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刘敬章主任谈癌症治疗之中,如何内外结合,辨证辨病
曹东义 发表于:2022-7-15 14:25: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370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2-7-15 14:26 编辑
3 M! {2 a7 C# `4 r4 K
" `1 i3 S6 n, Z) J1 \) K
三辨六法、内外同治克肿瘤
沧州市孟村县中医院中医肿瘤科刘敬章
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倡导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积极挖掘民间中医技艺,大力扶持身怀绝技的民间中医,无私培养出了“南通三支花”,朱老热心育人,桃李满天下,成功带出了一支中医“朱家军”,为中医事业的薪火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朱良春现象”。先生临床善用虫类药,在治疗肿瘤和风湿痹证等疑难杂症领域尤为擅长,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医学奇迹。先生倡导临床必须要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才能全面细致,不致遗漏,并十分重视中医外治法的应用,听闻陕西老中医刘俊岑先生的圈疗疗法治疗各类癌症效果奇特,便无私无畏地为其发声推广,大医胸怀之宽广可见一斑,济世救人的大医精诚精神,是我们后辈永远的楷模。千百年来,中医薪火相传的机缘巧合总是惊人的相似:刘俊岑(1920~2009),河南洛阳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学习中医,苦心钻研数十年,不断学习和总结前人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独辟蹊径,发明了治疗肿瘤和疑难顽症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法——“中草药圈疗新法”。刘淑香女士因为患病后找到刘俊岑先生求医问药,很快治愈,被先生的精湛医术所折服,遂提出拜师学艺,共同发展中草药圈疗事业,造福桑梓百姓。刘老先生和刘淑香女士本着济世为本的宗旨,将这一医学成果无私奉献给了世人,发明中药圈疗数十年,行医足迹遍及陕西、山东、北京、香港、泰国、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治愈患者不计其数,享誉海内外,他们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被广大患者尊称为“神圈刘”、“癌瘤克星”。无独有偶,到了2016年前后,石家庄市的马文毅女士同样也是因病求诊结缘于刘淑香老人,拜师学艺传承了中药圈疗技术,开办了福妙堂中医门诊部,并到河北省中医科学院申请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项目,期间受到了曹东义教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该项目在燕赵大地上落地生根,推广开来,为攻克癌症顽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中医外治之路。
后来,曹老师在《朱良春文集》中发现,多年以前,朱老就已经知晓了刘俊岑先生用中药圈疗技术为黎民百姓治疗肿瘤的事迹,并给予充分肯定和极力推荐,号召医界同仁们加以重视、研究和发扬光大。看到朱老生前所著的这些资料,曹老师更加信心百倍地谆谆教导我们这些入室弟子:“得其人不教,是为失道,教非其人,漫泄天宝。中医学就是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宝贵的珍珠,需要我们慢慢地把它串起来。中药圈疗新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精华所在,外治之法即是内治之法,外治之药即是内治之药。针药并施、内外同治、杂和以治、综合治疗自古以来就是中医的传统。只有道术并重,才能复兴中医,你们要做铁杆中医,为振兴中医贡献力量与智慧。”谨遵曹老师的教诲,我们医院中医肿瘤科自2017年以来,利用中草药圈疗外治疗法配合内服中药汤剂和艾灸等综合方法治疗多例中晚期癌症患者,挽救了无数个宝贵的生命和苦难的家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千年国粹,薪火传承,中医瑰宝,代有传人,朱老在天有灵,可以会心一笑了。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天地轮回机缘循环的最好安排了。
中医药学包括了人类历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一种人生价值与人生信仰。歧黄问道、杏林读书、悬壶济世、青囊归隐。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从《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到《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核心体系,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从金元时期的百家争鸣代表之一的刘河间,到明清时期的《瘟疫论》、《温病条辨》,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清肺排毒汤为首的三药三方横空出世,传承和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医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广阔的天地,中医药的巨大价值,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将焕发出伟大的时代魅力。
中医药以健康养生为最高信仰,以辨证论治为理论核心,以理法方药为实践途径,以全民健康为终极目标,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适应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的健康守护神。中医学追求的是全民健康,让人人懂健康,人人享健康。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医学则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商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成了盲目的科学主义教徒,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其女婿的医药集团站台,推销美国神药~瑞德西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唯利是图,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中医药博大精深,中医典籍浩如烟海,中医人在守正创新中洞察自然奥秘,在精益求精中心系芸芸众生,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让中医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护佑着人类的繁衍生息,薪火不断。因此,战胜瘟疫恶魔,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武器库,无论是哪一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管是非典、甲流,还是新冠肺炎,中医药完全都可以解决。正如曹东义教授所说:“应对病毒变异,中医药才是永远的疫苗。”经过多年临床的摸爬滚打,我们科室总结出了一套“三辨六法内外同治克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实践性强,容易推广。
/ E1 F3 E& N. a
5 o, m/ W4 h# N- w3 k
一、辨病:
西医诊断:癌症,肿瘤。癌症一词首先由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所命名,意思是由爪样突起,横行侵犯的螃蟹,无限制地向外周扩散、浸润的疾病。癌症的特征是异常细胞失控生长,并向其他部位播散,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导致了它的浸润性和转移性。而正常的细胞,受到严格的控制性生长,是非常规范的。
中医诊断:症瘕积聚,岩,积块。
西医治疗癌症的传统三板斧——手术、化疗、放疗,大家都能够耳熟能详了,但是他们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姑息之策,并且费用高昂难付,毒副作用剧烈难忍,其破坏性的严重程度愈演愈烈。
1 X! g  [' B, a' o

4 \0 z* h) s* X% @4 G1 C
二、辨证:
祖国医学认为癌症的产生与“寒、毒、气、痰、瘀”五个方面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解密。
(一)阳虚寒凝(寒)
《黄帝内经》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阳化气,阴成形”、“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现代生活中的制冷设备,如空调,冰箱,冰柜等,直接导致了人体内外的冷环境,从而造成阳气不足百病生,临床所见肺癌、妇科肿瘤等多与此相关,所以我们就有温经汤,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真武汤,射干麻黄汤等等,众多的温经散寒,扶阳助阳之良方,更有传统艾灸,扶阳火灸,中药热泥灸等等多项中医适应技术,并且立竿见影,简便验廉。

$ F# z3 K  K0 t, U4 G5 |. ^! X
(二),浊毒积聚(毒)
周仲瑛大师说:“癌毒”是癌症的特异性致病因子,古有毒瘤之说。李佃贵大师提出了“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的浊毒致病理论。我们现在吃的、喝的东西,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干净了,转基因粮食、水果、食品,苏丹红,瘦肉精等等防不胜防,无处不到,而我们的排泄器官,肝脏,肾脏,淋巴,肠道无时无刻不在排毒工作着,却还是排不完,毒素长期累积下来,就形成了像山一样坚硬的肿块、硬块,堵塞到一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肿瘤。临床所见肝癌,肠癌,胃癌多与此相关,所以我们就有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人参败毒散,清瘟败毒饮,白虎汤,桃核承气汤等等都是解毒良方。
(三)肝气郁滞(气)
《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长期的生气恼怒或者抑郁寡欢,都可以造成肝气不舒,气机逆乱,郁而化火,炼液成痰,气滞而血瘀,病始于无形之气,进而成为有形之质,从无形之毒,结为有形之物,故有气生百病之说,如临床所见乳腺癌,甲状腺癌多与生气抑郁密切相关,丹栀逍遥丸,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厚朴汤等等都是疏肝理气之经典名方。

  g1 F2 E% i1 E; l  [$ [* u
(四)痰湿困脾(痰)
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论:“怪病多因痰作祟”。《丹溪心法•积聚痞块》曰:“气不能做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明代李时珍论述:“痰生百病,食生灾。”
癌症可以说是当今全球最为稀奇古怪之顽症,痰饮、痰浊必当兼之,而痰饮的来源大多是由于阳气不足,酒肉过度,生冷过度所导致的。长期酗酒,膏粱厚味,烟熏烧烤,冰镇啤酒,生猛海鲜等等这些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很时尚的行为,无形中就损伤了人体的阳气,阳气虚弱则聚湿、生痰,浊毒内生,形成症瘕积聚。痰饮为病,粘滞重浊,变化多端,无处不到,影响脏腑气机,使气机的升降出入功能失调,并可妨碍气血的运行和经络之气的流通,脏腑,筋骨,皮肤,肌肉皆可受累,临床所见胃癌,肝癌,肠癌多与此相关,古代经方二陈汤,槟榔四消丸,苓桂术甘汤,海藻玉壶汤,小陷胸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等都确有良效。
! }. V% |% _0 f' a* {3 C& q. P& Q' t" N
  S1 r+ n* L! _( B* Y
(五)气滞血瘀(瘀)
《金匮要略》曰:“积是脏病,聚是腑病。积病终不可移,聚是发作有时,辗转痛移。”《圣惠方•积聚》曰:“脏腑不和,则气血留滞而成积聚。”国医大师颜德馨先生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说:“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清代名医叶天士,不仅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对痰瘀理论卓有发挥,首先创立了“久病入络”学说。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阻,都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证候,症瘕积聚,聚而不散,按之有形,瘀阻在心胸,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瘀阻在中焦脾胃,则腹痛如针刺,拒按,黑便;瘀阻在肝,则胁痛,痞块,鼓胀,坚满;瘀阻在下焦,则少腹急结,其人如狂,痛经,闭经;瘀阻在经络,则肢体疼痛,麻木,肿胀,活动不利。临床所见肠癌,膀胱癌等多见此证,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鳖甲煎丸,桃核承气汤等等都是此类证型癌症患者的抗癌利剑。
中医治疗肿瘤分期三个原则,古籍典藏《医宗必读》论: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
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
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对策是复法大方,肿瘤因多脏同病,多证交错,虚实夹杂,复杂多变,所以必须采取复法大方,才能多环节,多途径增效,达到综合治疗的最佳目的。治法一般有三到四种,组方用药一般在15到30味左右,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脾胃,运脾健胃调畅腑气才能确保气血生化有源。
中医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贵在养正,养正积自除,先安未受邪之地,治其未传未变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是肿瘤的后续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血道转移者当消淤以流畅气血,但是忌破血,动血,宜活血凉血以散瘀,活血以生血,降低血液粘附性。淋巴转移者当化痰软坚散结,不致复发,再生。
综上所述,我们中医中药治疗癌症的理念就是:和平共处,带瘤生存。采用的治疗大法,就有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温经扶阳,温化痰饮,以毒攻毒等等多种多样,通过辨证论治,内外同治,杂合以治,利用三辨六法,复法大方,合方治疑难的治癌思路,整合古代经典名方,多途径,多靶点,齐头并进,整体作战,攻克肿瘤之日将不远矣。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密
0 `" e8 I0 o. g  X

$ b8 x- i: a) r3 }  H; Q2 d
中医治癌的六步大法:

5 t9 U2 A) A+ o1 B
1,清热解毒法
炎症和感染往往是促使肿瘤发展和恶化的因素之一,中晚期肿瘤患者常伴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便秘,口渴,舌苔黄,舌质红绛,脉数等毒热內蕴的表现,因此清热解毒法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周围的炎症和感染症状,用药如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
2,活血化瘀法
有形之“积”、“块”属于瘀血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气滞则血瘀,寒凝则血瘀,血瘀日久必成块。因为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故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降低血小板的凝集作用,使形成的血栓溶解,用药如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等。
; s2 ]6 K" ^) \) [' o8 b9 B
3,扶正固本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养正积自除”。
肿瘤的形成,是机体内邪正相争和消长的过程。由于正气先虚,然后客邪留滞,引发病变。另一方面,癌症患者日久耗气伤血,因病致虚。而肿瘤能否控制、恶化、扩散及转移,也决定于邪气与正气斗争的胜负与否。
扶正固本法在治疗肿瘤的正气亏虚阶段,非常重要,用药如人参,黄芪,茯苓,白术,五爪龙、甘草等。
4,软坚散结法
结者,邪气聚结;坚者,坚硬牢固。肿瘤形成后,聚结成块,坚硬如石。《内经》曰:“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所以对肿瘤的治疗,多用软坚散结法,药用如牡蛎,鳖甲,龟板,土元,昆布,海藻,皂刺等,此法对于乳腺癌,肺癌,淋巴癌应用较多。
5,温经散寒法
《内经》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  “阳化气,阴成形。”现代制冷设备如空调、冰箱的普遍使用,使得人们生活在一个内外皆寒的环境里,尤其是生冷饮食如冰镇啤酒、饮料、水果等等成为家常便饭,久而久之,使人体的阳气大伤,寒性收引凝滞、郁而不伸,久瘀而成积块。临床所见肺癌、胃癌、肠癌、卵巢癌、子宫癌等多用温经散寒法这一根本大法,用药如麻黄,附子,细辛,干姜等。
6,以毒攻毒法
就是利用具有毒性的中药对抗邪毒的方法。
《素问 -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4 c0 o' ?( o0 ?! v
5 Z; a2 M4 i. f3 n3 w2 {7 w& g

1 `& d* r- A$ ?8 o! Q8 L, U3 z+ W
三、辨体:
中医学认为:癌瘤的形成,不论是由于气滞血瘀,或者痰湿凝聚,或者热毒内蕴,或者寒凝脏腑,或者正气亏虚,久而久之,均能淤积成毒。研究证明,这类药物对癌细胞确有以毒攻毒之效,但必须要掌握好有效剂量,并适可而止,防止中毒,用药如山慈姑,生天南星,猫爪草,斑蝥,全蝎,蜈蚣,生半夏等等。
1,阳虚寒凝
2,气滞血瘀
3,痰瘀互
经方家用药,皆取形体易见者为指征,望形、辨体、察舌、切脉、按腹等,均取实证。如范文虎说:“余平生用药大多有据,决非漫无目的”。现代经方家范中林先生用桂枝、附子,均以舌淡暗、苔白腻等为证。日本的古方家则更强调腹诊,唯可见者为凭。
经方家用药,以仲景方为本。曹颖甫说:“仲师之法,今古咸宜”。有恶寒无汗,身疼痛者,则麻黄汤原方,一味不更,甚至剂量比例也按仲景之旧。如果证有变化,则方也更改,或加或减,自能与仲景心法切合。强调方证相应,尊重前人的用药经验,是他们的基本原则。
总之,经方家的用药,以临床需要为依据,本无通套方法,以治病救人为目的,不轻描淡写而邀功避罪。他们的用药,是“疾医”之药,他们的处方,是“活人”之方。
我们敬佩经方家,是因为他们直率质朴而不浮华,务真求实而不虚假;他们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扎实的实践;他们是学者而非商贾,他们是医生而非政客;他们富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使命感。经方家的身上透发出超越时代的非凡魅力,他们代表着中医药的灵魂和希望!  
受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辨证必须和辨病相结合”思想的启蒙,曹东义教授的“内病外治、外治内效、内外同治、杂和以治”理论的指导,再加上体质辨识学说的充分融合,我们医院中医肿瘤科形成了一套“以中医为主导,以西医做支持,以中药为主、内外同治”的完整体系,内服中药,外做圈疗,艾灸熏香,扶阳火罐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了绿色抗癌、带瘤生存的医学目的,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 a1 P8 v: Q. t, h5 z& H, u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8-17 08:32:45 | 阅读全部
中医报国,中医济世3 ^/ T3 q; N! s2 @- K1 T
刘敬章 传承国粹善行天下 2022-08-17 07:39 发表于北京
$ }$ E* D7 z" y2 I& z/ r         文化自信,中医自信,民族自信. T% P6 ^8 k! D* o

$ N: \& e( \( M  V            ——中医是哲学,是管理科学的科学
/ Q. q6 M. U( ~* s% w
7 e: J8 Q% O1 E# B0 ]$ `7 P8 ^; F% O5 w4 i% Y- _& d

2 l1 g) Z0 R, p/ a' m& f0 @$ C, d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断流,唯一没有断流,波澜壮阔而不息,薪火传承而向前。
' \+ k0 }) i: H2 w+ \1 H# t* @) ~- T1 c- x' H0 K$ }
6 j7 p$ _2 k3 d0 _
" N" l; C) L9 v4 V, \! N, r
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原创的、独创的、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的医学体系,独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特立不改,融哲学、科学、儒学、道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心理学等于一身,汗牛充栋,博大精深。' @& j: @/ ^$ [; D8 k
5 D- M/ f% ?: g
' ]9 P# O7 g; E- n/ c/ Q& W% q

. M4 u, _( Q( A" f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思想家、被称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先生说:“中医药来自于临床实践,信而有证,很合乎科学”。& [) z+ \7 `; |, B, ^% j" ^5 h
- {4 ?0 Q# P6 M% d: ]* g0 t2 v
3 W5 @- z- B+ X2 |/ p

" L4 _: |! r/ h0 `. q图片​
4 \. l% C  C$ g1 p* q9 \' k
) Q8 @$ n9 g) h5 C
! ?% X& e" n( ~$ z  i“中医不科学”,这是近百年来西方医学大量传入中国以后,不断听到的一个话题,丑陋无比。! S& e2 F$ G) }3 E5 y$ ?' Z7 ^8 f7 L" o9 M
$ r+ f$ Q* E( n  U5 o

( u/ i/ d" @3 M0 [1 J2 [: d3 ^# ~; M6 C8 q4 C- Q8 E4 s$ X
20世纪20年代,反中医领袖人物余云岫,咒骂中医是“传统神话、占星术,唯心论和庸俗经验论的杂货店”,从根本上否认中医是科学,要求“废医存药、废医验药”,坚决取缔中医。遭到全国人民反抗和痛斥。- m7 v1 ?" [3 w: t, O

: L4 ]4 E! m7 g( z& Y: ?* l
) x9 R. V* o" ]& S! u$ t2 ^2 X4 g/ x5 @* {
但是至今,余云岫的思想流毒依然阴魂不散,充斥在大量海归派的头脑中,左右着国民的健康大计。0 t/ i* L8 K2 [
) t8 ~* O7 B; Y! W
3 X! X; U( ]% I. j$ i
- \4 r2 ]# a) ]' @. b$ x( s
比如,有的人说,人造飞船已经上天了,电脑的使用已进入所有领域,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还在谈论阴阳五行,岂不太落后了,太不科学了。7 P4 w* B+ o  b/ W8 n( t) A

) O  B8 l! G* \这种话,乍听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还是一种偏见,这种人根本就不真正认识中医和了解中医。3 y, O& g$ g/ U; w
7 C* b! ^. ^  _
7 ~/ X" m2 {% R* J* p, A
! K( ]5 {6 ?2 r) P$ {/ n) f9 [
比如疫情期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某院士抛出的“板蓝根事件”、“双黄连事件”“中医如果真的有效,必须要经过我们的实验室来验证,才能放心地使用它”等等不当言论,都是现代版的“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的流毒思想。2 X0 A# z6 ^; u/ {( l
0 S8 ]! ~  v7 @) p4 R" t) N7 i
& Q* K! }( S3 Q+ E, |* h
- L* f  _# _' |7 E- H
按照《辞海》的解释,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8 ?7 ~" d, l$ R2 Y; `9 L. z$ [) _

. S) W; W: ~2 n9 ~0 Y9 N2 |
. l8 \, ?$ R5 t/ s
: v. c5 F" Q0 {8 |, j/ A1 b3 x! \图片​
6 F* A! T  ^( w! O9 n* ~) ]( D; l
# J% }0 C+ T& Q/ h/ K$ h
7 i! v. f5 C( N% S( `$ x# r4 \这就是说,称得起科学的东西,首先必须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不能是零碎的、片断的、散在的或任意的东西,不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者是思维的科学都是这样。) X( x& b  q! Z/ O+ x1 p

6 ]+ {8 o' N( f$ C: w) d" G$ b; y0 M& @2 t) |
5 j, \2 O. ~9 W/ Q" Y$ Z
再则,作为科学,必须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能够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活动。" j2 ^7 U6 ]$ i( M

- l& N, {1 D5 U8 e: l5 x! R$ ?  t" N# Z; e* r) `
; \2 }6 |$ Z' N  H& X+ o
按照这个定义的要求,我们回过头来检验一下中医,看看它到底是不是科学呢?
2 a9 F) h* M, Z) H* v* n) C, ~/ t' r- M9 o+ X

4 G% a. x( \# N2 K0 b: V+ |5 U7 d4 W+ r- O3 ]% W5 z5 B
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是!中医是防病治病的科学。
6 |$ ?- Z# J1 [  a1 K# v
$ ?* l/ Y% y/ [/ v, U6 w/ H( E
  c" I& q7 g5 L$ d( h* V5 L5 g/ a8 k; ], L5 p
首先,中医学是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0 \0 q/ K, O: i" ]) ~
! S9 u4 ~( o! j+ b: _& [; \% e; R) R
- }9 j. i- G, G
: ^8 W+ O7 ?# P* B$ e9 X7 C中医学在人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它自己古朴的、系统的理论,有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的治疗方法。3 D6 L, t$ J6 l/ J& ?8 {

0 T3 C8 H% j7 @8 Z" c( F, e+ m/ _! k8 [. j" M; M5 S
5 T: q) l; U% S( Q- U  ]( r; z( c
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理论严谨,一脉相承,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 T0 ]* o* h  P: I
* S1 q% I. W. }# y
+ W2 X0 _7 J$ v9 H, N1 A! G7 \6 }& B. o4 L2 W5 p
中医治病,靠的就是这一系列成熟理论的指导,它说理不是“胡蒙”,治病也不是“瞎碰”。
$ V3 P/ Y& e+ X% D
! j8 @8 F, Q$ s' }/ B: @- o7 }) W. D, U$ S9 K3 r
( a# i, E% o' i2 z& a
不错,中医在其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理论上使用了古代哲学的说理方法和许多类比性的语言,不少人感到难以理解,不太容易接受,但这并不影响它科学的内涵。; R0 P5 Z4 f3 [) ?) r, C
- h$ K/ R9 ?! a) ]1 s

! o0 R: a/ E  e3 K# k- z' g( l
) f. J2 L9 U0 M, |7 V" _3 h中医的很多理论的科学价值已经为现代科学实验所证实。中医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学说,也已经为气象医学所证实。
% y& ~. S; d& L4 i
9 x  p2 B# I# K* @4 @$ e% F( J2 \2 J5 M! K/ t
8 p9 G. l% J( r2 t$ p
图片​5 B, l: e. |! T8 t' J0 x# U
' C* x5 r* j+ [0 j

- l4 {2 c; ]8 Q* h. l. j" l: R再以中药为例,有些中医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如银花、连翘、龙胆草等,经过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有着很好的抗细菌感染的作用,被称为“天然的抗菌素”。这说明,中医对药物功用、效能的认识,原本就是正确的,只是表达认识的角度与语言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总不能说,用“抗细菌抗感染”的说法就是科学的,用“清热解毒”的说法就是不科学的吧!
, V* k8 \8 g% p% w( I
8 B4 Q2 G/ T1 B* R
) v) }. h! O' T1 d" G5 \3 t# j, r" N& f. K+ _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波克特教授,从方法学的角度对西医和中医作了比较,论证了中医的科学性。& D4 p5 \* I! G8 `7 m
" W2 H. S; g# L

+ d6 ^: x/ r9 b% i" E1 Z- v
+ c" V$ v9 z, b* c他认为西医的方法论主要是因果分析法,中医主要是综合归纳法。
- U' Y2 n* _# ~7 T4 L8 E4 I% f8 u
& q8 R, e1 ]. i0 L4 ?
* [# e1 f# i+ d  E% j$ D
他说,从方法学上检验一门学科是精密科学的三条普遍标准是:, z* f3 I0 ]& _9 m( P7 \
( J2 w9 W! G5 b4 H3 Q

! {0 r* |9 ~5 p; j* L* y
4 {0 {/ a3 _7 ?6 f1 v, Y* s1 C一是正面经验,即能够重复和验证的经验;4 Z: g) E- b) z- ?) ?! I

5 X/ q* J* U1 H0 M5 ^9 l1 s& E" i* z5 u& r- Y  L
1 ?) M5 J3 I4 K8 o+ J
二是陈述的单一性,即每个陈述只有一个精密确定的含意;
0 Y( g# w' o) D$ D; a# Z1 c
+ p* b& H! y. l# a3 `+ T' m5 f) ]+ C6 c& Q# \# o% Z% s
3 K6 i- v, [  s) F! O* a) I
三是经验资料严格合理的综合。
0 h$ x$ E7 z; d1 k$ v! I  C
+ _7 }: m( @- E8 @' c& O! G( E" F$ g# n; z, Z; v0 C* A

3 E3 [. E* Y7 _) y0 U3 _  I如果拿这些标准来衡量,可以证明“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
" V# |: h2 Z" N2 {) v) }
- \% n6 m1 t  M- F8 X  U) n, E* \& {% I* B9 e4 h7 P) p' a! ?

! `. s: ~8 c- m6 Y这位教授进一步说,中医采用的是归纳和综合的认识方法。把病人大量重要的机能变化加以归纳综合,构成脏象的基本内容。
7 j! n' x, p/ p, z  I* c# N1 S8 L4 `! j, e& z- ^/ m% m! h% Z6 k/ D
% f4 r+ S" s. v5 ~

# x+ _9 z7 B: I% O$ _脏象是关于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的生命机能及其循环运转的模型,这不是解剖室内所能观察到的,而是系统化了的运动规律,这是“独具一格的科学”。* f5 g# w$ j3 O3 S) N. Q
- I3 g6 a# [& m% w+ c
0 B/ R1 P( \6 _/ U7 V( k8 M

7 F6 m8 `# g) `5 J1 R这位外国教授的话,不是很有见地吗?" ^5 K- f: N0 W6 m# n3 W
7 x) E, s4 g: Y9 ?3 [! I: W
7 d- \6 G; }5 o) Z; f) M4 L) {& p

' x" D- g5 _$ v" l  r9 ~! m图片​
" N0 t) C' r' w% c: R2 ?; I& [0 \1 M% p; Z9 L; d7 z

3 C" J& a- Z" }中医的理论基本上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9 h/ s& O4 b4 o- w5 O, ^1 d3 R% X( a0 U+ q  O# a
+ |  z5 u3 }0 d

3 Q1 V9 w5 o: n5 W' R3 W% n+ z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医的临床实践,自然应该是检验中医理论是不是真理、是不是科学的标准。7 E, N5 s" Z# x
. ]/ m% N7 [+ [6 X2 D! N9 _$ l
9 v4 B8 }+ K% i& p
6 s0 G8 h$ v8 {- l+ D! Z/ D
中医既然能够治好病,而且能够治好某些西医治不好的病,怎么能闭着眼睛硬说它不是科学呢?
# d* b: p& S% ^( L5 L* X" D  f
# k( _' D% f7 G' B0 ^; j& B8 H. C9 }# [! r0 ]2 D
, f& {$ Z5 i9 z  Z
图片​
! W1 N2 ^7 L. C, b7 n& Q* F% D6 ]% w2 A# q
8 F$ d5 G. w! t( V& m# c
阅读 7
5 D8 c- v# u/ i" ?5 ]  J8 m& l2 {# g
传承国粹善行天下
% q+ Z/ @7 f$ S22篇原创内容* q6 Q" g& s  d5 R+ G4 Q
13个朋友关注
5 k( X  ]" x' n3 l0 S. J; S$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