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那些反对中医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 c. }. {' f" E9 Z" n
1
4 L' N+ h3 c% U- j& X7 Q7 {吴汝伦
桐城派创始人,早年访问日本,后提倡西学。也是最早反对中医的人士之一。被称作中国早期最有名的教育家,曾经用“贲育”(顶天立地的巨人)和“童子”(刚出生的婴儿)比喻西医和中医之间的差异。
/ I [1 g& ?- w" z! G6 f @0 y
他对他的学生说,与西医相比,所有中医典籍全都可以烧掉。
% ^ A* Z# u. D! |7 t- ]' Y3 j$ u
其言论如下:
9 f6 D! ?7 I& d/ j' e
答萧敬甫:中医为含混医术(辛卯,1891)
与吴季白:中医含混谬误,一钱不值(癸巳,1893)
与王小泉:拒绝中医实为卓识(癸巳,1893)
答王合之:灼知中医之不足恃(丁酉,1897)
答王合之:中医不如西医(丁酉,1897)
与廉惠卿:中药不足恃,不用宜也(丁酉,1897)
答何豹臣:吾国医家殆自古妄说(丁酉,1897)
与贺松坡:中药无用(戊戌,1898)
与李亦元:凭《洗冤录》断案如同儿戏(壬寅,1902)
谕儿书:中国一药医百人,其术甚妄(辛丑,1901)
同仁会欢迎答辞:《难经》《素问》皆是伪书
: f6 i& P8 H9 _( ]- X' p I
2 p4 u$ U1 X' K; n$ j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九日,吴汝纶病,不信中医,只等米医(美国医生)到来。十日病重,米医不能确定病名,亲戚认为是疝气,经米医多方诊治,无效,”享年63岁。: o8 K# R" E4 ]4 \! _
6 f/ m0 w( m9 v
0 w' w$ B8 v/ \7 h, {3 e“盖笃行其志,到死不肯一试中医也”。(李鸿章语)5 z( l) n/ Z7 C% S
* f% b+ Z/ u. d7 ]9 _/ p
26 {; p+ l6 F# t( o) n
8 J. p M7 ]+ }8 X6 X4 r& p2 `
孙中山
学西医出生孙中山革命前一直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一生都反感中医。1925年病重,住进协和医院301病房,仍坚持不服用中药:“余平生有癖,不服中药”他当时对著名中医葛廉夫说。即便病重无救,请来名中医诊脉,孙故意扭过头去不看。
8 r/ j% |* _2 G
其后,协和医院外科主任邰乐尔、协和医院代理院长刘瑞恒、德国医生克里主持下,给他进行手术,术后一个月(1925年3月12日),亡。终年59岁。
# b/ `0 ^2 Q$ w) m- R
4 g0 Z, E: [ O* F5 Y
% o6 B x7 E* z- E' e3/ K. w) s, Y; G3 X; K4 P6 j/ G6 p! e' R
鲁迅
因父亲三十七岁的早逝,鲁迅对中医有“切肤之痛”。当然可能是遇到了庸医,也可能是别的原因(比如肝癌晚期)。鲁迅平生有多篇文章写到此事,还写出“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的名句。加之后来选择到日本学西医,足见对中医的态度。
; Y/ `; K9 u4 |6 q' z; _
去世前鲁迅一直信任的是日本医生须藤(西医),直接死因是肺气肿造成气胸,压迫心脏,从而导致心力衰竭。1936年10月19日去世,终年55岁;
! u) K. M- I, |0 m( @% w
1 C/ K J$ Z' T* v5 Q% \4& O( U t' {0 X( k D( J7 H
陈独秀
新文化的旗手陈独秀在《新青年》报上撰文,“(中医)不解人身之构造,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在陈独秀看来,“杀人以中医与弓,有以异乎?”
) w+ z4 @2 r) u5 `& n0 M/ w/ l
晚年却寄居一位中医朋友(估计医术一般)所在地江津,1942年病世,享年63岁。
- x5 _( A# i7 [, J* j: o; e" I: H( U8 K; |
5
# w4 A- [% E! U7 F1 d. x8 h! L梁启超
梁启超激烈的抨击中医为:“学术界之耻辱,莫此为甚矣!”
" |7 n- }; L; E1 Z8 J- C* w
1926年,梁启超因患尿血病,到北京一家著名西医院治疗。医生诊断说是肾脏的毛病,需要作肾切除。梁启超的一位朋友认为不必割肾,劝他服用中药,但梁启超坚信西医拒不接受中医治疗。
2 \" W0 `4 N6 ^ k% C
在右肾被切除之后,他的病情仍无好转。医生于是又诊断说,病因在牙。在拔掉七颗牙齿之后,病情依旧。
, [7 }; H. v7 v7 E U" o
这时候才不得不找名中医唐天如医治,其后,身体日渐康复。即使在他明知自己被误诊误医之后,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要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 h- {& b S' o# ~: _/ t% Q. W* l6 ^
其后仍然坚持由西医检查及治疗。三年后,西医专家会诊为不治。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6岁。
( \$ E: x0 p: a: L/ l' \
$ D) I- x0 U. g5 v$ v6* V( u: Y% G( F- c) V! ^
胡适
胡适是哪个时代反对中医的领军人。1920年11月,他罹患糖尿病和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采用西医疗法久治不愈,被宣判死刑。
: }4 ]: b* I* ~# Y6 L( x
朋友建议他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别无选择的胡适勉强应允,找到当时上海的著名中医陆仲安,几付药下去,居然好了。
+ B" F4 S3 B* u Y" I
自此,胡适又多活了40多年。这事把胡适推入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他一方面是公开反对中医的领军人,另一方面是中医治好了他的“不治之症”。在事实面前,胡适只好退而认为“中医不科学,很糊涂,但是能治病”。
0 p! o' f" M% i* o
之后的岁月里,胡适先生对此事讳莫如深,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写了文章,简单提到过,然后就开始含糊其辞,始终不肯痛快承认此事,那篇文章也不能收进《胡适文存》,到了晚年,甚至抓住有关报道中的枝节错误,矢口否认。
) N' s I& v1 f% b- h* I7 j: U% {3 {3 P J: V& i' l
7
" ?7 [3 E3 T# M2 T$ n6 N傅斯年
1934年8月5日,傅斯年在《大公报》“星期论文”栏目发表《所谓国医》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医:“中国现在最可耻最可恨最可使人短气的事,不是匪患,不是外患,而应是所谓西医中医之争。”
( `* s4 P* {1 d/ \2 H4 V
在傅斯年眼里,中医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他认为中医是腐朽的、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东西,对于中医只有取消一途。
8 E6 ^% l; L9 n
傅斯年在文章结尾提出了他的意见和想法:“管理他们(指中医)的衙门,当然是内政部礼俗司,而不该是卫生署,……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 R+ D. c, W$ @# l8 x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4岁。
; ]6 p4 Y! f- F" I" r `4 x4 M6 _$ L( k# E
8
" f+ ?1 ^0 C6 q |- \9 y丁文江
这位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著名史学家、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终生不曾请教过中医”也来骂中医。他曾做了一副对联:爬山、吃肉、骂中医,年老心不老;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
* R2 E O: E4 a+ a
一次在贵州旅行,他和他的随从都病倒了。本地没有西医,他是绝对不信中医的,所以他无论如何不肯请中医诊治。
. b' r# E. \8 M& y2 f& S
于是打电报到贵阳去请西医,必须等贵阳的医生赶到了他才肯吃药。但医生还没有赶到,他的随从已病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劝他先服中药,他终不肯破戒。
+ i/ j3 A; {1 S" l+ T" W
于1936年1月5日在考察途中生病,经西医抢救无效逝世,享年49岁。
! k8 |# Y7 c$ d# L' E
7 T) i& l) y5 d
9
8 y, a- Z& |" k2 J! g( T汪精卫
1928年,汪精卫授意当时的卫生部通过了废止中医的议案。遭到了举国中医界的反对。将近三百多名各地中医代表云集沪上请愿。
1 ?0 E1 w, m; s1 z7 _
于右任老先生说:“中医该另外设一个机关来管理,要是由西医组织的卫生部来管,就等于由牧师来管和尚一样,岂非笑话?”蒋介石和五个代表一一握手说:“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对中医中药绝对拥护。
& u8 q* z- z: S# ^& v
我小时候有病都是请中医看的,现在有时也服中药。你们放心好了。”孙中山的儿子立法院院长孙科也支持中医,一场闹剧才算收场。1944年汪精卫病死于日本,享年61岁。
: U. W# g1 x/ ?9 c
' F9 f' r9 @/ e5 V3 e, |* a8 z10. X$ j( Z2 N. W4 H. ^! B7 t
汤尔和
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柏林大学医学博士,西医专家。当年孙中山先生病重时,宋庆龄孙科等人力主服用中药,甚至连后来反对中医的汪精卫都主张采用中医治疗,但遭到汤尔和的激烈反对。1940年11月8日因肺癌病死于北平,享年62岁。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阅读 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