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期]夏季如何“养”脾胃

2019-07-15| 发布者: zhzh813| 查看: 932 |原作者: 张晓利|来自: 燕赵中医网

脾胃由脾脏和胃腑组成,为藏象学说中的重要脏器,是肝、心、肺、肾等生理活动的中心。其不等同于西医学中的消化系统,也不同于西医器官中的胃、脾及胰腺。 中医之脾胃可以概括为包括脾胃在内的相当于西医除肝、胆外 ...

    一、何为脾胃
    脾胃由脾脏和胃腑组成,为藏象学说中的重要脏器,是肝、心、肺、肾等生理活动的中心。其不等同于西医学中的消化系统,也不同于西医器官中的胃、脾及胰腺。 
    中医之脾胃可以概括为包括脾胃在内的相当于西医除肝、胆外的整个消化系统器官功能的总和。
    二、脾胃的生理功能
    脾胃的生理特性: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为阳明之腑,有喜润恶燥之特性,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更需要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通降胃气。
    脾胃的病理表现: 
    1.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运化吸收功能失常,可出现便溏、腹泻、倦怠、消瘦等病变。2.若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可发生泄泻等病症。3.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中气不能运行,而发生胃痛、胃胀及大便秘等。 4.若胃气失降而上逆,可出现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
    三、暑湿火的致病特点
    暑邪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表现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烦躁、脉象洪大等 2.暑性升散,易扰神伤津耗气 :致腠理开泄而大汗出,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少。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虚,常可见到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3.暑多挟湿: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常多雨而潮湿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状。
    湿邪致病特点: 
    1.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邪粘滞,留滞于脏腑经络,常常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等症状 2.湿性重着,湿性粘滞: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活动不利;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不爽。 
    火(热)邪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燔灼向上,易耗气伤津。2.火热易扰心神。3.火邪易致疮痈。4.火热易伤风动血:热邪侵犯人体易引起“肝风内动”,又称“热极生风”,导致出现手足颤动等。“动血”是指热邪为病,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便血、皮肤发斑等。 
    四、夏季常见脾胃病
    1.急性胃肠炎—急性肠胃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2.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每周<3次)即为便秘。
    3.功能性消化不良:指一组常见的症状,主要为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
    五、夏季脾胃的饮食调养
    1.夏季饮食宜忌
    (1)适当地食用苦味的食物
    俗话说:福自“苦”中来,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如:苦瓜、苦菜、蒲公英、茶叶等。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苦瓜性苦寒,脾胃虚寒和体质虚弱的人宜少吃。
    (2)注意补充盐分和维生素
    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
    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3)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
①不要买变质的食品原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②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③即使天气再热,饮食上也不可过份贪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4)饮食宜清淡忌燥热
    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如鸭肉、虾、鲫鱼、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经合理烹调,可做成多种美味佳肴,不仅能增进食欲、补充营养,且可消暑健身。此外,还可进食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毒药粥”,它们具有一定的祛暑生津功效。
    2.夏季日常调理脾胃食品
    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粳米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糯米 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 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绿豆 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消肿利水的功效,是炎热夏季的消暑佳品。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汤时,开锅后煮10分钟左右即可,不要久煮,以颜色碧绿、清澈为度;若要清热解毒,最好把豆子煮烂。
    莲藕 莲藕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口感清脆。生藕有清热凉血,止血散瘀的功效;热藕有健脾开胃、养血止泻、收缩血管止血、刺激胃肠道、改善便秘的功效,适宜炎热夏季食用。
    3.夏季日常调理脾胃饮食
    (1)山药薏米粥:薏米一大把、淮山药7片、红枣2颗、莲子10颗、枸杞10颗、百合10片、大米一把。先把材料洗净后泡半天,放沙锅用大火煮开,再小火煲一个半至二个小时即可。有健脾祛湿、祛暑止渴、利尿消肿之功效。
    (2)莲子粥:将莲子20克用温水浸泡去皮、去芯磨成粉状,与淘净的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此粥有健脾敛肠、祛热解烦、安神养心、益肾固精之功效。
    (3)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气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4)海带冬瓜豆瓣汤消暑利尿
    【方  剂】海带100克,冬瓜500克,去皮蚕豆瓣100克,香油及盐适量。
    【制作法】将海带和蚕豆瓣一起下锅,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后添加500克清水,加盖烧煮,待蚕豆煮熟时,在把冬瓜和盐一并放入,继续烧至冬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锅。
    【功 效】消暑利尿。治中暑头昏、头痛、烦渴。
    (5)扁荷粥用于解暑
    【方 剂】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鲜荷叶1小张,大米50克。
    【制作法】先用清水把白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沸后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黏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20分钟即成。食之。
    【功 效】消暑解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六、夏季养生误区
    1、出汗越多越好 夏季出汗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所以人们认为汗出的越多越好,但是大量出汗可损伤津液和元气。汗液中含有钾、钠、锌、铜、铬等多种微量元素,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2、洗凉水澡人体出汗时,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而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更不宜散热。冲凉过后,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也容易“乘凉而入”。因此,夏季待身上的暑热散发过后,没有汗时,再用温水洗澡更健康。
    3、啤酒养胃 啤酒喝多了不但不养胃,还会伤胃,尤其是冰镇啤酒。啤酒本身就含有酒精的,酒精伤胃毋庸置疑,而且身体的酒精浓度较高时,体内就产生热量,不但不会缓解炎热的症状,还会加重出汗、口干等。
   4、赤膊凉快 闷热的天气,很多人为了凉快,总喜欢光着脊背。据测定,在18-28℃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散热;气温达到35℃时,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散热,还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这样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5、运动后大量喝水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鲜花
关闭
×

0人已赞赏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