C' n8 W- U. g
3 v0 `2 s6 k4 s  V: f  h" n5 C7 h
       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按照世界银行分类,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LMIC) 的全球性资金短缺(the shortfall of global funding for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MICs), as classified by the World Bank)”。8 E; _$ x+ x. L9 q0 H! P

8 c5 S7 S4 ?7 C5 j# X" i       在高收入国家中,那些拥有强大和有弹性的国家卫生系统(包括补充临床卫生保健的公共卫生系统)的国家通常在应对新冠感染大流行和维持与大流行无关的卫生服务方面表现更好。在卫生系统往往资源不足和分散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LMICs),则缺乏抗疫能力。1 c: @6 b" _* ^

; M* a& a+ P; g六、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第六个原因——抗疫物质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公
2 l- F. v' r- J: E6 S- |/ s! }- \& Y, v2 z
       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未能确保关键商品(包括防护装备、诊断工具、药品、医疗器械和疫苗)的充足全球供应和公平分配,尤其是对中低收入国家而言(the failure to ensure adequate global supplies and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key commodities—including protective gear, diagnostics, medicines, medical devices, and vaccines—especially for LMICs)”。1 [1 f9 J5 T/ ~1 Q

0 V9 D. y% N" f2 O% ^" Z: v       公共政策没有适当地解决大流行的严重不平等影响。负担沉重的群体包括基本工人,他们已经不成比例地集中在更脆弱的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社区。面临就业、安全和收入损失的妇女,因学校停课的不利后果而加剧;居住在监狱或疗养院等聚集环境中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和残疾的人;移民、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无法获得优质和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的人;以及面临长期新冠后遗症负担的人。
9 F2 k! E6 K7 B. l: ^4 _
. z" i/ _( v- _- L七、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第七个原因——疫情数据不完整、不准确0 [1 {7 q3 R, C- W9 j8 q. R

/ S; o. Z( h6 ~9 f6 q; M& n' h/ {       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缺乏关于感染、死亡、病毒变异、卫生系统反应和间接健康后果的及时、准确和系统的数据(the lack of timely, accurate, and systematic data on infections, deaths, viral variants, health system responses, and indirect health consequences)”。% D6 K2 }5 \$ g! t- C& R

0 M  B3 o" L( e2 H       多种疫苗的快速发展是研发体是长期公私投资合作的结果。 然而,快速的疫苗研发,缺乏有效监督和准确数据,政府缺乏多边和协调的方法来管理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国际融资、跨国制药公司的疫苗分配以及对中低收入国家生产供这些国家使用的疫苗的支持,这些问题已经出现在不公平地获得疫苗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j6 e2 B9 g+ T9 l  |( Y7 @: w4 P, ~+ i
八、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第八个原因——遍布全球的病毒实验室,安全法规执行不力
/ s3 b0 c% y8 ^! r, ~
/ A' y; V% k8 ]       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在新冠感染大流行之前,适当水平的生物安全法规执行不力,增加了与实验室相关的爆发的可能性(the poor enforcement of appropriate levels of biosafety regulations in the lead-up to the pandemic,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laboratory-related outbreak)”。' j% H7 Z  W3 @: c6 s/ o: P
  G, |3 ^, `4 U7 ^1 }
       新冠病毒的近端起源仍然未知。 有两个主要假设:该病毒是野生动物或农场动物的人畜共患病溢出物,可能通过湿货市场出现,地点仍未确定; 或者病毒来自与研究相关的事件,在现场收集病毒期间或通过与实验室相关的逃逸。 委员们对这两种解释的相对概率持有不同的看法,这两种可能性都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调查。
1 w: }) G% S: e+ l  y' L7 K9 a0 ^+ B1 a1 i' a6 W3 b8 ~4 W
九、全球新冠抗疫失败的第九个原因——未能打击虚假信息和保护脆弱人群
, {9 O8 b1 w0 U0 @; P" ~: g- w; \" x5 t0 X6 P
       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未能打击系统性虚假信息,以及缺乏保护脆弱人群的全球和国家安全网(the failure to combat systematic disinformation; and the lack of global and national safety nets to protect populations experiencing vulnerability)”。- k4 p7 |" a% Y( l2 X

- `2 h6 B4 c2 z$ W* h       关于封城、戴口罩、疫苗等大量的虚假信息,影响了防疫。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缺乏系统的保护措施。+ m! J& {% O7 W% i9 I6 Y- E8 |0 E
6 m% i+ Q4 l1 i1 S/ p! e1 L2 J
(独立理性的医学观察、融汇中西的医学观点,欢迎大家订阅关注“杜博士信箱”微信公众号,支持的朋友们请点“在看”,点赞,转发,分享。感谢!)
  R6 _2 V& Q6 v9 h' G: i/ N2 k$ ^, o, A8 A
(作者简介:杜文民,医学博士、主任药师、教授,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警戒与药物评价中心主任、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加拿大整体医学治疗中心主任(Wholehealth Therapeutic Centre);加拿大智慧中药生物科技公司总裁(Canada Sageherb Biotechnology Co.Ltd);中国第一位药物流行病学博士;原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常务副主任;第23届中国药学会理事会理事;国际传统药物临床评价学会(International Clinical Evaluatio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CEACM)常务理事;国际药物流行病学学会(ISPE)等多个学术组织成员)
% ]" d. U6 H3 z$ Q! ~" t. R# ~. b; ?
5 ]/ {3 U; e5 U
% `% ?9 q( k3 \) x; E/ ~
- A% K6 ?$ m9 U( m# ~# z
3 G; C. {" [; S) K# b
' T% s* w7 p) o' t3 [

( |+ v9 J  |$ `; ]& K3 \& Q阅读 1358% A" k  E, M+ n* a8 u2 T  Q

* a& ^/ v8 F  Y# {7 L/ t0 J8 N杜博士信箱) h3 |* g: b9 \+ M0 G
90篇原创内容
5 D0 N, [4 H+ s! S4 Z6 }8个朋友关注
; g, p! E0 Q6 P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 _8 {. G! }; D房产税-“让我们拭目以待”
. I0 _' P, S9 n6 p5 r+ ~鸟哥的开心课堂
% K2 I' N# |2 \* z+ [2 S3 h3 m赞 11
$ N& h  \; t5 Z* z) t不喜欢4 z" W, r$ @7 w! q
不看的原因
" ]. x  F3 Q. {) V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6 P  Z/ m/ j. k3 l
9 X* d! h' R  r) Q. j! ?( @+ K
秦市生活必需品储备情况丨义务教育学校扩容丨老坛酸菜标准发布丨俄公布克里米亚大桥事件主谋 + h; g  l4 h5 B) K9 o/ ^
新闻早点5分钟
0 q# q8 A: Q' O+ W5 h阅读 20572 X3 l) j# _$ B6 t/ k7 w
不喜欢
4 W2 W' U0 E" c% b$ A不看的原因
, o) c  S, T' d: |0 I7 ]' l4 D3 p5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8 @0 ?8 h+ a; J) k+ t" \- f0 x
" I  `& s9 m. ~& g$ o超市售卖的果汁饮料,真的适合给孩子喝吗? ' ~5 x: b! h) G9 i( ]& R$ L
欧茜医生
9 D. B, X8 _1 {# Q阅读 1793
3 l% U# E0 b/ I0 B不喜欢, L9 W+ o& D$ @1 {3 s
不看的原因
) [4 z& Q1 `8 v. l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D8 }/ X( ]" L  E- i
1 [# @/ p4 j) Q7 x& v" g  `
写下你的留言  Q0 ^- w* i0 h6 I& [) z. e  e4 U
精选留言1 V0 P' ]) M4 W) D! g
$ P7 b  t0 v* W: m. m
杜博士信箱
# |( |- N5 G/ R9 P% w来自加拿大置顶
5 L7 I/ X% N# d3 A4 ^面向所有读者,有一个失误数据,同学指出,特此更正,“根据美国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 利用数学模型评估的的报告,截至2022 年 5 月 31 日,全球新冠感染的估计实际死亡人数为1720万(实际死亡人数逼近2千万)”( {7 \, ]) N# H

: F" E# O4 H7 F# _" S3 x9 O余 林
) }2 F0 l9 p/ g! Z7 v' A& [来自江苏置顶
% Q4 E. \. k4 @8 _$ u' |那么$ P" f' i& M5 _/ S# F6 w* m
博士有什么办法能终结疫情么?!" t* O# V  q2 T" N
已无更多数据+ u8 U: t9 _. U, d. e! {9 O7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0-14 08:12:33 | 阅读全部
“动态清零”可持续,必须让“层层加码”先死去!4 G8 a$ A+ s+ ], b4 n: e
原创 晚参君 编委汇 2022-10-11 20:01 发表于北京6 J  ~7 c3 [. e9 T6 z& m
这轮疫情仍在持续,部分地区出现反弹。$ Y- B1 N9 n! R- a% s9 A+ D8 i
5 k# s  r6 V5 Z- Z( J, A7 M
人民日报今天特意发声,明确提出“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深刻认识到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
9 e# g- o5 x: d% q  T/ _; @
) ]' F" s& W) u& p; L& q6 o人日在重大问题上的表态是有分量的,此时清晰传递这样的信号,意味着短时间内中国内地的抗疫政策不会发生改变。
3 ]# C+ a# G5 Y$ m2 t: C% j( p  A1 z  u. B$ L# _. \; W
结合国际上的疫情现状,以及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再加上人民日报连续两天对动态清零政策的“护航”,我个人判断至少今年内不可能放开。
0 Z" w# p8 ~1 M3 |5 N4 w# {
/ z4 @# [9 R$ @, N& h人民日报的文章中,有几句写得很好,比如:/ I& u9 X0 a3 n; F! h! ?: Q3 D; c% m

  Q7 a: ?! T5 o2 b: L4 Q“与疫情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 D$ F. R& U' q) n& f2 ?5 m2 P9 o! |$ `9 w9 o
这几句话,一国如是,一家亦然。
$ C- g, ?. v" Z$ c
# z6 T+ G0 A# s, k* Z/ r% E疫情三年,对于老百姓而言,有物质的角力——有的门店开了关、关了开,损失惨重。但这里边并不单纯和疫情匹配,还有一些地方的层层加码。; p+ k; [1 A& L: \( d3 w5 w0 Y- I9 y
/ T: C, P: j5 p1 X2 Y  x* M+ n1 l
比如没有疫情也要静默,所有门店要关门;仅有几例且路径清晰还要静默,所有门店又关门;疫情已经结束,地方为了保险起见仍要巩固,所有门店继续关门……有的家庭倒在了真正的疫情之下,但有的家庭属实倒在了层层加码。0 e! X/ z9 D* V7 U  j9 |% e
* }4 N/ _& W+ ^: D
尽管中央数次要求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不得过度防控,但层层加码总是不同程度存在。在个别地方防疫“扩大化”的逻辑下,老百姓确实在比拼“实力”——比拼的是“老本儿”,是积蓄的底子的厚薄。如果总处于层层加码之下,这种“实力”的比拼恐怕很难让一些家庭可持续。
" R9 {, D0 v0 P9 G$ O# d" b# r; G, E) c0 X, P
也确实有“精神的对垒”和“意志的比拼”。
' L, C: l. G/ c/ g
0 H, W. o9 D1 l, v! S/ V比如在日常出行中,突如其来的静默、弹窗、赋码,让不少人有了心理阴影。9 m# h  \* D% ~+ i$ V$ c

1 }# Q$ a, L3 \- Q/ b在一些地方,一觉醒来发现出不去了——半夜突然决定全城静默,日子过成了开盲盒;
1 z" x# l" G8 h
0 @% A- l- C8 S; P1 e9 }3 ^出差或探亲一趟回不来了,因为健康宝出现了弹窗——你可能没去任何风险区,也没有任何危险轨迹,但你需要去自我证明,弹窗能否解开,有时还要看运气;) a% N+ ^% G, R- i  [

4 e. N' o0 C) a* r; F6 R, ]3 S0 y再加上个别地方随意拿“码”说事,赤橙黄绿青蓝紫,把“码”玩成了五颜六色——虽然颜色丰富,但有了它可不是彩虹,而是踩雷。. t8 J9 X- a5 A, j1 P
  r- k; o: z* A) I/ e  [
上述种种情形下,人们只能靠着强大的意志,和千奇百怪的过度防疫措施对垒和比拼,只要精神意志不垮,就还能坚持看到下一件奇葩。
5 O9 K! X4 z* F( R" q& f7 I
. R6 ^& D( \( q% ~: i4 a* b  S疫情是一场大考,国家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但必须实话实说,有些地方的个别官员,不及格。
0 |+ R: i% X; G+ x( }  i7 |8 R8 h8 N- z( ?; b
如果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的话,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严肃、彻底、重拳打掉层层加码,必须和过度防疫势不两立。- M. r: W* n! s  c0 c" Z, E9 D7 d# [

' S9 d6 n0 W: Y' |; v如果过度防疫肆无忌惮,动辄封城无人阻拦,随意切断返乡和出差路线,无疫情也要搞全域静默……老百姓的生计将是不可持续而且无法坚持的。! c5 Z" y, F5 Z" o. {) M
7 |" |5 @+ V: |& K, r8 n
我们必须清晰分辨出防疫和过度防疫,只有彻底打掉层层加码和防疫中权力的傲慢,才能真正执行好“动态清零”总方针。
7 r2 {) s+ d( p+ ~; f% r- I9 I5 @7 p1 H* V/ _
建议防疫不力要问责,过度防疫也要拿人,以此倒逼各地找到最佳契合点和平衡点,防住疫情,稳住经济,把各家各户的小账也算好。
! X& E' g0 K+ ?- L9 A1 h: Z
( L: I4 m5 @/ a" F! s8 U; n      
* {- i/ s+ {% ]* h7 l$ Q% Y$ S  N8 a9 {
晚参君  E, C; q% C( l* _
点滴聚拢正能量2 ], U8 S6 C, X6 `1 {

  ]8 d' ^7 C* @8 D9 \$ ?, V
7 ^/ A  n4 f- E* c9 c46 人喜欢
7 u! H9 b3 ~9 c! |( T3 n4 E" z5 r
8 [5 ^' o' {' |, A& ]% {5 o% a) l/ {! S% e+ o" v+ Q
阅读 10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0-14 09:33:36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0-14 08:12; u8 O$ k+ p$ o/ _2 K% M5 D
“动态清零”可持续,必须让“层层加码”先死去!
* H* z& h/ X) z. I* R8 b3 v2 R" \3 a原创 晚参君 编委汇 2022-10-11 20:01 发表于北京
' g! f2 T% F/ H  T, U' S' }这轮 ...
" h6 i) l$ e3 @# `0 n* a
总结大疫三年的历程、防控、后遗症及未来影响!
! U# a" M2 H8 N, u/ ?青松山长 千尺青松 2022-10-07 17:56 发表于甘肃
8 i# j; i, L8 b' \" ?% f6 k图片1 _3 Y! h& d+ t

# n) r' A2 ?4 p0 M% }
2 F8 ]; h7 U" t( Y2 ^* t$ b3 O/ H
青松评述:8 [5 l4 N1 \* T; W; h0 G

/ I8 W, R& I& a3 k/ `大疫已经三年,当今格局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世界格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深刻变化。2 L: P4 x0 |  t+ `
* J* G* j: v6 g
所以,今天系统地回顾下这三年来的历程、防控、后遗症,以及未来影响。6 @6 s4 u) F8 v0 }+ A! v( ]4 e

/ h1 v, C  D' g; A4 i! b先说结论:7 q0 l( X- N# P2 {' C4 o+ \

( k6 y1 d* s1 r; L1 G1、不用争论,新冠感染有三种预后,我国只有两种。所以欧美有些现象,我们看不到。# O* H5 w2 ?* y& k

; X) B! R' A! h0 n9 f. B& l2、长期来看,如果不做出改变,欧美将在十年内,逐渐失去绝大部分劳动力。" l- r1 r7 R3 C8 n) C' A

9 \3 \: I, D/ w# u; D3、病毒会长期存在,必须继续改进现有的防控体系,必须清零,直到病毒停止变异,或优势毒株改变了靶点。; y4 ^' t5 S1 f/ ~

+ k. S: ?; y2 ~, q/ V' C9 `1 03非典
' _4 F1 I4 H* D. k% {1 A, Q. j! c* }. j
首先,我们应该感谢2003年的非典,作为非典的亲历者,对当时的疫情可能比一般人了解要深刻。
/ A# w+ y% l" p% G' v/ P6 e+ k5 J4 ~
4 x1 w  n% H* O6 G" p" s- m- N+ _图片! @+ A  {. j+ A' ^; A7 Z0 ~  y* ]

) w: g$ D/ }  c当时北京封城,系统内极度悲观,医院主任说,去省上开内部通报会,厅长崩溃大哭,说医护死的比病人还多,许多感染患者全家都死光了,目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排除生化武器,只知道是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口罩根本防不住。% o: |3 p9 H" K7 _  G

; J  f1 p# `" K5 ~. _! _当时还不知道是病毒,院士在新闻上直接说是一种衣原体感染,电视宣传说要用18层口罩才能防住。
8 A7 Q* Y, ~# J1 ?, e0 A0 f& B' k9 y1 w+ g3 ]4 o# b$ f& C9 {0 i
当时就有人搞了干扰素注射剂,自己在超净台用盐水配了50瓶干扰素鼻喷雾剂,分发给同事和家人,当时想既然口罩防不住未知微生物,干扰素可以提高粘膜细胞抵抗力,微量感染应该有效。5 [4 g3 d7 l4 k0 R) C2 d1 C9 R
  C2 ?( q9 y, N1 n
3天后,盐断货,84液断货,干扰素也断货了。$ R1 {* P7 m$ Z: \. Q$ S

# |3 o1 p5 h1 f' e% I3 Z上面说的,是要说明2020年再次遇到新冠,我们有多幸运,在第一时间就发现并确定了病原体——新冠病毒。而这一切都是因为03年后,我国就像打过预防针,高度防备可能发生的不明原因的生化攻击。
1 J; Q& l8 a7 N
$ }8 t% O- X( H( i8 q( m03年非典是突然消失的,除了提高了大家警惕性与锻炼了我国防控社会组织。
7 n+ n; V9 o) F) c& G" \0 n6 i- X* E5 j, z
2020年,病毒初起,武汉封城,社会上一片混乱,但系统内反而不太慌,该防护就防护,该支援去支援,去武汉大家可没当年去小汤山那么恐怖。& t) ?4 L' w+ ^  R+ C
- {6 Y. z* M! e/ v
因为知道是哪种病毒,知道是什么就好办。' G3 }8 V( a' m+ n3 h; g% \# D

" @6 Y5 [  d# s& m' r新冠归类乙类传染病是因实际致死率不高,按甲类防控,是因为传染性极强。
" h" z( G! T0 G3 e1 T
3 {/ r* T- g" S4 c2 生化武器2 H5 _9 c8 n* ~# b# c4 [) l  \, L$ X" t

* k. Z% E' @9 T2 F3 _" P- `三年后回顾,新冠病毒原型,是美国针对我们,在非典病毒基础上,开发的新型生化武器可能很大。# q  F& R: c3 a6 H$ L

* f: L5 A: Q$ H( b4 [! a. B但意外泄露了,在美国传播了一段时间后才传染的我国。只不过后来病毒变异了,让特朗普说的“小感冒”变成了"大海啸"。(本段落内容仅为个人推测)
9 h& a+ S: D5 Q4 R
; h$ \  I3 v+ u0 E: h其实所有的冠状病毒家族的感染都挺厉害的,非典和非典的兄弟中东非典,都是极易传播的高致死病毒,但这家族的病毒都有个特点:嗜肺性,就是只作用于肺。
- h, u9 @" H6 P/ {; w1 e! H
5 h, s* T9 s- E' B7 _但新冠是个基因编辑的病毒,为了提升它的隐蔽性,编辑者优化了与靶点结合性:ACE2,并在原型病毒中将配合靶点的S蛋白中5个氨基酸中的四个修改并优化。* d* x/ S/ M! D6 b
: h( s5 O- L8 y6 h
之所以选这个靶点,是因他们长期研究种族之间的肺部,发现我们东亚人与欧美人在肺泡上,这种蛋白的表达丰度有较大差异,大概东亚人是欧美人的10倍以上。所以,以这个差异作为开发病毒基因武器,他们制造了新冠病毒原型。(本段落内容仅为个人推测)7 B8 {% P$ l  W) i) N1 Y& Y
8 e' o: X+ }( }+ B; E
美国对冠状病毒的编辑一直有很高的兴趣,2014年新英格兰医学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就是将蝙蝠与猫的冠状病毒做基因编辑并使猫感染了新病毒,后来在众多投诉下撤稿了。(找不到文章了,很遗憾,当时匆匆看过,只能根据大概回忆来写,不知道谁还记得)4 `  a. s# I7 K& _
+ ^' d! ]1 M' |. z
说了这么多,现在回到正题,现在关于新冠的混乱信息的梳理。
5 X9 o$ j" a! {& p' Y
8 n) t+ D/ x8 E+ C& K# v; I3 感染预后1 ?0 L; l: Y+ N1 o9 S; Z% W
( `$ ?- ~8 ^, g9 n9 n/ r
第一部分,我们说说感染预后。
, e2 X- x2 ?) _8 O$ B" W7 _6 F- O  k6 a5 c
要知道病毒感染分轻重,也会导致预后有区分。
' K+ b3 A( [2 k& O+ t# @: `( O; c8 F/ w6 o" s) |- h, y# z
1、许多人新冠第一次感染,会表现轻微感冒症状,发低烧或不发烧,然后14天内康复(多数首次感染者说的小感冒)。1 b0 U, @+ d  {' q6 i

  P! K. z. u% `! _( }  x; B根据武汉疫情回顾,测体内新冠抗体,武汉全市实际第一波感染人数大概是40万人左右,但只有9万人住院,死亡5000人。这其中应该有30多万人都是没太大症状自己扛过去了。
( B! H- x3 a! m9 G1 M0 _8 n8 ~. W5 ^
图片2 c0 R% Q! `: R

' A+ N  D5 T" i- s" M这些人的病毒没有入血或微量入血后就被很快清除了,所以他们是完全康复,基本不会有后遗症。(上海的几十万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发病前筛出来的,所以应该极少有二类预后,这也是共存派甚嚣尘上的原因:多数人都是被早发现治疗救了,才没有导致慢性感染,现在许多人还在嘲笑精准防控无用,真是太无语)* b8 H7 T4 ^& w/ ~. G6 |+ {6 O

" D3 D% t" F9 [. D! E6 T& }2、另一部分人新冠后反复发高烧5-7天以上,这代表病毒已经大量入血(所有病毒感染急性期转慢性期都是如此),这就是事实的慢性感染,这部分人多数都会有新冠后遗症,或早或晚,或严重或轻微。
/ V3 R/ a5 e+ r) j( r1 V  R0 ]6 U5 N3 n% v/ ]5 m3 e
这种后遗症也分两种,对于抵抗力弱的人,病毒会在全身多器官持续存活,会造成毛细血管炎症(皮肤异样感),血栓(疼痛),局部微出血(皮肤斑疹),神经炎(失去味觉),微栓塞(脑雾,失忆),坏死等,肺栓塞,脑出血,脑梗都是导致这类病人突然猝死的可能原因。
9 Y2 e" e- X, y) l! u0 K
: n! _. n( m8 ^  t3 u对于抵抗力强的,体内多器官的病毒会在免疫系统作用下,几个月内逐渐清除(疲惫感消失),但部分新冠病毒会在脑部、睾丸、卵巢等器官长期存留增殖且无法清除,因为这些地方都有血液系统屏障(血脑,血睾),抗体无法到达,这是病理解剖证实的。7 K! A! h, {  o
, h8 [& S; g  k9 y3 J
这部分人长期会导致一定精神障碍(情感障碍,认知障碍,痴呆,帕金森)和生殖障碍(不孕不育,畸形),且会随时间不断加重。(注意这与脑出血和脑栓塞不同,他们属于大脑不同部位)% ?; z# P% Z6 _
( i) ^) l/ A$ {6 u, w' |* j
3、欧美现在的特殊情况——不同类型新冠病毒毒株的反复感染。
2 F9 d4 M6 a4 Y, ^' Q
4 D% Z' G8 w$ R我国现在极少有病毒反复感染的患者,而且国家新冠防控极严,绝大多数病人都是症状还没出现就筛出来了,绝大多数经过极为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后,所以有后遗症的人非常少,这大概是这个话题下争论的主要原因(我国已经连续数月新冠死亡率为零)。
5 V: c* A9 Q) H& [. g, J: H! v) g6 c; v- ]
而欧美国家因为躺平,多数人都在被病毒不同变异毒株反复感染,且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人感染预后已经是第二种了,但还未自知。而且他们存在很大的短期内再次感染风险,可能导致一种我们这里没有的特殊情况的出现——免疫耗竭型猝死。
- m: i+ n) O  q* o% _" w' P1 h7 G! y: H$ U8 s% m5 G. K8 X
图片- F- ?& @; V5 O; ]' B* Z

3 J$ \% _$ o6 B0 B* a; z正常人体内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储备,储存在肝、脾等多个器官内,而且骨髓也可以快速增殖制造免疫细胞。欧美感染与国内感染在初期症状上就有差异,国内病毒极少,感染一般都是少量病毒被呼吸道吸入,毒力小,繁衍慢,病人很容易在初期就被发现。
7 J3 g  T2 u: m0 _0 w( d% M2 z
+ r4 S0 T$ w1 g( T' h( n: R; N* H而欧美有些场所环境充斥病毒,大量病毒进入呼吸道,毒力强,快速增殖导致致病时间极短,当免疫系统有所反应,病毒数量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免疫系统全面调动,持续高烧多天,大量免疫细胞储备消耗(疲惫感)。7 E0 q; ^7 C* K( L9 X8 Y" t6 q  O
$ y( e) Q/ H/ f  p; O
等恢复到慢性期,虽然许多人表面看不出什么,但免疫亏空很大,这样在2-3个月内,因为病毒变异绕过免疫系统再次感染,感染就会更加严重,免疫系统消耗更大(持续疲惫感就是免疫系统得不到恢复的报警,许多欧美人首次感染都觉得是感冒,但二次感染后,就必须躺着挺过去)。: M/ r' F& R6 v, N

6 J1 B! ^) S- |  |; z6 n关键是第三次感染,许多50岁左右的人就可能扛不住了(脾萎缩),在生病期间就可能伴随发生免疫耗竭,一个轻微肺部感染或肠道出血就没命了(许多人在康复期,已经测不到核酸阳性了,但症状还在,人突然就没了,被算成各种死因)。2 a# \% o0 w0 B" z( z! e" {
1 O" s6 P* W  M9 X# u
但即使强壮的年轻人,极限大概也就是4-5轮,所以最近欧美青年人,儿童反复感染后猝死的案例也越来越多。8 r4 q# \  r9 w3 u& w
1 @6 A7 E* c/ h$ S
所以,希望在欧美已经感染两次以上新冠的同胞,尽量避免再次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拉长感染间隔,给免疫系统一个缓冲期,否则很可能最终免疫耗竭而直接致命。
& f5 S1 i6 x, J3 f$ y$ H* ^/ k, k7 V5 K+ |1 F1 t# P. K* }
未来,如果病毒持续变异不停(后面我会说明这是必然的),而欧美持续躺平共存,十年内,他们大概率会逐渐失去多数劳动力。(美国国会报告,目前美国已经有1400万人有新冠感染后遗症,200—400万人失去了劳动能力)" Y; ~' y# G- I3 d# U% ]4 Z
! R& ~8 Y: c% ~  Z! w& Q2 m
4 病毒的未来' V2 [% t6 d+ r; ]9 n
5 n6 V# {9 p  f* a
第二部分,我们说说病毒的未来。
. Y! A" Q, [1 w% N9 y0 M- n+ N6 N3 X" Q0 j, Y: v: H
首先,我们必须对这个病毒有清醒的认识。+ v0 S7 P/ e/ W' r

7 q( s6 ], W9 P3 q# {图片/ A/ V  D8 i( x9 Y- P

$ t7 ?. p7 K1 q1 _- W. y) A1 h+ f/ w! n+ Q7 ^' C8 ^/ Q9 H

5 C, Y8 @6 Z" i: C! A7 r" G* |# I3 H0 c  [3 O6 c$ U( n4 R! o
传染数R0从病毒原型的1-3左右,到现在最新的奥密克戎亚型传染数已经达到15-18,而这之前的历史记录是麻疹病毒的14。所以按这个传染数,这个病毒的新亚型只需要一个多月就能遍布全球。! B  I& w9 l4 v& Y/ @* i

7 f2 y- B  c$ M; I2、超级感染性。这个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全身几乎所有组织细胞,理论上还可以感染所有哺乳纲和鸟纲的动物。
4 E) V* j; J0 W8 Z! I# h/ o) B" V9 N. x6 T% F* j
这是因为,美国人选择靶点,ACE2,是个非常古老的蛋白,属于远古的生物应激保命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进化上大概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两栖纲以后的所有动物纲,几乎分布在所有陆地生物细胞的表面,其细胞传导通路是细胞内的基本传导通路之一。
. I. i2 C8 D! O# a3 I# [+ A! p. m; R$ U/ e/ g& s; |
所以,这意味着我们根本无法永久关闭这个靶点,或者通过敲除这个基因,来使未来人类避免新冠病毒通过这个靶点的传播。所以,这个魔鬼已经被放出来了,而且没可能关回去。
' i, W. l$ _/ M9 W$ b
, I9 W% F& \: L$ W( K, r7 ^: w3、超级数量。估计几百年后,如果到时候还有人的话,会恨不得把这群美国人挫骨扬灰吧。
0 n9 m' O# e5 ]" ^2 }1 b, i- X' g. y; @$ V. R
他们放出个灭世的魔鬼,然后,他们隐瞒了...装作忘掉了...忙着把锅甩给别人...忙着忽悠所有人是电子烟肺炎、是感冒...唯独没想办法做点事把病毒传染在开始阶段控制住。
) p' W$ q4 a! c  Z; B
' i- i' d' C8 {9 X% T这个病毒现在有多少呢?以一个50公斤的感染者,发病期大概体内有100亿个病毒拷贝(10^10)计算,现在全人类感染者大约20亿,加上其他被感染的物种,这个病毒全球拷贝数字大概有10^20这个数量级。
# U! u9 V; u  p
! i* y+ Q1 {3 O2 d' ~& ]' V! }" C而人类的免疫系统全部细胞数字大概也就10^9-11这个数量级,病毒拷贝数字已经太大了,这个“血魔”已经长的太大,可以通过不断变异翻过一个个免疫或疫苗壁垒,靠人类自身免疫屏障对抗病毒快速变异,几乎看不到希望。
) Q9 D! X) `( g/ T) \
% K1 L) u- t# J2 r; M: L4、超级适应性。这病毒已经不惧高温(印度50度气温下可以传播),不惧严寒(西伯利亚冬季也可以传播),可以在水中长时间存在(欧美下水道多次检出大量活病毒),人类目前没有办法消灭病毒。; X" u- ?- ?. w; D8 d5 S4 H
7 K4 I' d- y. E* n' k8 {
所以,人类在病毒环境中长久暴露问题,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8 H; t, e- f1 {+ L# i
$ t2 ?2 Z8 q# O0 A6 z  o
5 管控对策( j5 k" [$ z: @1 i) C0 K7 W

# W4 R; V& e, E) J2 k$ `& `/ }第三部分,我们未来的管控对策。" L, ]  v* b  J% F4 c

' r2 p; p9 i$ g5 N# Y$ j' I  C1 M  e讨论下未来的病毒传染形态可能的改变,这可能是我们过去对病毒的认识不足,但其实当美国的44具新冠病理解剖结果出来,在检测阴性的,猝死的“康复”患者体内多组织器官发现新冠活病毒仍在复制,大概每个学医的都能猜到这种“康复”患者再传染的事情,是早晚要发生的。(思考再三,还是提一句,注意上面案例。)
- ^, Q( y9 i2 ^' H& K; Y% e, B( ^: R2 U! w+ M# C
图片
: r  h# q9 U- s1 K) G" K' Z& O7 ]7 h. E

. l8 n: M) U  s6 ?9 k2 o1 W# K  ?+ D9 _" n- t
当然慢性感染的二类预后“康复”患者,组织内有潜伏病毒,不太可能再通过呼吸道传播,可能会变成类似肝炎的体液血液传播。
* C/ D. i/ L$ ?/ O# W5 [4 U8 H0 |
所以未来新冠流行,可能会诞生新的体液传染亚型,毒性更低,但更持久和不易清除。
: m+ N4 e7 B% D- A6 {
# z2 j: ?5 ?+ G/ J8 o所以未来几年防控形势预计会更加复杂,我们要防止外面传入的呼吸道病毒传播流行,还要预防个别二类康复患者的消化道排毒。
, Z$ G8 X0 x) e8 x2 a$ v
. W( N. X. o9 Y3 u+ y! |9 ]最近全国各地的疫情都是源头不明,不能排除与这些可能无关,而且感染后康复期患者的中医药预后治疗,也要加强。
- P, a3 S' B% H/ j6 g# c* v
. W/ r5 a1 Q) ?$ y- D7 z未来,我们面临的新冠病毒,可能不光有气溶胶传播的亚型,还可能有消化道粪口传播的亚型,通过体液性传播的亚型(精液,体液),通过血液传播的母婴传播亚型(血液)等多重传播模式。/ ^- u, C( Z$ f% [! ^

" B+ n! P4 e9 ^消化道传染病还是好预防的,做好消毒,洗手就能有效控制,其他的也都好预防。. L7 W; ~9 _' _1 P1 Y

! Y! }3 o- w5 D. L但现在新冠防控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个人防护防不住感染,切不断感染链,一个是核酸检测无法自测,消耗社会资源和时间巨大。
. n  i8 B( |0 N
# \  f+ f4 ^* \; h1 z' V所以未来开发更好的可以真正隔绝病毒的口罩,中医预防扶正固本才是提高防控的重要手段。
3 f0 w- Y9 I# U# e. t/ w+ t* Q; ]6 G) U  E) y
地球今天有80亿基因型几乎完全一样的大型单一物种生物——人类。这大概本身就是一种反自然的现象,人类如果基因有多种,可能就不会诞生这么恐怖的病毒(病毒拷贝数量不够很容易导致变异缺陷蓄积而自然消亡,但病毒如果翻过去,就进入自由王国了,千变万化,新冠显然翻过去了)。
. n3 B( b. V7 R, L, I0 I7 \* e9 d2 l- G  h! @
新冠,会不会就是个因人工+自然选择,而产生的“大过滤器"呢?
% Q: @1 X6 V" Z! I. ~7 b+ |3 l# H8 d) B9 W" u
想到一线曙光:1 g+ s4 l" y5 A' z' z1 R, `- F
& b0 b( _: d6 G* q9 g. S+ t
朝鲜通过中医药预防,在短短三个月内彻底消灭病毒,成功战胜疫情。
) Q7 ^& `4 A# @8 G
. e3 k- g' V' h% [印度和非洲这两个地区,新冠目前似乎并不严重,印度当时在德尔塔全球大流行的时候,曾经烧尸体的木材都不够,但现在似乎新冠已经完全消失了,而非洲一直没有准确的数字,但也没有严重的大规模死亡情况发生。. z  ~- {, q% p7 N6 k9 }5 i

2 D* C0 E# B% u( x8 Q8 q  N) [这些都是一线曙光,一是疫用目前铁一般的事实证明的极为有效的中医药,二是也许人类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付出一定代价后,某些环境下真的能实现客服病毒?% q, V: }0 V: J# A
+ h% ~! @& V$ c9 ?8 ?; T0 c
还是,正如青松这两年来最为担忧的,真正发力的病毒变种还没出现?正在美西最好的地区培养皿蛰伏和酝酿?7 J3 s" x5 e, _$ Q

' h+ ~5 c: c% U: c) v$ W4 }1 o青松山长(鹤先生)(微信:hexuan7295)一直致力于弘扬国学,传播中华文化,中医文化。文章始终围绕着“上有利于国家振兴、下有益于个人启智”之出发点,以笔为刀,书家国大义,斩魑魅魍魉。为防失联,各位可加个人微信。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0-16 08:53:00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2-10-16 09:14 编辑 1 I& B( \0 f. N! L2 p1 `" U
" c$ [  z7 U" G# [
突然发现,这个信号不寻常!: Q1 b5 ~. G: L
彩虹微观 2022-10-14 14:15 发表于福建
8 u  Q& L6 l( f$ ]' E2 O. O$ M2 L; I
作者 | 燕梳楼
& ?& j7 ^" q! o1 D2 |
4 s# G& |, d/ x4 p突然发现,这个信号不寻常!
7 `! N" G3 C5 L3 ?! P! r《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发文,再谈清零与躺平!1 S& H! s2 w1 c6 T
今天标题是《”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昨天是《“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前天是《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5 W( r, i. x3 F7 [+ B4 l如此密集发文强调动态清零政策,这在以往是非常罕见的。这说明我们当前正面临疫情反扑的重大考验,如果你还看不出点什么来,只能说政治敏感性太钝了。! e% T1 E* Q7 Y/ t' r
随着天气由秋入冬,病毒迅速开始攻城略地。进入10月以来,全国新增本土感染病例涉及31个省市,日新增数量持续攀升,传播速度之快、传播链之复杂前所未有。
! u' h; ^, E) }1 |% c' W9 s+ V% y新疆、内蒙、甘肃等地尤其严重。鲁木齐高中风险地区已经高达522个,甘肃多地学校停课,兰州文理学院成为风暴中心,他们的呼救声很微弱,但值得被倾听,相信当地政府会按既定方案做好安置与安抚工作。, n; W- z2 s* l0 O
一个更坏的消息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F.7已经出现,而且陕西、广东、山东等地都已出现确诊病例。根据世卫组织警示,BF.7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代际间隔更短,或将成为今冬全球主流毒株!- ?7 C! d9 D9 N9 o
这是国内的大背景。再看国外,以美国为首的三代疫苗已经宣告对变异毒株效果减弱,换句话说就是疫苗的更新速度已经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都说大疫不过三年,那是在农耕时代,天知道这波病毒究竟是不是某国在某个实验室里用“金手指”培育的生化武器?
# l/ P' V8 W- M- ~* ?/ k现在日本单日感染人数已经飙升到26万左右,美国日均也已经突破10万,即使是医疗资源发达的韩国,也是ICU一床难求,日本更是面临系统崩溃。事实证明,西方式的躺平并不能换来他们认为的“共存”效果,病例没减少,经济也没上去,反而把整个社会推入了一个更加窘迫的境地。
) S2 N- ~! M2 w- S  ^
! x" B  t. _0 {( K! A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共存和自愈完全是自欺欺人。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由于反复感染反复自愈,这过程中消耗了人体组织大量的淋巴免疫细胞,导致日渐消瘦甚至骨瘦如柴。仅美国就有1600万人因为新冠而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种经过时间检验的异邦之痛,也是我们突然连发三道金谍的深层次原因。
$ b9 R3 m* y: ^2 y6 y8 P/ }西方也想学习中国,但因为体制的差异,他们只能望洋兴叹。无论是国家动员能力还是基层政府的执行力,他们都无法照抄中国作业。他们永远想的都是如何刺激经济从而保证资本家不受影响,甚至不惜以“躺平”方式把底层人民当“垃圾人口”消灭掉。
/ y, O! Z5 n* Q( g) f5 [( ^+ _对于再次收紧的防控政策,肯定很多人内心会产生失落感。这缘于我们对于此前逐步放开的预期,因为今年我们的经济承压较大,特别是对于第三产业的冲击明显。但了解当前的严峻形势和即将汹涌而来的变异病毒时,我们只能选择理解并坚决支持这个政策。毕竟,谁也不愿意成为这个代价中的代价。: K" \- A; H  e9 M- C
这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我们之所以有功夫在这里抱怨,那是因为国家把我们保护的很好,有无数医护和基层公务人员的艰辛付出。如果全面放开,那么可能真的有人就此“躺平”了。谁家里还没有个老人,或者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呢。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有2.67亿,特别是有基础病的老人,很难逃过奥密克戎的侵害。
. }. w- F3 E; I" ~! a% i而我国又是一个特别注意生命权和亲情的国家,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一旦躺平,也意味着将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医疗挤兑,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会集中出现,这将是我们整个社会不可承受之重。美国仅今年过去的9个月里,就有22万人因为新冠而被“病毒清除”,说明奥密根本不是什么大号流感。
& c% T" a$ G* j- p& ]* i; F) o
9 p3 r6 |* {0 _+ Y所以我相信对于可持续的动态清零政策,一定是高层在充分研判国内外复杂形势和病毒变异的严峻形态下作出的最优方案。没有任何一种方案能确保完美,只能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大盘之间寻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 f% t$ f" r$ p- s+ V/ f
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现实环境和各地理解不同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偏差。尤其是个别地区出现过度防疫或“一刀切”的极端案例,以致公众出现抵触或逆反心理,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干群矛盾。但这种矛盾并不是清零与躺平的矛盾,不是方向问题,更不容全盘否定。
0 b: Z+ Z% M3 E; n3 o& t( p* R& m另外,我们各级政府也要充分理解和包容这种抱怨。因为疫情管控,经济生活很难不受影响,有的家庭甚至由此失去收入来源,这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不可承受之重。我们要积极妥善地做好企业纾困,细化防疫末端的民生关怀,让严格的防疫政策和温暖的制度安排相得益彰。
: t8 n" J/ t9 B同时也要避免因为防控水平的差异而带来的城市“鄙视链”。限于资源、地域等差异,各地可能有各地的问题,但谁也不能说谁比谁更高明。一方面我们不能放大疫区中的一些极端现象,一方面又要做好情绪和舆论上的疏导。通过更周全的应对方案,让防疫在法治的框架下成为一种高效的集体行为。- Y+ ^( S/ A; J" W7 }
动态清零重在动态。病毒不会因为你“躺平”就会消失,更不会因为你放开就吓跑了,相反的是,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且毒性更强。既然做不到一劳永逸的清零,那就必须要在动态上下功夫,如何形成在极小的动员和管控中确保一个地方的经济生活不受影响,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化的防控成果。而不是简单粗暴层层加码,这才是老百姓呼唤的“动态清零”模式。
' p5 t! [6 M/ ^3 j/ ]现在看来,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在病毒面前虽然谈不上一无所知,但至少还是个小学生。疫苗显然跟不上病毒迭代的速度,更不是保证我们免予感染的护身符,今年又是一个极寒之年,可以想见,这种全球肆虐的病毒必将再次卷土重来。* m9 X7 s# ~3 U
完全个人的看法,在没有应对新冠的特效药之前,我们唯一自保的方式就是加强锻炼补充营养,不断提升自身免疫力!你没看错!能保护你对抗病毒的,除了口罩,就是免疫力!
0 \( M, ^7 n. r( R同时我也发现,从非典到新冠,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这次的新冠,西药基本上无能为力。至少中药起到了较好的预防和缓解作用,而且还极少出现后遗症。
$ `& [" \4 W8 W3 C* T/ \最后多说一句,动态清零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结果,需要基层力量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很多防疫人员昼夜战斗,非常艰辛,也希望社会能多一些包容。
3 `' A( N  r& B% o  C& I昨天夜里11点多,我还接到社区电话,嘱托按时核酸,他们所承受的,远远比疫区中的老百姓更多更重,他们也需要理解和安慰。
2 l, X' K  o5 r既然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既然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那我们就不质疑不抱怨,积极配合吧。) v* ^; n, k4 c5 i( k7 K: R
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能防得了病挣得了钱,无论是动态清零还是固态清零,他们都会支持。
6 r0 V* u4 j2 [  x; N( ^动态清零,越来越像是一种逻辑,而不是一种手段。
& w. X/ |* x5 z( o2 }让我们在这个确定逻辑里,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i  a+ E+ V. o! Y2 ~
坚持就是胜利,请相信你的国!  
9 Z  t! U' }5 T& ~防止失联,请大家长按下方二维码9 X" o, k, |; I5 b3 u
! A% g, @3 z% {
: Z. u) @  |; d# L
阅读 574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0-19 18:27:03 | 阅读全部
全球新威胁!新冠死亡病例狂飙!专家沉默:人们竟习惯了死亡!世卫警告:冬季疫情全面恶化
, g- P8 F9 ^, y& Q$ M  Q华侨在线-妍子❀ 海外华侨在线 2022-10-17 17:12 发表于美国1 R. n) R- a' W. f- w
图片3 G# r, u) @- y& ^+ w+ `5 k' h
在讲述今天的文章之前,先给大家讲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功能。4 M/ w( e( t+ o( {

) U  R. H3 B/ [$ Y5 L$ b+ n3 z8 n- B
. h& p8 Y, e. a9 V* k) Y! w
比如大家,可以点击下方名片,对话框回复“进群”就可以加入海外华侨在线粉丝群。
$ v' G+ g) V7 k3 W6 C  c
' w) O/ T! F5 A$ p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V: x2 g: K. `8 W) `0 q) H
* C( P! b8 w: `9 w. p' z+ ^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7 u* g( |2 A) h

3 h! J+ W* m6 R) B' p↑↑已有100000+华侨点击关注我们↑↑
% f0 a$ d2 v7 `; h  U$ ^- s; Y$ V, e* q% d3 ~; C* J# b! F
图片
7 n( s6 K- S' q" U4 f) t! |* U/ E- h  U9 ]1 ?

, k. q- u% v9 k/ A! j/ R1 w4 N
# s/ b# k  x' C! \2 C有这样一个数据非常让人惊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人都认为Omicron是一种传染性高,但威胁性低的新冠变种。
) F$ Z$ x/ Y; D! Q: _  v4 a
: S7 q; f3 G% F; i! w! _! {, a0 C0 u0 y+ `
7 B* j% F; I3 m( t& z; \
威胁低对应的应该是重症率和死亡率更低。或许单独对比之下,Omicron似乎符合这个模式,可是实际数据是:Omicron才是疫情暴发以来造成最多死亡人数的病毒!5 W" D( c6 d6 E' _: p
) L0 X, E1 l- \5 O: `4 P

6 ~  t2 S3 n3 F; j/ F3 \  q
5 w7 P- o' w' y/ g% p( B1 j“我觉得悲哀的是,我们开始习惯这么多人因新冠而死亡。”' n. U# I: r, g+ O: Z
4 q+ _2 ~2 R* c1 l7 u  Q
" |5 x6 X% b/ T( I) p

5 E+ n- r. E6 d! j图片& r$ i* `8 V5 i$ h8 D1 z! \3 z

4 }7 Z* i% v& H2 H$ @
5 @% E/ M$ u0 z9 l& {+ X$ c0 U( I
仔细回想一地下,新冠肆虐3年,不论是之前的原始版本还是后来的Delta,影响范围、覆盖面都远不如Omicron。
% O( C9 S- \# [; s9 [" l- k- u8 o. D
' I6 C' J8 t( K9 L% g1 S2 v' G

3 h2 o1 j# b5 [# J( S& I5 g这里面或许有很多国家解除封锁的缘故,但Omicron自身的影响绝对被低估了。
" i0 B7 ?& M: f8 z4 C  T( p5 H; u! M6 O5 E3 R) {) z, j7 O

1 h5 u: L( Y+ G2 k2 H& P( y, D9 ~; X5 Z* [& [
图片- Z3 f( a! l$ D4 J% t

  c# }- J/ c: _& I1 U/ g查一下数据就能够发现,全球死亡病例的峰值就是在今年的年初,也正是Omicron全球大流行期间。
& e2 a- C) n+ \, N. z
- x9 o# x8 ?# d/ ]1 j9 E
! w1 Q+ {+ J9 s$ u" V* O. p* H5 b, u2 g/ |
图片8 U/ E% U3 k: I' V# x- i

& X+ ~, N" t' o可问题是,人们似乎依然认为Omicron是威胁更小的病毒,不知怎么就是无视了它带来的死亡病例创下纪录...* \/ m" H' g# {8 F

  i( V9 _, C8 |" W对于Omicron的变种也是如此,眼看着新一轮疫情潮出现,BQ.1.1和BF.7以及很多新的版本陆续出现,可不少国家已经不想防疫了。- {0 Q) o7 O) w3 s1 ^. h
8 s% ^$ Y" w' l* z: {# m
图片
/ ]/ @5 ~3 _& h; M图片
, B9 e: b  ^. v& y$ ]# w( D# S. @
* |  [5 I/ m: b; Y' W0 R3 p; K看一个例子,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因新冠住院的人数已达到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多数公共卫生指标现在都表明:疫情正在恶化。
( ^7 q+ G7 e3 \
1 f9 a6 Q; d# e比如:过去 7 天通过 PCR核酸检测发现了 9,408 例新病例,PCR阳性值上升到14.9%;$ d  x3 ?! `5 f
( F/ K" {$ K1 J" P: C" h
图片2 i1 U$ j0 b2 j/ c
7 b, W4 E* e: H, |
ICU人数增加,有1629人因新冠住院。0 v) T$ ?& h, C  J1 ]8 T
! w7 S; y0 }$ J  b/ P8 ?
首席卫生官摩尔Kieran Moore急喊话,人们应该重新戴口罩,并警告:如果情况恶化,省府可能重新实施强制口罩令!
4 d( e) m& W6 X5 }6 q, I+ ?: b5 u8 N# [3 D1 x: I& c
图片( |+ s+ ]/ y, f: K* }

- J# O- J2 l4 r这说明什么,开始慢慢进入冬天以后,新一轮疫情潮正在全世界爆发。
% x7 Y# D7 X. J1 H
8 R) ~$ E6 B, @不只是加拿大,欧洲也是如此。
) U$ X% v1 e& l" T9 a
* T$ f/ T2 p* h1 v图片0 u' M; k5 G4 o, c, @6 e

% z  k; K6 ]" Y" w0 N2 x  y在德国,根据数据,9月末以来,德国确诊和死亡病例均出现大幅增加。) \$ F$ H# i% N# v3 X3 o) Q

! x7 x2 t( R! t3 I! c/ t% o10月13日,德国新增确诊超11万例,新增死亡165例,与上周同一时间相比大幅增加。
" a" U5 |8 b  f3 A( k1 [  r# S
. ~" g2 Y) s0 ~2 K* ]% ?图片2 c7 J; P' G1 B, ]5 f

) \: m4 B( R" f- B5 z- y( W! R, i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甚至悲观地公开表示,实际病例数可能会高出三到四倍。/ U) n! E# D. q4 r
" i- K9 S& r# R. E* Z* @; ^
“我觉得悲哀的是,我们开始习惯于这么多人因新冠病毒而死亡。”8 t  [) t( M( k" S) p
/ ~! U, b: D$ f& s
图片
2 \" X' P. Q' p/ |  \1 F4 G
. O  h  e* }$ t& _4 g% U而比起反反复复、一波接一波而来的疫情,目前更值得关注的,可能是如同噩梦般挥之不去的长新冠后遗症。
- x! g8 B" l5 n. R$ ?5 ^3 E$ z0 m. h& z8 k! `2 q! b
近日,加拿大研究者们发现了长新冠与血液之间的关系。
& \2 q& z' m5 u. \# |6 e0 J% ~! O2 Y- q5 }& M5 b5 f7 r$ p" O9 H
图片: @, O2 \) T/ X5 L8 y7 E1 X
$ _0 U' q+ j" c6 n& V
Lawso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新冠患者血液中出现了独特的迹象,表明他们的血管发生了快速变化。- M% |4 h) m: l
3 v  B# H1 q3 f9 d$ Z' v- f" x
“我们发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患者血管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 研究者Douglas Fraser表示。" X3 {7 _) f( ^% u: U7 A
( \# `1 p' I4 N$ P% x
图片# t+ }  `( S6 F+ A& e/ k) S
- |4 ~6 L8 Q9 |5 U$ T3 \$ _7 h
“在对参与者的 140 份血液样本的研究中,发现患者有14 种升高的血液生物标志物。”2 P$ Q  D- H+ M8 W- l. d& o
2 K" V. E+ `. N; ^
这对“长新冠研究”可能是一个突破性进展,Douglas Fraser表示,识别这些升高的蛋白质就可以用来诊断患长新冠,还有助于开发潜在的治疗方法。. Z& N( Z' W" F* `) P. b

) g: k8 c/ _" b- i& \如果长新冠能得以治疗,或许才是真正的福音。
0 ]8 l6 f. m+ f( R+ }
1 L' H* V" [5 |2 K6 f. p10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表示,在结束这场已造成近650万人死亡、6亿多人感染的疫情方面,世界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但很多人正在经历“长期痛苦”,长新冠可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破坏性影响。
( Q! O# _; H8 N' k% Y2 Y2 z9 N3 v5 G" Y" l1 J
图片; f  n# P$ L- Q, k/ D4 m! |
图片8 `4 l, I" F& j" t2 C; H/ p: }
" C% X. T: R& _; Q. h
他呼吁,应该制定“长期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 Q6 E5 u$ |; j2 x; ^/ N

4 W. `5 S9 J. V/ g% d0 C0 O# S; ^$ _而一项新研究发现,在感染后的6到18个月间,每20人中就有1人自我报告没有康复,有42%的人表示只是有所好转。/ X4 y& D9 J  T

; P. G1 r, D# h( C图片
4 p& u5 t6 x: Q! r8 s( g( r图片
+ O: C4 }. H( J0 ?
6 u; q2 A/ _4 _. R据政府估计,有700万到2300万美国人——包括100万不再工作的人——正在遭受感染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 [* f5 x: d" g& |$ \4 R( x

! u# }7 |+ f% [/ y  c/ v; y) e, \( \这些影响涉及方方面面,“除了健康,还有生活质量、就业、上学和照顾自己的能力。”; `- [+ F# X- K+ s5 O; c0 n0 b
% b( Q" n6 C5 O* k* b
加拿大华裔张医生Angela Cheung就是新冠后遗症研究专家,近期已经帮助在全加5个省建立了18家长新冠诊所。
+ _) l& b5 @+ D
# T. N2 B) r' C5 G4 A图片
  {, o+ ~" [+ t* h' b9 u6 F4 k
3 E. r, }8 X) k; T+ Z9 a. n她说,“我见过跑一个街区就气短的马拉松运动员,他在新冠前没有任何疾病。过去,他们常常想跑就跑,现在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余生是什么样子。”3 \3 M6 \1 z! P8 [# K* y$ M+ b3 e
/ M, `) l8 u+ @' j& A/ ^3 f( }
“我意识到 COVID 不仅仅是一种急性疾病,我们在COVID中看到的情况让我想到了艾滋病的早期,人们正在了解这种疾病。”1 {+ B% ?. }4 e( U( L
- {, C! Q) Z# b% d
“我们目前没有治愈方法,只能尝试治疗,比如疲劳就多休息,咳嗽就使用喷雾剂等。”
$ H7 a) R0 F/ s) d1 J) @1 l! \3 n, V- N2 |
“我不是卫生官员,我在医院工作。(我无法制定政策)但新冠病毒仍然存在,我们仍然应该戴口罩,戴口罩不需要授权,就像下雨时不需要有人告诉你要打伞一样。”
8 q7 h) N0 b5 p1 L; a) E/ ~* U) Z% D
就在13日,白宫再次将新冠疫情的紧急状态延长90天。) ]+ X% w8 a# u: o: }
( C8 K) f/ t) H
也许大家都有清醒的认识:秋天来了,冬天已不远,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 T3 e% Q& ^% p/ E9 L: F& p' Q; H  E  a8 q% q5 X
忽视新冠疫情的威胁,只会看到更多冰冷的死亡数据...而那时候再觉悟,可能就真的晚了!
" I) T( Z2 Z3 f' Q: ^0 I- D! y5 L9 c
图片
6 N* s& ]' G) f+ K, L/ Nend
. E4 u9 C  M3 P* n) v8 \3 U" o来源:华人瞰世界
; b; P/ V5 D( w+ S4 T; S8 c编辑:华侨在线7 [. U9 ?/ j+ t7 f  E
) A! R/ ~! n% I. p
免责声明:5 F* P5 N3 w2 L+ r, U
/ U- k/ z/ U3 W; O7 p& i
1、“海外华侨在线”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凡未注明“原创”等字样的均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经编者收集整理后,与大家一同分享学习!4 S, e; F8 v: Z& s

. B6 U- X! T3 p1 k2、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y3 X, ^5 t0 e+ R: n2 Z# k& J# b2 c( d* b7 r
长篇大论看起来太麻烦?
, s0 F  q7 k# }8 G! I“华侨”视频号上线了!
1 e& d% X0 o. r8 K( r4 I
" }( h) r  b7 ~* Q/ O1 p# i- K进群, s8 w/ @7 a/ W
: u0 M7 B. G; L) K# y5 q6 q0 Z
图片* h4 p; {6 N! l0 t6 L1 l; R2 V

& K* ^7 Q# r  y0 y7 X  U+ A' B/ J/ k7 e* s4 c
: v2 R9 Z8 s3 \& I

/ a4 \1 X2 V0 K% F1 o2 G- G7 p( q& D$ Q( z' Q! w/ d

3 x8 }# h, [& k1 {' W4 C* Y9 f
/ F. A' V: Z5 }" C, F9 f# _+ l( o4 e  \: i2 v7 m4 {

0 C5 `1 ~6 F' F8 B* X: r3 L海外华人多媒体矩阵
, h! f$ T3 G3 p+ V7 b: M$ \- T5 F4 p' q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2 b) \& S8 m+ _$ R# ~

" U  P! N# u& ]" P+ S: h! e8 B# h图片
: J0 y- c5 V8 e% j) B$ {* X0 {9 ~& f8 p1 k7 R% a' K$ t
点分享( n2 H8 A) y' ~2 I3 a+ q
$ D; Y# N9 C3 a: g
图片' k4 f+ s5 Y* m
. L8 }) s* Q1 g. ^0 q: R8 V
点收藏
) g2 T/ F9 z( }' \' @# h/ ~
: |2 D' r' K! d  k3 y, T图片
6 ?" ]( U$ D/ b; R; O( \' {( ~  o1 a9 S5 Z
点点赞
8 t6 U" p1 ]) ]* b
5 _/ m. Z8 f7 |2 m图片9 z- _& J% N5 b7 k1 E& O* u

' J: p5 ~* s$ B) x点在看1 `2 j9 @, ~( K$ U
1 z/ [2 A7 d, H2 D1 A% F
阅读 1.0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