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年前,太行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约在六千万年前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中,太行山脉逐渐隆起,纵贯河北、河南和山西省之间,成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 在长达千余里的太行山脉之间,有8个自然形成的峡谷,史称“太行八陉”。“太行八陉”在古代主要作为军事要道而意义重大,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无论是进行商贸活动还是战争,都必须通过这八条交通要道。随着明清之后朝廷防御重点的转移,“太行八陉”的军事意义逐渐削弱。
" ^5 H) {: ]" H' W# @0 x/ O3 `3 Y1 M+ b" d# N
中国古代穿越太行山的八条通道的合称是什么?
+ l: q* I# M3 X9 c2 a# V4 Y& [% P, r- `4 E, ~0 n4 n7 n
军都陉的居庸关是"天下九塞"之一。
' o2 {# Y3 A# e+ q, ^4 ~4 e8 r6 X2 q5 |( r9 i/ b' R) X# v
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沙河、唐河、桑干河等数条穿越太行山而出的河谷。但由于这些河谷不利于人马通行,因此古代穿越太行山而进出的交通道路多利用山脊的隘口,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史书中记载的“太行八陉”。8 z$ v& w6 R# i& F$ R
3 i/ E( }/ p& m( u第一陉为轵关陉。轵关二字的原意为“只能通过一辆车(轵)的道路”。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是连接临汾-运城盆地与“河内”平原乃至伊洛地区的重要通道,它的西段沿涑水上游以及毫清河横穿中条山形成的横谷而走,东段跨越王屋山南坡的台地与沟壑。$ G' @& L9 F6 G1 l! d2 ]6 j8 ~
8 G8 ~* u9 } k) Y8 E& k第二陉为太行陉,位于今河南沁阳县与晋城之间。太行陉因为山道狭窄,崎岖蜿蜒,别称“羊肠阪”。天井关村正好位于太行陉古代、近代和现代三条道路的交汇点上。: ~0 @9 [! G0 G- X
2 u! M2 |4 Y' J3 y+ M: C4 m/ ~6 G第三陉为白陉又名“孟门”,是太行山南麓最深的一条峡谷,在河南省辉县西,是豫北与晋东南之间的孔道。
# M1 n4 f, l/ G; S9 x. U
) \7 L, w, Q' |0 P0 }第四陉为滏口陉,在今河北省磁县西北石鼓山口,因是滏阳河上源而得名。其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04年,魏武帝曹操在这里击败袁尚;北魏末年(528年),北魏大将军尔朱荣在滏口击溃葛荣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还有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与沧州刺史窦宗的鼓山之战等。" ]% ], d# O$ n: t4 h( F5 b
i$ m9 b9 y, ~9 ~第五陉为井陉,是“太行八陉”最重要的一个,是从山西东出太行山最近捷之路。从井陉关东进,到山西边境的井陉西口固关,长约百里,关隘重重,其间就有号称天下第九关的娘子关。3 f9 s& p( N8 l) s% Y3 P, n
2 A3 Q+ _, y5 P# ^ t9 _
第六陉为飞狐陉一名“望都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北。飞狐陉与蒲阴陉相隔极近,彼此连通,是历代统治者重兵把守的咽喉要塞。% M, y( z3 n# {3 u9 G) E" p4 h
2 \3 i4 b2 F% [; N! R* D第七陉为蒲阴陉,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北,宋代称“金陂关”,金、元以后改称“紫金口、紫荆关”。平型关位于蒲阴陉南。! H/ i/ L5 V& I7 F; I
8 z- B2 K) y' l* Z0 O, d
第八陉为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之居庸山。军都陉的居庸关是"天下九塞"之一,是北京去内蒙古的天然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