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主限关”政策的局限性
: U' F1 s: U" {5 r, m+ K9 o
/ b! e( a# L& f$ R A
5 {4 p7 G: b, U1 t* C* R/ j9 s尽管明清政府“自主限关”政策具有防范外来侵略的一面,也没有阻断中外交流的进程,但不等于这一政策是完全正确的。相反,它的局限性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消极防御占据主导地位。16—19世纪,西方殖民侵略势力汹涌东来,频闯中国大门,但明清统治者并未对这一历史大变局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相反满足于传统的朝贡体系,以“天朝上国”自居,心存通过限制或减少对外往来换取天下太平的幻想。“一口通商”之后获利甚厚的表象,实施海禁后得到的片刻安宁,使明清统治者沉湎于政策红利的沾沾自喜中,自以为限关就可以化解西方人的入侵,就可以稳固江山,殊不知自主限关在本质上属于消极防御,没有主动的、长远的、全局性措施,自主限关最终达不到有效防御的目的。限关只能得到短期自保,无法从根本上阻止殖民侵略;限关只能得到短暂喘息,无法获得长期的稳定局面;限关只能得到一时利益,无法获得可持续的增长。因此,在明清对外关系中,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而疲于应付,时而多口通商,时而“一口通商”,管理措施细碎烦琐,消极防御注定不能改变中西力量对比。! s- N V& [. y9 v
. R$ K/ g9 p" U) _! O g, N+ z6 Q另一方面,对西方先进科技采取漠视态度,加剧了军事和技术的落伍。恩格斯曾感叹说,“仅仅詹姆斯·瓦特的蒸汽机这样一项科学成果,在它存在的头50年中给世界带来的东西就比世界从一开始为扶植科学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多”。产业革命不仅带来欧洲科学技术的大变革,而且彻底改变了欧洲和中国的力量对比。康乾时期,清廷虽然感受到了欧洲殖民侵略的威胁,对其心怀警惕,也察觉到西方在不少领域已经领先中国,但墨守成规的保守观念、“不贵异物”的陈旧思想,使其对西方科技进步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在接受西方科技知识时疑虑重重、步履蹒跚。事实上,康熙帝热衷于学习、研究西洋科技,深知其许多地方优于中国,但故步自封,并没有传播和推广这些知识的意识,更没有组织力量丰富和发展这些知识。) R( A6 P- R! \7 m8 H3 {! ~
5 D: H, j- D2 M& u18世纪后期,清廷已经深悉西方科学技术远超中国。乾隆帝知道英国人“谙悉海道,善于驾驶”,当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他亲眼看见英国人带来的礼物,为其发达的科技而深受震动,尤其是装有110门大炮的皇家号军舰模型给他留下极深印象,他“详细问到当时在场帮助安装的使节团人员关于军舰上许多零件的问题,以及有关英国造船事业的一般问题”。乾隆帝的皇子也“喜欢询问外国事物,对外国的科学发明俱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始终停留在感知层面,没有采取措施予以学习、研究。清廷面对欧洲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和日益先进的“坚船利炮”,不思进取,在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上日趋落后,为近代中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4 K+ P" m/ i. ]. E7 }. Z0 k- |# e% N& a3 j
衡量历史是非须置于当时的特定环境,后人不能苛求前人。清代著名史学家钱大昕在谈到历史评价时,曾强调“史非一家之书,实千载之书”,批评一些学者“不卟年代,不揆时势,强人以所难行,责人以所难受,陈义甚高,居心过刻”。其言值得深思。今人不能把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责任完全推给清朝政府。近代中国和西方发展差距的拉大,并不仅是明清两朝对外政策单一因素所导致,它既是中外历史漫长进程中,各国发展此消彼长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必然结果,还是明清时期思想意识、社会制度、内外政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仅仅停留在某一点上来分析和阐释,难免失之偏颇。( n% ~* f8 D) Y5 ^
5 B; \ I; [7 Z6 I8 f2 Y当然,明清两朝统治者对近代中国的落后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历史再次证明一个基本规律:因循守旧而不解放思想,抱残守缺而不与时俱进,墨守成规而不勇于改革,就会导致国力衰竭,社会停滞,民不聊生。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清廷在拒绝接受西方宗教、社会制度的同时,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把诸如军舰大炮之类“制胜要器”拒之门外,实际上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对立面。 G. J* x/ E) N0 z. F5 w
) @5 k& z7 n6 W; r客观而言,自主限关具有其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殖民主义者血腥东扩的步伐。自主限关也有明显先天缺陷,不仅具有浓重的守成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前者体现在明清统治者盲目自大,以为守住“天朝大国”的威势,就可以化解一切外来冲击;后者体现在明清统治者故步自封,力图单纯依靠某个政策调整来抵御所有外部威胁。事实上,自主限关只换来短暂的成效和一时的喘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明清王朝的命运和中国社会的走向,更不可能改变西方殖民者贪婪的本性和觊觎中国的野心。当基于工业革命而日益强大的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的私欲不断膨胀时,当嘉庆、道光两朝政治腐败日趋严重时,自主限关就难以为继,再也无法支撑清廷的统治,中国进而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9 _/ u! ~6 X' N
5 @/ J, e' [) h5 |3 ]7 Y8 I结 语
2 n1 ~- {/ ^; J( W) M4 r) N6 I$ u7 Z W, }3 Z* |
" F( j* J: ?/ e/ w1 ^: J保守、落后、封闭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明清时期对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会标签化为“闭关锁国”。在16—18世纪不少西方社会精英看来,中国首先是一个拥有高度政治文明的礼仪之邦,是文明智慧与道德秩序的典范,东方文化价值体系对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成为他们阐扬新思想、批判旧制度的重要武器。此外,茶叶、瓷器等中国商品,也对欧洲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y R% g8 W& H" @$ r
% u; \; K& {, H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的,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客观历史事实。至于19世纪中国形象在西方的改变,既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也是西方政客、文人、学者出于偏见刻意操作的结果。
% {! M, z7 D$ M0 q
* V! T% H- i% u6 {9 Y明清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对外政策,既有其长也有其短,既有其优也有其劣,今人既不能为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歌功颂德,也不能以“闭关锁国”全盘否定明清历史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
5 o, u0 [8 z: u& Y3 \* S6 x
/ v# e, `; V# T; s2 R, o(作者为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
4 u' d' x# E3 N7 V& z( s2 x
& l4 A- s1 ]$ v2 G5 r《历史研究》在线投稿系统已于2021年9月15日启用,网址为:http://lsyj.ajcass.org/Admin/。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官方微店,订阅《历史研究》《历史评论》和《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
+ E* ^4 e/ P( u" G* K! u$ N
! M& M+ e8 z. j) n2 O5 u7 e" N编辑:湘 宇
- e/ \# C6 k# U& P# Y" v* X校审:小 韦
1 k( ]/ P( }3 p2 \
3 ~' R; @8 [* K/ P图片
# P; ]; r( K% o% W+ B图片
7 ~* v B6 M% z* P图片/ F" j9 n$ U% R
中国历史研究院官方订阅号- z, g$ ~) |) H# p/ W4 |
图片
, ]: S) Q7 t1 D7 u, F* R7 s. Z图片5 R6 x6 @- a9 y: I0 O
图片' n" U( A: V5 A* m
历史中国微信订阅号
4 B/ \- ]6 U6 h阅读原文
! q- v5 {9 y0 X: e( t阅读 10万+
( }2 e/ P" w" w/ m7 w+ Y! ^8 J( J3 a8 W/ [/ g7 v, I& D5 E+ F8 ^* F
中国历史研究院$ h! }7 Q H* T- @
424篇原创内容
8 G: o/ D0 Z- l" d7 L32个朋友关注
8 F4 D) E' B7 d1 J# z7 M9 e: X-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