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的命运
神仙中人 发表于:2016-7-16 21:00:5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455
中医是中国的国宝,主要乃是民国一些文化名人,他们不相信中医,而崇洋媚外,侮辱他们的老祖宗,首先就是鲁迅,胡适,章太炎,余云岫,他们连自已祖宗都不知道叫什么了,現在大有人在,我为中国的医学感到悲伤,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前人的经验来传承下去中国的医学o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6-7-17 18:15:51 | 阅读全部
《中医近现代史话》) J3 i2 D7 c7 r+ x- }) {; |- o4 }

/ g1 K( v6 Y! a" s; h曹东义
+ A# \: f( e) A/ k/ a9 k# K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S" c- b  s% q5 O% e
) q; ^4 u" p7 e2010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l. V5 ^! A& z7 Q2 C+ u- |: l' g+ S- y, K( c' `
目   录
" c0 _0 Y6 J& Z6 }2 I8 c6 g: F6 y0 B' f+ Q4 o5 `
引言:从衰落到复兴        2
6 C8 I$ I; w. l* S: Q0 U; K: o% A第一章   “末法时期”名人谈中医        5
9 ]( }# I/ F8 |0 L) R% ?俞樾因爱成恨废中医否中药        7& I) u" }* G8 }4 C! K; ^
章太炎提倡国学否定五行        11+ f$ x0 R. w; M1 x9 b8 q: F
鲁迅当年隐姓埋名骂中医        18
' G, [; S3 ^2 l6 B$ v余云岫“医学革命”灭中医        30
2 Z0 d9 E1 }  Y) D8 j, s, }9 d梁启超傅斯年等人瞧不起中医        43- H' q8 L% k" K' Y7 j& J
章次公“难得高士”也挨批        580 j5 ~( E3 X" H( r
朱良春因病得救传承中医        67( }5 a" F5 h# \1 p' j% g
第二章、        毛泽东系列措施救中医        73
3 D( R' `8 U1 _7 x7 w% B余云岫“寿终正寝”真幸运        73, L3 g* ]9 {8 r: H
毛泽东撤职两位副部长惊天下        80  C4 E0 k" K6 v* ^' n
要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中学西”        90
7 K+ q! U+ B; U: b: t. R# B中医进医院“袖里春秋”大家看        99
# Z- r6 }& O4 d8 g成立中医研究院科学殿堂说中医        105" [1 |5 z' y- ?9 Z/ ?! w% s9 f
成立中医学院优秀人才滚滚来        113
$ p7 q7 x. V6 H2 W. R" l5 J. p3 G第三章   卫生部表彰中医研究成果        119  [- P/ ~5 @& x( ]% u( E' d" l
郭可明治乙脑意义重大        119
1 z1 D% i& S7 n- c气功兴衰沉浮值得深思        127
& V7 G& d, L  e2 b痔瘘牵扯着悠久的历史        136
9 B$ f' P4 Y- w: h9 b腹水草改写“无奈小虫何”        140
9 y3 k) N2 T! H8 \  \) m2 t( u2 S+ X卫生部未能表彰的众多成果        145
5 ~/ J  x1 M2 p3 x( v9 O9 p9 h第四章、中西医结合的成果举隅        153
" k0 d7 U; Z* {8 z针刺麻醉的时代意义        153
; [3 z0 F- S) H1 _) x& A中药研究的成就与困惑        158, {5 p4 n& I/ b5 ]9 ^
急腹症研究领域广阔        171
2 X7 ~+ {6 y9 K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成就        174
/ c* D. D. d- ^" t, o' \% k! _& y宫外孕治疗前景广阔        176( @0 @7 \. {% R& j
活血化瘀研究获国家大奖        179
- h9 x5 n& P% ^. z1 d) {6 t1 J第五章、        中医走出困境,奔向世界        182. ]; K: l$ h6 Q
结束文革成立中医管理局        182
$ y) [6 ?8 V- b$ d针灸带领中医走遍全球        187
/ t$ x* I: A$ A' M0 ~艾滋病防治挑战“鸡尾酒疗法”        190
4 I3 r" @3 Y% V3 ?6 S& p2 m中医战SRAS震惊世卫专家        194" ]7 Q; I* n. P
中医的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究        198
1 p  N0 F3 l  U' b
4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6-7-17 18:15:2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在“末法时期名人谈中医”一章里,紧紧围绕有关代表“人物、事件”,力图客观地反应那个时期人们对于中医的认识。因为不论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这都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历史过程。在其他章节里,笔者也尽量围绕人物、事件,展示中医学在近现代所走过的道路。比如在“毛泽东系列措施救中医”一章里,笔者首先介绍了余云岫高唱“团结”赞歌的原因,他对于改造中医的“科学化”,感到“心思暗合”志满意足。他“寿终正寝”的“真幸运”,与卫生部两位功勋卓著的副部长被撤职,恰成鲜明对照。建国初期,歧视、限制中医的错误政策,直接造成90%左右的中医因为“不合格”而被淘汰。这种排斥中医、打击中医的政策错误,中医界几乎是万马齐喑,无人能够“揭竿而起”进行反对,倒是毛泽东主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卫生部所犯的错误是那样严重。他关于西医学习中医、中医进医院、办中医研究院、中医学院等一系列指示,挽救了中医在近代倍受打击、不断消亡的命运。
. ]8 j7 ~3 R' }: f4 H1955年,卫生部第一次表彰中医成果,虽然有四项具体成果获奖,大量成果未能被表彰,但是正确的方针路线确立之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医学终于走出低谷,走向了曲折艰难的复兴之路。
# y" I+ e6 ]' X& x9 G* w& i在《关注中医》第一版里,笔者用“中西医结合功不可没”介绍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成就,引起一些人的不同看法。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看法,有着很大的分歧,从把中西医结合不恰当地作为“唯一道路”,到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人们不断反思,经历了许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关争论现在还时常耳有所闻。笔者赞同邓铁涛先生的看法,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功绩不可埋没,今后也可以继续进行有关研究、探索,关键是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人员,应该从现有的西医院校毕业的西医专家之中挑选,可以课题招标,可以进行扶持,但是,不要引导本来就数量有限的中医人员去搞中西医结合。中医的继承工作还没有做好,如果把中西医结合作为一个未来的方向,把中医有限的经费用到中西医结合上去,就会消弱了中医的力量,误导了方向,给中医事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尽管如此,过去半个世纪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不可一概抹杀,因为那毕竟是在西医搭建的平台上,以中医方法取得的优秀成啊。因此,本书收集了一些“标志性”的中西医结合成果,供后人参考,也供人们评说。
: A. c0 N( y* D2 n8 @经历文革,无疑是中医事业的一次磨难,很多中医前辈受到了不应有的冲击,有人甚至为此丧失了生命。尽管全国各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革影响,但是中医事业就像“大病初愈”的一个患者,这场风暴无论如何都是来的太猛烈了,损失很多,代价惨重。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把中医事业的特殊性凸现出来,另立一个管理机构,拨一点经费进行扶持,这无疑是正确的决定,它的出现和成长也凝结着老中医们关爱的心血,不能不表。. x7 ^5 u5 A, c* y* n8 ~
经历SARS新瘟疫和艾滋病防治的考验,就像邓铁涛先生所说的那样“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2007年暑期,笔者有幸参加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的“中医的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讨班”。笔者站在北大哲学系小会议室所在的古老四合院里,看到几十位老哲学家,如赵光武教授、冯国瑞教授、苗东升教授等一大批老先生坐在那里,用十几天的时间,不计高温酷暑,在假期里一起讨论“中医学的复兴”,而几十年之前陈独秀、胡适、傅斯年、鲁迅却在这里批判中医,这该是多大的变化啊!
: y/ M  j& p& z6 @4 i十几年之前,何足道先生出版《中医存亡论》,著名中医专家陆广莘先生挥毫泼墨,为之写了很好的序言进行推荐,在序言的末尾,陆先生录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来描写中医的艰难处境,抒发“堂堂小溪出前村”的情怀。尽管是小溪奔流,却与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江河奔腾气势,有异曲同工之妙,读后深有感触。因此,笔者师其意,也学作一首小诗,为中医而感慨:" ~! B6 E- l- g/ U7 w

' _& h# D6 W% A4 N6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清流日月吟。2 v# N7 `! R; X7 ~: o1 X
( L3 F( U5 A4 e% n( |
待到平原天地阔,滚滚江河出山根。
6 f  y+ }; m: u3 L
2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6-7-17 18:15:00 | 阅读全部
《关注中医》出版之后,先后得到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路志正先生等中医前辈的鼓励与肯定,也得到了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副校长段惠军教授等中西医结合、西医专家的肯定。段教授还鼓励说,他已经向多位西医专家推荐,让他们读读这本书,以便了解中医在近代走过的艰难道路和取得的成就。当然,也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博士为我写的这两本书,以及《回归中医》一起撰写评论,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上进行推荐。虽然褒奖有加,但是对于我在《关注中医》中所说“中西医结合功不可没”,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我关注中西医结合太过,而对于中医的关注有些不足。批评是中肯的,也是深刻的。同时,我也见到了在本书前后新出版的同类著作,比如《第三只眼看中医》《中医劫》《无知与偏见》《挽救中医》《爱上中医》等等,可以说是在2006年反中医思潮前后,涌现的一批新思维的中医书籍。傅景华先生的《捍卫中医》、张效霞博士的《回归中医》,尽管与我写的两本新书同名,但是内容各异,足资借鉴。他们的作品之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应该在将来进行改版的时候,吸收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写成一本内容更充实的著作,更好地完成邓铁涛先生的嘱托,把中医在近现代所经历的种种艰难曲折,所取得的学术进步一一道来,并把我对于中医未来的展望与期待和盘托出,奉献给广大读者。2 i1 E7 J3 Z* k/ [( c
因此,自2008年起,我着手准备《中医近代史话》的撰写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因为接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之邀,准备编写《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得以多次采访路志正先生。因此在最早“走近路老”同时,看到他收藏的一些珍贵资料,比如《中医临床经验资料汇编》,这是1956年由卫生部编写的。路老1952年进卫生部工作,前后在部里为中医事业奋斗了20年,他知道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对于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河北医大中西医结合学院副院长方朝义教授等同道,在资料查阅方面也给予我很多帮助。令人感激、难忘的事情难以一一言表。
# ?$ ^3 W0 ^. h3 \* A在这本书里,我大胆地提出“中医末法时期”的概念,这是受毛嘉陵先生《第三只眼看中医》所提“末代中医”的启发,而主张又不相同的一个观点。“末代中医”是从中医从业人员来划分的,我未敢苟同这一看法。“中医末法时期”则是侧重于人们对于中医的认识而提出来的。从王清任主张《医林改错》,唐容川提倡《中西医汇通》,已经反映出在中医与西医的对比之中,中医自身的某些不自信。后来又出现了俞樾主张废医废药,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带头反对阴阳五行;再发展到余云岫以“医学革命”杀中医,周树人隐姓埋名骂中医,梁启超、胡适、傅斯年看不起中医,社会精英们构筑起一道封杀中医学术的铁丝网。中医界内部在政府和学术界的压榨之下,开始“改变自己(张效霞说是‘蜕变’)”,傅景华先生说中医界内部发生分化,走向西化、异化和畸形化。邓铁涛先生针对中医界内部因为信仰危机而发生的改变,曾经沉痛地说,中医界存在着“自我从属、泡沫中医”的严重问题。也有的中医专家说,“辛辛苦苦几十年,培养中医掘墓人。”因此说,2006年反中医思潮所以能够“沉渣泛起”,绝非偶然,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医学经历了一个长达百年之久的“末法时期”。
* ?6 E; v& F9 g8 ]
2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6-7-17 18:14:26 | 阅读全部
曹东义《中医近现代史话》说:3 I" S2 l! V. q7 ~7 [9 d
引言:从衰落到复兴
+ K+ N/ n7 ?4 c5 u$ U+ W中医学有过辉煌的几千年历史,也有过近代长达百年的衰落。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在外部还原论的科学观、机械论的技术观、新旧取代价值观的挤压下,中医界内部发生自我改造而逐渐形成的。
, o- }9 k1 ]; L$ e历史进程到了近代,在中医按照自身规律不断发展的时候,西方医学逐渐东传,来到了中医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在京城行医40余年的王清任,不知是否听到了西方医学长于解剖的消息,但是他开始为祖先的解剖内容进行纠错。1830年《医林改错》出版之后,中医界信心大失。由此走上了自我改造的道路,也是一个逐渐衰退的开始。
+ w2 f$ i! P6 ~! Y汇通医家主张汇通中西医知识,希望熔中西医知识于一炉,愿望虽然很好,效果却事与愿违,中医很快就出现了“失去自我”的尴尬局面。* _" M& V1 @( _# l; `' `* N
崇尚西学的精英们批判中医理论,政府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排挤、打压、歧视中医,甚至利用行政措施,积极推行取消中医的政策。这种不良思潮,直到建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还影响着行政领导的思想、政策。
& Q/ c* g- r2 }9 N+ r在求生存的过程之中,中医界为了摆脱被人指责为陈旧、保守,主动打出“科学化”的招牌,希望融汇新知。中西医结合是建国后很美好的一个梦想,很多人为此奋斗终身,临床成就不少,而理论创新仍然难求。因此,很多人把中医的衰退归罪于中西医结合,这是方法论还受制于还原论时代难于避免的事情。
7 e2 S% w9 Y/ P8 J痛定思痛,中医在近现代走过的道路,是艰难与曲折的,某些时期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是屈辱与悲壮的,就像和氏璧被当作石头一样。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这个“当代的和氏”,不为自己先后被砍去左足和右足而悲哀,而是为宝玉被当作石头所痛苦。$ J. B# `1 ]- `
关注中医近现代的命运,不仅是必要的回顾与总结,而且关系到将来的复兴之路。. S. U9 ^8 ?3 n  _( ]
邓铁涛教授在2003年2月17日的《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了《正确认识中医》的论文,其中提到:“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真正认识中医药学的真正价值,对于世人来说,对于医学界,甚至对一些中医来说,却不容易!”2006年笔者主编50万字的《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古籍出版社)时,邓老题词:“中医药学历经突发的SARS之战后,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可见他对于世人“正确认识中医”一事,有着一般人难于理解的苦心,怀着殷切的期望。
; D" t! ]; w* m) c: j2006年不断升级的反中医事件过后不久,我撰写了《捍卫中医》(2007年6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寄给邓老,记载这股思潮的来龙去脉。邓铁涛先生于2006年11月初提议我写一本“中医与民族虚无主义斗争简史”,并寄来了他主编的《中医近代史》和《中医近代史论文集》作参考。在我刚阅读有关资料的时候,远在美国芝加哥的舒天先生,展转通过科技部贾谦先生找到我,希望我写一本建国以来中医药发展的书,而且要尽快交稿。于是我就写成了《关注中医》,并在2007年下半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 ?. S: [- |$ g0 n$ c2 W% S) N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