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4-3-29 07:46 编辑 0 m; b e0 u) m }0 |( d( B' a
* u6 i4 q- }5 C$ @, d( i* z扁鹊如能见秦武王,关公就能战秦琼。
3 i O5 Q7 Y6 @2 N# g- d$ p, e( d" ?/ w" q* [: a! x
曹东义$ | H1 `6 {; o( q4 E* M) w2 c( n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4 o! w5 a2 J- h$ y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
+ S0 e5 `+ Y+ ~8 Q" f S* U- S9 e 司马迁说秦越人(扁鹊)是医学的宗师,他在公元前497年会诊赵简子,这件事记载于《史记赵世家》,又见于《史记扁鹊传》,他不可能在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时期还活在人间,因此,司马迁没有采用《战国策》关于扁鹊见秦武王的错误记载,因为那是策士们编的故事,而不是历史事实。
4 S) [: e% G6 O, t' _8 J 但是,司马迁没想到后人读不懂《战国策》,竟然否定了他的《史记》,误以为扁鹊能见秦武王。
. f! ]) t2 p, A 这就像汉代的关云长可以与隋唐时代的秦琼可以比武那样,这是在是一个笑话,但是这样的笑话,在不深入研究历史的今人眼里,竟然被当作牢不可破的“历史依据”,而对于司马迁根据历史记载的扁鹊诊赵简子轻易否定了;好像司马迁写《史记》不严肃,而今人所谓“专家”很“权威”,把中医的历史搞得乱七八糟,要想研究历史真相,实在很困难。
8 b( V, w- L+ a9 f (有关考证可以参考《扁鹊学术思想研究》后边的文章)
5 Z6 f1 P O4 K
6 ~( L8 |& Y% M( v! _& {
! X, ?% U, ? G. `“关公战秦琼”是一个相声大师杜撰的冷笑话,很多不了解历史的人看不出它到底哪里好笑。8 g; A( b3 E% [ b/ E/ H$ g+ e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s9 d8 U4 L+ z3 s
秦琼 (?-638年)唐初将领。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从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后归李密。 密败,为王世充所得。不久归唐,为马军总管,从征宋金刚、王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x' R0 X9 M" S. f! B s
关公与秦琼相隔几百年,两个人不在同一个时代,所以不可能“关公战秦琼”,就像“康熙皇帝读毛选”一样是冷笑话。
" {) ?. F" B5 @3 e% g9 ]但是中医界对这样的冷笑话,很多人读不懂,还把这样的笑话当根据,这就是《战国策》的“医扁鹊见秦武王”
/ q% O! C, w; `3 P s7 f" @, Q. G O5 K u
《扁鹊学术思想研究》(部分内容欣赏)
2 P8 y/ {- I# B7 n& S曹东义主编* k) B0 y2 |. D% M6 Y0 j' A, R, p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出版; N% ]$ L3 L7 `! R) W
- C# L- j& _9 e6 H
目录 * F* @8 J; I' T9 z! ^5 q, ?
第一章生平(学医历程)
( J% H/ \: k, z7 Y1 D第一节,扁鹊在鄚州客栈学医
- Z6 [: O6 g" k7 f一、开客栈迎来不同寻常客人
& z7 k; y- ~7 W; X! c二、常人不解医学传承以为神仙密授: X4 p6 o2 v' U) t: D! q1 Z
三、扁鹊医术高超不靠特异功能
$ ]3 K! G# V( D( Q! v' [8 A3 M第二节,扁鹊是秦越人的尊号% j5 Z( ?/ i0 A' v
一、赵人送给秦越人的尊号叫扁鹊
* {7 {! P1 e2 P0 \9 L二、扁鹊恰似“古代120”逐渐被神化
, N( [6 k# Q( b# ^9 {6 S% l' m1 l第三节,扁鹊生活于春秋末期2 M0 v4 q* M& H
一、史学家尊重历史之真实性
& x+ a0 x3 a+ d. E- P2 _二、借神秘力量解除巨大现实困难
! D L. t2 A; c; X三、赵简子杀赵午激发六卿矛盾0 ?2 Q1 {5 W; ^: a; @0 E4 a( n
四、扁鹊诊赵简子临危受命
~* ^8 h" |+ |' H( O7 b- ?五、董安于被迫自尽锁定历史瞬间
8 }, Y1 ?& M/ M0 B, @' c六、扁鹊诊赵简子见证历史大事件
K7 V! i2 w3 |3 L7 l& \ K1 z/ G第四节,扁鹊故里今属雄安新区4 \1 ~5 } T* H5 b3 _
一、韩婴简写扁鹊里籍容易抄错& k2 @4 n# @# J
二、司马迁为避再抄错而郡县并称3 v1 S3 z# ?, s
三、郣海郡、郣海、郣均指沧州一带- J: X+ m: @5 G7 T3 |8 n
四、鄚州行政区划今属雄安新区5 i8 D5 l, I1 V3 a% Z0 h& T; X) g% I
五、“齐天大圣”孙悟空并非齐国人
6 T% ?5 x/ b6 n" ?) ~ R0 ]六、“卢医”有真假后人误解杨雄) N3 ~/ B! L4 X, e
七、扁鹊在卢行医被称为“卢医”
) q" D3 W/ K& p第五节,扁鹊墓葬庙宇跨五省区+ b5 s' L$ G+ j1 _+ X: M
一、扁鹊大庙数鄚州最宏伟
% Q( J5 J' W& o. Z, @二、扁鹊在内丘封地传承学术得安息
/ x+ ^- s1 B; r) q% ]三、河南汤阴伏道扁鹊墓、庙
9 @4 d$ ^) ] X) f& R四、山东省境内也有扁鹊墓$ m! `2 |; @* @5 ~4 O
五、陕西境内之扁鹊墓、庙3 R" P/ T. R7 t5 R
六、山西境内两处扁鹊墓庙0 [: `9 e" G2 K7 @
第六节、扁鹊墓庙与古代丧葬祭祀制度
4 @) u3 o1 i. U2 E8 l0 s8 Z6 R8 Q一、士大夫死后“三月而葬”+ y' k+ H1 Z9 X' v0 h4 C
二、丧葬纪念活动有等级规定& q# Q& C$ d( j5 J* m
三、墓而不坟是一个传统0 L d- L6 o$ n9 f* v
四、暂时埋葬的简葬有原因2 F0 @% Z0 D: ~% W3 Y
五、扁鹊死后应当有墓无坟
4 V+ _" G. _( y+ b. Y六、扁鹊可能有过暂埋的简葬& x( R* `7 T. G0 f1 ]/ g |* Y
七、暂埋的扁鹊应该迁葬6 x1 z2 B; h0 u7 ~4 W$ C
八、各地扁鹊墓多为纪念坟
3 K3 b! R6 q: R; A九,扁鹊既是天神也是地鬼
$ C7 H; D/ Y! g. j8 L第二章行医业绩
8 l4 e" m" ^3 u. g第一节,扁鹊诊赵简子获地四万亩
; ^" h) `3 P$ n1 i1 h第二节,扁鹊救治虢太子获得天下赞誉; o7 n* f$ K2 y# F% w0 P
一、韩婴与司马迁先后说的有区别/ J+ X$ y2 _, E! r* A
二、虢太子与虢世子的异同: q8 @, b5 g" c
三、开创了最早的中医师带徒2 I: X/ o& ]( e4 U
四、虢太子在内丘拜师之历史文化$ }0 N M- u1 M6 W
第三节,扁鹊望桓侯有病早治医患和谐4 S7 y6 u; u7 Q' X
一、韩非笔下的扁鹊见蔡桓公" `6 I5 M) u0 R( v( g3 o2 F
二、司马迁接着叙述扁鹊见桓侯
M7 b$ x1 @% a3 E' t6 ?三、医患不和,桓侯丧失治疗良机
2 B" y; p q/ r' l6 ^! c+ E四、扁鹊痛说“六不治”% i: v j8 P# l2 G8 n5 `0 V
第四节,扁鹊见秦武王是故事里的人物
) t* n0 H0 m- t9 p一、历代学者质疑其真实性
q7 Y4 |. o. L% ~二、这个故事情节与扁鹊身份不符1 R" c2 q. O1 C1 D/ i4 w& P
三、“怒而投其石”与扁鹊性格不合
, q% f9 {2 m3 s' W四、故事的宗旨是为了让武王知人善任
& }. Y, P8 m- _0 V. `' ~ j五、这只是一个与扁鹊相关的故事1 E7 p% t) t% J/ Z% G# n8 R
第三章著述+ J- u* P0 u, ?! R5 w
第一节扁鹊时代应有医学著作
$ u6 S6 y: E; n; E" b; I一、春秋之时,诸子之学兴起
, B& p1 n, }* ?( B7 q" p二、扁鹊接受了师父传授的著作
/ A; M) J7 f" d9 a* b三、扁鹊时代医学逐渐繁荣8 j/ o$ G: w" u/ v3 j9 l
四、官医考核绩效需要记录: `' G0 U+ D- K- E$ i6 X
五、扁鹊带徒讲病流传后世' v/ }. I) w, O* @' H# N# C' X
第二节,《扁鹊内经径》《扁鹊外经》& \: o& p$ U1 o! ?! Q5 R
一、扁鹊著作是医经的代表. O/ Q' \! N' Z' C$ t* Y3 `1 o7 l
二、《内经》托名黄帝集成新名牌2 \7 V5 _) B7 b) A+ T. a) q4 r
三、秦汉之前古籍多无书名
# ?. }5 u/ M3 H, D( _* t% }) v四、 西汉年前古医书由刘向命名
4 H/ `% Q7 E1 J* s% \3 }, x0 `五、皇甫谧“错认”《黄帝内经》
4 {2 N+ K! k+ k六、文献学家与临床家对待古籍不一样 D' T7 U. X$ U$ c0 Y& F8 A
第三节,扁鹊与《八十一难经》7 s% ?9 Y" u" g# V3 ^9 D
一、《难经》的作者之谜( V' e4 `: K0 P. ?
二、《难经》为何不署作者姓名% w6 q- B! Q' z3 A
三、《难经》的著作年代/ O1 G9 R& ~: n- z- [- k, A e
四、《难经》的著作本意5 B, u# [& j$ g: F
五、独创“寸口三部九侯”
; [0 p: q* X6 p1 p六、《难经》的学术贡献
9 m( N q7 C4 Q3 F6 W! H6 N第四节,扁鹊与《黄帝内经》0 w( g9 p! F2 J& e& s& c
一、《黄帝内经》发展了扁鹊医学- _9 Z/ \# l( f! ]5 Y
二、心主火不必形成等于东汉' b; h: l, m6 R
三、“三部九侯”发展了独取寸口) c6 w7 |) n- Z+ k
四、寸口诊法形成于西汉之前' E" K$ i; x. N- v( w+ Q9 h$ Q) x
五、“五十营”继承扁鹊“五十度”
9 F; L9 K. w1 R) ]3 N7 ]第五节,扁鹊与王叔和《脉经》
9 B2 e1 P" t# K9 G一、《脉经》是一部“全书”7 [0 l, s2 o0 B: ~/ A1 t8 x
二、《脉经》引用扁鹊的著作. a3 K5 o6 S% H) b3 ^! x
三、扁鹊著作已经被后人补充+ X( E. H8 E- j# Y4 w l! z
四、扁鹊脉法重视呼吸与脉动的关系
* V$ G# n8 s8 s5 h2 G7 D五、扁鹊脉学重视脉应阴阳5 w1 p$ L5 u4 F! c
六、扁鹊脉学看重“动摇几分”
+ X7 R, h- J2 m) T3 d) p0 x七、扁鹊论脉出入昼夜五十度
- {5 D, O: V( ]八、扁鹊论损至脉影响《内》《难》
i8 X# h" r, a1 t8 U% N. u6 _2 ]九、扁鹊四诊合参影响华佗7 S" w3 |# s% ]3 H$ I |! e
第四章学术思想- H7 U6 K1 `: p$ O" [
第一节,诊脉见五脏,独特世界观
7 O/ C5 N3 \3 d一、早期说脉不与脏腑相联系
. z2 u4 W g+ T! s. e+ R6 ]二、诊脉见五脏症结是理论创新
# m9 {1 T' O4 s( x9 }5 h三、扁鹊“相病之法”脉有五脏
# Z; h5 w6 i, `4 Z! v" K1 e4 c2 w四、从“五脏失神”到“五神脏”1 }/ S" [5 s! a$ {/ L$ _& J* t) Q
五、扁鹊论脉与五脏、六腑相关联
9 Y2 ^+ D8 c% R3 C, V六、西汉仓公也可脉见五脏8 I! K# |+ V+ ^! I+ L ~" G$ D' E7 |
第二节,五脏有五色望诊能传神
- B7 ~' G; O* [" p一、五色五脏相关被扁鹊认识
% [7 `# Y3 U+ a$ Y二、《素问》升华五脏五色相关
3 t0 s; p l" h' g三、《灵枢》也很重视望色诊病
- m% t4 F: y: z9 Z四、《难经》发展扁鹊望色相病$ ]0 A2 S1 r; H
第三节,阐述病机侧重脏腑经络
6 |) s* m# ^7 H! @一、虢太子尸厥属于“五脏厥中”3 v: E) g9 V) A: V5 n" t" X* A
二、脉应天地分六经阴阳9 E1 c* @5 e, g' t/ U. l
三、扁鹊重视寸口脉诊法
! S6 I, x+ u. r四、扁鹊论呼吸与脉动、气行关系* E0 g0 k4 _7 B0 U( w/ |
五、扁鹊诊诸反逆死脉有要诀1 @1 d1 ~- ]2 X9 v, ]& ^& l* q& l
第四节,杂合以治,内病外治
4 h. C% K) ~3 g- S一、对尸厥病机有不同认识
: d9 f; ]& |' M0 d4 B2 v1 Q
: g- l _( Y2 J" `3 c6 q0 O0 Y6 P二、扁鹊论述尸厥的相应病机4 c7 C$ X, _! O6 {) D6 `. S2 ~5 p
三、扁鹊与众弟子杂合以治/ D5 O* ~* V0 l" A/ U: K
四、《素问》说杂合以治是圣法
5 H( Y6 v2 ? L7 X% o! y第五节, 随俗为变,以利天下
- i+ ]* p, `2 S& Z1 a一、先秦时代的医学分科
, H$ R' H9 Y l* y, m二、扁鹊过邯郸成为妇科医生+ B% M% ^2 `2 Y
三、扁鹊到洛阳开创老年科
! t! |, d. H4 }: v5 k' r! S" a9 S四、扁鹊到咸阳成为儿科医生; Y# a4 |4 r* d( T2 L
5 l- I7 I+ H* i) ^% C! P: x
% }: M3 x; H" c1 P& a& v第五章 轶事典故(逸闻轶事)
# Z) l6 X) A8 e1 k$ k. l- l# I0 y第一节, 扁鹊换心手术不留疤3 p; y0 Q' }) q
第二节, 扁鹊兄弟三人比医术" a1 [! P' b; {. |- O6 D
第三节, 扁鹊与巫医势不两立
. J( }9 l; E0 V1 [9 j2 Q7 m第四节, 虢太子内丘拜师扁鹊. [/ n% z _& |' S5 n4 k! f5 t3 s
第五节, 与扁鹊有关的历史资料
% M- W4 y1 |& e! L& c8 J& ]$ E第六章 医论、医方、医案1 ]/ ~1 k* A; I8 Q8 A
第一节, 扁鹊论六不治事出有因
$ j* G* S2 M; L [2 I1 H第二节, 扁鹊杂合以治彰显特色! u" {- E$ E& a% n
第三节、 扁鹊智慧处理医患关系
( M3 M, Q5 [* ~* o8 l, v第七章后世传承7 F& b' D" P. V1 |8 F* `- M% C
第一节,仓公传承学习扁鹊学术
6 ?0 P# V; E) p( |第二节,张仲景敬仰扁鹊重脉诊( ]* g. t' h, q0 I1 D* D
第三节,华佗学习扁鹊望色断病3 W) c q2 G2 k" J# U
第四节,窦材学扁鹊大灸特色浓
7 d m: |, v6 H+ I第八章 现代研究与应用! a- x1 w' g: E" e
第一节, 扁鹊医学与道家儒家
* z, ^0 J* t' Z; }7 O第二节, 扁鹊文化核心是利天下! x: J0 y% k/ F% u
第三节, 复兴中医需要扁鹊文化
4 [5 b. ~# A) {$ o. k第四节, 扁鹊研究需要正本清源' M% Z1 l7 h: F8 S5 N$ ^) |
& R! G9 F( O8 |4 c! c7 o; @& ?% `( }) s) v8 @0 b% `; J
# i M/ u# l3 d* I' z4 ?
4 A; y& B" |) {. G- M《战国策·秦策》所载的“医扁鹊见秦武王”。 原文说:“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下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这是一段有很多疑问的“问题资料”,需要辨别、考证才能定取舍。 秦武王名叫嬴荡,生于公元前328年,公元前311年即位。他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乌获、任鄙靠勇猛获任大将,齐国的孟贲也因此投奔到秦武王殿下,充任将军。公元前307年,秦国攻破周都洛阳,秦武王进入周室,见到九鼎而大喜,与孟贲比赛举鼎,乐极生悲,“绝髌而死”。 扁鹊见秦武王的故事,出于策士编造,而不是记载于史官,其可信度是很有疑问的,因为策士们经常编故事进行游说。这则故事之所以不可信,关键是称谓有问题,李伯聪《扁鹊与扁鹊学派研究》一书,根据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考证,战国时期诸侯纷纷自称为王,不再用公侯的称呼了。这时无论是诸侯的臣下,还是来到该国的客人,都会奉承诸侯,称其为“王”,或者称其为“大王”,而不可能再称其为“君”。如果谁坚持称诸侯为“君”,则有犯“轻君罪”的嫌疑。 在秦武王之前,他父亲已经称王,即秦惠王。“医扁鹊见秦武王”的故事里,无论是扁鹊,还是秦武王的左右近臣,都当面称他为“君”,而不是称秦武王为“王”,或“大王”。因此,李伯聪先生《扁鹊与扁鹊学派研究》一书认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真实地发生在秦国的武王时代的,这是严重不符合历史事实情节的重大疑点。 再有,“医扁鹊见秦武王”的主旨,不是说扁鹊的医术如何,而是说秦武王不能知人善任,这与“甘茂攻宜阳”的历史过程如出一辙。故事说扁鹊“怒而投其石”,既不符合扁鹊的身份,也不符合扁鹊的性格和一贯做派;“君一举而亡国”的语言不太可能出于扁鹊之口;《韩非子》一书称“闻古扁鹊之治甚病,以刀刺骨”,可见“古扁鹊”不是战国末期之人。 4、扁鹊生于春秋末期可考可证司马迁《史记·扁鹊传》与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都把扁鹊列为春秋末期人,与赵简子、孔夫子是同时代人,有关史料的详细考证,可以参见笔者主编的《神医扁鹊之谜》一书。以往学者不采信“扁鹊诊赵简子”的历史记载,是因为其中有一些“迷信”活动,属于“封建糟粕”,因此已故著名医史学家何爱华先生主张“应该从秦越人的事迹之中,坚决予以清除出去”。其实,这样做的理由并不成立。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想当然地要求古人。 现行的《医古文教材》在选用《史记》扁鹊诊赵简子史料时,做了很多文字删节,删去了看似“封建糟粕”的内容,只保留了“血脉治也,尔何怪。昔秦缪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这种缩写,固然保留了历史故事的精华,但是也掩盖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有关扁鹊诊治赵简子问题的真实性,可以参看下一章的有关考证内容)。 根据《左传》和《史记·赵世家》的有关记载,“扁鹊诊赵简子”牵涉到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甚至说这个事件是一个著名的“历史阴谋”。早在西汉的扬雄,在他的《法言》里就提出过疑问:“或问:《赵世(家)》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漫云。”东汉王充的《论衡》中,也有类似的疑问。 其实,这件事情的原委,是赵简子杀了同族的邯郸士大夫赵午,引发了晋国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有一些势力联合起来要消灭赵简子,他就和谋臣董安于策划了这个政治阴谋。也就是要利用“扁鹊诊赵简子”的真实事件,再“添油加醋”写几句天帝让赵简子平定叛乱的嘱托。后来的史官就记成了一段修改后的文字:在赵简子“昏迷不醒”的几天里,天帝在梦里告诉赵简子“晋国且有大难,主君首之”。天帝交给赵简子几只利箭,让他射杀以熊和罴为图腾的范氏和中行氏,“替天行道”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整个事件之中,扁鹊对于这个“政治阴谋”并不知情。他被人招进宫来,进入内室诊断赵简子的病情,完全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的“执业行为”。他所看到的情况是,尽管对外宣称“五日昏迷不知人”的赵简子,躺在床上,昏迷不醒,但是赵简子脉搏调匀,尺肤不热,呼吸匀畅,肢体不僵。所以,扁鹊能够断定他“不出三日必间”。因故“装病”的赵简子,也必然会在扁鹊的预期之内醒来。至于赵简子在“昏迷”的时候,是否见过天帝,或者天帝说过什么,扁鹊既不知情,也无历史“连带”责任,他只是被人利用的一个“道具”而已。 通过“扁鹊诊赵简子”这件事,既成就了赵简子的政治阴谋,也传扬了扁鹊高明医术的声望。赵简子事后“赐扁鹊田四万亩”,符合赵简子的身份和当时的惯例,扁鹊受之无愧,不属于“共谋分赃”。 “扁鹊诊赵简子”这段记载,被收录在赵氏的史册里,并且作为经典故事不断被人传诵。同时这个“历史记录”,也经常被人拿出来修改一下,以有利于修改历史的人。根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载来看,赵简子的继承人赵襄子修改过这段记载,赵简子的“七世孙”赵武灵王也修改过这个故事,把有利于自己的内容补添上去。因此,这段文字流传到司马迁写《史记·扁鹊传》的时候,已经成了反复修改、增补之后的“百纳版”的老故事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认定扁鹊的生活年代。 赵简子生活的时代,还有虢国被灭亡之后的遗民,他们居住的城市,仍然叫“虢”,可以是世袭的小国,或者属于封地,继承人叫世子,或者叫太子。《左传》说,昭公元(公元前541)年,11国要员“会于虢”;昭公七(公元前535)年,“齐侯次于虢”。因此,扁鹊治虢太子尸厥,不是发生在虢国灭亡之前。 5、研究方法不当,扁鹊被众说纷纭扁鹊是先秦时期最有名的医学家,很多人对他的故事津津乐道。但是,高度知名之后,他的事迹越传越玄,离奇的程度一般人难以想象。 《列子·汤问篇》说,扁鹊为赵齐婴与鲁公扈“互换心脏”。两个互换了心脏的人,因为“心主神明”所以互换了“面孔”,也换了思想,他们各自回“自己”家时遇到了麻烦,其妻子儿女都不承认这个新面孔,就一起到扁鹊那里去“要说法”。两家人经过扁鹊“心主神明”的解释,都接受了换心之后,必然随之改换面孔、躯体的事实,大家高兴而去,闹出来一个人间大喜剧。细想一下,假如扁鹊做过互换心脏的手术,必然留下刀口疤痕作证据,也就不用再找扁鹊去说明了;按现代医学的理解,即使换了心脏,也不可能换了思想,找扁鹊也不会有《列子》记载的结果。所以,此事与愚公移山一样,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不可据以为真。 战国时期的《鹖冠子》里,记载魏文侯问扁鹊,说他兄弟三人之中谁的医术高明,扁鹊说:“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这段记载,虽然有“治未病”的深刻含义,但是也像一个附会出来的故事,而不像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魏晋时期,杨泉的《物理论》说,扁鹊用激怒的方法治疗赵简子的病,赵简子痊愈之后,不仅不感谢扁鹊,而且盛怒之下“以戟追杀之”。这个记载,显然是杨泉记忆有误,把文挚激怒齐闵王的事,“移花接木”按在了扁鹊的头上。 《韩非子·喻老》说“医扁鹊见蔡桓侯”,司马迁以及后来的人都说是“扁鹊望齐桓公”;韩婴《韩诗外传》和司马迁《扁鹊传》都说“扁鹊诊治虢太子”,刘向却说诊治的是“赵太子尸厥”。 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众说纷纭的历史记载?这需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 在司马迁的眼里,需要看重的是扁鹊这个医生,而不是他诊治的病人信息更可靠。后代医生如《临证指南医案》作者那样,把男女患者虚拟化处理,写成“某左、某右”,就是这样的笔法;不是扁鹊必须以病人的历史时代为生活坐标,更不是以策士之言为取舍标准。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舍本逐末,把扁鹊说成是一个虚化了人物;或者说扁鹊是从秦国到越国,从春秋到战国,有许多扁鹊,秦越人只是其一。这种“泛化扁鹊”的“虚拟”做法不可取,也没有历史依据。春秋时期有秦国的医缓、医和,有齐医、晋医、楚医,都见于《左传》,其他古籍的记载之中,也没有见到“名医都泛称扁鹊”的现象。日本学者森田一郎甚至说,扁鹊就是砭石的代称,未必有其人。这都是研究方法不当造成的错误,是应该澄清的历史疑案。
2 @9 @ P$ T3 n" Q- g2 @, m+ D5 i
2 t( w! e- Q2 I& j+ m, {& K1 G7 S& D( Z
8 u% Y3 E4 O! a: F《扁鹊学术思想研究》第一次印刷1000册,精装的,出版社都给了河北中医药大学。样书只有一本,在张培红手里,她讲课用,给河北中医药大学的书籍,国资处入了帐了,市面上没有书,只有我们加印的2000册图书,签了合同了。
% [3 t4 `- B! F有需要本书的人,请联系雷宝淳,. s* @3 e5 @1 `8 ]2 w
电话、微信:18732188195+ c5 N3 }/ g. _' c1 f' G7 B: g
《扁鹊学术思想研究》精装本' K- C9 r9 k7 H) P% L: `
1本 九折,/ A8 u) o, f# ?
3本 八折,6 a+ d- ]. K/ {( ^' s- N
10本 七折,
, T& i; J0 b$ ?2 u100本以上六折,1 T, T$ B5 _ `$ h" l+ f! W/ u& N
除偏远地区包邮到家
7 }* k+ `3 [3 x3 V友情提示:量大或者自提者可以扣除邮费9 n4 \2 h% T. \
+ b# _* B& m' E* E9 k6 L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