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晋州市名中医赵建军先生系列著作在本网刊出,名人序言请您早欣赏
曹东义 发表于:2024-7-9 08:41:4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503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4-7-9 09:15 编辑 4 g0 }7 V0 ]* U

6 ]% M! B- r1 ?( J, U7 |
中医当自强(总序)
王长宗
(河北日报社·原理论部主任)

# J, b6 e3 X3 F! q6 i: k5 t; C2 u5 E1 t  S
    近年来,某些地方中医式微,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中医自身问题。中医后继乏人。一些县和乡镇没有中医院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中医人才,寥寥可数的一点中医人才还西医化了。讲后继乏人,尤其是缺乏热爱中医、钻研中医、献身中医的有心人。这套中医专著凡九卷,其作者赵建军大夫恰是难能可贵的有心人。关心中医事业发展的朋友请看这融注了作者半生心血的九卷大著,便知如有一批像赵建军大夫这样的人,中医振兴指日可待。
    中医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既有完整严密的学术理论,又有三千多年的医疗社会实践。其间,名著、名医、宝典灿若星汉。举世皆知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只是浩如烟海的医著经典代表。扁鹊、张仲景、华佗、李东垣、李时珍等医圣和大师级人物代皆有出。近年来某些地方中医被边缘化,是那里的政策出了偏差和一些人头脑中存偏见。国家振兴中医的战略,抗击非典和新冠中医展示的作用和魅力,冬奥会上中医奉献的神奇服务足以打破一些人对中医的偏见。实践告诉人们,对中医这一民族文化瑰宝要再认识,学术要再整理,道路要再探索,队伍要再建设,而后才能谈中医振兴。赵建军大夫以皓首穷经精神完成的九部大著就是整理学术、探索道路的振兴中医实践。这套著作将为中医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卫生界,包括一些社会人士中,时常听到中西医之争,甚至某些媒体也贬低中医,个别中医人士自己也理不直、气不壮。中医管用不管用?其实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西医与中医并行不悖。正如不能否定西医,同样不能否定中医。中医的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功能、文化内涵,不仅見之于古代和現代,而且見之于当代。北京冬奥会上,中医曾让世人大开眼界。在张家口市冬奥村、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都设立中医药文化展示区和中医药体验馆。运动员和随队服务人员领取人手一份的中医药礼物,接受扭伤、创伤和消除疲劳的中医服务。连西方国家的随队医生也惊叹“神奇”。运动员的扭伤骨折不用拍片“CT,中医大夫来回摸上几下,只听“咔嚓",伤病的运动员就笑了,重返赛场。外宾不甚了了中医的接骨正骨是如何妙不可言,但其神奇亲眼所见。运动员、裁判员和服务队工作人员,或四肢有疾,或心脑有恙,或发冷发烧,在自己国内要挂瓶输液,要抽血化验,要核磁共振,折腾数个来回,而在冬奥村的中医药体验馆,几盒丸散、几包草药,或让针炙大夫银针,在穴位上刺几下,捻几下,患者都会用不同民族语言喊出同一个声音:“OK!好多了,感谢中医大夫!”他们甚至开玩笑,如果舒舒服服我能治好沉疴顽疾,医疗费用不过一二百元,那抽血化验、B超彩超、打针输液,服用激素、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剂,且连带数千美元,数百欧元的诊疗费,还是必要的吗?于是,在许多外宾中率先形成共识冬奥会既是一场竞技的盛会,又是一场展示中医文化的盛会。中医不是一般的有用,“神”!
    倒是我们国内某些人士,极不应该对中医产生诸多怀疑,甚至武断的否定。只能说这是无知和偏见,也或有不可告人的隐衷。
    其实,中国的老百姓还是相信中医的。读完赵建军大夫这九卷医著就会发现,其中记录的众多病例案例都是赵大夫为各类患者诊治的翔实记录。尤其是这些基层的患者朋友,都不大习惯某些大医院的就医程序,患者刚口述完,一串化验单已经开具,后面还有CT、超声、核磁等诸多检查检验,患者批评说要把仪器都用一遍!病还没治,一两千元、数千元血汗钱已经用尽。至于癌证、脑梗心梗病人更苦不堪言,癌症患者几次手术、几次放化疗,最终人财两空,已是屡被社会诟病的常见现象。赵建军大夫用传统中医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朋友,只三指搭患者手腕内侧,细品那脉搏跳动,判定患者五脏六腑的真相;一边倾听患者的病因病由病程;再看患者舌象、面容,病情即可断定一张药笺,各味中药依“君臣佐使”依次排列,患者一两百元提上草药,即可回家煎熬,也可医院代劳。数个疗程,彻底康复。许多癌症患者,赵大夫用活血化淤方,控制癌细胞扩散,有的坚持治疗,获得康复。新冠肆虐期间,多少人高烧不退,最终“白肺”,有的撒手人寰。赵大夫用“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冠患者,共十一味药,再辅以某些中医诊疗手段,成百上千的患者转危为安。患者感动地称赵大夫是“活菩萨”,赵大夫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想让患者早日康复,让更多的人相信中医,让国家以更大力度发展中医。
    确实,一场新冠让患者,让社会,特别是让整个医疗卫生界对中医刮目相看,重新认识,贬低中医的声音失去了市场。当然,用中医中药抗击新冠的不是赵大夫一人,是一个团队,一支中医团队。他们用中医与顽固的新冠病毒反复较量,一度被神化了的各种"西韦",面对新冠无法遏止病情蔓延,表面上已退烧康复的人又被后遗症折磨,呼吸困难,肝肾受损,无法重返工作岗位,或愈后复发。赵大夫他们的中医团队治疗新冠,较少出现重症,且无死亡病例,病程短、出院快,无后遗症。在赵大夫他们团队工作的地方,未出现新冠大面积蔓延扩散,未出現集中死亡病例,中医立功了,赵大夫他们的团队立功了。
    北,古称冀州,名医代出,史有记载,百姓熟悉的就有扁鹊、李杲(李东垣)等等,近現代和当代同样举不胜举。走进赵大夫的书房,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医著让人目不暇接,赵大夫的九卷大著继承了前贤的智慧。他无别的爱好,工作之余便埋头典籍中,从前贤在诊病时的望闻问切,到开方的严谨布局,他都要悟出所以然。他从不根据化验单、X光片就立即开方,而是反复察舌象、脉象,辨实证、虚症、定该泻该补,一人一方,反复斟酌,务求真实疗效。他16岁跟随晋州名医学习,数十年中他将一次次开方疗疾的体会记录下来,成为他行医疗疾的根据。积以时日,便形成了这九卷大著,九卷是赵大夫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成果,是他勤于思索、积累感悟的结晶。这一套医著不仅对于初出茅庐的中医新秀,还是对中医行里的老兵,无疑都有启迪价值和研究借鉴的意义。
    中医强调医理的学习和传承,十分重视实践和经验。只说切脉,古代好中医为了切脉准确,不同季节都要下到沙滩水中摸试流水,感受流水四时律动,让自己的五指对人体血脉变得极其敏感。还有的中医亲尝百草,感受和判断药性。赵大夫在中医许多方面继承了先贤的吃苦精神和钻研精神,他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心血的结晶。
     赵大夫的医术精湛尽人皆知,医德高尚广有口碑。我们学习他的医著当然也包含了对他医德的赞誉。
       是为序。
【新提醒】赵建军老中医《传承启悟集》连载——谈三位一体五脏辨治[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 ... =%D5%D4%BD%A8%BE%FC
5 p% |( C5 L+ x  K" q【新提醒】晋州老中医赵建军先生论丹参的作用[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 ... =%D5%D4%BD%A8%BE%FC- e- j4 ^  m0 b6 m/ T3 @. `$ K' b

) F& D& d0 i3 K5 i( z; h# o. I( `- X! x- U6 X4 X7 x
【新提醒】《传承启悟集》(主编:赵建军,审核专家:曹东义) 第一部 三位一体五脏辨治[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orum.php?8 U3 {4 }$ e: `5 M" ^- l& Z
【新提醒】赵建军先生讲药食同源,芦笋等,系列药食同源物品的价值[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 ... =%D5%D4%BD%A8%BE%FC
2 F  t! \, c! i7 J: f7 d7 l! wmod=viewthread&tid=3088&highlight=%D5%D4%BD%A8%BE%FC
( H* C: ^! S' L: q【新提醒】《传承启悟集》(主编:赵建军,审核专家:曹东义) 第一部 三位一体五脏辨治[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 ... =%D5%D4%BD%A8%BE%FC% z! ~( r/ c3 y$ K
- v" u# E, Z: G  e0 B' E! q0 W
【新提醒】赵建军先生提醒:新冠感染反复多次危害大[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 ... =%D5%D4%BD%A8%BE%FC  w" t* P! _8 u* R; i
. e) g0 d: R, @

5 ~( V$ M8 D0 {: P- j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7-9 08:44:25 | 阅读全部
尹朝显(河北省老科协); W1 i" n; A; z& P: T
九卷书的总序
( b1 B! {1 @  q3 J1 e' Y
( R$ _2 R5 [  ]8 z4 G  j% i( @# d! O) W9 v
总序
9 X& W$ X4 N0 Y2 O+ I1 D% x- ~0 _, Y! Y6 b6 \2 |, i+ ^" k

3 P( _# c0 s% Z& _" b) o中医学、中药学是我国传统科学文化最高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实践,独特的治疗方法闻名于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
! V4 j1 A0 O% l; @' _" X2 I赵建军是晋州市人民医院的一名中医大夫。他从学习中医那时起,就立志在发扬中医中药事业上有所作为,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解除患者的病痛。所以,他拜了多名名老中医为师,虚心学习中医理论,认真研究他们的治疗方剂经验,久而久之,使自己的医疗水平得到升华。
6 z8 k6 ~4 ]9 [2 k) B2 P  H著名中医前辈王其飞、戴桂满等老专家,对赵建军的医学成就十分赏识。对他的治疗方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摸索出的一套属于自己的医疗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理论结合实践的路子走得很正确,他的医学文章写得很有水平,说明作者有实实在在的真知!
/ V! f' y+ B/ ?' W1 r" H读赵建军的著作,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每篇文章,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的空谈,也不是空洞无物的说辞,而是结合多年的从医实践,把理论与实践完美地融为一体,让人感到有用药方剂上的新意。纵览全书,其中既有对中医传统文化独到的解析,又有在医疗实践中对中医中药配伍方面的创新。3 Z. l; U* p& L/ ^  F& L1 `' H
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做支撑的。尤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没有宅心仁厚、医德高尚的品质,没有舍已救人的精神,很难完成治病救人的艰巨任务。那么,这种精神来自哪里?来自对中医事业的执着追求,来自对攻克难关和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来自一辈子把自己生命献给中医事业崇高胸怀。由于夜以继日地写作和工作,赵建军积劳成疾患上肾癌。对别人来说,可能是生命中的致命一击,为此而失去生活的意志。然而,赵建军依然心地淡然。尽管由于繁忙的工作,而延误了早发现早治疗的最佳时机,形成下腔静脉癌栓,让他几乎走到生命的边缘。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他非旦没有情绪低落,经过短暂治疗后,又投入到紧张的治病救人工作中。也许,是老天的眷顾,赵建军生命再延续,这位仁心医德的中医奇迹般顽强地生活着,工作着。
& G9 u! u/ n0 H) U7 {! L3 G- Z! b在后来的时间里,赵建军重点在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用药配伍上达到人体的整体平衡,以便形成属于自己的诊断和治疗体系。他几部专著里,那海纳百川的用药经典就证明了这一点。$ o0 z0 ^- J$ y: h# P' h+ w3 j& g) F
赵建军的著作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缘自于他对博大精深中医中药的潜心研究,也来自他对古典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名著中汲取营养,通过实践运用,给自己的中医药学注入了生机。赵建军的每篇文章,每一个观点,每一张方剂,都有借鉴价值。其中一些理念有点脑洞大开的新意,让人受益匪浅。% K1 @) i! z8 ~7 N: U
赵建军认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不能治多见病、常发病,也要能治疑难杂症。
$ W) V5 A* e- T/ C( Y% J; a赵建军常说,医生不精于药,难以成良医。尤其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无论从病机、病理上,大都是人的整体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不从整体上根本调节,就不会有局部的症状改善。所以,他十分注重从中医名著中,学习其药物的配伍,结合自己患者的症状,给出一人一方体现个体的方剂。也正是这些方剂和论著观点,受到中医界的好评。体现出了赵建军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新认知,新运用,新经验,新思路。
0 M# E+ f0 g; g这么大部头的中医学著作,无论在选题的挑战性,资料的占有量,以及论述的严密性,非一般人可及。他思考的问题看似平常,但论述的切入点却不平常。他看问题的视角,处处体现出新意。看似通俗的语言风格,无不体现出深邃的中医科学理念。
! s9 }- J# G! W7 n7 N) a其实,中医文化的价值,也恰恰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一部优秀的医学著作,肯定蕴含着论述观点的创新,诊治思路的创新,赵建军的中医著作,正是这些创新的典范。
: k. Z) [# |% z% |" A9 e+ d我作为一名老中医,读过不少有关中医学方面的书籍。有的读后总有空洞之感。读赵建军的书则不然,让人有点长江后浪超前浪的感觉。感到,这些中医界新人,正在书写中医中药的新认知,让古典方剂创造性地得到升华,让不少患有疑难杂症病人奇迹般的康复。我为赵建军这样的中医新秀感到骄傲和自豪。  z3 ~% \2 B" j, b. q" A0 k1 _
我手捧这沉甸甸的中医学著作,深深体会到赵建军是一名有责任感的医务工作者,有崇高的职业操守,有缜密、严谨、平实的创作风格。这部极具重要实用价值的著作,必将成为中医医学的宝贵财富。
6 q7 `+ c; n" z- C- T$ \  z一名来自基层的医务工作者,连续创作出多本大部头的优秀中医学著作,并得到老一辈中医名家的肯定和夸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6 y" O0 m( E' [4 J, J2 P' J4 N9 N
3 e6 G6 J; P3 l* g' t7 W! p+ V
& p( a1 v/ q6 f& H0 C8 [/ L% m
4 U- E; L6 x1 d3 A$ s

* p  Z! G' L8 C$ R1 A+ F
% f' ]/ g5 J5 M1 ~/ X
2 c6 {: t! A  z, Z' B& c: V5 T/ P- k" ?4 l9 L% B% ?

: `  ~& _4 r* O( _4 C$ ?0 a: q& E) I3 o& `: _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7-9 08:51:34 | 阅读全部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2 j% S5 x( b  r
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
. J6 R1 h3 @( c5 Y* |! P+ L
2 d7 d8 y* v1 N; I% x  T曹东义序! |& f3 S8 c/ h  U

) O7 L! S. e1 D1 `' n+ Q2 D1 S  一场持续三年的新冠过去,世人对于中医有了新的认识,其博大精深理论与安全有效的特色,让很多人有了很多深切的体验:得到好中医的帮助,新冠就相当于一场感冒;无缘于中医的帮助,则后果很难料,有可能像吹哨的李文亮那样,带着一身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人因此说,新冠专治不服,你哪里有不舒服它都知道,而且让你记忆深刻,而且还可能会添一些新毛病。
# V8 s4 h' |( V- e# h/ B# m8 b  不管有多少新的旧的毛病,只要身边有好中医,就能得到帮助,有缘中医,百病不愁。1 w% U$ o, ?$ r$ E" W4 z
  前几天《中医人生》的作者娄绍昆先生走了,我写了一篇感想发在网上,晋州市退休返聘赵建军先生看了文章,一下子发给我几本书的稿件,让我看看提些建议,并希望我写一篇序言。
  C: d: F+ d0 |3 l, P; u" H8 R+ Y& I  j; b  说起来,多年前我和赵建军先生就认识了,他和师父刘顺安找到我,说他们正在写书,希望得到我的帮助,如今赵老先生已经84岁了还在出诊。他们当时还找了我们单位的老专家王其飞先生,然而王老先生已经仙逝几年了。
, }% U; C: [: `6 I  通过翻阅赵建军先生的书稿,早点的书稿写于于上世纪末,晚的书稿最近才定稿。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他笔耕不辍,不断书写,反复修改,最后再交给打字员,变成这些文档。
# ^( Y5 d8 S6 F. P/ F在这个过程里,虽然书籍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升级,赵建军先生却因为积劳成疾,4年前患了肾癌,下腔静脉癌拴,腹腔大面积转移,几乎到了生命的边缘,苍天不忍心舍弃这样的奋斗者,他半年后竟然顽强地站起来,又投入到繁忙的诊疗工作之中。
  Z! v$ ~! A! j+ o* n  这种“为中医而生,为中医而战”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
- C4 a" C* m$ f/ h2 u$ w  说起来,我和赵建军先生同年而生,也同年在毛泽东的时代参加了卫生工作。他1975年1月就到了晋州县小樵医院工作,我则在衡水县小侯公社医院参加赤脚医生培训;他1978年5月到晋县医院工作,开始时就跟着李静如副院长在院长办公室抄方,学习临床辨证,后来到中医科跟刘彦卿副主任中医师抄方,再后来又跟张从芮副主任中医师学习临证。我则1978年3月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后来这个大学变成河北医学院,1982年底毕业后分到衡水地区中医院工作,后来又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再后来就分配到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工作。可以说,我们所走的时光与道路,有很多相似,也有许多不同,最终都到了临床一线,用中医药知识为大众健康服务。
7 a/ g0 @% ^' p, C  他走的道路,与自学成才的娄绍昆先生也相似而又不完全一样,都是一个跟师问道,艰难成才的过程;他与河北名医赵振兴先生也相差不多,都一样喜欢中医,都不断向前辈中医学习,都有奋斗的艰辛和突出的成绩,只是所在的单位与岗位不一样而已。# z- ~0 O) K& d8 e% Q" W; r$ ?
  读娄绍昆先生的《中医人生》,虽然有60万字,但是那是小说题材的著作形式,因此读起来很吸引人,可以不觉得这本书厚;读赵振兴先生的几本书,却不敢大意地随手翻看,因为书里边有很多经验,一不小心就漏掉了重要的内容。读赵建军先生的书则不一样,打开他的书,我读起来,似乎就是读经典、读教科书、读古代名家的论著,但是,这些文字都不是原文,而是经过自己消化、体会,再加工之后的精炼名句。他书里的小题目,都独出心裁,让你觉得很概括,也很精辟,更能在实践之中可以随手拿来,应用到临床诊治之中。# Y% P4 E9 n+ @& I& e7 x: w
赵建军先生的几本著作各有特点:《三位一体五脏辨治》,是按照形体、望色、诊脉来论述五脏的病证,颇有特色;《医学传心录》一书,旁搜博采,把四大经典与历代各家特色,揉合 在一起;《脉学纵横论谈》,是整理和阐发中医脉学理论与精华,书的后半部附有一些病案,介绍诊脉经验;《中医临床术语释译》前边咬文嚼字,讲中医的脏腑生理,后边说脏腑的病症诊治;《新修神农本草钢鉴》一书,则对临床常用的中药,详加介绍,再辅以临床验案。0 p$ v5 H% G$ o1 f" u# x) T
  由此可见,这几部医学著作,几乎是浓缩版的中医临床医学全书,凝聚着赵建军先生,以及他师父们对于中医学术研究和传承创新的心血,读着这些书籍让我感动,也让我高兴,燕赵中医代有杰出人才,是中医药的一方热土。6 Z) B2 T. \/ C, l( c* B
  因此,我乐意为赵建军先生这几部医学新著作序推荐,请神州杏林同道欣赏,并且给那些希望学习中医,希望找到一学就会、学了就可用的人,提供宝贵参考。
2 H6 i0 s6 y2 j& t4 I6 G对于其中的缺点和不足,我也希望大家及时指出,以便有机会再版的时候纠正。
7 u( l/ [" g; R, h& G- y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6 x, `& R$ p/ o& N$ X2023年2月11日/ P" {3 a1 i2 c$ r2 z0 g* g( ]' ~
序于求石得玉书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