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施毅教授:17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更新要点解读!
曹东义 发表于:2020-3-11 15:37:0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905
施毅教授:17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更新要点解读!
2020
3 b/ j% a4 D' x1 m$ P- D0 Z03/05/ ]) U  Z9 I' d* p
19:50
+ T" q. v1 M9 [! `9 U7 {2 t( y' }1 h医学界呼吸频道$ n6 e, X- P2 {2 v9 o7 E
企鹅号
! J+ M6 k, l' f% J5 e8 j4 \. H
分享
# _8 N) L7 n( b4 W5 f[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1 N1 T, G7 P* T" e
评论
- b( c' S5 Z' s( v5 I  q. N" O! O0
" J. y6 G/ [8 X
7 s+ i5 O$ g4 Q$ ?
* J$ p4 B9 g0 f$ d
附五、六、七版诊疗方案对比表格!
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抗击之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明显好转,即使武汉也有了极大的改观。目前的诊治重点也逐渐转移到如何能更好地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也再次从2月18日的试行第六版更新为今日(3月3日)的第七版。那么,仅仅半月再次更新的方案还能新到哪里?让我们再来探个究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与第五、六版比较,在基本概念方面没有更多的变动,主要集中在传播途径,儿童病例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确诊标准,疑似病例排除标准,特别是重型和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治疗,以及随访观察的细化上。
1. 病毒与疾病名称的变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7日专门下文,将此次疫情的疾病名称由原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新定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缩写NCP。几天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定义了新疾病名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称为“肺炎”而称为“病”,与此次疫情中很多轻症患者没有肺炎有关,“病”的概念更为全面和恰当。
中国医生也有自己的见解,钟南山院士研究团队发表的文章将病名称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急性呼吸疾病”(2019-nCoV ARD);同样理由,刘又宁教授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的主编随笔中,也建议改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2月26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公布,再次认可了这个病名。
本人一直建议疾病的大名称应与WHO一致,2019冠状病毒病,但增加其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2019冠状病毒肺炎”,或许更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3月1日上海又发布了《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病名也定为2019冠状病毒病。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的英文名已改为COVID-19,但中文名第七版依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究竟哪个病名最合适,最终得由国家确认。
病毒的名称,WHO称之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而我国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我国名称的一大缺陷是,如果以后再出现新的变异的冠状病毒,还称为新型冠状病毒吗?国际上规定新病毒有两个名字,目前认定的新病毒名,常用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分类名为“SARS冠状病毒2”。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陆剑等报告,对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了149个突变点,并可分为L型和S型两种,其中S型相对更古老,而从S型演化而来的L型更具攻击性。这些亚型的意义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2. 流行病学概念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一是提醒大家“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除了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气溶胶传播外,还得当心粪便和尿对环境污染造成传播风险的防范,这一点与WHO在我国的检查结论是一致的。
3. 病理改变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二是增加了病理改变(详见诊疗方案)。新增的这部分重点描述了肺部病变的特点,肺脏呈不同程度的实变。肺泡腔内见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及透明膜形成;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和巨噬细胞,易见多核巨细胞。II型肺泡上皮细胞显著增生,部分细胞脱落。II型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可见包涵体等。并观察到新冠病毒感染损害的器官远远不止肺脏,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骨髓,心脏和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和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这与WHO将此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吻合的。
这些病理改变对新冠肺炎发病机制的理解非常重要,但对诊治策略的影响尚需时日。
4. 临床表现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三是增加了儿童和孕妇的临床表现特点,完善了对特殊人群临床表现的认识,如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而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近等,从而有利于正确的诊治。
5. 实验室检查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四是增加了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并单列,主要包括两点:
病原学检测:采用RT-PCR和/或mNGS方法在鼻咽拭子、痰或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
血清学检查: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一是强调应尽量采集下呼吸道标本(而不是鼻咽拭子)进行检测,这一点已经得到临床的认可,确实可以改善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二是增加了血清学检查作为确诊的标准,包括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应用,无疑对提高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率有极大的帮助,但新的血清学检测试剂盒阳性率究竟有多高,可靠性如何?人体感染后抗体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窗究竟有多长?何时采集标本更为恰当?都还需要临床进一步验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初步应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诊断新冠肺炎,IgM和IgG的临床敏感度分别为70.24%和96.10%,临床特异度分别为96.20%和92.41%,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6. 诊断之流行病学史
第七版对诊断标准中的流行病学史的聚集性发病做了注释: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这就解决了临床医生一直以来的困惑,何为聚集性发病?使大家能够更容易和更准确的把握。
7. 诊断标准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五是增加了确诊标准,即: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血清学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阳性。血清学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近期新的诊断方法问世,即采用胶体金、化学发光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IgG和IgM),既可以弥补核酸检测的不足(具有非常大的补充作用),提高新冠肺炎的确诊率,强化出院标准的把控和跟踪,又可以避免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所冒被感染的风险,采集血液标本简便而安全。
同时,对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力状态以及选择部分高效价的个体作为抗体治疗的血浆捐献者具有重大意义。希望这一确诊的检测技术能够尽快推广至临床使用,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8. 临床分型
成人分型没有变化,但增加了儿童重症的诊断标准,为儿科患者的重症诊断提供了清晰的标准。
9. 危重预警指标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六是新增加了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成人: 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 外周血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进行性上升; 乳酸进行性升高; 肺内病变在短期内迅速进展。
儿童: 呼吸频率增快; 精神反应差、嗜睡; 乳酸进行性升高; 影像学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 3月龄以下的婴儿或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异常血红蛋白、重度营养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危重症预警指标是临床最为欢迎也最实用的指标。文献报道,新冠肺炎约80%是轻中症患者,但临床实践中却发现有些患者病情会突然加重,迅速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增加病死率。如果有预警指标,就可以及时发现这些患者,重点关注,及时处理,从而降低病死率。当然,这些指标是否能真正起到预警作用,尚有待于临床实践的检验。
10. 疑似病例排除标准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七是又重新恢复了有所改进的疑似病例排除标准,即:疑似病例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第六版删除疑似病例排除标准后,多数临床医生感到非常困惑,那如何排除疑似病例呢?只能从多次重复核酸检测和综合鉴别诊断着手。新版加上发病7天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可以大大提高排除标准的准确性。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问题一是抗体产生有一定的时间窗,可能需要1~2周后才能产生,如果正好7天,有可能抗体还没有产生,因此在这个节点上,排除诊断还需要谨慎,建议距发病时间尽量再长一点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可能更为保险。
问题二是在全民担忧的大疫情下给发热门诊中发热待查的患者排除新冠肺炎带来巨大压力,本来可能性不大的普通患者做两次核酸阴性就可以放行了,现在增加抗体检测,意味着至少得等到7天做完抗体检测才能排除,如何做到?
问题三在于有多少医院能够及时开展这项检测,不能到疫情结束了还只能依靠核酸检测就失去了临床意义,希望抗体检测能够尽快普及而发挥作用。
11. 氧疗
第七版增加了“有条件可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H2/O2:66.6%/33.3%)治疗”。氢氧混合吸入气可以增加氧气在肺内的弥散,有利于改善缺氧,但一般医院通常不具备该条件,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之感。
12. 抗病毒治疗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八是细化了抗病毒治疗的方案,特别对于不良反应。具体表现在:
没有增加新的抗病毒药物,但特别关注和细化了氯喹的给药方法;
强调注意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不要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3种及以上的药物;
首次对孕产妇给出了用药的原则。
目前的临床实际情况是,由于仍然没有经过严格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证实疗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多种“抗病毒药物”都在临床试用,不同医院的治疗反应不一,各种诊治方案和专家共识推荐也不一致。比如近期发布的军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中删除了利巴韦林,增加了法匹拉韦;甚至不推荐2种口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而上海发布的《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既不推荐利巴韦林,也不推荐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说明目前临床上对方案推荐的抗病毒药物反应是不一致的,还是那句话,由于只有少数抗病毒药得到了初步的临床验证,依然需要提示广大医生,即诊疗方案所推荐的药物仍需谨慎使用,防止滥用联合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还有艰难的道路要走。
13. 抗菌药物治疗
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原则性强调: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避免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一直是临床的关注重点。
14. 糖皮质激素治疗
激素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第七版未做修改。但近期国内不同专业的专家分别制定了激素的应用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对激素的推荐为: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应用激素改善重型新冠肺炎预后,不推荐常规使用激素。
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甲强龙40 mg,q12h,共5天方案予以短期治疗,使用前应分析患者有无激素使用禁忌证。
其次是《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刊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建议》,推荐用法为:慎用,给出了4个适应证(成人;确诊新冠肺炎者;病程10天以内且影像学快速进展;呼吸衰竭),以及7个慎用情况,推荐剂量为40~80 mg/d X 6天。
然后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由武汉同济,北京协和,中日友好,北大一院、三院、人民、北京医院等专家制定,推荐用法为:普通型:40 mg/d X 5天;重型:40~80 mg/d X 7-10天;危重型80~160 mg/d X 7~10天。
第四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不建议激素应用于轻型及普通型,当患者出现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伴或不伴影像学迅速进展时,可以考虑应用最高日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60 mg,疗程不超过7 天,反对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
最后是《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同样建议轻型和普通型原则上不用激素,只有当患者病情进展速度明显加快,面临插管风险时可加用低剂量激素,剂量控制在20~40 mg/d,重症患者控制在40~80 mg/d,疗程一般为3~6天。
总体而言,激素应用的原则应该是个体化治疗,即在恰当的时机(病程10天以内),给予合适的患者(重型与危重型合并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应用合适的剂量(40~160 mg/d的中等剂量)和较短的疗程(通常5天,不超过7~10天)。
15. 重症治疗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九是重症救治技术的完善和细化,是治疗中增加最多的部分。包括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技术的应用细节,如在保证气道平台压≤30 cmH2O时可适当采用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明确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具体应用相关指征: 在吸入氧浓度(FiO2)>90%时,氧合指数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的指征: 高钾血症; 酸中毒; 肺水肿或水负荷过重; 多器官功能不全时的液体管理。
康复者血浆治疗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改为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
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可用于重型、危重型患者细胞因子风暴早中期的救治。
免疫治疗: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IL-6水平升高者,可试用托珠单抗治疗。
丙种球蛋白:儿童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应用。
孕妇: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应终止妊娠,首选剖腹产。
这些并非新冠肺炎治疗特异的危重症的救治技术、治疗药物、生物制品可供临床治疗选择。
16. 出院标准
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最大的改变之十是将原有的“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改为“出院标准和出院后注意事项”。出院标准就是原来的解除隔离标准:体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
出院后注意事项重点强调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没有限定隔离的地点,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掌握。但还是建议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这一点解除了目前临床实际工作中担心患者未完全治愈的顾虑,尤其有利于发现部分病毒核酸检测“复阳”的患者,可以更好地管控疫情。
17. 中医治疗
第七版基本无变化,只有个别文字的调整,具体请参见第七版诊疗方案。
随着疫情出现向好发展的趋势,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但还是得提醒大家,我们还远远没有完全控制疫情,要防止疫情的“反弹”,还要防止国外疫情返回“输入”导致的传播和扩散。希望第七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指引大家正确进行诊治和防控,不断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附表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版)》第五、六、七版的变化
(蓝色为第五版与第四版比较的变化之处;黄色为第六版与第五版比较的变化之处;绿色为第七版与第六版比较的变化之处)
专家简介
施毅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资深会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兼呼吸系感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七、八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感染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文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施毅教授
责任编辑:施小雅
版权申明
- o' Y0 i* L" A9 i: h! R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 W9 a. o5 m$ Q4 U2 C

: ^- D+ f: ~0 ]8 \6 Z& G+ g; s' _# S7 g1 O1 q3 Y9 }
+ _0 j8 p" J( o2 ?" W

9 x: Q; J, F) [' {; Z( W/ D/ ^2 A
" i8 _8 w6 s& x3 v* k- Y* z% r7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1 15:39:47 | 阅读全部
死亡病例多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 同济医院专家组更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 q  Z# M5 n# J8 b6 K! O
大楚网2020-01-24 18:141 @* y+ X8 t5 O8 ?/ Z1 c
分享8 c" r: B, E  @: Q- B3 h
0评论
8 @+ e7 D( q' g" t2019年12月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区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病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宣布将该病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2020年1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救治医疗专家第一时间制定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第一版),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世界卫生组织“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指南”以及武汉地区临床一线诊治经验,修订该快速指南,供临床诊治参考,标亮部分为更新内容。! m& P* L. Y- W& d( W

3 E7 q' q9 b$ H/ b' n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第二版)
  d" F* C6 k) m( J8 O. m
0 _! n' h5 ~! D% Z2 _7 a5 }1. 2019-nCoV的病原学特点# Y8 [2 `6 a/ T+ }$ s+ g5 X: a5 \: v
9 D& N/ D+ T2 b9 t
2019-nCoV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50-200nm。S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蛋白之一,其编码基因用于病毒分型。N蛋白包裹病毒基因组,可作为诊断抗原。3 u) k. B. h$ K$ B8 O: s
( U+ m! ^1 B9 E
经过病毒序列比对分析,推测2019-nCoV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间宿主媒介。9 z: x) J# x+ F: @
% L- U  S$ |6 _. W& d" n
根据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P2 y3 N! ^( F5 [0 r" @0 l' e

8 I5 c. x5 ~; X1 ~! C/ r# Q, x2. 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流行病特点' i: D" o) J" r( `& Y9 u8 ~  ^

; o; G" w/ ^1 Y截止2020年1月24日,2019-nCoV感染在中国确诊868例(含港澳台5例)、泰国4例、美国1例、日本1例、韩国1例。初期感染人群的地理分布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系密切,目前武汉市以外地区的感染病例多数为与武汉市旅行相关的输入性病例,但是无武汉旅行史、医务人员感染以及一定范围社区传播的病例正在增加。2 d% D2 r9 U  ~: ]3 u, F; E

( q* n! u& F0 p( Y" I根据对于发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普遍易感,成人患者年龄分布在25-89岁,多数集中在35-55岁,儿童感染病例1例。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潜伏期在1-14天,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粪口传播以及接触传播。推测目前尚处于疫情的早期阶段,病例数预计会进一步上升。但根据目前的病毒学监测结果,尚未发现与2019-nCoV病毒变异相关的病例。8 _0 v' y0 _" {* @1 t) W+ m7 ]5 V
: X# s+ y) |" M
与2003年SARS流行病学特征类似,儿童及婴幼儿发病较少。目前确诊的2例10岁以下男性患儿症状均较轻,仅有低热、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有明确接触史(武汉旅行及家族聚集感染),1例有典型肺部CT改变,1例仅胸片纹理增粗而未行CT检查。病毒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经一般性对症支持治疗3~5天后症状体征消失,病毒检测转阴,预后良好。另全国有多例儿童疑似患者。
/ j: H8 j4 p2 y+ b+ b- k* x% z5 I. G4 H: [) g3 v
3. 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特点" R' Z* R  O8 b; y# d  }# X
" R# K; ?7 g5 U; S
3.1 临床表现! ^0 J: _! X0 D  C
; a; t  `! Y: n4 w  _  |
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卡它症状少见。约50%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等临床症状,多在1周后恢复。
+ ~3 M( F6 d* U: O* p3 J* _* H7 X5 b
根据目前病例统计数据,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为年龄>70岁、有肺部或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截止目前确诊病例中治愈34例,死亡26例,多为合并有基础疾病(肿瘤术后、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等)的老年患者。
7 I- {6 D! ~/ y- M% I
& u- V' R2 X7 O3 r4 z6 m" O3.2 实验室检查% R: Y; P7 f% W) q$ l+ F

! i2 Y$ c& k/ v( m" y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炎性细胞因子(IL-2、TNF-α、IL-6、IFN-γ等)水平正常或稍高。严重者D-D二聚体升高,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e# u  S1 g7 W# M

1 d; K# ]( F; {& u0 o$ u3 \+ U3.3 胸部影像学& ^2 m/ m" n6 S/ ?% ?" ?
0 f; R6 x0 b$ e, `$ D1 k2 k, M+ w" G
因肺部平片漏诊率高,推荐胸部CT检查。早期病变局限,呈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影,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累及多个肺叶,部分病灶实变,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实变影为主,合并磨玻璃影,多伴条索影,空气支气管征。胸腔积液或淋巴结肿大少见。
# F) U$ X5 f: ?$ }" o) u* K+ I
1 b2 \4 Q5 V/ l+ F. _4. 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诊断; Q; f" B5 ]; _; }) u
3 _5 v0 y! O  U9 j) w) T  o
4.1 疑似病例
8 V7 T, }) @6 V3 l3 w6 Y4 Q8 v. _+ t3 m) y  m+ i) \" {
同时符合以下2条:
1 |# f9 C  X6 H: O; E! [$ Z
4 v2 M( C  S* F9 k3 d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
0 S5 P: h$ t7 |% S/ F- x5 R: O
+ f) _9 S/ c1 r" Y# }5 l临床表现:发热;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R) D5 p* o* L. X0 W9 D) V
" f4 q" \8 Z# W& r# i% _
4.2 确诊病例
4 ^' g+ |" I. t  F$ C% S6 K+ M8 |" \! h: P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
- L. i7 D6 s! @! Q" m" P
* c) {$ \4 Z, v" }% d5. 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鉴别诊断
  p2 d( J- u5 H* @: F* q( x' M$ x% l# r' l% w8 w
应与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其它病毒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菌及其它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应与肺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3 t7 X( @& J, y0 `

3 n+ m4 l( ]! t9 [, A8 [6 @0 u1 d需高度重视2019-nCoV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断。. o, E2 Q- Z+ C8 o* F2 q9 H5 N
' W& p8 f( k  h: j
6. 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治疗3 Z" T4 [" d& S- t( H6 B1 V7 K" Z
% {. v5 p' O& V
6.1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场所
2 M4 g6 p4 ?9 q: s8 o
! t! H" D6 O4 k- C. {( ?/ ~6 L对于所有疑似病例,需要就地医学隔离,对于轻症患者,可在门诊隔离观察或居家隔离观察。所有回家观察的患者都应该要求其一旦出现任何疾病的恶化表现应立即回到指定医院集中治疗。5 N" _" N2 |2 C4 Q  V

1 ]* Z9 s* t; \  C对于符合如下标准之一而诊断为重症病例者,需住院治疗:呼吸频率增快(≥30次/分),呼吸困难;或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5%,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肺部影像学显示多叶病变或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qSOFA评分≥1分;合并气胸;需住院治疗的其它临床情况。
5 @2 D' a2 s, p5 T" X( U( F8 }. N, K, q2 V
对于符合如下标准之一而诊断为危重症病例者,需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 [. ^* y3 t) F1 N$ _+ j; Y. Q3 Z

- ^2 Y$ n' m5 U* [6.2 一般治疗
) a) L3 W. Q  G) z  w6 s, B3 {/ @2 |0 d. h0 d" _) ]# l4 z. R
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内环境稳定。如患者无休克证据,建议使用保守的输液治疗。! M/ I0 ]- z: V9 `: F1 a" C+ C
7 P2 ]# ~. l  r4 r8 x
6.3 氧疗
1 K5 C, l0 n6 D
% w& q& ]+ x- k$ j! Q) ^( [. o立即对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氧疗。以5L/分的流速开始氧疗,调整流速以达到非怀孕成年患者SpO2≥90%和怀孕患者SpO2≥92-95%为目标氧饱和度。严重的呼吸窘迫、中心性发绀、休克、昏迷或抽搐应在复苏过程中接受氧疗使得 SpO2 ≥ 94%,其他人群达SpO2≥90%。需注意处理2019-nCoV感染患者的氧气接口时,应做好接触预防措施。
8 B+ @4 q. p) S2 g
7 i" F% P/ e$ o3 b  b) d, U/ u# a当患者出现呼吸窘迫、标准氧气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为严重的呼吸衰竭,通常需要机械通气,可选择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O)或无创通气(NIV)。HFNO和NIV系统不会产生广泛的呼出气扩散,故产生空中传播的风险应该较低。HFNO不需要气管插管,但是在高碳酸血症(阻塞性肺疾病加重,心源性肺水肿的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衰竭或精神状态异常情况下,通常不应采用HFNO治疗。如果患者可以耐受无创通气,可以选择NIV治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衰竭或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不应采用NIV治疗。HFNO和NIV治疗中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如果患者在短时间(约1小时)后严重恶化或无法改善,应该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插管应由经过培训的、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并注意预防空气传播。有创机械通气采取小潮气量(4-8ml/kg)和低平台压力(<30cm H2O),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风险,建议每天进行大于12小时的通气治疗。
! N# {2 m. s# y, X9 b9 _6 E/ y( q* I( Q6 ]4 v' M
6.4 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7 g& e6 N3 m9 }" L

& L: s4 l* `3 H0 _! ~1 K若有地方性流行病学史或其他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旅行史或接触动物流感病毒)时,经验疗法应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或者膜融合抑制剂(阿比多尔)。
' {# b. \1 [& W" `1 c% O4 |2 p. o7 T4 i$ b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尤其是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对于轻症患者,建议根据患者病情静脉或口服给予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如莫西沙星或阿奇霉素。对于重症或危重患者,给予经验性抗微生物药物以治疗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对于脓毒症患者,应在初次患者评估后一小时内给予抗微生物药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基于临床诊断(包括当地流行病学,药敏数据以及治疗指南等)。经验疗法应根据微生物学结果和临床判断进行降阶梯。
/ y0 F0 T+ F3 ^3 s: `( W" N
3 x! Y7 M6 O) k$ }- U  R6.5 合理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 w8 k- R  U/ _' E; l: u- Y$ Z
% L1 _. D- K; F7 ^& Z6 l- }4 I- I由于缺乏有效证据及可能产生的危害,除非特殊原因,应避免常规皮质类固醇使用。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3-5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d。
6 L! A$ y7 L0 \( \) t# G( c
# _+ y, p- Y' O7 @  A2 H+ Y6.6 抗病毒治疗
# c" `) M  Q% ^4 C, i
' M$ p6 ~4 a0 M- Z' A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万U,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每次2粒,每日2次。. W5 ^' }7 b3 d* i9 {' h

3 I2 C% s$ g6 W1 N7. 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预防和防护
1 j- U& u( y1 b
) P! M. Q! b. ]# Z/ h2019-nCoV感染肺炎的标准预防措施应该始终常规应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区域。包括:手卫生;采用个人防护设备(PPE)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不完整的皮肤等;预防针刺伤或者切割伤;医疗废物处理、设备清洁和消毒,以及环境清洁。
$ R0 Z  M) Q, E* E6 {% j! P, c& `
执笔: 陈韬 陈广 郭威 谢敏 马科 严丽7 g8 K) m( S! \0 H* M% k% [# {8 J

7 s6 C" E* k' t8 h, h3 T审阅: 赵建平 李树生 罗小平 宁琴7 H7 s+ g, c& P1 {4 U# S

" x$ n! N) _0 W0 |) K备注:本“快速指南”依据目前可获得的病例数据以及诊疗经验制定,将根据疫情发展和诊治经验的积累逐步完善相关内容。
' x1 @* u; l0 x$ _2 q5 @2 z  z
+ d8 P& V) G/ o5 I$ d, z% k参考文献:# ]4 l# J4 n) m2 L$ Y& _
( D+ f1 B5 p  m
1.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 D1 U, B0 @5 Q! F* ^7 k7 q; W
! S) v# E( g9 s1 n7 Q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en Novel coronavirus (nCoV) infection is suspected: Interim Guidance.(通讯员 童萱)& ^! ~+ h# n  o- f3 W( o. h; @$ G4 I

3 D4 T$ S: c7 F9 l# b) y* f
! p' j! [; Q7 v: C6 D责任编辑:wycloudche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1 15:43:01 | 阅读全部
北京成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小组,展开积极防治,个人如何防范?
' W: }' ~1 p" m& h, E  k2020-01-21 02:13 北京青年报
2 w* x% ~* }. H; R- V( \# s* {
/ a2 @6 f  k) |% S! t0 L3 x: _5 N来源标题:北京成立工作小组 展开积极防治
  w: f+ n) y( P& B% E( b8 f9 Q! L9 u# C
截至1月20日18时,北京市共确诊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对所有23名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目前无发热等异常情况。据北京市卫健委昨日公告消息称,本市已成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市、区两级成立防治专家组,指定救治定点医院,全面加强人员培训,规范诊疗服务。
* T8 a8 `+ Q4 g- A: T* R) i1 u+ w2 t7 P8 e; d
病例统计# x5 K/ O. `( l6 f* y& r! S* \: {

, h) _( [5 S+ J: a截至昨晚6点 全市确诊5例
  f4 W1 B5 `$ D& _7 E1 Q+ T" \; ~+ u% _- r7 q9 W
北京市卫健委昨晚发布消息称,昨日本市有2名男性患者,分别于1月7日和1月9日去过武汉,并短暂逗留,两人分别于1月13日和1月14日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1名老年女性患者,从武汉来京探亲,于1月13日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 A* O$ r0 Q) K* M5 t" E' r
7 I  B! K8 L4 L% V) J6 I/ j9 |1 G
根据上述3名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专家组评估,昨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3名患者已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其中,2名病情平稳、1名患者病情危重。. f  J8 F# T$ E4 X$ A

' f4 @) q# E+ }% e本市已对所有23名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目前无发热等异常情况。截至1月20日18时,北京市共确诊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 E( x2 q3 b  b) @/ }

$ }, |$ Q8 P9 b$ I! {* F  l医学观察
7 z7 I  C: A# F* `$ {" y
  ?! o) X/ u6 y7 T% u, o密切接触者暂无异常症状
6 V5 f3 S. ]4 M  o5 O2 s, J- `7 F  u% c# y
昨天凌晨2时44分,北京市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大兴区已确诊两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并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经实施医学观察,防范疾病传播,目前未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
, O+ n  e# v" N1 s9 d1 U$ X: K# v. ?. E; Z- f' j0 K. |' @
根据昨日大兴区卫健委发布的公告显示,大兴区医疗机构接诊的两名有武汉旅行史的发热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及专家组评估,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两名患者已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目前无呼吸道症状,病情平稳。大兴区已对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目前无发热等异常情况。
; u* s0 e( C$ I- R' i
+ J8 z# p9 q+ ^: K) J. O防治工作
1 |3 Y) Z$ Z& c, d: a4 J3 E% H7 X' ~, I2 V7 T8 k
成立领导小组 多部门形成合力
, n. I) o2 q0 {+ b% f; {2 H: e+ Q
北京市卫健委昨天下午1时发布公告表示,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北京市已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已成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卫生、宣传、网信、公安、交通、市场、医保、药监等部门参加,及时沟通情况,形成防治合力。立足病例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各级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排查,强化发现报告能力,严密防控输入性病例。通过排查及时发现2例武汉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2 ?8 U+ j0 s8 ]4 Z: r
: K5 m2 j8 u  ^* p& I; x本市已对全市医疗机构排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1月14日以来,已对医疗机构累计监督6552户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6 \8 g8 ^" h; T  T3 R  c# C4 o9 e3 S& r- W/ e% ?* M
统筹资源- R) J; Y# L; k' ^+ S* B& ~6 D, Q

# {, D, T6 d3 C) n' p引导发热患者规范有序就医3 M/ \' {  s2 F8 r) m
7 ], q) G0 D5 ~# U9 B( U; X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开展后,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市、区两级成立防治专家组,指定救治定点医院,全面加强人员培训,规范诊疗服务。卫生与商务、市场监管、医保、药监等部门协同联动,按职责开展相关工作。卫生健康部门已及时发布全市89家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和发热患者就诊指南,引导发热患者规范有序就医,减少交叉感染。
' F# U" x' F9 V% ?: W' `* N+ y" c4 {8 _9 ?) B
在救治患者方面,坚持中西医并重,集中专家资源,对症治疗确诊患者,目前患者无呼吸道症状,病情平稳。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防范疾病传播,未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 u% B% G/ D9 l

* t3 v3 F; R# e7 h( B6 G广东、上海两地昨日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新消息
) L# e/ D. C5 m; ^- r" \/ z* M0 [/ P
广东确认新增13例 上海首例患者体温正常8 n" r! I3 n) D3 L2 w5 [
: G5 Q6 v8 ?7 ]; E! V# O) E
据广东卫健委官方微信1月20日晚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该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后,1月20日,广东省专家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结合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确认新增1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z) S8 |5 G5 w+ C5 C6 K
# Q2 s5 w) n8 ~0 V2 N& I# D
在新增病例中,11例病例有武汉居住或旅行史,2例与病例有密切接触史。首发症状大多为发热、咳嗽(干咳为主)、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等。重症4例,危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
- N2 u! Z- s, K! c/ s; C
! h4 z8 O& H3 [$ d0 D/ |4 l5 {广东省已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随访,目前暂无异常。
1 H8 ]# S; L: Y5 W
" Q1 L+ \3 _) j( j6 n( {9 S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1月20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上海市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 N7 {0 t9 q2 V' e) R+ q
, O1 F% W6 s2 o患者为56岁女性,湖北省武汉市户籍。1月12日自武汉来沪后,因发热、乏力等症状,于1月15日在上海市一发热门诊就诊后即被收治入院隔离治疗。经上海市疾控部门检测,并经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V8 V# |# H" I+ A1 O

2 ~& {3 M0 I8 p. z" J, q# ^* t1月20日,经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的专家评估确认,该病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d; d2 ]" \" K# z+ N* W
9 `1 i( E1 ^1 `! O2 p) y9 E; r% c) z
目前,这名患者体温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其他2名在沪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6 u" }6 l0 x! S6 o  O- G: h9 b3 V- L- d' t% i! X# P  {
权威解读# Q( e/ N4 k* S% Z4 a; B

- H, f( |, V0 Z当前防控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S: y& x- l$ G, z- e: `5 s

( b2 e: s1 g3 Y2 ^1 D& z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早隔离9 W0 Q8 C; R- R) ~
- n0 ~6 \) U* n. I1 ^
疫情发展到什么阶段?" A9 e* ]/ z! E' i0 a  u

* V- d' v* M' u0 @& @7 x9 b2 j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现在还处于早期,对武汉市来讲,传播进入了一种社区传播的早期。100多例病例相对武汉1000多万人口来讲是少数,只要公共卫生措施对,完全可以逆转。( U$ s7 V0 y2 X, v# s; @
3 p! ?* x, a, U5 e$ l9 _3 n  I&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也在变,在适应环境、适应人类,所以现在这场“战争”是防控和病毒变异的“战争”。
* V& ^8 F) B; d0 T8 o% G) h7 Q  }$ K$ y  w$ |0 k
新型冠状病毒与竹鼠有关吗?
7 W! C- _- j" ?3 e2 J& ^0 S0 D/ _2 v& B3 H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专家钟南山表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9 s1 [' ]6 o* m" C, M9 M
& u2 X5 F1 M$ h. e, K. H7 g
谈到对于疫情的研判,钟南山表示,目前有三个特点:第一、95%以上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从武汉来”;第二、目前已经证实了有人传染,是在两个地区,一个在广东,一个在武汉;第三、证实了有医务人员感染,围绕着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因为护理各方面,有14名医务人员感染。
$ x$ X& x+ O5 ~' P7 _" \0 n* z$ o2 c; i0 [. h
钟南山表示,目前疫情在武汉出现局部暴发的情况,从感染人群的地理分布看,与武汉海鲜市场关系很密切。钟南山表示,目前非常肯定地证实出现了人传人现象,“在广东有2例肯定是人传人,因为他们没去过武汉。但是他的家人得病以后回来传染给了他。”' ?# Y) ~, ~$ O' w# c
' C3 R& F* S6 c, s" I
如何防控疫情?# H7 g6 d/ O4 z! @$ q
) @3 J  p1 d1 z7 F$ T2 b) F  f( g3 k
钟南山表示,武汉减少输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武汉会有很严格的筛查检测措施,特别是体温检测,体温高的不建议离开武汉。
: Q9 O' c4 v: }  X2 \1 Y/ V: W
  y# G2 S9 a# x3 B. M7 g钟南山指出,当前防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预防和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非常重要,这个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但是现在正在进行一些动物试验观察,科学研究要跟上。春节期间,估计得病的人数还会增加,要防止传播,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 }4 [! P+ H5 Z* N9 \) d; z
5 j8 l7 s/ d) {# k) X: U! B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李兰娟建议,武汉地区出现发烧、咳嗽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他地区的人如果没有去过武汉、没有接触传染源,一般来讲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只要有发烧,只要有病毒感染,还是要到医院检测。# S% j" T: p1 Q, k; s* o8 P

, a/ m* j# d3 s5 u7 l7 u是否会重复SARS疫情?
* N6 O  v3 W3 `0 V1 o5 K. J
" [. \9 r  b% ?+ S钟南山指出,现在要提高警惕,全民、领导、政府、医务人员,包括媒体,属地的领导要负起责任,我们有信心能够控制新型冠状病毒。. l" p+ l' d9 e5 ?3 B( U" e& r
% u9 v5 ?1 o4 m5 {
钟南山表示,这次用两周“定位”了新型冠状病毒,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监控以及隔离制度,相信疫情不会像17年前SARS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损害。# C& {4 B7 ~; S5 U" }1 j
# l. i" L5 y; v! n
据新华社、央视客户端
' u. F. s2 p+ ~7 y1 s+ c+ N1 D+ _" t8 s3 e
预防知识
; v' |" c, c; ?3 g6 a% `& z8 G( w$ O
个人防护怎么做才算到位了?9 R! ]+ F0 E# D+ q+ c# h3 {

1 j3 c/ u& Z( X1 n避免去公共场所“扎堆”
! H/ d2 D: }% W+ F* U/ S
) q. X6 m& K) W0 l# p" T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即将到来的春节,探亲访友、外出旅游购物,人员流动频繁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市民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 P' }# D, \/ U6 m1 z. y* @) |0 |' v$ [/ L5 t6 X
戴口罩确实是有效手段1 z. O- R, M, B; N

6 p! \$ D% D+ u% O! g# D武汉疾控中心表示,“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 s; I4 ^+ u% \' r: v" m9 P& g/ Q4 W3 ^& ?# h/ Z
勤洗手也很管用
- E: |" N" w3 S/ N3 `+ L/ M5 @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要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 S5 n0 M, H6 N% ~, J( s1 t; N" X$ }) a% X( d. J0 I- g
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等
# B( G" M8 o2 }7 n$ |( I$ F/ v- c
要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
6 m) O/ {. ~) J$ A+ V1 ]) R) p9 M  p4 ^8 H* _
医学观察' E" w; N1 R% @$ b9 Q

7 P5 M5 K- Y4 Y+ }成为密切接触者怎么办?0 M4 M  l0 o- K( M) L6 u* ?7 }; M
5 t. n. z# _- `- c- v! ]* ~- E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 U+ X5 M8 U+ |$ H! D- e, U. X* F/ P
2 C& E, G2 @7 J( |* T  n武汉疾控中心介绍,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将被视为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0 ^$ V9 p' \& y
6 O- M$ B; `2 B5 i3 ]
经确认系密切接触者后,将进行14天医学观察。“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 d, Q. W3 P1 Z: R/ z7 @1 R3 v$ B* `4 `8 a' _1 h
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得知自己是密切接触者,应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记者 蒋若静 孔令晗(除署名外))
4 H( n- e; Y- H! p3 ~0 T% J. w. N$ t& J7 R3 ?3 x% U6 o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1 15:46:29 | 阅读全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于2020年1月16日发布 [1]  。. g$ |- M& s# F& F2 Z6 w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也随后发布 [2]  。6 F4 b" H2 g2 L+ m9 n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1月22日印发 [3]  。
3 Z* z! b$ V( o/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1月27日印发 [4]  。( o3 b6 t: a* t5 _) J/ l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月3日印发 [5]  。4 ]3 M. K1 G$ o5 [/ Q- j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月18日印发 [6]  。
1 c2 h  d& A6 j4 h发布背景编辑2 o  n/ T: j% }- H' N1 G, L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截至目前搜集到的观察病例和确诊病例,显示无华南市场暴露史病例在增加,并出现了无暴露史的聚集性病例,而且在境外2个国家发现了3例来自于武汉的无明确市场暴露史的确诊病例。; |2 U  t- M& p' u$ c9 P
鉴于对病毒的来源、感染后排毒时间、发病机制等还不明确,为更好的控制此次疫情,减少和降低疾病在国内和出境传播几率,进一步加强对病例的早期发现、治疗,提高救治能力,同时最大可能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进行了修订 [7]  。
+ x  S* L9 C$ F" P, r8 m参考资料* o1 Q- G1 q5 u/ D" W4 o* B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发布,医护对抗疫情全靠Ta了!  .中国网.2020-01-21[引用日期2020-02-05]# ^5 N2 G9 z) Y0 u8 L) z$ `
2.  李兰娟院士权威解读新型肺炎诊疗方案  .中国网.2020-01-23[引用日期2020-02-05]7 _: ]& o& L5 n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发布  .中国经济网.2020-01-23[引用日期2020-02-05]
3 |4 K8 i- R$ Z$ g; Y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发布  .中新网百家号.2020-01-28[引用日期2020-02-05]
) R4 E( {/ g  a  o5 E5.  再次更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发布  .中国网.2020-02-04[引用日期2020-02-05]  d: b, k( C3 @5 G- X
6.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20-02-20]
7 U& o  T' R7 I7.  最新!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  .中华网.2020-01-23[引用日期2020-02-05]
% `$ J' o4 M# C% ^1 T6 A8 g9 g  aV百科往期回顾
! x7 u6 f& c: d0 |/ {
1 u9 z2 H0 X; G- m
- S/ `: U8 G/ r+ w, @% x词条统计) x! s, M& V1 V& w% V. i
浏览次数:7213次/ T" ?; T2 O2 ?( b& Z9 }4 k* C; F
编辑次数:2次历史版本
9 n# c7 x9 M$ a1 w) y3 a最近更新:风云乱舞在中国 (2020-02-20)
" E! m% T" L. l# D突出贡献榜" S8 Q) \) d# v- t
风云乱舞在中国  热词版本$ _7 r. \( `9 w0 D6 f8 y( ?4 g
云风k  创建版本  m- J  m7 o, x0 f4 k* h
1 简要介绍
: Y8 s$ ]3 n. n8 V2 发布背景
/ u' w8 r/ ^+ b新手上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1 15:48:28 | 阅读全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编辑
7 F3 a3 ~2 Y' N8 Z% n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v: x* U1 y$ k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是为进一步指导全国科学规范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组织专家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
% f- n$ q+ s* A2 j0 h, O0 |" P) {2020年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 [1]
$ ^! ^: e4 j& L) U; c中文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发布机构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0年1月22日8 k+ r1 d; }+ l4 i2 ?# v
目录4 G: n4 }2 E5 u  Y
1 方案发布
  a: A: c$ N* r; B" f/ G/ u2 方案全文
! ?) ]4 T! I  @" Z) u* H% G方案发布编辑
1 F* W3 S6 i$ d  Y/ K国卫办医函〔2020〕66号  j3 [$ G' |6 I- Z. S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部门:9 c/ y  ~. h& C% g
  为进一步指导全国科学规范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S( B& I. n( E
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h; _) f4 h4 S: r3 P) M, P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8194;&#81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G2 Y# N. P8 {9 j$ ?
2020年1月22日 [2] ( }0 K6 M' P7 A0 G7 I
方案全文编辑2 e/ D0 ~  D5 K0 w( R- q  F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截至目前搜集到的病例,显示无华南市场暴露史病例在增加,并出现了聚集性病例和无武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而且在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来自于武汉的无明确市场暴露史的确诊病例。鉴于对病毒的来源、感染后排毒时间、发病机制等还不明确,为更好地控制此次疫情,减少和降低疾病在国内和出境传播几率,进一步加强对病例的早期发现、隔离和治疗,最大可能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是当前控制传染源、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提高救治能力,同时最大可能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进行了修订。
$ }  S" Z0 I6 g, o$ p7 X  g一、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  Y: i5 g/ [# z) [$ b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冠状病毒亚科被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包括α属的 229E和NL63,β属的OC43 和HKU1、中东呼吸综9 x' N" `3 Y4 D. N" ]; C
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ERSr-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此次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
$ _* _5 c& d8 J, }4 ^/ O% N2 Q& w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经常为多形性,直径 50~200nm。S蛋白位于病毒表面形成棒状结构,作为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之一,是用于分型的主要基因。N蛋白包裹病毒基因组,可用作诊断抗原。
/ R# U/ V% c8 U  R; a' q9 U4 _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 n* m) M( _% ~# @3 O! q二、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
. b' D: V0 }- B+ I, S) i9 e6 Q7 x, c/ g(一)临床表现
0 D' d* K4 _' a+ N.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N; M% N) r1 ]6 e7 Z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 1 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 v/ ^5 K& T* E7 q& m# ?(二)实验室检查8 t$ T# ~( Y* j& g  U' \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4 S! d0 b4 H# e2 [1 |  G0 j
(三)胸部影像学
, B* m* r4 o! n)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9 m+ u1 V8 W! ~& [三、病例定义# h. y! f7 W% H3 R8 k
(一)疑似病例(原观察病例)( b% l% c! q* `# z- K
同时符合以下 2 条:
( V2 u  q6 Z' p3 k1 k1.流行病学史
- Y$ ]2 @! P& _8 h+ l) y  d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 14 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6 v0 H& P* t+ K1 Q) d7 N; ~
2.临床表现
& m; x) @1 X: Q9 F(1)发热;( E2 u7 b8 M4 h4 l1 _' `2 |
(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2 p- v8 Q  E- t* z" }" K(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0 ?. n9 @9 ]! Z, O
(二)确诊病例
) y, Y. \2 c2 v" W% G'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 n, K& i  |5 o(三)重症病例
, [) o6 y8 e8 k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 t; Z# e6 b. x/ T" Y* E1.呼吸频率增快(≥30 次/分),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 w9 q' ?5 e0 h. B8 u4 x$ |1 |2.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1 C2 i9 w( N! ]: h/ w, ?, p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W9 ~* [2 X+ d/ }$ @$ ]# q4 D
4.肺部影像学显示多叶病变或 48 小时内病灶进展>50%;/ B/ q' _  p  H( }" v
5.合并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0 e/ Y7 X0 L. P2 i4 O  u2 Q! D$ ?
(四)危重症病例
9 P6 V+ u4 J8 s! e! F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 c# b3 y+ P" a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 S" \% t3 L2 N& j2 K& l3 }2.出现休克;
7 P8 O& ^: f0 b' [' H: G  [  t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 ~5 Q3 q" N; l4 c' j2 Y9 v四、鉴别诊断
( L1 C8 Y) H/ l" t% E主要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1 P. k" F5 T$ V# k! b; U" r
五、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y( k* T1 @/ X* D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 2 小时内组织院内或区(县)有关专家会诊,如不能诊断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所致的病毒性肺炎,应当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检测。4 Q4 \% d; U+ U0 I5 z, _; k
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1 天),方可排除。
4 `+ n! {: k. F, ~7 ~六、治疗
3 d* E  E, p. e; V* p(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场所
: n3 N6 h! P6 T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收治在同一病室。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 L4 l- e" ^/ q$ P+ Y(二)一般治疗
! P6 t3 G* [: |. v2 K1.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7 p! \6 z# M/ ^) X* Q2.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 {+ {- o3 b8 p2 w/ L& e2 j
3.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1 }, u. @- {0 O5 S* C* X$ [
4.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 500 万U,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2ml,每日2 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每次 2 粒,一日二次。; c6 K  s% ?' O  p0 ?- l& f7 u
5.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加强细菌学监测,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 C( w2 r% L; E4 N, X6.其他: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 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 1~2mg/kg·d。
1 o' i$ ]) U& K(三)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治疗
0 Z7 g: j0 ?- E1.治疗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0 j+ l" K0 r9 J: W$ G- A2.呼吸支持:无创机械通气 2 小时,病情无改善,或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气道分泌物增多、剧烈咳嗽,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及时过渡到有创机械通气。
0 m* j' p9 Q$ Z6 W+ D0 i, |0 Q有创机械通气采取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g1 V9 D" P6 ]. Z; V2 g  X
必要时采取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或体外膜氧合(ECMO)等。
3 S( h; p% k; ]/ _3.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g) C/ h6 N- r3 |
(四)中医治疗
! C1 [/ j1 ^7 e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本方案不可用于预防)。* L. D, L9 s, ?0 k8 b$ a
1.湿邪郁肺7 \9 G# J. n6 L; w( q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d6 S+ l" c4 E; w/ n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_2 w9 K6 R1 w7 O4 M6 G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 @( Y1 {1 \) b( j基本方药:麻黄、杏仁、草果、槟榔、蝉蜕、连翘、苍术、桔梗、黄芩、牛蒡子、生甘草。. b( A+ ^+ l$ @
2.邪热壅肺5 s/ r7 {% P7 T. {1 r$ Z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o: b: D- s" L/ T9 Q; H2 Y+ e5 N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D. w/ [2 v$ N! N: O0 g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 b/ @1 T5 [7 L4 u0 }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石膏、桑白皮、金银花、连翘、黄芩、浙贝母、生甘草。6 F2 M7 M( o! Z) c9 C
3.邪毒闭肺
8 z" ~: p& `3 w% P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 `3 e; j9 F9 A, n; u$ I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M5 Q* Q) z4 D3 I) d5 R7 c6 L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5 ^) x9 ?8 C5 F7 t1 L1 A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瓜蒌、大黄、麻黄、葶苈子、桃仁、赤芍、生甘草。
# Y+ K; I# z. Y4.内闭外脱
4 u! O; O; @$ b) i( b$ R/ i8 s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 O6 }& w% v" x: e# m' p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4 n! Y9 o3 A/ h1 E+ c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2 E- F% y9 F0 [( C# x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2 o' G; K7 j) `
七、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7 Q; B- x. g7 R6 K& \; \
体温恢复正常 3 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 1 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4 m& Q- m9 c4 w6 a% I
八、转运原则
8 j/ Q- w$ r! J% E9 N4 J, _运送患者应使用专用车辆,并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 P+ T/ \+ H; e' w2 k九、医院感染控制9 d. H" ]5 p, L& E
按照我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的要求执行。
) Q+ _1 N& Y. G8 P! |1 L9 K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2020年1月22日印发 [1] : |/ V3 V1 k) @# W
参考资料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1 15:51:32 | 阅读全部
李兰娟院士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6 B4 G( a9 m) j5 c4 u+ }
2020-01-23 08:58:00 来源:NCME助手9 U! y0 I: k& b' I$ w  F
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出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进行权威解读。* a1 b/ a' j' u0 S4 m, B0 R
1.jpg
) O, S+ p2 r! V0 W+ H* L& [' _) M5 g6 _
2.jpg1 Z. S2 ]% E0 w, B* h8 U9 ~/ o; {

0 X2 G& Y( z$ X9 N4 C3.jp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