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辨证与浊毒论

2019-08-27|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846 |原作者: 王金榜 杨阳 刘小发|来自: 燕赵中医网

平脉辨证是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的核心思辨体系,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创新中医学思辨与方法,独执牛耳!浊毒论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核心理论与实践体系,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创新中 ...

  平脉辨证是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的核心思辨体系,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创新中医学思辨与方法,独执牛耳!
  浊毒论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核心理论与实践体系,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创新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独树一帜!
  平脉辨证与浊毒论之间有着深刻内涵关系和紧密外延的联系。平脉辨证让浊毒证诊断与治疗执简驭繁,提纲挈领;浊毒理论又赋予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新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可以极大的提高浊毒证的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对临床医生的思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平脉辨证是一种思辨,既反映了中医学的思维特性,形象思维与取象比类,同时,倡导遵守四诊合参中医药特色,尊重现代检测技术和手段,实行“病证结合,五诊合参”的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的双重诊断;又体现了中医学的核心价值观,主张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三因制宜的辨证观、中西医优势互补的融合观、动态变化的恒动观、中正平衡的中和观、防患未然的治未病以及抚慰帮助患者的人文观。
  平脉辨证又是一种方法。主张四诊合参,以脉象为主要权重,结合主症乃至兼证的方法以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性、病变部位、病理程度、病变趋势,称之为“四定”,以脉解舌、以脉释症,从而明确证候类型,然后法从证出,治从法立,方证相应。四诊资料加上现代检测数据综合分析可权称之为“五诊合参”,共同作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的依据。
  浊毒论之浊毒,既是一种基本的病理产物、致病因素,与湿浊热毒相应,其致病广泛而累及多脏腑、多组织、多系统;又是一类证候体现,临床虽然多统属脾胃病证,但还广泛见于肝胆病、心脑病、肺肾病等临床各科。因此,浊毒证,即可氤氲上、中、下三焦;又可蕴阻卫、气、营、血各阶段;即可内乱脏腑气血经络,又可外阻皮肉筋骨经脉。不仅病理复杂,五脏相干,气血同病,寒热错杂;而且表现繁杂,既有实质性损害,又有功能性异常;既有单一证候,更有群组证候。内外表里同病,上下升降失衡,阴阳寒热偏异,脏腑气血通病。治疗上凉润通降,补泻行消,时常令人莫衷一是,难以决断。
  然而,平脉辨证的思辨与方法,则可化繁为简,四定证候,既可明确浊毒证致病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循证处理,依法治之;又可准确抓住浊毒证的变化和恒动性,谨守病机,随证治之。这样平脉辨证与浊毒论的完美结合,即可抓位主要矛盾,以不变应万变,从而事半功倍,极大的提高浊毒证的临床疗效。
  浊毒论的核心是浊毒证,其基本病理因素是湿浊与热毒,浊毒所导致的脏腑功能的紊乱、气血运行的逆乱以及经络瘀血的痹阻等,以及浊毒所犯部位及其轻重缓急,又都反映在脉象的变化上。湿热浊毒的基本脉象又多濡数。因此,平脉辨证即可判定浊度证。脉以沉取为本,平脉有力、无力以定浊毒之虚实轻重;平脉阴阳脉象以定浊毒之寒热错杂关系:平脉变化以知浊毒证之转归和预后,结合主症即可知明确判断浊毒证的具体证候类型。
  脉弦濡数+口苦胁满,即为肝经浊毒,治以清肝化浊解毒,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脉濡数+纳呆脘胀,即为中焦浊毒,治则运脾化浊解毒,方以甘露消毒丹加减;
  尺脉濡数+尿黄便秘或粘,则为下焦浊毒,治以利湿化浊解毒,方以八正散加减;
  脉濡数+关节肿胀疼痛,则为关节浊毒证,治宣痹化浊解毒,病在上者方用宣痹汤加减、病在下者方用四妙散加减;
  脉濡滑数+口干渴肤灼热,则为三焦浊毒,治宜清热解毒化浊,方用清瘟败毒饮;
  脉濡数而滞涩+胸胁或脘腹刺痛,则为瘀血浊毒,治宜祛瘀化浊解毒,方用复元活血汤或大成汤加减;
  脉弦按之无力+往来寒热,则为寒热错杂证,治宜温肝扶阳,化浊清热,方用乌梅丸加减;
  脉濡缓+肢体酸楚疼痛,证属经络浊毒,治宜通络止痛,化浊解毒,方用薛氏4号方加减。
  至于阳旺阴弱等阴阳脉诊,均可结合主症、兼症,平脉辨证,方证相应。
  如阳旺数实有力,尺脉细数的浊毒阴虚证,则化浊解毒,泻南补北,黄连阿胶汤加减;
  如阳脉洪大,尺脉细数的气分浊毒水亏证,则化浊解毒,清上滋下,玉女煎加减;
  如阳旺有力、尺脉沉细躁数的浊毒蕴阻,郁火上攻证,则化浊解毒,清透郁热,升降散加减;
  如阳脉数实有力、尺脉沉细无力的浊毒蕴阻,上热下(虚)寒证,则化浊解毒,清上温下,泻心汤合右归丸加减;
  如阳脉数实有力、尺脉弦紧的浊毒痹阻,上热下寒(凝)证,则化浊解毒,清上热散下寒,泻心汤合麻黄附子泻心汤加减;
  如阳脉大按之无力,尺脉细数,则为浊毒重症的阴竭阳越证,治先宜滋阴潜阳,三甲复脉汤加减;
  如阳脉旺按之无力,尺脉微细,则为浊毒重症的阴盛格阳的戴阳证,治先宜引火归源,方用白通加猪胆汤或通脉四逆汤加减等等。
  平脉辨证浊毒论,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思辩方法、核心价值观,又可具体的指导浊毒证的临床,同时集中体现了两位国医大师的思辨特点、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相互关联,又相互印证的整体性,集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思辨与方法的合一性,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2

鲜花
关闭
×

2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2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0条评论 846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