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转帖:吴门医派创始人曹沧洲事迹介绍
曹东义 发表于:2024-1-6 09:26:1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64
清代御医曹沧州中风医案摘选  $ k8 r' y# T/ G2 R9 z" |4 j
(万年青针药堂)
, N, |2 @' n& p3 q) s+ q% |9 d) a) _! m/ w: A6 G: t% M1 F
清代御医曹沧洲《医案》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临床参考文献,首刊于民国十一年(1923年),距今已70余年。现根据原刊石印版本进行了初步整理,摘选其“中风”医案七则,供同好借鉴并研究。7 L: s+ F7 I- N" b* q
0 L* s$ ^, K8 _
    1曹沧洲与曹氏医案简介
; p& V' j* |1 x
& R6 x+ S  p- o# x4 A2 o    曹沧洲,名元恒,沧洲为其号,江苏吴县人。据《(民国)吴县志》等资料记载,曹家世代以医为业。兄弟三人,元恒居长,次弟元福,官至河南巡抚,幼弟元弼,官至内阁中书。/ S5 C; o# D  W; a9 N' e; ?% L
4 f( k2 y5 v, U( `4 H  S/ @
    元恒于光绪末年被征召至京城为御医。清《清实录》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冬十月癸酉(1908年10月21日)载:“上疾增剧……谕令各省将军、督抚,保荐良医。旋据直隶、两江、湖广、江苏、浙江各督抚,先后保送陈秉钧、曹元恒、吕用宾、周景涛、杜钟骏、施焕、张鹏年等来京诊视。”同时被征召进京的还有陈莲舫先生。) i0 ~% w8 g. N1 _# H1 X

' }: z, y# D& t' u* ~    曹氏于宣统年(1909年)前曾为陈莲舫先生编著的《女科秘诀大全》一书作序。序中写道:“往岁,德宗病剧时,余与先生同应征召,赶赴京师,会晤于旅邸中,讨论方药,得聆清诲。益信先生医学湛深,识见宏博,有非余辈所能异及也。遄返后,余因应诊事光,不获常相亲炙,每引以为憾……吴中曹沧洲序于五峰书屋。”曹氏医德高尚,谦虚近人的品格由此可见一斑。
9 _) w  F3 Z- e8 U- }$ J- i, I& x# M6 V' b+ M
    曹氏身为御医,诊务繁忙,“远近求诊者,日以百计。”生平著作不多,故鲜为人知。/ R2 t0 q1 J& [1 G. x
) Q4 K/ U* i8 P2 t; X
    曹氏《医案》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记录了内科疑难杂症,下卷侧重记录了外科部分危症、重症以及沉疴痼疾。全书共涉及43个病种,自中风、伤寒以及内、外科杂证,分门别类,包罗不紊,案句典雅,用药神妙,诚可谓医学之圭臬,临症之指南。
& G3 h4 ?, t' @0 ~7 w6 j* ~- d
: k" Q. n' i' J. E# n0 s" b' X    曹氏医案除了保持明、清时期的文法体例外,更重要的是继承和保留了汉·张仲景所提及诊“人迎脉、气口脉”的宝贵经验及传统的诊断方法,为较为复杂的病症及其临床辨证、处方、用药提供了综合分析的理论依据,拓宽了诊断沉疴痼疾的方法与思路。同时也是曹氏“上溯仲圣,直造轩岐,洞恒一方,尽见症结。历治内外各症,多着奇验”高超医术的真实写照。
1 f1 k' J' T' p5 m  |& V# R: G% V
' ?9 [' m% q; {0 g& ]    综观曹氏医案,用药灵活多变,选方用药精当,且亦体现了《内经》有诸内必行诸外的论点。外症内治,古来有之,而曹沧洲《医案》,论精治妙,是该《医案》独具之特色。
5 A7 P/ g- a  N2 n% j
8 ^' S& v3 |( t1 }! I* R/ E& T    2曹氏《医案》中风案例选. K1 B0 v1 G8 i. p2 p$ M
; H) R2 A$ H$ U) B. j! N2 ]3 x
    中风案例,是曹氏医案中的核心部分。笔者遴选七案如下(案名为笔者所加)。" N0 q5 d' ^3 e. T

% {; [$ T4 W: k, S/ x    一、阴气虚中风案
; t% u" r# ]5 W4 K7 b' T* j# d3 v8 k9 ?+ Z# t/ P6 L
    张××,风邪渐化,阴气虚,肝木易升。脉细数。宜内、外两治。
* j4 `5 X. B2 S, p& S- F. n1 |8 ^/ K$ l6 l( Y3 l. J: F2 {! r) Y
    西洋参、赤芍药、僵蚕、忍冬藤、茯苓、石决明、白蒺藜、马勃、丝瓜络、桑枝、当归须、钩藤、料豆衣。4 Q$ x+ y7 J' H

6 m% M/ e; O( k4 y* q    二、肝阳化风案
5 E7 \( Y5 k+ Y- X' d; i. H/ H/ D1 b3 ]: p- _2 b. F7 V7 T6 H
    王××,肝阳不潜,化风上僭。右半体麻抽作痛。脉弦。肺气燥结,宜表里兼顾。
* Z/ M, s0 K3 ~& Q& W! Z# {9 d" M+ G
    桑叶、石决明、全瓜蒌、夜交藤、丝瓜络、粉丹皮、白蒺藜、淡苁蓉、料豆衣、磁朱丸、浙菊花、钩藤钩、黑芝麻。
# Y- C( f$ x4 G, c& S; h. U
; g' a- V& h* U+ d    三、肾阴虚中风案
3 _( S5 I" T3 \% e1 ?& K& P, C# O; t) c
    冯××,肾阴虚,木少水养,化风上僭。右半体麻木,盛时竟至晕厥,心宕腰酸。脉细,口多涎。当从本元立方。5 F. `. {5 I  n) h0 n' |

' j$ u$ i  u7 M2 i/ V) A  w/ Y& T    北沙参、大白芍、杜仲、淡木瓜、磁朱丸、炙首乌、陈皮、朱茯神、海浮石、川续断、煅牡蛎、盐半夏、沙苑子。
3 T9 N" y, b8 s6 Y% }/ G% b9 M4 M5 D0 ~! a4 h1 d6 m
    四、肾水亏乏中风案$ W# _, }! H$ X, |
' {- ?) a; q, u3 q$ k: [* s
    李××,肾水亏乏,风动舌强,肢麻。风中络之象。补填下焦,复以清上。
1 g( r+ d* K  d# @3 W) B) E# i
, j1 O, e! l( x    熟地黄、淡苁蓉、枸杞子、淮牛膝、北五味子、远志肉、羚羊角、白茯苓、石菖蒲。# H1 j, S$ w' S1 d
# H+ ]! V/ A8 g+ O& g
    五、高年隆冬卒中案
9 f0 Q+ e( }& I# D8 h0 h( L  n' x7 E, Y0 n
    王××,高年隆冬卒中,乃阴阳失交。脉左大右濡。内风掀越,中阳已虚。第五日已更衣,被备欲寐,议阳明厥阴,主治候裁。. w/ H8 Z' @. D2 N. x

) e. [; s: m! U5 r) \4 i4 m  I    人参、茯苓、白蒺藜、半夏、炒枸杞子、甘菊花。
+ Y8 l$ U% w! R; m" u2 u/ ~0 J- J. r/ R: i" f- {
    六、虚风动络案& t1 v9 e  l2 t: j6 g4 |

9 u- L5 s; ]6 \9 F+ Y    章××,中风后,四肢麻木,言蹇,足不能行。是肝肾精血歹或备,虚风动络,下寒,二便艰阻。凡肾虚忌燥,以辛润温药。* K6 @  T5 ~7 {" Q* u- i

6 Y+ c" p. A$ C: i2 I, x    淡苁蓉、炒枸杞子、当归、柏子仁、牛膝、巴戟、远志肉。
' E/ r1 ?( i7 e& x
( D0 C: \) w) U5 e  w    七、偏痱
4 f0 i% ^! Y5 C% [! ?* G7 _; T! R0 }& f7 Q4 K
    程××,阳邪袭经络而为偏痱,血中必热。艾灸妄治,反助络热,病剧,食废。清凉固是正治,然须柔剂,不致伤血,且有熄风功能。, i; r% w  `9 \4 [

: x) ]/ |3 O% [: p# J! T    犀角、羚羊角、生地、元参、连翘、橘红、胆星、石菖蒲、杭菊花。
$ d( F. p) j" `5 Y0 F
  `4 Q% c- E& }0 R* {. e    按:中风,又名“卒中”,因其表现形式不同,历代文献之记载亦各异。如《千金方》载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谓半身不遂也;一曰风痱,谓身无痛,四肢不收也;一曰风懿,谓奄忽不知人也;一曰风痹,类风状也。”《发明论》则又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把它分为“中腑、中脏、中血脉”,文中指出:“中腑者,多着四肢,面如土色,脉浮而恶风寒,四肢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其治多易。中脏者,多滞九窍,或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瞀、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脏,其治多难。中血脉者,口眼歪斜。”又说:“如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蹇涩,此邪中于经络也。”另外又指出:“半身不遂,名曰瘫痪,大抵多是痰涎流注,初起急治则可,久则痰火郁结,用药少效。”
9 y) X3 @4 y# V; g, |, V( F  J# T- A& I$ ^5 ~6 o; g- \
    曹氏治疗中风经验,用药精堪,一方一病,切中要害,故临床救治之危患,每获良效。
. k0 e+ q" _" B+ r( [
: R1 U6 D  j. R1 C/ H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1-6 09:38:09 | 阅读全部
曹沧州祠
5 r0 [! H- T! B. v" p2 D/ i9 k3 f% y 吴越尽说
+ ?, Y. Y4 w4 t4 F- K 2017-12-02   |  602阅读  |  2转藏& }1 O' V0 l" ^  A

# n7 ~+ x0 _* l* w/ d) g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3 b+ L+ c1 W) W" v8 B, R
8 J' C2 N& J. |- k7 g6 |曹沧州词位于瓣莲巷4号,首先觉得这个街名非常的好听- 瓣莲巷 。
- b' z- Z( W8 R' j/ W0 s; ?  |
3 Q6 l/ U& E+ g6 @- l" e* O" _
1 _4 s* `+ G& t1 w曹沧洲是清末民初妇孺皆知、名冠吴中的一代名医,民间流传他用“萝卜子三钱”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病而名声大震,为了记念此人而为他建祠,目前已经改为了社区办公地,但是可以自己参观,以览当年的情景。
  }& f, |& z( L5 w1 f& y8 d9 n, z3 D# E. o" H4 [
- Q  W, h+ e, c1 v9 X
些祠原有三进,现存两进,共有540平方米,第一进客堂是社区的办公大厅,后有天井。
$ p1 [+ z* n+ g0 ?1 e, A5 y
! x2 I  J: h: q( o: T利用很小的一个角落建造了一个小亭,非常有情调小景。
0 p" B/ p* ]$ Q. b0 G" `2 E! K. [/ ^+ _8 v  Q$ _. U
; h! R+ g' t# u3 n" n  v

& r4 O. i1 V. |! \4 `* m
8 ^( E8 y; j- f( N. W大门的后面有“厚德载福”的砖雕。
: W- B+ d0 Y" W  v) U+ c2 a1 |$ y$ R8 I, q% ?

# ?5 ?: s' C9 \, i/ @2 C这口水井算是当年的遗物吧!6 }, l' x3 J: H( {8 H+ {0 Y
/ i# N1 g$ ^' 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 v6 c+ U# r, x& d8 F/ _( e4 ^3 h转藏
5 n" Z' X0 t4 g" _5 F , Q! V; t. l2 {4 Q+ d, N0 g
分享
+ \' l* C. N5 k) B0 B ) s. Y" F# E2 a6 M0 {( d# M
献花(0)
5 ~2 l  ?% u; a( X# n! U来自: 吴越尽说 > 《古城苏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1-6 09:42:16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1-6 09:38
  Q( Q9 e* Z1 j$ e曹沧州祠1 [& g4 E  H4 @, o$ ~0 t
 吴越尽说
6 t9 w0 \+ x! b- c3 Z; o$ z 2017-12-02   |  602阅读  |  2转 ...
! I, p( t: T+ z. \
吴门医派 创始人曹沧州
5 _! \+ S. ~" N, m, \吴门医派 创始人曹沧州专题聚合页面,为您提供关于吴门医派 创始人曹沧州相关报道、相关新闻、相关动态,如果你想要了解吴门医派 创始人曹沧州找项目,吴门医派 创始人曹沧州相关项目介绍,就来这里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