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犁文化讲习所系列讲座 | 关庆维:中医是生命医学
( N' r* L6 u# n# I
+ l2 \, ~+ ]. Q- v原创 2016-10-27 纪录中医 纪录中医5 ]" a6 @; ]: u; T
7 Y! }/ r4 E! A: x5 K0 H
纪录
% s4 W! @$ f" d8 |6 ]8 n·
1 {* K, ]* q/ l8 z Z8 z3 z! t$ q故事: N) m& o, m, q& c
·
4 w5 z' j3 B2 K) j* @$ l发现
# I+ c4 t- l9 T0 Q( V( p- A4 Z! o8 \: `& c5 F& t
9 j! u3 P; j. B/ ~
' W6 A0 m& v. y8 X- E+ y' L4 m; V1 w9 e
. F& j& t1 E4 ^) L& \
月犁文化讲习所系列讲座
6 a7 E9 [' z+ q5 t! u/ N% B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一直坎坷。从1912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到1929年余云岫发起的“废医存药”废止中医案,到建国以后,王斌和贺诚制定的一系列取缔、灭绝中医的政策(包括合法行医要学西医,如果通不过西医的考试,就没有行医资格;取缔师带徒;取消中医学校等)。后来被毛主席和周总理及时发现,中医药才又迎来了建国以后大发展的局面。1982年崔月犁先生担任卫生部部长,克服一切阻力,做出了对中医药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决议(将发展中医药写入《宪法》;主持衡阳会议探讨中医院校的教育问题;主持为中医界的冤假错案平反)。2006年,方舟子、张功耀掀起了“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倒中医运动,给本来就发展艰难的中医药狠狠一击。3 ]. U/ E: N/ u3 s6 w% H% Y4 @* k
1 y. b( v/ U; X2 L( W* i9 o现在国人已经开始觉醒,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正面临全民认识、全球认同的历史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崔月犁部长之子张晓彤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号召中医界有志之士,成立了月犁中医文化讲习所,旨在弘扬真正的文化。而大型系列纪录片《千年国医》摄制组对月犁文化讲习所的一系列讲座进行了全程的拍摄,获得了珍贵的独家资料。值此《千年国医》官方微信公众号“纪录中医”一周年之际,特推出月犁文化讲习所系列讲座,以期让更多的人看到真正的中医药文化内涵,热爱中医药,了解中医药,弘扬和发展中医药。8 Z' o4 Z- A7 D2 b3 O2 B
% z k. B8 R" D' f5 _+ V
; w# N, P! ?- R0 Z- l
( c' }# ]5 F7 U3 h# z+ k0 ?
8 m& a, n. R- b
视
0 r+ Y/ @: ?0 _7 X( W' j频
$ R' y* X3 x; p6 |7 r* N
- n0 Q, K# X( G
7 H# `7 v2 q6 _0 J) W关庆维
* p) h9 u- e* ^' L8 p5 o
/ k) H& H/ I* `8 b北京同仁堂名医馆馆长
* U" Q9 m2 Y* @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7 c, G- R) i- F; {7 C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1 Y0 E k# d; g: o同仁堂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 e6 F7 I5 |7 y* @9 R. e& f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常务理事
0 k9 M% Y: B2 u7 Q) u中国人体全息医学会会员
* ~4 a, R2 C. I8 C, z孔子学院特聘中医药文化主讲嘉宾/ O; ~0 I7 [3 O- F, j) P
% C! \6 W6 ?, g# Y% U8 J: U
$ D% [5 \, m' O+ s/ I: R- y
9 M+ T& R% ^5 r4 ]4 ?# i2 s/ ?, l9 i
( g1 w3 k$ G5 S' p
: N& n5 k0 c7 z& `& _' u% s0 u- U: X5 Q
讲! E: @( t* O5 x7 ]
座. d% M1 u9 W9 z5 z6 Z
2 ] m$ r/ v: v! a" N我虽然生活在中医世家,从小对中医药文化是抵触的。因为小时候学习鲁迅先生的《药》,一看中医用人血馒头治病,觉得中医特别愚昧落后,所以对于父亲教我的那些东西是排斥的,虽然他教我背的那些东西也在背,但其实心里是不想干这职业的。十几岁以后,父亲的几个病案让我感到很惊讶,于是慢慢对中医药发生兴趣,最终走进了这个行当。这一生也没干过别的事,一直从事中医药工作,感觉自己从临床中悟到了一些东西,希望能把自己悟到的这点东西尽量传递给大家。
$ a) V( V; G2 \: T M
& e1 _0 E- _2 z4 l5 ~病与证1 Q' F: U' J; I) ~, Y6 v
0 Y7 m! `1 a& E. L3 a4 o* i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病人诉说眼睛干涩、腰酸腿软、口舌干燥、头晕头胀、项强之类的症状,一把脉一看舌象,是肝肾阴虚,于是告诉病人:“你是肝肾阴虚。开个方子,提升你肝肾阴虚的虚弱状态,恢复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你这症状就消失了。”他说:“大夫那我得的是什么病啊?”我说是“肝肾阴虚”,他说“大夫那我得的是什么病”,我说是“肝肾阴虚”,他说“大夫那我得的是什么病”……病人问“我得的是什么病”,其实就是在其中找西医的语言,类似高血压、脑供血不足、颈椎病这些西医的名词,他才能理解。但这些并不是中医所关注的东西。
+ d* f1 ~8 C1 T1 A* [8 T中医是一个辨证医学,而西方医学是辨病医学。我们用中医阴阳平衡的理念讲述身体的阴阳失衡问题,人们常常听不懂。
. t$ k: X% O* S; L西方医学是一个对抗性的医学,在治病时采取的是对抗性的模式,即在身体结构中发现一些病原体,通过战争的模式把它干掉,干不掉就割除掉。这是西方的文化理念。# s7 }+ \$ L; [( W8 J; r9 X
7 J0 H6 o$ M+ g0 } Y' n
而中医不是,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解读的是人体的证候。人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与所有的生命一样处于大自然的气候运动中,在天地人整体的互动关系中,身体阴阳失去平衡,出现了不协调。这些失衡状态被医生捕获到以后,通过用药性的偏性去纠正身体的偏性,使身体的平衡状态得以恢复。只要我们的身体恢复了平衡,其自身的调控体系就把病治好了。中医一切用药方向的价值取向就是调整阴阳平衡,所以中医是一个平衡医学。中医常常说的“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血不足”、“心肾不交”等等一系列的东西,描述的都是我们身体中脏腑功能系统的阴阳不平衡。
7 J9 H& j$ v( n3 o* J
/ n9 X7 \4 O' A [1 ?
4 e( U. {5 e9 T$ C形而上与形而下- |' b6 h# Z; O: P
' `. {+ _$ s5 c0 [# i8 K6 |4 q中医的式微近百年来基本上就式微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上了。西方工业革命的胜利导致了我们东方人被其绚烂的成果弄晕了,于是无上地崇拜西方文化。中国近百年来的教育体系是用两只手来全然接纳西方文化,却把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扔在犄角了,没人去读,没人去认知它。
! B' C2 Q7 g. f7 A* c
}# q; i) u) W% z" ?# _4 v( G现在的孩子从小读的是西方科学体系,这种形而下的科学体系的思维方式特别简单,其医学体系只需要一个实验室研究药,另一个实验室帮你诊断疾病,所以人们很容易就朝这方面走了。而且,现代医学研究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已病”,就是在人身体上发现了病灶,发现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于是搞一种药把它干掉。这种模式针对的是疾病已经发生,生化指标产生了异常,人体各化学成分的比例关系都已经不对了。这种思维模式导致我们现在只认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或者用延伸的触觉、视觉——比如仪器可以观测到的,而观测不到的东西则很难被认可。% y- c8 S& x* G. b
: R: `, ~6 p* Y) b9 ]: U
中医所研究的恰恰基本上都是观测不到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精、气、神,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等等。中医在形而上的体系中关注人体的不平衡状态,在气的层面上、精的层面上、神的层面上去调整,达到“治未病”的状态。如果在身体这种物质的层面上研究到了不平衡,疾病就到了百分之七八十的程度了。中医倡导的这种形而上的研究模式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最高级的文化遗产。) J6 w1 x2 H: Z! `
7 X/ ^7 }! D( a' H g8 s$ X' K中医和西医都有“脏腑功能失调”之说,但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一套功能系统,不是一个器官。在我们现在的概念中,对于器官是非常了解的,一提“脏腑功能”,大家立刻反应到西医的解剖学器官上去了,因为心、肝、脾等这些器官的解剖位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中医讲求“得其意忘其形”,研究的是人体的一个功能系统。比如肝,现代医学认为肝只是一个解毒器官,一个化学工厂;中医则认为主疏泄、主条达、主藏血的功能系统叫肝。这在中医学里称为“藏象学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能刮骨疗毒,能给人做外科手术,但为什么不研究人的解剖功能呢?为什么非得搞一藏象学说呢?因为中医认为生命是一个整体的状态,而不是许多个器官的堆砌。比如解剖学告诉你胃是主消化的,但是再往下一问:光有胃能消化吗?没有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支持,就消化不了的吧?所以说它是一个系统完成的工作,而不是一个器官来完成的。中医这个系统论更深刻、更高级,中医是生命医学而西医只是生物医学。
1 l7 ^5 R3 q3 S# R3 x& E( s/ d9 h% R1 F4 e
8 Y( H, d7 k2 f" O) b& Q生命与生命的交流
' V- Q" T% |8 ^ o$ Z1 |
, y9 s! M1 D a9 X* o0 z一个疾病从零到一百的发病过程中,实际上是身体机能下降的过程,也就是中医说的正气不足,细菌病毒才会去找你麻烦。我们身边其实有无数的细菌病毒在干扰我们,但是我们没有生病,是因为正气足,所以“邪不可干”。人的机能状态跟自然、跟社会都是有平衡关系的。有的人一见着空调就打喷嚏,流鼻涕,咳嗽,这就是卫气不固的表现,提示身体跟自然环境的不平衡。有人一到工作环境里就头晕脑胀,右胁疼痛,提示人跟社会关系的不平衡。如果人懂得读自己的身体,马上修正了平衡,或者立刻找医生来帮助修正,更严重的问题就不发生了。昨天有人请你吃鲍鱼,吃鱼翅,吃完了胃就胀,一宿没消化,今天还胀,还不想吃东西,说明什么呢?说明五脏六腑的运化能力下降了,跟所吃的食物形成不了消化关系。你解读它,要不然就不吃那种东西,要不然就加强你的消化能力。
" z; o' N' @# F9 x- W; [ r* N0 o4 _0 T9 k6 L3 ^1 P
现在很多女性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其实都是社会关系的不平衡关系导致的,情绪紧张,压力大,对于环境的紧张感和不和谐的心态,导致中医讲的气滞血瘀,或者生痰、生湿、生热,这种状态使身体组织逐渐发生变化。当五脏六腑的机能匹配和平衡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才健康,哪怕其中只有一个脏腑系统功能失常,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 v: H+ S% L# b. B" n1 N . s' C9 ^6 |2 L: E" T4 k
阴阳五行的深刻关系,现代人是很难认识的。现在我们也使用这种西方科学的试验方式来研究中医药,其实是在用西方的植物药学体系来替代中医药的体系。我们国家所花的经费差不多100%都应用到这方面了,真正的中医没有经费,也没有人去实践中医药的效果。现在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人基本上对这个体系不熟悉了,什么东西都用生化和物理性质去诠释,而不是用生命关系的理论体系。现在制定的政策、文化走向、药品饮片的质量标准,其实都是微观控制宏观,看药物里的有效成分,比如山茱萸里含山茱萸甙,生芪里含黄芪甲苷,人参里含人参皂甙,等等,用一个微观指标去控制整个产品的质量,弄得很多特别优秀的药材使用不到药物生产里边去,因为成分不合格。而那些又破又脏又烂的叶子一测微观成分合格,于是就用到临床中,但是用到中医临床的时候,疗效更不理想。
) f$ |, z1 X& k3 y+ h% U% z, V4 C# @2 @
我干了这三十多年,越来越认为,中医是一个大科学,是讲生命关系的。在动物身上的研究成果转移到人身上,往往不是一个意义,尤其是分子水平的药物从试管里转移到生命状态的时候,更不是一个意义。举个例子,一个渔人从海里捞出两条大马哈鱼,第一条立刻切了给大家吃,什么感觉?很鲜美。第二条鱼放在咸水里腌,腌三天以后再给大家吃,是什么感觉?像咸菜一样。西方人就此发明了一个扩散原理: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往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然后作为一个定律在杂志上发表了。有位科学家提出质疑,第一条鱼也是从咸水(海水)里捞出来的,为什么不咸?因为第一条鱼是活的,第二条鱼是死的。活的生命把这条定律否定掉了。用死的东西研究出来的药往活人身上转的时候,大家说安全吗?
9 l8 E5 Q5 z4 y1 ]! z
2 Q C# R2 B! {5 u中医是一个自然的生命面对另一个自然的生命的相互交流,而不是一个分子对一个分子的关系。这种宏观应该是统领微观的。通过临床使用发现,微观的研究对中医中药的临床实践一点指导意义都没有。: {6 F0 p& U' B9 b# z& y+ ]- h7 w
! ]6 ?% g6 {4 i k8 `7 [& D
. q% C7 M* m. V' y4 {! }
中医的思维模式将影响未来,影响世界
/ U% r6 B# }; S8 H0 _ D7 W, r2 ~, [' R2 i9 Z" U/ o% L+ E& n
中医现在的教育模式是想培养一个人既懂微观又懂宏观,既懂辨证又懂辨病,既懂形而下又懂形而上。但中医药跟西医药完全是两个医学模式,是不能通约的。一个去杀灭,一个去平衡,能实现在一种药物当中吗?肯定不行。我们对西医非常尊重,因为它在病原体学上,在外科手术上,在疫苗学上,对人的健康有非常好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但是这两种医学不是一个层次,关注的点、切入的点和治疗的角度、文化方向都是互补的,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
" U- S! q# `" ?' ^# C" j2 c# ~ z9 z2 Z, a
其实现在所有的中成药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西医在用,但西医对于辨证论治的训练是不到位的,那药盒上写着止咳橘红丸,他就拿去给人治咳嗽去了,不管那咳嗽是痰湿的、痰热的、气虚的、阴虚的,不管风寒的、风热的。什么气管炎咳嗽痰喘丸,只要是喘,就给人上。蒙对了证型就出效果了,蒙不准就越来越严重。导致很多人认为“中药哪儿管用啊,吃了中药就加重”。其实中药治咳嗽真是特别棒,只要辨证对了,稍微一用就特别灵,马上就显效。但中医不像西医,看着说明书也能摸个八九不离十,学完就能用到病人身上,中医的训练和领悟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我父亲教我治咳嗽,怎么用三子养亲汤,怎么用杏苏散,怎么用养阴清肺丸,怎么用麻杏石甘汤,配合在什么季节治什么喘。但是等我能到他那个份儿上的时候,十年以后了。我跟父亲学治三叉神经痛,他很早就把这方子教给我了,但是我十五年以后才能做到几乎见一个治好一个。再比如肝硬化腹水,证型太多了,脾虚的、肾虚的、阴虚的、阳虚的、痰湿的、痰热的、阳水泛的、阴黄阳黄的,好几十个辨证方向,判断起来太复杂了。比较有悟性的人估计要十年,没悟性估计二三十年都达不到。* F. T4 {" `" L0 m1 b( h
* b; D4 \! G( i a% x+ K9 p$ |
而古人学中医很容易,像我父亲那一辈人是学私塾长大的,学的是象数思维模式,是中国儒学的伦理道德观,那些东西跟中医是一体的。现在的孩子学的都是结构性思维,不是生成性思维,一见桌子就想是什么物质构成的,知识和座标系都与中医不是一体的,在成为中医的时候要经过一个蜕变,这个太难完成了。而且我们学中医的活得太累了。天天看好几十病人,回家还得翻书,研究那几个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的病,下一次给人治的时候疗效怎么能更突出一些。整个生命就沉浸对疾病的研究当中,这一生很快就过去了。偶尔一照镜子自个儿怎么都这样了。所以现在的孩子没几个愿意学中医的了。
9 N/ k' T! t! Q5 V7 A- \* i5 z2 X
2 ^( ?, x0 {( A7 x/ j北京好多名医的经验都消失了,马老中医治股骨头坏死,没人传承下来,消失掉了;王老中医治小儿黄疸很棒,没传承下来,消失了。等你什么时候复原他那个技能的时候,很远很远了。麻沸散消失了两千多年了,现在也没人复原出来。因为中医药的这种排列组合太大了,好几千味药之间的排列组合产生的效果,不要说复原,研究都研究不清楚。我问我们同仁堂集团的研究员,你一生能把两种植物的化学关系搞清楚吗?他说搞不清楚。两种植物里各有三四百种成分,这些成分互相产生什么化学变化,加上胃液,加上体温,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倾其一生也研究不透。研究不透你还不从整体上把握,还从微观上把握,把握得了吗?
- n* D6 n2 O# i" Z7 F/ k5 q6 J$ e& D- g+ w. _9 y1 D1 ?' p
其实现代物理学研究到最深的结果,是物质根本就不存在,没有什么不可分割的物质。真空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条件激发出物质,这些物质是能量信息的结点。物质受信息影响,受意识的影响。这就与我们形而上的文化一致了。中医通过治神、治气、治心去影响人体,可能从未来科学中得到相应的结论。, y1 ^$ f4 c: e b9 F% a
2 E0 w% J: I- J8 O; \& W
浙大有位搞分子生物学和物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张昌林,在德国搞了二十多年。他说现在的主流科学体系其实搞的是民主体系,就是倡导大家都认为对的就是科学方向。但是前沿科学家走的是科学精神,他们发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影响;发现了真空能出现物质,这些物质只不过是能量信息的结点而已;发现意识和物质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交流关系。我们交流过之后,他对中医药文化大惊失色,赞叹中国文化如此之高级。科学体系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只是提倡了一种探索和科学精神,但是不代表真理和正确。现在西方科学家反过头来最关注的就是信息论、整体论、系统论。而中医恰恰能对整个世界的思维方式发生影响,引领当今科学回归到系统论、整体论、全息论、量子力学量子纠缠。; _' s) l0 S9 n( k0 Q
5 B" {: B+ d G( z9 D
我们非常希望大家关注中医药文化,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感受中医药文化,真正用中医药文化去调整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