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3-6-13 15:02 编辑
( s3 ^ X) ?2 O, D3 I8 w
0 a0 W: e* F& M& o: j% [事关前途命运的好消息与坏消息:硬实力突破与软实力问题
1 c$ m" S/ r; `! H事关前途命运的好消息与坏消息:硬实力突破与软实力危机音频:00:0017:50 一
z, I- g5 `2 N最近有关中国的消息真是冰火两重天。
: K( P5 S# |2 Y一方面,好消息不少,其中有一条消息是这样的: * g0 p. f7 p C( ?: b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研究所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各国的研究人员引用次数进入前1%的“顶尖论文”,中国首次超过美国。两年前,中国的论文总数和引用次数进入前10%的“受关注论文”篇数已经跃居首位。 8 j5 C! @* o I% H; \1 R
- Q- S, W# n9 |" o这样,中国论文就在中国在“1%顶级论文、10%高关注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三大指标上均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国“顶尖论文”的篇数为4744篇,超过美国的4330篇。中国占27.2%,美国占24.9%。中国的论文总数40多万篇,多于美国的29万多篇。受关注论文的份额为26.6%,超过美国的21.1%。 7 r2 x0 h% m- d* k6 e
中国不仅仅在论文的数量上,而且在衡量论文质量的关键指标上,也开始超过美国。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是中国科技赶超美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当然,论文关键指标赶超美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下一个科技中心。中国把本次崛起定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至少要回到我们曾经有过也应该拥有的世界地位上。
3 O7 h m2 E8 ^ H6 m" O. \" m6 e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后,又在快速地迈向世界科技中心。中国的伟大崛起,又增加了一个关键性的支撑。 # z4 j( l: T! E8 O, p# A. m
有了科技实力的加持,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有了强大的引擎。中国已经凭借中低端产业的强大竞争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世界唯一的全产业链经济体,被称为“世界工厂”。如果中国产业升级完成,中国再赢得世界高端产业的竞争,那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完成了大半了。
0 j1 p% S( U% H% q3 W5 t+ V9 t3 W$ \更强的科技实力和制造业优势结合,可以为中国打造更强的硬实力。虽然美国最近对中国的芯片产业的限制和制裁手段升级,但不能阻碍产业升级的光明前景,最多是延缓一下升级的速度。
# ^# H' `& j/ O" p- u. ]0 p: {. Y* y我们之前写过一系列文章,分析中美竞争的主战场是制造业,而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石。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从英国到美国,就是谁成为世界制造业的第一,谁就最有可能成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
8 y R" B( s4 H7 j* }; \: @不光是世界经济中心,世界科技中心也同样是跟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变迁而进行转移。 + Z6 z& r/ H1 M6 c r7 u
科技实力加制造业实力,也决定了现代条件下的军事实力所能达到的天花板。
/ h( s' _5 E' n$ v科技实力+制造业实力+军事实力,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硬实力的基本面貌。 二 3 [' n w* H. p( l* i
听到中国论文前面关键指标均成为世界第一的好消息,我对中国的硬实力全面超越最强大对手,更加充满信心。
" b4 ^- o" Z; S* f: Q* T5 t但与此同时,也因为近期文艺界和意识形态领域爆出的一些负面消息,让我对中国的软实力多了一些担忧,这些负面消息说明影响中国软实力领域的一些限制因素,还没有消除。限制中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短板,还依然存在。 7 G3 N: ~0 }4 z2 z1 L
中国的软实力如果进行细分,也是有硬有软。 - i8 m& T3 x' u$ O, x% Z- ~+ ?3 _
新中国创立的体制优势,已经经过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这也是我们能够在硬实力方面从落后到实现赶超的最大法宝。 ) i$ o& d% |7 Q& ? H% {
人口规模、有效国土面积和地缘优势这些条件,并不能当然地成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印度在这三个方面的优势综合起来不比中国差。印度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工业实力和基础设施还比中国更好一些,毕竟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自从独立之后的外部安全和发展环境也明显优于中国,拥有这么多更好的发展条件,为什么印度后来跟中国的差距被迅速拉开了呢? 9 g0 ?( X3 I( Y: M6 r j
如果把原因归结为一条:我认为是印度缺少把自然禀赋条件转化为国家综合实力的转换机制。这个转化机制就是社会制度。中印最大的差异就是社会制度的不同。 : `: k$ G2 T6 B* `3 S
社会制度的差异源自中国发生了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荡涤和冲击了阻碍社会发展的几乎所有旧制度和旧文化,而印度没有发生这样的革命。 0 J4 l3 M% D& T
前些年,中国就有一批人人,就想方设法地否定中国革命,提出了“告别革命”的口号。当时有一个旅居美国的学者叫李泽厚的,和同样旅居美国的刘再复,还以此为书名合作出版了一本书。他们也因此被现在一些不希望中国强大的人奉为精神导师。 + }5 T) X; `% a0 l
这些人排斥革命,认为只有改良才是适合中国的发展之路。 $ @( x# i" U4 u, ^* Z2 {$ r
他们甚至反对救亡,认为救亡促成了革命的成功,而影响了中国的启蒙,也让中国偏离了世界主流文明道路。他们所谓的世界主流,大概就是英美为主的资本主义道路。
# K0 {3 Z5 v7 d9 w2 q$ i$ R他们的启蒙是有特定涵义的,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进行思想文化的准备。说白了,他们认为中国应该以改良的方式走资本主义。他们认为这样就有可能成为英美。但他们不想想,后发国家,特别是中印人口规模的国家,搞改良学英美,成为英美的可能性等于零。因为英美的模式必然产生的两极分化,一端是少数人和少数国家富裕的积累,另一端是多数人和多数国家贫困的积累,至今才让全世界只有10亿人口过上了发达国家的生活,而且,这已经是极限了。甚至大多数发达国家内部,也一样是贫富悬殊严重,欧美日发达国家的普通人生活压力也是不小。
3 [9 h- t+ {) c# e5 O# d用美西方的模式,中国成为印度倒是接近100%的大概率事件。
0 C$ d4 ^4 l& O& W; t* u) R0 `这就是英美等国家一直对中国进行高科技限制出口的同时,却慷慨地向中国推销他们体制的原因。
, S4 J0 m5 G3 r用美西方的体制是搞不过美西方的,只能被美西方搞,也就无法逆转东西方在世界文明的地位,百年大变局也就无从谈起。
0 [! x v* {% N2 p4 A4 ^除非成为美国的附庸,或许还有可能跟韩国这样搭上发达国家的末班车。但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只要不分裂为七块以上,是不可能给人当附庸的。
) a( O, w) n! J( {' T" S" F革命是唯一的道路,中国的体制优势就是革命的成果。 ; C% U4 Q6 {4 f( ~* q# D
新中国的体制优势,就是中国软实力中的核心优势。我们的软实力能够达到什么高度,取决于我们坚持新中国的体制到什么程度?
) J. X4 N; Q$ l9 R0 h- w' a这个体制当然不会一成不变的故步自封,一切改革都要以完善社会主义为出发点,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要坚持,比如经济领域的公有制主体地位和以及相应的分配原则,政治领域的工农主体地位和当家做主的权利,思想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些可以包含在“四项基本原则”里面。
$ o }; Z4 A: h- L2 |2 X这些都是国本,不能动摇,不容撼动。
( b q1 f- k; r( ~0 U) ~这也是内外敌对势力最想否定的目标。所有的对华舆论战,都是围绕着否定新中国创立体制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而进行的,都是围绕着否定那几个事关体制的原则性问题而展开的。
. J5 V" Q( _6 ]( n三
, v8 i: i+ z4 P$ I前面说了中国软实力中比较硬的地方,再说说中国软实力比较软的地方。 5 [! d, L1 X& _1 ?" j
最近一些舆论热点事件反映出的情况,集中反映了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的短板问题。这些软实力的短板,又会集中投射在思想战舆论战的能力方面。 % x2 i* Q# Q, F; k3 T( u( H
思想文化领域的职责是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整体的精神面貌。
) J. i4 z6 \/ u# ~" a) E最近网络集中关注的贾浅浅要加入作协这件事,虽然很多网民都在用调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无奈,但这件事的性质是很严重的,反映了文学领域非但不是净土,反而充满各种负面消极因素,而且还缺少必要的自我净化能力。
" t/ p6 t7 Y* u. G, r2 \
4 V$ S. J4 _/ Z$ ?& R* i发明“屎尿体”的贾浅浅凭着父亲的影响力,以自己所谓的文学造诣,就能够被推 荐吸收进作协。而且贾浅浅的事情,不是才暴露,在2021年就已经成为舆论热点事件了,但依然阻挡不了贾浅浅出现在中国作协拟吸收的成员名单上。
- V# E$ j" ]$ ?这不仅说明,在这个领域内门阀公卿等封建沉渣卷土重来,而且还说明情况已经严重到他们可以无视群众反感和社会影响的程度了。 4 o0 n/ W% ~, f1 N# W
什么叫肆无忌惮?这就是。这个事件说明裙带关系、门生故吏的圈子现象在这个领域已经严重复辟了。在原有的形形色色的“二代”之外,又多了一个“作二代”。孩子承袭父母所擅长的业务,有水平自然没问题,苏轼一家三进士,还出了三个文豪,大家也引以为佳话。但贾浅浅这水平,适合进作协吗?
4 u/ l1 g# q7 i" O我们普通网民都看出来的问题,他们这个文学圈的人能看不出来?即使是看不出来,群众也早给他们指出来了,但他们停手了吗? + l+ E# v. T4 w1 z4 S! q
他们为什么敢于无视群众的意见,是因为他们通过利益的相互深度捆绑,已经形成为领域内的门阀了,所以无所畏惧了。由此可以看文学领域的这种裙带关系和圈子现象,已经发展到多么严重的程度。 % h) Q. A. R- M; E4 y7 a7 \1 [+ x
贾平凹成为国内知名作家和陕西省作协主席,就能够让自己的女儿,冲破群众的质疑,要敲开中国作家协会的大门。通过贾浅浅这件事,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圈内的运作方式有多么赤裸裸和无所顾忌。 6 q& u; S4 n0 p0 N) U; u
被称为贾平凹研究学者,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学科带头人、人文学院、文学院副院长的韩鲁华,在和贾平凹合作的《穿过云层都是阳光——贾平凹韩鲁华对话》中对贾平凹的吹捧力度就很让人受不了,比如书中有这么一段:
7 [3 m0 {' I) V6 \0 x4 y: Q我很喜欢《秦腔》的起句,觉得这句话写得非常精彩:“要我说,我最喜欢的女人还是白雪。”这句话有《百年孤独》等作品的气势。
. D1 Q9 t1 G [: n3 G' I这种吹捧力度跟那些吹捧贾浅浅的评论,还是差点意思。比如一个叫张清华的就这么评价贾浅浅:
9 }( B9 w8 |# h3 E有的人可能写了一辈子,也未曾像她这样天然地靠近诗歌本身。在通向缪斯花园的隐秘小径上,她似乎有一张偷来的通行证或寻宝图,闪展腾挪了几下,便将众多的探路者甩在了身后。
+ w( c: }& b0 @ x1 Q
' W( c% k1 k( E5 v U" L3 s当互相吹捧成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圈内规则,这种吹捧自然是有回报的。2020年在西安举行的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分享会,贾平凹出场站台同样不遗余力:
9 V8 O2 q; a7 Y ^. g2 p如今不少散文,要么特别艳,要么特别浅,要么就事论事,但这本书可以当作散文来读,也可以当诗来读,也可以当哲学评论笔记来读。 J y( W) m. f, i7 `
甚至贾浅浅和贾平凹这对父母之间也是互相吹捧。唐小林那篇《贾浅浅爆红,凸显诗坛乱象》,有这么两段文字: 8 F6 ]0 O; ?/ e! d
贾浅浅对乃父的赞扬是全方位的:论文,有《生命的言说与意义——试论贾平凹的书法创作》《文学视域下贾平凹绘画艺术研究》;散文,有《我的父亲贾平凹》;诗歌,有《J先生求缺记》,称“J先生把自己变成沈从文”;评论,有《每部小说都应该有秘密——贾平凹新作〈暂坐〉漫谈》,称《暂坐》是贾平凹68岁时“燕处超然”式的写作,“成为另外的一种伟大”……
/ D$ U) g- X: r, k5 I
; a( c: D5 c X9 l5 d5 u贾平凹则采用一种“软文”写作的方法赞美贾浅浅:“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4 h4 Q4 |1 c2 U* w贾平凹任教授的西北大学,也聘贾浅浅为文学院的副教授。贾平凹担任主编的杂志《沿河》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贾浅浅获得诗歌大奖。 4 d4 f3 [( l( ~' j; Z5 M
这些丑陋的运作方式,都已经赤裸裸不加掩饰了。 3 {0 W/ @; c; Z- x) P- p
类似的裙带关系和利益圈,也出现在人教版教材的问题插图事件中。吕敬人成为人教版教材插图的艺术总顾问,就很容易为自己的学生和儿子的工作室拿到为教材做插图的业务,哪怕吴勇工作室没有注册,都不影响问题插图一路绿灯通过一道道看似严格的审核程序,出现在亿万学生的课桌上,还能保证十年时间有人反映但无人整改。是人教社的领导不清楚吗,被免职的人教社总编辑可是说过:“教材里的一幅图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的。
. w8 k5 }$ U1 f U0 \! F吕敬人所在的清华大学艺术学院,还出现了学生作品的“眯眯眼”辱华审美。 + V X* V1 |( J
这种裙带关系和圈子利益共同体盘根错节,就可以控制一个领域的话语权和重要资源。
- Y6 C# {- {4 N0 X9 `( }4 p3 e) Q- c# I这种由由裙带关系和门生故旧形成的小圈子,非常有利于一些国家通过搞定一个关键的人物,再通过他的小圈子,一下子就能进入到意识形态的核心地带,并让所有的审核机制失灵,
2 [1 R0 j) E" o( E! P0 u, e最近还爆出了陈春花的“爱尔兰欧洲大学”博士水文凭事件。
6 n6 n) W( l# y网民们通过顺藤摸瓜,还发现了号称中国管理学泰斗,复旦大学教授苏东水亲自创立并担任院长、他儿子苏宗伟任执行院长的上海东华国际人才学院,以及他创办的上海东亚管理学院,都跟这个“爱尔兰欧洲大学”有过“合作”。陈春花就读的“爱尔兰欧洲大学”DBA二年制博士班,是在国内开班,授课队伍又是以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为主,DBA课程表名单里的7位教授,其中有3位是苏东水的学生,还有一位是他的好友。陈春花所在的这个班,还有一个学生,就是苏东水的公子苏宗伟。
! U# Y, d4 N0 X3 e5 Z' ?而这个“爱尔兰欧洲大学”还是中国人在欧洲注册的一个公司。有人已经怀疑这个“爱尔兰欧洲大学”的实际控制人也是苏东水父子。 9 U0 T5 ]* T9 F% h7 B9 w: Q
- A9 r. R8 L4 L4 N# G3 l, T
看到了没有,这里面也同样有父子和师生以及好友等裙带关系。而陈春花本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所谓的“爱尔兰欧洲大学”的含水量,但她还是在苏东水地建议下花了不菲的学费去读了这个“博士”,因为她知道这就是加入苏东水这个圈子的敲门砖,只有花了这个钱,苏东水的人脉才能为她所用。后来,果然没有让陈春花失望,她如愿进入北大,还成为国内企业管理学的风云人物。要不是通过软文要利用华为抬高自己,被华为一纸声明让陈春花暴露在大众的关注下,陈春花还可以继续风光下去。
a7 h0 T8 H+ I% ]6 M& ?- K" l& X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可不是方鸿渐拿“克莱登”假文凭回国、因信息不对称一时很难辨别文凭真伪的时代了。但陈春花就是凭着这个假博士文凭,就可以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让那么多对普通人文凭都能行之有效的文凭鉴别机制生效。
! o4 w2 Z l/ h2 ~- i不用在举更多的事例,上述三个事例就能够说明事关百年教育大计、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软实力的领域,存在的问题有多么严重。 - x" M- l6 n0 A: E0 p% o% j
一直有人在问,为什么文艺界为什么很久没有出世界经典了?就是被这些文人贬低的一无是处年代,还有钢琴协奏曲《梁祝》、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世界公认的经典作品出现。 : o* m1 I' y2 F1 Z2 b2 e+ Z. g; b
这些人掌控了文艺界的资源和上升通道,通过这种类似封建恩荫的方式,霸占资源,还带坏了风气,怎么可能会出好作品呢? & m0 f, S7 U- a
中国的硬实力在突飞猛进,而中国的软实力却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止步不前,甚至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还在自己的领域搞出了阶级固化。 . q5 V& p) ~ l9 R" Q( H; ~: Z
中国革命,不就是为了打破旧的不平等的阶级固化吗?难怪这样人,对中国革命是一种仇视态度,用他们并不高明的文字抹黑中国的革命。他们一会“告别革命”,一会“告别崇高”,思想越来越反动,文学艺术水平却越来越凹,品味越来越下流。 8 ?3 X+ C- f" `
无论是贾平凹和他的女儿、学生,还是吕敬人和他的儿子、学生,亦或是苏东水和他的儿子、学生,都在各自领域做了同样的事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儿女和学生构建起一个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小圈子,通过各种丑陋的、肮脏的、阴暗的或公开的方式把影响力进行变现。
2 q' k9 M1 f* X( s' U# g$ Q; h中国越来越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解决这些有可能阻挡中国前进的短板问题,就越迫切。
. Z" r7 m* u2 q: a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必然也需要从这些人手里夺回文化教育的主导权,构建国家的软实力,建立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这就需要在这些暴露严重问题的领域进行一场有力度的、系统的消毒杀毒,也来一次不换思想就换人。 $ q8 F) r7 v/ d. d2 m
中国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从来不缺少真正的人才,我们需要找到把这些堕落的各类文化精英进行系统性淘汰的方法,并落实为行动,激浊扬清,让那些真正的有信仰也有能力和水平的人,成为构建中国软实力的承担者和主力军。
; M) {# E; m3 |9 X+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