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高发季 冬季如何做好心血管养生调护

2021-01-04|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306 |原作者: 史爱华 韩佳|来自: 燕赵中医网

随着冬季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唐山市心血管科四病区副主任冯伟介绍:心血管疾病主要常见病为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是以**疼痛、憋闷、压迫、沉重感,可向颈部、颌部、肩部或手臂部放射,遇寒、劳累 ...

  随着冬季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唐山市心血管科四病区副主任冯伟介绍:心血管疾病主要常见病为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是以胸部疼痛、憋闷、压迫、沉重感,可向颈部、颌部、肩部或手臂部放射,遇寒、劳累加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固定狭窄或痉挛,当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因素存在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所引发的心绞痛。因此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成为关注的话题。
冬季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低温。室内外温差大低温刺激血管收缩,增大血流阻力,使心脏负荷增加;寒冷刺激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管痉挛,易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心绞痛发作,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气候干燥。寒冬时节空气湿度较全年相对偏低,气候干燥,且北部地区自11月中旬后城市供暖系统开放,大多数人长于暖气供应室内,加速机体水液丢失,血液粘度升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运动减少。寒冷季节户外有氧运动减少及冬季高热高脂饮食特点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疾病调护。
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调护
  注意保暖:注意日常保暖,避免寒气入侵,由于气温骤降,身体容易被寒气入侵而导致冠状动脉收缩,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因此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气温骤变,气温零度以下及雨雪天尽量避免户外运动。
  适度锻炼:起床宜和缓,晨起后不宣立即剧烈运动,应循序渐进,尽量在太出来后进行室外活动,不宜在气温较低情况下开展户外运动,运动以快走,慢跑为宜,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度。定期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饮食睡眠:戒烟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等。冬季应按时休息,注意在醒后不能马上起床,先平卧3分钟,在静坐3分钟,最后再起身走动,若一下子起床容易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睡前可温水泡脚暖身。
  控制好洗澡水温:在冬季因为天气比较冷,所以很多人洗澡时水温比较高,但对老年人要注意,因为水温过高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导致浴室含氧量不足,心脏供血供氧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洗澡时间要注意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规律用药: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个人应规律遵医嘱服药,日常监测血压、心率等情况。
  身体不适及时就医: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宜注意,若突发心慌、胸闷、气短,伴肩背部放射痛、大量汗出等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四病区冯伟副主任介绍:中医在预防及调护心血管疾病上有着特有优势,并提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多发季节,中医提出“治未病”、“天人合一”的理论,在冬季应当顺应自然、顺应天地、力求天人合。《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应当保养体内阴精,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从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根据内经理论,提出中医养生、食疗及代茶饮可以协助调护心血管疾病患者稳定病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原则
  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冬季养生《内经》提出:“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根据上述理论,冬养生有四宜,即宜早卧晚起,宜心静,宜背部保暖,宜进补。一宜:慎起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冬季应当减少活动,应早睡晚起,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应安宁平静,以免阳气浮动引起疾病。二宜:调情致,从中医的角度讲,“心藏神,主神明”,因此情志活动与心血管等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我们的血管更健康,就要主动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让良性情绪占据我们生活的全部,而负性情绪少发生或不发生。三宜:防寒邪,保暖,背为阳中之阳,起着防邪入侵的作用,故应预防背部寒凉。四宜:和阴阳,进补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易吸收营养,增加抵抗力,因此应适当进补。中医在心血管疾病的调护上具有其他优势例如:
三九贴
  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选用具有温经通络活血、益气助阳的药物,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发挥药物效果,达到增强体质,预防发病的目的。通常选穴:膻中、心腧、内关、神门等。贴敷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及抗病能力,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节气血,不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保健基本原则是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施食,中医食疗重视饮食的个体特异性,强调必须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来配制膳食。人的体质各有不同,应遵循《内经》提出的“虚者补之”、“寒者热之”等原则。如素体虚寒之人,日常饮食应偏于温补且易消化的食物,可用红枣粥、桂圆粥、山药粥、麦冬粥、仙人粥等;气虚之体宜补血,可选用人参粥、黄芪粥等;血虚之体宜补血,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鸡血藤鸡蛋汤等。       
代茶饮
  生脉散茶:人参8g,麦冬10g,味子15g,沸水冲泡,代茶饮服。【适用于气阴两虚证】胸闷,气短,口干,乏力。
  三七红景天茶:三七粉3g,红景天6g,丹参10g,生黄芪20g,沸水冲泡,频饮代茶。【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胸部隐痛,气短乏力,口舌色暗。
  红花降香茶:红花10g,降香6g,绿茶10g,沸水冲泡,频饮代茶。【适用于气滞血瘀证】心胸闷痛,刺痛舌紫暗,瘀斑
  首乌荷叶茶:何首乌10g,荷叶8g,决明子15g,绞股蓝6g,代茶饮服。【适用于痰湿内阻证】形体肥胖,嗜食油腻,胸闷,大便干结。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1

鲜花
关闭
×

1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1 人)

  • 鲜花

    匿名

0条评论 306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