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北中医校长徐安龙 | 我和邓老关于中医教育的一次对话
曹东义 发表于:2020-8-24 11:06:1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124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0-9-7 08:53 编辑
6 w: ~  t1 r4 b; q, {9 \
4 J( F# O6 @5 t# G' D8 U/ b: l北中医校长徐安龙 | 我和邓老关于中医教育的一次对话[color=rgba(0, 0, 0, 0.298)]* ]1 V) D9 \. j" J7 C, [
! o6 \" u4 r* E. M
徐安龙
" J: L) f0 g9 v) V& i
7 ^5 @, a* M) e! ~) G+ u5 e- A# b
2013年7月24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工宿舍邓铁涛寓所,发生了一场关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深刻对话。这场对话的主人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与国医大师邓铁涛。
3 V& Z+ |3 C  s. O7 Y/ I
这场对话讨论了中西医背后文化的不同,以及中医高等教育遇到哪些困难并应当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今天,让我们重温这场对话,以缅怀前辈,启迪来者。
' ?; X2 U. c. i8 a: d$ ?0 k
来源 |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 A0 I) r( f/ o
2013年7月24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工宿舍邓铁涛寓所,发生了一场关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深刻对话。这场对话的主人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与国医大师邓铁涛。

# a6 G5 X1 ^" O1 P: W
这场对话讨论了中西医背后文化的不同,以及中医高等教育遇到哪些困难并应当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今天,让我们重温这场对话,以缅怀前辈,启迪来者。8 F+ \/ I/ U7 H& S+ U1 n
- k) }4 A" ^5 C
我和邓老关于中医教育的一次对话
北中医校长徐安龙
) |- r; Q6 I9 x8 X& |" j
2019年1月10日清晨6点06分,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前辈安详地睡去了,享年104岁。我深深缅怀这一活人无数、嘉惠后学、造福杏林、功德千秋的一代国医宗师。
" _$ l0 g- P# T0 w- G

: w9 A' S# m4 ^- u# [+ X
邓铁涛是首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中医类获得者(中药类获得者是屠呦呦),为了纪念这位与北中医几代人有着深厚情谊的大师,特将本人于2013年7月24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工宿舍邓铁涛寓所向他请教中医药教育的对话发表出来,让中医界的同仁来共同倾听老前辈的心声,借此缅怀他传承发展岐黄之学的一生。
3 Y/ ~% Y/ p8 a! l* i+ |8 p( [
可以告慰邓老的是:北中医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此次对话中他老人家的许多建议。
1 u$ V, P5 I. A) u: v. K/ P
5 z0 z! D3 |5 K: k5 s
“希望你带领中医界高等教育来一次彻底革命”
8 {! w9 i% ^- X/ b! @( u: N
徐安龙
邓老,您好!我是北中医新上任的校长徐安龙。今天来向您请教中医药教育的问题。

% C/ V/ v! H0 F1 v0 q
我来了北中医以后,做了广泛的调研。作为一个外行来领导北中医,想把中医的事业做好,就得广泛调研,向中医界的学者们虚心和深入请教。

( n% S) z3 S, C" s
我来到北中医后,提了八个字的办学理念,即“人心向学,传承创新”。“人心向学”中的“学”代表六个含义。

6 Y0 Z3 K# x" O
第一个“学”是学生,老师和行政人员心里都要向着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利益、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8 v) j3 H, `0 b! J
第二个“学”是学者,学校领导和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心里一定要装着老、中、青学者的学术发展,要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在不同层次的学术地位上,展示他们最大的潜质和才华。这两个“学”是人心向学里面最核心的,没有学生和学者不能成为大学。
; @  |% g1 q1 Y. i4 R2 O
第三个“学”是学科及其发展,其中,学科的顶层设计是关键,比如我们中医学科的发展中,四大经典怎么继承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有学科的顶层设计
, o3 l/ h  p! b) U& Q
第四个“学”是学术,学校要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我当时在北中医公选面试的时候,阐述我的治校理念时说,我要在北中医建立一个互相欣赏、互相支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的大学文化,让各家学派在北中医都能够枝繁叶茂,每个人都能找到实现自己学术价值的生态位置。
+ `# B0 Q7 k3 [% L
第五个“学”是学风,学校一定要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学生学者要不唯上,不唯权,不唯贵,就唯实事求是。好学风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用好国家科研经费,杜绝滥用的现象。

; h4 Y. @- O! C" _) @
第六个“学”是学校,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和校友,无论走到哪里,心里要装着学校和母校的发展。“传承创新”很好解释,就是先传承经典,再在经典的基础上创新、升华、发展,要站在巨人肩膀上努力超过前人。这是我办学的理念。

9 ^7 v0 e: F( l4 a: C
但是这个做起来很难,对于我这个外行校长来说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向您这样的大师请教、向中医药界的专家请教,当然也包括我们北中医自己的专家学者,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7 Q- g) ]$ `9 `# S8 P- B8 P7 c4 I
◉第一,我们在学生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如何突出中医特色?如何突出经典在中医教育中的价值?
◉第二,学好传统中国文化,比如先秦哲学、《周易》《道德经》以及诸子百家之学等对学好中医、打好基础有多重要?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是不是学好中医必需的?
◉第三,学生怎样将所学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好,这是中医药教育成败的关键。虽然我们北中医很早就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但如何在临床带教中切实做到这点?
◉第四,如何让临床实习学生学到中医看病的真正本领?在临床上怎样确立严格的制度保证,让带教老师做到这点?
7 t0 I  `! y- ?) U2 u/ M) }
邓铁涛
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要做一次教育革命,不仅是中医教育而是整个教育的革命。

' m1 Y, [' L, s7 _2 U2 Q
中国近代史上,“鸦片烟”带给我们的毒、麻作用很严重,一切民族虚无主义从那时就开始了。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提高民族自信心。
9 O/ {+ C% {9 Q% M( j
中医今天这个局面,毛病出在哪里?毛病不是出在我们的文化上,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家文化瑰宝的价值,盲目崇洋,一味跟外国人走,始终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所以就走不出来。

) H; G; P" b6 S; r
春秋战国是诸子争鸣、学说爆炸、文化大发展的时代,现在是世界的“战国时代”,应该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学说大爆炸、大繁荣、大发展的一个时代。
0 Y' G1 b8 a. n( k
但是,如果我们跟着外国人跑,我们永远也当不了老大。只有把我们自己几千年积累的文化精华继承下来,和现代文明结合,就会产生新的“马克思”

# r4 i7 Z6 Q* {8 \/ S徐安龙
这就是我想在北中医力行推动的一件事,希望建立和完善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中医药教育制度,培养合格中医人才,由此助推中华文化的复兴。

+ u; M6 Y& y; c8 T6 f3 W邓铁涛
所以希望你带领中医界高等教育来一次彻底革命!
2 x8 Q. c* U8 s  w$ R, R  y% m
“关键要有中华文化的信心,有博大胸怀去学习,去综合各种知识”
/ b4 a, V  E) D5 }" x  e7 R
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连续不断、仍在发展的一种医学体系。有人说,中医发展缓慢原因在于中医思维落后、方法陈旧,这个错!

# A/ _) A0 {" `! p# g, T, {) i# O% B
我认为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蚊子的发展模式,蚊子产一个卵,这个卵会变成游泳的孑孓,孑孓经四次蜕皮变成蛹,最后蛹钻出蚊子飞了,这个变化很大,它认不出本来面目了。这就是西医的发展与变革,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在否定、变革中发展。
7 [% w; F8 k. [( t
一种是鸣蝉的发展模式,中医就是这样的发展模式。鸣蝉幼虫要在地下生活十几年,之后蝉猴钻出地面,蜕去蝉壳,羽化为成虫飞了,鸣蝉又演进到新的生命状态了。蝉如果没有生命就谈不到脱壳,脱壳前它是地上蝉猴,脱壳后它是空中鸣蝉,生生不息,随时代变化脱去束缚它的旧壳,延绵不断地在发展。
1 x1 z8 r$ a; m) P; U
我们自己的国学难道不行么?林则徐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哪里留洋回来的?他能够把英军打退到珠江口,后来到了新疆伊犁他又是个水利专家。
; h% ~  Y/ L6 I8 E' l
中国古代有成就的大家大多是贯通天地人各方面知识和才能的通才。
5 g3 d, m$ {1 I  Z
《黄帝内经》反复强调过为医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 r8 n$ Q- V' z' T4 V
因此,关键要有中华文化的信心,有博大胸怀去学习,去综合各种知识。中国古代的许多东西就是综合得来的,中医也不例外。
- y* M9 C3 g6 N
因此,既要发展传统中医,又要考虑现代科学要求,注意学科交叉。
$ z4 W9 e& H9 Y  F
徐安龙
我本人是会践行这一点的。只是现在传统中医的思维、知识、技能传承远远不够,我就要多强调这一点。在工作中,对于传承经典和科技创新,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

0 ^2 H& T! m9 [8 i8 D邓铁涛
现在的问题是既缺乏传统国学的综合,也没有产生现代学科的交叉。

  o$ z! J: P2 P+ x' s$ j
在现代的“战国时代”,中国的进步发展又变了,现代中国不再是那个蝉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知了脱壳”新生命状态就出来了,而是更加复杂、更加综合的变化。
9 }. _. Y# O( T! B& p
但是,我们现在对于这点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如果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像蚊子的变化那样,那我们就要被淹死或变得面目全非了。

( r! {+ I  D3 Y1 C1 Z1 X; i5 e
所以,要清楚,现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都是学习西方的,基本照搬洋人的,我们把自己宝贵的东西忽视了,甚至是丢掉了,当作渣滓了。

! {; n( s9 W, M$ k3 L: N8 [2 ?
马克思主义也是要中国化的,所以“坚持我们中医药的中国特色”是必须秉承的主线,当然也要适应时代、灵活地适应现代化;
! e) F" U; ^  N1 f" s. B
同时中医也可以国际化,让全世界人都能享受到中医的确切疗效、对生命健康的绿色呵护。

& w7 X0 H& X  @; g; d- S' V- A0 c7 }- T
所以中医人自己要认识自己,中医是尖端科学,不是不科学,也不是伪科学!特别是从生命的整体观上看,是一门非常尖端的科学,现在很少人能认识到这点。

5 |: b) Y3 _4 K6 n3 g
“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四大经典只作为基础课,而不是作为临床课”

/ f( {7 r6 |: @" c' p徐安龙
中医是对生命规律、健康理念整体认识的,一个超越现代科技思维的科学。

  _; q5 a# ]5 A& P邓铁涛
‘西方医学的基因组研究大概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基因还是离不开“组”,还有“双螺旋”。为什么要“双螺旋”呢?那他可能不会回答,我说我可以回答:阴阳。万物离不开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中医治病必求其本,本于阴阳,你看多么科学。

6 z/ {/ w! W/ h, `3 A; r/ m
如果把这两千多年前的东西丢掉,那就大错了!中医药教育的第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学生进校以后要来一次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思想的“洗脑”,首先树立中华文化信心,培养中医思想方法。
3 c4 i8 C" F1 [$ ]- n( w5 Q: ?
因为院校教育中设置多少个门类的课、安排多少个课时,这些都是机械的做法,是其次的,建立起正确的思想是最主要的,首当其冲的。

" v. a! L% o' h9 ^0 G
中医思想是灵魂、是核心、是根本,这是最重要的。整天给他讲什么知识,他都听不进去,还会抗拒。
, ~! e3 ]+ W, }# Q: f0 v0 m# g+ z
所以我们几十年的中医教育,教育了一批人才出来,但是这些人才不会在30岁以前成型,都是40岁以后开始成型,所以我说中医60岁才能真正成才。因为他们走了很多西医的弯路,然后再走回到中医这个路上,所以他才成才这么晚。
- E4 n# u- c: h6 N2 _2 _
徐安龙
我去东直门医院调研,科主任交流发现,他们都是和我这个年龄相仿,50岁上下。他们说现在开始真懂中医了,早先对于经典不知道怎么用,后来临床经验丰富了,才真正体会到经典对临床的启发作用,于是觉悟起来了。
0 h9 ]  \+ W! H* @, p- Q  X( V
邓铁涛
所以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四大经典只作为基础课,而不是作为临床课,严重脱离了四大经典对临床的启迪、指导与在临床中的实际运用。
0 k  N3 j: b8 s+ m
; ~0 k* |1 C: v1 f# T# ?
徐安龙
有的专业还作为选修课,有的专业甚至不开设,许多院校对四大经典的重视远远不够。

1 s5 x' Q2 j" @邓铁涛
作为基础课,就不能去临床;后来又作为临床基础课,也不是实际的临床;最后就是选修课。中医的味道就越来越淡了。
1 k% w' W# I; d: J
因此我说中医学术要以四大经典为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四大经典为根。我父亲教过一个学生,就教他专攻一本《温病条辨》,他后来病人比我父亲还多。当年就教他读一本书,学透了就能用中医治病,可见四大经典是多么重要的临床书。
3 H5 y; z9 [# P
四大经典读通了一本,就能成为当地名医。所以我说招来的学生第一个要进行中医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很重要。有了中医信念,自然会主动努力学习;有了中医思想,自然就能学进去。
8 s6 n+ c9 D3 i& ]! |4 j
我这里介绍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名老中医之路》里面有一些例子:
" _+ c  R% Z0 Y5 v# ?; \6 k
像湖南有一个名医刘炳凡(2000年已经故去),是我的老朋友。他是真正的名医,对于金元四家学说有较深入的研究。小时候他跟父亲学篾匠,后来自学读完了《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古文辞类纂》《唐诗三百首》《史记精华》等等,所以叫“篾秀才”;他立志学医,他的老师首先传授他一个“诚”字,一个“诚”字做到了,他学医成功了。
% Y% y9 m8 S5 c+ H, o
还有岳美中教授,自学成才的典范,是曾被邀请出国、给外国元首看过病的名医。他原本只是上过八年私塾的小学教师,没有读过中医药学校,因为得了结核病,就找《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书来读,就照着那上面方子治好了自己的病。以后“白天刀匕壶囊,为群众解除疾病痛苦;晚上黄卷青灯,以经方为主兼研各家”,成为名医。解放后,周总理把他请到北京去。

2 M  r) ~' j' I& w- G( m
《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有大量立志学医、自学成才的例子。

/ u) _, A! |1 @- i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中医真正学成功,其实不一定非要靠老师教,也不是靠学什么高级教材,关键靠自己悟、自己学。

8 v; v! \/ j. ?
自己学才能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主动汲取各家之长。我学得很杂,除了经典中医知识外,什么巴甫洛夫学说,什么苏联生理卫生学,我都是自己啃,慢慢啃,一天看一点,日积月累,结合临床,融会贯通。

0 K4 @+ T7 y" E9 w# y' k
“中医与西医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文化不一样”
, i; r/ r% ?6 }; {2 O3 \" @5 x
中医对生命认识具有前瞻性。你看现在21世纪都在讲“治未病”,“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把医学的定位定得多么高明!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定位,比20世纪全世界的定位都高。现在全世界医学家不是都在研究“治未病”了么?把医疗战线前移到健康战线,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而不是仅仅着眼生病之后的治疗,这将是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5 H! z+ @) [9 N! x* u. ^) U. o
中医提倡“治未病”,而西医是治“末”病,你看它很高明,很厉害,濒死似乎都能复活,其实从战略上来看是落后的。为什么它要换肾呢?能否在换之前就保养、治疗,让它不用换呢?

1 W4 Q4 v: m/ G! v4 N. f# u! j
我们中医护肾养肾、治疗肾病,有多少好办法,这些优势不去好好继承,都去搞非我之所长。

2 L: N& `0 C8 c  P$ B) s+ J
所以中医学不是古化石医学,它是与时俱进的;它既有五千岁,又是很年轻,充满生命力,一定要有这个想法。

1 n* \! q2 M! |% G; B6 d; e徐安龙
这个我也很认同。两年前我在美国参加一个Nature(自然)杂志主办的学术会,其中主题之一就是个体化医学。这就是第三次医学革命浪潮,即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提倡个体化治疗。
3 s+ y4 m# m. ?
我也想过,通过在北中医的工作,我要努力为中医和西医搭个沟通的桥梁。据我了解,造成这种隔阂与误解的主要原因是西医人对中医不了解,有时还缺乏必要的尊重。

& v, m7 }2 @. l4 P3 a# h+ q, ?邓铁涛
中医与西医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文化不一样。西方的文化是只认一个上帝,我信上帝,你也应该信。因为上帝是真理的化身,你不信就不对,所以一定强迫你信。

3 c+ M. F) S) |$ S1 @* e; V
现在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就要用中国文化促进世界的和谐。老子学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学说是社会的和谐,国学是人类的和谐,中医是人体的和谐,这就是中国文化。
7 Y  ]+ H/ g& }, d9 J, K
中医治疗八法里面有一个“和”法,和平的和,“和”法就是要使人体阴阳平衡。你说阴阳五行不科学么?阴阳平衡对吗?外国的治病思想就是斩尽杀绝,以人体作战场。我们治疗策略是把病毒请出去,而他们的是要把它彻底消灭。现在有的西医已经承认了,肿瘤患者带瘤生存是一个战略,好的战略。
5 H- W+ [8 Q/ B* W8 F* Y
徐安龙
临床事实表明,用中医的理念治肿瘤,是有疗效的。

7 Q& p9 B  i/ P6 @- D
“必须要抓老师的道德素质,老师本身对传统教育都不懂,怎么办”

3 P" v( ^. f( s' b5 x, I邓铁涛
中医只要掌握一个治病理论,你能够在临床中落实并加以发扬,就能产生了不起的成果。所以中医要自我承认自己是尖端科学。第一要有信心,信心很重要。. ^  f8 T  m# A0 L, T
. [/ E/ b# r  \$ L' A
另外,生个鸡蛋要好的话,首先要有一只好的母鸡。故而老师这个环节很重要,需要他们带着学生温课、读颂经典,临床、传授心得。

8 B8 W5 s* k. o* W$ z
我说“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各家学说就是张仲景以后一千多年来的医家学说。

, @0 M! ^' K* u8 Y7 j# d( t1 a
“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作为一个医生不会临床有什么用啊?有个教师讲课,说麻黄汤能治什么、怎么治,学生问他说:老师,您用过麻黄汤么?他说没有用过。那你叫学生怎么相信啊?
% m6 [" p0 z; s8 x1 d2 U
另外,“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中医自古就提倡并践行这种理念。今天中小学教育完全按照西方,中国优秀文化都丢掉了,道德仁义,修身做人,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啊!因此,必须要抓老师的道德素质,老师本身对传统教育都不懂,怎么办?
# C6 n  I  A3 l6 ^' W; A6 n
徐安龙
就像您讲的,我们要有优质的师资来教学生,才能让年青的学生升起对中医的信心,学到中医的真本事。否则老师都讲不清楚,学生怎么有信心学中医呢?所以我觉得您讲了一个很本质的问题,抓师资的力量,这就是我现在的一个重要工作。
4 P' V4 P0 k' N) o7 x/ \
& Z7 ~0 p9 \) b: J( R
邓铁涛
要他们大温课,他们要不断地温习经典。要他们大实践,给师资实践的机会。同样,对于学生呢,要他巩固专业思想,也要让他去临床实践。
2 Y7 i& G! W/ x% h8 t: G6 O6 B+ O, ^6 I

* |/ V- K  h+ ^% \: j& \
一方面社会教育,一方面专业教育。到农村,下去帮人家看看病,扎扎针、拔拔罐,群众也欢迎。接近群众也就是习主席所说的走群众路线。要早让他去实践,尽量少在课堂上满堂灌。所以,我第一个提出要自学,自己去悟。
8 X) h  ]! i# `* I5 @
我们中医各家学说就是在临床上不断拓宽的中医理论,你不临床,中医理论研究不透,没有资格“发展中医”。所以小白鼠实验尽量减少——我不反对搞,但是尽量少。小白鼠实验没什么了不起,为什么非要它证明?

0 d( e% Z) t; K9 ~7 x6 N. w0 Q
我们几千年来祖先的血肉之躯已经配合医生的智慧验证过了,前人不断总结经验创造了中医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现在的中医学宝库。用那些小白鼠实验,最明显的就是无法验证中医援物比类、取象运数的治疗。
1 o1 `3 S. E+ D+ n. ?
因此,培养中医人才,一方面是要提倡自学,一方面是要鼓励实践,还有一个优化师资问题。
. z# g9 f2 a" Y8 }+ R8 E* d
再有,现代教育都反对死记硬背,但是中医有些内容的确需要熟背,不能都反对。
8 v# |8 A5 d  v/ E
比如方歌,一定要背的,那么多方,怎么去记?背了方歌,就容易记了;《药性赋》背了,临床上用药时就方便了。对古人临证总结的精华,心要背熟,牢牢记住,这是中医传统教育的优点。

. a7 A2 W+ B; f徐安龙
通过调研,我发现背诵教育确实非常有必要。我们北中医正在商量如何突出经典教育,如何鼓励学生背经典。是否通过自学,背诵经典要考到一定级别,才能予以合格毕业?我们也有讨论。

) H0 t* H( R# }, H9 ~+ }5 u邓铁涛
另外要学好哲学,中国古代的哲学、马列主义的哲学都要学好,好好学习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要成为优秀的大医,哲学一定要学!还有中外《医学史》都要了解。

% j/ f! t- w9 g
我这儿提出有一条,叫作“要挖掘宝库和新技术革命相结合”。因为我们中医是尖端科学,所以要借助于国际新技术革命以充实自己。但是不是所有的科学技术对中医都有用?

, q: C" s( ~0 l/ ?* ]4 W/ u
历史表明,20世纪前半叶之前产生的西方自然科学对中医发展没有太大帮助,只有现代国际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对中医的发展有好处。

2 ~2 `9 j9 a- o& j0 |# t; p, o# P
要有这种气魄与眼光。新技术革命不一定是它的技术和我结合,而是为我所用,新技术可以给一个展示平台。像航天技术,在古代,中医哪有机会去航天?但是现在提供了上太空的平台,我们就让航天员吃中药保健,结果中国的航天员没有一例在太空飞行过程中产生剧烈不良反应。

6 |7 N3 r2 J+ i  ]8 g
王绵之老前辈就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他是中医功臣,所以国家航天中心送锦旗给他。

' _# h. E' Y5 r- v/ ?$ U
不仅仅是新技术革命可以给中医提供平台,中医也可以主动和现代高科技结合,有所创新。所以中医药发展就是要解放束缚,放开中医的手脚,什么都允许尝试去干。
2 q( }1 [- X' F7 o) i/ g( J7 [- N  q) X
中医促进人类医学的革新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近代以来,中医的待遇不好,用西方的观点来评价中医大夫、中医学者是不对的。拿桔子和苹果比是不能比的。
· END ·
. Z; [( r: U. |. m+ \

- b2 Z! n0 J3 W
    & i" J! W/ e; z
  • 袁楼卫生室
    , V% l% q, Y7 K
    [color=rgba(0, 0, 0, 0.298)]
    中医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来自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中医,中医不能学会的,是悟的,中医不能用动物试验证的方法学习。中医在你生活里,如果你体会不到,其他人很难给你说明白。国家要发展中医,我们必须先把道德提在首位,道德是发展中医的后盾。因为一个好的中医,都有好的道德,没有道德的人,很难成为好的中医!!
    0 e* ]- g3 o6 f7 w& ?% P$ o
    7 p& t7 v: D0 N$ C: u# v/ G% y
  • 李言林(言林健康)
    3 R. x$ U9 j9 H2 ^- @9 V
    [color=rgba(0, 0, 0, 0.298
    中国中医药人,目前主要的是推翻西方国家管理模式,用中国人自己体制发展中医?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8 u$ g5 X) O- w6 c/ ]3 F* ^

8 v3 q1 q7 n% j! r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8-24 11:32:05 | 阅读全部
北中医校长徐安龙 | 我和邓老关于中医教育的一次对话,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8-24 11:32:53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0-9-7 08:56 编辑
' e' ?7 x9 P( n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8-24 11:32
* L% O+ Y" H! H% z北中医校长徐安龙 | 我和邓老关于中医教育的一次对话,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3 x6 h" W) s5 N7 v  L9 d
弟子曹东义追忆先师:医人医医兼医国,邓老境界不平凡
4 E! V# n7 v9 O, U
4 v  }0 I9 E0 T原创 曹东义  铁杆e讯  2019-03-15+ N8 E3 \- R! J( N
|作 者 简 介
+ C/ ^4 A. v2 T5 S' E1 k
9 D9 `- ?8 _$ X% K% i- k, a曹东义
2 |% {/ G0 S. u9 L: o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对风湿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
' |' X, D+ z3 w( c; h- a
3 l: A$ A) ~- O. ]% U% B. p$ S中医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也有代表性的医学大家。在近代长达一百多年的坎坷进程之中,中医经历了“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 ?& U+ t1 X) C' F$ G4 U9 @

2 J6 `% B2 J- K9 m1 M4 p* B回顾这不平凡的百年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强大的冲击面前,巍然屹立的学者之中,邓铁涛先生具有突出的地位。他在治病救人、行业自治、建言国家政策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同寻常的贡献。他突出的学术成就,感染了很多后来者;他高屋建瓴的见解,启迪了很多人的智慧,点亮了中医人生的道路。7 l+ ^1 e6 q  k) U1 l5 l. o3 U

# d' T, O. b; U% u2 z% `0 Z6 |2019年1月10日,尊敬的邓铁涛先生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谨以此文表达对他的怀念与纪念。
& H3 R( v& g) W# b9 K/ c; v( h
, \" ^, F( k" N0 l00- Y: b% D& M) m$ b
& M2 c6 w6 ^5 C  {8 X: ?2 @
. L: ]" l' l. F* v" |) q, ^8 ?" E
邓铁涛先生(1916-2019)是当代中医的优秀代表,其成就是时代的象征。
$ r6 h( o! |9 A
6 ?0 y$ f' O$ ^* D/ N他治病是上工,主张寒温统一,强调五脏相关,攻克顽疾重症肌无力,突显理论素养与医术高超。提倡未来医学,点亮探索中医未来价值的智慧。他以超人的胆魄,纠正“自我从属”的时弊,通过读经典做临床“回归中医”,号召“做铁杆中医”巩固阵地。% k8 q* O6 p1 h- p6 J
8 j7 U. l2 t+ R; N  }+ E
“医之上者,上而医国”,国家的医疗政策有缺憾,作为中医行业的大家,就应该提出政策性的建议,补偏救弊,以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l6 s8 K5 {* i/ `, W- A+ R; ^1 I" H% C1 n8 J! Q& V; N3 o6 L
邓铁涛先生不但指出了目前中医行业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多次上书党和政府。他提出来的问题、建议,是很有“政策性”的策略,中央领导按着他的建议就容易解决现实的很多问题,有些建议逐渐变成了发展中医事业的“国家战略”。4 n2 t" x8 P" p. x
  Q: @" F- [& J' m
01
3 L& @: ?/ r' z" S3 V+ a( A8 N上书被采纳,传阅政治局
) [' b8 x: ~0 _. S6 z3 U. r, q+ o- z! u0 G3 q

6 l/ c0 B; x+ Z; i; M6 q6 Q2 n1 K- r7 x( O  Z8 l7 s
1984年,徐向前元帅经过邓铁涛先生诊治,病情很快痊愈,想为邓铁涛先生解决一些个人的实际困难。邓老为领导人看病的机会不少,从来没有利用这些关系为个人提过什么要求,可是为了中医事业,邓铁涛先生认为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他对徐帅说:“徐帅啊,你要救救中医啊!”: g3 H9 z$ S, s7 e

$ ?# {- ^7 }* ?# Z' h+ t徐帅听后,一下子就愣了。在了解到中医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后,嘱咐邓铁涛先生把情况写下来,再想办法送给最高领导。" [" V2 L+ O( N: K
' t  I1 C7 |9 h/ A; W' f+ x9 v
回去之后,邓铁涛先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担心的事情,以及希望中央解决的问题,都写了出来。在1984年3月18日,邓铁涛先生将写好的长信呈给徐帅。
2 X* {: ~2 J* l* `) l
8 T" s0 F) B' Z5 A- s4 E' w! G$ \5 V! ?4 S: [6 P( K
邓铁涛先生在信中提到,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鸦片战争以后,受尽歧视与摧残,但仍巍然独立,与西医并存,而且受到一些科技先进国家医学界的重视。从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来谈论中医药问题,是从未来战略提出问题,而不是只说国内中医学的衰落。
; j/ M# Q' s) f! G2 p% H) u9 B2 v9 ~4 ~7 Z* d
国内中医的问题,有其历史根源。由于王斌改造中医思想的影响,中医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没有得到重视,造成后继乏人乏术的局面。
2 Y5 ?" \% J9 o# G' l
5 m. f8 `2 T) o' O4 I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2年卫生部召开衡阳会议之后,中医药工作有了很大的好转,但中医中药这一条短线,要使之根本好转,实在不那么容易,“非下大本钱不可”。
2 ]2 u* V8 l: n) J8 x9 Z3 l$ N( c, F; l4 j. Z- x4 C
由于中医的问题,历史欠账太多,积重难返。中医学再不花力气去抢救,等现在的老中医都已经老去,才想到出钱出力去发掘,已经迟了!“时不我予,时不再来,希望中央各部委办,能重视这一严重问题。”0 T6 C5 Y$ ~, @
; \9 v3 n; d1 S' C# {9 M
% T0 Y; Q2 N2 O5 I' d
徐向前元帅读了邓铁涛先生这封信,认为其所言切中要害。他立即在这封信上加了意见,转呈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 c( B2 Y! J- X: h- N$ [
9 `7 L& [. P- x; ^
6天之后,胡耀邦同志作了批示:“乔石同志:请将向前同志的批语和邓同志的信,印成政治局参阅文件,发各同志。请田纪云同志协助卫生部党组认真解决好中医问题,如有必要,请提交书记处讨论一次。”
( ]) r0 u6 @9 Y1 J1 @0 k7 p1 ]! b( j
按照胡耀邦同志的批示,印发了<1984>5号中央政治局会议参阅文件,附件是“邓铁涛同志给徐向前同志的信”。事后卫生部中医司把这份文件的复印件转发给邓铁涛先生。0 i0 H# x5 u2 {

( U0 E7 P& k( m/ O0 O邓铁涛先生这封信,对于促进成立国家医药管理局,起到了积极作用。7 @# y6 `* k8 X7 n& k  N6 E

* k  q+ [7 `- T5 y8 f6 U- v028 L5 x: }& \& S
抓大别放小,中医得保全
& U" {5 t) K7 o% d1 T6 V& r  r! Q- O: x
; y4 l4 m% Z8 L* j' Y: ?: N

( d6 i, r6 p7 h1 z) B+ W- b中医的发展道路,总是充满坎坷。经历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国家领导人更换之后,要调整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一条是“精简机构”。据说,有关部门把中医药管理局列入被精简之列。
% O& s) A1 f# `3 g2 Y( F, L5 q
* w( S, D9 l& n6 T9 U1990年6月,也就是在中医药管理局成立4年的时候,邓铁涛先生与8位全国著名老中医药学的教授,聚首在长白山下的长春,要编写一本医学专著:《名老中医经验集萃》。但来自北京的老中医路志正先生,带来了这个令人心忧的这个信息。
/ e, Q6 {+ e  U. V% g/ M& b$ z, ?' r) u2 Y, ~5 s& x1 [/ @% w
大家展开了讨论:国家精简机构的决策无疑是“精兵简政”的明智之举,但举步维艰的中医药事业,好不容易有了“娘”,撤消中医药管理局这个主管机构,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是极为不利的。' Q+ l2 W# r/ C) r0 N3 W
. M/ a: ~3 j; E5 j( X7 |
( t- v# c5 l! O/ Z7 H
邓铁涛先生建议说:“我们的意见应该直接上达中央的最高决策者。”大家一致拥护邓铁涛先生这个提议,并推举邓铁涛先生执笔。
2 \) R7 k+ ]# |您好!我们是来自广东、浙江、北京、吉林、黑龙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几十年、七十岁上下的老中医,衷心拥护以您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所采取的一系列英明决策。我们十分赞成您所主张的要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b% k  N# H1 Q, M
" v0 ]8 \9 P2 P2 W( u$ e
老中医们对共产党的中医政策,有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感情,他们拥护共产党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情。
6 g, ?& h9 T3 ?  K* k& r我们为了把几十年的学术经验留给人民,在长春市召开了《名医学术集萃》一书编写会议。我们在讨论中谈到党的中医政策,及中医后继乏人、乏术问题。我们认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但历遭磨难,几经兴衰,虽然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再强调要正确贯彻中医政策,但中医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英明措施,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的从属地位开始有所改善,从而使中医事业有较好的发展。但是问题还未得到真正解决,使人担忧。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把中医同西医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大多省市的中医药管理局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有些挂着中医牌子的单位,并不是真正在搞中医;中药的管理体制,至今没有一个省市归中医药管理局管理,中药质量下降,伪劣药品充斥,中药资源继续遭到严重破坏。1 E5 v8 P/ D) S5 p

) Y/ W; X8 i" ?1 U7 o3 J这个建议书,既肯定了过去的工作,也指出了当下的问题。
+ u, Y! r* I# n9 I# h5 \1 l( m2 S. s现在国外学习、研究中医的势头正方兴未艾。长此下去,我们真担心有朝一日会出现中国人到外国去学习中医。为此,我们恳切呼吁: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只能加强,不要削弱;二、尽快建立各省、市中医药管理机构;三、八五期间中医专款不应低于七五水平;四、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管理。使中医药工作真正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的精神,迅速健康地向前发展。以上意见当否,请指示。
9 \5 P1 X* b5 H; h: V) Y) E# q' \& g" ]
紧接着,8位老中医先生们就分别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所在的单位。这著名的“八老上书”者,除邓铁涛先生之外,还有任继学、方药中、路志正、焦树德、步玉如、何任、张琪7位中医教授。1 |. j5 i+ S' L* C  Y1 J; f
3 u% d& G# B' g# v  _4 J  P3 S4 q

0 `  m5 a: s! D, X3 O3 B( K1998年,全国又刮起了一股“西医院校合并中医院校”的风潮。邓铁涛先生心中充满忧虑:“国家要抓大放小,对很多行业可能合适;但在医学界,西医大、中医小,抓了西医而放任了弱势的中医,岂不‘死火’?”于是,邓铁涛先生就和任继学教授商议,要联合其他中医老专家一起上书朱镕基总理。后来,中西医院校合并风紧急“刹车”。这就是第二次的中医“八老上书”。1 u+ ^0 M- B; U0 G+ ]

# T% k0 g6 |' ~& |6 [3 K1998年8月11日,邓铁涛先生与任继学、张琪、路志正、焦树德、巫君玉、颜德馨、裘沛然,又是八位知名中医专家,一起写信给朱镕基总理,明确地提出“中医西医不能抓大放小”。
8 f% e7 X: t5 }! W朱镕基总理,您好!我们这几个老朽,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您说几句心里话。一、这次压缩编制,把中医药管理局保存下来,我们感到十分欣慰!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但从整个实力来看,中医和西医之比,仍然是小孩与壮丁之比。保留中医药管理局,便对中医的发展有了组织保证。谢谢国务院的英明决策。
& d8 d' J. t. R1 ?  N0 u7 n  w- u, _& o- q4 j( e0 |5 O
无论老中医们个人的境遇怎样,都必须坚守着中医这个宝贝。) f) `5 M0 u, d1 @( q6 k
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担心的是:
4 N! S3 O$ {, P; U' k0 @ ① 中医学院合并于西医学院,成为一个系;( ]! o7 h2 j1 k4 L
② 中医医院合并于西医医院,成为一个科;
9 e( d7 T- ^& `0 I ③ 中药新药的评审,按照西药的模式评定;9 f  P* |9 I! f+ r
④ 中医医院医药分家;: }  u' D6 e3 z' U0 P+ W( f  y
⑤ 中医教育与中医医院“重西轻中”的倾向日趋严重。# v  [( y3 Q* B) y/ i( D# G8 d

7 T( T! S0 ~- O# B8 a对待中西医的改革,绝不能“抓大放小”。因为中医小,西医大,任由小者自生自灭,则中医将灭多生少矣!!有些省的按强并弱的原则,则中医之消亡有日矣!
3 T8 i" e. E4 [# ^% a
5 y3 y/ k1 }4 k: i- ]中医药事业存废兴衰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大问题。
8 \1 Q, _. o* L& c西医院校增加中医药学的课时,以便引导他们运用中医中药治病,减少使用西药外汇之支出。据说日本会用中药的西医占60-70%,他们用中国之药源制成新药,价值比我们每年中药创汇只有5亿美元不知大多少倍。我们岂能安枕无忧乎?我们赞成国际方法研制中药,更赞成创造中国式的传统与新技术结合研制新药,也容许中医院医药不分家地进行研制新药,推广新药。
* P* N5 J6 m7 W: g: f6 R& X" p1 W  F6 R, I4 _
老中医们的这些建议,的确立论高远,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0 l0 X- x/ n  G3 W2 T0 K
① 中药改革决策层以及中药药审领导层,须要有真正懂中医药的专家参与。
# g6 u8 b  N6 b0 i: B4 A ② 报载国务院多次请专家讲课,能否也请老中医专家讲讲课,让他们讲讲中医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供领导决策参考。: T' L" w7 e" t% s2 R  K8 G6 M5 w
% Z2 E; V8 U6 |! t& Y
这不是授课,而是调研的一种方法耳。以上浅见,供总理参考,并给予教正,幸甚幸甚!0 K5 A' l& p' l! v  V4 l5 |- w

- e- U$ s4 f3 [# o$ L$ E这个报告引起了朱镕基总理的重视,他批转给卫生部张文康部长,张部长又请朱庆生副部长与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具体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之后,提出解决办法上报国务院总理,不仅制止了这股中西医合并的风潮,保住了整个中医药事业不后退。
/ C/ |0 g% a0 C% r( X& b' A2 @: R
( C, I% m& n3 U& L038 \& e8 R2 R6 w8 H/ `& e
名师带高徒,强壮大集体
  ^4 t! s. D5 G: k+ i- t! H1 r2 C# ?& f' }4 b  p

! J1 M" t8 N/ k% M( h- [. x% P; q4 A
中医事业的振兴,离不开大批中医临床人才的成长。
2 r1 x; @, T, D邓铁涛先生认为,目前世界上最欠缺的是高水平的中医,欠缺在临床上有真功夫的千千万万个铁杆中医。% o+ z  h) U6 E0 [3 r
( i* J, a' M6 m' f  p. z& {5 j5 N) U
邓老认为,师带徒不仅是中医历来培养人才的一个好方法。他深感临床型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一直在为中医界的人才培养而不断呼吁。
, }" W: r% Q, ]0 x9 ?& j+ B; I
! b7 d0 S1 C& l; ?9 V6 C  w% v1988年,邓铁涛先生出版了一本《耕耘集》,里面多篇文章提及“继承名老中医经验,抢救中医学术,已成燃眉之急”,“中医学再不花力气去抢救,等现在的老中医已经老去,才想到出钱出力去发掘已经迟了!时不我予,时不再来 !”9 I- Z1 K. v  F% h  Z8 B* M
% T0 n/ F( L- Z! h# ~
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朱杰局长,他读了这些文章,感触很深,就以邓铁涛先生的建议为基础,积极与有关部门的领导沟通,最后与中央人事部、卫生部的负责人取得共识,各部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起来,组织全国名老中医授徒。
+ Z$ @7 c/ R" Z  t$ X. _! d$ R
. ]' Q8 X. }6 K1 n1990年10月,首届全国继承老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铁涛先生代表500位老中医在会上致词,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学我者必须超过我!”听了邓铁涛先生的发言,参加会议的国务委员李铁映立即带头鼓掌,表示赞同。& b( k2 c, [4 k/ A) ^/ N0 k" q
  l6 r( i: i* |5 [* H# r
- \& D" V0 n/ @) t; @; h3 }/ Z
第一、二批中医师带徒,有1343名学术继承人。第三、四批师带徒培养了更多的中医临床高级人才。, n) A8 C/ v2 E# F- A- w$ _+ v* M* S

7 j" n8 _, G$ ]' [" o广东省中医院在邓铁涛先生的支持下,从2000年起实施“名医工程”,得到了全国名老中医的鼎力支持。该院在借鉴传统“师带徒”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取了“集体带、带集体”的带教方法,先后有近百名中青年专家拜师30多位名中医,在全国中医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探索出了一条现代中医临床高级人才的培养之路。% Q% v$ M* g2 R- Y; {: i
% w$ Z7 E. v. j! O
广东省中医院师带徒的工作,在2003年防治非典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命代表广东省中医院到香港出诊的林琳、杨志敏主任,时常与其带教老师保持联系,以提高疗效,这充分突显了名师带高徒的重要作用。
' [9 `9 w- L: ]: E# y, t3 Y
+ b! [% d. ~/ k: t如今,国家把名师带高徒,作为一项发展中医药事业常态性措施加以重视,与邓老当初的建议不无关系。0 G3 h% U- E4 G5 W1 L" C8 E
  y9 u+ l+ ?3 n- e1 S3 m
04
6 ?: h% H$ x8 r* O$ S' @( X9 ]架设高速路,政府兴中医9 C& f4 P6 E  m# O5 C
/ K, ?2 V) \7 H( }* J; {

' d8 z; e  b$ S: j: Y5 W& _. S$ o+ W4 N) V9 n0 ?# V
2003年11月在刚刚经历了SARS疫情之后,国家就召开以“中医基础理论的建构与研究方法”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这次会议关注的问题关系到中医药此后发展的战略问题。+ O7 X# m, H5 o% B+ @: N
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构建;
& e" k9 m  u( k$ D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思考;
+ ^" ]4 G: C8 ]0 B/ \: ~中医药学在国外的传播对中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启示。
0 E; ?( E7 U; O8 }
2 }* k: k  U) ]/ l4 h8 k0 B  {3 K1 Y! s

, o; ?+ J+ n6 x/ N  Q邓铁涛先生以“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为题,作主题评述报告。科技部中医发展战略课题组组长贾谦先生说,邓老气度恢弘的大段主体报告,象一把熊熊烈火,点燃了科学家们的心烛,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仿佛令会场的气氛到了沸点。《中国中医药报》于2004年2月2日、5日、9日,分三次连载了报告全文。
. I3 u! ?0 E0 b" c% x" ^3 Q/ x0 V
- J" L1 _/ b' g$ S+ I2004年2月4日,《中国中医药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了邓老和100多名中医药专家的建议,希望将中医药作为重大科技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日后启动的中医973项目。
( g1 b3 B. H4 A8 s3 x( A4 ~, j6 g$ @" M& w$ n
据当时了解到的情况,国家将对未来15-20年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拟选择20项重大专项进行讨论,而中医药学未在其中。
- `  [0 s5 \& h; Z" M6 B' i7 [' P( l! Q8 z/ U
邓铁涛先生在香山科学会议的报告,在全国中医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国家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关键时刻,他们联名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向领导们呼吁。$ d$ C  B4 A2 ?, l* R% ^
中医药确实有比较优势,能解决13亿人健康问题;其次,中医药关系到国家的功能运转和国家安全的维护;第三,中医药是解决13亿人口特别是9亿农民医疗保健问题的关键;第四,中医药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不希望成为千古罪人。+ o$ S2 M& _6 U% T! C. Z

0 O! E5 }* P3 b2 s邓铁涛先生带头签署了这份《呼吁书》,这是香山科学会议的延续。5 q& V7 u! `* ]

  d( T6 Y8 ^5 _. y( r9 `7 w2 J* _
3 P; `" `: R/ z# [" i2005年4月16-18日,在北京科技会堂召开了“新时期中医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的学术研讨会议。邓铁涛先生作为主要组织者,做了一个重要的主题报告。- r% ?4 ^$ v+ Q, E' B
+ S: o. O' E% m6 A7 ]2 u( F
2005年7月14日由科技部聘请邓铁涛先生为中医973项目专家组的组长。主要负责开展中医发展战略研究,加强对中医专项的宏观指导,研究提出专项研究重点方向和任务,协助管理部门开展专项的评审评估等工作。4 b' K/ @! T, p+ }  h$ u

5 e5 t" ~2 }* e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原创优势。
+ R, _. i5 K( x' |" a$ N5 c, x! I* E
正如邓铁涛先生所说,现在中医学发展有党中央重视,有人民的需要,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领导,有教育、研究、医疗等一套初具规模的机构系统。' E2 E6 }+ m8 F/ z% |8 J5 e1 ]
$ G6 o' C  ]$ B" {8 |# F
中医之兴亡,将取决于现代之中国,如果目标一致,团结合作,中医之振兴经过艰苦之努力是可以做得到的。: I, G2 n# f3 ?1 e7 [

( S7 r1 G( M) P1 n; y: m5 ~( S精选留言
. v7 e! p; K: `1 M; Q5 t8 R$ d0 x. y" s! `6 v' U
金匱真言(马京雪)(朋友): X, c$ S9 W+ y
9" p7 O2 Z3 k- T3 n' P. w
邓老是他那个时代的中医旗帜,邓老西游而“革命尚未成功”,吾辈更需努力!, x% Y5 ]( G% r1 q% p
作者
" |# H" R& o2 O* \9 M+ m1
4 m( v& C( O* f共同努力!
- \( \3 y1 j- D5 s; f* |. j' F1 _2 g3 @  H- @
伍吉中(中友)(朋友)
; h* S, t) s0 M: m/ s' B4 W, Y6 Z5
0 E: a/ O$ ]& }# U 邓老大师德高望重,确为中医的脊梁。我辈当努力再努力,传承发展振兴中医。健康中国,造福人类。8 n+ |% h) `7 h
作者, o/ H2 g5 n4 V4 }: [. d- b0 `# I, s& a

. ^8 Z: V* Y* P: M% w为振兴中医药而奋斗!
, z9 R4 t5 o! h1 h$ ~- i' X, l3 q* b
4 e2 ^2 F: g9 f6 C, d( e8 o曹国超(谦恭)大夫(朋友)
' z% g$ |6 q8 j, A3 I6 F4$ z# h2 W: D& A# o/ a" M
大医医国!感恩邓老2 d1 Q5 D7 ?" J! B
作者
7 F6 s* k( J8 r; S6 B5 S. j7 l3 t+ U3 [" P) b/ s

- G: a3 b" Q* n! j探索中医
0 h7 L9 C6 m% T" h4
9 L  n0 |8 t" J( w' \ 邓老的贡献,有目共睹!
) I+ G3 K" n, g. o$ `) U2 b中医的传承,磨砺新生!
0 s& m/ n6 B* d* A没有人有能力灭了中华文明,也没有谁有本事灭了中医。历经磨难,溯原本真,兴利除敝,天地一新!' n: i# W/ o# Q# z
作者
# s  A# B1 F* M9 L5 o6 G0 w. W4 I+ g4 x/ R  n" k
砥砺前行
: }! f/ O/ ^8 s2 H. r" z
, m) z0 w' ]) I0 e6 B; y追继岐黄 (张云)7 t: N4 t) G% k3 W, l4 U8 s
15 V: }* Z# A# v! u
感谢曹老师让我们知道更多历史背后的故事,更深一步认识了邓铁涛中医先辈们为中医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努力!斯人已去,吾辈更应砥砺前行,珍惜先辈们付出,为岐黄事业添砖加瓦。
! Y3 D8 A- e: G3 l' `作者
, b: S9 m" I: A- f, ^/ H1  ]9 N; `2 B2 K. P$ ~! |, D8 j
一同砥砺前行吧!& X. }- Z. p- t( h
0 W  _& [& z# G: a: G- R; G
刘世峰中医 重庆荣昌(朋友)$ H: O! L7 K* T7 Q
0 o5 `: q; a# C" k0 v8 h
曹东义教授是邓铁涛大师非常看好的学生,因为曹教授传承了铁杆中医精神,用手中铁笔,不断为中医呼吁呐喊。
4 D, a; [! N! N( w作者
; |; {/ `0 M! K  X% r* q1& Y6 R! |2 V% e5 ]0 J0 F

+ p" E. x& Q9 y3 O) }3 U, E汤圆奶奶(朋友)0 C* h( M* S: b1 `. T
1
$ Y) A0 g. T4 q( K 认真阅读此文,赞老师!  D, W# e! g: ]! m6 Z2 {4 w; `3 T
作者7 K9 Y' w* q8 }# t, s/ u

) b# _* {$ ^5 E/ a  R# Z  @  q
渭水东流
: I, L% O2 ~6 x* [1# ^+ b( P( E; o5 s
邓老乃中医界的中流砥柱,中医的脊梁,铁杆中医!中医的符号,中医泰斗!邓老驾鹤西去,我辈仍须努力!- _( p  O$ i  a: y
作者+ U. o- x$ R7 [0 {) A9 h) [  A

9 j; i! b& n- y5 v' o! C  c) b
6 ~6 A6 g, o& g2 [  E田晶中医17745167366(朋友)5 t' ?! `5 n5 v, v' w1 \

5 d3 b- @/ s* F. |* }# u 邓老的话感动中国中医人的心呀!
% n3 g' c9 k! V4 T. l! J$ ]/ R5 ~3 Q" m* b* W- S1 b# T
田晶中医17745167366(朋友)
1 }; q- Z9 v9 q' ~- a) s/ F2 C* v# p" P. _- z2 v0 s0 x
中医需要发展!中医加油!
) S* g- |* l5 ]5 O  D. H7 @8 M* K' U
清品犹兰# \% I& R( O  e3 M

; |0 \) V1 X6 O4 D- b6 b% v. O  [( t8 c 老一辈为中医传承做贡献不错!不过重症肌无力用传承的几十代的平肝丸很轻松的就可以解决了。不是什么大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8-24 16:27:51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8-24 11:32
) M9 F6 S" d1 q* e! T5 v+ w. ^- i弟子曹东义追忆先师:医人医医兼医国,邓老境界不平凡2 K1 i) g# O+ O0 O/ F
% s  U6 d4 i1 t7 c
原创 曹东义  铁杆e讯  2019-03-15
: b' J5 Z! {7 R% ^
徐安龙,男,汉族,1963年6月生,教授。 [3]  美国伊利诺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入党。2013年1月24日起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8-24 16:35:22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8-24 16:27
) x4 ]5 h) R, z" d# C) s徐安龙,男,汉族,1963年6月生,教授。 [3]  美国伊利诺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5年7月参 ...

* C# ]- B; ?! |( u% Q% D朱又春先生说:' U, L" X) ?* J1 H- ]) _

( m. ?6 i( }. S( R6 [( ^徐校长是搞免疫学研究的,从广州大学应聘北中大校长后,为了尽快改变角色,在邱浩博士的陪同下,利用节假日,遍访名老中医,听取意见。家父(朱良春国医大师)见徐校长十分诚恳,也就直言不讳提出三点:) s5 B% z! ], @; @

! K7 f7 k! u3 Z# F0 j8 ]一、教材改革。中医药大学的学生,1/2课程学西医,外语还必考,还有多少时间学中医?中医本科教程“中医经典”被列入选修,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 q) e3 U8 f8 q二、开办国学院,研究和给学生们讲授国学;6 u; u3 F3 l" G1 P7 z
三,请民间中医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传经送宝,把宝贵经验传承下去。/ U1 L. o- n& ]) @
徐校长回复说,两条可以落实:
  ]* I' r7 J& [3 l/ ^+ f" F# G首先成立国学院,由李济仁国医大师的长子张其成教授做院长;
3 u* E7 Q) M- T) @, O2 S第二,招聘民间中医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坐诊、带教。
& I0 E' t2 v- r) ?至于教材改革,不是一家大学可以决定,今后努力吧。
3 o  n: U  B0 F*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8-24 16:40:3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8-24 16:35+ X9 ]9 Q5 p0 O# |  |' v3 B8 \# q
朱又春先生说:* k  M* z/ {; s  w: n: ~
3 h* g; W8 M$ F+ s4 }( X
徐校长是搞免疫学研究的,从广州大学应聘北中大校长后,为了尽快改变角色,在邱浩博士 ...

+ j9 L9 x2 b6 W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X  ~3 v1 f! M% Z3 d@江苏南通朱又春&#8197;
! |8 K3 [2 c2 }% w  V( v感谢朱又春师兄的分享,朱老的建议很好,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 ~- p, k) t9 I1 @# V, l! U) S因此,三件建议,有两件落实。这很难得。
1 d& w6 U& h+ n$ ?: b( d
, d1 B7 a5 Z6 C; o0 |教材改革不容易,不是一个大学可以做到。
/ P# u, d- E6 W4 C/ w7 K这一点也是邓老所希望的,二老的想法高度一致!
" P; Q: `# \" l% x; `+ _/ U$ S
# U! |1 s- r- C5 D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F- \+ B/ |2 y# Z[链接]
" r. l- `: ?- g- N% R' R1 s
, m; n* ?+ p4 b; u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V0 |- h, c9 L  c- _[链接]/ e. N- ~  R( k# X4 C

, ]" H1 b# Q; a7 ]4 K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w/ x' B% S- [1 N& V  t
[图片]  u. M0 l+ I0 a; k1 w7 v

0 E+ s7 G) Y+ W3 p8 U5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0 D, K3 t& |; t0 N6 h6 l[图片]
  a6 s4 `$ t( [9 b, ]+ s$ U' ]* D# s0 Y
梁跃民,社科院:  h: E4 l7 ~% p& z  Y7 W8 J9 F7 G
通过调研,我发现背诵教育确实非常有必要。我们北中医正在商量如何突出经典教育,如何鼓励学生背经典。是否通过自学,背诵经典要考到一定级别,才能予以合格毕业?我们也有讨论。
8 \. _# n6 f# i  G: H' u" {5 U
8 D" A% v* Y3 ]# M# p8 b* r, H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D' f/ a, J( G9 l
徐安龙,男,汉族,1963年6月生,教授。&#160;[3]&#160;&#160;美国伊利诺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入党。2013年1月24日起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4 d! Z; j2 w0 _& s' X6 ^& Y; Z% `7 G% P; M&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B0 l, ]  A$ _. U( f出身不代表价值观,但是有一定影响;
, w; [2 z: o) _5 D初心不代表结果,有目标才能有动力。( m7 h# \' F, ]; g

% |+ F3 j0 Z9 h& ~/ o7 m, p" P+ X李源:
% q+ m! m; `8 P! h; [( l' U) \+ v@寂静&#8197;
4 B4 _/ Z& C2 S; P把中医学生的英语,根据学生意愿改为选修。  b3 h) M( `. T  L. _# X
中医经典背诵,改为必修,且考级。
1 d/ p. ~' `0 _; \) U应该是一个好的意见。4 w& I; H) M8 W

' n! ]; E7 R$ l0 X+ C& S3 Q: i梁跃民,社科院:
; W/ \" P* R$ M@李源(李有缘)13001452733&#8197;英语课也可以改为古汉语。
' K" @: B, E6 ?. v3 w5 P& B0 S
/ ~/ }  H" s# m$ h, B7 e2 m梁跃民,社科院:
) I: m( F1 l4 M不然考研,职称中的外语一项不好办。以古汉语替代英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 R0 K+ i7 q. a' i. r. d
% F+ y% K8 m! ]李源:% T& A+ |; l3 t2 `* l: B3 W
@寂静&#8197;0 A- D/ Y/ O& }3 S; u; G8 p- b" v

6 U5 k; G, g9 f4 g( L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n7 d) Z) t9 k9 z7 |想传承中医,就必须要学习医古文!医古文的基础就是古汉语和竖版古文字的医古文献!
+ b( w" d7 @  P  n. n6 C: x2 r" i4 w; X, c& }7 C. ]
宋小明,扁鹊酒熨:6 H% s% {7 D& }; s8 V. H
@张维英&#8197;
  s7 _5 b* P4 G+ @2 y$ R: G
$ |1 H7 E# r2 ~/ }0 E. Q梁跃民,社科院:: z1 \, ^( R5 f4 ]; A1 y
中国汉字另有密意,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
, Z! X0 t) A- i1 `1 ]$ ?: V% V  A6 Y9 k( V- k6 ^
梁跃民,社科院:. y5 t- E  ?8 D/ N& A6 E' z% {
[视频]6 F0 C; y! \. p6 e6 Q
, E8 \# Z: H1 T7 j2 \, C! V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R$ y. S  t/ s& {& Y$ T
@曹东毅院长,这几点建议可由曹院长总结一下大家的意,对上反映给中医药局和卫健委,教育部,国家最高领导层!
/ K4 _7 G- S# n/ ^4 y( r! t- P1 |* s% ^. x$ p- t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4 m. B5 S* R
[链接]2 S* w& {% ]( }! R1 q0 E2 z' u
! Q0 @8 b, L3 L. ?/ r( i$ z
梁跃民,社科院:" W5 C) I/ q1 q. h8 q
[视频]- P; a1 O: l& p
9 z1 c2 [( S( k! x"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b& m5 V! ~( c8 m4 o
@张维英 # g* o4 o. W. o* U1 w$ t
感谢老领导!
" L8 c. l/ F3 n6 t4 I就是上书不容易,现在人们对于上书的看法,不是很乐意接受。
) v7 j0 S0 l' }* V$ [" f6 U总希望从上而下贯彻,很难从下往上反应。5 L+ t) E4 n8 P" n$ f% Z( I
群众来信,即使是建设性的建议,有时候也被当作告状。5 ]: l' \4 }9 O: H& C
有些领导,不愿意见“有想法”的人。$ @$ T- E& n, A1 J* P, s" ]1 {0 o. q
中医界尤其如此。0 A& a/ P5 a; I- C)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