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属性数学,打开中医奥秘的一把钥匙
曹东义 发表于:2022-7-26 17:17:1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201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2-7-26 17:18 编辑
  B% j% T& [, h0 g6 F* ^. u( q: k/ @7 {6 C6 Z0 X
属性数学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0 l& z- ^5 a3 t/ `1 S- z& v! l

' T9 k! A- v8 M) `* D
  l% \& i9 Z" Q3 s
8 ~. [0 @6 F+ Z$ J所属类别 :其他数学相关4 K( q- o' T% V9 B: s6 D

( N: H8 r' f3 R3 n- i* Q% v. d
' D! M3 y& H( h3 c3 |+ ?4 t

& h; `) ]4 r( V! {1 e8 `
' p# {1 m. W# Z( ]

属性数学,是用数字来表达运动结构、变化趋势,并通过属性规律分析形式表达它们之间相互运动、相互变化形成的永恒运动、不懈变化、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9 ]/ W! W1 v( E# Q4 Z, C

0 r% |8 e# K& y4 e$ E. K: T
, k  i3 F5 q# u2 Y3 o2 ~0 b  D5 P& H: b4 \4 G+ X: @" n
8 ~  q0 S5 W9 j5 z. i  b( Q

* B! T2 L: }3 p5 }& M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属性数学

  • 实质

    数学形式


    ) F" A: W3 ?: x
  • 内容

    研究数字的结构与运动、变化

  • 详细内容

    见正文

    ; {8 [6 ~4 G& p) X' i4 I1 y* Y

) X" s  a: ]+ B2 Y
编辑本段简介

属性数学是研究数字的结构与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与规律。

属性数学是人类对自然数的整体运动、持续变化、无限发展规律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学科学,表示的是事物与物质的整体运动属性关系、相互变化的规律与内涵、发展趋势分析。并且用属性关系表达事物与物质的整体运动规律与变化过程中的相关结构关系。其基础理论的结构是自然数在向无限发展过程中的生、克关系与平衡;二维几何平面中的方平面的整体运动、持续变化之平衡;三维、至多维立体空间的独立椎体结构与自然数的整体圆球结构及平衡。基础运算方法是因子属性分析法、属性变化规律分析法。目前这门科学主要应用的范围还相当窄,只局限在中国的古哲学易经中与中国的中医药学上,其它科技领域都已经被量值数学理论所占据,迄今尚未开拓出应用研究的空间。以后有很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历史信息

春秋时期,第一个挖掘中国古属性数学科学的人是'老子',庆幸之一是他成为了道教的鼻祖,其作品躲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劫;庆幸之二是秦始皇专治时期短暂,中国步入了汉、唐盛世的文化复兴时代。中医药学在属性科学的引导下得到了成熟的发展。但是,属性数学的理论研究却在重科举,博文采的歌功颂德风习中,偃旗息鼓了几千年。

第一个提出属性数学科学具体问题的外国人是哥德巴赫。他的猜想,在量值数学鼎盛发展的时期,吹响了向属性数学研究的进军号角,尽管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人类还没有成功运用现代量值数学的理论揭示这个问题的谜底。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在量值数学科学之外,还存在属性数学科学的广阔发展空间。数学研究需要新的起点,数学科学需要新的发展,传统数学需要革命,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需要向新的高度攀登。

应该说,中国的老子与国外的哥德巴赫都是属性数学科学的开拓者与发现人之一。属性数学研究的内容,就是数字的属性。众所周知,在量值数学范畴中,数字的属性有奇数、偶数;素数、合数。但是大家尚且不了解自然数在其整体线、面、体的整体运动变化结构中,数字属性特征展示了运动、变化、发展三大动态要素的规律性。如果说偶数、奇数;素数、合数是量值数学在运算过程中产生的基础数字属性。那么,自然数在整体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线性、方平面、棱椎体、圆球体运动结构状态及相关自然数的属性规律,则是自然数字展示属性数学研究的内容。

属性数学认为:自然数是一个无限持续发展的整体,在永恒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自然数的整体结构在不懈的运动、变化。每一个自然数数字在运动与变化过程中,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特定属性特征,这一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永恒固有的;而是相对不同的属性数字产生的不同属性特征,是在数字属性之间对立、互根、消长、平衡的永恒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自然数之属性数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呢?简而言之,就是研究自然数数字在整体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属性特征规律。并利用属性特征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描述自然,描述事物,描述物质的运动属性、变化规律、发展趋势。

属性数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概括的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数理结构理论;二是像理结构理论;三是像数属性结构理论。数理结构理论是表达自然数字在自然数整体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展示的属性特征规律;像理结构理论是表达自然数整体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结构状态或形状;像数属性结构理论则是表达自然数整体结构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与属性特征。数理结构理论是像理结构理论的基础,像理结构理论是数理结构理论的形象理解。研究数理不能离开像的属性;研究像不能脱离数字的属性结构。数理结构理论是自然数的属性数论;像理结构理论是自然数的空间几何学。像数属性结构理论则是研究认识自然数属性最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变化;最基础的变化速率等学问的思维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认识自然数的智能,并通过这种认识智能的完善,应用于认识自然。

属性数学绝对不是易经,不是中医学,它是一门数学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数属性科学的学科。易经只是运用这门科学的思维方法与理论原理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哲学科学;中医学只是运用这门科学的思维方法与理论原理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而已。

属性数学是中国民族应用已久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相对量值数学而言,这是一门无量数学科学。研究的不是数值数学,而是属性数学、是运动数学、是变化数学,是发展数学。

然而,这门科学的问世,在量值数学兴旺发展的今天,只有在解数学世纪难题的时候,属性数学才展示出他的无穷魅力。


! W9 i6 l5 X% q# k6 }$ c+ u
1 p4 ~4 X; Q* b- p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7-26 17:21:12 | 阅读全部
再谈阴阳五行之来踪的探索
8 Z7 [4 k5 p* D9 E* r- K# n原创 赵致生 易前文化推广 2020-02-20 10:00. K: I) z: M( E
阴阳五行来源于属性数学,在中医、天文、历法、气象、……等古科学体系中,普遍被应用。) b5 ~" \5 A1 R* w. A- b  o
/ Q$ b+ W& ^" L9 {) w
# k0 p0 v5 ?/ i, V  W8 c
简单的来说,阴阳就是两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之间形成的关联关系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达:相对、相反、相变、相通。显而易见,与现代哲学中的是唯物就不是唯心,是唯心就不能是遗物哲学观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现代哲学产生的西方数学必需要把数字的认识建立在把万物绝对抽象为完全相同的基础上。而中国的阴阳数学观不仅仅可以表达相同属性之间的量质关系,也同样可以表达不同属性之间形成的量值关系。以阴阳一量论为认识起点:形成非阴既阳、非阳既阴的或然性。形成二属性一量数值认识的随机变化或然率认识的起始。我们可以把这种认识称为阴阳之道中的一量论。那么,阴阳属性在二量论的条件下呢,是不是就应该有:阳阳,阴阴,阴阳三种二元二量论的属性关联关系存在呢?这也就是阴阳属性在二量论的条件下,会生出三种或然率变化的表达。古代简称为二生三。当阴阳属性进入三量论的或然变化的时候,就变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八卦关联关系体系了。这也是二元一量论,二元二量论,二元三量论,二元六量论而形成八八六十四卦体系在属性数学的属性量化体系中,演义的属性数学关联关系体系。1 w/ @) G/ {, V# Q( @+ l8 o

2 y6 B2 a$ \* L6 L2 ~0 i/ B1 i2 d+ s& O6 W
但是,属性数学研究的范畴并不限定在阴阳二属性量值增长的范畴内,它也会从二元属性的量值增长,变化到属性多元化的增长:即:三元属性、四元属性、五元属性、……的更多属性的组合形式,形成属性个数量与数字表达的组合数量之间的连续递增体系。……。这就是属性数学通过《自然方程》表达出来的属性数学知识体系。它是由二元属性二量论走进二元属性多量论的无穷无尽变化……。三元三量论走进三元多量论的无穷变化……。……多元多量论走进更多量论的无穷变化……。4 X1 Z8 C9 i) P6 H9 |# ^0 G
/ S3 D) Z- @0 f+ J& u! ~; P2 j

$ e7 [2 t$ c; ^3 F! I$ _- w' q4 v, ~4 Y( R0 A
这是一个庞大的连续变化,连贯变化走向无穷无尽变化的知识体系。中国古传统文化中的所有学科:古中医学,古天文学,古历法学,古气象学,……。无一不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属性数学知识体内的知识体系,所以,探索阴阳五行学的来踪,一定要以属性数学的基础研究为根本。打开了属性数学大门中的奥秘,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中医科学、天文科学、历法科学。气象科学……就会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人类的科学就会从古远的石器时代、经过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半导体时代、计算机时代、大数据时代感、……。走进属性数学时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