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医的治病救人与医院的资本运作

2016-08-05|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766 |原作者: 李源|来自: 燕赵中医网

1916年沈阳奉天创办了我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院长是近代著名中医张锡纯。中医有医院之名称,大约就是始于此时。之前我国的中医大夫们其行医模式基本都是以满足自身或自家生活所需,而以家庭或诊所、药店坐 ...

  1916年沈阳奉天创办了我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院长是近代著名中医张锡纯。中医有医院之名称,大约就是始于此时。之前我国的中医大夫们其行医模式基本都是以满足自身或自家生活所需,而以家庭或诊所、药店坐堂等形式出现。从历史上看,中医大多以“治病救人”为最高原则,一般不涉及资本运作和自身或自家生活所需以外的其他“利益最大化”诉求。
  被中医界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在建安 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类似今天湖南省省长、省委书记的官职)。但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那个时代,做官的是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的。可是不接触百姓,怎么能为他们治病呢?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坐在大堂上,挨个为群众诊治疾病。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以此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看到百姓对他非常信任,在医术上更加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他大量采集民间验方,进行认真研究。后来干脆辞官不做,来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到建安十五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该书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看出,被中医界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并不是为了更多的得到“利益” 或者是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才行医的。就利益或者利益最大化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一个太守(相当于现省委书记或省长),其“利益”肯定要比做医生大得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方面,也一定会比做医生方便得多。可是,张仲景选择了辞官行医……
  《本草纲目》的作者,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早年曾尊父命专心“举子业”,参考近10年未中,决心弃儒学医。38岁时因为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 儿子的病,而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他43岁时又被楚王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为乡民诊病、著述。其时的太医院判职务相当于现今北京301医院的业务副院长,而上京太医院判职务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北京301医院业务副院长。
  以我国国情和历史现实情况来看,如果从资本运作和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来分析,李时珍当时辞职回老家为乡民诊病、著述,绝对是得不偿失的,然而,他也选择了毅然辞职……
  薛己,字立斋,生于1487年,卒于1559年,享年72岁。明代的著名中医学家,他精研医术,兼通内、外、妇、儿各科,治学极为刻苦,名著一时。正德元年(1506),也就是在他22岁那年补为太医院院士(相当于现在临床实习医生),正德九年(1515)28岁时提为御医(相当于现在的三甲医院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务人员),正德十四年(1519)也就是在他33岁时授南京太医院院判后又加封为院使(相当于现国家卫生部部长兼北京301 医院院长)。薛己在这个令人无限向往的名利之巅职位上干了11年。也就是在他44 岁那年,正在年富力强,后劲无限的时候,他却主动递交了辞职报告,离开太医院,选择去做一名普通医生。
  他在辞呈上说:这是我想了很久事,在这个位置上,确实可以“方便”地做很多事情,但是,最大的“不方便”就是我不能随意给老百姓看病!太医院里不缺我一个领导,这个位置很多人都可以做好,但是,现在天下缺少一个叫做薛己的医生!缺少一个可以留给后世很多理论很多经验的医生!!于是,“奉政大夫南京太医院院使”辞职归里。
  薛己辞职以后,在为老百姓诊病之余,潜心医术,著书立说,传播中医学术。有一次苏州知府偶然到他家里去看望他,只见薛己蓬头垢面在那里捧着书(蓬头执卷),正在一边苦读、一边苦苦思索,这位知府感慨的说:“先生苦心哉!”薛己的回答是:“医之道不明,世之患夭扎者,将何所控诉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啊,否则医学不能够昌明,那么那些被误治而死的人,他们是多么的冤啊,他们没地方去控诉啊!这就是为我们传承中医的前辈大师。
  以上这些例子只不过是中医历史上千千万万个中医大夫中的几个,但他们一生的作为足以代表整个中医最核心的理念--治病救人。他们传下来的、传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治病救人的无私医术,名利、资本、利益最大化不会影响他们的行医理念,也绝对不会成为真正中医的追求。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协和医院,最初是美国人设立的,也是我国最早的医院之一。了解协和医院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我们国力衰弱,被八国联军战败后签订“庚子赔款”。后来美国人用“庚子赔款”在北京建立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我们赔了钱,人家不拿走,又用来给我们投资建医院,这是为什么呢?当年,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提醒罗斯福总统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哪一个国家能够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将因此而在精神与商业两方面收获最大的回报。如果美国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国的留学流,并使其壮大,那么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那就是以知识和精神操纵中国领袖。”这就是他们为我们建立医院的目的和初衷。
  后来随着“医院”这一产物的发展,这一人类医疗卫生具体业务的执行机构基本上走的是“资本运作”之路,越来越偏离“治病救人”的理念。因为投资的目的是追求闲置资金的利益最大化,所以,资本投资医院和药厂,其根本目的不在治病救人就很好理解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鲜花
关闭
×

0人已赞赏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