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强( U: E4 [1 Y. v, {0 K4 z$ i; m
出台一部立得住、行得通、切实管用的《中医药法》是中医药行业的夙愿。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参与起草、修改的二十几个部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反复论证、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用“工匠精神”对每一项条款、每一个词语“精雕细琢”,力求完善、全面。《中医药法》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走向成熟,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智慧。《中医药法》内容全面丰富,在具体制度设计中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医药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和民众期盼,符合中医药发展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实用性。
1 ]& w0 v. j. t8 d& a+ P《中医药法》以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为宗旨,着眼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坚持规范与扶持并重,注重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持我国作为传统医药大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 `: T I) B Y" c( o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将着力做好《中医药法》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制定中医药法配套规章及制度,严格执法,确保法律落地生根,切实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中医药发展,对《中医药法》及相关工作进行宣传和报道,让全社会更好的了解《中医药法》,推动《中医药法》有关规定落到实处。让我们共同努力,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x9 c$ K% I- o1 B: d1 P5 Y* s+ P! c
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291 J S& N' i: ~8 h! |$ e4 i: l
王国强8 w- p% q% Z+ y, o. a. Y, q6 |
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中医药法》刚刚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医药行业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 Q; A) h$ _7 X/ x4 b
6 e- H: P9 m& E, `' Q9 M9 n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但是,中医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对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o% Y& V$ k$ r: K& D* [1 m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6:28% z% U; l1 g1 X1 G
经济日报社记者提问1 X2 u& a& o( ~, M
经济日报社记者提问
" D3 X; v( x, N' c7 L* S f1 I; w3 j; z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28' H* m# A0 z# u
法制日报记者
0 ~: S( [1 A1 K: x: j: Z" b/ R' t我想问一个关于中医药法的问题。一直有一个说法叫做“民间有高手,偏方治大病”,我们关注到其实一直以来,在基层当中有一些去医院治不好的病都是靠一些所谓的民间游医治好的,但是这些游医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非法行医的状态,我们想问一下,这次中医药法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些有着一技之长、一方之长的民间游医是怎么规定的?谢谢。
& Z @/ M2 }- }' g! b/ W% I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247 U( a4 @! O$ z
柳斌杰& d( T: T4 N, O9 c
这个过程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在整个立法中算是比较快的,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文化领域立法的范例。因为在我们的法律体系当中,文化领域的立法是一个短板,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通过之前,整个文化领域的法律有两个半,一个是文物保护法,一个是非物质文化保护法,两个都是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其他方面都没有法律。还有一个是著作权法,为什么说这是半个法,因为半个是文化,半个是科技,因为著作权包括了文化,包括了科技两方面。所以这部法律立的过程比较重视,就是为了补文化领域立法的短板。当然这不是一部法律就可以补齐的,下一步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律,就是文化产业促进法,也是和公共文化服务一样重要的法律。还要制定一些专门的法律,比如图书馆法、修订著作权法、修订文物保护法,这些法律下一步还要加紧进行。这一届文化领域的立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点,既给我们提出了任务,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也感谢媒体记者同志们长期在这方面的呼吁、支持,促进了文化领域立法的加快发展。( }6 O9 h' ^4 O! f
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6:22
$ M# @2 s1 t2 b7 O$ f! s. N法制日报社记者提问
2 Q+ F5 y; P$ m6 g$ L法制日报社记者提问
& H! {. \" h7 P* `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6:21
% D6 a# H5 L; O* ^3 T" u新闻发布会现场" h( c" b7 D) k
新闻发布会现场4 @4 x6 R1 S* H/ y* z
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20- @0 x p8 I4 y E+ H0 _' s
柳斌杰
& q8 e" T& u o& ~* I; H) b( t这些问题做好以后,我们就开始起草法律文本,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起草组,由高等院校、法律研究机构组成专家组,帮助起草法律文本,评估法律文本的科学性、法理、可操作性,都要进行认真的评估。之后就开始到各方面征求意见,教科文卫委员会直接放在网上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我们吸取这些意见进一步修改文本。修改比较成熟以后,提交专门委员会进行了三次认真的讨论,审议通过后决定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法工委的有关工作,从今年开始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在一年时间内,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三次审议,今天才通过了这部法律的文本。整个过程体现了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依靠人民群众立法,立法的基础是民意,法律的生命是执行,我们要充分体现民意,也要能够保障法律可以执行,如果不能执行就是一纸空文,缺乏生命力,这些方面我们都做了认真的研究,现在的法律文本大家认为政策保障明确,基本框架周全。比如法律规定国家制定一个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当地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昨天讨论的时候委员们还提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标准,在沿海一些城市是超过的,在西部一些地区还做不到,所以要给地方政府留下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余地,这样便于我们的法律可以落地,能够真正起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法律保障作用。
' i+ U+ l' w$ F* k& X4 y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20, g& X7 B* f7 X2 K% [% [/ q, Y
柳斌杰
) r& V0 K7 _* H6 v6 I+ u谢谢你提的问题。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很早就列入计划的。本届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始工作以后,我们就把这项重要法律作为头一件大事做起来。首先,我们落实了立法计划,使这部法律进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立法计划,也进入到中央关于协调文化领域立法建议的计划。其次,我们启动了立法工作。于2014年4月份成立了以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的十多个部门,包括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等参加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起草小组,还成立了专家小组,开始进行工作。这些组织落实以后,就开始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到全国城乡,特别是基层,了解这些年来中央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实际做法、效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期盼,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意见。比如广场舞,我们在调查研究了解的时候,一部分拥护广场舞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但是一部分人坚决反对,认为广场舞扰民、噪音,还造成了其他一些问题。像这类在群众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逐个进行了认真研究,哪些应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哪些不纳入,需要物质力量的,建设设施,就需要规划,需要资金,需要土地,需要税收政策的保障,提供文化产品需要财政的支持,各级政府的保障,对政策问题,是立法中协调难度最大的。比如文化部需要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越多越好,但是对于财政部来说,资金有限,我还要做这样的事情那样的事情,我们能提供的是多少比例,这些要经过协调大家达到一致,有一方不认可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 `/ G9 N1 o1 x( H9 p1 `9 ?/ P& c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19$ ]' }$ Y. W; I R
中国新闻社记者$ E& @, E4 d2 \7 `8 e8 A6 B
& i2 X2 f8 {9 d1 E1 l
我们知道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牵头起草的,请介绍一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思路,以及下一步关于文化立法方面的工作打算。
' x' n: m4 ]4 \, n" \7 q% O7 B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6:19( C* D, C) M$ M, |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长王国强答记者问
: ~# u" f( a) {* o4 }8 a- y8 I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长王国强答记者问6 N6 }7 C0 J8 |/ a
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15
1 V0 f$ O4 T' U$ L柳斌杰
2 ]# |% T4 k$ [' u5 b% [$ z* j& G四是从人大立法的角度来讲,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人大主导立法的新特点。刚才记者提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改革人大立法的体系,也就是综合性、全局性的法律要由人大主导立法,包括人大常委会和人大的专门委员会,起草一些综合性的、跨部门的法律,这是一个重要的试点。超越了部门的局限,超越了部门之间协调的困难,由人大主导避免部门利益的扯皮,通过人大沟通文化部门、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财政部门、税收部门、发改委系统,各方面涉及到公共文化政策措施方面的部门,超出了部门的局限性,保证了立法的质量,这一点也是比较成功的。所以,从开始到今天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很好的协调了各部门的政策,协调了中央、地方和基层各个文化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体制,在法律中固定了一些制度,有力的保证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我简要的说,就有这些意见,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的。
7 K# m3 b. l7 P$ ?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6:14
2 V5 c" B5 m3 C/ o* N% ~中新社记者提问
' Z# w8 m P$ z/ _( x中新社记者提问
9 M, |5 E2 S5 Z. C8 Q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12+ L8 F5 @$ p2 v& K
柳斌杰
5 [- f( {4 p- c1 ?/ T二是有力的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完成,公共文化产品的丰富,公共文化活动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国家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共文化产品,就要通过产业来生产这些产品,所以对公共文化建设是很好的促进。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随着社会主义经济高潮建设的到来,必然有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我想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建设的高潮也会进一步兴起,所以这部法律从它提供的整个服务的内容、产品、设施、建设都可以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 s+ o b! r7 Z \! X7 I
$ s, p, b/ S$ ~. X; }
三是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立法的基础。这一条是这部法律重大的突破,为什么呢?因为这部法律一开始就确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些文化上的基本方针,包括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我们党长期形成的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要求基本体现在了这部法律当中,为以后文化门类的立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推动文化领域加快立法,这部法为此提供了基础,奠定了以后文化门类中的立法基础。 / @# O" l9 Z% h; q& ?' D9 g6 _
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6:12
' \. E: u$ k4 G1 J发布会主席台, v: P$ u5 Y( B. H% F
发布会主席台
" a8 c/ y- L' K, _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6:10: o2 d1 k. V" v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柳斌杰答记者问
; G b, m: X5 m(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柳斌杰答记者问; ]& o3 C4 o; {7 P* o% g
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08
+ @! f; R! x- `- c& m& f! ]" {- w柳斌杰1 p$ ?/ t) \& C
谢谢记者的提问。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文化领域的基础性、全局性、基本性重要法律。这部法律出台的重要意义,我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一条体现了落实宪法关于人民公共文化权益的精神。我们国家的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事业,包括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广播电视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一些事业,这是宪法早就规定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活动。通过这部法律,把宪法的精神落实,同时把这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政策方针,比如中共中央的有关决定、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供的标准等等一系列问题法制化,这样就以全面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广大人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说明了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样一项长期的方针和政策能够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使人民群众可以真正地得到公共文化产品,享受公共文化设施,参与一定的公共文化活动这些权利能够获得保障。
% W& g3 t& X; p( @, j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07
5 c" v& U1 S$ F9 M+ Z东方早报澎湃新闻记者1 z- D+ B+ F. u2 \0 e& m
据我们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起草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请柳斌杰主任委员谈谈出台这部法律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谢谢。
: V" A6 ]" x6 x8 B0 r+ n( I' {# R4 {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6:07: S) S, S9 i2 `1 r* T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
8 M) c, t: }1 z; J/ Q$ V澎湃新闻记者提问2 p6 ? g( l' z" O6 H
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6:06. m$ i! T3 ^" Z3 r3 y/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l7 I7 A) Y% _' z5 q+ a新闻发布会现场 D: z- B& d$ z# t
中国网中国网12-25 16:00- P8 p9 q9 P2 A: j* R5 L& W
何绍仁
. e5 m( I7 O: y; l$ A, o2 I( `各位记者,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刚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50人出席,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 V5 V5 `4 g6 X4 j7 h" a6 p
/ ~8 f6 b" R5 M2 F) J& v会议以144票赞成、3票反对、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医药法;以148票赞成、2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145票赞成、1票反对、4票弃权,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 [, \6 ]' @0 |! q% [% [- n/ \
9 y$ E6 E' ^0 z& i4 R今天的会议是这三部法律的专题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了7位嘉宾来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这7位嘉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先生,文化部部长助理于群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梁鹰先生,他们3位共同回答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有关的问题。 还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黄薇女士,他们两位共同回答与中医药法有关的问题。还有两位是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王清女士,他们两位共同回答与环境保护税法有关的问题。下面请大家提问。
% _! E/ m5 L% t- {
9 k3 w' \# j- d: b7 b7 U
" B- B' Z1 I$ ~. \- l# l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5:32
! J; J/ D( q4 ^4 H/ k z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何绍仁主持发布会* W6 g( p% y. V+ c, c& e' H2 u( c( y- i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何绍仁主持发布会- [$ i7 v4 y1 o6 b2 w/ T
中国网 郭天虎中国网 郭天虎12-25 15:26& o, B! n" j! X) |. m
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