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岐黄文化国际论坛暨孙思邈大健康适宜
317次查看 0评论
医院管理是一门学科,不仅涉及到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涉及到社会、人文等领域,因此,要管理好医院,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医院管理知识和经验,按照医院内在的运行规律落实医院的运营。
医院管理是一门学科,不仅涉及到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涉及到社会、人文等领域,因此,要管理好医院,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医院管理知识和经验,按照医院内在的运行规律落实医院的运营。
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医院院长职业化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医院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医院管理逐步规范的大背景下,对医院管理者进行职业化培训显得越发重要。通过对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正确运用医院管理工具,提升职业化管理水平,提高院长岗位胜任力,促进医院稳健发展。
医院管理的几个不同阶段
建国后,我国各行各业百废待举,医院管理开始了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医院从“外行领导内行”到技术专家管理医院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在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管理科学,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事业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医院管理要与国际接轨,才有职业院长之说。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在市场经济大潮驱动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医疗市场竞争加剧,各种知识、信息和管理技能飞速发展,单凭经验管理医院的时代早已过去,技术专家管理医院的时代行也将结束,医院院长职业化已刻不容缓。只有掌握了现代医院经营管理创新理论,同时具备诚信素质、人文精神,才能胜任现代医院管理要求。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对医院院长职业化要求已经展开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内外医院管理现状分析
查阅相关资料,在美国、俄罗斯、突尼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虽然政治体制,这些医院的结构比较简洁,责任比较清晰,院长就是医院管理者,是医疗服务的“后勤部长”。有作者分析突尼斯的省级医院,就只有一位院长和3-5位助手管行政理团队。医院的任务也很简单,就是治疗和预防。院长只做医疗管理和后勤保障,除此之外,依托社会管理和服务机构:医疗赔偿交由保险、职称评定交由行业协会、基建财务交由卫生局。院长只管自己分内的事务,十分重视和遵循医生的依法医疗行为,专司行政管理。然而,中国的医院院长与他们大不相同。中国的院长多是医而优则仕。他们是专家里面的官员,又是官员里面的专家。医院的内政外交、柴米油盐,凡事都管,如同一个小社会,科研要来挂帅、专业学术会议需主持、接待必出席,还要参加手术、查房和社会会议等。专门从事医院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三分之一,作为医院主角的院长管理粗放、角色模糊,作为专家,业务不能专攻、技术不能精湛,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医院管理的平庸。
可喜的是,广东省中医院原院长吕玉波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院长卢勇。这两个医院的规模也很大,都是职业化的院长在管理。吕玉波院长本身不是医生,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医院的管理上,把医院做得非常好。卢勇院长本是骨科主任,当院长后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专司医院管理,提升了医院品牌。
医院院长职业化是时代的必然
由于现今的医院管理体制,八年两届任期制,让大部分专家型院长不会轻易丢掉临床。院长在快要离任甚至有的是刚刚上任之时,就会考虑卸任后的出路,实为脚踩“两只船”。
现而今,院长职业化这种意识必须发生改变,就是做院长绝不是当官,破除“官本位”,而是一位医院管理者,管理好医院,服务于病人和医护人员才是首要任务。让院长走出办公室,沉在医院管理中,通过敬业、乐业,实现职业化。
院长职业化是医改要求,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是医院管理事业的必然。既然把管理作为一种专业来讲,管理就应该职业化。至于职业院长,重要的不是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而是在医院中的角色和职务。医学专家可以当职业院长,专业学习管理的人才一样可以做职业院长,但是作为一旦选择了做医院院长,就要把学习管理知识、提升管理技能,作为事业追求,绝不能有“两只船”的思想。当然,既然做了院长,就要放弃专业,也是个艰难的选择。
中医医院管理的关键在于学到的管理理论能不能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能不能进行本土化改造。管理与医道一样,需要灵活变通,业务和管理可以相互配合,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中医医院院长,作为医院的掌舵人,院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医院的经营与发展。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实施中医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旨在增强中医医院院长的能力素质,把握中医药特色管理重点和发展规律,提高中医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