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药也要创新
/ c( U; m. E/ n* X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和原动力,不能与时俱进创新的企业,生命力是很短暂的,当前农民种植是迫切讲创新的时候了!
+ o( B0 r6 k3 _3 z一、趋势( i8 }" x% c+ p* p1 r
当前,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世界发达国家都走过了这样一二百年历程。像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不超过3%,且它已经不是中国式的传统农民,而是掌握了现代科技的农民。农业是一个保障人类生命行业,因为人要想活下去,必须要吃饭,但在市场经济社会,农业竞争力不强,所以各发达国家对农业均有补贴。中国正处于发达国家的前期,虽然各国情况不一,但基本路径是一致的。在不远的将来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农村人口会愈来愈少,坚守在农村真正做农业的将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
6 Y1 f# E. w6 ~ 二、现状: ]# S. i' G! i9 L' m8 }4 }
时下,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为了生存,多去城里打工,有的在城里买了房子,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不可能再回到农村重操旧业去当传统的农民的。
4 p y' |+ t% |) q* X6 y$ R 过去,我们的野生药材获取,农民不用投入,上山去采即可。以往,农村富裕大批劳动力,所以野生药材价格很低,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至到前几年,只剩下这些60岁以上老人,依旧上山采药,他们有上山采药的习惯和有上山认药的经验,所以野生药材价格上攀,但,升幅不大。
: e1 o4 g6 S8 Y/ d9 _2 Y9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随着时间变化,多已年迈体衰,不能上山,不能参与正常的劳动,野生药材采挖正处一个真空阶段,山上有药,无人去采。人去了城市,野生药材供应链出现了短裂。
, ?5 y( v! N3 ~& ?8 a) ?9 q% c* }也许有人会说:市场是一个无形的手,价格上去了,就会有人采。可是,祖国大地遍地是茵陈,产地茵陈由过去几毛钱,涨到八九元,用收购者的话说:过去一个村,只要你收购,一个村拉100吨都没问题,还是那个产区,现在跑遍十几个村,一车都装不满。世间人是第一位,没有人谁也没有办法。现在,达到药典标准的茵陈,一个市场找不到三五百吨货,真是今非昔比。* X, S7 E" W, w
看看今年春节前后涨价的品种,络石藤由过去的两三元,升为8-10元;土荆皮由过去的几元升为现在的14元;淡竹叶由过去个几元钱,升值现在的20元,仍有升势;蒲公英由过去的几毛钱升至现在的8-10元;鬼箭羽更是一路上涨,由过去的两三元,上升现在的120-180元,估计很快要200元。当然,白芨、重楼这些野生品种,早已上千元,这里就不再一一重述了。
\5 m5 ?( F: B* Q8 F1 H+ O% \# ]0 Q |这些野生品种大幅上涨,再次印证了野生药材采挖已处一个真空阶段,关键出在人的问题上,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逐渐深入,最终农村劳力问题还是不会改变。8 k2 u0 ^6 L! ]
看这些年家种药材随着种植面积大小,价格起伏不定,甚至大上大下,但野生药材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农村采药的人力减少,价格一路上升,且每到产新,就是一个上升节点。几乎形成一个铁定的规律。
2 M6 `- c5 i% v" c1 r! F+ L三、出路+ n1 U! ~" B, A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世贸协定时间到期,各国的优势产品蜂拥而至。解放前,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们的工业基础底子薄,同发达国家竞争,我们几乎没有优势。改革开放的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低,现优势已不复存在,中国只剩下中医药这块,这块关乎人类生命的产业可以参与世界竞争,所以中央在力推中医药,把中医药做成国家级优势产业。而在此时的中国人均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后,由追求财富以求生存;转向追求健康,以求生活更美好。加之,中医药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中药产业正迎来需求上升的通道。
- E- W' u5 w6 |% p, V- P一边需求上升,一边供应链出现了断裂,而这种断裂是因为人口流动的原因,不可修复,也就是说不可能再现农村大批劳动力上山采药景象。再说有的品种资源枯竭,如重楼、白芨由十几元涨到千元,山上也难以找到。1 G0 | @0 W1 A* A# X& ?
要修复野生药材的供应链,路径只有一条,也就是说野生变家种,只有野生变家种,枯竭的资源,才会不再枯竭;只有野生变家种,才能降低成本(要知道野生药材价格是单个劳动力每天采挖数量决定,即劳动力价格除以采挖斤数)。只有大规模种植,实现机械化,产量才能上来,价格才能下去,原料才能保证供应,中医药产业才能持续发展,摆在这个行业的问题才能解决。野生药材变家种,中国的现状已经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上。
2 V4 Q# _, l7 L6 U0 z) O- J四、机遇
# n1 Q+ T* ? ?% j有句话:有需求才有效益;抢先一步,才能成为机遇。没有需求,你种出来的药材不过是草;你跟在别人后面爬行,结果往往吃亏。比如玛卡,先行种植者效益好,后期种植者亏本,黑枸杞也是如此,我友刘人多,过去的柴胡、王不留,前年、去年的黑枸杞,野生变家种,亩效益都过万,但今年他决定不再种黑枸杞了,因为今年跟风种植者太多了,肯定要吃亏了。3 ?, P& I3 t7 R5 f5 S# l0 {
今天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因为种粮食,特别是种玉米亏本,农民不知道再种什么。全国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在政府补贴的诱惑下,转向大面积种植药材,这些常规的家种药材品种,采收下来,肯定供大于求,笔者为此呼吁让大面积种植者谨慎。- L8 N1 r6 K$ i; l2 T( ] H
那么路径在哪里?笔者只希望这些人不要盲目跟风,静下来,做一做市场调查,看看当地野生品种,哪些需要野生变家种,你是一个先行者,你才会有效益。; _6 [7 \! s9 Z+ K8 c7 G4 p
这些野生品种由野生变家种,多数技术难度不大,它能在你当地野生恶劣的环境下生长,何况种到大田里?石见穿前几年涨到26元,当地农民家种成本不过几毛钱,先种者都收到了不错效果。有些难度大的,我们可以结合科研人员,同他们合作,这些技术问题,在科研部门太容易做到了。只不过过去中药行业狭窄,量又小,没有引起科研部门注意罢了。
7 U. m" ?$ d6 a5 P2 ^五、方法# Q: d) Z' u7 n7 B' V& s
那么什么是我们野生药材家种的方向?
+ t1 \' `& Y* L4 n笔者上期看到农民企图大面积种植药材,曾写“千万不要大面积种植药材”一文,建议可以大面积种植小米+牡丹,因为它的销量不受限制,并提出了药食两用品种可以较大面积种植。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如果你那里当地有吃野菜的习惯,这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这些药食两用野菜(最好是药食两用、口味好野菜),一旦进入餐桌,用量也是比较大的,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e; L I5 t3 F3 k% G, r
还有根据现在的病情调查来看: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骨骼和结缔组织病(关节疼痛和腰颈椎病、甲亢、甲状腺肿大)、老年痴呆、抑郁症、不育不孕症,当前比较流行。我们的中医药在治疗和预防这些病方面很有独到之处,希望大家关注市场需求,看看哪些品种市场走势快,那些品种有了新的突破,把野生变家种的品种锁定在市场需求上,有关这方面细节问题,本刊将作为专题与大家讨论。 X ~5 Y; J- F( P" b2 u- Y
《永信中药网》- r/ e, N Q3 }5 y& |9 V5 T1 Q
陈永增+ \" s. e. S2 x7 E8 L$ V3 c& U! R h
$ W% M9 {4 j- p0 g7 A! u, b
6 b! n6 |6 j* F$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