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转帖:国医大师周信有去世
曹东义 发表于:2018-3-11 14:49:2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059
国医大师周信有去世2018-03-11 赵丹 中国中医药报
- K' D4 H2 C9 t8 R: [1 @! g. A6 y( \& E
8 Z6 k# t. {' q0 q! J, e2 }+ v; r( J( m1 S

第三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周信有,于3月10日上午6时08分在甘肃省兰州市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8岁。

* [. L! T, j4 H; z% h! A5 p7 B

周信有是首届甘肃省名中医,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全国第一、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7年6月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 S* E9 U2 H+ N5 D

周信有从医从教70余年,德高望重、医术精湛,治学严谨、造诣精深,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 w0 k: _9 V  Q5 o9 f

《中国中医药报》曾于2017年11月1日刊发过国医大师周信有学生纪念老师获评国医大师称号的文章,小编现将其精选出来,并附上一篇较为系统论述国医大师周信有对于病机理论详解的学术文章,希望能够通过这两篇文章让各位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国医大师周信有,一起缅怀周老。


" b5 ?# |  I* P, B1 F/ b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 u% |, m9 w0 D* J3 r( `

有感于周信有获评国医大师


, q, a0 x6 ^# u( @3 {9 o

作者:吴全学 殷世鹏

单位:兰州市城关区遂人堂诊所、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 Z  e8 ^! l3 @8 ~* u8 v$ O# A
得知周信有老师被评为国医大师,作为学生的我除了高兴,还有深深的祝福。
; ~5 y1 F( B6 F3 }. A* s  L& O
学医之路
5 J% w+ y! o2 \1 p

周信有生于1921年,祖籍山东牟平。少时家境贫寒,随父闯关东,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入过教会学校、为了生计耍拳卖艺、替人画像……真可谓吃得苦中苦。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老志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救世理想,从师习医。20岁时,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政府实行汉医考试,他参加并应试合格,取得《汉医认许证》,开始了悬壶济世的医学生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政府号召,带头组织安东市第一联合中医院并任院长;1960年,周信有奉调北京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任教;1970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由首都来到甘肃临夏,再至兰州新医药学研究所;1978年和于己百先生共同创建甘肃中医学院。可以说,周信教授有一边临床科研,一边办学兴教,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孜孜汲汲于中医学事业,“国医大师”之称实至名归。

/ u( M* _/ `9 F" N
硕果累累

2 x. }. @0 G1 j% ]& I% t6 H- F) s

恩师周信有一生勤于教学、勤于临床、勤于思考,故著述亦多,如《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决生死秘要》《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等。周信有常讲,他的专著均是60岁以后所为,因为这时学验俱丰,倾囊相授,良苦用心,不言而喻。正如他在《自序》中说:“宵衣旰食、废寝忘食者何也?盖为将来者也。”值得注意的是,在经验集中,考虑到医学的社会行为性和中医病名标准模糊、特定性不强的问题,书中疾病名称均与现代医学病名统一之后,再冠以中医相应病名。具体疾病内容,均以中医理、法、方、药进行阐述。周信有认为,传统中医可以借鉴吸收现代医学之长,中医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科学的轨道,中西并存,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是时代所需。两者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而中医的发展必须承袭其自身的理论特点和长处,传统“宏观辨证”和现代“微观辨证”有机结合,而不是时下简单地“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两张皮模式。因此,基于深厚的中医理论素养,周信有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综合运用、宏微并重、整体调节”的遣方用药原则。其科研成果“舒肝消积丸”“心痹舒胶囊”疗效优越,是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临床实践基础的。

1 H1 J& w2 ~# l+ M5 g
治学有道
0 N5 P1 i4 Y/ T$ W0 D

周信有学崇《内经》,深谙《素问》《灵枢》要旨,认为要想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临床本领,必须对《黄帝内经》一书刻意研精、识契真要,方能知本达末,指导临床。如医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基础上著成《伤寒杂病论》,开拓了临床医学辨证论治之路,王叔和《脉经》、皇甫谧《甲乙经》皆在《内经》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诊断学与针灸学;张景岳因《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等语而阐发了“阳非有余”论,治疗上重视温补肾阳命火而成为“温补派”重要人物……其宗旨可总结为研读《内经》,要善于揭示并领会其哲理性、整体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以此作为认识问题的方法。

3 f. \2 L" y/ b/ ^2 Q& H$ C7 o& V( A
杏林耕耘

1 H9 V1 R: [5 w* a# ~" s

周信有对待学生和蔼可亲。一次讲座中,论及附子,有学员请教附子用法。周信有讲,附子温阳散寒、温经止痛,张景岳因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认为“阳常不足,阴本无余”“气不足便是寒”“生化之权,皆由阳气”等,开启后代火神派。近代医家祝味菊认为“附子振奋细胞,活跃抗力,以奏捍卫之功”,是以危重急症非猛药不能胜任,附子便是其中之一。具体用量首次可用9克,逐渐加大至30克,一定要炮制使用,开水浸泡先煎1小时。周信有还引用现代研究资料证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不被破坏证明。“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周信有传道解惑、教学相长的真实写照。


- g  f6 u8 ]- Q5 w

回忆往事,历历在目。2001年开始,我有幸跟随周信有学习、跟诊3年,耳濡目染,获益良多。初学医时我也肤浅地认为《内经》重于哲理,与临床关系不大,又畏其文字古奥而不愿去学,现在想来,实在是浅学无知,没有打好基础。譬如《病机十九条》,为医者多曾背过,但到具体看病处方时却未必灵活运用。周信有治疗一些皮肤搔痒疾患时于疏风止痒方中加点黄连或栀子。周信有即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证,并进一步分析讲,有痛痒感觉的疮疡之证,是偏于属火一类的阳性疮疡,正如张景岳谓“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这里的“心”亦非实质心脏,是代表火与血脉而言,心火盛,血分有热,火郁肌肉营血之中,进而坏血腐肉成疮疡,现症虽属过敏,而病机究是血热火盛,故可通之。

# ^0 L' O5 ]" Z0 w- X* L/ g
颐养天年

9 E2 A  H, o& h% }

周信有今年已近期颐高龄,而依然身朗体健、思维敏捷,虽然现在活动不多,言语很少,但依然看戏读报,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古人云大寿在德,周老既是这样一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好老师,又是一位救死扶伤、德高望重的好中医。我待珍时,周信有常以孙思邈《大医精诚》相诫,他自己也是常常不顾耄耋之年,牺牲午休为远道患者排忧解难。每当被请教他的养生之道,周信有总是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相告。周信有老人又喜武术、精书画,曾获全国武术比赛老年组八段殊荣,动静结合也是周老养生的一大特色。

0 H& }9 `; `- V* c6 {- B9 O

挂一疏万,不成敬意。值恩师周信有学术讨论会之际,谨写以上文字,聊表学生的祝福之心和喜悦之情,祝周老身体健康,学术之树常青!

7 B, P0 K5 U, s+ O) p8 y9 a

3 C3 e# Q) \) U# R" D3 O! P6 `+ H  y. X
" s7 G8 n1 {+ r- j% k2 g# m# o3 M
周信有阐发病机十九条
& {1 {4 V9 f+ J% w4 o4 B. J
(本文原刊发于《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8月28日)
整理:周信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6 E  @. B0 E+ V
2 s& l4 O' z9 d) K. a

病机十九条是《内经》病机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周信有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和研究,结合自身丰富临床经验,对病机十九条有深刻理解。本文就周信有对病机十九条及《内经》病机理论的见解综述于下。


: I& L+ g. U7 q5 m
谨守病机 无失气宜
& b1 z" ^0 ^4 f$ e; c; _# e) A

周信有认为病机十九条是《内经》论述病机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各种疾病错综复杂病理机制的概括归纳。其作为临证探求病机的理论准则,言简意赅,颇切实用,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 v0 m* Q2 s* r

病机十九条虽繁,然归纳起来,不外五脏病机与六气病机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五脏病机是就其病位而言,六气病机是就其病性而言,然病位与病性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言病位则离不开病性,言病性则又离不开病位。所以五脏病机总的来说,不外是六气之化,而六气的变化,又是脏腑阴阳盛衰失调所表现的病理反应。此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又谓:“谨守病机,无失气宜。”“气宜”即指六气变化之机宜,说明五脏病机,主要是六气之化,即肝病化风,肾病化寒,脾病化湿,心病化火,肺病化燥等,这反映了中医学病机学说的理论实质。

3 n/ F7 y) Y  L  G

五脏是人体的实质脏器,六气是自然界的六气变化。中医病机学说肇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外联系,即张志聪所谓:“盖天有六淫之邪,而吾身有六气之化也。”因此,中医病机理论主要是运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系统联系、五行归类的方法总结出来的。近代也认为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因素,在人体也同样存在,这是客观存在的必然法则。如以肝为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提示“肝病化风”是肝的主要病机。申言之,“风”是天之六气之一,“肝”是人体脏器,肝病之所以会化风,是运用五行归类的方法,认为肝与风两者的性能有相近之处,皆具有“木”的属性和特征,而且是内外相应的,亦即它们都具有事物的生发、温煦、振动的性能和特征。此即《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变摧拉。”其中“喧”“柔”“和”“动”是言两者的正常性能,“摧拉”是言其反常性能。风是春天的主气,春天风和日暖,气候温煦,阳气升动,万物生发,草木滋生,欣欣向荣。肝的生理特性亦是温柔和顺,条达疏泄,主升主动。然其升是微升,其动是微动,其温是微温,犹如春风之温煦和畅,内外相应。


4 T2 h; d/ W( l  k

肝脏在人体,只有维持温柔和畅、条达疏泄之少阳特性,才能斡旋敷布一身之阴阳气血,而使阳舒阴布,气血和调,意志顺遂,胸襟开朗。肝与风的这种性能与特征,《尚书·洪范》比喻为“木曰曲直”。“曲直”两字含有刚柔相济之义,如木之干挺直,若松柏之挺拔;木之枝屈曲,犹杨柳之垂柔,这提示木有曲直刚柔之双重性。春风肝木之气,只有柔中有刚,曲中有直,才能鼓舞启动,舒发阳气,鼓动生气,发挥正常作用。如果肝与风一反其少阳之特性,就要引起“摧拉”的反常现象。自然界风邪太过,其力可由柔和而变得急暴,引起摧枯拉朽之恶果。同理,人体肝阳、肝气太过,就好像反常之风邪,其力也变得急暴亢奋,有上逆、下迫、横逆、郁结之变。如此,就会引起“掉眩”而出现肢体动摇不定、拘挛抽搐、眩晕昏仆等肝风内动的症状,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风胜则动”。

' U$ e- `) G% N% p" Y2 Y6 {

周信有对五脏病机的分析,均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准则。上述分析,非常形象生动地把自然界之风与人体之肝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阐明了肝病所以化风的道理,明白易懂却又寓意深刻,使学者不但能较透彻掌握经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精神实质,而且还能从更高角度领悟中医病机理论所蕴含整体观的内涵。

3 n% W( l7 d$ e8 V" b7 L
审证求因 探求病机
$ F4 v  K$ f1 @* n- C4 s+ e; g( p7 N

根据病机十九条的理论,认识与掌握疾病的病理机制,必须从分析证候入手。“证”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反映。“有诸内必形诸外”,任何疾病,通过对体表症状的分析判断,即可测知相应内脏的病理变化情况。因此,病机十九条的每一条病机,均是通过主要证候表现,来审证求因,探求病机。如肝病化风的病机,主要是通过“掉眩”的症状分析而得出,即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6 m6 K3 p. s& O8 v4 @" Z6 a

同样,肾病化寒、脾病化湿、心病化火、肺病化燥等气机失调的病机,主要是通过“收引”“肿满”“疮疡痛痒”“膹郁”等症状分析而得出。总之,只有通过体表的症状分析,辨明证候性质,才能明确病因、病机,掌握疾病的本质,这反映了中医病机学说的理论特点。


! Q5 M/ u% q& W4 }  h4 P

此外,周信有认为,要加深领会五脏病机,还须结合五脏的阴阳属性进行分析。心、肝皆为刚脏,亦为阳脏,结合“天人相应”运气学说的观点,又称风火之脏。所以在临床上,心、肝之病,多从实化、热化。其病机和证候多表现阳亢气逆,风火炽盛,急暴亢奋的特点。肝阳偏亢,肝气疏泄太过,可致阳动风生,而出现“掉眩”“强直”的急暴证候,此亦即《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谓“肝苦急”。心火旺盛,扰动神明,可致神识狂乱,发生“瞀瘛”“躁狂”“口噤鼓慓”等病证。上述两脏之病的治疗皆宜苦寒折降,泻其太过,以抑其急暴亢奋之势。同时,亦要佐以甘缓滋润,以柔制刚,也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谓:“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心肝为刚脏,可受柔药。”《素问·脏气法时论》也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肾皆为柔脏,亦为阴脏。肾为水脏,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阳、元阴,为生气之源。脾居土位,为后天之本,濡润泽物,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在临床上,脾、肾的病变,多表现为化源不足,阴阳气血亏损,进而呈现虚损危重的证候特征。如肾阳虚损,命火式微,可致寒从中生,关门不固,症见身寒、肢冷、恶寒蜷卧、二便遗泄、遗精滑泄等症,治宜补肾填精,温阳散寒,回阳救逆。

9 L  F. L. U5 `* G9 K- ]* c

脾阳受挫,阳虚不运,不能输布津液,运化精微,可发生浮肿、腹胀、便溏、气血虚损等病证,治宜温运脾阳,健脾利湿,益气生血,此即叶天士所谓:“脾肾为柔脏,可受刚药。”而肺介于阳与阴之间,为阳尽阴生之脏,与秋燥之气相应,燥为次寒,故肺病多从燥化。肺又主一身之气,肺气失调,又可发生喘逆、痞闷之症,治宜降肺利气,通调气机。


1 R, C: d: N1 {; K$ X; L" d

可见,探求病机,必须从分析证候入手,同时亦要结合五脏阴阳属性,明察“天人相应”之理,揆度内外,以表知里,深入剖析,以洞察真谛,掌握要领。

. y- T! u' @9 `0 G& b$ {
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 s3 G6 i: G0 d# r! _; a  L6 w

周信有强调,学习病机十九条决不能空谈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而应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临床,学以致用。病机十九条概括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临床一切病症都可运用病机十九条作为指导原则进行辨证施治。例如上述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病机时,不但从理论上进行阐发,揭示其“自然人体观”的实质,而且还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学以致用。


2 O. t* D8 P1 }6 S' L

肝风内动所表现的“掉眩”病证,有实风与虚风两种。实风之证,总的来说,是肝阳偏亢,肝气疏泄太过,以致阴不制阳,风阳扰动,阳动风生。


9 r" O) g( U2 T6 b8 I5 r$ a

实风一般又可分为两种证型:①外感热炽,热盛动风,风火兼化,而致拘挛抽搐、神志昏愦。此热为本,风为标,治宜针对邪热炽盛,投以苦寒清泄,以治其本,如大青叶、龙胆草、黄芩、黄连等,再酌情辅以甘缓柔润,以柔制刚,缓痉熄风,兼顾其标。②肝失条达,风阳扰动,气血上壅,瘀阻清窍,或气升痰壅,蒙蔽清窍,而致昏仆无识,治宜舒肝解郁,平肝降逆,镇肝熄风。同时,对眩晕昏厥之证,尚须考虑上实下虚的病理特点,重视上病下取,一般宜七分下取,以治其本,三分上取,以治其标,投以育阴潜阳、潜镇降逆之品。虚风之证,总的来说,多为肾阴亏损,肝血不足,阴不涵阳,血不荣筋,阴虚阳亢,阳动风生。


" L: h0 u( ]* h+ ^& c& O5 L3 L

虚风一般又可分为三种证型:①邪热久羁,阴虚风动。②阴虚阳泛,风阳上扰。③血虚生风,肢体震颤。凡此均以虚为本,盛为标,一般均应以治虚为主,兼治其标。治宜滋水涵木,育阴潜阳,柔肝熄风。可见,周信有对经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对痉病和中风的临证思路和用药原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G" v3 f, g& f5 C# s) H! C

以上仅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例。实际上,周信有对每条病机的剖析都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并且融进了其本人丰富的临床经验。


& {: ^; o5 I- {0 l0 Z4 m: K( _: m

在辨析“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条文时,周信有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其在临证时对逆气冲上的治疗经验。火盛为什么会导致逆气冲上?这与火热之邪的特性是分不开的。“火曰炎上”,热性急迫,所以火盛则会迫使气机上逆,从而导致呕吐、呃逆、喘急、呕血、衄血等证的发生,在治疗上,不但应重视泻火,而且要辅以降冲,泻火与降冲并用,构成了周信有的用药特点。例如胃之火热盛可致胃气上逆,而引发呕吐、呃逆,治宜泄火降胃,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黄连、黄芩泄胃火,大黄降胃逆,或用小柴胡合小陷胸汤或橘皮竹茹汤,均有泻火降胃、利胆止呕之功,可随证加减施用。肺之火热盛,可致肺气上逆,而发生呼吸喘急,治宜泄火降肺,方用麻杏甘石汤以宣肺清热平喘,但因麻杏甘石汤泻火降冲作用不足,可酌加黄芩、知母、瓜蒌、枇杷叶、马兜铃等泻火降肺之品,其效始显。


' ]+ Q; }( M8 u( ]: D

此外,须知胃为燥土,肺为燥金,胃肺火盛、气逆所致之喘急、呕逆,往往易化燥伤阴,引起胃肺阴虚津亏。因此,在泻火降逆的基础上,均需考虑酌加甘寒滋润之品,以滋养胃肺之阴,如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若因火热亢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而致呕血、衄血等上窍出血之症,应治以泻火降冲,凉血止血,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大黄推陈出新,泻火降胃,胃气顺则血不上逆而循经,则血自止。以上是周信有对“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的病机分析与临证用药特点。

# \- B  B0 y8 f8 H0 U8 l8 B8 [

. l4 k! E1 A% y$ k6 C0 p- h
新媒体编辑:赵 丹
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3  
或 加QQ3225851292
商务合作:15117967119

微信投稿邮箱:cntcm01@126.com
7 R% S( p$ _8 y3 t2 `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4 a& W' I/ a, N8 z7 a
, P6 o6 V% N1 Z, ]- E
阅读 7025
7 ]9 ?# n5 ~1 z' A: c: Q: n& t& e+ W50投诉
: g2 v: ]' j3 y8 B3 r2 a7 i  g' u5 W8 O* @; R  R, v
精选留言

, ^# v% W) S5 T" t
[url=]写留言[/url]
  • 24
    " \, M  O# D# e8 p: x
    jackss
    0 z  G: ]  O, s4 p周老一路走好
    ! ?+ K% V+ ^* k5 X7 l4 `7 p) r

    2 e" f0 y1 d8 {; w% f* s: B$ s
    2小时前
  • 12

    # t' I3 J! W0 s& [7 F( A. F  X9 c0 H来希龙
    ( H) |' Q; [1 G) M江水苍苍,云山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8 j( L2 W/ a2 s

    " p! J; b( @5 |, U# O4 d% u
    2小时前
  • 8

    8 N; @5 _5 J5 m  ?5 B. K% b$ A深海?
    7 s+ S, [# M% }0 p0 p& N! ~7 A沉痛缅怀周老!
    9 F% E- N+ ]7 l; |6 ]$ ?5 E
    6 N9 u4 ~  T" ^  ?% r  w$ n
    2小时前
  • 5
    9 i) i0 q; k0 E- ]7 D. }
    实践出真知
    ! Q; Q- N! c1 ]% K! Q- q9 n前辈已驾鹤西去,后辈当砥砺前行。周老一路走好
    " U$ O5 M% w; A, T; S: H

    8 q( S- x/ W& G% I2 {4 P( d
    1小时前
  • 4

    * [( Z4 v0 h0 \& k" C和络堂推拿@合肥
    ! F& q! M( D; l3 y9 z( R( Q+ o" a+ o/ s3 `2 P5 Q; l4 \& U
    * a% @$ R4 m7 q3 j2 v$ S9 K
    1小时前
  • 4

    . ~! R( d, R5 j+ a* E9 s- v, ]天时、地利、人和~…@…succeed
    ) X4 }4 \8 Z$ g+ v( q$ F向周老学习
    8 F/ K: e4 f& Z0 h9 t

    ; P% O# K- m1 O: u4 l+ l
    2小时前
  • 4
    9 u+ p* k! K. p6 X+ K) B1 c. e; p
    最后的冲刺
    5 @1 C6 B) \* w7 d* m周老一路走好
    6 }6 I" U6 V* z; s" T3 O
    6 z/ M- \5 x! F' h( p* {
    2小时前
  • 2

    / q9 s; n) H0 R; O+ ?: }快乐心5 i2 l9 R% k2 Y7 m
    人走精神留,中医后辈的榜样!周老一路走好!
    & {. k/ E: P" S) [( B7 q& h0 g
    % V# M, x. N" B+ d  c
    1小时前
  • 2
    ! [% a- D$ c1 w9 J% d) x
    郑创周: d; F6 c9 ?* P$ Z+ f+ O8 e2 V
    缅怀,致哀! {$ q3 @" F8 E* A

    - i' }% m8 f( f% D4 Q3 h
    2小时前
  • 1
    5 x! [$ W: Z" k
    宝石
    0 X3 W, I' I) A$ N1 t* T8 l谢谢周老师的师训。一路走好
    3 B9 [4 @) e  i

    ( y9 r* E* ~4 B
    1小时前
  • 1
    ; w* C  `# E, ~, ^$ y3 ]. M9 U
    宋玲 ?
    % ~  x2 \  r# U. z4 q1 K5 N1 D5 J感恩,感恩曾有您解世人疾病,传中医学之精髓!
    7 r+ G- L* Z: k, A8 S
    5 M% W3 v3 `& H% _
    1小时前
  • 1

    - q5 S, @# |& Y, p,,Ծ^Ծ,,风如命4 Z& B$ U+ M0 {9 t2 S
    恩师一路好走( }8 x1 V& o+ M/ a1 S& v
    . N4 Z, w' k7 l- w* F. r7 C! ]
    1小时前
  • 1

    # r- o: k/ M) W" J! I社会我安姐  u& h' \0 R. Q) x
    周老一路走好
    7 A1 |/ `0 U% j* u5 z  ~

    ; Y% y" u- G5 A& M; O
    1小时前
  • . v/ c+ h$ S5 i, F6 Z* I; W7 D# @
    蕴山
    ( ]7 U7 F7 w! K  X- D7 c救死扶伤,德高望重。排忧解难,杏林典范。为子千里函求医,周老欣然回方药。痛哉!周老。德、医永存!. Y. Q4 `9 Y6 X$ n/ f+ M1 t

    ) j$ t# J5 Q4 X, c* b" [
    1小时前
  • : m/ k* U) F( \0 R
    王中医5 I5 t+ u& P, ?; a2 B7 p6 Q
    向周老学习,向周老致敬!2 ?) I9 V  M( Z0 |& z9 Y
    . J7 {' K" _! C) s
    1小时前

  • ) E7 v+ d% S% y/ @" O* r
    3 K7 }' A: L+ G- [
. W9 F, D9 K3 Q

3 k' a  W5 m5 a( F* ]) P/ q/ B+ v; q0 V3 _
& C" M* V3 P# U8 u/ n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