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希贤:学贯中西的消化病大师

2016-06-21|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8519 |原作者: 袁野 王巧生 程仓瑞|来自: 燕赵中医网

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镇(肃)反、 “反右”、 “四清”、“文革”等运动,但这些都没有影响他追求知识、追求理想的热情。他自强不息、以勤为径,他奋斗不止、以苦作 ...

  题记: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镇(肃)反、 “反右”、 “四清”、“文革”等运动,但这些都没有影响他追求知识、追求理想的热情。他自强不息、以勤为径,他奋斗不止、以苦作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国家与河北医学界学贯中西的消化病大师。他就是全国著名消化病专家、已届 85 岁高龄的姚希贤教授。


  贫困家境,激发从医梦想
  姚希贤 1929 年出生于河北衡水一个贫苦的家庭,后来由于战乱举家迁往北京。姚希贤是家中长子,4 个弟弟妹妹都因旧法接生感染而夭折。父亲患有肾炎,家中积蓄几乎都用于给父亲看病。贫寒的家镜和父亲的病况,让姚希贤立志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他的叔叔是个乡医,很喜爱勤学好问的姚希贤,断断续续教了他三年中医,这成为他以后学医的基础,也是他从医梦的开始。
  上学后,聪慧的姚希贤六年小学跳了两级,只读了 4 年,学习成绩总排第一,中学期间成绩优异免除学费,半工半读、业余“教家管”(即现在的当家教)……一边挣钱一边读书,更抓紧业余时间学习中医。升高中时也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考大学时他提前半年被寒假招生的沈阳医科大学录取,家里因为太远不同意,后来上了河北医学院。5 年大学期间,公费加助学金,姚希贤没花家里一分钱,零用钱、买书的钱,都是自己勤工俭学教夜校去挣。
  聪慧勤奋,成就不朽业绩
  姚希贤大学期间,随着省会的搬迁 , 河北医学院由天津搬迁到保定,毕业后在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做了一名内科医生,兼做西医学中医的桥梁工作,跟老中医临床诊治病人、辅导中医学习并推广针灸。1958 年学院从保定搬迁到石家庄,姚希贤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随着他中、西医临床经验的积累,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姚希贤幼时接受中医启蒙在先,上大学时学的是西医,参加工作后又赶上毛主席提倡“西医学习中医”,所以对中西医两套理论都驾轻就熟。他说,中西医的治病理念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中医有中医的特点,辨证论治是精髓,象亚健康的一些症状,例如对抓不到、看不见,只有痛苦症状的“梅核气”、“呃逆”、“阴虚内热”、“五心烦热”等,西医治疗无从下手,用中药调理效果就很好。西医也有西医的长处,对一些急症、重症,常常能药到、术到而病除,但也有不少短板,例如对慢性肝病疗效就不好。
  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姚希贤在消化病尤其是慢性肝病、胃病诊疗研究等方面造诣颇深。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上,姚希贤以“瘀血证”立论。他认为血液淤积于肝脏,主因正气不足,致湿浊邪毒乘虚而入。从病变本质看,诸证中均有不同程度“淤血”存在,且常贯穿于疾病的各个阶段。姚希贤历时 20 年时间研制的“益肝康”,对现代医学尚无良好治疗办法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显著 ;作为最早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专家,他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 10 篇被SCI 收录并被广泛引用,获得 2 项国家发明专利和 16 项国家部、省级科学技术成果二三等奖。
  年轻时的姚希贤爱好很多,排球、垒球、单双杠样样行,木匠活做得也很棒,后来因为忙,这些爱好都舍弃了。他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就连上厕所、出差坐车的时间都拿来看书、查资料或给学生改论文了。
  德业相济,树立医界典范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是姚希贤的座右铭,这些年他始终坚持德业相济,无论什么病人,他都热情接待,认真诊治。多年来,他不仅严谨、勤奋、务实的学风为人称道,其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倾心临床、心系病人、济人危难的道德品质更堪称典范。
  找姚希贤看过病的人,都说他特别平易近人。对此,姚希贤说,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得病,将心比心,就会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从另一种意义讲,任何一种职业都是谋生的手段,医生也不例外。但是,医生的职业有些特殊,因为病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发病,不会等你睡醒了或是吃饱了,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得让路,所以做医生就得全天 24 小时待命,随叫随到。
  曾有一个肝硬化腹水的病人经姚希贤精心诊治,腹水全消了。为表达感激之情,病人特意带着东西来看姚希贤,姚希贤说什么也不收,后来这个病人就给他的孩子起名叫“敬姚”,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与敬意。
  悉心育人,要求个个成才
  作为省临床第一位博士(博士后)导师及国家级名中医,姚希贤居高谋远,站在为国家培养医学接班人的高度,不仅手把手地教学生诊脉,检查肝脾,诊病处方搞科研,更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悉心培养人才。
  这些年,姚希贤带出的中医高徒和博、硕士研究生已达 46 人,姚希贤说,他带学生的指导思想是让他们个个成才,而且要德才兼备。医德方面要求他们气定心闲,一心赴救 ;业务上要求业精于勤,要勤学苦练,养成读书风气,要学习经典、高端知识,一步一个脚印,不弄虚作假。对他们的管理就两个“到”:人到、心到。“人到”是要有时间观念,按时到岗,保证学习时间,要跟着老师诊病把脉、抄方、查房、搞科研等。“心到”就是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不能人在这儿了,心里却想着别的。
  心怀中医,不忘家国情怀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古人对人生理想的极致追求。作为名医的姚希贤,胸中也有一股家国情怀。身为河北省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常委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总忘不了问一问患者对时政的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在担任省政协常委和全国人大代表的 10 多年间,他共提交 30 多项各类议案、提案,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或采纳。
  作为中西医兼长专家,姚希贤认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宝库,“阴阳五行”是中医药的独特辨证论治医疗体系和理论基础,是基石,不容抹杀,应用西医理论、方法来规范中医的做法是错误的。经过多年中医废存口水战,喜见“中西医并重”大政方针已定,但他对中医的发展前途颇感忧心。
  姚希贤说,医命之道,贵在专深,面对为数不多的名老中医相继辞世,学识渊博、具有深厚功底和临床经验者后继不足,中药材质量的滑坡也制约着中医的发展。中西医不但要并重,还要长期差异共存。实践证明,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中医是需要呵护、扶持、抢救、继承发展的,怎样留好中医这个根,也是个大问题。
  后记:
  姚希贤系中西医兼长专家,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两届院士候选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博士 ( 博士后 ) 导师、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消化学会常委、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高徒、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学教授 ;还是世界胃肠病学会(OMGE)委员、国际肝病研究中心委员。
  姚希贤的儿子曾用“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意义化生命”来描画父亲的一生,这不仅是对姚老生命历程的一个总结,也给所有追求幸福人生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借鉴。愿有志者成功,愿勤劳者获益,愿跋涉于医学之路的莘莘学子以姚希贤为榜样,通过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最终实现意义化生命。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8

鲜花
关闭
×

8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8 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