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揭秘丨齐国有位名人是《黄帝内经》的祖爷爷,你知道是谁吗?
曹东义 发表于:2017-6-29 19:43:5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704
揭秘丨齐国有位名人是《黄帝内经》的祖爷爷,你知道是谁吗?原创 2017-06-29 齐医中国 扁圣书院
* \  p. H+ q5 k) ]% }( `5 A/ `2 l0 R& {  k; B$ e
内容来自公众号
扁圣书院  i3 \& u, z+ ?$ E% p
编者按:

扁鹊医学在秦汉时期影响巨大,以至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扁鹊一脉开设专门一传,即《扁鹊仓公列传》,对扁鹊医学的传承和著作给予介绍。而唐朝以后,扁鹊医学销声匿迹。扁鹊医学难道是突然失传了呢?还是以其他方式传承后世?黄龙祥研究员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弄清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中的一个困惑。

2 L7 u" T8 @! i" ?- d& V% [& N
导读:
春秋战国时期,齐地强盛的军事基础、五音发端的优势、丰富的砭石资源,及影响深远的鸟图腾文化,为扁鹊医学,特别是针灸学的诞生,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摇篮。作为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扁鹊医学早生《黄帝内经》数百年。从某种程度上说,扁鹊医学与《黄帝内经》,是纯种与杂交的关系。通过“杂交”融合,扁鹊医学并没有死亡,而是获得了新生。扁鹊医学的四行足迹,时间先后依次为:“扁鹊曰”版本——《脉经》所传;“襄公问扁鹊曰”传本——《删繁方》所传;“黄帝问扁鹊”传本——仓公所受及《千金翼方》所传;“雷公问黄帝”传本——传世本《黄帝内经》所传。不了解扁鹊医学,就看不清中医理论脉络,特别是整个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因此,对扁鹊医学这座千年宝库的发掘与弘扬,既是一种医学使命,更是齐文化大发扬的历史责任。
! P% M  Y/ n7 r7 Q6 O* {$ M. A
[size=1.2em]一、传奇之生:天时地利人和的齐医摇篮

扁鹊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传奇。解读他的医学地位前,先要弄懂什么才是“扁鹊医学”。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齐籍名医秦越人,又号卢医,由于医术高超,被当时人们尊以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号。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名动天下,并形成包括仓公、华佗、谢士泰等名医在内的师承脉络。因此,我们把由扁鹊学派在不同时期著作的总集称为“扁鹊医籍”。而由扁鹊医籍所承载的完整理论体系,才是“扁鹊医学”。

扁鹊医学起源于齐文化圈,有它天时地利人和的深刻历史渊源。

1
齐国发达兵学的影响' M+ Q  ]1 z* K

5 o( P+ w4 n2 s9 v1 ^# D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兵力强盛,军事科学发达,二孙兵法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之大成。兵学对医学的影响,可以从针具“九针”与兵器“五兵”的对比中看出一端。从流传至今的图片及出土实物皆可看出,我国最早的针灸器具,堪称一套古代的微型兵器。尤其是九针之鑱针、铍针、锋针,与出土的汉以前铜镞、铜剑酷似。有些出土兵器图如不注明,让针灸人来辨认,几乎都被认作针灸器具。在这样一个善射尚武的土壤中,扁鹊医学早期针具“鑱石”、“铍针”、“锋针”的诞生,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 I6 W$ b( B4 s& {- [0 e8 S" x5 v$ P
5
齐国音律之学的的作用& n3 Q# [: @; M; V- ?

  h: `3 g9 F4 c! h) C: R+ {

“望、闻、问、切”四诊法由扁鹊医学开创,而其中“闻”诊的起源与发展,与五音出自齐国密不可分。齐文化代表作《管子》在《地员》篇记载:“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这是迄今古代典籍中对五音名称及成音方法的最早记载。《黄帝内经》中也有五音疗疾的观点。由此可推,五音出齐国,对扁鹊医学“闻声”诊乃至中医五行发端,皆起着积极的奠基作用。


" U7 a! ?2 R: M. ]
3
齐国砭石材料的丰富
: e5 B' o. u3 N

1 g8 R7 F0 {. h
5 T' M- ], q* m7 y! m2 i

在自然资源上,齐国有丰富而优质的砭针制作材料。《山海经?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这里记述的高氏之山位于泰山之北,而“箴石”即“可以治痈肿的砭针”。事实上,以山东为中心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是中国砭石出土最多的地方,近代考古也印证了山东泗县是砭石的重要发源地。这为“鑱石治病”在齐地最早出现提供了便利条件。《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战国策》载:“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痈肿也”。可见地理环境与医学特点的内在关联。


+ E, h. v+ R7 p; w
4
齐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o5 _# {$ S# D4 I0 {$ H4 G) @3 h; i
+ n, H$ d4 c# f* k. A' [
( s) n! R% B4 Z7 i. K

从文化和民族特征上,早期的东夷鸟图腾文化,是扁鹊鸟首人身形象生成并流传的一个有力证据,善射重武的民族性,也成为针灸在齐文化圈发扬光大的良性土壤。

所有这一切,都为扁鹊医学的诞生与发展备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胞宫。


& p! k, u6 ?& i+ W5 b( I, B
[size=1.2em]二、失落之谜:从鼎盛到幽微的跌宕殊变
1
先秦、秦汉时期
扁鹊医学独领风骚5 ?+ W2 f9 j, D& z+ z/ ~

扁鹊医学几乎是整个中国早期医学的基石。他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创建了血脉理论、经脉理论,发现了俞穴,建立了汤药药论,确立虚实补泻的治疗原则,并将针灸与方药融合,几乎涵盖了古典中医针灸理论及其诊疗的全部要素。汉代以前,扁鹊医学一直在中国医学史上独领风骚。% z& m. `: ]' H8 `

从《周礼》到《汉书》,论医皆以扁鹊医学为主流主体。《周礼》记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生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汉书?艺文志》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史记》更是对扁鹊医学给予了大力肯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得长桑君之术,成为“方之宗”,并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及《难经》传世,形成了扁鹊之学术体系。而仓公得公乘阳庆之传,继承扁鹊学术体系:“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按阴阳》禁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史公的这段叙述,说明了仓公引“脉法”,不论从临证诊脉,还是授徒教学,都极为看重这部扁鹊“脉书”。

1
唐朝以后
扁鹊医学退出主流视线/ a' N2 I; I+ R/ p# R/ m

遗憾的是,唐代以后,曾经煌煌著世的扁鹊医学,却迅速退出主流视线。《千金方》是传世医书中保存扁鹊方论最多的医书,而在作者孙思邈眼中,只有岐黄之道、轩辕正经、黄帝明堂,唯独不见扁鹊之名。今天的学医之人皆知: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侯、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如此庞大的典籍与宗师范围,却不见曾为“医学鼻祖”的扁鹊身影,当真可叹!

1
扁鹊医学失传了吗. N; t: C9 @: Y, X/ g3 C1 O* H

有观点认为,东汉华佗继承了扁鹊医学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方士,但因横死于狱,书稿无传,使扁鹊医学一脉顿然衰微,迅速淡出主流医学舞台。但传说毕竟是传说,扁鹊医学的衰落之谜,落差之殊,几乎如白氏医学(甘肃省包头市白氏中医世家所创的中医流派)一样成为了中医史学上的千载谜团。【注一】
7 O7 k6 [' {  ?' W7 m: g

试想一下:如果王叔和编《脉经》,以及六朝谢士泰编《删繁方》时,还能直接撰用扁鹊医书,扁鹊医籍会突然失传吗?答案是:不会。由此可推断,在此之前,人们便开始失去对扁鹊医学的记忆,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有多少扁鹊医籍存世,也不管出土多少扁鹊医书,我们都会视而不见,或真假不辩。


) B% w( |4 E5 _  |% _7 B" P- D9 |6 P2 W! }$ W0 H2 C/ Z; B
[size=1.2em]三、指纹之秘:四根脉络揭开“马甲”真相

扁鹊医学的失传与失忆,对后世医学的影响究竟多大?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了解扁鹊医学,就看不清中医理论的脉络,特别是整个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因此,穿越历史迷雾,从确定的文献中提取出扁鹊医学的特征“指纹”,便成为当代医学工作者的迫切义务。

# |$ o$ g3 c; L0 k3 R
1
探寻扁鹊医学去向的“指纹”2 I! p7 x1 h" @/ u( k5 Z

探寻扁鹊医学去向的“指纹”,用四个字概括,叫“守数精明”,也即“守数据治”。这个特征,反映在脉诊、五色诊、针灸方中,而根据这个“指纹”,我们就可辨识出《黄帝内经》包括新出土文献中的《扁鹊针灸方》,又可正确理解汉画像石扁鹊针刺图。虽然目前还难以确定,扁鹊、仓公的针灸方是否被传世本《素问》、《灵枢》完整地载录,但至少可以给出这样的判断:那些“经脉穴”方、针灸方、鑱针刺血方、特别注明针刺数量的针灸方等,皆出自扁鹊学派。

从马王堆帛书《脉法》、张家山汉简《脉书》、三部九侯脉法,一直到传世本《灵枢》最晚期的作品《经脉》篇,都是扁鹊医学代代相传的见证。

《灵枢·经脉》篇在十二经脉的每一条脉下都清楚反复地强调着“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则,其审查皮肤“寒热”,脉之“坚实”、“陷下”等,皆是标本脉法的特有内容。在传世本《内经》中,也有对标本脉法之“坚实”与“陷下”的治则与治法规范。那么,这些脉法是否都属于扁鹊脉法?答案是肯定的。首先,“陷空”与“坚实”的脉形诊法正是扁鹊早期脉法特征;其次,诊皮表之寒、热、滑、涩是扁鹊诊法的特色;第三,已知论述标本脉法及其临床应用的《论疾诊尺》出自扁鹊脉法文字中,并与标本诊法临床应用的专篇《邪气脏腑病形》操作方法完全吻合;第四,《扁鹊仓公列传》仓公“诊籍”恰好记载了一例“诊疗龋齿痛”案,采用的即是标本诊法。

在此基础上,黄龙祥教授还有一个大胆推断:仓公得阳庆所传的扁鹊医籍在魏晋时还存于世,王叔和因职务之便得以阅览,并将其中色脉诊的部分直接辑录于《脉经》一书中,甚至连“脉经”这一书名也很可能直接借用仓公所提及的书名——《脉书上下经》。因此,《脉经》诊法部分是以扁鹊脉书为主体,以其他诸家相关文字为补充编成。

在此之前,《难经?六十一难》明确记载了扁鹊医学“望闻问切”四诊,《黄帝内经》几乎辑录了扁鹊医学的所有要素,独缺闻声。而六朝医家谢士泰的《删繁方》一书中关于扁鹊医学五脏望色、听声的描述尤为详细,这也是医学文献上第一次为我们补齐了“四诊”欠缺的一条腿。这一扁鹊医籍传本发现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使得以往拾取到的扁鹊医书佚文碎片得以正确连接,并形成一个可以释读的画面,让史书传记中扁鹊医学的“神诊妙治”,从一个传说变成一个可触摸的实在。借助于这一传本还可判定:《灵枢?五色》即便不是全文录自仓公当年所受之《五色诊》,至少也是以此篇为主体改编而成。这一发现在辨识和还原扁鹊医学整体中的意义和价值,甚至不会低于老官山出土的扁鹊医简。

而《删繁方》里引前人文献,只“扁鹊”、“仓公”和“华佗”三人,其中引扁鹊最多,因此推论谢士泰当属于齐医家,扁鹊医学的传人。

还有一个论证是《千金翼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引录扁鹊医籍文字中明确提到虚实补泻的针灸治疗大法,以及极具扁鹊医学特征的五色诊的详细论述,且其中有条文字明确提到“黄帝问扁鹊曰”,与《删繁方》传本中“襄公问扁鹊曰”明显不同。据古书传本流变的规律,问答名氏的不同常常是辨识传本的一个重要信息。再联系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黄帝扁鹊之脉书”的提法,很可能仓公所受传本也是“黄帝问扁鹊曰”的问答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基本判断:第一,《灵枢?经脉》传承的“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一名言的版权归属于扁鹊学派。第二,五色诊是扁鹊医学的“专利”,且《千金翼方》所引的扁鹊医籍版本早于《灵枢?五色》所采用的版本。

传世本《素问》中“著至教论”、“示从容论”、“疏五过论”、“征四失论”等七篇文字中高频出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诊脉术语及相关书目,皆提示与扁鹊医学密切相关。这七篇在《素问》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以“黄帝、雷公问答”形式叙述。再联系到《灵枢》中以“黄帝、雷公问答”形式叙述的《经脉》、《禁服》、《五色》三篇,其后二篇紧相邻,《经脉》又明确引录《禁服》之文,可见三者关联之密。而《五色》篇不仅学术思想及望色之术皆与扁鹊色诊一脉相承,其中“黄帝、雷公问答”文字简直就是《千金要方》所引“襄公、扁鹊问答”传本的翻版……

再结合其他各种证据,使得我们揭开了一个深藏字里行间的重大谜底:如将传世本《黄帝内经》中出现有“雷公、黄帝问答”篇中的“雷公”改作“襄公”,“黄帝”改作“扁鹊”,深藏其中的扁鹊医籍轮廓主线条将变得清晰。再加上《素问》、《灵枢》其他篇,共24篇或整篇引录、或整段引录了扁鹊医籍。由此可证,《黄帝内经》是引录扁鹊医籍最多传世文献,只是在引录时有改编,而不像《脉经》、《删繁方》等直录原文。

再看《难经》,《难经》一书所解之“经纶”有不少见于《脉经》所引扁鹊医籍,但从该书编者对所引部分经文的意义已不能明辨来看,编者距扁、仓时代已较远,或者本身就不是扁鹊医学的直系传人。作为一部解经之书,私改经文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性较大的是,《难经》一书采用的是扁鹊医书的晚期传本,其学术思想较之早中期的扁鹊医学已有明显差异。

2
扁鹊医学的传承足迹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扁鹊医学的四行足迹,也是发掘研究扁鹊医学的四条脉络。将传世医籍遗存的扁鹊医籍佚文,据其问答名氏及时间先后,可概括为以下四种不同传本:
1 {1 {; d1 n. U7 w

“扁鹊曰”版本——《脉经》所传;
“襄公问扁鹊曰”传本——《删繁方》所传;
“黄帝问扁鹊”传本——仓公所受及《千金翼方》所传;
“雷公问黄帝”传本——传世本《黄帝内经》所传。

由是可推,仓公当年所受之扁鹊《脉书》上下经的主体内容被王叔和《脉经》辑录,并为传世本《黄帝内经》以不同形式传承,其晚期传本的部分内容存于《难经》;《五色诊》则由《脉经》、《删繁方》引录之“襄公问扁鹊”传本、《千金翼方》引“黄帝问扁鹊”传本,及《灵枢?五色》传承;“药论”部分内容被《素问?汤液醪醴论》、《删繁方》传承。


+ ?+ |1 e$ ^6 m0 f- a3 Z. s" l; Y& t

▲扁鹊医学的传承足迹图解

因此,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并非扁鹊医学,而是辨识它的“指纹”。扁鹊医学一方面由齐医家传承,直到唐代还有大量不同传本的扁鹊医籍佚文流传;另一方面,作为汉代医学整合结晶的《黄帝内经》,正是以扁鹊医学为主体重构。


) F) v& O2 c: Q  E# Y
[size=1.2em]四、传承之兴:齐医中国力践3000年历史使命
6
黄帝内经是对扁鹊医学的继承与发展
4 \+ [& Y: U. u+ }6 T6 H

扁鹊医学是包括理论、诊法、治则、治法和养生于一体的医学体系。它创建的四诊方法、针刺技术、治未病思想、以人为本理念、“决死生、定可治”疗效确定性的追求,已深深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医针灸学的发展。扁鹊以及继承扁鹊脉学的淳于意,其师长桑君、公乘阳庆、公孙光,传承扁鹊脉书的王叔和等皆为齐人。如果以地域来命名,也可以称作“齐医学”。

通过它的鼎盛与衰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医学发展的一个基本模式:整合集成,与时俱进。《黄帝内经》与扁鹊医学的关系,正如张仲景《伤寒论》与汉扁鹊医学伤寒方论的关系一样——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为什么张仲景的《伤寒论》后来居上取代扁鹊“为方者宗”的地位,成伤寒学说圣典?主要在于它的六经辨症理论体系更先进,对伤寒诊疗实践的指导更有效。在汉代以前的各家医派中,扁鹊医学拥有绝对优势。汉代以后《黄帝内经》迅速成为医学的正宗和主导,在这部医经中,扁鹊医学以两种形式被整合:与新理论框架相容的内容被直接采用;与其不和的则作为素材被改编以适合新理论。

从某种程度上说,扁鹊医学与《黄帝内经》,是纯种与杂交的关系。通过“杂交”融合,扁鹊医学并没有死亡,而是获得了新生,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发挥着更加深远的影响。

3
研究扁鹊医学的现实意义
* W% q' U+ A0 n; p! g0 A3 F' `6 u' N

今天我们研究扁鹊医学的意义,第一,比重拾《伤寒论》之前的各家伤寒意义大得多。正如《伤寒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黄帝内经》也不是。对于中医学,我们不仅知道他的爸爸妈妈,还想知道爷爷奶奶;第二,对于出土文献、文物的正确解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出土马王堆、张家山、老官山的医学文献,如非基于确定传世文献对扁鹊医学“指纹”的准确提取,就不可能确定此次出土的扁鹊医籍的书名(或篇名),甚至这些文献究竟是否属于扁鹊医籍也无法断定,更谈不上正确解读。再比如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石,如果不是基于对扁鹊的基本认识,40多年前刘敦愿先生也不可能辨识出四块“扁鹊针灸行医图”。而如果没有对扁鹊医学“指纹”的准确提取,则不能揭开这四幅图的最后一层面纱;第三,对于传世中医典籍的还原与正确解读有非凡意义。如《扁鹊仓公列传》、《黄帝内经》、《刘涓子鬼遗方》、《千金要方》等。基于此,才强调“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了解扁鹊医学,就看不清中医理论的脉络,特别是整个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如今,华佗的五禽戏已通过申遗,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老官山出土扁鹊医书【注二】的契机,我们也应该认真思考:扁鹊医书为何在四川老官山发现?齐文化圈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我们应该怎样梳理与传承扁鹊医学精髓元素,设计齐文化的名片与明天?

令人欣喜的是,“齐医中国”大型公益活动,以及诸多有志于中国医学发展的仁人志士,已在发掘、整合、升华、展现与传播中,为扁鹊医学及齐医文化传承迈出有益且有力的步伐。

天时地利人和的基因造就了扁鹊医学的奠基地位,也让扁鹊医学成为齐文化从衍生到鼎盛、失落乃至重新崛起的见证,二者的血脉交融,共同成就了齐地3000年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主脉。

因此,对扁鹊医学这座千年宝库的发掘与弘扬,既是医学使命,更是齐文化大发扬的历史责任。

$ X; l4 q/ D9 [8 {
* x8 F' g' e4 Q3 i  k
齐医君有话说

齐医君在你心中的形象,有没有瞬间光芒万丈?!


( T/ M: P& I" M" [8 A+ Q- g# K* f8 G0 M+ r! g0 T2 ]+ i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6-29 19:44:11 | 阅读全部
作者很厉害,口气也很大。
1 ?5 m9 P' m- ]6 H+ ]! F9 j( F在这位作者看来,“齐天大圣”也必然是齐国人,因为他自称“齐天大圣”。
4 u$ b2 X9 i- `- g& V: R- a(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7-2 16:41:05 | 阅读全部
《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
. Z- K# m8 S/ i% U* B' g' r% Z曹东义" m  g& \1 U6 i, J. G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_( S3 S8 y+ z; P2017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c# C0 g" i, q; ^# N
序言        3
& g1 q  Y9 V7 t# C. J5 O引言:我与扁鹊的特殊缘分        4- b$ X% J9 j" m7 j( u( H7 k* _
第一章        扁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7
2 S8 f2 W, M7 Q) b% H8 V. h第一节、扁鹊不是流派,是宗师        8
: k& C6 l3 f% x1、不该把真实的扁鹊虚拟化        8
, E/ a& L# |6 W# y( T2、扁鹊脉学没有失传,仍然有踪可循        9
4 k4 t" P% }  z0 Y- l" b# b" i0 B/ [3、扁鹊不可能生于战国末期        10
$ o) ~0 p4 m% ^; D- E6 m% H2 D4、扁鹊生于春秋末期可考可证        11
5 Q. e4 w" L- f5 Z2 _7 w5、研究方法不当,扁鹊被众说纷纭        12
; s5 p5 R' i$ @* D+ f/ l第二节、黄帝时代无扁鹊,太古扁鹊是臆测        13$ o% o8 @/ F) G5 m0 j1 M
1、误读《汉书•艺文志》,提出个人猜想        13
8 x4 Q. p8 v+ w6 u1 P6 ~8 l- u2 X2、“在赵者名扁鹊”,有深厚历史渊源        13
) K# s2 w. U5 A& p3 W3、赵简子时代,图腾崇拜仍然盛行        14
' {2 O" F; I4 o1 M5 G5 e4、“太古扁鹊”的臆想成分很浓        15
5 ~. W) D9 D. [! t* S& `7 Z  P2 {% E第三节、扁鹊讲理不谈“道”,“黄帝内经”不离道        16( `# ?7 m& {0 V; G
1、“道”是老子创立的元概念        16* u3 A1 y# E! I5 m" U- h
2、孔夫子问道于老子,传承其学        17
) ]+ E% {8 Y! m# ], P3 a/ j3、扁鹊医学理论,讲阴阳不谈道        180 U& I! M5 }7 u5 l
4、《黄帝内经》是托名,书中推崇“道”理论        18+ n4 {0 O& D7 X) T; k
第四节、对扁鹊著作进行考证,需结合时代特征        19. {. ?& Q4 L- f% `# s, I9 B
1、春秋末期,私人著作刚刚兴起        19
% @' ^* ^) l2 a2、医学著作的形成,应当早于先秦诸子        200 e- w. [# Y+ C* {2 f. ?! k  B
3、扁鹊的著作,没有书名,也不写作者        21  u" W% o4 }" z  B1 j
4、师徒学术传承不断,是最可靠的线索        21
( `6 U2 `: N  `: D5、扁鹊的学术思想,在西汉年间已经分化        22& T$ r6 L- W$ E
6、扁鹊《内经》《外经》,名称应由刘向拟定        23: x- U- S2 {/ J( E6 e7 E" w
第五节、凝聚众人智慧,破解“扁鹊之谜”        24- I  C4 H; L' h, H0 z- `" h
1、“人物真实”的记载“故事未必真实”        24$ u4 x0 I. ~4 \0 u; ~4 s1 G0 n
2、“因事为文”和“因人为文”        25
0 N" R* H$ V# F$ p/ N4 i3、应辨别“实录”与“传说”        25
8 ?$ t: E# \- j5 c$ R+ C$ V1 d4、扁鹊“重术”更“重道”        26# z3 l+ s* F, }2 e# a' e; o
5、扁鹊“脉法”就是“扁鹊医学”        27& X0 I5 v# U5 U: G# Z
第六节、扁鹊文化的核心价值“利天下”        283 ?6 w1 n- A3 N7 q5 \: E7 y' u* R
1、心里有天下,才能利天下        288 E1 B  F8 E  o# {% p5 T* Z
2、随俗为变,为的是利天下        29
) Y/ l0 W# w" x2 M5 Y* c. Z3、谦虚有大爱,才能利天下        30
, o  d; w9 A8 e. R/ X- }: e4、重然诺破规矩,是因为有大爱        31
2 a2 ?7 A( b, r1 M6 t' p2 w第二章、扁鹊事迹再考证,《史记》记载最可靠        32( r6 ~- t% }# Z- n$ r- x
第一节、解读司马迁说的扁鹊学医        32
* n  u2 Q0 Z/ C1、扁鹊曾经是一个旅舍经理        32
& A/ t0 y" e3 j8 N1 R0 j2、长桑君是一位神仙吗?        33, h) a- L3 R* H+ s' Y, N1 ]- M
3、不为人知的学医过程        34
0 z" Y0 M+ f1 {) M: M4、扁鹊有透视的特异功能吗?        35
/ _+ X" J- |2 Z5 v& X, E. \% d第二节、扁鹊诊赵简子,医生参与大事件        35. t$ R4 F" m8 [) k2 O/ I5 r# v( ~
1、赵简子的昏迷很蹊跷        36
( l" S9 b* G2 ?7 |# j2、晋国六卿之间激烈兼并        40
( u" x' v3 r3 g$ }3 k" b3、董安于死于“始祸”        45
& X  N# x* H+ S4 g* _4、赵襄子效法赵简子        48- `9 {: B  u5 d/ S" m& x, ^7 f
5、赵武灵王补笔有凭证        51" F0 G  }4 m$ d5 t+ u
第三节、扁鹊抢救虢太子,师徒联合创奇迹        58
% b4 m6 K6 [2 H. M2 D# u8 [1、司马迁与韩婴说的不一样        58
) b, T0 Y& K( T& W& {7 A2、虢宫门前扁鹊“受审”        604 ]" T- V" z! b- E& m6 s+ @' Y
3、扁鹊到底有多少弟子?        611 e5 d. U) G: E
4、虢太子暴厥而死是什么病?        62
  S; l# x" d8 I- t6 c' q5、扁鹊与众弟子一起抢救各显其能        65# |4 `2 s- ~% G7 N2 G: l; C
6、虢太子在内丘的遗迹        67
* T6 V# ^  @8 h: f第四节、扁鹊望诊齐桓侯,生死选择由自己        69) ]" c& N3 ]) \: G
1、扁鹊来到齐国行医治病        69
* h; m* d  x  S2 W3 A6 r* v: ~, C2、职业良心与眼前利害考验着扁鹊        71
2 u! M$ j7 X0 L6 K2 R/ C3、医患不和,齐侯丧失治疗良机        725 |6 g" g. p( ~/ h
4、扁鹊痛说“六不治”        73
" W% V, ?) `- v: m第五节、司马迁考证扁鹊,表述里籍有难处        74, _( g& b$ @  M! w$ l. b
1、“郣海”与“渤海郡”的变迁        75! X5 M7 g! [  E2 L: Y' h6 _
2、“鄚州”与“鄭州”的差异        76
- f2 H) J5 q1 F* K4 b9 Z3、“卢医”与“卢人”的不同        77( B+ t* g: `$ I* l
4、司马迁用心良苦,后人误解        79% R4 j3 P2 D+ J/ A9 J
第三章、扁鹊的著作与学术成就        80; t1 G7 B1 q6 w
第一节、扁鹊著作之谜        80; S" o, E4 D1 u4 c! n! C
1、扁鹊时代有医学著作吗        80
, m( q+ ]6 j2 s  c% ~% ^2、扁鹊内外经与黄帝内外经        81
+ s4 k6 V! o( P3、扁鹊脉学存在于《脉经》        84& W7 e; H; s- n$ x% Q0 H# R' b
第二节、《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5
4 k5 f0 {/ ]6 D/ v1、扁鹊论脉,首重阴阳        85
, T1 Y4 K5 F& i3 H2、《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6  {9 A% S0 q! P5 b  D" \
3、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        87! ^' E1 }4 N+ ^& F4 H: D* d
4、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90) x) }" h3 I7 m, Z( T1 T% ?) g5 z+ _
5、扁鹊论诊损至脉        92, p& P6 ~. r) [1 ~/ x& a
第三节、《难经》与扁鹊的关系        94. [1 S! m+ h2 Q5 b- u0 b" t
1、关于《难经》的历史记载        94
2 ~4 H% d; I% j3 n2、《难经》着重继承扁鹊脉学        95# u  [/ e, A7 e5 a4 G8 s
3、《难经》讲理罕言“道”        97
! J" `" U1 _% c" Q4 `9 Q9 f$ P4、《难经》对虚损病机的阐发        101% R1 ~& f" \. N
第四章、扁鹊医学的源头与影响        103
/ \, x+ [& J8 d% r第一节、扁鹊继承前人的整体观        103
+ `8 K& y3 e. q  O5 [! H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萌生于女娲        103. Q5 |, p' w$ T) }* w
2、炼五色石蕴育五行学说        104
) a, q- r$ S* k1 d3 z2 q3、抟土造人启发中医气血理论        104
' @* Y4 h+ Q! L. b; ^9 J6 ^+ [4、伏羲神话晚于女娲神话        105
6 R' f6 d& B# Q8 y* d3 A# S5、伏羲创立哲学体系,综括天地万物        106! Q1 @% S4 p3 z: u3 e
6、伏羲的时代也是医药萌生的时代        107, ?9 D# x. Z2 X% }, V$ ?7 X8 S; k
7、女娲伏羲神话对扁鹊的影响        108
3 ^+ p# `( g# `3 o, f, V第二节、龙文化对扁鹊的影响        109
$ M5 b/ y) U: v) W# i6 O; ^  h, m1、龙文化八千年,寄托古人理想        109% D9 E4 }6 @4 _! _4 I2 f* ~
2、虚拟的龙,体现智慧        1110 v& V- \* p% X$ n- `; Q+ t
3、中医之龙是藏象,“天地在心腹”        113& s6 ]3 Z6 P9 z9 G
4、扁鹊“尽见五脏症结”体现龙文化        114# j6 y6 b1 o+ W0 X, b! `
第三节、河图、洛书对扁鹊可能的影响        115) m# h% a; m/ T) J* ^! C$ g
1、《河图》与《洛书》,有数无文字        1156 o) K3 H$ A; ^* f% |4 t6 m
2、天地相配合,生数与成数        116
5 C5 m* B  X$ g# i* f! t$ {- O& b3、天地之数,左旋与右旋        116; _+ t* q. B2 o. X
4、炎黄变废为宝,启迪扁鹊智慧        117
# o. t0 F. v2 |1 i第四节、扁鹊医学体现内外相关、内病外治        118) u3 R, L0 d' p# D" s
1、扁鹊脉法,西医认可的部分        118
( p% i; @; W8 H6 [! P! i: h2、扁鹊阴阳脉法,让人与自然连在一起        119& @3 Z9 [2 e/ Y0 ^
3、扁鹊脉行“五十度”与卫气“五十营”        1194 B3 V5 o: O& a& x+ w, N' d
4、精密计算的“损至”脉影响深远        121' b0 M. K1 u! ~7 y! l
第五节、对扁鹊治虚损思想继承与发展        1235 g7 H8 A+ i% `# P" C6 I9 O
1、扁鹊虚损脉对《内》《难》的影响        123
% D4 G: y5 X# H0 G3 [5 v2、张仲景继承扁鹊虚损理论        126
2 X; j( ^- V$ j: k* w8 O3、《辅行诀》吸收虚损理论        1298 B' i) o( R. [6 i$ d
4、金元医学争鸣与虚损病机        135
: r% r' [6 h+ W  h! `8 ?5、邓铁涛、朱良春先生论虚损        145; G7 i) z3 v/ Z# }7 L+ t8 J
6、曹东义继承发展虚损思想        149$ b& `+ \, a/ H+ m; }
后记        157. z4 i' d0 `8 n1 ?9 F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