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转帖杨贤德先生的文章,反思中华文化、气、炁、音律、文字
曹东义 发表于:2023-12-17 10:28:2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057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3-12-21 11:27 编辑
! W8 u" K( [* q) i/ j
' a( [, H4 G  b- V  _7 u; c8 F中华文明华夏道统“中国传统科学体系”(二)一炁生机,生命起源:神得一以灵,精神意识如何产生
5 E2 n: w) P9 M" z0 Q0 {5 W
0 A0 b) y( Q$ }; K! r( G
0 U! [  V, f% Q
“万物皆有灵性”,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对万物万象的一种认知,尤其是生命现象,对于生命的产生演化,用“先天一炁”来概括描述生命的生机活力。生命现象的功能之一是具有“精神意识”,即具有灵性神识、天赋本能。讲这个问题把握了根本关键,涵盖三种依存关系,包罗万象,大到自然宇宙世界的根本法则,中到人事社会的治国理政,小到个体生命的个人修身、自我修养。所以在《周易》就是乾坤二卦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老子《道德经》就是“言道德之意”,在佛家就是“明心见性”,讲的本体都是“心性”:精神意识。9 k4 H5 t: c( L9 Z. T
这些典籍明确告诉我们宇宙世界的存在状态,既有物质态,也有非物质态,不要只见“物”,还要见“非物”,“物”既实在也非实在,“非物”既“非实在”也“实在”!物质态与非物质态,体同一性,无二性!

) ?$ R9 T" g9 f$ n8 o; i心性的发挥起用动念有善恶正邪,所以人的美德就是人类文明中最可贵的闪光点,也是人事社会最广为推崇传播、典范称颂的核心价值观。道释儒三家的教育都是开化民智,打开激活人的天赋本能,也就是实行天赋教育,提高人的生产力。. [7 f: v1 H. l- {9 p# I8 X
/ ^2 `$ R1 R& {" l# X& f
精神意识如何产生的,至今对于现代科学仍是个无法解开的未知之谜。人体生命科学中,对大脑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科学前沿领域。
: N1 Y6 q) s+ q, U( b/ d. m
9 [+ d! q7 p* S1 D) u9 C" K+ i现代哲学及科学对于物质与精神意识,大体分为唯物与唯心,是物质产生精神意识,还是精神意识产生物质,哲学上存在着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看法。唯物论的看法观点是:物质决定精神意识,精神意识由物质产生,物质第一性第一位,精神意识是第二性第二位。唯心与唯物所持的观点都是对立的“二法”,相对相待,是有为法。
8 E& \8 u  i% r8 z5 w; T% y  P0 U2 x/ ]5 @
本文要讲的是“心物玄同”,心物无二性,“玄中空虚无”同一性的存在状态,绝对绝待,“无二”之法,属无为法,这是老子在《道德经》提出的“精神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的也是佛家讲的“空性”:色空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只有从心物玄同的“无二性”来看物质与精神意识的关系,才能知“精神意识是如何产生的”!0 u4 h7 ^; c& ^0 c" O' P

! h3 y, \4 |1 w3 V/ ~: V/ `讲“精神意识是从物质产生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人们的经验是:“人死了,精神意识也随着消散灭亡了;人的脑袋没了,精神意识也就没了;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从大脑产生的,灵魂不存在;人没有灵魂。”等等观点,因为这样的经验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 x/ ~+ |# Z$ G6 V& K- ?$ {

" [" J2 `0 b, j- X7 h5 f$ g“物质如何产生精神意识?”
; K- c2 l- @- o8 d/ q- ~% v: v0 ]" |2 L' F3 w) |8 m3 p, S9 S2 d
既然人体是由物质结合产生的,人有精神意识、情志活动,有智慧能力,这是存在的事实,那么构成身体及大脑的这些物质如何产生“精神意识”?大脑如何具有精神意识的思维想象力功能?! L, o8 g0 N9 x, W8 W; X
之所以会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都先入为主地直接下结论认为:“物质产生精神意识”!
4 A1 p. H! h* S; L3 H0 x0 `
9 k) M, G  y+ _' b! M4 N& D“精神意识”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用“心性”本体论来表述,分“心、神、意、念”。表述时心往往用“性”来代替,心就是指“性”,《周易》讲圣人之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历朝历代沿着道统脉络,到明代乃至集成有《性理大全》这样一本书。
3 b( z+ D( e: `/ a/ T+ W- z, n( ~
; \7 r6 }; b& |* Q《道德经》已经明确指出“心与物”:“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这是在明确告知世人:“心性”是“非物质态”的实在;在佛家,物质叫“色”,物质具有质量也就是“有形质碍”,其性空,指出“色空不二”,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明确指出“佛法是无二法;佛性是无二性”,空性是一种“非物质态”的实在,“空、无”就是“不固化”的存在状态,不是“什么都没有,否定物质的存在”,一切有形物质“色”法,当体即空,一切法无,有,当体毕竟空,是说有形物质的存在状态是以“空性”不固化的状态存在,这才是“色”的实际真实存在状态,佛陀在《金刚经》说“无相”、一合相”,“无相一体相”才是宇宙世界的真实相。这是在告诉世人:“心物玄同,无二一体同一性”。2 c, r2 U- A9 k
; w" }! g! d- ~/ z. T8 k+ X
神是心性这个本体的功能作用。道家丹道有“炼精化氣,炼氣化神炼神还虚,归虚化无”的“出神入化”修炼过程。强调“致虚极,守静笃”、“神得一以灵”,若不“得一”,神将无以灵。这里明确地讲“复性”归根,归根曰命,要复归的这个“根”就是“道根自性”,也就是说“精神意识”是来自于“道根自性”的功能作用直接起用,不是由物质产生。直接起用的前提条件是“得一”,所说的“得一”就是得“先天一炁”,具有生机活力的功能,才孕育有生命。这是个“道根自性”起作用的“玄生化成”过程。所以要了解神识,就必须知道“先天一炁”。
8 e* C; R# J7 r9 M5 e0 t
- V, b" `; @2 Y“先天一炁”的非物质性:生机信息及功能运行的程序化,存在状态具有“平衡有序与混乱无序的叠加态”,所以了解先天一炁的非物质性,是认知“先天一炁”的关键。
* a. @9 N9 X+ l2 Y% R1 n/ u% W) W/ ?8 x3 R; ~2 j+ `6 h$ ^$ J% t5 G
“意”是“念”的信息内容。
& w$ J6 X/ Q; x  v+ G/ \* a1 ^2 z7 A8 Q0 s* f7 d4 V; ?
“念”是“意”的载体、运动形式,是心性这个本体的功能作用的活动形态。意念通常也称“情志”。如果把心性这个本体比喻成水,那么波浪就是水起的“念”波,会起波浪就是水的“神”功能作用,“念”力波动载有信息内容就是“意”。这就是“氣”具有的三态“质量、能量、信息”,显然“意”属于“氣”的三种形态之一“信息”,从“氣”的三态可以知道,“氣”在“意”信息内容这种形态时来源于“炁”,而不是把“炁”归于“氣”,因为“先天一炁”还有对信息内容具有“功能运行的程序化:平衡有序与混乱无序的叠加态”这部分,氣的正常运化生生不息,得依靠“炁”的功能作用程序化运行,所以是“氣来源于炁,而不能认为‘炁也是氣的一部分’”。老子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中生有。”这就直接指出有形的物质生于无形的“道根自性”,非物质态与物质态可以阴阳转化,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8 A, \7 g! x  X  q0 |  z( P3 c5 f( e
% m" `! t% T, H, ^# V0 G
当“先天一炁”的生机信息构成“氣”的一部分,生成“神识”本体:意生身,这是形成生命物种“基因种子识及功能作用的程序结果表达”的前提,具有一种业力作用,佛教的唯识称为“五蕴”比例结构。“神识”的业力作用引发的五蕴比例结构差异,形成了生命物种的基因差异,产生了大千世界的时空环境及适合生存其中的物种生命。道家与佛家都共同为人类文明指出了三界三十三天的时空存在状态:欲界、色界、无色界。( Y- t9 S+ T# \' G& \7 z3 s2 j9 \2 @

  H" A% B6 ^1 D5 S! b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由于自身业力的局限,容易见“物质态”,而难见“非物质态”,以为宇宙世界就是物质构成的世界,物质态之外再无他态,所以叫“唯物”,整个世界只有物质,除了物质更无其他,于是理所当然地“精神意识也是物质产生的;物质第一性第一位,精神意识第二性第二位”。
) q$ T+ v( n! c$ o7 A. M  H. C$ o+ S/ g/ a. o
比如“意生身”这种“非物质态”的生命存在状态及其生存的时空环境“色界、无色界”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理世界,难以用目前的“物质态”科学仪器探测到,生活于欲界物质态世界为主的人们,实在难以想象“没有物质构成肉身”的生命会是什么样?
! Q; m. _% z0 ?4 d+ @3 J4 @, U" i, @! U  U6 G+ G1 p- o
唯物主义虽然摆脱了培根的“还原论”,进步到可以用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精神意识生于“新增”功能:即“整体系统功能大于局部各子系统功能,整体功能不等于局限各功能的简单加和”,能这样看问题,已经很接近“得一”的观点了!但还是局限于“世界只有物质的存在状态”,没有跳出唯物主义,还是不知道或不承认“世界还有非物质态的存在状态”的一面。这源于不知道“成然之性: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无法建立阴阳相互转化的概念,也就难具有阴阳“依存关系、脉络成生”的观点。! k' C' x! b2 G/ v  p; b0 \( ^

, f6 \0 ^, A: G# ]& _中华文明华夏道统“传统科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阴阳”,“阴阳互根、相互转化”的依存关系,首先指出相互具有依存关系的存在本体所具有的内在性质、功能作用,然后基于一体同一性,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多种可能变化的不同叠加态”,具有了相互转化的依存关系,由此就自然建立了阴阳的叠加态。
  y5 X* U3 t% z  o+ {! I/ T: U6 H5 x% I, U( `7 h' v
有形质碍的色法,物质态是凝聚态,可聚看三散,一般情况下属阴,非物质态,无形无质碍,没有质量,但有能量、信息,也是可聚可散,一般情况下属阳,阴阳结合可以产生人类这样的具有智能的生命物种,乃至其他各种生命,如同广袤无垠的宇宙中的银河系,有太阳系,只有地球到了一定的演化阶段,环境条件才适合生命存在。  \; }! ^! W' c) B& q  @& E  ?
% a2 ?& }7 T: v' b0 Y# F
比如演化进程中出现了物质态的人体肉身,是凝聚态的物质,属阴,精神意识源于非物质态的“先天一炁”的生机信息形成的神识,属阳,神识的程序功能驱动受精卵干细胞的胚胎演化发育,形成人体各组织系统,现代科学称为“基因程序”,神识与肉身可以阴阳转化,种子识信息熏染形成每个人的个体生命特征,长相氣质,好恶习性,天赋所能的特长倾向、兴趣爱好。孟子说“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讲人的良知良能,就是在讲人的天赋本能。养神聚氣可以滋养肉身,强身健体,生命就充满生机活力,朝气蓬勃,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整个人发生氣质变化,脱胎换骨,这就是通常说的“食氣”,这已经被古今无数修行者实践证明存在的事实。同样如果物质的身体没有保养好,衰老病坏,一样无法保全神识的融合注入驻留,人的肉体机能衰老坏死,神识就会被迫离体,甚至能独立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不受物理空间世界的局限约束。
! s7 ]; ?, j% _' @8 ^; q# ^; F' d! x8 |; Q2 u
如果按唯物及唯心观点看这个事实,逻辑思维上实在无法解释说得通,人体是物质构成的,人的精神意识是物质产生的,肉体坏了消亡了,精神意识自然也就消失不见了!精神意识怎么可能还可以反过来滋养物质构成的身体呢?唯物论者把精神意识说成是物质功能生成的一种现象,是物质的附属品,甚至有的科学家把精神意识说成是人的一种幻觉错觉,只是微观世界的各种分子原子电子的化学反应、电磁感应作用、神经信号传输等,无法接受不能用解剖实证发现的“经络”系统,用物理化学的机械观、还原论、数学公式等号观来谈生命起源问题、生命各系统的功能作用,否定“道生”的“玄妙”神奇!无法接受事实证明的“玄生化成”,被演绎归纳为主的比量逻辑思维局限束缚,无法使用现量非逻辑思维。用一句“不科学”来打倒中医就是这种逻辑思维、行为表现最普遍常见的证据。全体国人的大脑要是用这种所谓的“科学”看世界,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中华民族要是被这种“大脑患有‘一根筋强迫症’”的“科学教”牵着鼻子走,就要亡国灭种!
, O/ U+ T1 e" U# r' q面对这种逻辑思维认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强大的力量释放出来,让法则说话,道理不辩自明!/ O4 G% D4 u5 Y# T7 ^% {2 [

. B3 t# \6 [- k' T2 _因为无论唯心还是唯物,没有阴阳的观念,更不知道“阴阳互根,相互转化”的观念,原因何在?只因有二法对立,不知本体无二的“一体同一性”。所以唯物与唯心都不能清楚认知“物质与精神意识”的依存关系,最多只能说出“物质产生精神意识”这样的认知,精神意识这种非物质态能生成转化为物质态,却怎么都无法承认,难以接受,更不用说还有“非物质态”的世界时空存在。这就是西方近现代自然科学与中华文明华夏道统“中国传统科学体系”发生严重冲突矛盾的根源所在。
* J, k* t' r+ {: X
2 @  S% N; q1 ]; }7 d4 f而中华文明华夏道统“传统科学体系”早以指出“道根自性”这个宇宙世界本体的存在,是自然的本源,宇宙世界万物万象的造化者,不存在一个“人格化的神”造物主创造主宰支配这个世界,尤其《道德经》及佛经,更明确指出“非物质态”这一部分时空世界天的存在,并给出了各世界时空的换算关系,这才是正确的真正“无神论”!
; ~! g8 A1 W, j1 S+ G  f& w8 F4 r( z2 `$ D3 W  A1 A
* A! W+ P% ?* Y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2-17 10:58:03 | 阅读全部
中华文明华夏道统“中国传统科学体系”(十二)玄学原理“炁氣显化”:天赋本能起“用”时遵循“精氣神最小消耗临界值”原理7 S! m1 U. [. o) X4 `
原创 杨贤德 灵应学宫 东林盈易馆 2021-11-01 15:16
/ c/ P; s7 N! d心神怎样让身体能动?
1 W2 k3 j+ x  q( B: w) [+ I& D
* ^2 d% H4 [7 n& T# ]7 h. l) V0 O这里面有个灵性知觉的调度御使功能机制,遵循身心依存关系的热运动“精氣神最小消耗临界原理”:+ S+ s: _, ?& r

" L- C$ }1 x& a: h5 X" x; ]“烦恼热寂,弱化熵增。”3 r$ A# ?4 f1 i

1 `9 B. g8 c; p
* z( {3 N& @' @% k9 E
) d) x3 }3 X( k1 q! ]运动是绝对的,万物都有温度,人体有温度,体温恒定在36.5~37°C范围,体温恒定就表示有最小消耗临界值保持着,高于或低于这个正常恒定体温就是不正常体温,说明身体生理机能出现异动发生病变,意味着身心“有漏”,道家佛家等身心修炼,到达究竟涅槃的无漏境界,就是把最小消耗临界值降为零,处于“无漏”无消耗状态,身体这个容器内外打通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自然就不局限于自身这个小容器的有限能量供给。
, {0 k1 s; i% ]  P1 d
& B7 x, P3 W  D% T! w" M4 x佛法三法印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涅槃经》讲这才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根据每个人的性命体质天赋本能业识习氣方便设立的各种修行方法就是要对治各种烦恼有漏,把这个最小消耗临界值降到最低乃至零的无漏状态。
4 L  J: d  N, R- G; o
+ q$ ^! r1 U% z+ U/ N图片
' f8 w% K/ Z: N& X3 x! H5 h3 C: ~  d! b9 N
消耗如何产生的?
% j" }8 Q! r$ b- b- d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有运动就会有温度、速度与热寂现象。
5 ^3 W" a4 t( {7 }5 l7 @$ A; {4 _
图片
5 Z+ V% x) o( h4 A$ v7 k: u
* N5 Q9 A2 n; e' z7 P$ d9 K烦恼是一种无序熵增的热力运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受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这个自然法则支配控制,会大量过度消耗人的体能储备“精氣神”。止息烦恼,狂心当下歇,就是一种热寂有序、致中和得一状态。过度消耗透支时身体会本能自动地劳逸结合,就是遵循这个原理:
8 P4 \- o) ~1 b5 w- c2 c9 j  R# ^过度消耗透支体能储备时身体会本能自动地关闭能量供给,表现就是人的晕厥休克、昏迷不醒,折这是身体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制止能量流失漏泄;
8 @" N- P4 T" ?$ H( b- l  `当体能旺盛、体力充沛时身体会本能自动地储存储藏富余的能量,以备不时之需。所以人体中既有固定值的十二经脉开支的能量供给方式,也有随机调节分配以机动灵活随机应变的奇经八脉的能量供给方式,组织系统的工作准则就是协调处理人体“整体与局部的依存关系”:
0 H+ P6 E% X' x9 |6 ], k4 b1 n+ s& U致中和阴阳平衡的得一状态,类似现代人事社会管理的宏观总量控制调节。这就是“神得一以灵”,不得一无以灵,将恐歇。, w' z' f" `. m& p( ^& E8 t: ?
御神:收支平衡约束下,人如何调动使用智能,劳心耗神,耗费心力。6 Z7 k; H! R% W+ ^: G7 e; J8 O
心性起“用”,神生意“识”:心如何调动使用智能?; b4 U8 l; w3 Q# K* `
; s+ f% L; _( J; D- X
必须经历炁氣显化,形成一定时空结缘点的固化极限,按照脉络成生,生成各自性命的业识习氣。
4 f. x- w$ j/ `; Q( B8 z
" j4 C  G8 j4 l0 O. o2 R7 W( ~图片
+ k9 \0 E$ ^* ]: [- C, n! J7 {2 y! ~; X. f
图片
# ]3 x6 ^+ `) J& A; x( `
  z% A5 u9 d6 k6 E; ~7 A图片* C3 B& P" |; ]' o* z; Z

& W8 P" S: b; O1 g. Q我们来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对御神的描述:
8 B# ?& t( Q$ }/ f“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i2 K8 e( T. v7 z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 i% X5 S& x4 I, ~" t( G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 e' H8 Y1 }! w3 _9 @. c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 _. e) S) `. j7 ]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6 u3 [* P" X4 z/ D& }# s8 y6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1 S7 m* A- s1 N3 y: Q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1 G( S% }& `& ^- z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 P8 j1 u% j" I6 e  `- {5 t
这段话里“形与神俱”就是从身心依存关系,谈到人的精氣神过度透支引起过早衰老的天年养生问题,“妄作劳”:“以妄为常,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过劳死”这个现象从岐伯时代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从未能得到解决,这是人类自身的业力决定的,与认知思想价值追求密切相关,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应当正确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拥有“正确”的东西。“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向全人类响起着晨钟暮鼓之提醒。
6 C; i( @& r! h+ K0 m6 \* y7 k也就是说,早衰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过度御神,无节制地透支,调动使用智能,劳心耗神,耗费心力。其次才是外在客观因素: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依存关系,这股法则秩序之力客观上也助推影响着人们的精氣神消耗。  ?  Q5 @1 a8 A
这里引出一个更深层的机制,如道统前十二篇玄学原理所述问题,那就是“心是什么,什么是心?;心是大脑吗?”作为人的自主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如何调动使用智能,劳心耗神,耗费心力?' a  [- y/ Q( ?9 N9 l" M

; x9 c7 H7 W% |图片- U6 L( e/ }& f7 ?7 F/ p- h

- X/ r4 j+ ?/ b+ |, p(精疲力尽后休息中的猴子:靠着木桩闭目养神;被人类逼迫进行耍猴杂艺表演,套在脖子上的锁链束缚,无法挣脱)
7 h  F. P' i) ?$ n
- E; ~4 ]# f$ }6 L% [2 T: a业力之“绳”:套在猴子脖子上的锁链,人类何曾没有各种枷锁而不得解放解脱,只不过套在人类脖子上的,更多的是自己加给自己的、自找麻烦的无形锁链。  W  w2 U- o* a+ b
“人有自主意识,主宰支配御使自由意志行使自由选择权”,物种自然进化过程,赋予了人类具有这个基本的生理功能,从这个功能出发,我们可以找到“心是什么”的答案:什么是心。: A2 M) r3 Y2 z7 ]6 K
: P; u4 T# x9 Q0 Y$ v+ r
图片
9 Z, f* G; D4 ]8 o% V- c$ i0 L. X: @! g+ \/ n, Z' T5 j
心是大道程序,具有“种子识”基因的方向结果、性状表达的程序功能作用,能造能化、能生能成,也就是道根所生,无二之性无形无相非物质态,按现代科学讲的话,就是是物质三态(质量、能量、信息)关系调节转化的量子态造化机制。
9 }% N" g) A  u7 b+ c8 w$ d# ^
6 _3 m8 y, s* b( w0 T: N# Q6 k! c图片
% C, o  \; D  p- J5 L" B
/ _* Q, A. f4 G. V% T在道统前十二篇讲的玄学原理中,佛家的唯识学、禅宗讲的自性,把心性起“用”、神所生“识”分成八识,系统详细地阐述了人的“六根”与外界环境“六尘境”接触生六识的互动依存的缘起法则。“界”也由根尘种类而生分别。; g- x4 V* a  M0 D( K6 g  R6 |( ~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第六识)、第七末那识(自主意识“我执”)、第八阿赖耶识(含藏识),由表及里,第六识意识可以控制前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的生理活动,摄取物象信息,身根包括了身体五官四肢、肺呼吸、小腹肠动、肛门提松等。第六意识的背后真正指挥者是第七末那识“我执”,第六意识是第七意识的执行者,所以第七末那识叫自主意识、意根,就是第六意识的根源出处。, p" [* S! x) `$ k* d0 |
6 y+ j  Y* I& G  P; o) C% k
图片: {: X4 Q7 h. ?8 S
/ f; y2 a- u+ O* A9 y! g. Z6 n
因此,我们往往把“自性”也称“灵性、心王”,工作特点是自性起“用”,神生意“识”,具有灵应的天赋本能,本能自知、智能化自动化,也就是第七识末那识“我执”意根,如同身体的司机,开着身体这辆车,指挥第六意识及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工作,要行要止,全凭心神意念之“想”这个功能的开与关,想时开启即行为劳作,不想时关闭即停止休息,第七识末那识“我执”是第六意识“分别识”生起的地方,所以叫“意根”,想与不想的状态,劳作与止息休眠、醒觉与昏迷不醒,都是第七识末那识“我执”在当家做主说了算,是真正的司令指挥官,真面目长得什么样,就是我们要认识了解的!身心关系的正常工作,前提条件是需要能量体能的供给支撑。
. L- T, g' |& D6 a; Y' f1 k, Z人类会有“懒惰懈怠”的行为心理,并不是与生俱来天生就有的行为习惯,其实是一种应对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适调整的本能反应,目的是避免体能储备“精氣神过度消耗、减少无谓不必要的热力运动熵增出现”,而运动强健体魄改善体质,也是一种本能,通过智能化的自动优化,以实现“精氣神的最小消耗”。. S5 i5 ?. B; O  F" Q+ G$ N: W
但同时由于熵增的客观存在,绝对的热寂不能全然消除,所以“精氣神最小消耗”的这个最小消耗临界值,会随着组织系统的老化氧化而被熵增不断推高,长年累月的日积月累,这个最小消耗值会高到占全部体质能耗的百分之六七十,到这时因为高昂的刚性开支消耗身体将不堪重负,生命也就岌岌可危,难以维系支撑下去。“懒惰懈怠”意味着任由无序熵增泛滥成灾,最小消耗值的水准被熵增越推越高,并且人的智力经验对于降低最小消耗临界值水准线的经验方法之路越来越陌生。4 ?9 I7 ?0 Q2 ]6 M! y/ {0 z5 L
而如果主动进行弱化熵增,减少烦恼,因为本能自知的经验总结验证,探索找到了正确方法,把最小消耗值的标准努力往下降,相应地也就等效于增加能量的体能储备,智能越高降低最小消耗值水准线的方法就越多越奏效管用,
1 Y; y5 {, z% f$ s1 O2 y( s! m2 Q2 q6 `2 ?; Y- o
图片
+ n: ]9 E' X& |( m- a
6 b3 z' c! i: G0 U* t; e5 j所以同样是本能,有两个方向进化,形成各自方向的结果“氣运八德”,一种是懒惰,一种是勤奋;* n4 }' ~: U5 W. ]8 g
# k& T8 T. m  t8 M
越懒惰则因为不断的熵增影响把最小消耗临界值的水平不断推高,“活着的成本”越来越大越复杂,生命存活、身体存在越难以维系,生命力逐渐被熵增吞噬消失!# C) [: z8 L  G; U7 s
2 ]0 |; d' @8 B- H
越勤奋则越有智慧能力经验丰富,最小消耗值水准线越低,“活着的成本”越低越简单,越容易生存,生命力越顽强,生命越有生机活力!, P2 H: f% U& h/ ^

9 Z" H. ]! G1 N9 C, U- W图片
% l8 F6 c9 Q2 p* C( ?! ^
  U6 M( Z$ s7 `; F0 B“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实际就是一种热寂思想,身心得一中和,复归于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氣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把最小消耗临界值降到最低,乃至无漏无耗的境界、身心境界。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人类社会文明会把“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状态赞誉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传统美德。: w" D. x$ m9 g, ?
修道即在此“心王灵性”入手起修证悟,道家的凝聚元神金丹,禅宗的明心见性,共同点是都离不开能量体能的供给支撑,能否成功证道,则与每个人的体质根器有密切关系,观业力因缘,所以因材施教因权对机,方便之门有了义与不了义,开设各种各样的法门以适合每个人的体质根器。
4 }1 P4 x* h, h4 K1 J身体的生理活动需要能量供给,心神意识活动除了需要能量供给外,还需要信息素材。佛家把这种能量供给总结归纳为吃四种食物“粗团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物种生命因摄取食物形态的不同,而在五蕴结构上比例有所不同,而分类不同的物种生命“智能灵性”层级。也就是如何调动使用智能这个功能上,各物种生命分化分层,有层级分布,这就是“食物功德”。1 j5 N  k  M3 J: p* H% J% ~) _
人体而言,有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十二正经的氣血要能正常运行,需要保证达到固定值,才能正常工作发挥功能作用,低于固定值就不能正常工作,发生紊乱病变。有固定值的约束,这也就是十二正经的类别名称“正”的来由本质。
% s4 V7 T0 `5 j& s% p( T循经传感时,流注循环有固定的特征形状可观测,比如经络所过之处,有条状、带状、圆圈状、圆弧形等的氣感现象。十二正经这部份的氣血属于基础生理功能,有其自身的生理规律,自然自为,无需人工观照看管、指挥命令,就会自动运行,人的心神自主意识,一般情况下很难插手控制、干扰到十二正经的平衡有序运行。$ q, ]' b% s1 }# e8 k( P. u

; J: e) ]- p( f, `9 ~' r( B4 _/ M( x, i图片. S( B& q  @% w) j. l( |

0 I# N/ t' O7 u3 \; J“平心养正”的原理:$ Q2 e- t$ }2 Z
$ S' [5 w4 Y; C8 ]% X2 y. C, L5 |
生理基础的固本培元。
% O+ x" q) ^. G. q5 L物种自然进化过程的自然选择自适调整,进化出了人体的氣血能量储备库这个功能,十二正经的固定值就是这样的储备值,如同人事社会的储备粮储蓄存款一样,不可轻易调动透支使用,以备不时之需,非紧急危难关头不可使支出。, t4 j0 w$ p9 u+ @0 j
“修心养性、固本培元”说的就是十二正经的这部份氣血,最少的固定值不能低于正常发挥生理机能所需的临界值。每个人的十二正经固定值,会因身高、体重、体质类型、心率、收缩压等的参数不同而不同,但所有人的固定值都不得低于临界值,低于临界值,就意味着透支富余随机应变、应需可支配氣血,容易陷入哈欠打瞌睡、昏沉欲睡、昏迷不醒的“心神无觉、不灵不应”状态,无可用时就动用十二正经的“储备粮”,“心悸心慌、胸闷不透气”现象其实就病理机制而言就是动了“心经、心包络经”这两正经的氣血,令其紊乱,接续不上。我们把十二正经维持在固定值保有量起储备作用的氣血称为“正氣”,把维护十二正经氣血的心神意识称为“正心”。
8 p- q& ?+ `9 u* F# W
, \2 A# O9 N% b图片
0 O+ b, u7 O  E2 e( r6 P" U3 a7 G3 S) l# ?
图片
: _: o. r, [& `4 A5 E9 R- _) S* o  u( e6 a
督脉总阳脉7 \6 c) b0 V. T
奇经八脉是随机流散、机动灵活的氣血循环部份,可随人的心神意识的活动需要支配,而机动灵活地调节分配氣血的供给流通、能量分布,是富余可支配的氣血。如同从江湖堤坝满溢而出的富余水流,四处流散,像水无常形,没有固定的流注形状,不像十二正经的氣感现象有明显的流注特征形状,但也有循环路线可循。1 C2 @" J6 X* @

* |" l1 P9 K9 F/ X( g图片
4 |8 z$ V/ @1 P$ I& B
, h- g1 l# [" E) w任脉总阴脉3 Z: D5 l1 q% F
奇经八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维二脉、阴阳跷二脉”。
: K) b% E2 r7 z御神作为人体心神意识的宏观总量控制活动,所调动的主要是奇经八脉这部份富余随机流散的氣血,根据第七识末那识“我执”的需要,机动灵活地调节分配,身体哪里需要就往哪里供给输送。但这部份在身体氣血总量占比其实很少,人类的直立行走、坐姿、奔跑跳跃等醒觉时的运动,除了两脚支持站立,需要占用大量的氣血,尤其醒觉时的大脑,思维意识活动也占用了大量的氣血,消耗体能占了体能总量的约70%。8 f3 K; s; L' ?% I: J& l
$ c( g& N* I% f3 W, r
图片. ~/ ~5 Y; w# ?1 s/ G
5 T% S# {* Z/ ]8 t
因此当我们疲惫不堪,说“累了乏了、困了倦了”时,其实就是原本富余可支配的奇经之氣血已经耗散完了,开始透支动用储备作用的十二正经的氣血,肾经生精元的功能下降,影响肝经造血滤血解毒,传经传到胆经,波及胆经堵塞、垃圾淤积得严重,大脑供血供氧不足乏力,而要调动十二正经内的储备氣血,是有一定难度的,约束条件就是收支平衡,由于十二正经的氣血属于固定值状态,不能低于醒觉与昏迷沉睡不醒状态的临界值,一旦调用就需要条件约束,调用不是无条件的,原有的收支平衡打破,身体处于阴阳失衡,进入无序混乱状态,那么出于维护生存的本能,人体的自我休复调节机制就会本能地作出总量控制反应,要减少储备支出,避免耗散,应对措施表现就是“进入休眠”的省电省氣模式,认定身体的主官心神自主意识(第七识“我执”)在以妄为常,无节制地妄作劳,那么就控制透支,防止继续进行的储备支出。于是人就在宏观上感觉整个人昏昏沉沉,昏昏欲睡,“困了想睡觉”。5 V. H; K0 ~& T5 K2 v" m$ X8 j
' C  r5 M' I7 O
我们把奇经八脉的氣血称为富余流散、机动灵活的可支配氣血,把指挥调节分配奇经八脉氣血的心神意识称为“奇心”,以妄为常妄作劳,其实就是“奇心太过”,无节度制!+ n6 t. Z( C9 |0 ?4 K
由此可知,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在人体醒觉状态与昏迷不醒的沉睡状态调整中的总量控制“收支平衡”,是御神活动可进行的生理基础。
* r/ w0 |5 f( [2 u3 x& U3 x8 T/ a* Q. b
图片5 f7 n6 s4 t; ]( e& m' r3 e! [

, w1 e8 y# w& O' |* a* S/ [到此通过揭示“精氣神最小消耗临界值”原理,我们对这个“心王灵性”如何工作、性质特点有了具体深入的认知了解,不管儒释道三家“各家的认知及入手途径、工夫境界提升的入手处、训练方法途径”具体如何,都离不开“身心的依存关系”这个基本核心问题,都是在开发激活人的天赋本能,“学达性天,上下通达”,“良知良能,知行合一,心物玄同,本能事功,学用一致”,所以把握住了最基本的依存关系这条脉络,儒释道三家就一统了,再加上马哲与现代科学,统称“中华文明华夏道统”。& D# U' d9 i3 W; \2 L/ x
7 N# A! S7 R* K. \, x
图片( J! I$ L+ g2 C9 M
( D& Q$ m* C! J5 B
华夏道统就像一个熔炉,功能作用就是用来“炼化同化”,因为文明文化制度的本质是生存状态三要素:! f& R4 u( ^$ x* |- f7 U# z

5 c8 a9 e6 m* H: [+ t) D“生存条件、生存结构、生存环境”,服务于人口族群的繁衍生息,人才培养,尤其是人的天赋发展,提供优质的生存状态三要素,高质量的道统就显得尤为关键。# q" C& F- k- Z6 f6 p
, c' G  M8 x# a9 ~7 p5 ?9 x  s
所以人类所有的文明文化制度到了中华大地,都要服从服务于中华民族的生存需要,都要经过“华夏道统”这个大熔炉的炼化同化融合,粉身碎骨完成本土化的脱胎换骨。
/ g/ M9 l# F- U
0 Y4 Z& f# S. ?$ w图片$ v! I" I4 N8 x3 }  d4 O+ ?/ D
  c8 Z2 o6 C! o) }1 i
从身心的依存关系看“精氣神最小消耗临界值原理”,自然法则赋予人的灵性知觉,天赋本能,必然体现出“智慧”以消除弱化熵增热力运动的影响约束,最小消耗临界值越低,天赋本能越容易激活开发,固化极限障碍越少,难度越小;反之临界值越高天赋本能越不容易激活开发,固化极限障碍越多,难度越大;人类实现天赋本能的“自我进化成长、境界提升”以更高的智能适应生存需要,强化提升生存的生机活力即生命力,所以道是机动灵活的,禅是充满生机活力的!3 G8 y1 G6 m, K! b4 ~% M0 U9 e
(十二终)6 l! W" Q, o; S- [" U- m

& w# d( y7 e% E7 I9 z# r(中华文明华夏道统十三篇玄科原理系统集成)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2-17 11:01:23 | 阅读全部
杨贤德先生说:9 d( W: p( Z  j( ]
从新仙女木事件以来的全球这期文明,已经出现严重危机,也在甲辰年之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能提出华夏文明有12000多年历史,不只是上下五千年,难能可贵。: U* W: V7 p; u4 ?' l) b
生病的社会人“心情不好”2 b; a& ]. A' X) ^
万众印染于心,所见风吹幡动,自然是心动。古井不波却也不是一潭死水,一念能觉身心是幻,即是内心强大的功夫力量,自主自律、自觉自愿、自动自发、自强不息的厚德!# ~, i0 M9 i% `% O' \$ U2 `) q
身体是自己的心神这个无限本体主人“我”与这个物理世界的时空结缘点,被时空结缘点束缚拘住,不能自由来去穿越时空。. h! s2 q/ ^; F, g5 b! |
生病的社会人“心情不好”,掉进自己的心神意识制造的幻觉世界中,想要超越自己必须突破自己的固化极限,进行身心锻造,体质调理,体格锤炼,舍得粉身碎骨才能脱胎换骨。
: h% i3 ^7 z4 A所见的世界只不过是自己的心神意识通过身体对外放大在这个时空的投影,看见的世界还是自己念头投射的影像,这就是自己的身体容器、体质类型形成的性命神识业力,即天赋本能,使用物品资源的思维方式、与外在环境互动的依存关系,每个人的身体这个容器的体质类型不同,心神意识对外放大在时空的投影也不同,所见的世界就不同,个人的时空也就不同,天赋本能的类型使用资源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同,思维方式因此每个人由各自的体质别业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宇宙世界观!
+ ?6 _+ t$ ^8 F9 J你的时空世界不一定和我的时空世界一样,猫不一定懂得狗的世界,同样狗也不一定懂得猫的世界!求同存异的生存智慧,猫狗不会相互抢食物!; X# O2 v, k0 Z9 ~  z: K
鸡同鸭讲,没有对错,生病的社会人“心情不好”,掉进自己的心神意识制造的幻觉世界中无法自拔,只因不知你我的心天世界本来同一空性而苦乐相逼,彼此谁也不放过谁!不见大同,跟自己过不去,自寻烦恼,何苦呢!
5 l# e6 c! \! h2 w% T  y4 o情志是天赋的开关。
+ n/ n/ q- O" w. J$ V9 y( C气运开挂的榜眼欧阳詹:
% W  g1 f6 z+ ~. K3 \7 B' ?一个心情不好的人,贵人都不想帮忙,气运差到鬼都不想靠近!一个性格爽朗心情好的人,最神奇的境遇经历就是气运开挂好的不得了,好到吃饭时都会有人想到你出来聚会,“游娱燕飨,必召同席”,用好心情可以帮一个倒霉蛋逆天改命、咸鱼翻身!欧阳詹宽慰泉州落榜举子徐晦再试科举,徐晦竟然状元及第!心之力,心情的力量果然神奇不可思议!* \+ z" T3 v' q: r
康熙时期耶稣会士学习藏于圆明园中的明朝《永乐大典》中的竖排右到左版式的华夏五线谱简谱,学习翻译华夏文明特色的乐理音符及明代宫廷歌曲“柳叶锦”的笔记手稿,传回欧洲改成自己的横排左到右的乐谱,看到这个文件资料你还崇拜西洋音乐吗?
3 B: ]& Z5 |1 G& x, F“胡言”乱语确实是在坏乱华夏文明!
4 Y& ~6 i' f+ g4 ~# @我们每天说话办事的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发音及字形义是大清满蒙卷舌音语系的发音,在康熙的《康熙字典》乾隆《圆音正考》期间完成强行推广,历法、发型服饰、语言都已面目全非,康熙乾隆爷孙增加了明以前的秦汉唐明古音正韵只有76韵的汉语发音中原来没有的拼音声母“w、x、y、z、c、s、zh、ch、sh、r”满蒙语系的卷舌音、圆尖音,把“t-d、p-b、f-h、w-u、y、i-e”合并对换,声头从原来只有76种增加到100多种,至今已没有多少中国人读古籍经典时会知道古代中原汉人祖先都是如何发音说话,现在说着被强制改说的拼音“胡言”,已不知读古籍时是在“乱语”!
& ^' U# u* r& R% n* B不见识学习过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不足以称华夏人。中国古代数学公式长这样,妥妥的超现代,一点不逊于西方数学公式形式。+ h+ k8 t6 W- `- B3 a2 r% `
《永乐大典》中的中国古代数学集大成,上至上古伏羲女娲炎黄尧舜禹夏商周,下至秦汉唐宋明,百工诸家智慧。$ ?2 a; L  S( c* Z& z& q, @7 R3 [& f3 v/ p
这个求和公式,有级数、极限、有积分,有乘方,妥妥的华夏文明原汁原味的数学公式,天干地支甲骨金文河洛象术在其中,X象形五,这里用以表示求和,⊥表示+相加,T表示-减号,有等号=,有分子式,分母子的右上角标表示乘方。# u* Z. K6 [8 e5 U; ?6 ?5 @
不学习挖掘整理中国古代科学,不继承发扬光大,只会西式新学以为科学,对不起华夏祖先!3 I3 v+ {' |; ?4 I5 j* ?+ M! n0 D

; P  D! w: k" ]5 X《永乐大典》里的这册中国古代数学算法册被偷带出清宫倒卖,1901年英国剑桥买到收藏图书馆。5 ?4 K# e6 ?$ a
) [* u; X5 v2 R* w3 U
近百年来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几代中国广大学生,长期学习西化的西方数学,思维方式已不知华夏古建筑设计营造的奥妙神奇,言必谈三角函数,毕达哥拉斯定理,不知华夏句股定理精妙内涵的博大精深!4 G8 G6 w- f( Z2 [1 m7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2-17 13:42:16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2-17 11:017 J; i% H5 A  Z5 ]# o& @
杨贤德先生说:
: Z7 Q" P5 h. j  G从新仙女木事件以来的全球这期文明,已经出现严重危机,也在甲辰年之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 s$ v- z  f# K! v* [
杨贤德(功德道能)东林学宫道炁常存:
  f6 r3 i3 h5 z5 j( ^+ W! @我通过了你的朋友验证请求,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聊天了4 A6 T$ x9 h# \* {5 v
# B2 i! q, e1 w# i, B* b* _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a2 a3 o7 n/ ~杨先生您好$ f) D: P- ?- Q0 n2 t9 }; T

+ s1 O4 ]9 b- ~杨贤德(功德道能)东林学宫道炁常存:6 T. v3 Y8 J  W5 M2 E# i
曹院长,中午好,叫我小杨好了6 J- |5 y" n0 V& H
( z. j1 S* o; f2 f, x" Q5 W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P5 W( Z' N% N
[链接]转帖杨贤德先生的文章,反思中华文化、气、炁、音律、文字[来自:燕赵中医]( z3 s; o/ l# Q7 V0 J! y. Q
# T+ v% `$ q- J) `# V7 P2 m6 h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1 a9 o. z8 I/ F! l9 `) [( {转帖了你的文章,你看看是否需要修改?
3 i. q* O' v: T6 B8 L- S" a$ O/ w8 r" M4 `8 j
杨贤德(功德道能)东林学宫道炁常存:. l4 u: B4 L- l/ \. q0 c
看了,感谢曹院长的关注分享啊,内容可以,文字不用改,相应图片可以加上,这样读者浏览时可以产生浓厚兴趣,决定开启学习训练计划。- e1 @2 g7 V" a( R) a
1 c$ H$ }, P& K, b: u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8 r9 T! V9 s" L! w3 ]: |7 ?) B发图片比较不方便,就这样吧
: Q7 P; H' B" x0 X4 d$ z' z$ J#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