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1-1-8 14:26 编辑
3 y* O$ d% Q) ~' c* E9 ]% x r V. h6 Z1 M1 [; N
深度多维度剖析:中西医异同、融合、文化[color=rgba(0, 0, 0, 0.298)]刘育林
6 d/ `: l% p, d$ x5 B0 q) m/ @* _% W: i( S
序言
7 V6 i) l- d# b, ^; g2 F大多数人都看到过这些:“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中医看的病了的人,西医看的是人的病!”“大中医看病看是否有缘,小西医看病看是否有钱”(每个字都有用,请勿抛砖,作者刘育林:出身西医一枚,修身 中医半生,舍身 上医一生) 我们从多维度来深刻剖析中西医的异同、结合、融通,以及内在文化底蕴与外延,文章有点老长,请备好小吃小喝,随小编细细思忖。
9 d) m8 V3 i6 C- w4 R9 K1、概念与发展 中医与西医的研究对象主要都是人体,西医研究对象相对更广泛,如兽医等。 什么是中医?也称汉医、传统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用四诊八纲、五行、六经传变等对人体进行内外整体辨证、研究、诊断、防治疾病的学科,所以用药体系是君臣佐使的立体多维抑扬顿挫全方位体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发辨证法思想指导下,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以藏象生理学、经络腧穴学作为基础学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整体辩证,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西医是相对中医而言,是指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是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作为基础学科,以还原论观点来研究生理病理现象,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显微镜、生化分析仪、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机械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所以用药体系只讲究对症下药,精准病灶治疗相对孤立片面和毒副作用也较多的体系。 6 H i. Q, z* k# G2 t# Y
2、起源与发展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即公元5世纪之前的1000多年开始,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现代医学体系起源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是近代时期西方国家的学者在否定并且摒弃了古希腊医学之后发展起来的。其诊断技术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以实验室里可量化数据、科学及标准化遍布世界各国主流医疗地位。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战争侵略,多年战乱外伤急救较多,西医救死扶伤的体系因此在战争年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因此严重冲击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近一百年来直到21世纪的20年代的今天,至今仍然沿用战争年代西医救死扶伤治疗局部病灶微观医学体系,相对于和平年代各种全身性慢病人群(非创伤外伤)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来说已凸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 M- I2 S# u) B# Q2 d3、结构与根基 中医:天人一体,人体小宇宙,外界大宇宙天人合一;整体辨证,恒动观念,有机自然观,司外揣内,宏观科学,根于自然科学、非量化数据整体的质(体质),整体性可连续性。 西医:天人相分,原子论,结构论,实体论;数论;构造自然观,还原分析论;数理逻辑,数据化、量化,局部性截断性。
" ?& d# j- b1 r! F4、质和量 很多人会认为西医有指标、有临床数据,有体检,更科学; 中医没有数据,靠的是望、闻、问、切和经验。于是总在纠结、对比谁更加科学,却忽略了人是有机整体而非机械,还有恢复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需要找到“病因”标本兼治。 相传古代一位医圣看一个偏头疼患者,此前患者已经请各路神医开好药吃药长达十年依然时常偏头疼,医圣听说后不是急着望闻问切后开药,而是提出去患者家里看看,看到患者卧室顶有一细微裂缝,然后命封好适当局部用药处理,此后患者再没有复发过偏头疼。所以,生理生化参数诊疗的疾病只是其中一种,上医原健康管理更注重那些不能或无法量化的如心理病、环境病、因果病(很显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种什么习惯和认知行以后收获什么结果。)所以如上述小故事,再吃二十年药又如何?看局部片面用药再好又如何?还比如西医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可能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或和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作用的,还有的是扩张血管的、通过利尿方式减少血液中水分子物理上(机械上)减轻血管压力而不是这个患者为什么高血压病因上去解决,类似的对症治疗或和简单支持治疗在西医体系比比皆是,只可惜,为认知买单的人排着队倾囊而忙。在各种制度、中医人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不足及断代严重、还有道德沦丧的层层包围中,大多数人不明白:各种体检再先进、数据再准确,它都不是对病因的一个查询,只是停留在数量上。反而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虽不是数据量化却是对疾病和整体各脏腑之间关联影响等追本溯源即判断本质本原,即找到病因对因解决才是治本,如上面卧室顶细微裂缝才是反复发病的病因,而不是长期服用治病高手开的药暂时缓解头疼!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不能总是带自欺欺人性质的对疾病现象处理即对症处下药,对症下药相当于鸵鸟政策。 3 F1 y, t- K6 q) l+ t
5、关于科学性 中医,在西医的眼里是不科学的,甚至有所谓西医砖家们给中医扣上伪科学的帽子,社会上各种推销健康产品的非医疗专业的各类推销员们也纷纷用非专业的没有敬畏之心夸夸其谈或包治百病等狠狠抹黑中医及调理。谁让你有理讲不清?提供不了准确的科学依据或和数据? 有个小故事,当年美国的尼克松总统访华,周恩来总理让尼克松总统去观看了我国的针刺麻醉术,他亲眼目睹了医生仅用一根银针,针刺了几个穴位就进行了拔牙手术。当时,这是一个惊动世界的神奇举动,可是一问其原理,却一个个都答不上所以然来!但针刺能够麻醉,这是事实。很多病人东奔西走的去了很多家医院,药也用了不少,病情就是不见好转。还有很多不适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什么疾病,甚至小毛病也没有发现,但有的人过后不久就重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也不少。还有的拍X光片才发现患有脊柱侧弯,西医医生觉得只有手术矫正才能治好,患者觉得手术太过于危险,不愿意这么做,。找到好的中医整脊正骨大夫行徒手脊柱整体复位,几次就解决了这一重疾;当然还有很多各种的疑难杂症,如果选择药物片面治疗可能标本兼顾方面大打折扣,而且也会较为痛苦,特别是手术切除任何脏器组织都不可再生身体少了原件多少会有影响或后遗症。 西医固然能把病人的病情搞得明明白白,但他们在治疗方法上,一般只注重这个脏器、这个系统的疾病,而忽视人是一个整体,忽视人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脏器、每一群组织或细胞,意外以外它们之间几乎都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互相关联的!疾病绝非截断的、独立存在的局部!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相信西医的小科学性,但也应相信中医的大科学性。中医的“四诊八纲”和脏腑学说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医的温病学、经络学是世界医学中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尊重中医,发展中医,与西医融会贯通该中医一起治疗的病用中医,该西医的用西医,还有该整体健康促进或综合健康管理的要整体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笔者历来主张医疗和健康管理或健康促进等是完全不同两套体系,后者必须是整体全方位的。所以,我们也看得到基于西医体系的健康管理几乎流于形式,因为西医本身都是局限性较大的微观科学,多数慢病和疑难杂症解决十分有限何况不用医和药的健康管理呢?上医原健康管理就是因此应运而生,以中医为主,有中西医医学的多元转化,先进行中医整体辨证施养,中医虽不是包治百病,但包调百病是货真价实量体裁衣有正向意义的,完全根据个体全身心灵全部健康状况来辨体施养,不是千篇一律标准化,人体并不是流水线上的物体,大小多少、出产、成分、遗传、品性等完全不一样所以健康状况是千差万别的。除此以外还有心理健康、营养食疗、康复理疗、特色疗法(如环境、能量调整、音乐疗法等)、运动、免疫自愈力提高、生活方式治疗等等多维度整体健康促进,相当于基于医学科学但是措施等均为非医疗的较全面的医疗补充,通俗来讲相当于“二分治八分养”中的八分医康养,也等于较全面的较为全科医学的多维度预防保健,因为但凡涉及人体健康无小事,社会上那些各种产品营销有术和套路是很可怕的,没有任何一款或一类产品可以包治百病,药品也是一样的不可能。 & y! c% y& R6 B9 p, \# ~
6、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 (1)中医讲究“整体辨证、标本兼治”大局意识,看整个人和他所在的环境等都会看,整体观点贯彻始终,也不是不注重局部和症候,所以标本兼顾,因为有质和量两者上的兼顾,而且是以扶正祛邪或维护平衡为主的保全各方,打比方说细菌病毒等有害因素是小人,西医就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用药物杀细菌病毒其实未必能杀尽还把自身好的细胞和有益菌等军队给战乱而亡,按兵法来说是典型下策。中医则是细菌病毒等你们是小人你们小你的,我是大人我加强自身防御能力和自我保护,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正气足抵抗力强国防军强大,你也不敢来攻城即使来了也很快会让你们不战自败或溃不成军!我不杀你们,我是大人有大量容忍你们存在,大家也可以和睦共处,甚至可以以宏大影响细微减少祸害生态自然或生态健康。很多质的层面是不可量化的,比如疼痛不想每个人表述和感觉差异有误非得要量化发明仪器来标明疼痛阈值一般疼、很疼、特别疼、剧疼,很多东西并不是都必须只是可数的或可量化数据化的!西医是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非常客观、直观、聚焦(局部)地把人体病灶和可能病因分析后,针对性或精准性聚焦治疗,损坏和破坏人体原有脏器组织,更多是对症下药或对症治疗,形而上直线性。 当然,西医针对性地治疗,不等于全部都是片面的和微观的,中医讲整体也不等于不求局部对症下药,西医不等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也不等于一定个个水平高超是个病人就能帮人解决全身全部问题,所以,关于中医和西医的学术争论、误解、结合实在存在太多不同领域的鸿壑,西医医生开中药中医大夫开西药和西医检查,最终都归结在用医疗医药解决问题的话还是都是局限性较为明显的,也不是学点皮毛就因为有处方权少了敬畏之心离开开药无法工作。或许作者本人认为,真正中西医结合或融会贯通在于深深经历西医多学科理论多临床实践中医多理论和多实践以及自身灵性悟性等综合形成的现代化上医体系可以做到缓解中西医对立和争论。例如我们上医原健康管理如上述就是全部是不用医疗医药但基于中西医医学科学为基础的很多医学转化多维自然疗法的上医体系。这个人体健康巨系统工程有着医学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有着非医疗的安全性、拿更健康结果的导向性、可操作性,有如基因检测是细微到极致,而我们是人体和与人体内外环境等有形无形健康关联的大全到极致。 (2)药品主要来源不同。西药大多是化学药物,也有部分天然药的提取物,如最初的黄连素。中药几乎都来自于自然的本草虫石。 (3)由于理论体系不同,其指导的医疗行为完全不同,结果也差异大。同样的疾病,经中医诊断后,很难用西药去治疗,而经西医诊断后,也很难用中药治疗,互相排斥或排挤,交代病人用西不用中,用中不用西,让毫无医疗深刻经历的病人难以判断真伪及了解实效程度,较多人只能选择总体上被法律和制度保护和倾斜的微观科学西医,有人因此耽误,大多数人确实病情严重任凭神医也无回天之力,所以,很多医院很难做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内部原因任由外界猜测,在此不多表述。
; M! @8 \) p% v9 E# \% x& F. c7、文化和医学人文 中医本是易医同源,易即阴阳,所以中医来源于易,中和于道,外法于天地,内调养阴阳,文化内涵和根基十分深厚。周易早期的占卜、巫术等是巫医起源。以后逐步发展成一元论,即中医的本质,中医的本质就是气,保持平衡,阳化阴精成气形,阴阳合一是为气,气化百病不能生。寒者热之气化成,热者寒之气化生,枯者温润气融融。中医是高维智慧与能量、多元生活化全方位整体及有形与无形(或者说物质与精神心理)都涉及。 西医都是可见的解剖和生理生化,具象而直白,哪里长着什么脏器、血管、神经、什么细胞分泌什么激素等等,相当巨细的物质化,建立在尸体解剖上来的,所以是把人当机器和物体一般结构化、机器维修一般,但人体毕竟没有零部件配件和备用件,那些修理也不是本质和活着的康复。相对与中医而言,西医是幼稚的平面的或三维空间的,只能顾及到有限的可见的,文化底蕴是很不足的,可以说是没有智慧根底及高维能量的。 一定的地域及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的依托条件和制约条件,中医有两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而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开始有希波克拉底的《希波克拉底文集》和盖伦的17卷本解剖学巨著《人体各部位的作用》。 中西医学差异的起源之地域与人文环境的决定作用,中西医学分别作为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起源之初就蕴含了东西方地域环境及生存方式引发的差异。如东方东南为浩瀚大海半围;西北近峭壁崇岭离隔,地理环境先天屏障将我们包围与隔绝,造就了东方人含蓄、保守、注重多因素总体观察辨析进行权衡利弊等性格,中医也因此是保守保全(或说封闭)、整体思辨等。所以中医讲究不喜欢伤害。 古希腊所在的爱琴海地区,海陆交错,城邦交流较为方便。而地中海是嵌入世界上最广大的陆地:雄伟的、“特大型单一大陆”、欧非亚大陆,有如星球!还有撒哈拉沙漠干燥灼热的空气笼罩整个地中海,一切容易早熟、自由、好挑战。种种地理环境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方医学的开放性、融合性,能够容易吸收苏美尔医学(苏美尔医学是所知的最古老的西方医学)、亚述和古巴比伦医学、波斯医学和古印度医学。所以古希腊医学发展较为迅猛。 其次,生存方式的不同引起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因地理环境与文化的“隔绝机制”,再加之相对适宜的气候地理条件,中国古代以农牧业为主的生产和生存方式为主,固定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以血缘和地缘为主的群居聚落,容易固守不变、追根溯源。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气候、土壤、水系、山川的环境因素依赖性历来很强,所以中医学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内经·灵枢·岁露》)即天人合一核心原点出发,强调人是自然的产物,是天地气交化而生成,天布五行,以运万类;地禀五常,以有五脏。风寒暑湿燥火天地之六气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中医从看病到治病用药几乎都是大道自然的,故此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聚焦的是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病,中医就是治人的活,人治好了病也就好了,不同于西医焦点是病,治好了病的表象,没解决主导疾病制造厂的人的本质,所以一直对症下药长期服药。 古希腊所处的爱琴海地区海陆交错的地理条件和降水丰沛不均的气候条件使得古希腊人难以像中国人一样在田地里依靠农耕方式谋生,农业难以成为古希腊的经济支柱。此外,古希腊虽然靠海,但地中海的海洋条件却不适于鱼类的大规模繁殖生长。因此渔业也未能成为古希腊的经济支柱。但古希腊的手工业、航海业和商业却较发达,同其他地区,特别是同埃及和西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为古希腊接触和吸收周边地区的文明精华创造了条件。这种生存方式成就了古希腊人敢于冒险以“四海为家”,希腊格言说:“绕过马累亚角的人必须忘记祖国”。这就容易割断了人们之间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也形成了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的“锻炼思维”和天人对立观念。因此,古希腊医学建立在“人类中心论”的自然观之上.体现出在天人关系分离与对立.不满于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神创造的观点,这种开放和自由的思路导致进而寻求真理的精神。探究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的客观解释,从而将演绎逻辑方法、原子论和结构分析等理论和方法也应用到医学上来。另外,除了自身的发展以及吸收埃及、巴比伦的医学以外,还借鉴了小亚细亚西部的米诺亚(Minoa)民族的医学。古希腊人采纳了一个极好的医师法典,后来列入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词中。誓词中宣布,医师要处处为患者的福利着想,要保持自己的一生和自己这一行业的纯洁和神圣。这一医德精神正是推动医学发展的不竭的动力。 中医养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它汇集了众多防病健身之方,融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可谓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涵盖了七大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情趣、品质等方面的调养。2.行为养;起居行为调养。3.气养。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5.食养;食疗调养。6.药养;中医常有“药膳”之说。7.术养;即利用按摩、推拿、艾灸等疗法进行养生。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由经验医学转变为实验医学。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7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其中之一,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为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此外,牛痘接种的发明,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一些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到了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Virchow)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的原因解释为细胞形式和构造的改变。细胞病理学确认了疾病的微细物质基础,充实和发展了形态病理学,开辟了病理学的新阶段……
$ N7 K* a% t9 p4 W# \1 W8、效果快慢及优劣 相对而言,中医治病,发现早、治疗彻底、对机体没有损伤或损伤小、预后稳定。也有人说中医十人十种说法十种方子治病而且熬药很慢,动辄喝上一两月汤药是常有之事,还不一定遇上对得中医大夫经验丰富断病很准用药很对。还有很多人认可中医治病有效甚至能断病根,却不愿繁琐服用中药,认可中医却又拒绝中医中药,这些可能与中医断代严重、传承不足、民间高手或只是某类祖传或特长医术、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及素质素养相对不足、缺乏敬畏之心等而容易导致医疗行为和结果偏差有关。 而西医在这方面则标准化按成分生产药品,多部位反应快,见效快,感冒打上几天点滴(俗称吊瓶)就好了。西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辨病明确、解释浅显易懂、用药对症显效快、用药方便等优点。对疑难病和不能够解释的疾病,远期疗效差。西医的劣势则在于西医治病后来借助声光电的科技成果,淡漠了医生的本能经验的积累,也淡化了患者自愈的本能,动不动就吃药、输液、化疗、CT、核磁、照射……很快很立竿见影,但后遗症日趋严重,医源性疾病越来越多,患者当时好了但慢性中毒寿命缩短。还有西医的科室细分、借助仪器和重金弄来的生化药使得医疗成本很高,很多患者怕上医院、上不起医院。看病需要拿着单子在不同的科室转来转去,医患关系淡漠,看病很是痛苦。 以上中西医比较,只是就现象而说,如果再深入一步,不难发现,两者形式虽然不同,但治病救人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法无定法,很多时候事实并不如此,中医急救也有不少一分钟见效的,甚至比西医的急救还要快和彻底,只是在意外伤害、手术治疗、急危重症急救方面确实西医的作用大。但西医在大多数慢病患者方面永远停留在只着眼局部和物质层面,所以自然而然会根据局部决定全身的体系逻辑推理得到终生不愈的结果,并且大肆宣传这个结果,让大多数慢病及疑难杂症患者群体常年服药,长此以往真的容易终生不愈,因为长期服药脏器损伤,总是对症病因未解决旧病一直存在又添新病,再加上如果是老年人还有自然衰老疾病越来越多。所以医学方面谁快谁慢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有的是误导,有的是疾病人群主观自以为是的立竿见影,有的是常年霸主利益趋势,有的是经验水平、道德水准、责任和自律不一……
8 G: D2 a6 d; S+ z3 G9、中西医如何结合才是优佳? 西医治病,诊断清楚,治疗明确,但常有毒副作用。目前在医学上有很多慢性病,西医治疗无能为力,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平均每个城市老人一个人身上有5种以上慢病或和亚健康,而中医整体辨证论治和上医整体辨体施养或说生态医康养结合是可以发挥绝对的优势,可以让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人不必终身服药甚至断掉病根,减少疾病率。也能实现全民皆医、真正人人享有不是医疗医药而是先食疗、神疗、理疗、提高免疫力自疗等系统化多维自然方法安全实效预防保健,能实现亚健康、功能失调、小病等不变成疾病和大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上医原创立的现代化上医体系用中医整体辨证、西医无创伤无毒害全身拉网式健康筛查、身心灵全面健康评估、综合中医医学原理和医学转化自然方法和多维疗法等整体生态健康促进,全程非医疗系统化无害化安全化应对不同健康状况实效化整体健康管理健康促进。 大多数人认为中医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的成为好的中医师。其实西医也一样,在医学院校寒窗苦读多年,在医院还需要多年临床医疗实践和磨炼,医学类几乎都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过程。而笔者主张可以对临床医学类和大健康产业类以专家智慧和系统化安全实效解决问题的应用技能为主的教材和实践体系进行创新,必须质变去飞越和超越,当然仍然需要很好的去传承优良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慢病、亚健康、疑难杂症方面多用中医为主、上医多维自然疗法身心灵兼顾全面辅助,可以较大程度减少用药和用药副作用。西医作为诊断标准和应急对症使用些西药即可,在急危重症、意外伤害、达到手术指证等患者采用西医。 在政策“促进中西医结合”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中西医结合蓬勃发展,目前中西医结合领域已形成了在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诸方面逐步完善的体系,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医学进步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认识、解决、治疗当时难以解决、治疗的疾病。如用中药砒霜(AS2O3)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对这种死亡率甚高,对西药(ATRA)治疗无效的难治和易复发的APL,中药显示出其突出的疗效。既往曾对2748位民众进行民意调查,“最愿接受(最喜欢)的医疗方法是什么?”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西医治疗者276人,最喜欢中医治疗者515人,而最喜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者1957人。另一项对3747位民众进行“最喜欢的医生”的民意测验中,最喜欢中医者有741人,最喜欢西医者有426人,最喜欢中西医结合医生者有2580人。这两项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客观需求。中西医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历经风雨仍蓬勃发展的关键正是因为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已经成为最普遍、最朴实、最一致的选择。但是,中西医结合真的不是简单的中西药结合!
' d6 q; U$ B5 t* A. t! _10、中西医医学训诫/誓言( Y. j; ~8 o% {. `
中医人都知道《大医精诚》,基本是中医医学生必过的家训,摘选部分:故学医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此矣…… 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西医医学生肯定都知道希波克拉底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THE OATH OF A MEDICAL STUDENT : Health related, life entrusted. The moment I step into the hallowed medical institution,I pledge solemnly. I will volunteer myself to medicine with love for my motherland and loyalty to the people. I will scrupulously abide by the medicalethics ,respect my teachers and discipline myself.  I will strive diligently for theperfection of technology and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yself. I am determined to strive diligently to eliminate man' s suffering, enhance man' s health conditions and uphold the chasteness and honor of medicine. I will 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dying ,regardless of the hardships. will always be in earnest pursuit of better achievement .I will work all my lif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s medical enterprise as well as menkind' 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希波克拉底誓言(公元前5世纪)  仰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健康之神)及天地诸神为证,鄙人敬谨宣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急,遵守此约。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我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凡我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子,吾师之子及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他人。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
3 U3 A u- h {3 {/ G11、中西医疾病名对照参考选录7 _, N+ q" a( ~2 d
(一)中西医内科部分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 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肺结核---肺痨胸腔积液---悬饮 胃溃疡、胃炎---胃疡、胃脘痛 胃下垂---胃脘痛、痞满、纳呆 幽门梗阻---胃结石  溃疡性结肠炎---胃反 肠结核---腹泻、腹痛、大瘕泄 习惯性便秘---肠痨 急性胰腺炎---脾约慢性胰腺炎---胰瘅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 肾结核 ---肾痨  尿潴留---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 面神经麻痹---口僻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风厥 胸腔积液---悬饮 流行性感冒---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二)颈瘿病类、乳房病类 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气瘿 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肉瘿 亚急性甲状腺炎---瘿痈甲状腺癌---石瘿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甲减---瘿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侠瘿瘅(瘤)  急性乳腺炎---乳痈乳房深部脓肿---乳疽 浆细胞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痈 乳房结核---乳痨  乳房瘘管和窦道---乳瘘 乳房部急性蜂窝织炎、乳房部坏死性蜂窝织炎---乳发、脱壳、乳痈 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乳腺癌---乳癌 男性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乳疠 乳腺纤维腺瘤---乳核  乳头皴裂---乳头风、乳头破碎 乳头乳晕湿疹样癌---乳疳溢乳症---乳泣 (三)疮疡、皮肤、关节病类 疖、皮肤脓肿---疖、蝼蛄疖、疔疮 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疔疮 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足部疔疮 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 气性坏疽---烂疔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颅内化脓性感染---疔疮走黄丹毒 浅表脓肿、急性淋巴结炎---痈 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锁喉痈臀部蜂窝织炎---臀痈 手背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手背发痈---有头疽 背痈---对脐发疽肘尖部痈---石榴疽足跗部痈---历疽 急性化脓性感染之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痈毒内陷 系统性红斑狼疮---周痹、常伴内脏痹(如心、肝、肺、脾、肾、肠痹及三焦痹) 盘状红斑狼疮---蝴蝶丹、阴阳毒、赤丹等 硬皮病---皮痹、肠痹、食痹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肌痹、肌肤痹、瘘症 干燥综合症---燥痹、燥病 末梢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血痹 多发性大动脉炎---脉痹、无脉痹 早期闭塞性脉管炎---脉痹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混合痹、复合痹 成人斯蒂尔病---寒热痹、热痹 结节性红斑--- 风雪痹、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火丹 白塞病---孤惑肠病性关节炎---肠痹 骨关节炎---肘痹膝痹颈椎病---颈肩风 腰椎肥大性关节炎---腰腿痛、腿股风、环跳风 腰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着痹、骨痹、腰痛、鹤膝风 手指退行性关节炎---鸡爪风跟骨骨刺增生症---足跟风 膝关节滑囊炎、膝骨关节炎---骨痹、鹤膝风 多发性肋软骨炎---软肋痹大骨节病---骨痹、历节 强直性脊柱炎---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 慢性纤维织炎---着痹、腰痹、肾着 肌腱炎---筋痹  痛风性关节炎---痛痹、热痹、着痹 脂膜炎---恶核肿、丹毒、痰核、冻烂疮 髋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环跳风巨细胞动脉炎---脉痹、偏头痛 雷诺综合症、红斑性肢痛症---脉痹、血痹 骨质疏松症---骨瘘、骨痹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附骨疽 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炎---无头疽、附骨疽 慢性骨髓炎---慢性附骨疽 化脓性髋关节炎---环跳疽 风湿热---行痹、热痹 手癣---鹅掌风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痹、热痹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寒痹、着痹 类风湿性关节炎---历节、白虎历节风、痛痹、顽痹、瘘痹 胸骨骨髓炎---井疽胫骨骨髓炎---胫疽 化脓性距小腿关节炎---足踝疽 急性、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发颐多 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流注 多发性深部脓肿---暑湿流注 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余毒流注 髂窝脓肿---髂窝流注骨与关节结核---流痰(骨痨)  髋关节结核---附骨痰胸椎结核---龟背痰腰椎结核---肾兪虚痰 腰椎结核结核性瘘管---肾兪瘘指关节结核---蜣螂蛀 颈部淋巴结核---癗疠  结核性瘘管---鼠瘘 锁骨上窝淋巴结核---缺盆疽胸腋部淋巴结核---渊疽 小腿慢性溃疡---臁疮下肢静脉曲张---青筋腿 丝虫病感染所致下肢淋巴水肿---大脚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脱疽 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蛇毒 (四)中西医男科部分 男性前阴病类睾丸(附睾)炎---子痈 附睾结核---子痰  睾丸恶性肿瘤---子岩 隐睾---子隐  阴囊急性化脓性感染---(肾)囊痈 阴囊部特发性坏疽---脱囊阴囊湿疹---绣球风、肾(阴)囊风 阴囊血肿---血疝 精索静脉曲张---精疝 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水疝 阴茎海绵体硬结---阴茎痰核、玉茎疽 包皮炎---旋螺风龟头炎---阴(龟)头痈 阴茎癌---肾岩翻花、阴茎岩尿道口下裂---马口异位 性神经衰弱症---遗精、梦遗、滑精 (五)中西医结合妇儿科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征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 难免流产---胎动欲堕产褥感染---产后发热 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堕胎、小产、暗产过期流产---胎死不下 习惯流产---滑胎子宫脱垂---阴挺 妊高征---子肿、子晕、子痫 营养不良---疳积婴儿腹泻---腹泻 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 急性支气管炎---咳嗽 泌尿感染---淋证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虚、萎黄、虚痨、疳证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小儿急惊风(惊厥)---惊风、抽风 (六)虫病类(摘选) 细菌性急性食物中毒 ---类霍乱 慢性肠炎---久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大瘕泄 胃肠息肉---肠瘤 钩虫---黄胖病或黄肿病 肠结核---肠痨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瘅 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肠痈 血吸虫病---蛊虫病 (七)肝系病类 肠痹---麻痹性或功能性肠梗 肝痈---肝脓肿急性梗阻性 肠结---机械性肠梗阻肠粘 肝痨---肝结核 脾约---习惯性便秘 肝癖或肝痞---脂肪肝 脾痿或脾消---吸收不良综合 肝著或肝胀---慢性迁延性肝炎 脾水---蛋白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积---肝硬变 肥气---巨脾症门脉高压症 鼓胀---肝硬变腹水腹内癌 胰瘅---急性胰腺炎 肝瘤---肝内囊肿肝血管 胰胀---慢性胰腺炎 肝癌---原发性肝癌 胰痈---胰腺脓肿 肝厥---肝昏迷 血疸---溶血性黄疸肠道神经官能症---肠郁 消渴---糖尿病 消渴厥---糖尿病昏厥 蚕豆黄---葡萄糖-6-磷酸胆瘅---急性胆囊炎 胆胀---慢性胆囊炎蛔厥---胆道蛔虫病 (八)脾系病类 视瞻昏渺---中心性视网膜呃逆病---膈肌痉挛胃神经 高风雀目---原发性视网膜膈疝---食管裂孔疝 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食管瘅---反流性食管炎 鼻渊---鼻窦炎 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鼻息---鼻息肉 胃瘅---急性胃炎 喉痹---慢性咽喉炎胃痛---慢性浅表性胃炎 口疮---慢性口角炎 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 眼疾---多种眼睛疾病  胃胀---慢性肥厚性胃炎 胃缓---胃下垂胃无力症白庀---银屑病牛皮癣 食瘕---十二指肠壅滞症急性胃反---幽门梗阻幽门痉挛
" J3 Z5 H+ a* b7 @附录当年那些黑中医要消灭中医的名人 上个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鲁迅、胡适、郭沫若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经反对过中医。 鲁迅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理由是中医没有治好他父亲的病。作为一代大师,纯粹从个人感情角度来评价中国的国粹,实在有失偏颇。鲁迅后来怎么了?他得了肺病,死了,享年五十六岁。肺病当时是不治之症,西医没有办法治愈。当时有个叫岳美中的小学教师,也得了和鲁迅先生一样的病,咳嗽吐血,校长怕他传染给学生,把他辞了。岳美中就开始自学中医,居然自己给自己看好了,后来,成为著名中医学家,活了八十三岁。鲁迅先生,在当时还提出了观点: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胡适反对中医理由很简单,认为“中医不科学”。这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拿“科学”的尺子来量“中医”,这在当时很时髦,再加上他的国际知名学者的身份,所以,他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但是后来发生一件事情,让他自己很难堪:他得了糖尿病(海域肾病综合症),北京协和医院束手无策,让他回去准备办后事。这个时候有人建议他看中医。生死关头,不能再顾忌自己所谓的主张了,无奈之下,去找当时的名医陆仲安看病,没想到陆仲安用一味黄芪给他喝三个月,他的不治之症居然奇迹般的好了!那反不对中医吧?当然不能了,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陆仲安,于是,这位名医更加有名了。 郭沫若大放狠话来反对中医:致死也不会请教中医!不过很快,他的风向就调向了。郭沫若大师就是这么“灵活”。引起他的风向调向的原因是中医陆仲安用一味黄芪治好了胡适的病。郭沫若这个时候非常诚恳的写下了给自己打脸的话: “胡适之先生的糖尿病被黄芪治好了,大约是事实。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要来讨论,实在还不够格。我自己虽然学过几年的近代医学,但我并未继续钻研,而且已经抛弃了多年。至于对中国的旧式医术,我更没有什么独到的研究。” 向郭沫若的“诚恳”致敬! 汪精卫,作为黑中医事件的压轴案例。汪精卫黑中医是出了名的。出台政策废除中医:“凡属中医不许执业,全国中药店限令歇业”。但是,随后不久,打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岳母患有腹泻,西医屡治无效,又要准备后事了。不得已只好延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来诊治。当时西医认为不可能用中药治愈,但结果是,施今墨开出的处方却是“一剂知,二剂已”,两日就治愈了。在这件事上,汪精卫还是比较有良心的,中医把丈母娘的病看好以后,赶紧派人给施今墨送去一个牌匾。可是,施今墨拒收,要求汪精卫停止废除中医。后来不得已,汪精卫只好不情愿的做出让步。当时废除案出来,遭到了举国中医界的反对。将近三百多名各地中医代表云集沪上请愿。于右任老先生说:“中医该另外设一个机关来管理,要是由西医组织的卫生部来管,就等于由牧师来管和尚一样,岂非笑话?”蒋介石和五个代表一一握手说:“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对中医中药绝对拥护。我小时候有病都是请中医看的,现在有时也服中药。你们放心好了。”孙中山的儿子立法院院长孙科也支持中医,一场闹剧才算收场。1944年汪精卫病死于日本,享年61岁。 其他黑中医人物: 孙中山,学西医出生孙中山革命前一直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一生都反感中医。1925年病重,住进协和医院301病房,仍坚持不服用中药:“余平生有癖,不服中药”他当时对著名中医葛廉夫说。即便病重无救,请来名中医诊脉,孙故意扭过头去不看。其后,协和医院外科主任邰乐尔、协和医院代理院长刘瑞恒、德国医生克里主持下,给他进行手术,术后一个月(1925年3月12日)亡。终年59岁。 吴汝伦,桐城派创始人,早年访问日本,后提倡西学。也是最早反对中医的人士之一。被称作中国早期最有名的教育家,曾经用“贲育”(顶天立地的巨人)和“童子”(刚出生的婴儿)比喻西医和中医之间的差异。他对他的学生说,与西医相比,所有中医典籍全都可以烧掉。中医为含混医术(辛卯,1891)与吴季白:中医含混谬误,一钱不值(癸巳,1893) 与王小泉:拒绝中医实为卓识(癸巳,1893)。答王合之:灼知中医之不足恃,中医不如西医(丁酉,1897)。与廉惠卿:中药不足恃,不用宜也(丁酉,1897)答何豹臣:吾国医家殆自古妄说(丁酉,1897)与贺松坡:中药无用(戊戌,1898)与李亦元:凭《洗冤录》断案如同儿戏(壬寅,1902)谕儿书:中国一药医百人,其术甚妄(辛丑,1901) 同仁会欢迎答辞:《难经》《素问》皆是伪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九日,吴汝纶病,不信中医,只等米医(美国医生)到来。十日病重,米医不能确定病名,亲戚认为是疝气,经米医多方诊治,无效,”享年63岁。“盖笃行其志,到死不肯一试中医也”。(李鸿章语) 陈独秀,新文化的旗手陈独秀在《新青年》报上撰文,“(中医)不解人身之构造,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在陈独秀看来,“杀人以中医与弓,有以异乎?”晚年却寄居一位中医朋友(估计医术一般)所在地江津,1942年病世,享年63岁。 梁启超,曾激烈的抨击中医为:“学术界之耻辱,莫此为甚矣!”1926年,梁启超因患尿血病,到北京一家著名西医院治疗。医生诊断说是肾脏的毛病,需要作肾切除。梁启超的一位朋友认为不必割肾,劝他服用中药,但梁启超坚信西医拒不接受中医治疗。在右肾被切除之后,他的病情仍无好转。医生于是又诊断说,病因在牙。在拔掉七颗牙齿之后,病情依旧。这时候才不得不找名中医唐天如医治,其后,身体日渐康复。即使在他明知自己被误诊误医之后,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要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其后仍然坚持由西医检查及治疗。三年后,西医专家会诊为不治。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6岁。 傅斯年,1934年8月5日,傅斯年在《大公报》“星期论文”栏目发表《所谓国医》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医:“中国现在最可耻最可恨最可使人短气的事,不是匪患,不是外患,而应是所谓西医中医之争。”在傅斯年眼里,中医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他认为中医是腐朽的、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东西,对于中医只有取消一途。 傅斯年在文章结尾提出了他的意见和想法:“管理他们(指中医)的衙门,当然是内政部礼俗司,而不该是卫生署……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4岁。 丁文江,这位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著名史学家、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终生不曾请教过中医”也来骂中医。他曾做了一副对联:爬山、吃肉、骂中医,年老心不老;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一次在贵州旅行,他和他的随从都病倒了。本地没有西医,他是绝对不信中医的,所以他无论如何不肯请中医诊治。于是打电报到贵阳去请西医,必须等贵阳的医生赶到了他才肯吃药。但医生还没有赶到,他的随从已病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劝他先服中药,他终不肯破戒。于1936年1月5日在考察途中生病,经西医抢救无效逝世,享年49岁。 汤尔和,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柏林大学医学博士,西医专家。当年孙中山先生病重时,宋庆龄孙科等人力主服用中药,甚至连后来反对中医的汪精卫都主张采用中医治疗,但遭到汤尔和的激烈反对。1940年11月8日因肺癌病死于北平,享年62岁。
- y9 a8 ?) K) [' s
6 o5 I8 Y0 K4 p6 B, \2 @+ Z$ h( U0 D! t0 C' n9 ?
1 Q; c" B4 u$ F*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