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三补一理”疗法浅述

2019-06-04|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124 |原作者: 杨仲才|来自: 燕赵中医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认为系古书记载之“血证”,表现紫癜者属于“肌衄”,鼻出血者属于“鼻衄”,九窍出血者,属于“大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认为系古书记载之“血证”,表现紫癜者属于“肌衄”,鼻出血者属于“鼻衄”,九窍出血者,属于“大衄”。
  现代医学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四种:即原发性、特异性、过敏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尚在研究,但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被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主要分为慢性和急性两大类。血小板减少症之病因外感和内伤。
病机
1.外感邪热(如病毒感染)牌气虛损,气不摄血,血热妄行;
2.肝气阴虚。虚火上炎,肝伤脾损,瘀血内阻,统摄无权,迫血妄行;
3.脾肾阳虛,虚久生寒,寒邪伤血,血不循经,妄行肌肤和脏腑;
4.气血双虚,元气亏虚,邪伤气血,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统摄无力,引发血症。
临床分型目前尚无统一共识,现多分为:阳盛血热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气血双虚型。
一、基本治则
1.辨证施治,谨遵不懈
  辩证施治是中医永恒的话题,中医人士,人人皆知,然而要做到对每个患者准确辩证并非易事,缺乏经验者往往辩证不准,有些专家却又顾不上细问详闻,辩证不到位。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则常常按血小板数据,甚至不问环比升降如何,阴阳不分,虚实不明,只是通用一方了事,自觉不自觉陷入了单纯辨病,头痛医头的误区。确实有失中医传統理念,有违中匿行医规则,不利提高疗效。应记住一句话,“望闻问切查厘清,辨病辨病定分明”。
2.精准治疗,治法应与免疫机制融合
  现代医学认为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诱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血小板表面出现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吞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而受到破坏,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受到障碍,或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变小或减少,从而引发血小板生存期缩短,破坏较多。雌性激素过剩也是损害血小板生长的因素。脾脏是血小板生长的器官,也是被破坏的场所。
  对以上机理,中医应予深刻认知和共识,在医疗实践中寻求融会贯通。如果说“气”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免疫力,如果从万千种草药中筛选出能抑制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之免疫中药,那么,治愈血小板减少症之时就会指日可待。
3.高效治本,整体与个性兼顾
  血小板减少症,总体表现是一种慢性病,除病毒感染或过敏物质引发外,原发性或特导性者大多病程较长,西医通常分元症状隐形期安全期、严重期、危重期,各期可双向转换。中医按病机则有临床分型不同,如外感湿热、气血虚损、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多数病例整体以虚为主,慢性转为急性发作者则以本虚标实为其特点,外感热邪者则多为实证,其标为热或瘀。个性差异较大,故慢性患者以整体高效治本为主,全面调节免疫,重点补气、补牌、补肾,辅以理血药物,简称三补一理疗法。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应标本兼治,除重用补气、补脾、补肾剂外,应巧妙重用理血药物。个体临床类型不同,如脾肾阳虛、寒邪伤血者给予大剂量的附子细辛汤,而热症标实出血者,可重用凉血止血之剂既要避免血小板反复波动徘徊不前,又要做到缓和上升,平稳达标。
4.料病从重,料效从量
  料病从重是治“未病”之超前,治“已病”之延伸,防止小病拖大,大病拖重,把病情扼制在病态发展之前。
  药物用量则是药效的决定性要素。一般药物常用量是一般情况下药理作用发生药效的剂量。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极量、中毒量也许是治疗量。
  中医一向主张对特定疾病宜重用某药,目前有的中医使用大剂量治疗某些疾病已趋之若鹫。黄苠、仙灵脾、白术等,处方中大剂量己成常态。著名学者陈竺用大剂量砷剂治疗白血病取得显著效果,获得国际大奖。有文献记载细辛可日用160克,有专家介绍日用105克黑顺片挽数了一例垂危血小板减少病人。有人用大剂量雷公藤给子60岁老人,持续发烧两个月全身衰竭,且用激素治无效的类风湿患者,连续用药三个月症状消失,直到90岁未复发。近有报导(凤凰网)某医院急救室七个人一天一夜掰了8000支阿托品注射液,救活了一例农药中毒患者。
  惊人的药用量,使病人转危为安,却没有那么简单,必须诊断准确,症状清楚,药物适应症对应,药理作用清晰,药代动力学明了,知晓毒性。中毒症状观察细致,抢救措施有备。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方可试用,切不可大意,以免意外。
  还是那句老话:一病一方,奇方奇药方能有奇效。
5.指导患者树立打持久战的决心和毅力
  启发其认识中医疗法优势,用疗效实践促其增强信心,帮助其树立慢性病缓则治其本的持久战理念,建立与疾病斗争的恒心。必要时加入健胃矫味剂,以解药味之苦。切忌浅尝辄止,坚持就是生命。
二、三补一理疗法
(一)补气
  汉•张仲景说:“善治血者,不在于善治共有形之血,而在于善治其无形之气也”。气主万物之生,脏腑功能,经络流注。气以养血,血以养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虛血则虚,气滞血流滞,气血相依相生。
  近年研究表明,气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免疫力,应用免疫机理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高效治本之上策。治法应寻求保护和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生长发育或增多之剂;寻求抑制血小板表面出现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的免疫中药;寻求抑制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而避免受到破坏的免疲中药。重用补气、健脾、强肾之剂,以保障血小板安全生长。
补气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坚持补气要与补脾、补肾和理血相结合。
  补气、补脾、补肾和理血,四措并举,但要根据病因、病症、病程、病情及并发症之不同,因人而异,各有侧重,主病和并发症兼顾。
  同病同治不可千篇一律,异病同治不可脱离主方。补气之剂有增强、调节或抑制之分,一定要有针对性,尤其药用量更要因症而施,慎重而不保守,用量该大则大,切勿因噎废食,而致疗效徘徊不前,或血小板波动不已,使患者心神不安。
2.正确处理补阳与补阴的关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以脾肾阳虚者居多,而补气补血药物中不少中药属于补阴之剂,(如阿胶、当归、枸杞子等)拟方时应注意祛邪而不伤正。阴阳双补,固然常用,但血小板减少症则表现有明显不同,切勿喧宾夺主,互相括抗而影响疗效。
3.用药应取中药之长,补西药之短。
  拟方不可换汤不换药,如有个别医生喜用大剂量有激素样作用的甘草,来代替考的松类激素,以致出现血小板过山车式波动和高血压危象等不良反应,医生却不知所措,当应纠正。
常用补气中药
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刺五加  绞股蓝  灵芝  鹿茸  大枣
菜豆   花粉
(二)补脾
  脾为后天之本,吸纳水谷精鈿而供全身。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故为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营养物而供腑脏器官应用,运化体液而供代谢平衡。脾脏属于消化系统,但重要的是具有造血功能,是血小板生长、发育和成熟的器官,同时也是被破坏的场所。
  《金匿要略》云:“四季牌旺不受邪。”《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衰也。”脾脏受损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如饮食失调,营养不足,食品安全,化学污染,添加剂中有害物质,酗酒,忧思过甚,心理压力超重,慢性病疾及并发症或者药物不良反应等,均可导致脾脏受损。脾损则运化失职,脾气虚则血失统摄而溢,免疲紊乱于脾则伤及造血功能,免疫球蛋白降低,自身血小板抗原抗体横生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
  治法宜针对脾伤必气损,脾气虚者又多为阳虛,故健脾必补气,气旺则血生。脾肾往往并发同虚,且以阳虚者居多,故以益气升阳为主,补脾补肾宜紧密结合,先天与后天之本同补,同时重用造血之剂寻求抑制自身免疫异常之免疫中药是关键所在。由于肝脏亦有造血功能,应不忘加入柔肝养血之剂,以利血小板提升。
常用健脾益气方剂
四君子汤:健脾补气,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治营卫虚损,脏腑祛弱。方中甘草,有人主张加大剂量以发挥其激素样作用亦有将甘草去之,以避其长期使用引发激素样不良反应,组成新四君子汤为前三位相同,另加白芍。
补中益气汤:健脾和胃,益气升阳。由黄芪,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陈皮等组成。用于血症宜去柴胡、升麻。
八珍汤:健脾和胃、补血益气。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组成。治脏腑虚弱经血不调者。
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由人参、白术、茯苓、黄苠、龙眼肉、当归、远志、枣仁、永香、生姜、大枣组成。宜用于思虑伤脾不能统血,血失不寐等症。
改善脾脏功能,调节体液免疫,常用促进球蛋白增长、血小板生长的免疫中药:
补骨脂、刺五加、黄芪、党参、鹿草、肉桂、鸡血藤、白术、巴戟天、黄精、阿胶、菜豆、侧柏叶、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石斛、天冬、紫河牟、花生衣、防己、茯苓、肉桂、牛膝、川芎、银杏叶等。
(三)补肾
  肾为人身先天之本,肾藏精。藏生殖之精,主生育繁殖;肾藏脏六腑之精,主人体生长发育,是生命之根,生身之本。肾生骨髓由肾之精气所化生。肾养骨髓,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为元阴元阳之所,五脏六腑之阳非此不能发。《妇人良方》云:“人之病皆由肾虚而肾虚多因精气耗伤,伤及骨髓直接损害造血功能。患者多项细胞免疫指标,如淋巴细胞转化率,E花环形成率、NK细胞活性、红细胞免疫粘附性、T细胞减少等显著低于正常值。在体液方面则表现为血清球蛋白lgG下降。补体方面血清C3含量、H50活性均低于正常人。
  肾阳虚不仅表现肾上腺素皮质轴功能紊乱,而且在多靶向均有不同程度潜在性变化。肾虚者比脾虚者免疫功能更低。血小板减少症与肾虚的关系就在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骨髓造血系统、细胞免疫和体液疫功能多方面受到损害,以致髓不造血,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而溢于体表及脏腑之外。
  补肾当以肾藏精,精生髓,髓充精、皆由肾气盛衰密切相联。故填精增髓应与补气和补脾相结合,并以补肾阳为主。充分利用滋补肾阳类免疫中药,全面提升造血器官、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功能。全身免疫功能调节平衡,则促使血小板生长恢复正常。
常用补肾阳免疫中药:
鹿茸、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杜仲、补骨脂、冬虫夏草、蛤蚧、山茱萸、附子、肉桂。
(四)理血
  血,人体生命体征之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引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有失血就有补血,而出血的病因,部位、数量、时间各有不同,则据不同状况需要予以理血,理血包括以下内容。
1、补血
  补血不是单纯输血,首要的是造血,为血证治本之上策。重在祛除造血器官造血功能障碍,抑制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促进血小板生长。
据不完全统计,能直接提升血小板的免疫中药有:
  人参、党参、刺五加、甘草、大枣、灵芝、菜豆、阿胶、枸杞、鸡血藤、地黄、早莲草、龟板、淫羊藿、冬虫夏草、锁阳、细辛、附子、水牛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金线吊乌龟、羌活、桃仁、江南卷柏、三七、甘草、土大黄、花生衣、肿节风、三尖杉等。
2、养血
  古书称养血即补血,今释养血指改善造血及细胞生长环境。包括血液中营养素、氧分压、有害物安全度、血液流变状态、高血脂、血小板凝集度等,也就是影响血小板产生和培育的生长环境,还包括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血球渗溢。所以在治疗的同时,要改善患者全身整体状况,增强营养正能量,降低血小板生长环境负面效应。
  有条件的可加服胺肽素、转移因子及海参等。若常服降低血管通透性和降低血脂作用的银杏叶制剂,则更为相得益彰。
3、温阳补血
  脾肾阳虚,虚久生寒,寒则伤血,治宜温阳补血,重用附子、细辛。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附子中淡附片(100克中含鸟头碱15-16mg)、黑顺片(100g中约含22mg)具有调节免疫功能。近年有用超大剂量治疗血证,效果显著。
  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痰。《名医别录》谓“下气”。说明其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免疫器官,降低胸腺及脾重,抑制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近年有用超大剂量细辛或附子细辛汤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取得惊人成效。
4、滋阴补血
  应认真辩症与辨病,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确认脾肾阴虚或肝肾阴虚,虚火旺盛者方可给予滋阴补血剂,需阴阳并补者应注意方剂合理配伍,以便调节免疫功能平衡,防止相互拮抗而影响疗效,或致血小板上升徘徊不前。
滋阴补血中药有:
  当归、地黄、阿胶、龟板胶、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常草、紫河车等。
5、柔肝养血
  肝主藏血,能调剂血流。肝主疏泄,能使气血疏通畅泄。血证患者往往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气不行血而出血或血瘀,治宜柔肝养血如白芍、五味子、花生衣等。
6、化瘀敛血
  血小板减少症紫癜阶段,既需要活血化瘀又需要止血,要求做到止血而不留瘀,祛瘀而不出血,应巧妙使用祛瘀和止血两种作用兼备药物,如三七、蒲黄、茜草、大蓟、小蓟、大黄、牛西西、花蕊石、血余炭等。但须慎用或忌用丹参、莪术、三棱、红花、姜黄等抗凝血药物。
7、凝血止血
  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了预防出血或止血,在补气、健脾、强肾同时,应配伍促进凝血药物。但要认清药物作用中凝血并不生血生血并不止血的功能,不可忽视君臣之别。
  此类药物有三七、仙鹤草、侧柏叶、大黄、卷柏等。
8、凉血止血
  主用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脾肾阴盛,虚火上炎血不循经,血热妄行之症。要把握非热证不宜用凉血之剂,如脾肾阳虚,日久生寒,因寒伤血之患者,使用不当则会雪上加霜。凉血之剂常用有水牛角、紫草、玄参、丹皮、赤芍等
9、抗肿瘤中药
  用于血小板减少症是取其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南方多用肿节风、三尖杉,北方多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作用机制和疗效还在进一步观察。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鲜花
关闭
×

0人已赞赏

0条评论 1124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