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1-1 10:40 编辑 4 D* I7 f) @% u+ Y+ \8 m$ k* R/ x1 i$ z
" B& ?1 L# E% ^) v9 }# L) r, \
今天,读到马京雪转发的两篇文章,谈尊师重道,很有见地,让人深思,也让人忧虑。
& q) i' f: a' d! j5 j6 y9 b 我的老师,余瀛鳌先生10多年前,忧虑当代很多中医专家文化根基不深,学术素养不厚,很多人不会看病、不再看病,仅仅把中医当做文化来把玩,不是自觉传承,这很危险。
+ O$ f* a5 W9 u9 J+ y8 t; V 我的师父,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20多年之前,面对中医界的衰落,有过四句话:自我从属、泡沫中医(中医界的病症);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治病中医自身疾病的方药)。另一位师父朱良春国医大师说: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临床疗效是生命线。术无道不远,道无术不行。朱老说,不能丢了中医的元神!
* J7 x/ E% B+ | 我2001年开始带研究生,2012年带高徒,明年退休,传承中医的责任很重。1 ~7 e' X3 L; X: P- |" N. k+ v
《内经》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又说“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中医的传承之所以千年不绝,是因为有规则,有方法。唐代著名学者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 x3 g# ^0 `: ^& C# k; S 授业,过去是师带徒,现在主要靠学院的学历教育;
5 ~$ Z. { H+ N( ? 传道比较困难,师徒心心相印,像扁鹊与长桑君、公乘阳庆与仓公、李东垣与罗天益那样,是很幸运的,必然之中,也很偶然。
1 q. |: i- f) B9 {6 D. z( L" ]$ c 解惑,比较容易,尤其是如今通信很方便,只要找到真正的“师”,就很容易实现。但是,网络碎片很多,末法时期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言论也不少。选择需要真功夫,应该避免“滥师、滥学”,应该能够辨识糟粕,吸取精华,否则,越传越远、越传越玄。《难经》说:“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J* M3 d+ e; ?+ `
在中西医共存,远远不是“并重”的时代,我们的责任是很重的。: L$ R% O% n/ A( K
河北省中医院科学院 曹东义: a, H& j/ Z$ o& Y0 V ]' S
2017、10、26! w7 \: y( m+ i& j9 x. W
85岁的国家首届名中医余瀛鳌先生,即将在北京开班讲述临证经验。余老著述丰富,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国古籍珍本提要》等多种医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并获 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已被收入《当代世界名人传》等多种传记性著作, 并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收载于《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 临床精于中医内科,尤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疾病、 糖尿病、癫痫等多种疑难病证,其经验方已被收于《名医名方录》、《当代名医证治汇萃》等书。
+ n, u1 |9 |. Z' l9 @
6 R" l' d$ n4 x1 c' i, N; w" O+ h- r/ Z
# c" J5 s: Z& e! ^2 l
; p D. L( n. r: Z. T3 N+ O3 m附件一: 国医名医学术传承推进研讨会 暨《余瀛鳌教授通治方思想的应用发展》研修班 一、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 承办单位:北京寿茂中医研究院 支持单位: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医发展基金 二、拟邀授课专家: 孙光荣 国医大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余瀛鳌 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陶晓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胡晓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所所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会议还将陆续邀请其他知名中医药专家做精彩讲座和交流。以实际出席为准,敬请关注。 三、会议与研修内容 1、国医名医学术思想研究与传承; 2、国医名医治疗疑难病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 3、国医名医运用经方经验; 4、国医名医亲传弟子学术与临床经验交流; 5、国医名医治疗疑难病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及验案交流; 6、现场互动答疑; 7、中医药专家学者代表交流发言。 四、会议时间及地点 时间:原定2017年11月5~7日,主办方通知因故延期。 地点:北京毛林惠丰大酒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1号 五、会议费用 1、免会议研修费、资料费,仅收场地租赁费。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议由北京寿茂中医研究院承办并出具会议费发票,凡参加会议的代表请提前缴纳会议费。 2、会议结束后凭缴费收据领取国家级医学教育I类学分4分(项目名称:余瀛鳌教授通治方思想的应用进展。项目编号:2017-17-00-264(国))。 3、汇款方式: 户名:北京寿茂中医研究院 开户行:建设银行宣武支行 账号:11001019500053039072 六、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福地V中心C座907 邮政编码:100024 联系人: 010-56030833 18611892364 张庆 附件二: 国医名医学术传承推进研讨会暨 《余瀛鳌教授通治方思想的应用发展》研修班回执。 | 9 R/ s% i5 Y ~- ]( m* m+ f
| | 4 R1 P: c) n' n( T7 Q, ]
| | & n# j' a4 _ A6 l, p3 \
| | | | | | | | + k9 _ s& w8 F" f _/ t
| # `% f! S, r7 b- W X* x9 _
| 0 l% H$ j( O- I B" B( Y- _
| ' t; D# M% W5 T( ~3 j w( Y
|
) x# b1 g+ F& b5 W( C* H# [( _ |
5 H' ^/ {) M! X# b9 J |
0 z- E4 I3 U" X |
) A; W4 O, p3 }) p. h: s9 ] |
$ E3 F3 F4 f& @, T, O! U |
; C9 y# h; m* ? |
( Y/ _. ^+ G6 `) j% T# c! z* P$ n, ? |
$ k, v7 \; }) p& b$ B/ t |
3 ]- \0 b) N9 M2 S/ K |
; d; P5 e: Z3 s7 [ | [6 W( f% k8 F+ T% I
|
- e# j' R7 D' K7 ^* ]2 G |
) Z9 k8 z, n( ~+ {* I | ! a) u" _' K" Z- H, r+ u+ j5 z0 s
| . j, M+ g3 _ d7 [
| / J, G9 ]+ B1 D% ^
|
. t% r! y) X+ l1 \" |/ D: d |
& h6 s! ^/ |) d( Z1 r5 l | . @; F% m7 M8 Z1 t) G
| 7 m- J5 c; M/ k8 o3 ~; D Z
|
1 W7 d, s5 y4 |+ ~9 L b& a | 8 K. M/ V0 [( ?, d" W( a( e( _
| K2 g+ u1 h( i, M! M7 Z" U
|
3 k: l# I* O$ x" J r+ `/ ]4 [ | |
2 s& z1 j) d/ l: P | |
, o# _$ w- Y1 ^- I9 b- Y | |
& \3 H w7 Q8 S8 U6 q) e6 O/ p | |
3 T; E/ J% K1 k, Z | | 5 t' t5 u' k! R4 ]# X
| |
$ D P) S* U) M5 c! t | 是否参加11月中旬举办的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 1、老年慢性病医养结合连续服务能力建设 是 否 2、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科能力建设 是 否 3、骨科专科能力建设 是 否 | 是否安排住宿: 是 否 单人间( ) 双人标准间( ) | { N4 R3 h+ h& ~# w
5 b8 x& `/ o5 p2 }: s% o
国医名医学术传承推进研讨会 暨《余瀛鳌教授通治方思想的应用发展》 研修班日程安排 签到时间: 原定2017年11月5~7日,主办方通知因故延期。 会议地点:北京毛林惠丰大酒店(海淀区阜石路11号) | 合影时间:11月6日08:30—09:00 合影地点:酒店正大门 | | | | | | | | | 张
- \0 T, T0 S5 o- T
+ m' \1 R2 f, s2 y8 D. L7 G, D7 }! ], @8 j# _
庆
# x) h/ O9 Q/ d; I | | | | | | | | | | 专 题 讲 座
+ E; Z7 Q1 B& P4 v4 n; c. ?4 U | | | | | 《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曹东义 | | | | | | | | | | | | | | | | |
# n' w" o! }9 `7 w j$ m | | | |
8 U' N f: W0 W8 [- \ | | | " d7 E, h& n5 ^/ u; P" ^
| 0 `9 _) ]; T: W5 n4 O2 z
余瀛鳌先生,1933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阜宁。出身于几代名医世家。建国前,上海甚至全国,基本上没有中医学院了,他想继承祖业,传承中医的愿望难以实现,只好报考了医学院,195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
; W/ I5 ^" q8 V% p, b% S5 [毛泽东于1954年初,发现了卫生部领导歧视和限制中医的错误,撤消了两位副部长,让西医学习中医,建立中医研究院,中医绝处逢生,余瀛鳌先生赶上了中医“重生、复苏”的时代列车,幸运地“选择中医”,进入杏林,接续薪火,传承和发展中医。! u" P" o, a c3 \
1955年冬,余瀛鳌先生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分配在中医研究院工作迄今。3 j9 x2 t& m' ]1 y
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国务院古籍小组成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副主委等,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科代头人。
. e5 b+ m/ N4 S/ p5 X
- i1 l0 V3 g Z( F. y余老由于是世代名医之后,又拜师秦伯未先生,早年与路志正国医大师在内蒙钢铁公司下乡医疗,同时创造条件办进修班,培养了很多临床人才。他深厚而广博的学术素养,丰富而突出的临床经验,受到海内外杏林同道的敬仰,多年之前就被评为“首都国医名师”,2014年,余瀛鳌先生被推荐为第二届国医大师人选,2017年当选全国首届名中医。
0 I! Z- J* T6 i: I
9 j6 C4 @% {* C5 }- N
6 Q9 H; G. `$ K% l2 {8 z$ F余老研究中医古籍多年,对中医的养生学颇有见地。他十分推崇<黄帝内经>中“上工治未病”的观点,认为预防疾病发生非常重要。在余老的养生宝典里,“法乎常理”是一条根本原则。他不进补,也不太忌口。江浙一带人的特点,偏爱吃甜,有时候为了解馋,他就去下馆子。余老1997年因为血脂高,右眼眼底中央静脉分枝阻塞,引起出血影响黄斑区,所以很注意保护眼睛。他忌酒、忌烟,但是推崇饮茶。他通常在上午饮菊花茶,下午饮绿茶,这样既发挥了菊花清肝明目的功效,又不会因绿茶的提神作用影响了午间小睡。( m# ^/ i: V. }* P" W
3 H9 J. T$ }- ^# w) P
5 s* R* ?) }$ n! s+ W8 d*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