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文献整理学家刘向,为何要改“虢太子”为“赵太子”?
曹东义 发表于:2025-5-7 17:26:5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46
文献整理学家刘向,为何要改“虢太子”为“赵太子”?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

5 F+ S- G, k3 O: `: ~, T* c
  V$ G4 p$ h1 T/ B' x9 R/ O
《说苑·辨物》中关于扁鹊的记载,主要复述了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记载类似,但文字略有差异。以下是相关原文及白话译文:

《说苑·辨物》原文
(据中华书局版《说苑校证》)
扁鹊过赵,赵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 i  C: {8 }% K4 R, u3 K2 D0 }
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0 B  C' [  Q5 V& a
扁鹊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F; d$ e+ }  H( `! c, R$ h
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
/ M1 \( R. V/ y2 u! U扁鹊曰:“不能。”
7 ], Q3 Z4 P$ K: B& Q: u, L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跗,俞跗之为医也,搦脑髓,爪荒莫,吹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子之方能若是乎?”
; D3 O: x: ?$ ?) ]0 t- N7 _! r) B扁鹊曰:“不能。”6 P$ x7 G& O9 T/ q) z0 r- D
中庶子曰:“苟如子之方,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如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5 b+ U4 }5 ?* Y
扁鹊曰:“不然。物故有昧投而中蚊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蹶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皆可治也。”4 a, X2 e) X5 r3 M* g
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载地长为人。先生弗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
* d! N2 ]1 L( e' k+ ~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诊之……
(后续治疗过程与《史记》类似,但《说苑》此段结尾部分现存版本有残缺。)

核心差异与特点
  • 人物与地点

    $ d( v7 o- O' d' C& d2 a
    • 《史记》称虢太子,《说苑》作赵太子,可能因汉代虢国已灭,刘向据当时传说调整。
    • 扁鹊自称“郑医秦越人”,与《史记》“勃海郡人”不同,反映汉代对扁鹊籍贯的异说。
      + O: l* ]! q, t- j" F
  • 对话细节
    • 中庶子以“上古医者苗父”“中古医者俞跗”对比扁鹊,强调其术不及古医,凸显汉代人对医学演变的认知。
    • 扁鹊以“昧投中蚊头”为喻,强调医术需精准,而非仅凭规模(“以管窥天”之辩)。
      ; i; w  S5 S5 o5 ?$ Y3 y
  • 文本功能
    • 《说苑》归类于“辨物”,意在通过扁鹊故事说明“察微知著”的哲理,而非单纯记录医案。

      % q4 Y) ~6 F  O/ B, }

    / p+ ?; C5 l4 G( W7 H5 H) A$ q

备注
《说苑》此段可能参考了《史记》或更早的扁鹊传说,但刘向的编纂带有汉代经学色彩(如强调“古医”神圣性)。现存版本文字偶有脱误,需结合《史记》互补理解。
9 D3 P# P3 T7 p7 x# V3 m: W$ T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